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暑假实践报告

2024-04-22

美丽乡村暑假实践报告(共6篇)

篇1:美丽乡村暑假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在这个暑假里,让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参加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这个实践活动。现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成了我们各个乡村角落里流传的一个主题,而“美丽灵山,清洁乡村”也已深深地埋在我们每一个村名的脑海了,让我们时时刻刻为之实现而努力。而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更应以实际行动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环保行动做出了贡献。

2013年8月23 日上午,我们带着“美丽灵山,清洁乡村”的口号,由村干部带着我们十几名大学生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向着张高镇出发。当地村支书及村民们都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来到了张高镇农村,跟热情纯朴的村民们一起“劳动”起来,清洁村镇,共建美丽乡村。

在清洁中,年轻的大学生们不畏惧太阳,不畏惧艰苦,不怕脏,利用铁铲、扫把等工具,清理垃圾、杂草、塑料袋和卫生死角,有的拿垃圾桶,有的拿着铁铲甚至有的骑着垃圾车,对卫田村的村道小巷,展开清洁活动。同学们搞起卫生一点不含糊,对路边的杂草、塑料袋、旮旯里的卫生死角一点都不放过,都一一进行了清理。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头顶七月骄阳,身穿被汗水浸湿的衣裳,干得热火朝天。看着变得靓丽干净的街巷村道,大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齐心协力,把村道和村民们的房前屋后清理得整洁干净。活动中,大学生们给当地村民发放了“美丽灵山·清洁乡村”活动的宣传资料,劝导村民不要乱丢垃圾,共同做好清洁村庄工作。随后,大学生们还园,清理河道里的垃圾,清除绿地上的垃圾和杂草,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灵山·清洁乡村”活动。

开展“清洁乡村,美丽灵山”活动,农村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清洁意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我们都带着激情和热情积极投入清洁村镇,共建美丽乡村实践当中,广泛开展卫生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让村民们有一个保护坏境从我做起的观念,进一步带动群众养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持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力促“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广泛带动当地农村群众养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持文明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清扫结束,村委会干部和群众代表在张高镇村里召开了“美丽灵山·清洁乡村”的小小会议。会上,村委会干部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此次志愿大行动的重要意义,并对我校志愿者们提出了两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后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二是希望大家通过社会实践,深刻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努力提升自我,成为有用之才,为学校服务,为灵山服务、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了表示大学生是灵山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大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多走进基层、清洁乡村,帮解决乡村问题,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而我们志愿者们的行动也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品质,为村民们灌输了清洁环保的理念,同时也是用实际行动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环保行动做出了贡献。

此次“美丽灵山,清洁乡村”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培养了大学生们吃苦耐劳和不断进取的探究精神,也让我们大学生志愿者们有了一次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的机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活动的意义,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坚定了我们清廉正义的做人原则。也因为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质朴,城乡风貌的改善和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参加“美丽灵山,清洁乡村”也让我们获益良多,也极大的鼓舞了我们投身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的热情。

这几天的实践,让我受益匪浅,而我们也会继续努力。

篇2:美丽乡村暑假实践报告

乡村暑假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2012年1月1日,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作为这次活动的志愿者,我们带着满腔热情与一颗爱心,踏上了通往乡村的路。那里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与一颗颗纯洁无瑕的心灵,我们对未来的支教生活满怀憧憬,但同时也有着满心的忐忑——我们能给那些孩子带来些什么东西呢?如果说只是单纯的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恐怕真的会失去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我们希望能带给他们外面鲜活的世界,开启他们心灵的那扇窗,给他们的理想插上翅膀。短短的两个星期,我们能做到吗?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开始了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的新生活。谁来帮帮我们的孩子 “谁来帮帮我们的孩子!”这是那穷困乡村里的家长,干部,校长,老师共同的呼声。我们带着大家的希望来到信阳潢川县。通过采访当地的居民和乡里的干部以及一些学校的校长,我们对当地的教育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贫困,资金短缺,造成了仁和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很多学校师资结构大龄化,平均年龄甚至到了五十以上,老教师即使带病也要坚持上课,而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来这种穷乡僻壤,后备力量不足。我们支教所在地,丈八村的丈八完小,那里的孩子从没有上过体育课,更没有上过音乐课、美术课,而他们是多么渴望能够上这些课啊,在城市里,这再平常不过,而在这里却成了孩子们的奢求。走访了当地数所学校,我们发现小学的情况还算比较好,但是有好几间教室也存在漏雨严重的问题。个别小学得到了社会上一些商人的资助,建起了教学楼,但是这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多教室不得不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大多学校的学生还是不得不在危房里学习,家长和老师整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事故。谁能帮帮这里的孩子?他们渴望学习,但是没有足够的老师;他们热爱学习,但是又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们的理想插上翅膀 在这次活动中,除去调研与组织参观鲁北战役纪念馆之外,我们实际支教的时间是十五天。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到来似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非常热心地来询问我们的情况,给与我们帮助,他们这里第一次有大学生来开展支教活动,他们非常欢迎也非常感激我们这些能给丈八的孩子带来知识的大学生。以后的教学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来听课的学生一天多过一天,三天下来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人,我们不得不按照年级分了大小班,分级授课。很多孩子几乎要横跨整个村子来我们这里听课,这也让我们心怀感激。

