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

2024-04-09

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精选5篇)

篇1: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

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培训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外语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切实成效,根据《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外语培训工作是适应世界城市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形势需要,满足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需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拓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内容,切实提高我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营造多语言工作环境,提升我区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平台。

第三条外语培训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 “全员参与、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全区党政机关干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实施培训,重点做好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

第四条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需求和行业特点进行选定和编写,以需定培,按需施训。

第五条培训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双休日,不占用上班时间。

第六条培训地点以培训机构的场所为主,可兼顾方便原则由各培训工作组自行确定培训地点。

第七条外语培训工作以合作办学的方式,由区委、区政府与专业外语培训机构共同实施。

第二章培训纪律

第八条持学员证出入培训机构场所。

第九条遵守培训机构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

第十条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要请假。第十一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讲文明,有礼貌,提问要举手,回答要起立。

第十二条遵守课堂教学秩序,专心听讲,不大声喧哗,不随意出入教室,将手机调至关闭或震动状态,课堂严禁接听、拨打电话。

第十三条举止文明,衣着整洁,不穿背心、拖鞋、内衣和超短裙进入教室。

第十四条保持教室整洁卫生,严禁在教室内喝酒、吸烟、随地吐痰。垃圾入篓,不乱扔果皮、纸屑。

第十五条培训纪律遵守情况是对培训学员进行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考勤

第十六条考勤分五类:迟到、早退、旷课、病假、事假。第十七条考勤使用统一印制的考勤表,每次课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登记。

第十八条考勤以课时为单位进行量化登记。迟到或早退3次按缺勤1课时计算,旷课1课时按缺勤1.5课时计算,请假按1:1进行缺勤课时登记。

第十九条考勤每月汇总一次。班主任每月将考勤表送交培训机构办公室,由办公室专门人员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情况按月记入每位培训学员的《学习档案》。

第二十条出勤情况是对培训学员进行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请假

第二十一条请假分病假、事假、产假、婚假、公假、探亲假、年休假七类。

第二十二条请假须事先填写请假条(请假条格式见附件),无法事前请假时,须电话告知培训班班主任,并于事后补填请假条。

第二十三条请假程序是:(1)培训学员网络下载并如实填写制式请假条(邮箱:hdqwypx2011@126.com,密码:82510817);(2)培训学员所属单位主管领导(正处或副处职级)负责审批请假事宜;

(3)如批准请假,由培训学员所属单位在请假条相应位置盖单位公章;(4)由培训学员本人将请假条传真给班主任,并及时电话告知班主任请假情况。

第二十四条请假每月汇总一次。班主任根据收到的请假条及时在考勤表上登记培训学员的请假课时,每月将考勤表送交培训机构办公室,由办公室专门人员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情况按月记入每位培训学员的《学习档案》。

第二十五条请假是考勤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对培训学员进行平时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五章考核与表彰

第二十六条考核分平时考核和结业考试两类。

第二十七条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85分以上(含85分)为优秀。

第二十八条平时考核所占分值为60分。其中,培训纪律所占分值为10分,考勤所占分值为50分。培训纪律分由班主任根据培训学员遵守纪律情况综合评定。考勤分由培训机构办公室根据培训学员考勤汇总情况计算得出。计算方法是:出勤率(培训学员实际出勤课时数与培训班总课时数的比率)在85%以上(含85%)时,考勤分为50分;出勤率在60%——84%之间时,考勤分为30分;出勤率低于59%(含59%)时,考勤分为10分。

第二十九条结业考试所占分值为40分。结业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分别由各自授课老师组织实施。笔试、面试所占比重由相关授课老师商定。

第三十条考核成绩由培训机构办公室进行汇总并登记在培训学员《学习档案》上。

第三十一条考核成绩60分(含60分)以上者,由培训机构颁发结业证书。考核成绩60分以下者,由培训机构安排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学习。

第三十二条在每期培训结束前,培训机构组织各种类型的外语展演活动,展示培训学员风采,宣传培训工作成果。

第三十三条每期培训结束时,培训机构开展评选“优秀培训学员”、“优秀培训老师”、“优秀培训工作者”和“外语培训组织工作先进单位”活动,表彰和奖励在培训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第三十四条每期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通过各培训工作组向培训学员所在单位移交培训学员《学习档案》原件,向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移交培训学员《学习档案》复印件。

