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2024-04-19

牛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篇1:牛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开封市龙亭区牛庄学校依法治校

工作总结

我校创建于1948年,学校占地面积4669平方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人,大专以上学历19人,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501名学生。

在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活动中,学校党支部、行政统一思想,充分发挥工会、少先队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对学校实施综合治理;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执行和监督,全面加强依法治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而实现依法治校、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管理体制,优化管理行为。

学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科学制定贯彻执行《河南省学校管理规范》,统筹安排,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人人职责明确,时时规范管理。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校内督查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及时改进和推动教育管理工作,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导向,推动学校贯彻执行《河南省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在管理体制上首先追求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和依法发挥作用。学校校长室及各处室,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制订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学校建立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层级管理”制度(校长室—教导处—班级)。学校管理层将部分权力下放给班级和教研组,扩大班级的管理权,充分调动班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管理层(处室)、操作层(班级)在同一层面上的平面化管理模式。实施“层级管理”制度之后,学校工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大大节省了教育管理资源,有力地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和效度。

1、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学校班子是学校之灵魂,教学之名流,师生之楷模,所以我们努力确立好三个意识:①大局意识,即能精诚团结。一班人在李艳霞校长的领导下,一切从大局出发,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教育观,班子成员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分工合作,提高了管理实效。②民主意识,即能民主决议。班子成员坚持例会制度,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找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疏漏,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途径,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改进,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③实干意识,即能率先垂范。领导就是向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导处的所有人员,能挂钩一门学科,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工作;作好示范,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挂钩一个课题,走进科研,着力主攻,争出成果,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

学校坚持做到民主渠道畅通,真诚欢迎师生员工就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大家反映的各种问题。做到“三坚持”:一是坚持做到让他们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参与依法治校工作,学校内部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出台,能充分征求和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努力拓宽民主渠道,使内部规章制度为全体师生员工所接受、所自觉贯彻执行。二是坚持做到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在学校建章立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坚持做到加强学校行政自身的监督和师生员工对行政的监督。建立健全并完善校务公示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管理透明、公开。定期召开家长会,虚心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实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学校把财务管理、收费、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学校重大决策等方面都作为公示内容,选准那些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的问题,作为公示的重点。几年来,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抱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操作,没有引发一起不满事件。

2、后勤管理高位优化。

明确后勤人员职责,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加强技能训练,规范、依法开展后勤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工作的可行性和规范性。

一是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务工作实行三坚持:坚持执行上级收费标准,不乱收费,不搭车收费,实行多退少不补的原则,所收费用及时交学校账户;坚持收支两条线,精打细算,做到先申请后购买,先批准再报支,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坚持票据规范,分类分项。

二是加强财产管理。优化物力资源配置,坚持管好用好学校财产,领物登记,收交有记载,损坏要赔偿。实行“损坏公物赔偿制度”,与班主任签订管理合同,奖优罚劣,实行维修登记、人为损坏与自然损坏区别对待的赔偿方式,加强与德育部门的联系,将班级公物维护情况、节约水电等纳入班主任考核,有效形成了人人讲节约、个个爱公物的良好风气。

三是严格食堂管理。学校食堂规模较大,就餐人数多,为此我们除了抓好卫生防疫,重视服务质量,还摸索出一套食堂管理模式,力求在食品的花色、品种、口味上不断有新花样。并且师生同餐,教师不搞特殊化。

四是加强校园治安。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彻底杜绝人为事故发生。继续实行校园封闭管理,上课期间所有学生一律禁止出入校门,校外人员进出一律实行门卫登记制度。加强学生课间、午间活动管理,放学学生站路队,由班主任送出校门。灭火器材每年装粉,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宗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活动依法规范,教师权益得到保障

学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校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制、学额和教师编制等编班办学,坚持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组合教育资源,不断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辐射作用。近几年学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学校校风淳朴,教风严谨,师生素质普遍较高,没有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有保障,办学成绩显著,在本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开展师德形象工程。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规范。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主要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学习感知。组织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知荣明耻;开展“立足本职岗位,展示教师风采”、“珍惜岗位,关爱学生”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同时以熟悉的人教育身边的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二是活动凝聚。以工会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座谈,设计师德形象,公开教育承诺,形成良好的师德氛围。建立了师德学习专用笔记,通过上述活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展示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积极评价。坚决执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卷调查制度、考核和专题报告制度,对于师德表现突出,受到教师、学生、家长称赞的教师,给予表扬宣传,评优优先考虑。

(2)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学校针对实际顺应发展需要,激发工作活力,两次修改《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细则》《教师评岗细则》,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绩优酬,真正将管理化作效益。加强过程性管理,认真抓好教学工作,在“导、查、研”三个字上加大力度。教学“六认真”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我们坚持“一月一重点”检查制度,做到每次检查有记载、有反馈,提升了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作了整体规划,确定了市区两级后备骨干人选。学校积极为他们搭建业务学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如外出比赛,承担课题研究,上各类研讨公开课,我校有市区骨干教师15人,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教师正在迅速成长。

