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小论文

2024-04-29

抗震救灾小论文(精选9篇)

篇1:抗震救灾小论文

温 暖 的 2008

2008年,当人们度过这个特别的金鼠年时,一场令我们无法事先预知的地震降临在了中国四川,地震来势之猛,伤害之重,是我们从未想到过的,地震给我们温暖的记忆也是清晰的。听老师告诉我们,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人都献出了生命,他们不是为了躲避地震的袭击,而是在保护人民时牺牲了。

这次大地震中,伤亡惨重,让无数人丧失了生命。一些孩子,失去父母,一些父母,失去儿女,那些在地震后潸然泪下的人,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哪个心里不无限伤痛?

灾难过后,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亲自去重灾区指挥救灾,探望人们,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一句句温暖的安慰,让沉浸在悲伤的人们得到一些抚慰。敬爱的胡锦涛主席,要求尽快抢救生命,安排灾民生活。可见国家领导人多么关心这次灾情。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也有许多小英雄。林浩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地震时他被埋在了地下,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逃出废墟后他并没有逃跑,而是又爬了回去,连拖带拽的将两个昏迷的同学拉出废墟。被问到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只是稚气的说:“我是班长。”

不仅仅有抗震小英雄,国家领导人关心。在抢救这次灾难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来,有救援队,运输队......小朋友捐出了零花钱,老人捐出了一点工资。全国各地的每一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都献出了对同胞们的爱。每一份爱都能暖化一个人的心灵。

在地震时也要注意防范,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群;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这一次地震中国损失了好几亿,但这能说明什么?能说明中国强胜,中国人民团结,心连心的精神。那些深陷地底的亲人,不要悲伤,不要放弃,加油,战胜一切!

这次灾难是上天给我们的考验,我们一定要坚强起来,一起度过难关!

向雷楚年学习

在2008年5月12日,一件世界人民都不愿意听到的事发生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这一件事,震动了中国乃至世界。有许多外国友人也献出爱心,捐出许多财物。

在学校里,发生地震时,有些英雄为了救学生,牺牲了自己。例如: 勇敢智慧的少年英雄雷楚年。他今年15岁,是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在灾害来临之际,当教学楼在剧烈摇晃。同学们站立都很艰难的情况下,雷楚年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和勇气。他在短短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室时,楼梯在他的前方垮塌了,他只好回到二楼教室,推开窗子,抱着大树跳到了一楼还没等他到操场教室就垮塌下来,成了一片废墟。人们传送着他不怕牺牲的救人精神。

在地震时还有很多英雄,因为时间关系,所以我就不一一讲述了。地震也是不能不预防的,我在简单的讲述下:

在地震前鱼缸里的鱼会往上跳,鸡群也不愿意进窝了,还有许多关于这类的话题,等你自己慢慢去查吧。在地震前我们要学好预防:如果地震了,我们要躲进较小的房间里,如卫生间。如果周围有沉重的墙,你就站在旁边。地震时也要准备一些干粮和淡水,提防饿死或渴死。

我虽然没有雷楚年那么伟大,但我会学习雷楚年。听了我的讲述,你感动了话就帮助你身边有困难的人吧,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抗震救灾与预防

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这个平凡的星期一下午,四川省的各部地区都发生了令人惊畏的大地震。其中地震最强烈的是汶川县,达到了8.0级,可以显示出这场地震对于四川人民和国家政府的倾害有多大,在地震过后3小时,温家宝总理就赶到了现场,在此可以看出国家对这次地震有多么重视。

这次大地震中,有不少英雄人物为此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雷楚年”就是其中一位。雷楚年出生在四川省彭州市,今年15岁,在磁峰中学上初三,地震来临时,他奋不顾身地曾两次返回教室,救出了7名同学,在救完最后一位惊吓过度的女生后,雷楚年发现一楼的楼梯已经垮塌,他只好从二楼抱着一棵树跳了下去。当他跑到操场之际,千钧一发之时教学楼就倒塌了。雷楚年的感人事迹,一直被人传送着。

当地震来临时。应该怎么样预防呢?当地震来临时。有些动物会表现的一反常态。比如:家里面的蟑螂老鼠,过去怎么赶也赶不走,这次它们却主动的成群结队地往外跑:鸡群平时挺听话的,现在,怎么赶它们进鸡窝它们都不进„„地震来临时,是不可能来得及逃脱的,如果身旁有食物和水源,要拿起它们就往桌子底下躲,等待救援。与地震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大家一定要去了解,以后要用得着。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

2008年5月12日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8.0级地震啊,这意味着有多少人将失去生命,有多少人将无家可归啊!

