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的桥梁工程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在我国是连接不同区域之间的重要纽带,但由于我国很多区域处于地震带上,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在设计之初做好抗震设计,提升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论文分析了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探究了桥梁工程中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点,提出了抗震设计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1]。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抗震设计的桥梁工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抗震设计的桥梁工程论文 篇1: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是保证桥梁质量与安全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做好对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对于提升其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对桥梁抗震设计原则进行阐述,之后简要分析了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参数,最后提出了桥梁抗震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结构延性

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工程得以建设。桥梁工程作为我国交通事业当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抗震性能一直是业内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桥梁工程的本质用途与基本结构角度来看,做好对其的抗震设计不仅能提高桥梁工程的建设效益,同时还能够保证桥梁的通行安全性,这对于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桥梁抗震设计原则

1.场地选择原则

从桥梁的建设需求角度来看,部分桥梁工程的建设是相对被动的,但为了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即使桥梁工程的建设需求相对被动,也必须要做好对场地的选择。在进行场地选择时,要依据对选址地形、地质的分析,来对选址地的地震危险性予以判断,确保桥梁工程的建设能够在一个既符合交通需求,地震出现几率又相对较小的位置,从根本上为桥梁的抗震性能提供支持。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因为具有整体性的桥梁工程,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空间作用,在保证自身结构状态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的有效连结,以避免发生地震时出现构件掉落的情况。在进行桥梁工程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桥梁的平面还是立面,桥梁的所有结构布置必须要使用科学的几何尺寸、刚度和规则度,从根本上保证桥梁结构的质量均匀和整体性,以确保桥梁工程能够更好的应对环境突然变化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3.多层抗震原则

多层抗震原则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最基本原则。因为地震具有强度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如果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没有达到抗震标准,那么桥梁工程很有可能全部损毁,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驾驶员带来人身安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保证桥梁工程第一道抗震防线受到地震破坏后,仍有第二道、第三道抗震防线对其予以保护。在这种抗震设计原则下,超静定结构得以研发,并成为了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策略。

二、抗震设计参数

从桥梁工程的结构性质角度来看,其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特别对以下三方面参数予以设计:

1.结构强度

结构强度即桥梁工程整体结构的强度,其是抵抗地震为桥梁工程带来变形、断裂破坏的重要环节,桥梁工程只有具有了足够的结构强度,才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与地震所带来破坏力产生抵抗,以实现对桥梁结构的有效保护。在进行桥梁工程结构强度设计时,需要在对选址地实际地质状态以及地震发生几率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来予以进行。例如对于设防地震(475年一遇)的桥梁工程结构强度要足够高,才能达到抗震强度要求。

2.结构刚度

结构刚度即桥梁工程整体结构的刚度,其也是桥梁工程抵抗地震作用力的重要环节,桥梁工程具备了一定的刚度,才能够抵抗地震所带来的弹性变形,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桥梁工程结构刚度设计时,设计师必须要做好对不同地震级别所能够为桥梁结构带来的变形力预估,然后通过所预估的最大变形力来对桥梁刚度予以设计,以抵抗对桥梁受地震破坏而出现变形或位移。

3.结构延性

结构延性即桥梁工程整体结构的刚度,其是指桥梁结构用于定康非弹性反应范围内的变形能力。在桥梁抗震设计环节中,结构延性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因为能够对桥梁工程带来破坏的地震强度往往都超出了预估,另外地震对桥梁工程带来的破坏是运动式破坏,在这种破坏模式下,桥梁结构的延性能够在地震为桥梁工程带来超出结构弹性范围的变形时维持桥梁工程的大部分初始强度,从而避免桥梁工程遭受毁灭性破坏。

三、桥梁抗震设计建议

桥梁作为特殊性交通工程,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保证交通安全性,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抗震设计建议:

(1)桥梁工程材料选择优先次序:钢结构、钢矾结合、现浇钢筋矾、预制钢筋矾、预应力矾、砌体。

(2)从地震性质及桥梁工程结构角度分析,在地震发生时伸缩缝会对桥梁整体结构带来不安全因素。为了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性,提高桥梁工程的抗震能力,建议以连续桥跨来代替简支梁,从根本上减少伸缩缝的数量,实现对地震发生后落梁可能性的有效控制。