2、教师权益得到保障

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教师法》和相关法规、政策的有关内容,学校从招聘到使用到继续教育,都从“师本”角度出发,保障教师权益不受侵害,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学校不仅坚持做到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还保障教师有教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我们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足迹遍布南京、郑州、北京等地,学校还在过去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创造氛围留人、提供机遇留人、校园文化留人,一批优秀教师在这种良性体制下脱颖而出。

三、尊重关心学生权益。

学校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我们将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来看待,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学校长期开展“心中最满意德教师”评选活动,师生关系充满平等、对话、宽容和理解。严格执行“一费制”,无乱收费现象。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凸现了学生本位观,表现了学校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四、法制宣传生动扎实,学法守法效果明显。

1、加强法制课教学。为了保证法制教育的科学有序,我校把法制课作为必修课列入五年级总课表,保证每两周一节课,保证学生每人手中有法制教材,为法制教师购买了教学参考书和有关法律方面的图书和杂志,真正做到了“教材、课程、师资、经费”的四落实。同时法制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制定法制课教学计划,探索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加强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摒弃过去那种狭隘的课程观,把法制意识视为课程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恰到好处地结合学科特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落实法制教育这一目标,并要求教师写渗透法制教育的案例与反思,使法律意识变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3、加强依法治校宣传工作。宣传的扎实生动,“依法治校”理念才会深入人心。宣教措施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宣传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二是强化工会在学校内部建章立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加强依法治校干部队伍的建设。主要落实途径也有三条:一是由校领导给老师们宣讲,进行宣传动员,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方式对老师们培训有关教育政策法规。二是充分利用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学习讨论。三是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定期向全体师生宣传法律知识。具体学习内容上,我们先后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同时还学习了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规定。学校每学期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为学生作法制报告,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贴近生活,学生听得认真,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培养学生从小做学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现在,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学校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学校依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在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过程中,我校全体师生团结奋进,迸发出强大的动力,学校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2009、2010、2011连续被评为龙亭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学校,开封市规范语言文字先进学校,开封市田径训练基地,为学校的快速腾飞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们的创建体会:只有依法治校认识到位,实施过程到位,才能实现学校依法治校的效果到位。今天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体现着全面实施依法治校的种种美好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实现学校健康、文明、平安、和谐地发展,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2012年11月13日

开封市龙亭区牛庄学校依法治校

工 作 总 结

2012年11月13日

篇2:牛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这篇关于《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年来,小学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发扬传统,打造品牌,追求卓越”的办学方向;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建立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机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学校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率为零。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法制校园环境。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师生的合法利益,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师生的安全,我校建立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始终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育人工作做为头等大事,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总体部署,努力做到抓严、抓实、抓好。通过专题学习、宣传、讨论等活动,帮助领导、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课教师课堂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外聘法制副校长、分管教学副

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以德育为主体,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职责,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学校注重依法建制,逐步建立、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行办及各处室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教育、教学、后勤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校各中层干部、教职工岗位职责。为强化学校内部规范管理,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其他有关部门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办学章程》,并认真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在《章程》的指导下,适应课改需要的和民主管理的师生申诉制度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相继出台,各种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与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适应了学校在新形势下管理的需要,有力地推进法制建设工作,形成了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三位一体”,强化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校务会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强化了校长的责任和权利,校长有职、用权、有责任。有效地改

变了职权不明,效率低下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1、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篇3:牛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中小学职责所在,是我们校长责任所在。为此,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内蒙古巴彦淖尔,专题研讨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并向全国中小学校长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把学校体育纳入制度、法规管理体系,坚持依法治校、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依法保障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让体育教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让学生活泼健康、快乐成长,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第二,严格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指示,担当重任,全面育人,确保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保质保量地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管理机构,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制订有特色的体质健康促进方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锻炼技能,为终身体育和健康一生奠基。

校长同仁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依法治校、敢于担当、共促发展,全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为促进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魄强健而贡献力量。

篇4:中小学如何落实依法治校

一、重视普法教育,做到人人“心中有法”

首先,校长要成为全校学法、懂法第一人。校长要带头学法、懂法。除认真研读《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外,还要通晓《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脑中铭记党纪国法,心中装着教育法规,把学法、用法、护法与学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避免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通过以身示范,影响和带动全体师生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如我校一直坚持利用教师的政治学习时间和学生的班队活动课,组织师生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组织学习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使师生全面理解“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深刻感受国家的法律是庄严的、神圣的,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必要保障;体会到学校的规章制度既是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的工具,也是保障每一位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的工具,从而让每一位师生心中有法、敬法。同时,我校还一直重视把法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全体教职员工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并将履职尽责情况纳入教师考评体系。近年来,学法律、讲法治、守规矩已成为我校师生的一种精神风貌和行为自觉。

