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发展

2024-04-10

公益组织发展(精选9篇)

篇1:公益组织发展

培育国民公益意识与发展民间公益组织的关系

摘 要:目前,我国国民的社会公益意识还相当淡薄,已成为制约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公益文化建设,促进广大民众对公益的认知、了解、接受、赞誉和付诸行动,使国民牢固树立公益价值观,使公益行动从少数人偶然的善行发展到绝大多数国民的道德自觉——自觉的公益意识和积极的公益行为。?

关键词:公益意识;公益组织;培育??

当前,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共识,但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这就是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对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育国民公益意识的问题。?

一、国民公益意识培育: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

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加强宏观制度建设,建设一个健全、良好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也需要加强微观制度建设,即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和自律性建设。在制度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培育人们的社会公益意识,即增强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增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说,公益意识对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即使制度建设全部到位,但如果人们公益意识缺乏,还是无济于事。?

目前,我国国民的社会公益意识还相当淡薄,已成为制约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慈善捐款为例,10多年来,我国政府和慈善机构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济贫助残、救死扶伤的传统美德,实施了“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安康计划”等大规模慈善救助活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国民公益意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慈善机构每年收到的捐款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当然,公益意识强弱不仅仅体现在捐款方面。由于现代慈善范围的不断扩展、类型增多,许多工作单纯依靠金钱是无法解决的,除了捐款,人们还可以做志愿者(义工)、照看孤儿、看护病人等。这些要求人们付出比金钱更宝贵的爱心、体力或智力,这是普通钱物捐献难以取代的。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与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良好的国民公益意识,就不可能有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反之,要发展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就必须提高国民的公益意识。?

二、公益价值观缺失:国民公益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

要提高国民公益意识,首先要分析国民公益意识淡薄的原因。一般来说,影响公益意识和公益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价值观)、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体制因素。?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深深影响着人们如何支配金钱及时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由于我们公益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国民在学校期间并未得到普遍有效的公益价值观教育,在社会上尚未得到深厚的公益文化氛围熏陶,在全体国民心灵深处还没有牢固树立行善积德、捐助奉献、友爱互助的公益价值观。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出现了一方面大量的公益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我们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富人为富不仁、一般民众公益意识淡薄的现象。?

从经济因素来看,人们捐款和志愿服务的热情总体而言并未随着经济飞速发展而大幅度提高。这说明国民公益意识淡薄和公益行为迟钝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因素,即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恰恰相反,或许可称之为“有力无心”,没有爱心、缺乏公益意识。为什么没有爱心、缺乏公益意识,归根到底是灵魂深处缺乏行善积德、捐助奉献、友爱互助的公益价值观。?

从政治体制来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虽然政府极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似乎可以看作是对公益精神的提倡,但由于被过度政治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显得有些理想化和不切实际。所有这些都减低了人们的公益意识,而且这种习惯和意识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完全改变。?

三、公益文化建设:培育国民公益意识的重要途径?

公益文化建设是包括政府、媒体、学校、公益组织、学者等在内的主体的共同责任。?

1、党和政府要把公益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制度环境。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着眼于国民公益意识的培育,对教育体制、文化宣传、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提供清晰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和支持学校、媒体、民间公益组织等投身到公益文化建设事业中,对这些主体在公益文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予以明确要求和有效监督,加强和改进对公益舆论宣传和国民公益意识教育的引导、管理和服务。?

2、各种媒体,包括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网络等,要加大对公益理念和公益行为的舆论宣传,为社会公益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加大公益广告制作宣传的分量和力度。二是做大做强民生新闻。三是联合举办一些面向特殊群体或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与社会公益事业密切相关的活动。?

3、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学和大学,要把公益意识培育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中去。学校应针对中学和大学阶段学生不同的实际,采取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开展以社会公益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辩论赛或演讲比赛;有关公益活动的图文展览;有关社会公益的征文活动;邀请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有关人士走进校园,开展有关社会公益事业的讲座;组织学生步入社会,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等等,培育学生的公益理念,倡导公益文化,弘扬公益精神。?

4、公益组织要增强品牌推广意识,提升公信力。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无疑是增强社会对公益组织的认知、了解、接受和参与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阶段,我国一些公益组织对自身的推广意识不是增强了,而是减弱了,以至近年来尽管我们社会出现了许多公益组织,却很少为人所知,其自身运作也就陷人困境。?

5、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慈善理念和公益精神的研究和弘扬,为公益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理念支撑。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还是在西方文化中,都有深厚的慈善理念和公益精神。慈善是一个道德范畴,反映人们建立在仁慈、同情和慷慨基础上的互助行为。?

总之,通过公益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广大民众对公益的认知、了解、接受、赞誉和付诸行动,使国民牢固树立公益价值观,使公益行动从少数人偶然的善行发展到绝大多数国民的道德自觉——自觉的公益意识和积极的公益行为,是民间公益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2:公益组织发展

