《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2024-05-21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共14篇)

篇1:《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每次阅读毕淑敏老师的文字,心里总是觉得暖暖的,虽然有时文字里也有一丝忧郁,但总给人以启迪,传递爱的.正能量。最近,我又翻阅了毕老师的一本散文集《幸福的尺度》,让已近不惑的我对于“幸福”又有了新的理解。

《幸福的尺度》是一本温馨治愈系的散文,主要围绕幸福的主题,从内心的澄澈、爱的坚持、亲情的守候、活在当下等角度揭开幸福的面纱,来深度诠释“幸福哪怕再细微,也顽强存在”的这么一个感悟。书中的文字温馨柔软,那种感觉就像是春雨润物一般,就是在你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点一点不知不觉的沁入心脾,引发人的思考。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全然把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这个方式又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并对他人有所裨益的。幸福哪怕再微小,也顽强存在。但是,幸福也是有尺度的,过了,就改变了原来的性质,成为了另外一种状态。犹如热水在99摄氏度以下,看起来都差不多,就算有点小气泡泛起也无伤大雅。一旦突破了这个极限,抵达100摄氏度,那么。刹那间水就变了模样,沸腾嚣张,白雾滚滚……尺度有则,面对幸福,你不可以贪婪,因为幸福本身就是有节制的;你不可以炫耀,因为幸福本身是朴素和宁静的。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虽然从未感受过父爱是什么样的,但却有一位极其爱我的母亲。在我生命的恰当的时分,我又遇见了现在的他,如兄如友,携手陪伴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儿子的出生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虽然在扮演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我有很多的不足与遗憾,但所幸母亲虽身体小病不断,但依然健康,老公虽未平步青云,但事业也安安稳稳,儿子虽不是聪明过人,但也算学习踏实,无需烦扰。在别人眼里,我可能是一个不讲究生活质量的人:几乎不化妆,几乎不逛街购物,一年难得为自己添置几件衣服,对于吃的更是没有要求,能吃就行。但我依然每天阳光灿烂,对每一天都充满感激和希望。每天晚上安然入睡,从不失眠;每天清晨,在愉快的铃声中,睁开眼睛迎接崭新的一天。幸福于我,就是这平平淡淡的一点一滴,无惊无险。犹如60摄氏度的温水,靠近它能感受到一丝丝温暖,喝在嘴里顿时暖意融融,即使快速大口猛喝,或是不小心洒在身上也不会被烫伤。

昨天晚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公伸过他的手拉起我的手,没有说任何一个字,只是这样握着,我们一起看着电视屏幕。我微微地笑了,我知道我是幸福的。以前的我是幸福的,现在的我是幸福的,将来的我也一定会是幸福的。谢谢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你们!希望在你们生命中出现的我也能让你们感受到温温的幸福,稳稳地幸福。

篇2:《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书的一开始,毕淑敏老师就以《提醒幸福》为开篇,我先是很惊诧,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不快乐,可是,你又是如何知道自己不快乐的,那必定是体会过快乐滋味的吧。那么,这段快乐的时间哪怕是几分几秒你也要紧紧记牢了,提醒自己你是幸福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悲伤过于沉湎,而对那些幸福的时刻很容易忘记,其实那是你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记得,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师把同一个笑话连续讲了三遍,第一次笑的人很多,第二次笑得人明显少了,到了第三次几乎没人笑了,于是那位老师说,你们不喜欢为同一个笑话一直笑,那么为何要为同一件不开心的事一直伤心呢?那一刻,我几乎是为之一颤的,仿佛受到了打击,是的,确实如此。记得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名言“适当的悲衰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幸福的尺度》这本书既给我们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导我们在残酷现实中奋力向前;又有温柔的观照,让我们能在披荆斩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细腻情感,有些篇章还能让人体会到一般女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气。如《幸福的镜片》中,她以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为回收情绪垃圾的炼炉。将家庭成员的种种不快,以至愤慨忧愁苦恼悲凉,都虚怀若谷地包容下来,然后紧闭炉门,不再泄漏。好的家庭是会变形的镜片,能发生奇妙的折射。放大欢乐,缩小痛苦,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镜片功能。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对生活、生命进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丰厚底蕴。

《幸福的尺度》这本书由六大章节组成,每一章节都用了一个闪亮的标语,如: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为你守候的灯;幸福,触手可及等等。而且每一章都由几个独立的人或事组成,那种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的叙述,读来亲切,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让我们在感动之后,回味无穷。