其次,把普法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全面系统部署普法工作,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使学校的法治教育系统化、具体化。同时,通过考核评价等手段,不断促进普法教育向纵深推进。平时,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模拟小法庭、辩论赛、小品表演、课本剧、实践调查等,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受到法治思想的熏陶和感染。我校每学期都要与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交警大队、信阳监狱以及县工商执法部门联合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经常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讲座和展览。在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月综治宣传月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此丰富普法教育内容,增强师生学法、守法的热情。

二、重视建章立制,做到事事“有法可依”

建章立制是依法治校的抓手,是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校建立的规章制度须包括学校章程、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学籍管理等各项制度。有了制度,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是建立制度应做到“废、改、立”并举。“废”就是废除阻碍学校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即是对已有的制度条款进行修改完善,使制度更具时代性和科学性;“立”即根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要,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各方面的运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校每学年都要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确保学校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违犯法律、法规和上级行政部门文件的规定。现实中,一些学校在当初制定制度时,由于缺乏对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真解读,从而使制度在刚出台时就已经“带病”了。如自行设定处罚、收费以及行政强制等规定,甚至有限制教师和学生人身自由的条款。试想,这样“违法”“违规”的规章能让师生信服吗?

三是制定制度必须事先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师生的民主讨论。有的学校在当初制定制度时,并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和一线师生的民主讨论,而是学校领导层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管理目标而设定的“条条框框”。有时,虽然让师生参与了讨论,也是走走过场。不是人员的参与面不足,就是讨论的过程不够深入,或是出现校长“一言堂”的现象。还有的制度匆忙出台后,缺乏可行性与严肃性,甚至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这样的制度在师生的心目中往往被认为是领导用来控制自己的工具,无法从内心真正理解制度的意义和价值,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做到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体现民主的思想,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应注意听取不同甚至反对的意见,使规章制度能充分兼顾不同群体合理合法的利益和愿望。最后,还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样出台的制度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从而有效减少制度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抗拒心理和抵触行为。

四是制定制度要从实际出发。要注重解决学校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规章制度更具导向性、必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不因人而设计制度,不因人而改变制度的执行,不以任何理由排斥制度,不让任何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真正做到“人人有章可循,事事有规可依”。

三、重视制度落实,做到执行“不打折扣”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项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就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我校多年来一直注重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让每一位师生明白:制度一经形成就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同时,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要把制度外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内化成自觉遵守规矩的心理意识。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督察、定期督察和专项检查,确保执行制度没有借口,不打折扣。要对遵规守纪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引导大家讲规矩、守规范;对于违规违纪者,轻者进行批评教育,重者严肃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建立师生违法行为的防范、警示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因权势大而回避,不因资历深而姑息,不因违者众而放任,坚决避免制度外的“潜规则”和“破窗效应”,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近年来,我校在执行制度中一贯坚持“照章办事,一丝不苟”的理念,无论是评优评先还是执行工作常规,都是制度“说了算”,任何人没有特权,让大家体会到,制度既是对我们日常行为的规范,也是一种道德的引领。在这种制度文化的感召下,整个校园形成了团结和谐、风正气顺的良好局面。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无一起违法乱纪事件发生,教育教学质量连年位居全市先进行列。

四、重视校务公开,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

一是重视教代会的作用。一个明智的校长,应该充分重视教代会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的作用,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让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误解、消化矛盾、维护稳定。

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委员会对校务的民主参与作用。同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以取得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是在管理中要按照规定的民主程序和公开的形式,适时向社会和师生员工公开校务事项,做到决策程序、实施过程、工作结果公开;要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公开学校的招生规定、分班计划和教师配备原则等;要向教职工公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等。

多年的实践证明,依法治校是一门综合艺术,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情是学校管理的润滑剂。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既要体现制度的刚性,又要体现人文关怀,注重道德建设,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依法治校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篇5: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位于xx县西北角,所在地海拔1402米,离县城62公里,于民国二年(19)创办,是xx县最边远的一所小学。招生覆盖全乡五个行政村,人口3561人。学校占地面积349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2.34平方米,有教学楼、教辅楼、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楼各一幢。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为“5.12”灾后重建项目,办公楼为全县教师捐建的“园丁楼”。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5人,教师中有高级教师3人,本科生8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师德榜样1人。

学校曾荣获“县级办学水平合格学校”、“学校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奖”、“xx县依法治校合格学校”,荣获“xx县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社会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小学生登山比赛组织奖。迎新年长跑比赛组织奖,小学生篮球比赛组织奖。连续四年全县年度考核为优秀。

根据我市教育的实际和我校办学的远景目标,我校近期发展目标是-实现xx市示范学校的达成度,中期目标是2016-20xx建成xx市级示范性学校,远期目标于建成xx省经典示范性小学校。

