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库清罐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2024-05-15

浅析油库清罐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精选3篇)

篇1:浅析油库清罐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浅析油罐清洗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摘要 分析了油库在油罐清洗作业中存在着指挥系统及安全组织不健全,时机选择不当,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等危险因素,提出油罐清洗作业前一定要对施工队伍进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在油罐清洗作业中应加强对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管理,有效控制爆炸性混合物,控制并消除点火源,妥善处理油罐清洗中产生的污物等措施,以保证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进行。

关键词油库油罐清洗事故因素措施

油罐在储存油品的过程中,罐底及内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附着许多油污,从而影响储存油品的质量,加速油罐底板腐蚀,降低油罐使用寿命。另外,罐底水杂增多也会造成静电积聚增加,影响使用安全和油品计量的精确度。因此按规定做好油罐清洗工作是油库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油罐清洗作业中,由于参加人员较多,作业场所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存在多种点火源,具有较大潜在的着火爆炸危险性。如果组织指挥不当,油罐清洗时机选择不当,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等,极易诱发人员伤害及爆炸事故,给油库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针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一、清罐作业中危险因素分析

(一)、指挥系统及安全组织不健全

高效的指挥系统和建全的安全组织及安全措施是保证油罐清洗

作业安全进行的首要保证。很多油库因为怕麻烦,不愿意为清罐付出那么多精力,根本不成立组织或象征性的成立一个,从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进罐作业的时机选择不当

一些油库为了尽快完成油罐清洗任务,要求清罐施工人员在打开人孔、采光孔等以后,不留足油气扩散时间或进行机械通风,不进行油气浓度测量,即派施工人员进入油罐内进行清洗作业,有的甚至在雷雨天进行油罐清洗作业。

(三)、动用设备、参加人员多

油罐清洗作业中,一是使用设备多。如照明灯具、通讯工具、油气浓度测定仪、机械通风装置等;二是用于安全防护的设备设施多。如压缩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衣、手套、鞋)或整体防护服,以及脚手架、安全网、安全绳等;三是涉及安全、医疗救护、消防、检修、电工、后勤保障等专业的人员多。如果投入清罐的设备、工具不防爆,进罐作业人员着装等不符合要求,甚至工作人员操作不谨慎都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现在大多数油库的油罐清洗作业承包给地方施工队,施工队伍中大部分是民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普遍存在素质低,组织纪律性差,安全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再加上油库组织不建全,作业前教育不够,作业中监督管理不严,施工队伍受经济利益驱使,不愿意为安全施工投入过多,极易造成各项安全制度、安全规程不落实和不

到位的情况。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情况也也很难有效控制。

(五)、在罐内形成爆炸性油气混合物

一是清洗前没有按规定进行机械通风或采用自然通风时油气消散时间不足。造成在清洗作业时,油罐内油蒸气四处弥漫扩散,无法有效控制在爆炸下限以内,从而极易形成爆炸混合气体,遇到点火源就可能发生爆炸着火。二是在清洗时油罐自身通风不畅造成罐内油气重新积聚,不能及时排出,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形成爆炸性油气混合物,遇到明火也可能燃烧爆炸。

(六)、清洗不洁,方法不当

油料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流动、有毒,危险性较大,如果清洗不干净,油罐内残留油垢、油泥和其它残渣,即使可燃性气体浓度检测合格,除锈、动火时,也很可能因油垢、油泥和其它残渣,受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导致着火爆炸。在使用高压水枪或蒸气清洗罐壁时,从油罐顶部进行喷溅式注水如果压力过大,喷射速度过快,容易产生静电引燃油蒸气。

(七)、存在点火源

油罐清洗作业中通常是多种点火源共存,容易诱发事故。油罐清洗作业中使用的照明灯具、通讯设备、通风机械等电气设备引起的电气火花,用高压水、蒸气冲洗时和化纤衣物磨擦等产生的静电火花,使用钢质工具进行作业时摩擦磁撞产生的火花,以及作业人员违章携带的火种等。

(八)、污物处理不当

清洗时使用过的沾有油料的棉纱、抹布、手套、木屑等易燃、自燃物,从油罐内清理出来的油污、油泥、污水、锈渣等污物,清洗用过的废液中所含有的可燃成份,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会留下事故隐患。

二、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及技术措施

由于油罐清洗作业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国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清罐作业的安全。

(一)、健全指挥系统和安全组织,制定清罐方案和安全措施 清洗油罐作业时油库应成立清罐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兼)职安全人员,根据作业现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清罐方案和安全措施。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现场作业指挥组、数据测试整理组、进罐作业组、消防监护组等,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强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管理