篇3:《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关键词:自然尺度,人文尺度,设计,价值

汉武帝时代正统的封建思想代表董仲舒 (公元前179-104年) 认为天地万物中人是最宝贵的“人之超然方然之上, 而最为天下贵”。《天地阴阳》中“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 莫贵于人”。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更多的体会到“人”在社会各个领域所起的不可替代的“尺度”作用。作为设计, 在艺术的这块领域所体现的“人的尺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现代设计, 从本质上看, 是一门是实用型艺术, 也是一种实用性学科。设计的对象是产品, 但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 而是满足人们的需要, 即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可以说是人需要的产物, 是满足人对产品及其它非产品的需要的产物。所谓“需要”, 主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是产生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动力, 是个体积极性的根源。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阶段性, 是发展变化的, 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由于造物总是以人的需要为向导的, 它是先把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造物品类如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等放在第一位。为适应人不同层次的需要, 又导致造物生产中诸如审美, 装饰之类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发生以及陈设欣赏品类的形成。从造物的角度, 人通过造物的方式实现需要的满足, 意味着在设计上则一切将以“人的尺度”作为造物的标准。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 其中心是人而不是物。古典形式美的原则将尺度分为三类:自然尺度, 超自然尺度和亲切尺度。尺度的变化会给人错觉或陌生感。在设计中, 若要不给人以错觉和陌生感, 就要遵循一种尺度——人的尺度。艺术设计是研究人——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 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仅是“生物人”, 不能单纯的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即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 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 即生理、心理, 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效应, 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人是自然之子, 首先考虑到的应是人的自然需要, 即自然尺度。自然尺度即人作为自然人其生物体的尺度。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尺寸, 体表面积, 肢体面积以及人体肌肉组织的生物物理的特征等的尺度。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当产品的生产与设计发展到20世纪时,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确立, 促使人对自身复杂的系统结构及其人与物关系研究的发展。人类工效学即是在理解和把握人体自然尺度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人类的工作能力及其限度, 使之合乎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 心理学特征的一门科学。人类工效学的建立, 从科学的角度为设计中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设计而言, 人类工效学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来自生理学、心理学的相关数据都是设计必须遵循的主要数据。设计师设计出的无论是产品还是环境, 首先应该是合乎人体工程学的, 合乎人类最基本的尺度——自然尺度。自然尺度则表现为形成对象的外部形式, 尺度大小, 颜色, 亮度, 表面特征等自然性质, 规定了造物的效用形式和功能。超过人的生理和心理容量的界限的设计让人感到疏远、压抑和茫然。自然尺度是视力可及的, 举手可触的, 投足可至的, 令人感觉亲切的尺度。设计要符合人体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而不是依我们想当然。诚然设计不等于美术,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 是需要人的理解, 需要得到人们的承认, 同时给人们带来各种价值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人不仅有自然尺度, 而且具有价值尺度和道德尺度, 审美尺度等。一个设计不仅以人的自然尺度来完成其外部结构, 也要依据人的另外一个尺度——人文尺度来实现其价值。人文尺度有多维的意涵。首先, 它表现为一种价值尺度。人按照自己的自然尺度, 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 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建造。通过设计使原有的对象发生形的变化, 产生新的形态和结构、功能, 这亦是设计的对象化。人在这种对象化的过程中, 不仅设计生产了人所用的产品, 满足了自身的各种需要, 也确立了人的自身价值。其次, 它表现为一种社会尺度。确切的说是一种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们的收入、权力和威望等差异带来的社会不平等之程度的尺度。设计应充分表达平民性, 共享性的理念, 而不应强化等级、特权和社会分层。因此设计也是一种正义的尺度。再次, 它表现为一种道德尺度。在设计中, 设计师从事设计不仅要满足实用价值的需要, 而且要通过审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使设计的各项性能和价值最终具有道德的及其伦理的价值。归于伦理的范畴许多具体的内涵, 可以说, 现在最重要的也许是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 有效的利用, 保护有关。最后, 人文尺度也表现为一种审美尺度。马克思有个光辉的论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价值有两个基本的方面, 第一是所谓的“感性现实”, 也是人的自然尺度的一种外在的要求。即形成对象的外部形式、尺度大小、颜色、亮度、表面特征等自然性质。这种性质不仅为我们审美感知客体的纯自然现象所固有, 也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现象如艺术设计产品、艺术作品所固有。第二是位于这种感性现实后面的东西, “美的标准从其类”。而对于人类的设计而言, 美来自于人的认识与感受、人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 即审美价值的规律与意义, 是人与审美对象关系所表达的意义。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美与效用、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一起构成了产品的综合价值, 审美价值是产品造型和色彩所体现并为人所感受的东西。产品美的形态与物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设计中, 物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联系更为广泛。首先, 设计出的产品的审美价值是在其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切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直接表现为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 因此, 必须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 即有效性。功利价值作为入类社会中最早产生的价值形式, 是由产品的实用功能性所体现的, 可以理解为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审美价值在功利价值或者说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 并成为它的辩证对立面, 也就是说审美价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由感性感知可以接受的独特的完整形式体现出来, 表现出对人和社会、对人与世界关系确证的综合意义。