二、依法治校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明确、健全以校长梁洪卫为学校“依法治校”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校园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为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和各教师签订了责任状,将“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评优、评先、晋级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建立安全例会制度。“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布置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经常参加安全保卫工作检查,使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处于长抓不懈的态势之中。

(3)建立校园应急快速反应组织。对出现的学生安全事故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妥善处理。

(二)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1)全体教职工都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确保学校的财产安全和每位学生的人身安全。经常开展安全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有关校园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在学校宣传橱窗及班级宣传栏开辟校园安全教育园地,通过典型事例及图片展览教育学生,警钟长鸣。

(4)不定期地组织内容丰富充实、形式活泼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观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禁毒知识教育等。

篇6:小学依法治校学工作总结

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法制教育。为此,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结合我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具体实际,切实制定“四五”普法规划,学校将加快法治化管理的进程,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由行政管理向法治化管理迈进。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这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切入口

学校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多年来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加以巩固下来,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法制教育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因此,我校在推进法治化进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调查研究,最后确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由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机构,党、政、工、团、队管理格局网络化,形成全校各方密切配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从而确保了依法治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全校师生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我校陆续修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班级管理条例》、《优秀学生评比和管理条例》、《违纪违规学生处罚规定》、《双百评价制度》等,在教职工管理方面,有了《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规范》、《教师评估细则》,校长、主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岗位

责任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为我校法治管理制度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作头绪井然有序,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 首先加强了学校领导队伍建设。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学校要求每位领导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养,更应具备正确理解和执行政策法规素养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因而炼就了一支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勇挑重担,作风过硬的优秀管理队伍,为学校依法治校的推进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同时,学校聘请当地派出所所长担任我校兼管法制工作的副校长,从而更加充实了学校法治管理工作的领导力量,使学校法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校制定了依法治校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学生伤亡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教职工要有普法学习意识,工会每学期组织写心得体会,开展依法治校先进工会小组及个人的评选活动,并组织教职工参加“四五”普法知识竞赛活动等,从而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为全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开展丰富、灵活多样的活动,这是依法治校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法制教育的途径应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法制课,开座谈会,办法律咨询、辩论会,搞模拟法庭等。实践证明,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效果较好。

因而我们在低年级学生中采取讲法制课、问卷调查、法律咨询的方

式,而在高年级学生中采取组织召开辩论会、搞模拟法庭的形式。

四、坚持“依法治校”,还必须与“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

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今天,学校管理中尤为突出的是“法、德、情”这三个字,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情是学校管理的润滑剂,因此,学校只有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把握这三者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才可使一所学校得到以可持续发展。

我校在学校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中,一方面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管理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又始终坚持“以德立校”的原则,我们坚持认为,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塑造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以德治国才有坚定的基础。同时在执行严格规范制度的操作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管理对象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投入,做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让学校的每一个个体都能自主能动地健康发展。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凝聚力工程建设,根据“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提出了“目标激励人,榜样教育人,事业提高人,情感温暖人,活动感染人,生活关心人,制度规范人,氛围熏陶人”的要求,开展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师徒结对的帮教工程,每年组织全校师生定期全面体检,珍爱生命,关爱学困生,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等,增强了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凝聚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五、常抓不懈,积极推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法制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开学前、放假前的教育,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做到坚持不懈、警钟常鸣。一年来,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仅靠上几节法制课,搞几次模拟法庭还远远不够。法律是门社会学科,要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必须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教育。同时,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也有待于学生家长及教师法律意识的增强。要让家长、教师意识到,在未来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仅仅满足于“高分”、“考上大学”还远远不够,一个孩子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要在未来立足于社会,必须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必须学生遵守规则,不能逾越法律办事,否则便会处处碰壁。

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将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教师进行针对“问题少年”教育的法律辅导;在家长学校中,开设法制教育课内容;同进还对预防犯罪、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研究,以及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我们将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宣传的“三个一”活动,即设立一个法律问题兴趣小组,在校刊中开辟一个“小学生与法”的栏目,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学法、用法活动(如搞模拟法庭、演讲会、征文等)。学校还将配合法制课的教学内容,增设法律选修课。

篇7:实验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教育思想和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订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年人犯罪法》等教育专门法律以及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规定性文件。这些法律、规定、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我们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实验小学全体教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精神,不断提高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根据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要求,积极、深入地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

一、提高认识,不断完善依法治教管理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领导对依法治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学校把依法治校、法制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四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聘请了所在地段街道、公安、司法等部门有关部门以及家长代表参加领导小组、担任校外辅导员,聘请桃花坞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书记、平江公安局干部华天生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建立完善了以刺绣研究所、中医院、金门老年公寓、军分区、宋仙洲巷红领巾一条街、民族乐器一厂等为主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全校师生对照《教育法》、《教师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的道路。

二、依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核心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开齐各门学科,保证每位学科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以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确认主题活动、组织社区服务、参观访问、邀请老红军、司法干部、交通民警作报告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法律教育。在法制教育上具体做规定:

1.明确学习内容:根据原国家教委、司法部关于《加强小学法制教育意见》和《小学生法制教育基本要求》的精神,重点进行有关《交通管理规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常识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围绕十二个教育要点,对学生进行形象的法制教育。

2.采用多种形式:法制教育渗透在学习课程中,分散在各年级各学科之中,学校以思想品德课、社会课、语文课等教学为主阵地,主渠道,保证这些课程中法制教育内容的落实,学校还把思品教材中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拍成小品进行教育。

篇8:牛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大学之治首在章程, 让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良法之治, 法治状态下的大学章程应是良法, 因此我们依法治校而制定的《大学章程》, 不应该背离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良法”的标准有二:一是要判断制定的程序是否科学、民主;二是是否重视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情况, 迫在眉睫的就是先要加快学校“良法”——大学章程的起草、制定的步伐, 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依法治校的总抓手。

2. 强化依法治校理念, 推行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奉行法的统治的观念, 在全面依法治国大环境下的高校, 应当是大学章程管理一切, 一切要奉行章程的管理。因而必须改变高校管理者惯用行政手段和道德观念来治理学校的现状, 提升管理者对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的重视水平, 从主要依靠政策、经验和“权力”来管理学校, 转变为重视法律法规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依法治校, 真正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高校要强化依法治校理念, 尤其是高校管理层, 应把依法治校问题提高到与党中央决策保持一致的层面上来, 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在学校的制度确立之后,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狠抓落实, 做到有法必依。严格依照大学章程实行管理, 扩大制度的管理面, 把教代会制度落到实处,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健全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 科学划分并规范党委和行政的职责范围, 提高学校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切实将权力关进笼子, 使高校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轨道。

3. 重视民主监督, 发挥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作用

部分高校没有赋予监督机构以权力, 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导致决策无人监督, 更无反馈渠道, 致使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 高校必须推动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 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能, 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 实行校务公开, 公开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 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具体而言, 如公开经费使用、收费项目、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工作规范、人员调动、各部门主管领导联系方式等。校务公开的运作可采取定期公开和随机公开相结合的办法。预算和收费等项目每学期开学初或期末公开一次, 临时性调整内容采取随机公开的办法。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 听取来自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家长、社会的意见,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 既确保了高校行政职权的规范行使, 又为师生员工提供了献计献策的有效平台, 依法维护了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4. 加强法治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各大高校应该把相关的法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 学习刑法、劳动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的基本常识性内容, 培养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 引导大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 增强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习惯。各高校应该建立普法宣传员队伍, 在学生中开设法律讲座, 并且对教职工进行法律培训, 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 如校园网、学校贴吧、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推送法治教育内容, 可尝试将法制教育融入实践教学和学生活动当中, 发挥第二课堂的普法作用, 如组织学生参加“6·26”禁毒法制宣传、“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

总之, 依法治校需要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用智慧和热情来积极建设, 从而保证高校规范、有序、协调地运作, 使广大师生受益。

摘要:高校法治关系着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制定大学章程, 依法行政, 加强民主监督, 努力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高校落实依法治校, 对创新高校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依法治校,大学章程,监督

参考文献

[1]甘慧珊.大学章程研究:必要性、内涵与实践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8) .

篇9:牛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关键词 中小学 依法治校 内部治理 现状调查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其中,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切实了解当前中小学内部治理的现状,笔者于2014年6月,根据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中小学校的学校类型特点,将依法治校背景下学校治理的指标解构为四个大方面,即学校章程建设、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师生权利救济机制和法治教育与培训。在四大指标项下,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又分列若干子问题,最终形成调查问卷。调研对象选取了天津市4个区县的8所学校的中小学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同时,根据问卷反映的突出问题编制半结构化访谈提纲,选择不同群体代表分别进行访谈。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发放管理人员问卷75份,收回63份,有效问卷63份,有效回收率为84%;发放教师问卷400份,收回391份,有效问卷391份,有效回收率为97.75%;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收回298份,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98.67%,使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

一、学校的章程建设

学校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自主管理和依法治校,根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程序,以文本形式对学校及其他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重大、基本的事项做出全面规定所形成的规范性文件。[1]学校章程是学校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治理的前提和依据。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90%以上的学校都有学校章程,但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大多学校章程的内容比较简单,基本是对学校办学宗旨、教学管理、校长职权与职责、教师与学生管理的简单陈述,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章程内容存在“千校一面”的问题,学校特色不明显。在针对学校管理层的关于对学校章程内容看法的调查中,17.46%的领导也认为学校章程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学校特色(见表1)。而在与教师的访谈中,这一比例更大。

从制定程序来看,学校制定章程多是领导层的简单商议,缺乏对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意见征求。从实施效果来看,很多学校并未向全校师生公开章程,而仅仅是作为学校登记备案的法律文件。在针对教师的关于学校章程的实施效果调查中,承认有很大作用的教师比例不到一半(45.27%),章程的实效问题有待改善。