我们开设的课程有暑假作业辅导,体育,书法,法律,奥运知识,成长经历以及心理健康。第一次被人称呼为老师,总觉得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个人都认真地备课,讲课也是投入最大的热情,嗓子喊哑了,就喝口水润润,接着讲,满脸满身的粉笔灰也都顾不上擦一下。我们努力地给孩子们讲着知识,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把娱乐带到了课堂内外……真希望能把我们知道的东西都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世界有多么精彩。

十五天的支教工作对于求学路上的孩子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对于孩子成绩的提高是微不足道的,对农村的教育更是如九牛一毛,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他们明白了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可以帮助他们在将来的路上走的更好。希望我们这次的支教活动能给那些孩子的理想插上翅膀,愿他们能凭借自己的努力飞向外面的世界,在那里展翅翱翔。收获

在支教期间,我们的生活要完全自理,自己买菜自己做饭。还记得到仁和的第一天,我们用砖头搭起一个灶,做熟了我们的第一顿“大锅饭”。后来还好有校长和当地村民的帮助,我们有了地方住,是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我们也有了炊具和烧煤的炉子,我们还自己买了菜和油盐酱醋,生活总算是步入了正轨。从来没吃过这种苦的我们,一开始实在觉得委屈,我开始做菜没经验,弄得不好吃还被抱怨过,因此我还偷偷哭了顿鼻子。然而没过几天甘苦与共的我们就彼此敞开了心扉,学会谅解,不再计较,一起吃苦并快乐着,亲如兄弟姐妹,仿佛一起走过了几十年。我嗓子哑了,一个同伴悄悄去给我买了盒金嗓子,拿到药的时候感动的不得了。吃饭的时候为了抢几根咸菜,几个人吹胡子瞪眼的,抢到之后几个人又忍不住大笑了起来。晚上,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谈理想,谈那些可爱的孩子,有的时候会开怀大笑,有时候又会因为什么事争得面红耳赤。还记得那个晚上,我们几个人坐在院子里,一起温习着周华健的朋友,那熟悉的歌声响起,感觉有一种暖暖的东西在心里荡漾。支教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爱那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们一样。虽然他们叫我们老师,但我知道,他们早就把我们当成了哥哥姐姐,并且他们爱我们更多。他们是用那么纯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我们的喜爱,摘下家里长的最好的苹果送给我们吃,放了学就是赖着不走还缠着我们一起去逛他们的家乡,他们的丈八…… 无论是那些亲爱的朋友,还是那些可爱的孩子,我们之间的情谊都将永远延续。那些日子得到的历练也将是我生命里最宝贵的财富。尾声

在我们活动结束临走之前,孩子们给我们写的纸条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心底,在里面融化。告别会上,当我站在那方站了十天的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稚嫩而又熟悉的脸,和同伴一起唱起周华健的朋友时,心里涌起一阵感伤,真的结束了吗?我由于害怕抑制不住情感会突然哭出来,对孩子们说临别赠言时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一口气说完就跑出了教室,还好,我没有给他们留下一张悲伤的脸。我对一个好惹事又不好好学习的男孩子说,以后要好好学习,他非常认真地对我说:“我会的,我要想老师你们一样考上大学!”我突然很感动,因为我知道我们这次没有白来。我们走的那天,孩子们早早等在马路边上,个个哭红了眼睛,我们是带着他们深深的祝福与满心的沉重踏上了归途。别了,可爱的孩子;别了,淳朴的乡村…… 我会永远记得孩子们纯洁的目光,灿烂的笑容;永远怀念和同伴甘苦与共的生活,还有那个一起练习唱朋友的夜晚……