设计的主题要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关爱弱者、引导消费, 主导产品发展的方向, 内容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人文思想, 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要处处体现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艺术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

篇4:“心的尺度比身体的尺度更可怕”

@:你觉得张丰毅他们麦子割得怎么样?

王全安:把式教了他们一段时间,但那个挺见功夫,是个寸劲,不是蛮力就能割麦的。所以老段(段奕宏)割麦的时候镰刀直接从手上割了过去,刀口特别深,但他都没有意识到。陕西的把式还是最好的,带到内蒙古海拉尔的十几个麦客跟当地的麦客比,果然具有秦军的骁勇。你说开拍,哗一片麦子(割掉),你不喊停就没得拍了。当年秦军打仗拿着刀割敌军的头挂在自己身上,我看这阵势完全能想象——所以你还能通过割麦这件事看到当年秦军的范儿。

@:段奕宏吃面那一段,是不能重拍的吧?

王全安:没有,吃了七八碗,不在话下!演员就是这么个事,陕西拉面都做得非常好,老段也喜欢吃。那是陕西饮食上的特点,女的也一样,看起来很小,腰也细,那么一大碗东西吃下去你都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怎么看张雨琦在其中的表演?

王全安:张雨琦的表演貌似要用很多技巧才能完成,但就是因为她的单纯,反而呈现出来很多变化。我也希望她能保持这种单纯,她携带的这种东西比演戏更可贵。张雨琦在演戏上能走得更远,我以她老公的身份,绝对不可能笨到说成天教她怎么弄。(记者:所以有时候挺难把握?)不难把握,只要你放得开放下你自己,就很好相处。

@:导演会额外给你补课吗?

张雨琦:导演找我就是演田小娥,因为没有别的女性角色了。

@:这个角色跟你以前的角色差别很大吧?

张雨琦:对。气质上倒没有多大不一样,反正我扮演的角色都是美,每个导演找我来都说这个角色是一个很美的女人啊,我说好好好,然后呢?但田小娥的美跟以前的角色的美不太一样。我觉得很多导演没有自信去把一个女人拍深刻,但往往去赢得成功的是我们把一个女人拍深刻了了。

@:你觉得自己的性格跟田小娥有相似的地方吗?

张雨琦:我哪儿知道田小娥什么性格呀?我觉得不能相提并论,因为我们的时代完全不同,她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你可以赋予她任何想象。

@:有人说情欲戏是这部电影的卖点,演情欲戏有障碍吗?

张雨琦:是不是卖点看你怎么看,你不让他看,他还不行,看什么都是情欲,比如看一个苹果,多可爱啊,他还觉得那是一个器官呢。这种东西,你的想法我控制不了。我也没觉得我拍过什么情欲不情欲的东西在里边,只是一些很正常的表演而已,如果说还让你觉得脸红脖子赤,那可能是你内心想太多了,呵呵。

@:这是你演过的尺度最大的一部戏吗?