(3)为了避免地震发生时桥梁工程出现主梁落梁或位移的情况,建议增强桥面的连续构造,实现宽度延伸。与此同时,还要对宽墩、支座及顶盖梁进行加宽,并设置隔挡设施,从根本上降低地震时桥梁出现位移的几率。

(4)在进行桥梁轴线设计时,应尽量保持轴线笔直,因为曲线桥会让地震时桥梁所受破坏复杂化。另外应保持桥墩和桥台与轴线的垂直状态,以避免斜交而在地震时出现位移增大的不良反应。

(5)在桥梁设计时,应尽量选择短桥跨,以实现对桥梁墩柱承受轴向力的有效降低,从而保证墩柱的延性能力能够得以发挥,为桥梁提供良好的抗震支持。

(6)在进行桥梁工程设计时,如果所设计桥梁为轻高排架橋墩,建议在桥墩之间增设横系梁,以实现对桥墩的约束,降低地震发生时桥墩出现横向位移和设计弯矩的几率。

(7)为了提高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建议多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例如减隔震支座、双曲面支座、阻尼器等,以实现对桥梁减隔震水平的提升,提高桥梁工程的抗震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对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是我国交通事业对桥梁工程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是桥梁工程建设效益发挥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能够真正的符合桥梁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做好对桥梁工程所在地环境的分析,切实保证所设计抗震标准能够符合桥梁的需求,在保证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也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安全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孙治国.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

[2]陆本燕.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量化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1.

[3]张煜敏.公路梁桥位移型抗震分灾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1.

[4]何晗欣.桥梁抗震与抗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1.

作者:殷金象

抗震设计的桥梁工程论文 篇2:

桥梁抗震设计的探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在我国是连接不同区域之间的重要纽带,但由于我国很多区域处于地震带上,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在设计之初做好抗震设计,提升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论文分析了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探究了桥梁工程中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点,提出了抗震设计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1]。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荷载;关键点

0 引言

在桥梁的建设中应对桥梁防震害的设计水平重点研究,使其不断提高,结合使用科学有效的防震抗震加固技术措施,提高桥梁的稳固性能,使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稳定。

1 桥梁隔震设计的重要性

桥梁无论在结构复杂性上还是在整个生命线工程中,均为重要的工程结构类型。基于此,桥梁抗震及其设计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抗震设计主要是从结构强度与延性两个方面考虑,确保桥梁整体抗震能力可以承受设计确定的地震荷载。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投入大量材料,增加工程造价,而且还很难达到预期抗震效果。近年来,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桥梁减隔震方面的研究,在隔震技术中引入了相关科研成果。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一旦发生强震,将会引起桥梁震害。

2 桥梁震害的原因分析

根据桥梁不同结构的构件,因地震的摧毁所引起的伤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在遇到突发强力地震时,桥梁的两侧因地形地貌的严重畸变而造成桥梁道路两岸的地层出现滑移,致使桥梁的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2)由于强烈的地震灾害所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使桥梁的桥墩部位出现表面破裂、形体畸变歪斜、结构外露等诸多损坏的现象。(3)对桥梁地基造成的损坏,在地震超强的冲击力的影响下,将会使桥梁河床的沙土出现液化,导致桥梁地基表面出现平整度不一的情况,也会造成桥梁墩台等原有的基础结构下沉而受到损坏。(4)由于桥梁具备一定的承受力限制,地震所带来的特殊的形态变化将会导致桥梁结构及材料严重受到损害,使其无法承受强大的地震冲击力。