一座座高楼大厦转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一个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呼唤亲人的声音一直在回荡,伤心的泪水一直在流淌„„难道就没有人来拯救这些生命吗?难道他们就将永远离开我们能吗?不,不会的,你看——

人民子弟兵正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道路不通,就挖出一条路,不管用怎样的方式都要挖出一条生命的通道。终于到达现场了,但是他们却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就开始了紧张的救援工作。嶙峋的山石划破了他们的手指,余震还在接连不断的发生,随时都可能让他们失去生命,可他们全然不顾。因此,只要在灾区看到了绿色,就看到了希望。

不光是人民子弟,医护人员也令人敬佩。他们火速奔赴灾区,开始紧张地工作。他们有的奋斗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有的精心照顾着抢救过来伤员的性命,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有的忙着喷滴消毒药水„„这些医护人员不愧是白衣天使。

在灾难面前,连可爱的孩子们也变得勇敢起来。例如: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林浩小朋友,在地震来临时,他沉着冷静,正因为如此,他才逃了出来,而且他还在废墟中救出了两位同学,当他再次返回废墟中是,发生了余震,他被压在了废墟中。之后消防官兵救出他,问他为什么要救同学。他坚定地说了句:“我是班长。”一个九岁男孩,竟然能做出这么伟大的事,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我们在来谈谈预防。如果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让我来教教大家吧.1.如果地震来临时,我们又是在高楼,应该躲在桌子底下2.如果是在商场里应该躲在墙角里,头上最好拿一个东西盖住„„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我相信重建后的四川,会变得更美好。

篇2:抗震救灾小论文

一位北川的外国志愿者在看到郎铮的照片后,感叹地评说郎铮。

这位被称作“敬礼娃娃”的男孩,只是,只是一个小孩。却小孩得那样可爱,“他感动了整个中国”,在百度贴吧上,有吧友这样评述这位小孩。

5月13日上午,一片狼藉的北川县城一个变为废墟的幼儿园里,被救的三岁小郎铮向抬着他的叔叔们“敬礼”

自从敬礼照片流传以来,“敬礼娃娃”,连同“郎铮”,一下子成为热门搜索词。每天的搜索量高峰时达到数万个,而贴吧的留言量也达到上万以上。在百度贴吧,仅郎铮,就有郎真、朗真、朗铮、郎琤等诸多词“热销”起来——这是因为,人们不仅清楚这个小娃究竟是什么“langzheng”。

“为什么一个敬礼,会令国人如此感动?”人们在感动中疑惑。

脚下,听到孩子的哭声„„

5月30日上午,郎铮,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

俨然是个明星——有那么多记者围着他,不停地拍照,见到他的人们,纷纷邀请和他合影留念。

这一切,小郎铮都视而不见的样子。电视台记者拿着话筒,让他说一些他并不熟悉的话,他,全然不顾,一点也不配合,搞得记者们特累。

吴俊毅5岁:奋力救出妈妈

在青川中学操场上的一个临时医疗点,有个温馨的故事在灾民中流传。“妈妈,快到两点半了,我们3点就要上学,快带我走嘛,不然我要迟到了!”

5月12日中午,青川县人民医院附近居民楼5楼里,5岁的儿子吴俊毅背起书包拉着妈妈张丽蓉的手,撒着娇。

俊毅在青川县一小读学前班,他爸爸在内蒙古做生意,妈妈在他身边照顾他。父母恩爱、俊毅乖巧,一家人快快乐乐地过着幸福日子。

午后2时28分,张丽蓉带着儿子正准备出门,居民楼摇晃起来。“糟了,地震了。”张丽蓉拉着俊毅拼命向楼下冲。母子二人跑到3楼转角处时,楼摇晃得更加剧烈,砖头、水泥块不停地往下掉。“宁伤自己,不能伤我儿子。”张丽蓉怕砖头、水泥块伤着儿子,马上用自己的身子掩护儿子,听凭砖头砸在自己身上。张丽蓉头上伤痕累累,坚持护着儿子往下冲,但更大的不幸发生了,上面掉下的一堆瓦砾掩埋了张丽蓉的双腿,她完全动弹不得。

