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降糖胶囊说明书及功能

2024-04-08

地骨降糖胶囊说明书及功能(共5篇)

篇1:地骨降糖胶囊说明书及功能

【商品名称】地骨降糖胶囊(金诃)

【适应症/功能主治】滋阴润燥,化瘀通络.用于阴虚血瘀所引起的消渴,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主要成份】地骨皮、郁金、水蛭、冬虫夏草、紫苏子、龟甲(制)、地龙。地骨降糖胶囊(金诃)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白色至淡黄色的粉末;气腥,味微咸、苦。 【规格型号】0.3g*12s*4板*10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4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忌食辛辣;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糖。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346

【生产企业】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地骨降糖胶囊(金诃)的功效与作用地骨降糖胶囊(金诃)滋阴润燥,化瘀通络.用于阴虚血瘀所引起的消渴,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篇2:地骨降糖胶囊说明书及功能

1 方法

1.1 表单设计

降糖药物使用说明单, 见表1;胰岛素注射单, 见表2。

1.2 使用方法

将表1填写完整后打印, 表2打印于样表1的背面, 然后塑封。根据医嘱表2可以用记号笔填写并修改。

2 优点

篇3:地骨皮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地骨皮,药理,临床应用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及内热消渴等[1]方面。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骨皮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增强免疫等药理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功能性低热、糖尿病、牙痛、高血压、疮疡、慢性荨麻疹、原疹、过敏性紫癜、外科手术后持续发热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药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药理研究

1.1 降血糖作用

地骨皮的降血糖作用是对其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周晶等[2]对地骨皮降血糖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结果发现降低实验性小鼠血糖的有效部位是水溶性小分子。高大威等[3]通过药理研究实验发现:地骨皮水煎液高(200 mg/kg)低(100 mg/kg)两个剂量组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随时间延长其作用更显著,且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这表明地骨皮降血糖在100~200 mg/kg范围内有一定量效关系。之后实验研究[4]进一步证实地骨皮水煎剂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黄小红等[5]通过药理实验发现3种地骨皮(枸杞根皮、宁夏枸杞根皮、北方枸杞根皮)总提取物中仅枸杞根皮对四氧嘧啶小白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余两种地骨皮降血糖不明显。方志伟等[6]用实验证明地骨皮不仅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值,且对正常大鼠的血糖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卫琮玲等[7]对地骨皮水煎剂的降血糖机制进行研究,实验证明地骨皮水煎剂的降糖作用,与抑制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并增强抗氧化能力、加速自由基的清除有关,且对ALX导致的胰岛损伤有保护或修复作用,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1.2 降血压、降血脂作用

1980年日本学者Funayama等[8]首次从地骨皮中分离出由两分子的二氢咖啡酸和一分子的精胺通过酰胺键对称地结合成的一个直链化合物Ku Koamine A(地骨皮甲素),该化合物为降血压的主要成分,大鼠静脉注射5 mg/kg体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000年杨晓峰等[9]以3 g/kg体质量给小白鼠口服地骨皮冲剂发现能显著降低血脂。

1.3 抑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地骨皮的水煎液及醇提取物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邱莹等[10]采用试管内药基法,通过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实验,评价其抑制常见真菌的效果。研究发现地骨皮水煎液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杨风琴等[11]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溶剂、浓度和提取方法;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测定提取物对12种常见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研究发现75%乙醇回流提取,地骨皮总黄酮含量为9.011%;提取物对12中常见细菌有抑菌作用,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MIC均为0.125 mg/m L。付建峰等[12]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地骨皮提取物(CL-5)对内毒素(LPS)的体外拮抗活性时发现:CL-5与LPS的活性中心类脂A(Lipid A)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活化,并对致死剂量热灭活E.coil攻击的小鼠有保护作用。李志勇等[13]研究发现地骨皮具有明确的促进小鼠烫伤皮肤创面愈合、抑制皮肤炎症反应的作用。

1.4 其他生理活性

除以上药理活性外,地骨皮还具有解热作用[5]、镇痛作用[14]、及增强免疫调节作用[15]等。

2 临床应用

地骨皮性甘、寒。古人曾用其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痈肿,恶疮,口齿有血等病症。如今,地骨皮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多样化,对现对其临床应用概况总结如下。

2.1 单味地骨皮临床应用

赵新泉[16]以单味地骨皮饮治疗功能性低热,效果颇佳。方法如下:地骨皮50 g(鲜品100~150 g)加水煎汤1000 m L代茶饮,每次150~200 m L,每日4~6次,疗程7~28天。结果:13例病人中有12例体温下降至个体正常水平,伴随症状消失;1例伴随症状缓解,体温下降,仍波动于37.5℃以下。徐建华[17]以单味地骨皮外用治疗疮疡效果颇佳。治法:取生地骨皮5 g,炒地骨皮5 g,分别研粉,瓶装备用。用时取药粉敷于疮疡表面,初期用生者,破溃生、炒合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3~5次即愈。单味地骨皮研磨成粉,外敷还可治疗耳仓瘘等。孟祥文[18]使用生地骨皮或炒成黄色的地骨皮磨成粉治疗一般性溃疡及化脓性溃疡治愈率100%。地骨皮水煎剂口服还可治糖尿病、牙痛、高血压等