民间义工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思考

近年来,**市各种形式的公益慈善开展的非常活动活跃,民间公益队伍迅速壮大,市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热情高涨,各类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团体相继频繁成立。但与之相比,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活动的形为规范缺少政策引导、法制观念淡薄,为我市今后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一、**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民的文化道德素质日渐提升,在物质领域得到满足后,追求精神领域的意识和兴趣不断高涨,许多公民开始自愿自发的参与慈善、参与公益,并形成了以慈善公益为主要服务活动的民间团体。2008年之前,**民间公益慈善团体较少,主要以**公益、**阳光公益和**论坛志愿者队为主,社会关注度不高;2008年汶川地震社会个人的广泛参与震灾自救互救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精神让义工公益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频度出现在大众面前,公益慈善组织从社会底层较少被关注而被推向了媒体和社会的聚光灯下,**公益慈善也因汶川地震震灾中**公益负责人王旭东义无反顾只身前往灾区,把**的公益慈善事业推上了新的起点。2010年,**市慈善总会适应社会需求,以**公益为主体成立了**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积极鼓励和推进全市民间公益慈善活动的广泛普及。义卖救助、助学支教、助残、助孤、环保清源、帮困、交通维护等公益慈善活动丰富,极为活跃,积极带动了全市慈善义工公益慈善活动;2012年,共青团设立“雷锋角”志愿者服务基地,设立了固定的志愿者办公室;2013年市民政局针对全市民间公益组织义卖募捐活动频繁,但又明显缺少依法开展活动的程序,对公益慈善产生担忧。因此,由市慈善总会改革义工分会,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形成全面支持鼓励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平台,并倡导规范进行公益慈善活动。使义工分会成为各民间公益组织合法开展民间公益慈善活动的平台,此举直接促发了**各界热心于公益慈善活动人士的热情,民间公益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暴发。到2014年6月义工分会下属累计共有登记在册民间公益慈善组织17家。这些组织的组成形式多样,既有通过以网站论坛为载体形成的公益组织,也有以从事残疾人事业、医疗养老保障事业等有专项公益活动倾向的公益组织,也有设立了实体办公地的综合各类公益服务活动的公益组织。这些公益组织的成员来自**各个行业,几乎罗列了各个行业热心公益慈善的精英。慈善全面介入义工公益活动,频繁接触义工群体,有效带动了全市义工公益氛围,**公益活动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成为了当前城市的一道新的风景。

二、民间公益组织高速发展的优点

**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在2013年以来呈不断激增的趋势,在原有**公益、**阳光公益、**论坛志愿者队等从事综合性公益服务活动的老牌公益组织的基础上,出现了专项公益服务活动的新型民间公益组织,如蓝天下公益主要做残疾人事业,**公益、**医药公益主要做健康保健等公益服务活动,也有如平安爱心公益是以企业家为主要成员的公益团队,有媒体界知名人士牵头的春暖公益;期间,更是因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全面放开,以前长期默默无闻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民间人士逐渐走向台前,成立了由**老公益人成立的义工分会**分部。这些新生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尤以春暖公益最具代表性,虽然成立时间短,但通过组织大型军民共建拥军晚会一炮而红,成为了与**公益、**阳光公益等老牌公益组织相当的公益团队,并在后面成功开展了一期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为“渐冻人”募集捐赠的冰桶挑战赛更是将春暖公益推上了公众视线内,这项活动也成为活动现场群众自主参与最活跃的一次,极有效的普及了慈善公益事业,社会效果显著。由企业老板组建的平安爱心公益,通过义卖桔子来救助换肾母亲的大型活动,活动当天在**公园广场联系到了众多爱心企业认购爱心桔子3000箱,当场募集救助款3万元,而许多爱心企业家更是通过活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直接向缺钱换肾母亲给予了累计数万余元的捐款,活动很好的引导和带动了企业界参与公益的热情。这也充分说明,只要有好的慈善公益平台,社会各界对爱心事业的参与和回报社会的热情是很大的。正是这些民间公益组织通过自身的活动,积极推动了全市公益慈善事业的高速发展,让全市各级领导和居民感受到了公益慈善的向善风暴,使我市正能量不断涌现,为我市公益慈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三、存在的不足

民间公益组织的高速发展,其优点突出,成绩显著,但缺点和不足同样是不可忽略的,甚至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尽早解决。

(一)民间公益活动缺少法制意识。

公益组织缺少法制意识,新闻媒体缺少法制意识,公益人士缺少法制意识,甚至部分部门也缺少法制意识。这是当前**民间公益慈善活动中最突出的特性。上半年,民间公益人士**先生,通过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动募捐,共募集捐款5万余元定向援助**小学,事后报纸大篇幅报道引起民政局关注,后了解该笔捐赠直接给**小学,但**先生没有要学校发票,可见这笔捐赠和活动的不规范。慈善总会得到信息及时联系**先生和学校双方,由慈善总会出面实现定向捐赠活动,及时纠正了不当的捐赠方式,**先生和**小学也都认识到了当中的不利影响。而我市早期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在义卖募捐方面都一直存大这种不经合法公募机构就私下义卖募捐直接救助困难群众或援助公益项目的现象。每年助学义卖公益活动频繁,今年9月**阳光公益在活动前一日向慈善总会报告要联合电信开展助学义卖,但总会发现活动方式存在以公益慈善带营销的现象,要求公益团队不参与此活动,当天总会派员到义卖点向布置现场工作人员了解,仍未纠正,总会决定不参与该项活动,并要求公益团队及时纠正。去年底,**公益向贵州困难学生募捐冬衣,采取与本地学校联合,捐冬衣活动明确要求学生出钱购买新冬衣,并同时要承担运费等,许多学生家长都参与活动,但这项活动牵涉到捐赠物资和资金都未经公募机构而完成了活动。同时,在这些例子中还明显有电视、报纸等媒体的直接参与。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报纸、电视经常自行的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直接为某些困难群众呼吁捐赠,由报社、电视台或救助人接受爱心捐赠的现象。这些活动都表现出对公益活动依法开展的忽视,特别是**公益活动极其活跃的现状下,长此以往对公益慈善事业非常不利。