“儿子,快冲!”张丽蓉歇斯底里地吼叫起来。“不,妈妈,快起来,我们一起跑!”在尘土飞扬、瓦砾横飞的环境下,俊毅发疯似地刨开妈妈腿边的瓦砾,小小年纪的他刨呀刨,终于刨开了压在妈妈腿上的瓦砾。

在儿子的亲情感召下,张丽蓉奋力站起来,母子二人相互搀扶,终于冲出居民楼。一会儿,身后的居民楼便垮塌了,一股灰尘升腾起来。

后来,救护人员及时将张丽蓉母子送到临时救助点。母子二人都是头裂伤,没有生命危险。张丽蓉不停地告诉周围的人:“要是没有我儿子救我,我就没命了。”小俊毅则羞涩地说:“那时我好怕,但我一定要把妈妈拉起来。”

张吉万11岁,背起妹妹走出生命的险区

故事主人公:张吉万,北川县一个11岁的少年。让心震撼的瞬间:5月16日17时,北川县城地震核心现场,一股人流终于走出了灾情严重的深山。人流中,有一个11岁的孩子,叫张吉万,背着3岁半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张吉万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从早上5时出发,他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2个小时。

11岁的孩子,12个小时的路途,妹妹安心地依靠在哥哥的背上

一个“爱”字代表了亲情的分量,因为这分量,一个11岁少年能背着妹妹逃生,步行足足12小时。

5月16日,北川县城核心现场,《南方日报》记者严亮拍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的小男孩叫张吉万,11岁,背上背着的是3岁半的妹妹张韩。张吉万走得非常吃力。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又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5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了。小吉万背着妹妹的目的很简单——我很爱妹妹。此后,在记者帮助下,将他们带到绵阳收容点。

这张照片迅速在各大媒体和论坛传阅。有网友称,“生子当如张吉万”;还有网友写下诗文——“别哭,妹妹,相信我11岁的双脚,不怕地动山摇,相信我12小时的奔跑,我在你就在!”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小吉万兄妹来自北川的具体地方,但此时的北川,他们曾经的家园,因地震引发的山体塌方几乎覆盖了整个县城。县城大多数房屋坍塌,基本上被夷为平地。

兄弟俩背断腿母亲逃生

地震发生后,北川汉子王正兴和弟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背着母亲走了13个小时,轮换了上千次,终于把左腿受伤的母亲背出险境。

地震发生时,王正兴的母亲正在为孩子们削水果。突然,房子剧烈摇晃,玻璃纷纷爆裂,母亲大声吼道“地震了,快跑”,全家人拼命跑出家门。15分钟后,王正兴突然听到母亲的呼叫,找到后发现老人左腿已骨折,鲜血如注。弟媳立刻找来一张布把母亲伤口紧紧绑住后,他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

“丢下我吧,你们快跑,你们一定要活下去。”母亲在王正兴的耳边说道。王正兴疯了一般地摇头拒绝了。就这样,他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轮换一次,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13日凌晨3点,前后辗转7公里,兄弟俩终于把母亲背回了县政府广场,两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至此,兄弟俩已花了整整13个小时。13日清晨,救援部队把母广琼送到绵阳404医院救治。

英雄老师用双臂护住四个孩子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永远离去了。

他是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

汶川地震袭来时,德阳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就在地震的一瞬间,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仔细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篇3:抗震救灾小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和建筑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建筑的宜居度和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使结构形式朝着复杂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的纯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空间和个性化的要求, 很多具体项目中不得不将结构布置成少墙框架结构。近年来小高层中少墙框架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以下简称《抗规》) 第6.1.3条对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作出了的规定, 即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 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这使得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较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以下简称《高规》) 和《抗规》并没有明确提出剪力墙在这种结构中的作用, 对框架的包络设计做强制要求, 这导致结构设计无章可循。

2 对规范相关条文的理解

《抗规》6.2.13-4条规定,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 其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值, 宜采用框架结构模型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模型二者计算结果的较大值。同时, 《高规》第8.1.3条根据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层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重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细分, 如下表所示。

Mf-规定水平力下底层框架柱分配的倾覆弯矩

M0-规定水平力下底层总倾覆弯矩

《高规》第8.1.3条文说明中指出少墙框架结构中剪力墙应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措施, 减少剪力墙的作用。为了避免剪力墙过早开裂或破坏, 其位移相关控制指标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规定采用。《高规》和《抗规》的上述规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少墙框架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 但仍是框架结构。框架部分是最主要的抗侧力体系, 仍然是抵抗水平力的第一道防线, 剪力墙在抗侧力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

