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2024-04-20

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共10篇)

篇1: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认真贯彻省、州、县、有关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服务脱贫攻坚。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在 xx 的正确领导下,xx 的紧密配合下,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帮扶贫困户脱贫的步伐,真正体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一、控辍保学

学生按统一规定于x月x日开学。所有教师在开学之初进行入户走访,对辖区人口信息进行核查。目前由于高校学生录取、入学时间不一学生就学信息将于 9月底生成统计数据。截止 xx 年 x 月 x 日统计情况:

二、学生资助

1、助学贷款 xx 年 xx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共贷了 xx 人,合计贷出金额 xx万元;

2、学生资助。截止 xx 日,全乡普通高校“四类对象”资助收集情况:

①省级资助

②县级资助:

③雨露计划资助

④学前教育“四类对象”资助上报情况:

3、学生资助工作依托基层学校教师全面入户遍访,目前由于开学时间不一,部分学生未能拿到入学证明,9 月底将完成辖区“四类对象”贫困学生全覆盖资助申请上报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困难

结合 xx 教育扶贫开展情况,存在以下主要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压力依然沉重。初中阶段辍学易波动反弹,劝返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基础差、思想波动大、保学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压力大,责任重。

二是目前全乡适龄残疾儿童均已注册学籍,可缺乏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学校教师缺编较大等造成对残疾儿童教育的缺失。对送教上门学生评估认定缺乏文件依据,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是“两后生”职业教育需再加强。虽然通过东西协作计划进行“两后生”输送工作。虽然对 2013-2018 年“两后生”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但 2019 年又将产生新的“两后生”。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真正扶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帮扶责任。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全乡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及时督促帮扶人努力完成各自的帮扶任务。

2、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

3、做好“两后生”职业教育工作。

4、全面实施“四类对象”精准资助工作。

5、继续做好高职扩招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确保大学生按时入学。

xxxx 年 x 月 x 日

篇2: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和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精神,围绕新要求、新部署,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强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推进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现将我局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情况

由于编制紧缺教育局纪检书记由县管干部赵忠玉兼任,成员5人,1人专职,其余4人都是兼职。

二、突出主业,狠抓落实

我局纪检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深化纪律作风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教育局多次联动,开展“正风肃纪”活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2012年至2014年,共查办案件18起,其中2014年查处违反财经纪律、廉洁自律、公车私、办班补课、殴打学生、练法轮功等案件共计8起,5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人受到行政警告处分、1人被开除。对于案件的查办教育局本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构设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三转”对纪检监察系统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我们的干部,一方面知识素养有待提高,缺乏专业人才。一些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面不够宽,而且缺乏熟悉法律法规等知识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系统培训少,培训渠道单一。

三是制度跟进不够适时。在“三转”活动中,涉及一些具体的职能转变往往没有制度支撑,或旧的机制制度与现在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深化机构改革,把更多的力量调配到主业上来;切实履行好纪检组的监督责任。

篇3: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一.建立长效机制, 保障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开展

1. 建立“电子书包”项目管理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有效实施, 我们首先建立了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了由校长亲任组长的“电子书包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负责项目决策、实施与保障等。下设“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和“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项目实验工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负责项目策划、组织、协调、指导、监控与评估, 对重点需要突破的问题合力攻关;电子书包项目专家组”定期到校进行调研及指导, 保证项目科学性。此外, 学校出台了《广州市番禺区钟村中学“电子书包”项目实施方案》, 为实施电子书包项目提供了可行、可操作的行动纲要。

2.建立“电子书包”项目教研评价机制

为保证电子书包项目的良好运作, 学校建立《实验教师“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学生“电子书包”管理制度》, 《“电子书包”项目实验家长承诺书》等系列规章制度, 规范项目研究的开展;与清华同方建立联系机制, 形成了研究-实践互动的新型教育研究模式, 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建立子项目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项目总结表彰制度, 建立长效的过程性评估体系, 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建立项目教研交流制定, 定期组织校内外的交流、研讨与展示活动, 深化项目研究的层次;建立项目推进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小组会议, 总结阶段工作, 分享优秀经验;建立简报制度, 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发布阶段研究情况及实施指导意见;逐步建立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数字化作业系统、智能测评系统、电子学档系统等, 构建学校各部门、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管理服务平台。

3.建立“电子书包”项目奖励机制

对于电子书包这一新生事物, 学校除了以任务驱动老师积极开展实验工作外, 还建立奖励机制, 提高师生运用电子书包的积极性。

(1) 教师奖励机制

实验教师每学期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 奖励300元/人, 并在评先评优中加分奖励;积极上传各类资源完成规定的数量, 研学稿 (学案) 、作业、测试题、互动模块论题等每超1份奖励10元, 200元封顶;每学期评选“电子书包优秀实验教师”若干名, 奖励300元/人。

(2) 学生奖励机制

根据利用电子书包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要求, 每学期末各实验班评选10名“电子书包实验优秀生”予以奖励;在互动讨论模块, 能积极参与讨论, 进行有意义的回帖, 每学期各班评选10名“互动讨论积极分子”予以奖励。