(二)缺少专业的组织建设能力。

我们这些民间公益组织,在发起的时候都极力想把自己定位或打造为一个规范的组织,都有表面上的组织框架。但在实践中上却不知道或不愿意按一个组织最起码的原则和精神去运作。从名字形式上看是一个组织,制度上有负责人,有各个项目负责人等等管理体系,但实际上只有其表,而无其实,看起来完全像散兵游勇。这就像一群完全不懂足球的人组成的一个足球队,也学着别人的样子画了球场、各种标志和标线,但却完全不懂或有意识的忽视标志和标线的作用,或压根就不愿意按照标志标线去踢球,随意越线,破坏规则。这样的群体如果是少数个人的自娱自乐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硬要称自己为足球队就显得有些啼笑皆非,不但对不起观众(社会),也对不起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管理层表面上很想标榜自己是一个规范的组织,实际上却不按一个组织的精神和原则去管理、规范和发展这个组织,以散兵游勇的水准自我要求,导致整个组织固步自封、水平下降、凝聚力涣散,组织吐故纳新的能力丧失,缺乏自我完善发展的能力和动力,甚至造成内部分裂。如今年新增加的蓝天下公益、**公益、**爱心公益、平安爱心公益等都属于从原有公益组织脱离后新成立的公益组织。这样的现象最突出的体现在老牌民间公益组织身上,而新生公益组织在组织建设上虽然有些问题,但因新成立,本生制度上需要逐步的完善。

(三)各自为政,自我保护意识过度强烈。

民间公益组织还有较为突出的特性是自我保护意识过度强烈,对他人或其他组织的合理建议意见听不进去,反而认为是在攻击或恶意贬低搞破坏;不愿进行公开的相互学习交流,对自身好的项目不愿推广,而怕自身的活动方式被其他公益组织现学现卖。不愿接受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具体讲,就是不愿受约束,喜欢自由开展公益活动,对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内容做不到落实。

(四)义工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紊乱。

公益组织的义工基本上都以志同道合、热心公益而聚在一起,他们的素质、学识参差不齐,甚至人员分类复杂,更谈不上组织内部义工之间相互间的熟悉和了解,而其组织内部也不注重对基本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培育,没有形成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体系,成员内部价值取向层次极不统一,认识混乱,纷争叠起,甚至内部争吵互责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足,纠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团队负责人的个人意愿凌驾于团队整体或管理层之上。山头主义,一个人说了算,造成开展活动随意性很大,没有组织管理,没有完善的组织发展规划。

四、对完善**民间公益组织的思考

(一)加强政府引导。

**当前丰常活跃的公益慈善事业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当前民间公益组织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目前省内没有可执行的慈善促进条例,没能适当的制度给予管理和维持秩序,但我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仍是优点大于不足,因此,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政策鼓励,来加强和纠正民间公益组织的扶持和规范管理。

(二)加强依法开展公益活动监督。

政府要积极肯定当前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贡献,对他们开展活动提出加强监督和依法活动的意见政策,让政府和社会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使这些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感受到自身所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从而来规范和提升他们的自我规范开展活动的自律意识。

(三)加强公益组织培训和素质教育。

良好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可以成为政府的重要补充,但现阶段民间公益组织缺少专业培训和职业素质教育,也是产生上述不足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这一群体,必需要努力提升他们的公益素质水平,每年应适当提供一些免费培训的专业课程,从如何依法、规范的运作公益团队来提升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管理理念,使他们更好的为我们所用,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四)加强合法注册和事前监管。

篇3:我国公益户外救援组织发展现状

1、公益户外运动救援组织的界定

对于户外运动救援组织这一概念目前在国内尚无明确的定义, 在此笔者将结合户外运动的定义, 救援的定义及组织的定义将户外运动救援组织定义如下:具备户外运动及医疗急救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为救助在进行户外运动中发生安全事故对人身造成伤亡或即将造成伤亡的户外运动参与者避免其遭受到更大伤亡而组建的团体。

2、我国公益户外运动救援组织的兴起

公益户外运动救援组织广泛进入公众眼中主要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出现的民间志愿者救援团体。虽然这些团体在2008年以前就已经成立, 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一种刚起步的雏形状态, 从国内较大的蓝天、绿野救援来看其正式成立时间都是在2008年左右, 有很多研究公益慈善的学者将2008年喻为中国的“公益元年”, 其实我们也大可将2008年定为“户外运动救援组织元年”。

3、我国公益户外运动救援组织的发展阶段

我国公益户外救援组织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3年至2008年) , 公益户外救援组织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救援组织都是一群爱好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聚集而成,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不规范、没有合法的身份。2003年绿野救援队正式成立, 但刚成立的绿野救援队由于没有资金也无法获得国家认可的身份, 其实还是一直处于“几个朋友一起玩”的状态。2004年3月, 重庆的王大勇组建了“奥特多救援队”。2006年4月2日, 正式成立河南户外运动第一支民间救援队———“河南户外救援队”。至此, 民间公益户外救援队在国内逐步萌发出稚嫩的萌芽。

第二阶段 (2008年至今) , 公益户外救援组织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救援组织在人员上开始专业化, 并不断寻求合法身份, 并且开始用制度规范组织,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专业化、合法化、规范化、平台化。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 已有的救援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民众的目光也开始关注国内的公益行动, 救援队也受到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关注。绿野救援队随着国内绿野户外网的兴起逐渐变成了商业机构绿野户外网下相对独立的公益部门。2008年11月北京蓝天志愿救援队成立。2009年4月23日, 北京红十字会授予北京蓝天志愿救援队“北京红十字应急辅助队”队旗, 将救援队纳入北京应急反应系统。2010年9月“北京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正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成为我国第一支正式注册的民间救援队。2008年8月北京市另一群热爱户外运动的爱好者组建了北京 (志愿者) 紧急救援队, 2012年8月16日正式更名为红箭救援队, 2014年1月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取得合法社团身份全称为北京市丰台区红箭救援队, 2014年3月5日红箭救援队与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合作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这是继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之后的第二支地震局系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009年5月12日, “壹基金救援联盟”正式成立, 为民间志愿救援力量提供支持和服务。在这一阶段中, 民间公益户外救援组织越发受到社会的重视, 也获得了合法的身份, 许多在社会中有影响力的队伍也逐步脱颖而出, 公益户外救援组织正在茁壮成长。

4、我国公益户外运动救援组织的社会意义

公益户外运动救援组织对于促进户外运动在社会中的传播及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其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对政府应急职能部门的一种补充, 也带动着更多的人们开展公益活动,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通过自身行动担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倡导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这种美德融入到公民中正在形成一种公民社会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尊.国内户外运动研究综述[J].科技广场, 2011 (10) .