(2) 结构分析计算中除应按纯框架结构计算外, 还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即不仅要按纯框架结构计算, 还需要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补充计算。需要说明的是, 规范虽未明确要按纯框架结构计算, 但对这一特殊的框架结构, 现行规范和规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所有要求 (承载力要求、弹性变形限值要求、弹塑性变形限值要求等) 均应满足, 因此, 按纯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是必须的。对这类框架结构按纯框架结构和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计算, 然后取包络结果。

(3) 在结构设计中, 应对剪力墙的刚度进行适当的折减, 以避免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分担过多的水平荷载而导致剪力墙结构过早的破坏, 从而丧失功能。同时剪力墙的布置要适当的分散, 避免剪力过于集中在少数剪力墙造成剪力墙计算超筋。

3 工程抗震性能及经济性对比

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与剪力墙较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定量上无明确的界限, 如在结构位移仅能满足框架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 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配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而当结构位移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限值要求的前提下, 又可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结构描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对结构体系的定性把握的摇摆性加大了结构设计中对结构体系描述的随意性。

本工程为佛山顺德某小学教学楼, 7度, 0.10g, 层高3.6m, 12层, 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由于有两个电梯井, 在电梯井周边需要布置剪力墙, 整个结构体系变成带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本工程采用了框架结构和少墙框架结构 (计算时定义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两个模型进行计算对比。

Mf-规定水平力下底层框架柱分配的倾覆弯矩

M0-规定水平力下底层总倾覆弯矩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抗震性能方面, 少墙框架结构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94,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10;纯框架结构的层间层间位移角为1/979,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809。可以看出加了少量剪力墙之后, 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明显减少, 结构的看着性能明显增强, 可有效减少地震作用下墙体的开裂, 结构安全性增强。从经济性角度看两种计算模型的板配筋相同, 纯框架模型的柱配筋比少墙框架模型多2.1%, 纯框架模型的梁配筋比少墙框架模型多0.8%, 纯框架模型的总配筋比少墙框架模型少2.9%。固少墙框架结构比纯框架结构的配筋量增加不大, 但对抗震性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4 结束语

当纯框架的地震位移满足规范要求, 即纯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能满足θe≤1/550的要求时, 为适当减小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侧向变形, 而设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能适当改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指出的是, 因为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有本质的区别, 并不是只要有剪力墙就都能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也并不是所有的剪力墙都能成为第一道防线。在剪力墙很少的框架结构中, 剪力墙成不了第一道防线 (注意:由于剪力墙自身的刚度大, 这就决定了剪力墙 (不管结构体系如何) 均不可能成为第二道防线) 。因此少墙框架结构虽能改善结构的层间位移角, 但没有第二道防线故整体抗震性能较差。在经济性方面, 少墙框架比纯框架的钢筋用量略有增加, 对整体工程的造价影响不大, 因此在小高层中, 纯框架体系中加入少量剪力墙从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上说是较为合适的。

摘要:少墙框架结构在工程中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并没有明确提出剪力墙在这种结构中的作用, 对少墙框架结构的包络设计也没有做强制要求, 这导致对少墙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时概念不清, 同时对少墙框架结构的经济性也不易把握。本文以小高层为例, 对少墙框架结构进行包络计算和分析, 从抗震性能和经济性角度进行分析, 为少墙框架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篇4:“抗震小英雄”成了罪犯之后

因涉嫌犯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雷楚年被提起公诉。检方已查明,雷楚年总共诈骗包括他女友在内的21人46.3万元。指控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诈骗多名被害人财产,数额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且具有流窜作案的特别严重情节,应当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同时,雷楚年还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雷楚年也因涉嫌这三重罪名,被起诉到法院。

雷楚年到底是何人?为什么会在网络上掀起如此大浪?原来他就是当年那个“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我的眼前又闪回出当年那一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伴随着剧烈摇晃,雷楚年作为班上的体育健将,迅速冲下了教学楼。但已处于安全地带的雷楚年,看到班主任在往楼上冲,他也立即折身冲回了二楼。他催促并救出了教室里7名尚未跑出来的同学。这之后,他被挡住去路、难以逃脱,最终只能逃往三楼。就在楼塌前的那一刻,他冒险纵身一跃,抱住了一棵救命树,最终幸运逃生。