二.强化培训力度, 保证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质量

1. 阶段性校本培训有的放矢

在项目开始阶段, 部分实验教师对运用电子书包实施“研学后教”理念的认识不够, 对利用电子书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信心不足, 表现在教师培训时技术学习的低效性, 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新技术, 认为电子书包实验对自己教学没有实质性帮助等。这不仅影响到了教师培训效果,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书包创新教学应用及推广受阻。基于此, 我们通过强化培训更新观念。开展了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的培训活动:在探索实验阶段进行应用通识培训, 为参与项目实验的教师提供系统培训, 进行全面周到教学理念与平台应用指导;在深化应用阶段持续推进以案例观摩研讨为主的教师研训, 开展多主题、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指导, 形成有效研训案例;同时,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之中, 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

2.“引进来, 走出去, 促成长”的培训方式

在自我不断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也并不闭门造车, 而是广泛交流, 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 推开去”的政策。

请进来, 专家引路———为了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提高, 我们以实验校为契机, 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教授对项目教学进行实地指导和顶层设计。有了名家的指引, 我们进一步明晰了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方向。

走出去, 取经同侪———为了让我们的实验老师能进一步了解我区兄弟学校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经验, 学校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区级培训的规定动作外, 还主动要求同方联系电子书包实验工作比较成熟的学校, 开展交流活动。先后组织实验老师参加仲元中学承办的“六校电子书包交流活动”, 富丽中学组织的“四校数学微课专题研讨”。同时, 学校借助教研室举办的“研学后教”现场会, 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番禺实验中学、石楼中学、石碁二中、石碁四中等学校取经, “走出去”的系列动作让我校的实验老师心里有了底, 减少各位老师心理的排斥感, 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实验教学。

推开去, 交流提高———我校借承办区级“研学后教”现场会的东风, 特别安排了语文、英语、物理三堂电子书包课, 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其中赵志娟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互动讨论”平台开展名著辩论, 向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展示了一堂别具一格的语文名著复习课;雷晓丹老师利用电子书包给学生们准备了视听盛宴;物理科的黄晓君老师利用电子书包平台的资源推送和互动讨论等模块上了一堂被区教研员何老师评价为“听过的最好的电子书包课”。在2014学年“番禺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 我校推荐了语文学科邓惠娜老师和英语学科杨柳老师的电子书包课参赛。这都为我们的实验教师提供了展示提升的平台。2015年4月10日举办了番禺区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现场会, 孔卓敏老师利用电子书包上了一节初一英语听说教研课。会上, 谭雯副校长对“电子书包”实验项目在我校的开展情况作了详细报告。区教研室主任黎耀威回顾了我区开展“电子书包”实验工作三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岳冬在会议上表示, 钟村中学的经验以及教师代表所分享的感悟和收获都让这场“电子书包”现场会“太给力了”。

三.探索课程建设, 推进电子书包实验工作的实施

1.课程活动, 扎实有效

针对前阶段我校实验教师数量少、教师利用率低、使用间隔长、学生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2013学年第二学期, 我校推出“增教师, 加培训, 抓教研, 建特色”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实验教师由原来的4位增加到22位实验教师, 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2节电子书包常态课、5节汇报课、3节展示课。

2. 常态课程, 实验保障

常态化的应用是项目实验与电子书包真实改变教与学方式的保障, 在教师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的实验教师能保证每周使用终端上课或应用平台与终端开展相应的活动, 并在课前、课后广泛的应用平台配合教育教学。

我们的的常态课向全体教师开放, 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教师们能共同参与常态课的研究, 共同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实践。实验班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日常教学外, 教师们也能主动带领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以此进行设备及平台的培训和练习, 使电子书包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 汇报课程, 主动提升

每学期安排的三节电子书包汇报课, 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互动课堂, 提供实验的生动案例, 为实验教师搭建了团队研讨的平台。通过汇报课, 使广大教师检讨正在开展的实验工作, 从学科角度分析适用性与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提高了实验工作的效益。

四.课题引领, 构建电子书包的学科教学应用模式

构建“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主要为两个向度, 一是以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为支点, 建立与不同教学内容的联系, 构建成电子书包某一功能模块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教学应用模式;二是以某一教学内容为支点, 建立与电子书包多个功能模块的联系, 构建成教学内容整合电子书包多项功能模块的教学应用模式。

为使我校的电子书包实现常态化发展, 我们将电子书包实验研究与学校区级立项课题“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三为主’体验式课型模式的研究”有机融合。根据“研学后教”教学理念, 我校对“电子书包”应用模式研究重点放在两种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上:一是自主协作学习模式, 二是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如下图:

自主协作学习模式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协作性为主要特征.教师利用平台, 制定学习任务, 创设学习情境, 并在推送的任务 (研学案) 中, 提示方法、提供资源 (微课) ,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并促进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通过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如有疑问, 可以通过“辅导答疑”模块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 其后通过在线检测进行反馈提高。

以写促读展示模式则是教师进入“在线作业”模块,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品读任务, 同时提供“优质资源”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和指导评价;学生进入“我的作业”模块完成习作, 借助“互动讨论”平台跟帖、互评,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佳作的汇编。

将电子书包融入研学后教的课改理念, 应用于“先研后导, 三为主”教学实践, 逐步实现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这毕竟是新的尝试。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会发现不足, 遇到困难, 产生困惑, 例如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如何体现学科特色, 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素材, 如何设计恰到好处的研学问题等都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共同解决。