张雨琦:我觉得还没有到达尺度那份儿上呢。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尺度不是情欲不情欲,更大的尺度是看你能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那是你自己的尺度。说实话,露个胳膊露个腿我不觉得那是尺度,那是你的心放不下,你给自己的尺度太高了。心的尺度比身体的尺度更可怕。

篇5:《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我喜欢毕淑敏的《幸福的尺度》,那一篇篇脍炙人口、发人深思的美文,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迅速在周身荡漾开来。每次捧读,都是对心灵的又一次洗涤和滋养,久久不愿放下。

毕淑敏:著名作家,人称“文学的白衣天使”。她擅长将人性的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合成融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美学况味。在她的新作《幸福的尺度》中,其文字总能春风化雨地直指人心,外在温润、内里凌厉,给人以希望和疗愈,帮人们用幸福呵护生命的尺度。

《幸福的尺度》以书写幸福为主题,记录了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全书从内心的澄澈、爱的坚持、亲情的守候、活在当下等角度,揭开幸福的面纱,来深度诠释“幸福哪怕再细微,也顽强存在”。这还是一本关于现世人生、内在心灵、如何看待幸福的温暖小书,在充斥着不安全感的浮躁社会,给内心坚强的力量。书中不讲大道理,没有教条指南,只是与我们分享一些心灵平和的主张、拥有幸福的提醒。毕淑敏将平凡化为神奇,于平凡细致中抒写生活的真、善、美;抒发平常人绝不平庸的感受。读之,如同一味清醒剂,让人开始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本真。

毕淑敏的散文往往将笔触停留在现实生活中,于妙趣横生中感悟幸福,探讨灵魂。她认为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钱的功劳。真

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她在《全家福的琐屑》中告诉世人:“真正的尊严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追求内心的充实、安详、愉悦。”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性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文火清蒸,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毕淑敏以散文世界最坚韧的一支笔,既给我们理性的清醒,足以指导我们在残酷现实中奋力向前;又有温柔的观照,让我们能在披荆斩棘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她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细腻情感,有些篇章还能让人体会到一般女性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气。如《幸福的镜片》中,她以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为回收情绪垃圾的炼炉。将成员的种种不快,以至愤慨忧愁苦恼悲凉,都虚怀若谷地包容下来,然后紧闭炉门,不再泄漏。好的家庭是会变形的镜片,能发生奇妙的

篇6:“教学的道德尺度”读后感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城厢中学曹爱平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读完,但从中也深深的感到教师所担负的道德责任重大,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首先,要“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我们的言行去熏陶,教育下一代。第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师。我们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的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第三,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教好书、育好人,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第四,“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不仅仅是在教师的着装、仪容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更深层次的是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要求。作为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成为学生的模范与标榜。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学术高、更重要的师德要高,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第五,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因此对我而言,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我永久的必修课。虽然年老,但还要积极向组内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做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以适应与时俱进的潮流。

篇7:尺度读后感600字

作为学徒,先不带任何偏见的,把师父的东西全部拿来,先消化吸收,全然心思的按照师父教授的来。作为老师,肯定知道什么是好的,知道在这条路上需要注意什么,学习什么。那么,作为学徒,只要全身心信任师父,全盘吸收,就会迅速的成长。也许在开头不明白或者搞不懂为什么的事情,到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但如果是初学者可能并没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个事情。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念。所以跟人有联系的,都是观念。花非花,树非树。当你看花,花已成为观念。听起来很佛性,因为其实,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因为我们去认知,去关注,而变得主观。所以,没有绝对的客观,一切都不是事实,只是观念而已。

就拿一棵树来说,树很高大,茂盛,粗壮,绿色的叶子等。这些有什么是事实呢?什么叫高大,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答案和看法,并且可能不尽相同。同样的,每一个观念都是我们的认知和看法,而这些认知和看法又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书本等等。包括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短期的利益常常让人蒙蔽双眼,看不到未来,只一味的追求眼前的名,利,财富,而忽略了我们本来想要的幸福,快乐,尊重等等。

篇8:动漫《尺度》观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每集仅有两三分钟的短片《尺·度》已经悄然在太仓的党员干部圈中走红,通过微信、微博观看,相互之间探讨剧情俨然成了一种新风尚。“太仓纪检”、“太仓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等微信公众号积极,党员干部们在观看学习的同时也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感触与心得。

该片塑造了某市市委书记老严这一形象,并以老严及其家人、朋友、同事为背景,将《准则》、《条例》通过22个小故事演绎出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篇9:《尺度教育片》观后感