此后,雷楚年又马上去了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成为最小的救灾志愿者,并在当时表示,待学校复课,他就好好读书。正是因此,雷楚年不仅在当年入选了感动中国人物,还作为新增的抗震救灾英模火炬手,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成都的火炬传递。随后,他又被保送到成都的重点中学,入选全国英模报告团,先后赴北京、天津、河南等6个省市作汇报演讲报告。

一个接一个突从天降的荣誉,让这位缺乏虚荣抵抗力的少年逐渐迷失了人生方向。“好好读书”的承诺也在逃课、泡吧、挥霍与炫富中成为泡影。为了满足生活的巨额开销,喜欢说谎话、大话的雷楚年,甚至还伪造了教育部门的公章,制作了虚假的“通知”“成都市初中报名接收条”等,以读成都市重点中学、落户口、安排工作等借口,骗取了大量钱财。更可笑的是,直至2014年6月23日,尚不知道自己已被列为网上逃犯的雷楚年,向深圳警方报案称自己的钱包被偷。当地警方在受理过程中发现他竟是网上逃犯,一举将其抓获。就这样,汶川抗震救灾中勇救7名同学的“少年英雄”雷楚年涉嫌诈骗,被提起公诉。昨天,他是一个性本善良、重回教室救出7名同学的小英雄;今天,他竟成了一名爱慕虚荣、谎话连篇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阶下囚!这当中肯定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是其它外因似乎更值得我们去反思:究竟是什么溺坏了这位“少年英雄”呢?对待这位“少年英雄”,社会究竟该抱以怎样的心态?

先来谈谈这第一个问题。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我们固然需要积极宣传雷楚年式的精神,需要激励。给予雷楚年很多的荣誉和光环,这样做本身也没有错,但关键是做人教育该如何及时跟上,特别是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我们这个社会,很善于发掘、发现和包装“英雄”,但却往往不懂得如何善待和呵护“英雄”。雷楚年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荣誉,他的一些不良反应其实早已有端倪了,但作为学校、朋友以及家长,对一个如此得志的少年,却严重忽视了后继的教育和监管。免试录取、“开小灶”等等,这些行为都出于社会褒奖英雄的目的,然而这太多的关怀和便利却使得这位“少年英雄”迷失了方向。这时,如果有人看到了这位“少年英雄”身上的缺点,意识到他在荣誉面前可能忘乎所以甚至堕落变质,站出来帮他指出,并教会他该如何淡定地正视这诸多突然到来的荣誉和幸福,当他与做人正轨渐行渐远时教他学会如何战胜自我、回归本真,今天的雷楚年可能就不会沦落到这般地步了。然而,十分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和亲友几乎都没有什么反应,更没有做到!

无独有偶,就在雷楚年犯罪之前,当时被誉为“最牛志愿者”的陈岩,也同样是因犯诈骗罪,于201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元。当年的陈岩,地震时第一个进入重灾区汉旺镇,曾用80个小时救出了29名生还者,包括“可乐男孩”薛枭。但成名后,出席各种社会活动、到处领奖成了陈岩生活中的家常便饭,还“经常出入高档会所,打牌、吃饭,花钱大手大脚”。其实,对于英雄人物,社会给予的各种荣誉理应适可而止,过多过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与爱护,反而可能会助长其自恃功高、无视法律的膨胀心态。成为一个英雄不容易,沦为一个罪犯却是轻而易举的。

雷楚年、陈岩的悲剧令人痛心,更催人反思。我们的社会大可不必那么情绪化地表达对“英雄”的敬爱和褒扬,应该冷静地理解一个青少年的成长所需,应该构建一个成熟而理性的褒扬机制,恰如其分地表达敬爱和褒扬。在一边倒的赞誉中,要为“英雄”找到一个平衡点,帮他看清荣誉的真相和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果真能如此,也许就可以避免雷楚年、陈岩今天的悲剧了。