3 桥梁隔震设计原则

(1)对于特定桥梁而言,其是否适合隔震,需要以固定周期增长以后,整个系统是否可以增加地震过程中吸收的能力为依据进行判断。与此同时,设置隔震装置以后,应确保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不会出现耦联振动效应。(2)在实际的桥梁工程设计过程中若使用隔震装置,则桥梁上部结构在产生地震的过程中出现的位移不能影响桥梁正常使用。(3)桥梁采用隔震措施后,其抗震性能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以上。(4)桥梁采用隔震措施,基础周围地基必须具备良好的场地条件,如果桥梁处在软基地段,则一般不建议设置隔震装置。(5)应优先考虑结构简单且隔震性能满足要求的隔震装置,同时要在其力学性能要求的范围之内。

4 桥梁工程中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点

4.1 统一标准下的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桥梁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先设计模型,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解决了设计工作中,大量的前期预算的准备工作,如模型设计的合理性、抗震效果的实用性以及预估突发地震时,会给桥梁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因此,还须参考性的使用实际的数据信息,不能仅局限于以模拟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作为参考依据,无法确保桥梁的防震害设计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桥梁抗震害设计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实操性,须制定合理性的设计方案,负责桥梁工程防震害设计项目的工程师,必须事先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熟悉桥梁周边的地质环境的状况,找准防震害加固设计的最佳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桥墩基础形式,使设计工作顺利开展。还须制定桥梁抗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标准,使其达到设计的标准要求。在开展设计工作中,须根据当地受灾区域,地震的振幅、频率大小、土质类型、气候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了解。设计人员应在实际的工作中,针对桥梁的薄弱位置特点、与各部位之间的关联情况及承重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制定可行的设计方案,还须注意保证预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桥梁的抗震耐受性能,应预测将会出现的相关问题,以防止出现其他的安全隐患,影响了抗震设计的工作效果。

4.2 强度设计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是最早采取的设计方法,设计的基础元素为强度。设定地震力作为结构分析的荷载,将其假设为静荷载,测定结构构件属性的合格状态。构件属性包括其强度与刚度,测量此两种属性在特定状态时的失效表现。此种以强度为设计原则的方法,仍然沿用在诸多抗震设计工作中,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法。

4.3 延性设计

依据地震中实际产生的桥梁结构破坏问题,总结弹塑性破坏特点,部分学者提出的抗震设计思想为延性,以延性為基础开展的抗震设计,具有反应谱特点。此种抗震设计方法,借助地震力完成系数修正程序,科学优化反应谱的加速进程,有效开展地震内力的性能分析,全面反映出各类结构延性的内在需求。

4.4 强化结构体系的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桥梁的整体结构属于比较复杂的构件体,由于地震灾害对桥梁的各个结构比较容易造成不可避免地损害,如螺丝脱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桥梁的重要部位,若出现被损害或者螺丝脱落等其他的故障问题,将会使桥梁的安全性能以及稳固性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使桥梁的各个构件提升其稳定性能,须优化设计方案,注重桥梁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设计,从其稳定性与抗震害的强度方面加以提升,以达到桥梁的每个部位结构间空间的合理性,促进了桥梁各个部位的连接性,突出了抗震设计效果的合理性。需注意桥梁各个构件的受压程度以及抗震害的承受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减低抗震害风险、稳定桥梁构件的抗压能力为设计目标,加强对桥梁结构的稳定性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桥梁在面临地震灾害时的抵御能力,加强结构的刚度设计,可防止地震灾害时出现变形的现象;提高桥梁结构的延性设计,可有效预防桥梁在地震灾害中承受地震超强的冲击力所带来的损坏[2]。

4.5 桥梁抗震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为使桥梁抗震效果得到保障,在具体的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应先熟悉地震区域的地质信息、水文信息以及地震的等级信息等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抗震设计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准确分析桥梁内力的变形数值,制定有效的设计方案。以此作为初步的设计方案,在后续的设计工作中,应以初步的设计方案为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桥梁进行减震的设计方式完成后续的设计工作。同时,还需要编制地震应急预案,以保证桥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效提高。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对结构形式的设计应采用直线的桥梁轴线形式,因为曲线的结构形式稳定性能较差。若是采用直线的桥梁轴线形式,可使桥梁轴线与河道之间相互垂直,使受力形式得到极大的简化,因此,设计的方案应考虑其合理性。若是在桥梁加固设计的过程中防止桥梁出现断层的情况,需要选择筒支体系展开设计工作,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桥梁出现倒塌的现象。为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的良好,建议采用拱桥的设计方式,拱桥是在桥梁河岸的基础结构较稳定的情况下采用的设计方式,也是在桥梁两边侧方的边坡不够稳固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的设计方法。