施工队伍在油罐清洗作业前一定要根据分工情况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和有关操作技术的岗前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油罐清洗作业要在严密组织下进行,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及检查用的设备、器材和工具,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按操作技术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油罐清洗,现场应有负责人、安全监督员、消防人员值班,负责安全监护和消防检查工作,做好班前的安全教育和下班后的现场安全检查、清点人员及工具器材等工作,制定好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联络方法,认真落实监护制度、履行监护职责。

(三)、有效控制爆炸性混合物

排空底油后应及时拆卸输油管道、排污管道、胀油管等,脱离与其它油罐、管道的连接,关闭阀门,并加盲板封堵,不允许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防止其它罐油气串入作业罐。打开作业罐人孔、采光孔、测量孔,拆下呼吸阀、阻火器等附件,使罐内充分通风,必要时还应采取机械通风。作业前必须进行油气浓度检测,检测要按有关规定执行,不留死角,当罐内油气浓度超过油品爆炸下限时,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油罐清洗,作业期间应保持油罐通风,并定时按规定进行罐内油气浓度检测,防止油浓度上升。禁止进罐人员使用氧气呼吸器,防止增加助燃的危险性。气压低和五级以上大风天禁止通风或清洗作业。采用化学清洗时要尽量选用不燃或难燃清洗剂。

(四)、控制并消除点火源

油罐清洗作业期间均为火灾和爆炸危险期,要按不同的作业阶段划分危险场所的安全等级和范围。引入罐内及其附近爆炸危险场所的照明、通迅、通风等电气设备及线路应符合防爆要求,检查、试验、维修电气应在爆炸危险场所以外进行。油罐清洗人员不准穿化纤服装,不准使用化纤的绳索和棉纱。进入油罐内的水管、气管、蒸气管等的金属部分,用于排陈除底油的胶管、软管,移动式软质风管和通风机等,都应与油罐进行电气连接,并做可靠接地。油罐的防雷、防静电接地及阴极保护系统、自动计量等与油罐相连的电气线路要全部断开。在人工清除油污时,应用木质、有色金属制成的不产生火花的铲、刷等工具,雷雨天严禁进行油罐清洗作业。

(五)、妥善处理油罐清洗污物

1、清洗后的含油污水不能随意排入下水管道、大地、水体,应当排到通往隔油池或设有污油回收设施的专门下水道内,经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后,并经检测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出。

2、油罐污杂,在作业期间应淋水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以防自燃。

3、从油罐清理出的油污,锈蚀、杂质等,清洗时使用过的沾有油料的棉纱、抹布、手套、木屑等,应及时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理。油污、铁锈、木屑等污染物通常应进行自然风化,自然风化应符合下列要求:a)晾晒场地应远离油罐、各类建(构)筑物、农田、水域及排水沟;与具有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应小于35m;b)晾晒场地应用围栏等隔开,并设置明显标志,禁止人、畜、车通行。场地的地面保持平坦,防止积水;c)晾晒时,应将污杂尽可能均匀摊开,厚度不大于7.5cm,并适时翻搅;d)晾晒应避开雨季。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且温度在0℃以上时,晾晒时间不应少于28天。含铅污杂晾晒后必须经过测定,有机铅含量的重量比不得大于0.002%;e)晾晒后的污物应深埋(或控制条件下烧掉),一般深度为0.5m以下。棉纱、抹布等可清洗再生后使用。

清洗油罐作业是油库的一项危险性较大的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作为油库的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对待,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制定详细的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油罐清洗作业的安全。

篇2:浅析油库清罐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本文仅从矿山企业采掘作业中事故成因及预防来做论述, 并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 达到消除隐患, 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1 矿山企业采掘作业中事故成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1.1 出现的矿井瓦斯爆炸事故

原因分析。根据笔者的工作情况来看, 在实际采掘作业中, 掘进工作面较易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 一般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掘进巷道多数位于煤层的新开拓区, 它是揭露煤层, 一般说单位面积瓦斯涌出量比采煤面多, 而且又未构成通风系统, 仅靠局扇供风, 往往因局扇停运或能力不足, 使瓦解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第二方面煤巷掘进多使用电气设备并经常放炮, 如果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良或不按规定放炮, 就容易发生电火花或爆炸火焰, 引起爆炸。

补救措施。在这里我们首先要采取工作面有充足的风量。这可以分别从保障矿井坚决执行以风定产, 严禁超通风能力开采和明确工作面配风标准, 可以对确定为瓦斯异常区的采、掘工作面在正常配风量标准的基础上再增加10%。