第三十五条本次外语培训纳入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负责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常规培训项目。每期培训结束后,培训学员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学习档案》记录,在培训手册或电子学时统计系统为每位培训合格的学员登记相应培训课时数量。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由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海 淀 区 外 语 培 训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外国语大学海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〇年八月

篇2: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

海淀区教育考试培训中心自2001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办学;以德先行,以质立校”的理念,充分利用海淀区教育资源,准确把握考试信息和政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京城中、高考复读生及京籍外地返京生学习的大型培训机构。

我校地处北三环牡丹园小区,校区,设施齐备,拥有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塑胶操场及一流的教室、多媒体礼堂、计算机网络中心等一流设施。特别是拥有一支优质、优化的师资队伍和规范成熟独具特点的的管理体系,为学生潜心学习提供良好的。

显著的办学成果取得良好的信誉,曾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品牌高考复读教育机构”、“北京公众满意的办学机构”、“北京最具有影响力的高考复读机构”等殊荣,在北京复读培训行业中成为佼佼者。

篇3: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

吉小梅:总体上来看, 海淀区的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在课标的引领下,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领会和理解课标要求, 将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我向大家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 发挥群体力量, 发挥教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对于新课程并没有什么现成的东西可以拿来就用, 有人说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也许有些时候我们连石头都摸不着, 也要过河, 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课程改革实验的主体, 他们既是课程的执行者, 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研员要给教师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 从这个观念出发, 教研工作的定位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 在这个过程中, 教研员与一线教师要共同学习、互相促进, 并不断总结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 促进交流, 更快地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员不可能只通过上岗前集中两三天时间, 请教授、专家给我们做几次生动的报告就能让教师们深刻理解课程标准, 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 而必须是在亲身实践后, 才能发现问题。教师需要做不间断的中期培训, 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使广大教师得到锻炼与提高, 是当前教研员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的指导思想下, 积极开展活动, 重视教师的个性发展。

第二, 积极开展多种模式的研究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重视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发挥。通过组织研究课, 给全体教师创造交流、研究的机会。在研究内容上, 不仅要选择地理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 还要将新课程理念的研究作为研究课的重要方面, 让教师不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特长, 更需要他们不断探究, 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此外, 上课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一进教室就会发现, 学生的桌椅摆放不再像从前那样横平竖直, 整整齐齐, 一律面向讲台。教师将桌椅重新摆放,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分散围坐在教室里。这样教师就可以轻松、随意地走到每个学生的面前, 每个学生可以与自己所在的小组的同学方便地交谈。这不仅仅是桌椅摆放的变化, 而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 表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 那种整堂课由教师一个人“满堂灌”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了。

教师们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问题, 恰如其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甚至出现争论, 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他们不仅体会到了科学的真谛, 更感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

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环节, 使严肃的课堂变成学生利用科学方法构建科学知识的场所, 教师与学生是在共同探讨、交流, 是在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当教师轻轻走到学生跟前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的时候, 学生会觉得我们的教师多么可亲可爱, 他就像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这些细微之处的改进, 孩子们不仅仅学到了科学知识, 更是在这种人与人的交流中使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 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的心灵。

课程标准的理念需要通过教师在平时的每一节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也正是在这样的具体行动当中, 我们会更加理解和领会新的教育理念。

第三, 评价激励学生发展。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本着这一要求, 我们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机制, 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强调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淡化对结果的评价, 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改变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的倾向, 重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改变只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 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 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第四, 积极发挥社会力量, 开发具有海淀区特色的课程资源。海淀区地处北京市文化发达地区, 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著名的文化教育区, 这里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它们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条件。我们先后组织教师或学生参观了北京市节水办公室、海淀区气象站、北京市气象台、国家气象局、北京天文馆、北京地震馆等, 并邀请中科院老教授报告团和海淀区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去给学生进行科普讲座, 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些都成为我们重要的课程资源。

当然, 我们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初中地理没有中考要求, 加上教师的工作量大, 有些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倦怠, 这就需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鼓励和推动。

《中国教师》:结合海淀区的实际情况, 您认为在2011年版课标理念与目标的贯彻与实施过程中, 会遇到哪些问题?