五.展望未来, 对电子书包实验工作充满信心

电子书包在我校三年多的实践运用, 为我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和宝贵的经验。这是探索的三年, 更是收获的三年。或许, 在探索中我们曾迷茫过、彷徨过, 但这也恰恰说明我们在思考进程中、反思总结中。有理由相信, 在区教育局的关怀下, 在专家们的引领下, 我们将继续以“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应用为契机, 不断探索更先进的电子书包有效应用模式, 建构高效的现代互动课堂, 促进我校乃至我们整个区域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春种一粒子, 秋收万颗粮”, 电子书包这粒种子, 已经深深地播种在我们每一位实验者的心田。我们坚信, 它将会在不久的金秋时节, 结出更甜蜜的丰硕果实, 谱写“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附:ppt文档

摘要:2012年11月, 在建设“智慧番禺”的大背景下, 钟村中学成为番禺区第二批“电子书包实验学校”。通过四年的摸索与实践, 在机制建设, 模式建构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文章包含“建立机制”“强化培训”“课程建设”“课题引领”“展望未来”五部分。

篇4: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1. 课题申报与结题

本课题于2007年8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申报,西北师范大学主持申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于2007年10月26日批准立项,批准号:DCA070186。

课题2007年11月20日开题启动,到今天(2012年8月2日)结题,整个研究过程持续了五年。

2. 课题申报的原因

当年为什么要申报这个课题?主要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

(1)我们认为,任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没有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是一门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柱。在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学人对历史的研究关注是很不够的,基本情况是: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历史研究极少。检索文献,专门对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专著,可说是凤毛麟角;相反,我国学人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却有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等。人们对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国家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既要关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更要关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不研究自己国家的教育技术发展史,何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2)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正在走向成熟,已经建成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一个成熟的学科专业,它的课程体系中,不能没有发展史课程的设置,而开设“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做点研究工作,为开出这门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3)我国的第一本“科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8年)是由英国人李约瑟编写的。我国的第一本“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编写。当代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我们是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的。

本课题研究得到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的支持,一大批业内精英参与了研究,真的“中国电教是一家”。

二、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史为鉴,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为开设“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课程奠定基础。

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对象:1915—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

(2)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大电教,非小电教”,是“电教事业+ 电教学科+ 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

电教是个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普通学校、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系统)。

3. 研究的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四个范畴、十三个子课题”。

(1)三个阶段: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1949—1978),新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

(2)四个范畴:电教事业、电教学科、电教产业、电教学者。

(3)十三个子课题:①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②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③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研究;④中国的学校电化教育研究;⑤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⑥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⑦电化教育产业发展历程研究;⑧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研究;⑨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历程研究;⑩电化教育实验研究;{11}中国电化教育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研究;{12}电化教育学者与学术思想研究;{13}中国电化教育大事记要与文献选编。

4.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史论结合,有史实有史观,史为主论为辅,以史立论,论从史出。

5. 预期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系列论文、一本教材、一套丛书。

6. 组织管理

本课题按照总课题组和一级子课题组两级进行管理。

三、研究过程

1. 六次研讨会

本课题五年研究期间曾举行六次研讨会。

(1)2007年11月20日,兰州,主题:开题启动;

(2)2008年4月10—11日,广州,主题:讨论研究对象、范围、框架;

(3)2010年1月5—7日,广州,主题:中期研讨;

(4)2010年8月2日,兰州,主题:阶段性成果交流;

(5)2011年12月2日,广州,主题:检查进度,部署结题;

(6)2012年8月2—3日,兰州,主题:结题。

2. 曾经有过的几个争议问题

(1)关于电化教育的诞生和历史阶段的划分

我国电化教育是哪年诞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1903年,南京汇文书院用电影教学;②1915年,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③1918年,商务印书馆拍摄教育影片;④1920年,金陵大学用电影、幻灯推广良种棉花种植;⑤1923年,晏阳初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⑥1936年,教育部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开班。

经过讨论,多数人认同第二种观点:我国电化教育诞生于1915年,其标志性事件是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这种观点有文献可查,有照片为证,比较确切。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先有其事,后有其名,其事是1915年最早出现的,其名是1936年正式确定的。关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经过研讨,大家同意采取“三阶段论”,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中国早期电化教育阶段(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各子课题研究,对此必须统一。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如需再划分阶段,各子课题可以有不同。

(2)关于本课题的题目

有人提出最好将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去掉,因为,许多人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教育同样久远。” 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教育技术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再如果按照“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的观点,那么,教育技术的历史就有了100多万年。本课题研究的不是这种教育技术的历史,而是有现代技术媒体参与的教育的历史,是电化教育的历史。“电化”包括前天的电气化,昨天的电子化,今天的信息化。经过讨论,大家同意这个看法:本课题研究的是电教史,不是教育史。研究的时间跨度是1915年到2010年,不是4000年、100多万年。但对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大家认为不好去掉,因为这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规定的题目。

(3)关于本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要不要包括电教产业和社会电教?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包括。因为,本课题研究的是“大电教”,不是“小电教”,是“电教事业+电教科学+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是“课堂电化教学+课外/校外电教活动”。

关于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电化教育事业是一种公众事业,具有公益性,不应完全产业化,但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支持,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电化教育发展史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篇章。

我国电化教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是形成期;90年代是快速成长期;新世纪以来,进入深入发展期。目前。对电化教育产业实践与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还少见到,这次确立“电化教育产业历程研究”作为一级子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起步的探索。