写到这里,必须得郑重地告诉大家,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并不全在于指出当今教育的弊端,也不全在于警示社会该如何恰如其分地做好“英雄”精神的弘扬和“英雄”可能蜕变的监督工作。我只是想以此为鉴,警示我们的学校、教师、家长等到底应该用心善待我们的孩子。当下的中国,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似乎都患上了不少毛病:只要孩子肯学习且学习好,就一切都有着他。风吹不得雨打不得,只要孩子有要求,无论是否逆情悖理都尽可能满足他;孩子不通人情、没有孝心、不懂礼貌、不讲文明等,他们视之无所谓;孩子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严重缺乏爱心,不善于与他人分享与合作,他们只是认为孩子个性强;孩子心理很脆弱,经不起一点儿挫折,动辄寻死觅活,他们认为孩子还很小;孩子好吃懒做,不爱劳动,蔑视劳动,总想着做不劳而获,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上人”,他们认为孩子有权利追求美好的生活;孩子只顾自己发展,不关心他人和社会,更没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担当心,他们认为孩子终于不再犯傻了,终于懂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一句话,只好孩子肯用心死读书,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就一切都完事大吉了。很少有人还会考虑孩子上大学以后究竟会成为怎样的人的。

这样一来,只要孩子肯死读书,肯一心为考好大学而努力拼争,中国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就总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宽容甚至无视他们身上的种种人格和品质上的缺陷。宋代教育家胡瑗,他的教育理念是“至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当然,这位封建士大夫所定义的“人才”“教化”“学校”等与今天的人才、学校和教育的实质肯定还有较大的不同,但他毕竟还是很重视培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从这一点来看,当今的很多教育部门与学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家长等,都该在这位先贤的牌位前俯首示愧。学校是办教育的平台,教师是办教育的主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家不妨都冷静地想一想,学校和教师、家长都只认孩子学习好、分数高,考名牌大学而不顾其余了,我们还能指望孩子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博爱情怀、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吗?可见,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再这样不管不顾下去,我们还能指望教育会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美好、光明和幸福的未来吗?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

篇5:抗震救灾小英雄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5月12日14时28分,谁也想不到这一瞬间四川汶川等地会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69000多人死亡,37万多人受伤,还有18000多人失踪。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日子。但在灾难突然降临时,一些小英雄们显得异常冷静,他们善良智慧,勇敢坚强,临危不惧,勇于救人,他们面对巨大的伤痛和磨难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

地震发生时,巨大的预制板向她的身体“切”过来,他一闪身,但左手臂被压住了,一瞬间,血肉模糊的左手臂只剩下血脉、皮肉、筋络与身体相连。没有片刻的犹豫,12岁少年白乐潇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用力扯断血肉相连的左手臂,鲜血汹涌而出。他刚跳出被预制板砸成的大坑,身后的房子轰然倒塌——同学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

当教学楼摇摇欲坠的时候,当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这些英雄少年,有的连续四五个小时徒手刨开废墟,抢救同学;有的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推开在即将倒塌的围墙前的同学,自己却被砸倒;有的带领同学在黑暗中唱歌,战胜恐惧……如果把这次地震比作一场考试的话,那么他们都是合格的,优秀的,他们都很棒,很了不起,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

这些小英雄们,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在灾难来临时,坚强乐观,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们则更要学会帮助同学、帮助他人。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也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和关爱,感谢同学的友情和帮助,感谢祖国和社会的关怀。他们迎难而上,坚强不屈。而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能打退堂鼓,而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迎难而上。他们在地震后,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坚持学习,我们能在舒适、安静的环境里学习,更应懂得珍惜,学好知识,学好本领,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我们被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感动;被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感动;被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感动……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篇6:学习抗震救灾小英雄演讲稿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之后,灾区广大少年儿童面对巨大的伤痛和磨难,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涌现出一大批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英雄。当教学楼摇摇欲坠的时候,当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这些英雄少年,有的连续四五个小时徒手刨开废墟,抢救同学;有的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推开在即将倒塌的围墙前的同学,自己却被砸倒;有的带领同学在黑暗中唱歌,战胜恐惧„„他们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风貌.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人,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了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获救后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 1

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为之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有的甚至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贡献出他们微薄的力量。

篇7:抗震救灾小论文

小英雄”主题教育

为进一步教育我校广大师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校在师生中开展了“学习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主题教育。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及我省陇南地区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及各班学生开展了 “学习抗震救灾小英雄”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和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

首选,同学们通过“献一份爱心,多一分力量”的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筹集爱心捐款700多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和支持。