吉小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 海淀区的教师情况比较复杂。教师数量大, 多层次。年龄、教龄、学历、学校学生等不同层次, 组合复杂, 若统一要求难度很大, 而且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所以鼓励个性发展。其次, 正像在前面的问题中谈到的由于初中地理没有中考要求, 加上教师的工作量大, 有些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倦怠。再次, 教师流失的问题。有部分教师成长起来后, 就进入了高中教学, 这使得初中教师水平相对较弱。最后, 非专业教师问题。海淀区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中也存在非专业的教师, 但数量很少, 也就没有专门针对这部分教师的课程培训, 这就使得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性成长受到阻碍。

《中国教师》:为了保障新课标理念与目标的顺利实施, 面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海淀区具体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吉小梅:首先, 鼓励个性发展, 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除了常规教研活动, 还开展气象小组、天文小组、环保社团等。

其次, 分区域教研, 协助学校之间建立研究小组。海淀区面积426平方千米, 拥有中学上百所, 每个年级地理教师100多人, 每次集体活动只有3个小时, 如果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时间上显然是无法保障的。另外, 在学校中, 地理学科课时比较少, 几乎每个教师都单独担任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 甚至需要跨越两个年级, 其他年级的教师几乎无法再有精力与他们一起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所以, 需要教研员帮助教师建立起自己的教学研究小组, 自由结合, 随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样一来, 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 使每个研究小组都能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 教研员要不辞辛苦, 乐于奉献。研究小组的活动地点方便了各位教师分散到不同的学校, 活动形式和内容各具特色。教研员深入学校参加活动, 有时一个上午要去两个学校, 增加了工作量, 但是却使最广泛的教师有所收获。

《中国教师》:“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标的修订过程中, 相对改动较大一些, 新标准将原有8项精简为6项, 并重新进行了表述和梳理。对于这部分教学, 吉老师请您谈谈自己的理解以及海淀区的实施情况?

吉小梅: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课程标准在“说明”中规定, “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包含有四层意思。

首先, 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也许是学生熟识的, 但是, 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 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 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其次, 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 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 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 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 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再次,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乡土地理”的教学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最后部分, 并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 是因为这时学生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 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 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因而便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 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 也不排除把“乡土地理”有关的教学内容分散、融合到“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去学习。

最后, 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 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 从理论到理论, 是难以真正树立起来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 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 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联系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而乡土地理的学习又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实践。因此, 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 我们把开发乡土地理课程和完成课程标准中有关乡土地理的内容标准结合起来, 强化了必学内容的学习, 使易被忽视的乡土地理教学得到落实。我们编写了《海淀区地理》教材, 将乡土地理作为一门地方课程加以实施, 安排在初二年级学习, 共8课时。学习方式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 既可以单独学习, 也可以在学习北京这节内容后面。将国家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及部分校本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课程整合, 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初步树立建设家乡情感提供了优秀教材, 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的兴趣普遍增强, 教学成绩明显提高, 有效落实了国家三级课程的开发, 促进了地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例如:中关村是海淀区的区域特色之一,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调查, 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效果良好。

《中国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地理课标的目标与理念, 是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接下去要努力和奋斗的, 对此, 您还有哪些建议和希望要寄予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的?谢谢!

吉小梅:我觉得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我们应该明确目标, 不懈努力。

首先, 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 成为学习者。了解地理学的发展变化, 在此基础上的地理课程的发展变化, 给学生鲜活的地理信息。

篇4: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并就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作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区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一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初步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0亿元,同比增长10.8%。区域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9亿元,增长17.1%;区级财政收入190亿元,增长15.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涌现出高温超导滤波器等一批重点科技创新成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8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907亿元,增长11.2%,占全市的60%;专利授权量1.3万件,增长21.5%。2808个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占全市61.5%。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800元,分别增长8.5%、1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

——生态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7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4%、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7.3%。

一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成果,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出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三产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超过83%。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7052亿元,增长20.5%。工业总产值1340亿元,增长18.6%。新增各类金融机构和网点150个,金融服务业收入增长20.5%。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长30.9%、14.8%。实施节能减排十大工程,退出温柳铸钢厂等“三高”企业,北新建材石膏板生产线搬迁;完成6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和30万平方米校舍节能改造;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机关能源定额管理和节能考核。我区荣获首届“节能中国贡献奖”。

促进投资平稳增长。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协调,安排区级政府投资项目195个,新建京包高速路(海淀段)、温泉体育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项目。完善绿色通道和重大项目调度机制,着力推动航天信息股份等51个引进项目落地,投资规模达到155亿元。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与农业银行等8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900亿元授信额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3亿元,增长15%。