假 实 践 报 告

姓名:骆泽艳

篇3:美丽乡村暑假实践报告

安徽省阜阳市是一个千万人口的欠发达农业大市,村庄用地占城镇工矿用地的比例高达80%(2015年末数据)。在当前严格耕地保护的压力下,其保障城镇发展用地需求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在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村。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提升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环境,探索符合阜阳实际的“富裕、生态、宜居、善治”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成为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使然。

1 农村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

1.1 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是依法在农村地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整治,是一种对农村土地再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现阶段,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类型主要有以维持耕地动态平衡为目标的补充耕地项目,以提高耕地质量和等别为目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镇用地需求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以“田水路林村”全面整治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1.2 美丽(好)乡村*

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是安徽省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时所确定的总体目标。2015年,国家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明确指出美丽乡村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安徽的美好乡村建设和国家及其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新时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农村地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行动。

1.3 农村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关于农村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高明秀认为两者在内容、模式和管理上存在耦合关系,并构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框架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了量化评价。郎学彬认为两者目标上具有统一性,特点上具有相似性,内容上具有交叉性,作用上具有互动性,资金上具有互补性,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和互相促进的关系。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农用地整治,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建设用地整治、村庄归并,可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通过农田生态工程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可以改变村容村貌,重构乡村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以农民为主体的项目实施,还可以融洽政府与群众、干部与群众关系,促进民主化管理。

因此,农村土地整治只有以全面服务农村建设为目标,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农村建设也只有把农村土地整治作为内容和手段,才会获得更大的推力。

2 美丽乡村节地工程提出的背景

“美丽乡村节地工程”是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调研组2013年9月在安徽省阜阳市调研农村宅基地管理时,针对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及发现的问题提出的。2014年1月,《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意见》(阜政发〔2014〕5号)将“美丽乡村节地工程”列为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重点任务之一。为此,阜阳市出台了《美好乡村建设用地指导意见》,对美丽乡村节地工程概念进行了明确:“美丽乡村节地工程是将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与旧村拆迁复垦有机结合,整合农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土地整治项目,形成整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组织编制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优化地类布局,达到区域内村庄建设用地总量有所减少,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升,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的总体目标所实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程”。美丽乡村节地工程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落实国家有关农村土地等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土地整治提出新要求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探索与创新。

2.1 落实有关政策的需要

一是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建立多元统一的土地市场、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建设用地指标储备、交易、有偿调剂使用等制度。二是在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农民自愿的前提下,以单个或多个自然村为单元,对田水路林村矿实行综合治理,采取集中连片整治的方法,整村推进,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三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解决农村地区“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转、钱从哪里来”等现实问题的“人地挂钩”政策。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要落实这些土地方面的政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的农村土地整治,势必进行必要的模式创新。

2.2 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土地整治的新要求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形势下,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对农村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要求农村土地整治要从单纯的“增地提等”向便利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转变;规划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村土地整治要从以往着眼于解决城镇发展用地的“造血机制”向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转变;村容整洁的“生态宜居”要求农村土地整治要从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向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生态空间转变;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要求农村土地整治要从政府主导、政策安排向以农民为主体,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升农村地区自理的乡村治理理念转变。这些转变需要重新审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找出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转变思路,设计适应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

2.3 现实的使然

阜阳市在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相关规划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的冲突、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拆旧复垦及建设资金匮乏、项目整合困难、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全面以及农村土地权属调整困难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农村土地整治在前期阶段就要关注这些问题,并以此为导向,设计出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作用的充分发挥。

3 美丽乡村节地工程的理念与创新

3.1 理念

美丽乡村节地工程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土地整治的新要求,落实耕地保护、增减挂钩、节约集约用地等政策,在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和具体实施中贯彻“融合整体、减量增效、生态优化和善治人文”的设计理念。

3.1.1 融合整体。为消除同一空间内各类规划在用地空间布局上的冲突,美丽乡村节地工程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互相统一、统筹整合,编制以村为整治单元的“xx村美丽乡村节地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建新拆旧区、耕地保护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保育区”等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区”,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发改、国土、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涉农建设资金,就土地整治、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进行同步设计,呈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特点。

3.1.2 减量增效。在科学测算各类用地数量的基础上,叠加增减挂钩、节约集约用地布局的空间政策,通过对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结余建设用地指标的调剂使用,实现区域内的建设用地减少、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以及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减量增效。