上述调查可以看出,中小学的章程建设还很不完善。学校对章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即使有章程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成为形式上的“摆设”。章程内容的不规范和不完整使得章程对学校治理的实质作用减弱,最终导致章程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得到实施,从而严重削弱了章程本身的意义。

二、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主要由学校治理者的决策机制、治理和执行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校治理的自我调控机制构成。[2]依法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保障不同权力依法规范行使和有效监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

1.学校的决策机制

调查显示,从决策机构的组成来看,主要是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组成,校长是决策层的核心。尽管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也有参与部分决策的职能,但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二者的参与权相对有限。从决策程序来看,缺乏规范的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存在决策随意化的情形。针对学校管理层的认为学校在依法决策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显示,有约35%的领导认为目前的决策制度在决策程序、决策评估制度的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学校的民主管理机制

对于中小学来说,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参与和监督管理的主要途径,所调查学校均设有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审议学校的重大事项。从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效果来看,很多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只是走过场和走形式。针对教职工的认为教职工代表大会能否充分发挥其参与权的调查显示,有12%的教师认为教代会只是走形式,并不能发挥其参与权作用,33.5%的教师认为一部分事项能够发挥参与权,有约过半的教师认为教代会能够完全发挥参与权的作用。可见,教代会目前在中小学校还没有完全、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的参与权还有待进一步实现。

3.社会参与机制

由于中小学学生多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此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主要通过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来实现,这样也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社会参与性。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关系比较松散,再加上家长本身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实际上家长的参与度并不高。针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的关于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调查显示,65.47%的教职工认为有作用,大部分学校管理事项家长可以参与,28.39%的教职工表示可以就个别事项提建议,还有6.14%的教职工认为基本没有作用,家长完全听从学校安排。

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决策机构主体还不够多元化,决策程序不够规范,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执行机构的设置欠缺合理性,存在职能不清、互相推诿、不作为的情况,从而影响执行的效果。教代会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参与权,家长委员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校务委员会在审议决定方面权力过弱,这些状况决定了目前中小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相对失衡。

三、学校纠纷解决机制

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师生权利意识的日渐增长,中小学的教育纠纷逐渐增多,并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调查发现,中小学的纠纷主要是学生与学校的纠纷和教师与学校的纠纷。从纠纷解决途径来看,各校基本上建立了校内申诉、信访、调解等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但各个选项的选择比例均低于85%。因此,当前中小学校内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学校纠纷解决机制的公开度来看,针对学生的对学校纠纷处理规定了解度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而其他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处于一般或不太了解的状态(见表2)。当然这与中小学生的年龄有关,但同时也与学校对该类制度的建设完善和公开程度有关。

此外,通过与学校不同主体访谈,我们发现,尽管学校设立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但不一定能及时、顺畅、有效地解决纠纷。很多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处理纠纷的专门规定,特别是没有事前的风险防控机制,容易导致纠纷发生后不能及时保全证据、保护现场、及时救助等等,这些都可能加大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提高解决纠纷的成本,影响纠纷处理的效果。

四、学校的法治教育与培训

1.学校管理层的法治培训

调查发现,目前90%以上的学校都会通过领导层会议、支部活动、中心组学习、学术论坛等不同形式来对管理层进行法律培训。但培训的频次和效果并不统一,数据显示,有57.14%的中小学能够每隔1~2个月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法律培训,但仍有近半的学校一年不到两次学习。从考察和推动对管理层法治培训的效果来看,76%的学校都会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法律知识水平开展测试和评价。但很多学校采用的形式是给管理层布置任务将考试内容和答案抄写一遍,考评形式并未真正推动培训效果。

2.学校教职员工的法治培训

教职员工的法治培训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的法治素养和能力,还关系到其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调查显示,90%的学校都将法治培训内容纳入了教师岗位培训中。关于学校组织教师法律培训频次的调查显示,教职员工法律培训的频次间隔较大。不定期培训和一学期一次培训的情况较为普遍,比例分别为34.53%和27.62%,仅有不到20%的学校能够在1~2个月内进行一次教职员工法律培训。由于教师人数较多,每位教师还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所以学校针对教师的集中法治培训相对更为有限。从培训形式来看,大多学校采取的是单一讲座或听报告的培训形式,较少有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形式。