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大力改善商业设施和消费环境,甘家口社区商业中心改造基本完成,华联万柳购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正式营业。完成3家社区菜市场和6家便民菜店升级改造,建成50家早餐经营示范店。商品大集等53项主题促销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消费氛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3亿元,增长15.3%。举办首届中关村科教旅游节等23项特色旅游活动,全区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3.6%。

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进出口总额360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90亿美元,增长12.6%。合同外资2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软通动力、海辉软件实现境外上市,博彦科技等4家企业进入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前十名。加强与密云县、内蒙古科右前旗等地区的合作共建,与英国伦敦哈克尼区等国际友好城市交往更加密切。

(二)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着力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完善并实施支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统筹使用12亿元专项资金,落实“十百千工程”,着力培育346家重点创新型企业,支持做强做大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采取股权投资、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多种方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一批“专、特、精”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以示范应用项目为导向,推动企业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启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建设。广泛宣传柳传志、李彦宏、刘迎建等一批产业领军人才的先进事迹,“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抓好先行先试改革。抓住市政府批准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有利契机,加快科技金融综合改革步伐。新增股权投资机构74家,总数达到230家;新增上市(含挂牌)企业41家,总数达到174家,占全市的60%。12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为496家企业贷款56亿元。股权激励、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列支间接经费试点取得新进展,股权激励试点单位达到23家,占全市的52.3%。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开放实验室和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挂牌成立。

加快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加强中关村西区要素聚集、业态调整、环境提升工作。引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10家知名中介机构。成立中关村台资企业资本中心,引入外资银行6家。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建设启动,与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22家单位签署26项合作协议。在全市率先出台重大科技研发项目转化支持政策。跟踪促进激光显示、太阳能电池、数字音视频等一批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加大对重点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力度,与兆易创新科技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

启动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和首都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获得中央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批准。制定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国家留学服务中心入驻西区。设立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引入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等人才服务机构。开展核心区人才引进试点,为企业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251人。共有36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66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管理

坚持“城乡一体、环境一流”标准,着力推进北部地区规划调整和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工程,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全面启动北部地区开发建设。以“生态良好、用地集约、设施配套、产业集群、城乡统筹”为原则,编制了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并获得市政府批准。北部地区成为首都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为海淀新一轮科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制定了北部地区宅基地腾退安置及补偿工作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政策,确立了“区域统筹、镇村主体、农民参与、两级平衡、两个阶段”的开发新模式。开工建设7个农民安置房项目,启动4个新增用地项目土地开发及相关市政配套建设,龙芯芯片等24个产业化项目开工。北部地区完成投资121亿元,增长18%。

实施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工程。着力推进8个片区20个村的整治改造。区、镇、村三级精心组织,合力攻坚,各部门通力协作,按期完成了唐家岭、八家旧村腾退工作,农民回迁房同步开工建设。北坞村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北坞嘉园农民回迁房建成入住。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乡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四季青玉泉慧谷、东升科技园为代表的乡镇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农村一、二、三产呈现融合发展新趋势。初步建成“一河十园”、温泉南山产业带等5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0亿元,增长8.1%。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稻香湖路北延等道路建成通车,6座垃圾资源站和47座农村公厕投入使用,“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工。完成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大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山后线、西郊线和西山隧道建设正式启动,5条在建轨道交通及西外大街西延等3条重点道路拆迁基本完成,8条道路建成通车,59条道路大修工程完工。完成210条道路名牌安装和14条道路便民路灯工程。6个老旧小区停车场完成改造,集中整治12处交通拥堵点。新建、改建8座城市公共卫生间,改造完成20座密闭式清洁站。

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成立区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投资3.58亿元,完成118个环境建设项目。深入开展“春季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设137万平方米,新生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6项水务工程基本完工,开展了119个小区垃圾分类试点,锦绣大地果蔬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投入使用。加强绿化美化建设,建成平庄、树村郊野公园,新建、改造绿化面积1286公顷,我区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称号。整合设立中关村热线“96181”,在全市率先建成城市基础数据管理应用系统。

(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推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启动19个部门审批“一科制”改革,行政审批科室集中进驻中关村企业服务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机构审批、一个公章办结”。完善海淀园和中关村西区管理体制。规范街道机构与职能设置,理顺城乡交叉地区管理体制。建立了鼓励街乡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成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加强农村土地确权及合同管理,探索集体产业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上庄镇启动了土地确权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涉及7个乡镇和玉渊潭经济合作社的52个单位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东升、玉渊潭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力度,参股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组建海淀科技金融集团、海淀置业集团。重组实创股份公司,统筹开发建设创新园、环保园和永丰基地。通过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平台,完成40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