其次,我校将“六·一”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切入点,同学们通过“爱心飞扬,汇聚力量”的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表演,充分表达了我校师生对灾区少年儿童的关爱和支持,使小英雄的们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和忘我的精神得以传递和弘扬,使生命的赞歌萦绕寰宇。尤其是中高年级的以“爱心飞扬,汇聚力量,抗震救灾”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最为引人注目。同学们通过激情澎湃、字字切入肌肤的朗诵,一幕幕生动的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感人画面映入眼帘,一份份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不断传送。

通过此次活动,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向抗震救灾的小英雄们学习,并将这种精神化作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以自已的实际行动,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和支持灾区的重建。

这次的主题教育,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要在逆境中自立自强,无私无畏地面对挫折。

抗震救灾小英雄们的光荣事迹将激励着同学们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篇8:抗震救灾小论文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 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 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 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 同一份素材, 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 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 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 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 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 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 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 避免了空洞说理, 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 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 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 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 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 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 把新闻引入课堂, 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 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 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 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 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 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 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 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大道理》两篇小论文, 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 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 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 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 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 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 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本土资源为素材, 倡导“生活化”教学,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 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 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 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 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 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 力争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不落俗套, 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 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 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 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 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 仔细研究背景材料, 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 联系材料, 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 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 确定标题。例如, 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 立题为《小杨梅大道理》, 一小一大, 对比鲜明, 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 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 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 紧接着下一步, 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 材料也不可少, 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 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 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1. 通过自身细致的观察和实地调查获取素材, 得到第一手材料

例如, 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天蓝了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这篇小论文时, 带领该文章作者前去马渚镇沿山村进行实地考察, 同时走访了该村村委工作人员, 真实地了解了生态村建设实况, 并向当地居民发放相关调查问卷, 最后进行数据等材料的汇总、整理与分析。

2. 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俄罗斯杰出的历史学家布罗索夫说过, 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存, 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需要知识的本领。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书目、索引、文献等工具书刊搜集有关资料, 从中得到有关论点的借鉴、印证和依据。搜集资料之后是整理资料, 我们要把搜集到的资料、数据加以筛选, 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使之成为小论文的论据。高中生在对待资料的取舍上常有以下不当行为:或不分主次, 贪多求全;或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 匆匆忙忙翻阅材料, 断章取义, 乱摘乱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写小论文的主题为中心, 重点搜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 截取其中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素材, 按其本来面目, 客观、真实地进行论证。在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材料这个环节, 为了使论证更加有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笔者在指导学生撰写题为《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的小论文时, 事先从《余姚日报》和余姚生活网等报纸杂志和网站中搜集、整理与选题相关的新闻资料, 使学生拥有充足的论据, 彰显文章的真实性。

四、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 突出一个“顺”

在搜集、整理材料之后开始进入写作阶段, 此时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套路。一般情况下, 常规议论文写作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但与常规小论文不同的是, 政治小论文的写作不能缺少“联系实际”这一环节。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首”, 一般为一段, 200字左右。以获得余姚市一等奖的《光耀杭州湾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这篇小论文为例 (以下简称《报告》) , 笔者指导作者在文中首先介绍革命老区梁弄的区域特色, 进而引入主题———梁弄灯具产业存在的问题, 过渡自然。这表明, 小论文写作必须针对特定的材料或主题, 开门见山, 明确中心论点, 揭示本质问题, 简洁而有概括力。

2.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干”, 一般为2~3段, 500字左右。以《报告》为例, 笔者指导学生对制约梁弄灯具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多角度分析, 分析要有理有据、深入本质, 避免面面俱到;分析力求字字珠玑, 一针见血, 具有说服力;要求论据充足, 分析深刻, 逻辑严密, 层次清楚。

3.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政治小论文的“腹”, 一般为2~3段, 600字左右。仍以《报告》为例, 笔者建议学生根据灯具产业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措施, 从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品牌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多管齐下, 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

4. 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是政治小论文的“尾”, 一般为一段, 200字左右。再以《报告》为例, 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抒发了家乡情结, 对灯具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同时展望家乡———余姚的璀璨明天, 使读者内心产生共鸣。在文章结尾处联系高中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 是政治小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 也是它与语文议论文写作的主要区别。因此, 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论题, 首尾呼应, 有效点题;要深化主题, 充满感召力, 把议论说理升华到情感高度, 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五、提倡反复修改和润色, 追求一个“美”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 写文章的技巧, 其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这说明, 文章写完不代表论文的终结, 还需要作者进行反复修改。一篇出色的政治小论文, 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 讲究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同时应有一定文采, 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美, 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重要目标。