《尺度教育片》观后感一

全国第一部学习宣传《准则》《条例》的22集动漫剧《尺度》今日在江苏卫视上播放了,通过动漫讲故事的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市委书记“老严”面对种种涉纪情境和利益诱惑, 跟着“严书记”学党纪党规,使党规党纪宣传更通俗易懂,把握“尺度” 守住“底线”,既通俗易懂,又让人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党纪条规的教育,正所谓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尽管动漫使广大学员干部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准则》《条例》,但这部影片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每一集都让人细细品位和陷入的思考。正如有网友说的.:“将严肃的党纪党规文件别出心裁地做成动漫,非常具有新意。动漫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更好记忆。但它所蕴含的约束却是严肃而不容“娱乐”的。我们要认清这个道理:动漫是便于记忆,便于学习,但在学习的时候,作为党员,我们要敢于给自己带着“械具”,带着“械具”去看党纪条规,我们才会有所收获。不然,一笑了之,甚至嘲笑“老严”刻板或教条或迂腐,那就达不到影片所要呈现出的教育效果。

篇10: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偶然读到迟学为先生的一篇文章,《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也让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幸福。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每日的情绪总是被工作牵绊着。学校里,某个调皮的孩子今天课堂特有进步,可以让你一天轻松快乐;班级事物处理的井井有条,一晚上,都能安眠。生活的幸福指数完全和教育工作息息相关。教育幸福了,生活也更趋于美满。迟学为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们从心灵出发,开始审视自己,寻找幸福。

幸福是什么?季羡林老先生对幸福的概括,幸福有三要素:一是要有希望,二是要有事做,三是要有幸福的心。老先生讲,人有希望的活着才幸福,没有希望与目标就会痛苦。季老讲的第二点是有事做,能做成事,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开车、做医生,熟练驾驭才幸福,我们做教师的更是如此,倘若教育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害怕走进教室,你就不会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什么时候有了足够的教育经验,甚至是上升为教育的艺术,能信心满满的走进教室,教学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赞扬,什么时候就有幸福感了,所以说有事做,能做好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本,而好的心态是幸福的保证。

幸福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心态。什么才是快乐、幸福的心态呢?幸福就是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自己没有的。台湾有个非常着名的口足画家叫谢坤山,为什么是口足画家呢?谢坤山十六岁时因工作失误触高压电,导致双手及右腿截肢,后来又瞎了一只眼,他没有过多的抱怨人生,却以无比的毅力,跨越了人生的逆境,成为了着名的口足画家,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我叫谢坤山》,他说他幸福的秘决就是“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自己没有的”。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少很多烦恼,看自己有的,别看自己没有的,如果谢坤山天天早晨起来,一看别人有两腿,我怎么就一个呢,别人有两只手我怎么一只也没有呢,他早就委曲死了,还哪儿来的贤惠的媳妇和可爱的女儿。

幸福就是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柏拉图灵丹》,一本将哲学经典的智慧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书。细心解读里面的三句话:“请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请给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请给我耐心去接受不可改变的”。我们不幸福的根本在于没能分清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是可以改变的,学习愿望是可以激发的;脾气禀性、固有品质是很难有质的改变的。看到人才你幸福,看到人灾你生气,气死你也不会在短期有大的变化。只能慢慢的去改良怎样培育幸福的心态?

篇11:《幸福的尺度》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说实话,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读得很慢,因为有很多摘自《论语》的句子我读不懂,只有请教其他教师或看解释才能理解。这本书读完后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感悟:

陶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倡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多读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告诉我们:读书很重要,是我们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是提升人格的途径。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这告诉我们,如果阅读高品位的作品的话,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中”;如果在“中”的层次阅读的话,我们得到的只是“下”。所以读书要学会取舍,舍弃那些低层次的文化,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向大师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久而久之,便会渐渐向大师靠近,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在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智慧。阅读高层次的书籍,就相当于在拓宽自己生命的维度。当我读完这一部分以后,感受很深,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读书走向,要取法乎上。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像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读过,有些还不止读了一遍,国外名著如《简爱》、《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等等,也读了不少,但我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和脍炙人口的几个情节或细节描写,根本没有获得陶老师所说的有生命意义的提

升,更没有产生因阅读而感悟生命快乐的飞跃。所以我下定决心,今后我不仅要取法乎上,多看、多读名著,还要深入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因为阅读一些高层次的书,能使我们真正的拥有智慧的人生。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去坚持,并把它形成一种习惯,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读书不单单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让我们读起来,让古今中外的经典滋润我们的生命!