3.学生的法治教育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学校教学中都有法治教育的内容,但很少作为单独的必修课程进行教学。多数学校的法治教育主要依附于德育课程,通过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等课程学习法律知识。法治教育内容相对并不完善,贴近学生生活和实用的内容较少。教育形式单一,大多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文本说教式教学,缺乏生动、形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另外,课时比重较少,有的学校干脆将法治教育课作为选修课,让学生自学(见表3)。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法治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存在一定问题。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一方面学校法治教育师资有限。目前我国中小学很少有法学专业的专任教师,基本都是由德育教师或者班主任进行法治教育,尽管学校对教师也有定期的法律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实效性差,培训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缺乏法治教育资源的平台和共享机制。虽然有的学校也意识到具有实践性、生动性、形象化的教育形式更符合教育的实际需要,如法院旁听、参观监狱等,但这种形式的教育也需要公安、司法机关的资源提供和支持,目前很多学校和社会资源提供方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缺乏双方互动的联动平台,导致这样的活动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五、学校治理法治化的对策与建议

1.学校章程应当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依据

章程是学校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制定章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章程应当遵守《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也要遵守法治精神。其次,学校章程的内容应当全面、完整,主要记载学校治理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学校的性质、办学宗旨、校风学风等;学校管理体制,学校各部门的设置及职责,校长、党支部、教代会、工会的作用与职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等;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义务、管理制度;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后勤服务的规范;对章程的修改、解释、施行日期等。[3]再次,学校制定章程应遵守法定程序。学校应成立章程起草小组,开展广泛调研,征求学校师生及学校领导和各部门意见,起草章程并及时修改完善,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审议通过后报学校主管部门核准。最后,学校的章程应当突出学校特色。通过总结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特色、校风校训、内部治理特点等形成自己的特色写入章程之中,这也是对学校制度改革创新的保护和推广。

2.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

现代学校制度的治理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即由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到学校治理过程中,承认教职工、家长、学生群体的社会属性和主体地位,从被动管理走向自主治理,从外在的学校纪律强制走向内在的规则协商。[4]首先,学校应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在现代学校治理理念下,“校长不是一个‘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事务主义者,而是用领导之‘脑’和领导之‘心’来分权给更能作出正确决策的一线实践者———教师”。[5]通过健全校长负责制,建立有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同时,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其次,学校治理过程要保证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应当科学、合理地设置学校机构,明确执行机构的具体职责和义务,避免互相推诿和不作为。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职员工及有关方面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再次,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最后,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家委会的成立是学校治理开放性和民主性的体现,它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办学状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机制,引导社区组织、学生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6]家长委员会承担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其成员应当由全体家长民主选举产生。要积极探索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不断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对于学校治理体系而言,拥有相应的校园纠纷解决机制及应对纠纷处理的能力是其自治的必要条件。首先,学校要设立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就教师因职责权利、职务评聘、年度考核、待遇及奖惩等,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发生的纠纷,或者对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调处,做出申诉结论或者调解意见。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成员应当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认可。其次,完善学生申诉机制。学校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其人员组成、受理及处理规则,应当符合正当程序原则的要求,并允许学生聘请代理人参加申诉。再次,学校处理教师、学生申诉,应当遵守正当程序,“建立并遵循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过程,尊重其陈述、申辩权利,基于事实做出恰当结论。”[7]学校治理应由传统的“行政本位”转向“师生本位”,打破以往处分师生时学校具有的绝对“话语权”,将师生从单纯的服从者、被管理者的身份转为“主体”者。

4.建立法治教育与培训的新常态

我国已经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作为法治教育的主体需要建立法治教育和培训的新常态。首先,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教育部将研究制订《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教育部大纲要求进行法治教育,尽量采取学生乐于接受且教育效果较好的多样化形式,如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排演小品、法院旁听等活动生动、形象地实现教育目的。建议将学生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保证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学校要进行针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法治培训。建议将法治培训纳入学校领导干部、教师的岗位培训之中,结合国家立法形势和工作需要,可以采取邀请法律专家或学者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参观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学习。重视运用考试、测评的方式考察培训的实际效果,但要避免走形式与走过场。再次,建议学校广泛调动各种资源,建设法治文化,营造法治学习的氛围。例如,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选用优秀的公安、司法人员结合实践为学生和教师开展法治教育课程和培训;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内部刊物、宣传栏等公开平台,开辟法治宣传教育网页、专栏,不断拓宽师生学法用法的渠道和空间;学校积极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联合搭建法治教育平台,使相关资源共享,联动受益。

————————

参考文献

[1] 米俊魁.关于学校章程内涵、价值与制定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2] 庄西真.论学校的治理[J].当代教育科学,2009(14).

[3] 张建军.制订学校章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教育,2008(3).

[4] 李五一.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J].中小学校长,2014(11).

[5] 张天雪,曾天山.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J].教育研究,2006(5).

[6] 满建宇.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中的家委会建设[J].中国教育学,2014(9).