3.1.3 生态优化。按照生态网格化的规划模式,通过实施农田防护林和生态修复工程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关注景观和宜居环境建设,构建网格化农村生态景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空气清新、水体清澈、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秀美乡村。

3.1.4 善治人文。美丽乡村节地工程规划设计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关注农民需求,实施时以农民为主体,激励农民深度参与,着眼于强化农村地区自治体系建设和自理能力提升,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同时,在新村建设过程中,保留地方乡土人文特色、传统的农耕文化以及民风民俗中的积极元素,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与城镇同样便利但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

3.2 创新

3.2.1 整合化。一是进行项目整合,把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减挂钩复垦项目、补充耕地项目等进行整合,统一打捆设计,改变以往单个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撒胡椒面”式的实施方式以及重复建设的局面。二是进行资金整合,把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和社会融资资金整合到统一资金投入平台,按照需求等进行归类建设,改变以往单一资金少、集聚效应发挥不明显的缺陷。三是进行时间整合,即把同一时期内各类资金和项目,按照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后顺序,统筹安排,全面投入,做到建设一个高标准建成一个。四是进行管理整合,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统一进行实施,改变以往管理分散,部门之间协调耗时耗力的弊端。

3.2.2 全域化。即以村为单元,在拆旧复垦、新居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全域规划设计,避免出现单一规划不全面,相互冲突及重复规划的尴尬局面。

3.2.3 延伸化。将国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向农村地区延伸,在保持区域内耕地数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充分使用上级分配并积极向上级借贷建设用地周转指标方式,进行旧村复垦区与美丽乡村新村建设区相挂钩,解决新村建设用地指标不足问题。

3.2.4 配套化。按照“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要求,出台规划调整、资金整合、指标使用调剂、权属调整、组织建设等配套措施,规范指导实施。

3.2.5 激励化。通过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剂、收益返还、宅基地有偿退出、拆旧复垦资金补助、产业规模经营奖补以及建设成果效益评比奖励等来引导和激励广大干群积极主动参与,解决拆旧复垦资金匮乏问题,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城乡一体发展的目标。

4 美丽乡村节地工程的实践

由于受上级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管控、资金整合的具体要求以及建设内容和参与部门广泛等影响,这就要求美丽乡村节地工程必须按照“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要求,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进行先行先试,找出缺陷和短板,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优化完善,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4.1 全域规划实现了多规融合的目标

美丽乡村节地工程以村为单元进行全域规划,通过利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合理布局中心村建设区、拆旧复垦区、产业发展区、生态保育区等,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村布点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融合,避免了相关规划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的冲突,消除了违法用地现象的发生。

4.2 统一管理、项目整合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发挥了集聚效应

在县级层面成立美丽乡村节地工程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并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的指导下,制定了具体的资金整合实施细则,按照渠道不变、投入主体不变的方式,捆绑各类项目、整合各项资金,打捆统一投入,既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也充分发挥了资金的集聚效应。如,阜南县前党庄村分别整合了增减挂钩复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部500亩标准示范园、阜阳市“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等项目及其资金,通过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不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了绿水清、道路宽阔平坦、白墙黛瓦美丽乡村,而且打造了会龙延秋辣椒品牌,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4.3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落实了相关政策,统筹了城乡一体发展

通过合理测算,严格控制每户宅基地用地面积,复垦闲置和腾退的集体建设用地,并在满足农村发展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将结余的指标有偿调剂给城镇使用,所获收益用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落实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而且实现了城市反哺农村,为城乡一体发展奠定了基础。颍上县大谢社区通过实施节地工程节约土地19.2hm2,获取返还收益6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硬化道路、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农民健身活动广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成立了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采用土地承包、租赁、托管、入股等运作方式,流转土地306.67hm2,占总耕地的67%;招商引资1500万元,引进板材加工有限公司、颍上远景花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9家;2014年与安徽隆平高科种业公司、阜阳喜洋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333.33hm2,建高效特色农业种植园13.33hm2,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实施前的6200元提升到了8600元。

4.4 尊重民意、以农民为主体,提升了农村自理能力

临泉县杨桥镇刘大中心村在规划设计时,坚持“四议两公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建设规划接地气。在实施时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村里的道路硬化、绿化工作大都由村民来干,危房拆除、墙体粉刷也都交给本村的墙体装饰工作队来完成,既节约了建设资金,又为村民带来了收益;旧村整治过程中,成立的村民理事会成员经常通过耐心劝说、入户谈心等方式,着力化解因拆除危旧房屋而产生矛盾纠纷,融洽干群关系,提升了农村自理能力。