关于社会电化教育。我国的电化教育最初是在社会教育领域兴起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些教育革新者陶行知、晏阳初等,利用幻灯普及民众教育,点燃了我国电化教育的火种。30年代到40年代末,我国的电化教育主要在社会教育领域实施,管理电教的政府机构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高等学校电化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解放后,特别是70年代末电教重新起步后,我国电教实践和研究的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社会电教转移到学校电教,对社会电教的研究很少关注,除部队电教外,对其他社会电教进行较深入系统研究的很少。部队电教一直受到重视,研究成果累累,部队电教人对历史的研究走在了地方电教人的前面。2002年总参电教局组织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一书,40多万字,记述了1978年至2001年我国军队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

在讨论课题研究对象时,有人说,我国电化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改名教育技术后,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泛化了,由电教领域扩大到一切教育、教学领域;而功能缩小了,主要只是学校教育的功能,由大电教变成了小电教。这次电教史的研究,应回到大电教,使电教的功能得到扩展、延伸,从学校教育功能向社会教育功能延伸:向“三农”延伸,向社区延伸,向行业延伸。电教的服务对象不应该仅仅是大中小学生,而应是社会上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这个一级子课题。

四、 研究成果

1. 研究成果

已发表论文37篇,专著7部。完成了13本丛书和一本教材《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书稿。

2. 两点发现

(1)传承与创新:将外国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拿来,按照国情使之本土化,为我所用,是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途径、主渠道。

(2)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将近100年的发展,走过的是自己开辟的道路,这是一条既不依附西方,也不自我封闭,而是从国情出发,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3. 几点启示

从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电化教育几经周折,能够得到发展和壮大,以致有了今天的辉煌,是几代电教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它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放的视野;(2)包容的心态;(3)进取的信念;(4)独立的品格;(5)奉献的精神。

五、研究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1. 研究的不足

(1)由于时间久远,一些重要的史料还未全部收集到手,影响了一些事件的进一步落实。

(2)本研究只涉及中国大陆部分,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状况。

2. 今后打算

篇5: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三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迎来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评估工作组的领导和专家。这次检查是对我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提升。借此机会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我们城关区教育系统“均衡教育攻坚年”,自开展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主要工作。根据城关区教体局《关于城关区教育系统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8年度工作方案》及各级会议要求,我校制定了《三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动员大会,多次组织召开各级各个层面教师会议,及时传达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自查边整改,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现将我校有关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第三小学位于布达拉宫的东北面,地处××232号,学校始建于1993年8月,原名“团结新村小学”属××教育局管理;1996年初,学校更名为“××第一小学二学区”,行政管理归××第一小学;1997年8月经××及上级行政部门同意,正式成立“××第三小学”隶属于××教体委,2012年8月同其他市直中小学一起纳入城关区教育系统。

目前学校有 28个教学班,二、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设有4个藏族班和1个汉族班,一、三年级每个年级设有3个藏文班和1个汉文班,每班平均有46.8名学生,共有学生1313名,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

学校现有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办公楼1栋,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共4208平方米,生均面积3.14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6880平方米,生均5.13平方米。

学校现有科学仪器2282件,体育器材150件,音乐器材30件,美术器材91件,现有学生计算机50台,生机比26∶1;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28套,现有图书9811册,生均藏书7.47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3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50人,专科学历42人,学历达标100%,具有教师资格93人,合格率100%;获得副高职称9人,获得小教高级职称42人,初级及未聘职称42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成立机构

学校成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 ××

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均衡办负责人:×× 办公室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处,根据责任分工下设五个小组,由校级领导和均衡办分责任担任组长。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认真做好义教均衡宣传工作。开学以来,学校通过中层例会、教职工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简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力争做到义教均衡工作家喻户晓。

2.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学习上级有关义教均衡发展文件,并制定有《××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3月26日在中层扩大会上成立了××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校长带领大家细致的学习了城关区教育局下发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并严明这将是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3.查找问题及时整改。5月3日在××第三小学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校长对我校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个别调整,并且结合5月2日刘局一行到我校实地 检查指导意见部署了近期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任务,责令各处室严格按要求整理相关材料;5月7日学校班子在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均衡发展工作现场培训会后,我校迅速召开了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会上××校长对所有成员进行了培训,并且根据刘局指出的重点内容,组织人员认真地查找本校存在的问题,列成问题清单,并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4.核实数据、查缺补漏、及时添置。5月3日上午××校长组织相关人员对仪器图书装备及时清查,针对所缺的仪器图书装备,采取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和自筹资金的方式进行采购,力争达到小学仪器配备标准。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我校的校园文化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大主题。利用宣传墙、教室、走廊的美观文化布置,体现育人功能,真正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6.做好功能室建设准备工作。做好功能室布置、教学仪器、体艺器材、图书装备等前期材料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准备筹建多功能的少先队室和民俗陈列室。

7.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1)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教师岗位制度。

4(2)开足开齐课程,学科攻坚组每周不定期下沉到课堂检查教师教案、上课、批改作业的情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随堂听课。

(3)保障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节假日严禁组织学生补课。

(4)建立了安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制订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5)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保持校园干净整洁,不留卫生死角。