5 桥梁减隔震设计常用装置

5.1 分层橡胶支座

减隔震常用装置以支座为主体表现形式,材质有分层橡胶、铅芯橡胶两种。分层橡胶材质制成的支座,在国内通常称之为板式支座。分层橡胶支座的制作方式:薄质橡胶片交替结合于薄质钢板,在橡胶片与钢板交替形式下,完成制作;支座设计较为灵活,包括圆形、矩形。在抗震设计过程中,较为关注的是分层橡胶支座制成后,其在水平刚度、阻尼等使用效果。水平刚度具体指的是橡胶支座上下两个板面区域,在产生一定量位移时,外界应施加的剪切力,此剪切力以水平方向为主。橡胶支座在发生形变时,将会完成地震能量消耗,能量消耗的过程借助阻尼予以完成,阻尼的使用依赖于橡胶层形变情况。当支座制作材料为天然橡胶时,阻尼比设计范围为5%~10%。分层橡胶支座在实际使用期间,受力分析获取其位移情况发现:位移变化较小,消化地震能量表现较为优异,由此推断分层橡胶阻尼数值较小。为此,在桥梁工程开展减隔震设计时,应结合阻尼器共同使用,效果优异。

5.2 铅芯橡胶支座

铅芯橡胶支座的制作形式为在橡胶支座板式的制作完成时,在橡胶支座中心位置完成铅芯压入,此种铅芯具有较高纯度,以此提升支座阻尼应用性能,保障减震效果。铅芯的力学属性表现较为优异,其屈服剪力数值较低,仅有10 MPa,

同时其初始剪切刚度较大,高达130 MPa,其弹塑性能力优异,在对抗塑性循环时耐久性较强,保障在地震作用背景下,顺应耗能、静力荷载的各项需求。因此,铅芯压入分层橡胶支座中,获得了铅芯橡胶支座,其具有较为优异的减隔震性能,满足桥梁工程对减隔震装置的各项需求。铅芯橡胶支座能够在水平力较低的情况下,以较高初始刚度性能抵抗地震能量,产生较小形变。在地震能量作用背景下,铅芯具有屈服能力,降低其初始刚度,以此科学延长了桥梁工程使用寿命,有效抵消地震传递的能量,减少地震连锁反应,合理规避地震带来的桥梁破损问题。

6 结语

桥梁的抗震害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及抗冲击力强的设计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性的设计标准,使抗震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顺利开展。抗震加固技术是桥梁设计工作中重要的环节,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对人们的生活安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加固桥梁使其抗震性能提高,对地震灾害突发时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固和桥墩包括桥梁整体结构的抗耐性能的提高有保障作用[3]。

参考文献:

[1]张宏杰.市政桥梁项目减隔震设计要点探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5):96-97.

[2]梁忠华,刘新文.减隔震支座在桥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5):92-93.

[3]高永,項敬辉,谢雪峰.高地震烈度区省道桥梁设计重难点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20(2):72-74.

作者:刘秀艳

抗震设计的桥梁工程论文 篇3:

基于风险的大型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决策

目前几次大的地震一再说明桥梁工程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对大型的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大型工程,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抗震设防的标准必须要提高,当然,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任何人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参考数据。一方面这是因为大型桥梁工程在交通中的重要位置,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另一方面是因为抗震设防的标准涉及设防地震的大小以及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现状,拟对大型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便准进行科学决策的研究,提出“设防水准—结构性能—风险度”分析表,通过对其决策的研究,将极大促进大型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科学决策,指导实际工程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1大型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决策的特殊性