5 结语

美丽乡村节地工程与其他地区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虽然有些类似,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参考借鉴,但由于问题导向不同、地区特点差异以及所涵盖的建设内容宽窄,美好乡村节地工程还是具有一些本身的特性。虽然,美丽乡村节地工程在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美化生态环境,建设富业、宜居、生态的美丽乡村等方面发挥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但通过几个美丽乡村节地工程试点实施情况来看,在现阶段还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共同推进的原则,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新经验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规范运作,强化项目动态、资金使用、廉政建设方面的监管,使美丽乡村节地工程这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能健康良性发展,成为阜阳市在当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一张名牌。

参考文献

[1]郑莉.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N].安徽日报,2012-9-21(B1).

[2]张晓燕.土地整治如何融入美丽乡村建设[J].中国土地,2015(7):21-23.

[3]GB32000-2015.美丽乡村建设指南[S].

[4]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8.

[5] 郎学彬.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D].河南:河南理工大学,2011.

[6]徐绍史.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J].国土资源通讯,2009(8):6-7.

[7]张平.为新农村建设助力——浅谈土地整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国土资源通讯,2006(5):41-43.

[8]候俊国.土地整治对农村主要资源要素整合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3.

[9]张婷婷.基于土地整治的美好乡村建设研究——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3.

[10]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11]刘新卫,杨磊,梁梦茵.土地整治工作促进美丽中国建设[J].中国发展,2013,13(6):81-85.

篇4:“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59-02

0

一、罗家坪村基本情况

罗家坪村位于株洲市攸县网岭镇东北部,由原罗家坪村、杨家洲、慈头岭村合并而来,全村共有44个村民小组,1111户人家,总人口4368人,土地总面积4422亩。近几年来,罗家坪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先后获得“县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全国绿化小康村”、“省级卫生村”、“市五个好村党支部”、“基础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是湖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以水稻制种、规模养殖为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2015年,全村实现总收入500多万元,村民年创收超200万元,村民们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

二、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主要成效

网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镇实际,正在努力建设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罗家坪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本次调查中,35.80%的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成效是基本满意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各占被调查村民的19.75%、16.67%。由此可见,罗家坪村大部分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持肯定态度。村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举措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因地制宜,注重科学规划

罗家坪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广东等省开的士)。乡村经济发展以劳务输出和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落后,乡村经济发展受制约。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网岭镇抓住了攸县煤炭资源豐富这一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完善交通网络,提高煤炭产量和运输能力,发展了经济,罗家坪村主动融入网岭镇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罗家坪村又抓住了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优势经济基础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业,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

2.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提高村民发展意识

罗家坪村各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狠抓工作落实,指导村民活动,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建设有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青少年爱国训练基地等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群众每家每户都形成一个接待点,提供吃住游一条龙服务,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帮助村民组织腰鼓队、舞蹈队,丰富农闲生活。资扩建敬老院、卫生院,完善医疗体系,涵盖了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3.创新发展思路、变资源为财路

在农业方面,不忘以农为本,改良农田,推广种植良种水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收创收;在工业方面,网岭镇利用资源优势和政府打造攸县副中心的政策支持发展第二产业,兴办工厂,建设了网岭镇循环经济园,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罗家坪村在网岭镇工业发展中首当其冲,获得了发展契机。同时,充分利用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资源,罗家坪村形成了包含住宿接待、美食游玩、农村娱乐等独具特色的农家乐。

4.着力开展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在村内,积极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情况,团结一心向前发展。投举办评选活动,评选出“五好家庭”、“道德模范”代表,扩大典型影响,提高榜样效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向优秀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村外,利用网络、报纸宣传罗家坪村美丽风景及建设成就,吸引大众前来旅游观光。

三、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株洲市从2014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罗家坪村在短短的2年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然,建设时间短,问题也不少。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罗家坪村50%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存在不足,63.03%的村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到位,61.15%的村民认为饮用水不达标。总的来说,罗家坪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供给不足

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其它项目继续建设和完善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到底由政府来埋单还是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如果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资金又从哪里来?等等的问题还很多。“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了市、区政府给予部分引导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网岭镇、罗家坪村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2.村民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尤其在文化活动方面,多集中在节日,不具有普遍性,次数少,且村民参与热情低。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少数村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