8.学校于4月下旬开始对档案材料进行整理。目前各小组已基本正把2016-2017学年建档材料陆续装归档。

三、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学科结构失衡,在我校教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教师占了大多数,而音乐、美术、体育和计算机等专业学科教师很少,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需求。同时学校一方面呈现数额“不缺”,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缺员”的问题突出。

(二)校园文化建设仍显粗糙,缺少内涵。

(三)建档材料不规范、内容不全。(四)学校建设资金紧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和功能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对 各类教学仪器做到及时排查、及时购置添加,确保各类教学仪器配备达到配备标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认真做好各功能室、教学仪器的管、建、配等工作,充分发挥功能室的教学功能,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三)做好学校操场改建和综合楼内部装修后的学校文化建设规划。

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以现代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文化为基础,以挖掘和培育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以特色课程为载体,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按照“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学校”的分阶段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助推义务教育动态均衡发展。

(四)完善档案资料。做好各类文件、计划、方案、总结、表册等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核准相关数据,全面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

(五)做好迎接区级督导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制作展板、宣传手册,完成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专题片脚本的编写、摄制工作。

篇6: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整改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安定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评价表》内容,结合《西巩驿学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查整改通知书》,围绕我校目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全面整改。现将我校的具体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新定制了6块学校主题展板,围绕感恩、环保、自理、健体、审美等主题,再次加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二、对学校室内外卫生进行了彻底的大扫除,尤其是死角卫生,并要求全体师生每天对卫生都要及时打扫。对校园内的杂草进行了彻底清理。

三、各功能室再次进行卫生的打扫,并要求以后每天打扫一次,确保室内卫生干净。统一定制了班级和班主任简介牌、各功能室和功能室管理人员简介牌,重新修订了各管理人员解说词,并进行了数次管理人员挂牌解说演习。

四、教导处按照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的相关规定,重新制定了学校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安排表。

五、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对学校教师精神面貌不振作的情况进行了反馈,要求每位教师注重个人形象,不得穿和教师职业不符的服装。要求有车的教师对车辆统一停放。

六、充分发挥有特长的教师对各兴趣小组进行指导,每天课余时间各兴趣小组要正常开展活动,并及时收集佐证材料。

安定区花沟学校

篇7: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县素质教育推进会工作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县素质教育推进会工作情况汇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发展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根据县教育局召开的素质教育质量推进会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长室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质量推进会后,校长及时召开班子会、教师会,学习蔡局长的《良心信心 责任心“三心”共鸣同谱质量惠民新篇章》和刘俊局长的《在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深入领会会议精神,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教育理念深入每个教师的思想中。

二、明确目标,落实质量提升责任。

结合以往取得的成绩以及县局下达的质量目标,我校制订了三年发展质量规划以及新学期质量目标:保三争二。为实现目标,以年级组为单位,制订了各年级学科目标和教师个人质量目标。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中层干部为第二责任人,任课教师为主要责任人,层层落实,强化责任意识、质量危机意识、质量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质量着力点。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人才强校工程。

【精品文档】

1.创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计划地开展过关考评课、自我亮相课、成长发展课、教学骨干示范课等教学活动,让广大教师展示自我,发展自我,逐步打造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

2.抓实静校教研1小时工作,分学科,定时、定人、定内容,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并采取分年段进行上课、听课、及时评课系列活动。每次活动周一公布活动人员、内容和主要负责人,及时做好点名、组织等工作,让静校教研成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

3.重视“师徒结对”。学校制定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的“师徒结对”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进一步提高科研层次,树立“课题从教学中来,科研服务于教学”的理念。本学期,我校三个十二五市级课题开题并开展研究。10月24日,我校聘请专家,对市、县级课题主持人、核心组成员进行专题研究讲座,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抓实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把功夫下在课前。校长室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备考题等,以保证课堂40分钟的质量。

【精品文档】

2.把力量放在课内。各教研组深入开展“三步六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建立校长每日巡课、“双执导周点评”、中层干部听随堂课等制度。每位教师坚持上课堂达标课,同时落实到具体时间、地点、听课人员,听完课进行现场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3.实施有效辅导。各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列出“学困生”对象,学校统一安排老师进行辅导,并及时填写相关记录。

三、五年级每班扩大到列出语数英各学科10名左右的“学困生”名单,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进行辅导,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取得支持,把“学困生”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求老师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效地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4.加强过程管理。一是每月进行教学工作常规检查;二是不定期组织校内年级视导;三是对新进校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四是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心声。一系列措施,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加强质量监测。

配合省、市质量监测,我校认真做好县三、四、五年级质量调研、三、五年级“适应性练习”相关工作,还定期进行校内质量调研,统一监考、统一阅卷,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做到教学常反思,措施抓落实,不断推进质量提升。

【精品文档】

五、引进激励机制,增强合作意识。

学校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单独拿出一小部分,以年级组为单位,实行奖励。年级学科组达质量目标的,人均奖励200元;超质量目标的,人均奖励300元;达不到目标的,没有奖励,还要在年终考核中有所体现。这一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年级学科内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老师合作意识。

六、加强课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认真落实学生“每天读书1小时”和“阳光体育1小时”。让学生在书香浸润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增长知识,真正将学生的阅读史变成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深入推进“体艺2+ 1”工作,正常开展跑操、广播操、乒乓球操等活动。在10月份进行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获得第一名,实现“五年冠”。陶笛、剪染、乒乓等社团活动录像已参加县评比。真正做到让操场洋溢学生活动的身影,让校园充满歌声和笑声。