[7] 李祥.试论中小学校内纠纷解决机制的依法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作者:方芳(198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制研究所副研究员。]

篇10: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推进依法治校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管理、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工作计划

1、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要切实转变不适应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教师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率;依法监督教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正常秩序;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2、切实做到依法管理

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校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做到权责统一,依法办学。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

3、切实完善民主监督

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向学生及家长、社会公开公示,发《告家长书》。积极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明确职责,听取家长意见,接受监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强法制专题教育

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教育普法规划要求,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把法制课列入晨会课程,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制精神,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教师依法履行管理教育职责,并作为师德考核重要内容。

5、严格维护教师权益

严格按照《教师法》、《教育法》的规定,依法聘任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加强教师管理,加大师德考核力度,评比师德标兵,对在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

6、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严禁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发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秩序,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机制。

学校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每学期应核对学籍,对转入转出学生登记造册,备案备查。

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依法保证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总体思路(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依法治校,全体师生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全面建立起新的依法治校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真正推动依法治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工作任务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

依照教育局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我校要把法制课列入课程,把法律知识作为我校学生必修课内容;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如每学期定期利用广播、橱窗等);要把法律知识作为领导和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真正使我校师生接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构建依法管理体系。

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校内各级岗位和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学校办学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我校工会委员会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权利。要认真落实《宣化区校务公开规定》,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

4、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师生权益。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逐级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用电等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切实加强对教师、学生法制和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鼓励支持参加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建立对各类实发事件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不得瞒报和漏报。要有安全检查记录。

四、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若出现事故,视其情节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追究其责任

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要积极采取司法手段处理教育纠纷,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

1、领导、教师要积极参加“五五”普法培训,自学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法用法要有笔记、记录、有心得体会,积极参加法律知识考试。

2、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员,要加强自身建设,自觉学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法律、法规的理论水平,成为依法治校的典范,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五、加强法制学习和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学习教育局“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制定我校“依法治校”实施方案。通过广播、板报、班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宣传。使广大师生知法、懂法,提高守法意识。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上好法制课,做到普法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六、修订和完善《办学章程》和相关制度

学校组织人力,重新修订和完善《办学章程》及相关制度,用法律来长期有效地约束广大师生。加强组织和领导,明确各岗位职责,实行包保,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如: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流失等等。各岗位责任人要有计划地实施,经常检查,不断总结。

七、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作用

聘任法制副校长,经常与法制辅导员取得联系,有效开展普法活动。如法制课、知识竞赛等。

八、加强校园及周边治理

在加强学校内部教育和管理的同时,建立扎实有效的防控体制,积极与公安、文化等部门配合,清理学校周边环境,包括游戏厅、网吧等场所,杜绝污染源,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九、加强信息交流,做好维权服务

完善校内师生申诉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强信息交流,及时与教育执法部门沟通、咨询、汇报。

十、措施

1、制定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其它小组成员通力合作。

2、学校财务、党务、政教处、大队部等各部门,协调工作,周密布暑、确保工作质量。

3、加强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用法。

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法制建设工作,认真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启动年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五五”普法工作目标任务、对象及要求,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争创“五五”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使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再上新台阶。特拟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学校行政领导应明确自身的法定权利、职责和义务,做到依法治校,努力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法制观念,逐步形成民主依法治校的氛围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和路线。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充实调整领导机构

1、本学校将对法制建设和“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充实和调整。由学校校长、党总支部书记王跃进同志任组长,党总支部副书记孟凡栋,副校长彭承生、向耀光、法制副校长周明同志任副组长,孟凡栋同志兼任法制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2、落实法制建设和依法治校目标责任制,争创“五五”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二)强化建设意识,狠抓措施落实

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培养跨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1、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学校的政治、德育、纪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加强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共同探讨和研究学校法制宣传措施和方法。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做1—2次法制教育讲座。

3、加强学校各项普法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普法措施。

4、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和表率。

5、坚持普法宣讲制度和“遵纪守法户”的评选制度。

6、重视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变工作,降低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

7、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认真落实“五五”普法目标、任务、对象及要求

在上级法建部门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五五”普法目标、任务,扎实搞好“五五”普法工作。“五五”普法的目标是:加强宪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人人自觉学习。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为此,我校要明确普法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重要的是进行法制教育,根本的问题是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今年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进行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保护自己,为社会稳定服务。尤其是要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树立公民意识,增强法律观念,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对教师的法律教育,重点是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法规、教育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等。增强法制观、职业道德观,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做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合格人民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继续抓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

1、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加强对师生的普法宣传教育,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对师生的法制教育,使师生了解与生活和工作学习相关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要求教师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2、将“五五”普法教育与学校综治宣传工作结合起来

要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会以及县教育局有关精神,把集中学习与日常教育相结合,营造强大舆论声势,搞好三月、十二月份法制安全教育月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和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在全校开展“建设文明育民,做文明育民人”活动。为确保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月收到良好效果,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要求全校学生必须会背诵《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组织抽查。

②各班办法纪宣传专题板报一期。

③开展“建设文明育民,做文明育民人”知识竞赛。

④邀请政法部门领导到学校宣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3、搞好“6.26”禁毒日和“12.4”宪法宣传日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普法工作

上一篇: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下一篇: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