[2]齐震.论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管理观察, 2009 (04) .

篇4:当“组织发展”遇上“组织防卫”

— Mark Pixley 潘士礼(组织发展专家及资深引导师)

从企业在发展中遭遇失败的众多案例中不难发现,那些从“杰出”沦落到“普通”,甚至“消亡”的企业,有着一个相似的特点:当企业应该“进攻”的时候,却开始“防守”。而产生“防守”的根源是“组织防卫”。

“当代管理理论大师”、组织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认为,“组织防卫”是组织面对障碍或威胁时的一种自保反应。但这种行为会使组织成员或利益相关者无法发现阻碍或威胁组织发展的真正原因,从而阻碍了对相应的障碍或威胁进行深层次探究的可能。

自保反应能够让人们在遇到生存压力或挑战时,瞬间进入“战斗、逃避、冻结”的状态。处于这一状态时,人们会在对事物推进时出现忽略、扭曲和平淡化等行为模式。有意思的是,在组织发展或改革的进程中,管理层通常会以高压及激励的方式作为驱动力,但这种方式不仅无法长期有效地促使组织成员高效工作和实现承诺,还会产生无法修复的破坏力—员工会进入恐惧和战斗、逃避和反抗、平淡化和冻结的心理状态,甚至有时会出现集体健忘症。

在我多年的组织发展引导工作中,曾有一家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的外企,为了再创新的业务高峰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上的变革。我和引导师团队花了不少时间和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共同工作,厘清企业发展的愿景、战略和行动计划。

我们发现,参与者在厘清过程中呈现出积极高昂、消极无望两种截然相反的矛盾心理状态。我们最后通过开放的、深入的、理性的探讨,制定出4个聚焦推进组织变革的行动计划。8个星期后,4个行动计划小组都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完成了行动计划中的战略事项。但当我们再次厘清和调整行动计划时,却发现大家患上了集体健忘症,完全不记得之前所设定的愿景内容。同时,大家也变得焦躁起来,出现了为自保而形成的推卸责任的行为,进入了无意识忙碌状态。

我们在与参与者的沟通中发现:参与者在推进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团队面临许多无法预测的工作变化、新衍生的信息及挑战,而原先积累的知识又无法给予支持,这使得参与者对自己及团队产生了严重的质疑。这些质疑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信心和持续推进变革的意愿,让参与者集体“冻结”了。于是我们决定对参与者进行“解冻”。

在第一层解冻过程中,参与者承受了来自不同层次的原则冲击。这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原则,源自个体在不同时期的体验及过去成功事件所带来的信念制约等等。在“解冻”过程中,参与者要重新定义自己原先坚持的原则,等于是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并需要承担更多因此而产生的疑惑。这种冲击非常巨大,也异常痛苦,需要参与者拿出很大的勇气。

完成第一层“解冻”后,我们引导参与者进行记忆重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大家带回原来的情境,帮助他们找回原先的情感和情绪,同时将他们的记忆和情感进行融合和链接,最终形成团队的新洞察,并将他们的情感升华到公司荣辱层面。

在完成了以上两层解冻后,我们才能带领参与者回到对组织战略目标的新理解上来,再从新理解的角度重新出发。

在这家外企完成组织变革后,许多负责人问我:“这样的情况是否还会再次出现在我们团队身上?”我回答:“会的,只要外在的压力大于人们内在的抗力,就有可能扣动‘自保反应’的扳机。只有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些状态,组织和个人共同面对、突破反复出现的思维定式和情绪认知,才能够免疫。而且人们也能够从这种状况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及体验。这种深刻学习能使组织凝聚成一股合力,有更大的信心面对未来的发展及多变的环境。”

因此,当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上“组织防卫”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和耐心来探询在真实环境中人们的深层灵性和知性,然后通过人际链接,实现个体之间的理性情感联系,通过协同突破,打造一支健康、智慧的团队。

篇5:组织发展制度

组织发展制度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发展党员的申报,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等。加强组织发展制度建设是把好党员入口关、质量关,纯洁党员队伍的重要措施。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制度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党员,是党支部的一项经常性、重要性工作。不能搞突击,也不能长期停顿,即要积极、要慎重,经常不断地把那些真正具备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使党的队伍永远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为了加强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党支部在建立积极分子队伍,做好培养、教育、考察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培训,选好发展对象,搞好考察记录等方面,都应建立相应在的制度,认真执行发展党员的方针,确保党员的质量。

二、发展党员申报制度

支部党员大会通过申请人入党的决议后,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和批准,支部党员大会通过申请人入党后,将大会决定按照有关要求填入党申请书,报上级党委审批。

三、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制度

篇6:组织社团,扬长发展

为给学生提供“扬长发展”的平台,北关欧堡小学组织了欢乐社团活动。“扬长发展”就是立足学校之长,弘扬教师之长,培养学生之长,实现学生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优势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学校特色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和谐统一。“扬长发展”既是涵盖学校一切工作的教育思想,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手段,以“欢乐社团”为载体,实现培育人才、发展人才的目的。

本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原则,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少科院、书画社、文艺社、益智社、健身社、英语社、红领巾仪仗队等七大社团领导机构,下设书法、剪纸、声乐、舞蹈、空竹、太极拳、种植等三十九个分社团,每位老师都担任一个社团的辅导员,每名学生都拥有自己心仪的社团。

社团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社团小干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设团长、副团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名,有较为明确的分工;每个社团有社团名称,有社团标志,有社团团训,有固定的社团活动场地和内容,每周三下午为欢乐社团活动时间。

每到周三下午,一千六百多名学生徜徉在自己心仪的社团里或唱、或跳、或画、或做……可以说“欢乐社团”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北关欧堡小学

篇7:组织未来发展展望

组织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是不确定的`.组织未来的目标将会增多,重点是满足其中若干项目目标达到最佳成果.未来组织活动范围将不限于地域而是面对整个世界,将要看得更远,想得更多,未雨绸缪.这就对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提出了挑战,要终身学习,全面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发展新知识和新技能.