3.村内政务公开和规划发展有待完善

部分村民对村内村务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同,褒贬不一。不少村民对村内事物有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与村官们互相监督。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由于承接如陶瓷、能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且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污染重。旅游业,村办特色太少,没有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只是周边游客在周末的闲暇度假,周一到周五景区基本上属于关闭状态,宣传力度弱。

4.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发展中期煤矿开采过度,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和部分庄稼已不可食用),罗家坪村承接第二产业转移也将加剧这一系列问题。村内垃圾露天焚烧,大气也遭到污染,主公路附近居民受灰尘影响严重。

四、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村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就罗家坪村来说,合理利用该地的煤矿和风景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并完善基础设施,发掘村内各项资源,形成了带有罗家坪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如罗家坪村的农家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改善和村庄道路等环境资源改善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稳步落实发展阶段计划。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企业和个人集资融资。二是激发全村活力。可通过村民大会,全体村民参政议政,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三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资金,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親属捐赠,支援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民自主管理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长效实施好道德模范学习评选,树立模范形象,鼓励像榜样学习,提高道德素养。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等途径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形象。

5.重视生态,保护环境

其中43.79%的村民认为对“美丽乡村”的理解是改造村庄环境,可见一个村庄发展的首要就是当地的环境,村民对于环境也很看重。罗家坪村因为当地矿业工厂过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应该要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企业污染排放,关停整改重污染企业。大力净化水资源,改良土壤,兴建沼气池,使用绿色能源。要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体系,不仅仅只是改善当地的外表环境,而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篇5:美丽乡村暑假实践报告

“美丽中国清洁乡村”社会实践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美丽中国,清洁乡村”活动,7月12日,学院团委组织院学生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宿管会及各系各协会学生代表共50名学生赴梧州xx进行为期10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陈恩海副书记牵头带领指导,以老师带组的形式在地方开展活动,我们50名学生代表组成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一共分为四个小组,分别由xx、xx、xx老师带队。在赴xx前期,xx副书记明确指出了本次xx“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目的;此次学院大学生赴xx社会实践活动是学院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美丽中国,清洁乡村”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民情,了解民意;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贡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

(一)数据调查、经济状况

7月13日上午,我们50名志愿服务者在老师和村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xx村xx村,该村是xx县唯一一个新农村文明建设示范村,该村共有335户人家,人数共有1065人,现在村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中老年人,青年人大部分都外出打拼;除此外,村里共有24名党员,分别带领村上24个生产小组进行生产致富。该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养蚕为主,整个村人均养蚕经济年收入达到1.7万元,其收入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90%。为何该村养蚕之多?收入之多?带着各种疑问,我开始深入民情,积极主动上前去询问村民村里的经济发展情况。在经过一番询问及村民的详细介绍后,我基本了解了,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原来,该村养蚕已有了一定历史,再者村里有年轻才干的村官、专门养殖技术人员的带领和指导,促使了村民们在种植桑叶、养殖、管理等各方面技术都过硬,为此,蚕不仅养得多,而且养得精,蚕吐的丝很白,价格也高。

(二)村容风貌,文化生活

xx县xx村xx村的村容楼房林立,该村是文明示范村,村中水泥主干道旁修建有垃圾池、绿化带,道路也比较整洁;该村还备有篮球场、舞台、健身器材等娱乐场所和运动设施,从而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4日上午,我们志愿者服务队奔赴xx县xx村进行清洁乡村活动,在xx书记的带领下,老师、学生及村民纷纷拿起道具清洁村主干道的垃圾,道路两旁的垃圾主要是以不可溶解的塑料垃圾为主,塑料垃圾也是我们清洁的主要目标。在清洁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很认真地清理杂草里的垃圾,体现了积极,勤奋,团结协作,向上的广职院大学生风采,相机记录了我们尽心尽力清洁乡村的精彩画面。在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后,我们终于清理完了可恨的垃圾,整个村瞬间华丽转身,变得干净了很多,看了就觉得心里舒服多了。看到村民们微笑地对我们说:感激了!老师同学们!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也许这就是我做出贡献后的愉悦吧!虽然垃圾清理了,道路干净了,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秉承着以思想改造为主,积极主动地去跟村里的叔叔伯伯阿姨们道说乱扔垃圾有何不好,垃圾对人体的危害多大,从而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乱扔垃圾的思想,带动他们以乱扔垃圾为耻,以热爱清洁为荣。