七、构建育人和成才紧密结合的全员德育机制。

1.强化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坚持以崇德尚礼教育为核心,以赏识教育为手段,分层开展有效德育的探究与实践。坚持以“学规范、争五好”和“当五小、争五星”为抓手,全面加强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依据县局安排,我校有计

【精品文档】

篇8: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截至2014年12月底,省上共下拨专项补助资金5.612亿元,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基本实现了乡镇幼儿园全覆盖,316所乡镇幼儿园改造建设工程部分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尚未投入使用的幼儿园已完成主体工程,目前正在进行内装修和配备保育教育设施,预计2015年春季全部投入使用,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甘肃省高校工委副书记贾宁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就这一问题向记者作了介绍。

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资源不断扩大,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推进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对于满足当地幼儿入园需求,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不仅是长远问题,也是现实问题。

从长远看,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让广大农村适龄幼儿接收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站在同一条人生起跑线上,打破贫困的“代际传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

从眼下看,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可以有效解放农村劳动力,让更多的农民有时间、有精力发展农业生产,助力全省扶贫攻坚行动。同时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扩大后,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和青年投身教育事业,解决就业问题。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大力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大经费投入、扩大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统筹实施了四大类、七个学前教育项目工程,推进全省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

截至2014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但资源结构性问题、教师补充机制问题、办园质量水平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制约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甘肃省教育厅在二期行动计划中,按照“扩资源、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并重的原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立足广覆盖、保基本,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立足公益性、普惠性,努力构建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基本覆盖、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保障广大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按照计划,到2014年,实现5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到2015年,实现全省86个县(市、区) 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到2016年,通过实施三大类学前教育项目工程,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并通过中心幼儿园办分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建立巡回支教点等形式向行政村延伸。通过清查回收补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范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举措,进一步扩大城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达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的发展目标。同时,鼓励经济条件好、教育基础强的地区加快发展,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为此,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将民生实事作为全年首要工作任务,作为贯彻落实“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研究推动相关工作。先后印发了《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全省贫困地区乡镇幼儿园全覆盖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推进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层层靠实了工作责任。项目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多次与市州领导沟通交流,协调地方落实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与此同时,积极协调争取财政资金5.612亿元,给予每所新建幼儿园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80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和保障幼儿园建设所需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核查和资金拨付管理力度,要求各地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政府采购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严禁挤占、挪用、克扣、截留专项补助资金,确保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为了完善工作机制,省教育厅建立了包干制度。动员所有厅领导、处室分片包干10个项目市州,实行任务包干、责任到人,举全厅之力推进项目实施。建立了周报制度。要求各地每周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和图像进度,切实做到了情况清、数字明,加强了对项目建设的及时跟踪和随时指导。建立了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地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及时督促协调各地召开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和现场会,层层传递工作压力,督促任务有效落实。

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甘肃省教育厅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双联”行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定、开学检查、校园安全检查等工作,深入建设工地开展了多次督导检查和审核验收。特别是积极争取省政府督查室支持,先后3次对市州政府层面进行检查,督促各地有效落实政府责任,高起点规划、严标准建设,确保幼儿园安全适用,真正将幼儿园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

在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我省更加注重幼儿教师的补充配备,通过统筹实施教育部和省政府教师招考项目,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岗按需招聘”为原则,严把报名、命题、考试三关,着力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紧缺难题。

“两年来,我们通过‘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项目为全省农村幼儿园补充合格教师3630名。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我们积极争取教育部‘学前教育巡回支教’项目,为我省5个县招募志愿者797名,有效地解决了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贾宁介绍道。

在谈到2015年的计划时,贾宁说:“我们将加强调研,配合省政府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结合甘肃实际,统筹实施教育部和省政府教师招考项目,调动地方积极性,制订我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补充、培训一揽子计划,在破解学前教育师资不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在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新建、改扩建的31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了全省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幼儿园全覆盖,这标志着我省的学前教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为了巩固和扩大战果,省上要求有关市州及28个非集中连片贫困县,积极落实市、县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自筹资金开展乡镇空白点幼儿园建设,努力尽快实现全省乡镇幼儿园全覆盖的目标。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以大力实施《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主抓手,按照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继续发挥好教育扶贫在全省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按照“抓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抓投入,扩大教育资源”,“抓队伍,破解师资瓶颈”,“抓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抓质量,促进全面发展”,“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的思路,着力实施学前教育“八大工程”:

一是实施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工程。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行政村,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校舍建设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为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提供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二是实施学前教育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研制《甘肃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分城市、农村提出幼儿园建设准入的基本指导意见,逐步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指导各地改善办园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实施科学保教,提升全省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实施城镇学前教育扩资源工程。积极协调发改、国土、住建等部门,研究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坚持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缓解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紧缺问题。

四是实施乡镇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乡镇公办幼儿园配备保教设施和玩教具,改善办园条件,保障正常运转。

五是实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特岗计划”招录、中小学教师转岗、事业单位招聘、巡回支教等形式,多种形式招录幼儿教师,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加大“省培”计划实施力度,实现园长和骨干教师全员培训。

六是实施幼儿园评估管理改革工程。研制我省幼儿园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合理划分幼儿园评估管理权限,建立健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动态管理机制。将与农村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教研指导、师资培训、教师支教等内容,作为评价优质示范幼儿园的重要内容,引导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七是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扎实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研讨、观摩和指导活动,着力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