桥梁工程区别于建筑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如果在地震中桥梁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切断了震区交通生命线,将会造成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使次生灾害加重,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现代化城市入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一旦地震使交通线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的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也将会越来越巨大。几次大地震一再说明了桥梁工程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也一再说明对桥梁工程进行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作为生命线工程,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决策和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有所不同。大型桥梁工程投资浩大,在交通网络中所处的地位重要,一旦受损后修复的难度也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因此,大型桥梁工程所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高于一般规范所规定的最低抗震标准。目前,大型桥梁工程具体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由业主参考其它大型桥梁工程已采用的抗震设防标准,并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自身的经济能力以及所能承受的风险水平,进行决策。

针对大型桥梁工程,由于其所处区域的地震危险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其在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性具有其个体的特殊性,其抗震设防标准需要进行单独的量化的研究。因此,大型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决策与一般建筑结构的最大不同在于地震损失的计算有本质的区别。

由于桥梁工程的价值是通过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功能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地震造成的桥梁破坏损失包括两部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即桥梁本身的结构破坏损失,可通过修复成本进行计算;间接经济损失即因桥梁的破坏而导致的交通网络通行能力下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其计算非常复杂,主要涉及到两方面:(1)桥梁震害对交通网络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2)交通网络受桥梁震害影响导致通行能力下降所造成的地震间接损失研究。前者可通过评估桥梁在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性来实现:后者涉及的因素较复杂,因为交通网络通行能力下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当地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尽管震后经济活动的活跃性下降,让位于救灾、消防、医疗、物资供应等震后应急救援活动,而这一切仍然依赖于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

2基于风险的大型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决策

谢礼立院士19J认为:决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因素有三个,即社会经济状况、地震危险性和工程结构的重要性。确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设防原则、设防目标、设防环境、设防参数、设防水准、设防等级。确定最佳设防标准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解决设防水准和设防原则及目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被抽象为一个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的动态最优决策问题。对一般结构和工程的设防标准建立决策模型时,模型中的基本变量应当是抗震设防标准,目标函数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反映设防原则和目标的要求,使为减灾目的而采用的防灾投入与采取措施后的潜在地震损失之和为最小。

首先,对大型桥梁工程所在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危险性是指某一场地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到的地震作用的大小和频次,可用烈度或其它地震动参数来表示。对未来某个地区中将要遭遇地震动强度的大小、或不同地震动强度水平的概率、或超过给定地震动强度水平的概率进行预测估计的工作,叫做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确定性方法(Deterministicmethod);一种是概率法(Probabilistic method)。在调查研究场址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判定并划分出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各项地震活动性参数,再结合桥址地区的基岩地震动水平向加速度衰减关系,采用中国地震局推荐的“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程序包”,对桥址工程场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再经地震危险性不确定性校正,即可得到桥址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图中,横轴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纵轴为加速度峰值年超越概率;曲线为桥址场地基岩地震加速度峰值年超越概率。年超越概率可对应于地震动重现期,至此,地震动重现期和基岩地震加速度峰值取得对应。

其次,明确桥梁工程在交通网络中重要度。可靠度指“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预定功能或目标的概率”(Bell and Iida,1997),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很多系统(电力系统、管道系统和通讯网络等)都把可靠度分析作为网络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交通系统作为一个大的动态系统,道路的实际容量和交通需求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是不断变化的,这使得道路网络的运营状态也是不断随机变化的。随着人们对于交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路网的可靠度分析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最后,对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某种破坏程度的概率或可能性。易损性可采用从0(无破坏)到1(完全破坏)的标量形式来表达。地震易损性分析就是对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遭受各种破坏程度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地震危险性分析资料和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资料是易损性分析所依据的基本资料。目前常用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经验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是根据地震调查资料直接得到地震动参数与各类建筑结构破坏比例的关系。理论分析法是将不同结构理想化为数学模型(如非线性分析模型),以地震“安评报告”提供的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通过弹塑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来计算结构反应,利用结构反应与震害程度的关系或结构的失效概率与震害程度的关系来判断结构的震害等级。

参考文献

[1] 叶爱君,范立础.大型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2):8~12.

[2] 王宇.变墩高公路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7.

作者:胡献竹

上一篇:BEC口语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造型设计中环境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