其次, 我们要坚决杜绝掘进工作面无计划的停风工作。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 掘进巷道的瓦斯积聚有80%是由于通风不好引起的, 且有70%的瓦斯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事故原因大都是因为局扇无计划停风、工作面风量小引起。

1.2 出现的采场塌陷事故

原因分析。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这种事故经常发生在使用留矿法采矿的生产中。比如说, 某铁矿矿石粘结性较强, 放矿漏斗上部结拱形成空洞未及时处理, 凿岩爆破震动使空洞悬拱破坏, 采场突然塌陷。

补救措施。这个补救措施我们可以采取制定矿山采掘整体规划, 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这里所说的矿山采掘整体规划应包括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三废”治理规划和采空区处理规划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开采设计的同时必须设计好空区处理的相关工程。

在采矿方法选择方面, 我们要围岩性质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因素, 它对确定合理的采区规格和落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采区的顶板和上盘暴露面积不能超过其所能承受的相应极限值, 围岩强度较低时应采用浅孔落矿, 尽量减小爆破震动。

1.3 出现采场冒顶片帮事故

原因分析。在矿山采掘作业中, 最常见的事故就是冒顶片帮, 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上。这主要是采矿方法选择不合理, 顶板管理方法不当等造成的。在实际工作中, 如采场布置方式与矿床地质条件不适应, 采场阶段太高等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天井、漏斗布置在矿体上盘或切割巷道过宽都容易破坏矿体及围岩的完整, 产生片帮事故。

还有一种就是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 没有掌握浮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操作时撬前面的, 后面的冒落;撬左边的, 右边的冒落;撬小块的浮石, 却引起大面积冒落等。有时因为操作工人的技术不熟练, 处理浮石时站立位置不当, 当浮石下来时无法躲避而造成事故。也有一些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 冒险空顶作业, 违章回收支柱而造成的。

补救措施。我们首先要做好地质资料调查, 尽量将巷道布置在低压区或岩性较好的岩层中。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巷道断面大等或其它地质条件时, 采取缩小支架间距、加强支护;倾角大的巷道, 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加强管理, 防止冒顶。

其次要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 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巷道支护,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再有也可加强锚喷巷道实行光面爆破, 保持围岩稳定:坚持一次成型, 缩短顶板暴露时间和面积。炮眼布置及装药量、一次放炮范围等必须按作业规程操作。

1.4 出现瞎炮事故。

据笔者根据目前工作和调查所知, 现在的一些矿山企业所使用的爆炸材料是雷管和炸药。从这些材料来看就存在着一定危险性。这主要体现在雷管质量不过硬, 造成电阻过大或不稳定, 甚至断路就会导致通电不良或不导通;还有就是混用了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雷管。这样在串联电爆网络中, 发火热量就不能完全一致, 即使其电阻相同或相近, 电引火特性也不会相同, 因而易造成瞎炮。

在炸药问题上因受潮、硬化变质炸药, 使起爆感度和爆轰稳定性降低导致药卷不爆, 这样也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补救措施。出现这样的事故, 我们要及时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要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来放置的炸药和雷管, 不要将炮眼残孔继续加深, 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 严禁用压风吹这些炮眼。除此之外, 笔者还建议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 用压风吹瞎炮眼是因为会使炸药因受到挤压、摩擦产生高温引起炸药的自爆。

2 笔者的一些建议或意见

根据笔者的实际和理论, 在这里浅谈下在矿山企业采掘作业中的一些建议或意见。

笔者认为首当其冲要加强服务与引导, 支持矿山采掘作业进行中的技术革新。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新型适用开采技术的培训, 还有就是对近期矿山采掘施工中的重大事故, 举一反三, 吸取教训, 引以为戒;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制体系建设,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最后要认真做好自身的监督检查工作。

结语

矿山企业采掘作业中事故的发生, 是一项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 作为矿山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 也是企业的生命。在国内外因为安全事故导致企业重大经济损失以至于企业破产倒闭的案例屡见不鲜, 矿山企业采掘作业是一项高危行业, 怎样保证企业高效经济运行, 在安全中求发展, 在竞争中求生存, 得益于在企业中构建一套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和采用合适的安全管理方法, 这也会为矿山采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摘要:在现在的经济发展中, 矿山企业在我国属于特殊的经济发展型企业, 同时, 它也是在采掘作业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行业。本文仅从矿山企业采掘作业中事故成因及预防来做论述, 并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 达到消除隐患, 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矿山企业,采掘作业,事故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矿业114网, 2012.