八是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部署建设全省学前教育管理信息二期系统,采集全省学前教育机构、在园幼儿、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加强系统常态化管理运用,努力在摸清事业底数、制定发展政策、实施项目监管、幼儿日常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篇9: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具体来说即“四创新、四结合、三优化、双百覆盖”的整村推进模式。四创新即创新利益导向机制、创新奖励资助机制、创新项目扶持机制、创新考核评估机制;四结合即把示范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结合;三优化即优化政策环境、优化居住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双百覆盖即少生快富项目户覆盖率达到10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

实现计划生育整村推进,可以有效地把控制人口和农村家庭加快富裕紧密结合起来,对于稳定农村人口、降低生育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是计划生育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近日,固原市人口计生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固原市五县区2011年实施的少生快富整村推进村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标准

调查验收工作具体从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是否达到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否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是否达到85%以上、项目捆绑落实率是否达到100%、学龄儿童入学率是否达到100%、社会保障情况、村容村貌整洁情况7项主要指标展开,又对每项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

从实际调查验收汇总情况看:各项指标均合格的有12个村,占调查总数的63.2%,有一项不合格的有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1%,有两项不合格的有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5.8%。从调查的7项指标情况看: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100%的有16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5%,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不到100%的有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5%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有18个村,占调查总数的94.8%,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有1个村,占调查总数的5.2%;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达到85%以上的有15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0%,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达不到85%以上的有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的有1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 74%,项目捆绑落实率达不到100%的有5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6%(其中项目捆绑占90%以上的有3个村,占60%。80%~90%的有2个村,占40%);学龄儿童入学率全部达到100%;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医疗、生育、家庭子女保险,达到了全覆盖。村容村貌整洁情况有18个村达到了要求,占调查总数的94.8%。综合指标评估,能达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有16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9%,达不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1%。

二、取得的成效

(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一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实施有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各县(区)的保障制度有了明显完善。根据调查显示:少生快富家庭户的养老、医疗、生育、家庭子女保险,达到了全覆盖。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的占调查总数的94.8%,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5.2%,但是总体水平还是比未开展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的村要高。

(二)村容村貌整洁,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条件极大改善。各县乡村加强了村居规划建设或改造,达到了户户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厕所,住房基本宽敞明亮。村上有了集中的垃圾处理点,硬化了村道,村容村貌整洁。根据调查显示:村容村貌整洁,达到规范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94.8%,总体情况较好。

(三)社会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一是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二是项目捆绑落实率有所提高。三是学龄儿童入学率显著,农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县乡村对“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支持力度不够大,整村推进工作相对滞后。根据调查指标评估,能达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占调查总数的89%,达不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占调查总数的11%。各县区开展整村推进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资源整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项目户目标人群覆盖率较低,项目捆绑参差不齐,社会各个部门之间有力使不到一处,造成捆绑项目分散,不利于少生快富户持续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总目标人群达到85%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80%,达不到85%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2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的占调查总数的 74%,达不到100%占调查总数的26%(其中项目捆绑占90%以上的占60%,80%~90%的占40%)。少生快富项目户覆盖率和项目捆绑落实率都没有达到100%,没有实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的预期目标。

(三)利益导向机制与优惠政策落实上有差距。大多数联系部门缺乏实际调研,项目只停留在有没有上,不能结合少生快富户实际发展需要捆绑项目。致使少生快富户发展致富的步伐不能持续前进。根据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村占调查总数的5.2%。仍有一部分人群的收入未到达要求。

(四)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薄弱,人们的生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纯女户绝育困难,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人群文化水平太低,思想不够开通,生活还较愚昧。根据调查显示: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不到100%占调查总数的15%,其中当年出生人口有计划外出生间隔不够的占调查总数的5%,当年出生人口有计划外出生超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0% ,超生现象仍未杜绝。

(五)优质服务现状与群众基本需求上有差距。一是基层计生工作服务人员少,力量薄弱,不能及时上门服务,致使部分生活条件较差的妇女不能及时发现诊疗有些疾病,导致绝育手术无法进行。二是工作人员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人群对政策了解不到位。据实际调查情况看,在没有实施少生快富工程项目目标人群中,因各种疾病而无法做绝育手术的占75%左右,两女户不愿意做绝育手术的占10%左右,等待观望的人群占5%左右,做了扩面后又准备生育的占5%左右,政策没有宣传到位,对政策了解不到位的占5%左右。

nlc202309040425

(六)工作机制不健全。流动人口、下岗职工、非婚生育、人户分离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方式、服务质量以及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转变职能,加快综合改革步伐,建立并完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各县乡村领导实重视程度。各县(区)乡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确保推广创建活动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在概念定位上要准确。“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具体来说就是以少生快富重点村为对象,以降低生育水平、增加计生户收入为目的,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重点,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滚动发展 。

(三)在工作方法上要结合实际。 工作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考虑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群众观念等方面因素,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统筹安排,分期分批推进,防止千村一面,千人一方。

(四)工作体制上要务实创新。要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环境整治、生态移民、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为载体,通过资金扶助、项目扶持、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居住保障等方面的关怀帮助,最终要形成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内容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机制,以“少生快富”整村推进为内容的资金投入、项目扶持长效机制,以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机制。