作 者:张立艳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学院,商经系,天津,300222刊 名:商业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OMMERCIAL RESEARCH年,卷(期):“”(10)分类号:F279.21关键词:

篇8:公益组织发展

如今, 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变革, 面对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面对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发展将是满足人们不同偏好, 使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发展历程

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 一些个人和社会机构自发实施的零星的教育公益行为在民间始终存在。但作为有组织、有资源投入的社会化的教育公益实践, 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希望工程”、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的“春蕾计划”等, 把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状况呈现在社会和公众面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多个国际发展组织和基金会在扶贫、社区发展和儿童保护等方面涉足基础教育支持, 也有个别的专门做教育支持。2000年左右,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 网络上的支教和助学平台逐渐形成, 最早的网络支教平台在2001年左右出现, 例如希望之光、灯塔计划等。2003年以后, 一批相对成形的教育类公益组织出现, 在度过了早期艰难生存的阶段之后,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基本现状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做的统计, 目前我国以公民结社形式组成的教育类公益组织 (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国际组织、已注册的非营利机构、未注册的非营利机构等) 共约150家左右。它们大多成立于2000年后, 分布在城市的高达91%, 分布在县城或乡镇的仅占9%。

在这些教育类公益组织中, 注册为社会团体/协会的占20.9%, 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占9.3%, 按工商注册的占25.6%, 未注册的占34.9%。后两者绝大部分是本土教育公益组织, 是在社会组织注册难的背景下, 不得已的做法。

教育类公益组织规模普遍不大。专职工作人员为5人及以下的组织占40.9%, 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即全部是志愿者和兼职工作人员的组织占25%, 两者共计占调查样本的65.9%。工作人员为6~15人的占22.7%, 工作人员16~21人的占4.5%。三分之二的教育类公益组织处于相当弱小的状态, 它们主要是草根型的教育类公益组织。

教育类公益组织运作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基金会、个人和企业 (见表1) 。三分之一的机构运作资金的来源之一是自有经费, 有9个机构能够得到来自政府的经费。有少数组织的资金来源是志愿者/义工内部捐助、筹款活动等。资金状态和机构发展比较好的主要是国际组织和非公募基金会。

注:有2个样本未做选择

不同教育类公益组织的运作经费数额高度分化。年运作经费 (含项目资金和机构运行资金) 在300万以上的组织为11个, 100万~300万的组织为5个, 10万~50万的组织为12个, 10万以下的组织为9个。

关于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工作领域, 其中有61.4%的被调查组织最为关注义务教育教学和课外教育 (支教、教师培训等) 。其他主要关注:公益组织建设、终身教育、学前教育和农村综合发展等。

绝大部分教育类公益组织认为本机构的强项之一是共同的使命感, 超过60%的组织认为自己拥有专业人才的优势, 近50%的组织表达了对资金稳定性的迫切需要, 约25%的组织与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将获得政府支持视为强项。

教育类公益组织非常广泛, 介入的角度很多, 呈现出很庞杂的局面。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调查统计, 教育类公益组织大致分成六大类 (见表2) 。当然, 这种分类只是依据工作内容进行的简单划分, 对于遍布全国的爱心志愿者群体以及庞大的从事特殊教育的公益组织均没有包括进来。

三、发展困境

我国教育类公益组织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不成熟, 加之社会处于转轨时期, 因此, 教育类公益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身份”尴尬

我国对非政府组织采取的是“分级登记, 双重管理”的登记管理制度, 即由民政部门 (登记管理机关) 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管理, 并且按照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由不同级别行政区域的相应机关进行登记和管理。登记管理机关是指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管理机关负责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变更和注销的登记或备案, 年度检查, 以及对其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业务主管单位指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 它负责非政府组织的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监督、指导其依法并根据章程开展活动, 负责年度检查的初审, 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 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这一规定对非政府组织的注册登记限制比较严格, 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业务主管单位, 而在实践中, 各个业务主管单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它们对提交申请的非政府组织大多采取推脱的态度, 使得很多非政府组织不可能通过登记为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活动, 往往采取工商注册的形式, 这样一来, 在减税免税上就很难获得合法的待遇, 也难以接受相应的捐赠。因为我国的税法规定, 只有向国务院、民政部门规定的少数几家全国性的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才能享受税前扣除的税收优惠。上文中提到教育类公益组织能够正常注册为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仅占30%, 绝大多数都采取工商注册的形式。尴尬而难以界定的法律地位问题, 一直是困扰教育类公益组织的生存与良性发展的基本问题。

2. 资金不足

上文中提到, 教育类公益组织运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基金会、个人和企业, 三分之一的机构运作资金的来源之一是自有经费, 有少数组织的资金来源是志愿者/义工内部捐助、筹款活动等。资金状态和机构发展比较好的主要是国际组织和非公募基金会, 而其他的教育类公益组织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很多教育类公益组织国内资金筹措和资源动员主要依赖于精英人物的人格化的影响, 直接来源于社会公众的自愿捐赠。所以, 资金不足是困扰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3. 专业性不强

教育类公益组织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 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 已有的也不成熟不系统, 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资金短缺也不足以吸引优秀人才。因此, 目前大多数教育类公益组织的专业性还很低, 没有形成良性的工作机制和科学化的工作模式, 尚处于摸索和积累经验的时期。另外, 教育类公益组织的专业性不足又引发了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 因此, 其权威性深受质疑。