陶继新老师通过“心境平和的李兰铎”告诉我们,几万字的国学经典的背诵,丰富了她的文化底蕴,又使她的心态走进了宁静而志远的境界,现在的她特别的快乐,她说:“人生快乐指数取决于是否拥有平和的心态”,她认识到在迢迢人生路上,既要有所作为,又要有所不为;既要自强不息,又要随遇而安;既要有高远的人生追求,又要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既要有所追求,但又不强求;坚守“中庸“”的德操,运用“和”的智慧,保持平和的心境,以内求和谐、外求进取的心态塑造自己的人生。这段话给我感触颇深,是啊,在物化的世界里,我们还要给自己创设一种心灵自由的空间,学会克制不良情绪的滋长,适时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年年快乐,天天快乐,时时快乐!

以前,我也时常抱怨,抱怨在校时间太长,以致自己年幼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像留守儿童;抱怨工作的压力太大,以致教师的平均寿命太短;抱怨教师的待遇太低,教师的福利太少„„但是当我读完《自费考察黄河的杨同杰》的事迹,我明白了,抱怨环境不如自己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生命成长。我们也许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情况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咱们在校时间长,孩子一人在家,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还学会了做比较简单的饭菜;教师的平均寿命太短,咱们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发展,只有发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所以我决定改变自己,别再抱怨,把抱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好书、研究教学等有意义的事情上,用心平气和的心情,远离浮躁的心境,来细细品读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篇12:《幸福的课堂》读后感

程劲松

今年暑假学校又发了一本书——《幸福的课堂》,对于这本书先前不怎么了解,放在我的桌上已一段时间了,直到上周,才想到了它。书到手后我先大致翻了翻,见书中主体内容是各类学科的课堂实录,心里也便失了几分兴趣。想着这本书怕就是把一些老师的教学实录拿来评评差不多。哪曾想一打开我很快便被它吸引了,课堂原来需要用激情来点燃。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听到同行抱怨学生不配合,抱怨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这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不过,如果你打开《幸福的课堂》,走进王自成老师的课堂,走进刘祥老师的课堂,直进支玉恒老师的课堂,走进王君老师的课堂,走进„„你会幡然醒悟:学生积极性不高,情绪高涨不起来,并非全是学生的问题。走进这些同行们的课堂,尽管他们各有各的风格,但在不同之中却让你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他们的课堂都是激情四射的。他们都是热情洋溢的,他们都有着童般的率真,他们都是在全身心的投入。他们用这热情和率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其实不要说学生,不要说是在课堂现场,就是我这个成年人在读着那一个个课堂实录就被深深地感染了。这些优秀的同行们,他们正是用自己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对于课堂,我们做老师的自身就没有热情,怎么能让学生热情洋溢呢?咱们老师自己就没投入进去,学生怎么会“入

篇13:《幸福的鸭子》读后感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幸福的鸭子》这本书,再一次读起了麻花儿对幸福地感叹。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一个暑假里,笑猫和马小跳他们一起来到了乡下张达的外婆家。他们见到了巨人阿空、腊肠狗拖拖和一只名叫麻花儿的女鸭子。

麻花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她心中的幸福仿佛无边无际。在这个荷花盛开的夏天,听着麻花儿像打饱嗝一样的快乐歌声,笑猫和马小跳他们心中的幸福感随着歌声一点点增强……

合上这本书,我仔细想了想,在生活中,似乎每一件事都是可以感到幸福的,似乎每一件事都是幸运的。妈妈的唠叨,似乎很烦,可仔细想想,我们应该为妈妈关心我们感到快乐与幸福;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一件谁都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如果遇到了,你一定会因为倒霉而伤心。

可深入的想想,你应该高兴,因为你知道了自己的缺陷,给自己提了个醒――上课听讲要专心。帮父母做家务你一定会很累吧,可这不仅仅是在帮父母,也是为自己的家做贡献,看着整洁的家,一定很开心吧!

篇14:《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

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 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说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而作为教师,要与教育的梦想统一起来。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我们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乐趣.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距离遥远吗?

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换句话说,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再就是要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梦想其实很脆弱,如果有100个梦想,很可能99梦想实现不了,开始天天打麻将。这时如果谁不打麻将,谁不得过且过,谁不满足于因循守旧,谁就可能得到幸福,就会圆梦!

上一篇:食品产品采购合同下一篇:库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