[2]期刊论文, 煤矿采矿作业主要事故浅析, 科技资讯, 2010 (23) .

篇3:浅析油库清罐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1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成因

1 . 1学生因素

1.1.1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完善,因此,学生的安全意识极差,对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没有一个正确的安全意识判断,在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急于求成,忘乎所以,有时还会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这样最易发生伤害事故。

1.1.2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

小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缺乏自我的保护意识,由于对技术动作不够熟练,头脑不够冷静,对动作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正在发生的危险不知道如何处理等,从而造成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1.1.3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

学生身体素质偏差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里有来自家长的溺爱也有学生特异体质和突发疾病等,身体的锻炼应该从小抓起,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也是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1.1.4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阶段,他们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也在迅速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自控能力差。运动中不知疲劳,不知冷热,不会在运动过程中自我调节。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肺功能尚不完善,如不学会自我的运动调节,也很容易导致身体伤害。

1 . 2学校因素

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另一个方面就校方因素,学校对体育伤害事故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相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也不够规范或仅存于表面形式,都会潜在隐患。

1.2.1学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监管不力,对学校体育安全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针对学校体育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对发生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针对性不强,现阶段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尽可能的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表现为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和相关教学人员对这类问题的重视不够,出现思想上的麻痹,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

1.2.2场馆等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据报道,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占体育伤害事故的29.14%[1]。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未达到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相关标准,不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如今小学面临着学生多,人均运动场地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更新维护之间的矛盾也相当突出,学校也存在对安全隐患发现、处理不及时,也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1. 2. 3师资力量欠缺

目前小学体育还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乡村小学甚至都未能配备专职的体育教师,有的则是未对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岗前、继续教育培训。有的学校也存在一个老师代多门学科的现象或学校在知道教师在不适宜担任体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的措施等。

1.2.4教师专业水平欠缺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够直接导致伤害事故后果加重。在体育教学中,缺乏精心的安排和体育伤害事故的预见以及所采取的必要的安全措施,疏于对学校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检查。课前准备不足,未对学生安全教育,对场地安排不合理。课中准备不充分,对动作的保护帮助不到位,对特殊学生,如特殊疾病、特殊体质和心理异常等不适宜体育运动的学生的关注和监管不够。违反体育教学常规等行为致使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1 . 3意外事故等其他因素

意外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由于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包括许多偶然因素,因而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质。在一起事故发生之前,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样的事故。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会发生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因,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学校外部的突发性事件,地震、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抗性的体育竞赛中的意外伤害等都是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因素。

2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

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众多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就会发现偶然背后的必然。及时对已经发生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潜在的规律,对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 1思想上高度重视, 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宣传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抓紧抓好,警钟长鸣,从学校领导到全体师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体育教师的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安全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设施,如体育课、班会课、学校广播以及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宣传伤害事故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和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性。

2 . 2加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

体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和使用,在使用办学经费时,应适当考虑在本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方面的投入,定期对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进行维护、更新。

各小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和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每学期对体育场地、器械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维护和更新,建立巡查维修和养护等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形成安全责任制,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认真检查体育器械,严防事故发生。

2 . 3建立小学生体育健康档案

学校医务处要联合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做好学生的体育健康档案,除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外,还要和家长紧密联系,加强医务监督。这样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才能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病史和特殊体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备案。以便合理安排此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妥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2 . 4配备体育专业教师、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应当重视体育课,尤其是小学,不但要配备专业体育教师,还要配齐。抓紧小学体育教师的岗前和继续教育培训,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通过教师的业务培训,可以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业务培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育基本功等内容的培训。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严抓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技能。

2 . 5建立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妥善处理“五及时”一旦发生伤害事故第一时间做好安抚工作,关心受伤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判断伤势严重,及时与医务室、班主任联系,送医院治疗,避免因耽误治疗时机而给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及时通知家长,如实说明情况,避免学校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及时探望学生,给学生心灵上的慰藉;及时与家长协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必要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3结语

体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危险和隐患,不可避免会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会给学校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也会造成一些社会舆论,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对已经发生的伤害事故及时检讨和自省,及时预防各环节存在的隐患,进行深思和总结,找出解决方法,利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好祖国的花朵,使其健康成长,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

摘要: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确保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是科教兴国的首要前提和保证,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来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事故的再认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学校教学工作,通过查找原因提出一些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促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上一篇:建筑助理工程师职称业务自传下一篇:党员双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