(三)受教育状况,生活状况

4日下午至15日,我们志愿者服务队继续在xx村服务人民,深入民情。我们同村民同吃同干活,深刻体现了我们志愿者服务团队”三下乡“的精神,响应了党的号召。在xx村,整个村主要的经济也是种桑叶养蚕,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蚕农们得摘蚕茧的时期。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四小组又细分为以四人为一小小组,分别分派到各家各户帮忙摘蚕茧。在劳作的过程中我们与蚕农们聊得很开,我积极询问他们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家庭人数、经济收入状况、开支情况以及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在聊到受教育程度时,我发现,大多数村民都是受过小学教育或是初等教育,而如今他们的子女有的在读高中,有的在读大学,受教育程度明显的一代比一代高;由于现在村里的道路好,交通方便,为此,如今大多数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镇上或是县里去上学,很少有人再到村小学上学了。从这里,我明白了;村民们送孩子到镇上去上学,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只有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用文化知识来改变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已经根植于他们心中。

据调查统计,xx村民们的粮食、蔬菜基本上都是自己自足的,只需买一些油盐、肉类食品及一些生活用品,生活相对宽裕,基本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有的家庭还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使得网络信息时代村里化,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了解最新科技文化信息,把了解到的科技文化应用于农业的实践生产,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xx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摩托车,有的还有自己的轿车面包车,真可谓是有车有房一族。

(四)当地旅游业发展

6日上午,我们第一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xx老师的带领下,来到xx村新村继续进行清洁乡村活动。冒着大太阳,我们坚持不懈地清扫路旁的垃圾,除此之外,我们还深入农户家,主动帮他们清扫庭院的垃圾。给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们来到一户土房的农户家,一位大概50多岁的伯伯正在忙着,他家庭院里的垃圾挺多的,我们一面帮他打扫垃圾一边问他为什么垃圾那么多都不扫,他说,家里两个儿子不争气,盖不了楼房,自己平时也要很忙活,所以没时间去打理那么多。发福老师接着说:平时忙都不是理由,你只要每天花那么几分钟来打扫就行了,扫干净了看着舒服,住着也舒服,而且这个垃圾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的一阵解说之后,伯伯明白了很多,在扫完他家的垃圾后,他就一直拿着扫把随着我们沿路历经两个小时的垃圾清扫,这让我瞬间感觉到了:行动上的带动固然重要,但思想上的灌输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带动一个人的行动,而且能带动一个人的心。

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去观光xx游泳胜地——玉梦冲。来到这里,我就瞬间体验了到一阵阵高山绿水的清爽,这里,一共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都是游泳的好地方;这里的水是从山间里流出来的清爽清爽的,水清澈见底,一块块椭圆的鹅卵石呈现在眼前,络绎不绝的人在水里嬉戏打闹着,这让我不禁感叹这着实是个避暑游泳的好地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下游,我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就是来游泳的人环保意识比较差,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水里的垃圾比较多,有的是塑料袋;有的是西瓜皮等等,而且我也没看到设有禁扔垃圾的警示牌。这些现象也明显的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游客们的环保意识差;当地旅游局环保不够加强,宣传力度不强,确实需要进一步去改善,这才能让玉梦冲更具魅力、更舒服。

(五)廉政教育基地——xx太平天国封王遗址、西炮台公园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师生集体参观了自治区级廉政教育基地——xx县太平天国开国封王建制遗址,以及西炮台公园。通过参观雕像、碑廊、巨炮等历史文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太平天国兴败的原因,这让我们领会到了败由奢起的重要涵义,增强了我们自我约束的意识,坚定了我们清廉正义的做人原则。

返程

短短的十天,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始终都怀着学习进步、服务人民、提升自身的思想来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从感受到xx村xx村乡亲们的热情再到和xx村乡亲们的接触磨合以及xx村村父老乡亲们的欢迎,使我体会到了乡亲们的淳朴,这让我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吹遍大江南北,人民不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情向上的心更是高涨。这次“三下乡”虽然我偶尔感觉到有点累,但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在众人纷纭之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了xx乡村的蓬勃气息,贡献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看到在祖国的沃土上,乡亲们收获的喜悦,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更是感到骄傲。实践出真知,祖国的未来需要更多的“三下乡”同志来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这样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篇6:美丽乡村暑假实践报告