四、对策

教育类公益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 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资源短缺、资金和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教育类公益组织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尽管在一开始需要借助外力的扶持, 摇摇摆摆、跌跌撞撞, 但是, 我们有理由相信, 教育类公益组织充满朝气和潜力。

1.“曲线”解决身份问题

众多教育类公益组织既然不能注册成为一个民办的非企业单位, 那么就进行商业注册;既然不能在市级单位注册, 那就在区县级单位注册。这种折中的“曲线”策略既是对环境的无奈, 又是一种灵活的变通。这种变通一方面使其获得了开展活动的合法身份, 另一方面也以商业注册的形式获得了宽松的商业环境 (与民间组织的管理环境相比) 。虽然这种做法会衍生出“名不副实”的问题, 但这种“名不副实”的生存方式并不会影响社会对其民间性和独立性的认可, 只要其具备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

2. 争取与政府开展有效合作

教育类公益组织的生存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支持。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育类公益组织的生存策略就是其与政府互动的策略, 成功的“接触”、“公关”和“联系”往往能够疏解它们面对的困境。教育类公益组织要在专业方面花心思、想办法, 力争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 进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公信力。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成绩、产生影响力, 为政府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提供思路和建议, 政府没有理由限制公益组织的发展。教育类公益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帮助政府解决专业问题, 提供决策参考。所以, 教育类公益组织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以一种建设的态度帮助政府出谋划策。

3. 加强自身建设

教育类公益组织要通过加强组织自身的再生产、组织产品的再生产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提高生存能力。再生产的方式主要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外延式再生产主要是增加组织部门、增加组织功能, 内涵式再生产主要是以加强组织专业化为主。教育类公益组织可通过开发新的项目、提供新的服务等加强外延式再生产。对于具体的项目或者产品而言, 可采用内涵式再生产的方式, 不断提高专业化的水准。外延式的增长是有边界的, 每个组织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需要内涵式再生产。但仅有内涵式再生产也是不足的, 过于专注某一方面, 不利于适应更广阔的环境, 有可能“长不成参天大树, 而变成了一个个小蘑菇”。

篇9:公益组织发展

关键词:民间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生存困境;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7-03

一、调查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益组织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官方公益组织蓬勃发展的同时,民间公益组织也异军突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以及后续接班人,相对于官方公益组织,民间公益组织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困境。由此,我们不得不全面地审视这一问题。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既然民间公益组织能发展起来,就必然有支撑它发展的文化背景或者心理因素,比如传统因素、宗教因素或个人因素等等。这也就是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既是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精神纽带,又不断促进民间公益组织持续发展。所以,找到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原动力极为重要。只有找到这个原动力,才能通过它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间公益组织,才能实现民间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文化环境也有了巨大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这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促进民间公益组织事业的发展,也是本次调查要探究的一个问题。将调研对象定位于山东省,首先是因其作为经济与文化并重的大省,其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更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示范性。其次,由于山东古已有之的文化引领地位,在探究新环境下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新模式后,有在国内推广的优势。所以,对民间公益组织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也就具有必要性和长远的意义。

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在整个山东省又极具代表性,因此成为本次民间公益组织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样本。

二、调查的内容和对象

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民间公益组织基本情况(发展历史、组织架构、现有规模),民间公益组织文化建设情况(核心文化内涵),新媒体下民间公益组织推广情况 ,民间公益组织运行模式,民间公益组织生存困境,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策略等几个方面。

调查采取典型调查法选取山东省泰安市市区引领型民间公益组织——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和宁阳县区成长型民间公益组织——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初创型民间公益组织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时间、地点和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2015年7月10日——7月20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泰安市区、宁阳县区

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

四、调查详细情况

(一)山东省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整体情况。

山东省泰安市政府近几年比较重视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为促进全市社会组织发展,政府出资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社会组织正式机构,由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免费为公益类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还提供培训、交流等服务。目前已注册并且比较活跃的民间公益组织有20家左右,其中分布在市区的有近10家,在下属的新泰、肥城、宁阳、东平县区的总计不到10家。各民间组织会员也不一,市区民间公益组织会员总数一般在1000—3000人之间,县区民间公益组织会员总数一般在200—500人之间。民间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但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在校学生为主,个体工商业者、农民较少,有少部分志愿者有宗教信仰。民间公益组织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孤寡老人、贫弱儿童、特困学生。民间公益组织的发起人从事民间公益事业都在5年以上,一部分是受其他地区民间公益组织的影响开展民间公益事业的,另一部分是脱离原民间公益组织独立开展的。

(二)山东省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生存现状。

1.引领型——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泰山小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简称:泰山小荷公益),是由和西梅女士在2006年发起的,经过在泰安市民政局注册,正式成立于2011年8月8日。成立当年就被評为“山东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连续两年被评为“泰安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连续三年获得由国家民政部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参展资格。目前泰山小荷公益各项功能已经完备,组织运转协调;能够顺畅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并较好的为公益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并通过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善款物资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截止到目前,由小荷公益自我设计策划运作公益项目已达10个,2014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已超过200场次。小荷公益在泰安市已成为具有引领性的民间公益组织。