(五)工作任务上要明确具体。开展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在工作标准上要科学。标准太低,反而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标准太高太大,又不容易实现,最终走了过程。因此建议在制定目标任务时,要在改变村容村貌、基础教育、医疗保健、文化设施、群众收入等涉及民生方面设置具体的工作指标,这样既有具体任务,也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验收。

(六)工作措施上要切实可行。做好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一要做到五结合一挂钩,少生快富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生态移民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挂沟。二要做到五保障双推进,少生快富整村推进要有资金扶助保障、项目扶持保障、养老制度保障、医疗保障、居住保障,通过五种保障,起到推进少生快富工程达到项目户全覆盖,项目落实全覆盖的目标。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口计生委)

(编辑 刘可)

篇10:教育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山左口中学位于东海县最西部,有12个班级,500余名学生,专任教师60名。2003年以来,省“危房改造”、“三新一亮”、“校校通”、“六有”等工程实施,为我校教育现代化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县的“教师专业素养大赛”、“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等措施,为我校现代化建设的“软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也为建设教育现代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16项指标已有部分基本达标。根据省教育现代化16条标准和县教育局给我们下达的目标任务,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 加强领导

开学伊始,学校就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时刻保持和县教育局的高度一致。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给的创建任务;力争使创建工作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放大亮点,强化推进,确保创建工作有步骤、按计划地推进。

二、加强宣传 扩大影响

全校动员,积极行动。年初,学校召开动员会,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现代化要求,要求全体教职工从我做起,人人为教育现代化作贡献。学校还充分利用了校园广播、报栏、网络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目标、任务、意义能深入千家万户,切实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利用我乡逢大集期间在大街上挂横幅,出动宣传车,深入每一个行政村,面向广大群众、走村入巷大力宣传教育知识、法规和政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教育,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三、对照文件 找出差距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添置设备,努力改善基础条件。目前,主教学楼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正进行内部装修,预计暑期开学学生就能在新的教室里上课。新教学楼落成后,将为之配置计算机、幻灯片、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施,达到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二类标准。现在,购置电子白板所需资金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已得到解决。利民工程——教师公寓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目前已完成第三层的建设。投资数万元,从李埝林场买来树苗,按规划在校园内栽种了乌桕树、玉兰树等多种树木共计100余颗;从安徽灵璧县买来假山石,校园环境得到了初步的美化、亮化。学校门窗重新油漆,损坏课桌凳维修,院墙重新粉刷,室内美化和校园文化布置正在进行中。专用室台账资料整理已初步完成。

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情况

1、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在全校开展诗文诵读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师德系列活动,利用每周集会时间,结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谈体会和做法,强化师德建设。

2、进一步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邀请督导室胡利民主任在多媒体教室作了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校展开讨论和研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抓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近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从班级奋斗目标、班风的形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细小环节入手,通过宣传、活动、体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4、以课堂为阵地,以立体评教和推门听课制度为抓手,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

5、早在2009年我校就通过单位投入与教师自己筹取资金相结合,以初三教师为首次,每年投入一部分,争取通过三年时间,逐步为老师配备手提电脑;同时,花大力气,每个周二、周四下午对老师进行网络培训,通过学校提供网络平台,使教师在学校网络上讨论,交流,获取更好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以达到前勤教师人均一台笔记本电脑,已建立起各学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一个课时的研训制度,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训活动。集体备课时,主备人提前一天将准备好的教案发到同科教师的电脑中去,以备在集体备课时发表意见和在电脑中修改。现代信息技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的备课与教学活动,促进了校内多媒体教学的大规模开展。通过以上措施,从宏观上把握学校整体发展方向,在研究中不断反思、调整,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创建。

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推进情况。

2010年,我乡社区教育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教育中心,为了让社区教育中心更快的适应教育现代化创建的要求,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我们多次向党委主要领导请示社区教育中心的创建工作,在资金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划拨资金800余万元兴建了居民健身广场、塑胶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台球室、乒乓球室,健身室、完善符合需求的图书室,阅览室、壁报栏等,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职工学习、娱乐的需要。

四、责任到人 分工明确

迎接验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学校领导将教育现代化创建的16项指标分配给4个小组,并与各组组长签订目标责任状,组长再把各项指标中的每一条分解到每位教师手中,并督促检查质量、进度,及时总结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奖勤罚懒,从而保证各项资料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存在问题

1、为新教学楼购置课桌凳等配套设施所需资金目前尚无着落。

2、在一些偏远的乡村,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还存在差距。

3、校园周边环境亟需加强,特别是黑网吧的治理,需要当地派出所、城管、文化站等多个部门的配合。

4、缺乏专业任课老师,部分专业都由其他老师兼任。

5、外出务工家长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及家长素质有所下降,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

下一步打算:

1、继续根据评估细则查漏补缺。

2、对照《工作手册》整理好本校的材料。

3、充分利用好假期,粉刷好学校所有的墙壁,使教室内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安排专人负责新教学楼和教师公寓建设,确保工期不推迟。

3、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打造优秀师德群体。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标语、条幅、宣传单等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现代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目标、意义、措施及要求深入千家万户,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关心教育、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努力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5、组织协调完善整合各镇社区教育资源,切实做到“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

上一篇:雷蒙:从勤杂工到富翁下一篇:区旅游局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