——农村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7月28日,中国石油大学发动机调研队走进德州夏津,对夏津尚品源农业合作社、夏津传峰椹果合作社以及夏津县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展开调研,采访了李民、刘传峰两位负责人,并对古桑树群进行实地考察。

五个统一,科技助力发展

“‘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就是我们合作社最大的优势。”李总说到。夏津尚品源农业合作社注册于2013年3月,采取“公司+合作社+社员”的经营模式,目前已有319户桑农,共1919人入股,种植白桑6500亩、黑桑5500亩,主要经营桑葚干、桑叶茶、桑葚酒和饮料、桑黄、桑粉等5个系列共27种产品,是夏津县当之无愧的桑产业龙头企业。

“桑农凭桑入股,收获季我们以每斤椹果高于市场价0.5元、每斤桑叶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统一收购,老百姓受到实惠,自然信赖我们。”李总是当地人,深知本地桑农的难处,一直尽最大的能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13年合作社成立之际全村有490家贫困户,2018年全村贫苦户仅剩31家,合作社使入股村民平均年收入至少增加4000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促进桑农收入的增加,合作社还会定期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合作社也为桑农提供技术学习的平台,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术,农民才可以真正脱贫致富。”李总如是说。

独立的桑产品的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是尚品源合作社与众不同之处。“合作社拥有独立的厂房与加工设备,从椹果采摘、运输到深加工整个过程进行统一化管理,十分高效。同时合作社与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泰安医学院等多所院校合作,共3位院士、16位博士为桑产品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锲而不舍,终克技术难关

“尝尝我家的椹果干,你一定不会后悔!” 夏津传峰椹果合作社负责人刘总热情招待调研队成员。椹果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既可入食,又可入药。

谈及椹果干的加工过程,刘总感慨万千。“加工椹果干最困难的是温度控制,起初没有什么经验,就跟风买设备、投生产,技术不过关,结果一塌糊涂。没办

法只能在尝试中摸索,前前后后总共更换3次设备,才找到最佳的控制温度。”

千年的风雨,不朽的历史

交流之余,刘总带调研队成员实地考察合作社种植基地。杏坞园面积约1000亩,是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之一。采摘节期间,游客们可以进园免费采摘。园林中保存着夏津县最古老的桑树——椹树王,此树树龄已1500年,承载着不朽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但躯干的新枝体现着它坚韧的生命力,吸引着众多游客。

“合作社的兴起正是城乡结合发展的重要枢纽,村民通过土地外租,不仅能获得稳定的租金,原本用于耕种的时间还可以做其他工作。收入增加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自然提高了。”调研队成员郑守坤感慨道。

大力扶持,保护中发展

“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留下30多公顷狭长荒芜的沙滩地,为防风固沙,当地百姓种植12.8万亩古桑树。我县从2006年对其开发,现存古桑树10万余株。”夏津县旅游局史局长向调研队队员介绍到。古桑数量众多,如何进行管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07年,我县对古桑树进行挂牌登记来保护,每株桑树补偿桑农保护费用10元。2017年3月,我县成立桑产业保护发展中心。同时,我县多次邀请专家进行桑产业发展规划,对桑产业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做准备。”史局长继续说到。

每年的5月19日是夏津县采摘节,各地的游客可以观赏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景区,还可以进入种植园内免费采摘。而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就是采摘节期间,夏津县客流量由平时的10万人次增长到120万人次。梨花节、槐花节、德百旅游度假村、滑雪、泡温泉等都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一年下来,夏津县正逐步丰富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生态旅游格局。

种类繁多,地域特色明显

除了旅游景区,夏津种类繁多的特色产品是吸引游客的另一方面。第二天,调研队成员抵达夏津特色产品展览馆。夏津特色产品展示馆由县商务局主管,由山东米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集线下展示、线上分销于一身,结合京东商城夏津特产馆、淘宝特色中国夏津馆,积极推进夏津农特产品,电商标准化、品牌化、高品质发展。目前,特色馆聚合了夏津县多种地方特色产品,如桑叶茶、2

桑椹干、椹果酒、风干鸡、手工棉被、老榆木家具等,真正实现了线下产品产业链整合,线上统一展示销售。同时,特色馆联合杭州甲骨文科技集团推出了全市首个农产品二维码追溯系统,为入馆产品提供二维码溯源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管理更透明、品质更有保障。

上一篇:麻疹防控知识下一篇: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