在管理运行上,小荷公益有一大特色。那就是项目化运作。在众多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小荷公益能够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也是这一点。举例来说,小荷公益目前正在开展的 “彩虹村”助学项目。该项目主旨就是关心帮扶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该群体较为特殊,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有效监护,温馨的家庭亲情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失,而监护人大多年龄较大、身体欠佳、精力有限、知识缺乏,使得孩子生活上无保障,学习上无人辅导,心理话无人倾诉,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项目从生活、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对每个孩子入户走访回访,全方位跟踪帮扶。对内组织如“小草莓快回家”爱心义卖、“微心愿爱心认领”等系列活动筹集所需的资金和物品;对外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央电视台“社区英雄栏目”申请到项目扶持资金35余万元,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与泰安监狱联合举办“亲情见面会”,让孩子与亲人见面,感受亲情,加强心理辅导,对服刑人员改造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帮扶了102名孩子。针对项目的运行质量和帮扶效果,负责人编纂了8千多字的调研评估报告,该报告得到了瑞森德公益事业及企业社会责任咨询公司的高度评价。2013年,该项目被团省委授予“首届山东省青年社会组织优秀公益项目‘杰出公益项目’称号”。2014年获得“中国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实施类项目‘百强称号’”,该项目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关注和认可。在小荷公益,诸如此类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微爱助学”、 “爱悦读”乡村小学图书阅览室、“课桌工程”、“公益集市”、“半天公益”、“微笑夕阳红助老”等等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小荷公益将一系列公益活动通过项目化运作,调动了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活动的质量,增强了组织的公信力。

同时,小荷公益在其他方面在做得相当到位。在文化定位上,小荷公益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注重公益文化的宣传。小荷公益领导人注重公益文化的认识与学习,并将个人的认识传递给每个志愿者。在做好公益事业的同时,一方面向受助群体传递了公益正能量,另一方面注重对爱心人士的感恩回馈。在决策机制上,形成了日常事务理事会决议,重大事项会员大会决议,资深爱心人士参议的模式。在执行机制上,形成了由理事会决议,项目负责人执行负责的模式。在媒体宣传上,小荷公益已经建立的自己的网站,随时公布各项信息,同时参加中央等各级电视台公益节目,为公益项目筹集资金,此外,运用微博、微信、QQ等各种平台加深了内部成员间的联系,增进了团队凝聚力。目前小荷公益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一、志愿者的捐赠。二、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三、政府资助。四、基金会捐赠。五、众筹。

目前,小荷公益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公益活动成本缺乏。小荷公益自成立以来,活动及办公支出全依赖志愿者AA制,长期采取零成本运作,公益基金严重缺乏。志愿者出人出力又出钱的状况长期存在,成为小荷公益的发展瓶颈。二、专业技能人才缺乏。团队内摄影师、网站管理人员、文字材料撰写人员、心理咨询师等缺乏,且绝大多数属于兼职人员,专职管理队伍亟待建立。三、缺乏第三方评估支持。公信力塑造将是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鉴于此,小荷公益虽然在财务制度上做了大量扎实工作,也对自身及公益项目进行了内部评估,但志愿者参与机制、工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均需要快速建立和完善。如果独立的第三方对小荷公益进行评估支持,将极大的促进小荷公益在公益项目的策划、指导、纠偏、价值认定等方面协调发展,组织建设将更加完善,专职人员队伍更快建立,才能最终实现小荷公益健康持续发展。

2.成长型—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

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的前身是宁阳爱心人联盟,是由宁阳县自愿、无偿为社会提供义务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结成的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协会以博爱众生为宗旨,以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目标,以助学、助残、敬老等无偿服务为工作内容。从2010年6月6日开始开展公益活动至今,爱心人志愿者开展扶弱济贫、捐资助学活动近百次,捐助款项近十万元,衣服约9000余件,其他生活日用品、学习用具等1700余件,活动范围遍及宁阳县城乡12处,帮助孤寡老人、失学儿童以及贫困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100余个。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的特色之一是注重发掘本土资源助力公益事业。2010年6月6日,7个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共同组建了宁阳爱心人联盟的雏形,逐渐发展成为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在泰山爱心人慈善协会的启发下,定位发展宁阳县本土民间公益事业,确定了“通过活动带队伍,通过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确保联盟发展成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公益组织。宁阳县爱心人协会注重利用本土资源,在发展县区爱心资源的同时注重发掘宁阳籍爱心人士资源,如与北京宁阳老乡会、济南宁阳老乡会、青岛宁阳老乡会等远在异乡的老乡会建立联系,为推动宁阳县的民间公益事业起了良好的作用。

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的另一大特色是道德保护措施的显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民间组织报告》中曾指出:非营利组织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但它们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道德风险,也就是从事非营利事业的人们在最大限度地促进本组织的利益和发展的同时有可能产生不利于公众利益的后果。为了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这些制度有时也被称为非营利组织的“道德保护措施”(ethics protection)。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在发展会员的的标准中就要体现这种道德保护措施内涵的规定。比如发展新会员除满足一般条件外,有两个软指标。第一,个人家庭环境和睦。第二,个人必须处理好工作和公益事業的关系。在成员内部,不允许收受被救助者给予的物品,成员之间不允许利用公共财物进行社交活动。这些虽是软指标,但无形中提升了协会会员准入门槛,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公益事业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成员均为兼职以及发展定位于本土,所以面临的问题相对小荷公益相对较少。再者,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骨干成员均为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文化程度较高,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发展势态良好,为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成长性组织的典型。相对小荷公益来说,最突出的是政府支持力度偏弱。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重视程度不足。

3.初创型——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

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成立于2014年4月22日,前身为宁阳义工,是由宁阳县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公益性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协会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通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着力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情回报社会,用行动感化每个人。

作为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民间公益组织,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还很年轻,各方面尚待发展。与小荷公益、宁阳爱心人向比较,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成员大多为工人、少部分个体经商人员,他们关注的对象更多的在于农村孤寡老人、贫困儿童。协会有这样一句号召“行动是最好的宣传”,他们的通过热情而务实的行动去帮助他人,感染他人,吸引他人,最终实现协会的不断壮大。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主要服务范围有: 1、向社会提供扶老、助学、济困、环保、健康等社会公益志愿服务;2、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公益慈善理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3、加强行业间合作,承担政府相关活动。目前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已成功举办大型义演募捐活动三次,公益环保健康等爱心活动十余次,帮扶捐助贫困学生九名,救助安置流浪汉两人,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学生及困难户多次。近期,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着力加强同其他民间公益组织的交流学习,为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再接再厉。