政治小论文的美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一方面, 让学生对小论文的说理内容———所说之理及其布局进行修改。修改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看文章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有没有用观点统帅材料, 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二是看文章层次是否分明、恰当, 切忌偏离中心、思维混乱和重复堆砌。经过修改, 让文章观点有明确的针对性, 论证过程有正确的逻辑性, 阐述道理有较好的启迪性。另一方面, 让学生对小论文的组织形式———文字、修辞进行加工和润色。有言道, 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虽然政治小论文不是文学作品, 语言要求主要是准确规范、言简意赅, 但适当的文采还是需要的。为此, 可以借鉴语文议论文的用语特点, 多参考优秀议论文的用词, 以增强小论文的美感。在修改和润色这个环节, 除了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修改, 教师可通过“面批”等方式, 指出不当之处, 提出修改意见, 帮助学生润色。

篇9:抗震救灾小论文

一、开展“三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难,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平时积累的材料少,从而使作文成为无米之炊,进而对作文课产生畏难情绪;二是作文的条条框框过多,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课题实验中,笔者发现,开展“三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酷爱各种活动。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三小”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做航模、泥塑、剪纸、扎风筝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他们积极投入,心情愉快。将写作与伴随活动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活动经过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和感受有条理地写下来,就会形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小论文或小作文。

2.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突出学生的特长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特长和爱好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在作文过程中,无论材料的取舍、安排的详略、叙述的顺序,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也都不可能一样。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我组织学生参观全校“三小”作品展览后,让大家谈一谈各自的感想。有的学生偏爱威武勇猛的雄鹰之类的小制作;有的学生偏爱测长、划线、提重三合一的划线手推车之类的小发明;有的学生偏爱叙事准确、论事有力的小论文。与学生们进行充分的交谈后,我让他们以《我喜爱的一件“三小”作品》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并且写得很有特色,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开展“三小”活动,能促进学生学科类课程的学习

当前,很多人认为,小学生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其实不然,笔者对参加“三小”活动的实验班和不参加活动的对比班做过调查。对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班虽然在“三小”活动方面花了一些时间,但较对比班更善于安排时间,做作业不拖拉。参加“三小”活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在课堂上不易分心,做小动作的次数也较其他学生少;参加“三小”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其他学生好,毕业后考上重点中学的比率高。这些学生绝大多数从四年级到五年级的文化课成绩呈上升趋势就足以说明,参加“三小”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科类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学科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三小”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笔者根据多年辅导小学生进行“三小”活动的经验,认为开展“三小”活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有效地培养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科类学习实践证明,智力固然影响学生的学习,但学生的理想、毅力、兴趣、自信、情感、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涉及学习动力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科类学习成绩,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关键。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又必须寓于各项教育之中,尤其要寓于像“三小”活动这样多方位的教育之中。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质

独立性是意志力的重要特征,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个人活动是“三小”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阵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质,即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三小”活动中,可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独立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如学习小制作“自制喷气式飞机”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制作的喷气式飞机都飞不起来。这时,我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有些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认为飞机飞不起来的原因与安装飞机翅膀的角度有关,还有的认为与装酒精燃料瓶(即发动机)时喷气针的斜度有关等。我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改进,解决问题。经过反复实验,他们做的喷气式飞机试飞终于成功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成功中享受喜悦,并由此逐步形成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展“三小”活动,辅导学生搞小制作和小发明,为学生开阔了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刻意创新的精神。如我校“小发明”组的余灵旺同学发现,教师在使用传统的木质三角板、量角器时经常挡住视线,而且经常要交换使用,非常麻烦。于是就有了把它们结合起来的想法。这一灵感得到了教师的支持。但在其最初的作品中,用量角器画角时还是会挡住视线。余灵旺同学经过多次实验,对作品进行改进,终于做出了完美的作品──万能角度尺。它是在木质三角板的一角,加了一个圆铁盒,盒里贴上角度标线,并安装一个重锤。画角时当重锤指向45时,三角板画出来的就是45。要画其他角度的线,只要将三角板转到适当角度,使重锤线指向这个角度的标线可以了。教师试用后发现,它可代替三角板和量角器,能快速地在黑板上画(量)出任意大小的角度,并且还可作为水平仪、坡度仪使用。后来这项发明先后获得县、省科技创新作品一等奖。

上一篇:转导师申请书下一篇:河北省诉讼费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