2.2 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临床上用的最多的还是地骨皮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米逸颖教授自拟咳嗽方[19]:地骨皮、苏子、苏梗、桑白皮、生甘草、桔梗等配伍使用,此方具有清肺化痰、下气平喘止咳之功效。如地骨皮50 g,徐长卿15 g煎服治疗慢性荨麻疹、原疹、过敏性紫癜以及接触性皮炎[20]。王少波等[21]使用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鳖甲、生地等药,治疗外科术后持续性发热,效果佳。临床上地骨皮还常用于治疗更年期崩漏[22,23,24]、月经不调[25]、小儿长期低热[26]等。

3 小结与展望

地骨皮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含有黄酮[27]、蒽醌[28,29]、香豆素[30]、木质素[31]、有机酸[32]以及生物碱[28]等多类活性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骨皮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菌消炎、镇痛、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篇4:地骨降糖胶囊说明书及功能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WHO1999标准定义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抵抗为主, 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至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除了自身缺陷因素外, 还与高血糖、高血脂毒性作用有关[1], 其中高血糖即是胰岛功能受损的结果, 又是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加重的原因。因此早期良好控制血糖, 改善胰岛功能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 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入组标准:初诊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FPG) ≥11.1 mmol/L和 (或) 餐后2小时血糖 (2h PG) ≥14mmol/L, 入院前未使用过胰岛素和降糖药物, 无感染及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入组40例患者, 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 研究组, 男12例, 女8例, 年龄 (28.5±9.3) 岁, 对照组, 男11例, 女9例, 年龄 (29.0±8.5) 岁,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以严格的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皮下注射, 每日3次;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磺脲类+双胍类降糖药物。每日三餐前及餐后2h, 采集指血, 测量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强化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功能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胰岛素及C肽浓度, 并计算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胰岛功能改变情况

两组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指数较治疗前升高, 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降低, 但研究组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 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在疾病进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不能维持糖代谢稳定时, 临床出现高血糖[3];而实验研究表明血糖增高可以使β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 逐渐导致β细胞疲劳, 胰岛素释放减少, 而血糖进一步增高, 最终导致β细胞损坏, 凋亡增加, 功能衰竭[4]。而β细胞离体实验显示即使短期的、轻度的血糖升高也会导致患者对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反应钝化[5]。因此理论上在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导致胰岛β细胞损害、凋亡之前,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迅速、有效控制血糖, 可改善胰岛功能, 减轻胰岛素抵抗。

本文患者均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研究组入院后给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 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 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消除了糖尿病早期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 为细胞功能恢复提供了缓冲。治疗后结果显示, 短期内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 胰岛素分泌指数升高, 且均优于口服降糖药物患者。

综上所述, 对于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 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 并且使胰岛素分泌及抵抗短期内有较明显改善, 至于其远期效果, 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万晓霞.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5) :659-660.

[2]杜旭昶, 赵武利.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42例临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6, 23 (4) :402-403.

[3]叶新华, 杜云峰, 高剑波, 等..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 (2) :114-117.

[4]陈卫朝, 吴雄杰, 周爱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 2009, 21 (12) :1298-1299.

篇5:地骨降糖胶囊说明书及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葡萄糖耐量减低 (IGT) 患者82例。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诊断标准, 经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选研究对象, 并严格按照下列要求纳入:①患者肝肾功能正常;②未使用抗IGT药物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③无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积极配合治疗为标准纳入。最终纳入患者82例, 男40例, 女42例, 年龄在40~71岁, 平均年龄 (57.9±8.2) 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18例, 女性23例, 年龄跨度为41~71岁, 平均年龄为 (58.3±8.4) 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19例, 年龄跨度为40~70岁, 平均年龄为 (57.5±7.7) 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因而具有可比性。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口服阿卡波糖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205) 进餐时与食物一起嚼碎吞服, 50毫克/次, 3次/天;观察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饭前服用参芪降糖胶囊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70002) 2.8克/次, 3次/天。30 d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

1.3 治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脂水平 (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和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17.0进行处理, 其计数资料通过 (±s) 来表示, 组间的差别以t来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由表1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 (P<0.05)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情况:由表2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的变化:由表3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明显降低 (P<0.05) 。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变化:由表4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明显降低 (P<0.05) , 空腹胰岛素有降低的趋势。

3 讨论

葡萄糖耐量减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特征, 是指正常血糖稳态与DM高血糖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 IGT是所有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 并被证实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危险因素[3]。而DM一旦发生, 不能治愈, 只能终生用药, 并且其伴发的并发症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支出。所以说, 增加对糖尿病前期的关注尤为重要。临床常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肥胖等[4,5]确定葡萄糖耐量是否减少。由于饮食内容、进食时间、身体活动度、生理性血糖日内变动等影响, 餐后血糖和随时血糖会有很大变动, 评价较为困难。餐后血糖大多采用测定进食开始到2 h后的血糖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和阿卡波糖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P<0.05) , 且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阿卡波糖组, 证明中成药参芪降糖胶囊联用西药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减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治疗IGT的关键在于早发现, 早干预。通过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干预治疗, 杜绝进一步恶化所造成的高治疗难度和高费用支出。同时说明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耐量减少奠定临床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英, 林丽香, 齐今吾, 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 17 (3) :131.

[2]于文, 高燕燕, 张栩.阿卡波糖合用六味能消胶囊改善老年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5) :396-399.

[3]卢红梅.舒合胶囊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4]全小林, 赵星.浅谈糖耐量低减 (IGT) 的中医证治[J].光明中医, 2006, 21 (7) :24-26.

上一篇:学校爱国卫生月活动倡议书下一篇:乙类设备及医用耗材专项检查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