相对小荷公益、宁阳爱心人公益协会,宁阳尚善公益协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問题有很多。政府支持力度偏弱是与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共有的一方面。其他还有如文化定位模糊、信息不透明、家族式管理等各方面问题。这也是民间公益组织普遍面临的问题所在。宁阳尚善公益协会负责人也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目前通过理事会议修改完善了《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章程》,并且出台了《协会会员等级管理制度》《尚善公益QQ群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规范了协会的各项运行程序和职责,为协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山东省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生存困境。

1.宏观理念不清,发展思路缺乏,团队文化建设薄弱。

在调研的三个民间公益组织中,小荷公益和宁阳爱心人公益协会都有对自己的发展定位,较为清晰的宏观理念和发展思路,但处在初创期的宁阳县尚善公益协会还有待进一步发现。除小荷公益外,其他两个民间公益组织的团队文化建设都比较薄弱,有待加强。

2.信息不透明,公信力缺失。

小荷公益通过参加中央、省市级电视节目,网站宣传和其他新媒体平台已经建立了全方位立体的信息公开制度。宁阳县爱心人协会也在逐步发展中。但作为初创型民间公益组织的宁阳尚善公益协会,由于缺乏技术人员,新媒体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不利于下一步公信力的提升。

3.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资金投入。

民间公益组织,尤其是县内的民间公益组织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十分不完善。这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一是民间公益组织在这一区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组织管理者仅凭一腔热情开展公益事业,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在管理方面不够开放,容易形成家族式管理,不利于民间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缺乏和优秀民间公益组织的交流,容易固步自封,影响了民间公益组织的长远发展。只有改进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升公信力,才能真正突破县区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瓶颈。

(四)山东省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公益队伍。

山东省泰安市地处齐鲁大地,而泰山又同时汇聚了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走在国内前列。这些都成为山东泰安发展民间公益事业的外部资源。可以说,这众多的民间公益组织现在都在蓬勃发展,当代公益文化也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生发。它以维护、实现和宣传公共利益为主旨、以文化形式存在。既有传统文化的优良因素,又有现代文化的先进成分。然而,这种文化的发展又是缓慢的。不可否认,公益文化已成为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鼓励、推动和引导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真、善、美、爱、乐、新为主题内容的公益文化形式无处不在,它宣扬的爱心、励志、环保、感恩、孝顺、行善和助人为乐等观念,正在成为大多数公民的自觉行为,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而公益文化发展之路,最需要的就是公益实践引领、创造、夯实。而公益实践的开展,则依靠民间公益组织。加强文化建设,首要的也是加强公益实践。而促使人们进行公益实践的,有各种不同的传统或新兴文化,在公益这里,它们形成一个交汇点。可以说,公益实践是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的原动力。在各种文化交融的文化环境下,公益实践正在孕育公益文化。以公益实践推广公益文化,以公益文化团结公益队伍,以公益队伍开展公益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间公益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运用新媒体,提升公信力。

当今社会,信息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中国,新媒体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民间公益组织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公信力的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透明。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不仅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还能在其他方面促进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在促进民间公益事业发展中,新媒体可以应用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宣传。通过电视台、网络媒体对民间公益事业的工作进行深入报道,能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公信力。这一方面对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工作起到肯定、鼓励作用,另一方面也吸引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或志愿者加入到民间公益事业的队伍中。二、交流。新媒体中的微信、QQ及百度贴吧等社交通讯工具,已经成为民间公益组织成员日常交流的必备工具。通过这些即时或非即时社交工具的运用,促进了民间公益组织的内部团结,各个民间公益组织通过交流,也相互借鉴,实现了共赢。三、服务。新媒体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宣传和交流上,更基础的工作在于服务上。部分民间公益组织现正着手准备建立会员信息库、志愿者实践银行、公益项目管理系统,并争取和政府部门合作,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志愿服务更务实、高效、系统,同时对志愿者也起到了保障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3.改进管理方式,赢得资金支持。

民间公益组织要想做强做大,首要的就是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分析我们提出“三化”的策略。首先,针对民间公益组织内部,实行专业化管理。只有实行专业化管理,才能告别家族式管理的弊端,调动民间公益组织内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凝聚力,促进民间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民间公益组织管理层既有宏观的理念,又有科学的管理,还有具体的实践,并保证组织结构的可持续高效运作。再者,对于公益志愿者,实行系统化培训。求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渴望。系统化的培训,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服务受助群体,还满足了志愿者求知的渴望,使他们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个人境界得到了提高和升华。这对于提高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参与公益事业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对于公益活动,开展项目化运作。项目化运作,是民间公益组织筹集公益资金的有效方式。通过项目化运作,能使民间公益组织得到更好的宣传,大大提升公信力,筹集更多的公益资金。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会越来越广泛。通过探究山东省内典型城市公益组织生存发展原动力,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公益,加入到民间组织,从而推进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这是改变民间公益组织生存困境至关重要的因素。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发展新方式,将公益事业与时代环境相结合,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对典型城市民间公益发展模式的分析,探索出一条具有核心文化、新媒体平台和有效运行机制的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新模式。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模式的分析、改进、优化,使其达到普适性。这为实现其在国内的推广,推动全民公益事业,为实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而又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潘绥铭等,,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黄晓勇,中国民间组织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李伟《社会组织建设:现实、挑战与前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5][美]彼得·德鲁克著 吴振阳译,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刘培峰 谢海定,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制度创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上一篇:非现场稽核审计整体解决方案下一篇:不择手段记单词g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