(五)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45件惠民实事全面落实。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5878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77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26个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华清园社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发放社保卡111.8万张,258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落实居家养老(助残)“九养”办法,为5万多名老人和残疾人发放养老券、助残券。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低保救助5282户10139人,动态实现“应保尽保”。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政策性住房189万平方米,竣工53万平方米,新建、收购各类政策性住房13559套,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现“应保尽保”。成立区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中心,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力度。实施451户城镇危房户解危工作,完成1.1万户老楼通气任务。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成32所学校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规范幼儿园招生管理,努力缓解“入园难”问题。委托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等4所名校承办区属中小学。妥善做好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工作。我区成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制定医改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出台超转人员医疗费先行支付政策。提高了住院费用最高支付额、职工门诊和社区就医的报销比例。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全部完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第七届文化节,北坞金山寺等11项文物修缮工程开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行动广泛开展,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稳步推进社会建设。改善307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条件,建立规范化社区服务站338个,覆盖率达到85%。各类社会组织达到690家,处于全市领先。规范并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选聘546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蓬勃开展。深入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妇女儿童、计划生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民防、防震减灾、气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着力解决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实现信访“三无”工作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文明村庄创建工作,全区113个自然村、23个城中村实行村庄社区化管理,建立了集综治维稳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新居民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抓好校园及周边安全。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优质服务年活动,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着眼于统筹区域发展的新需要,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全力做好“四个服务”工作,形成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海淀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区政府及工作部门全面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监督并报告工作。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全年办理全国、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55件,区人大议案2件、区政协建议案1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25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万余条,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调处工作。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的专项整治,建设“阳光工程”。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反腐倡廉建设,查处违纪案件12起。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监督和区政协帮助,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海淀建设发展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面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整理、村庄搬迁、资金平衡、集体经济发展等问题急需破解,有效调控人口规模、缓解交通拥堵、加强环境秩序整治等工作更加艰巨;更高层次改善民生的需求日益迫切,妥善处理百姓利益诉求,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要加快突破,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综合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世界经济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社会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中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区委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把海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我们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对今年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国际化的视角和一流的工作标准,努力开创海淀各项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区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四个服务”工作,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为首都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表率,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综合各方面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区级财政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4%。完成市下达的空气质量控制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做大三产、做强二产、优化一产,同时推动产业内部结构深度调整,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一是推动高端产业发展。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高端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加快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实施中央新影动漫文化城等项目,加快建设五棵松文化休闲聚集区等特色文化产业带。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等综合功能。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引进。重点做好浪潮产业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部、网易研发总部等引进服务工作。完善落实促进街乡镇和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及税源建设工作。三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实施一批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退出一批“三高”企业。全面推进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产业竞争力。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城镇住宅、农民住宅节能改造工程。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造一批燃煤锅炉。

全面推进四大功能区建设。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一是全力推动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建设,加快形成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增强高校、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协同创新能力,加快中关村航空科技园、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等建设,实施一批与高校院所的共建项目,吸引一批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要素市场聚集。二是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构建“一心、一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与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三是推进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设。开发高端旅游业态产品,完善大西山观光、休闲、度假等配套服务设施。四是推进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西山文化创意大道,抓好演艺、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酒店会展等产业的规划布局。积极推进玉渊潭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

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机遇,鼓励和促进居民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大力推进公主坟、五道口等重点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吸引一批国际知名品牌落户。深入开展品牌消费节等促销活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拓展旅游消费市场,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集中打击各类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行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促进投资平稳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调整完善国有投融资平台功能,重点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公共事业投资需求。抓住北京市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契机,及时制定配套政策,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积极吸引撬动社会投资。抓好投资项目管理和协调服务,着力解决项目前期、拆迁、融资等难点问题,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顺应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需要,努力营造国际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和区域的国际化程度。一是研究制定海淀区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流的商务环境、生态环境和服务设施,推动国际组织到海淀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承办各类有影响的国际会议、展览、赛事和活动。二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支持有条件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努力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落户海淀。三是稳定和扩大出口市场,提高自主品牌出口规模,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落实服务外包发展促进政策,实现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增长20%。四是创新招商服务手段,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端产业。同时,以交流合作项目为抓手,扎实做好与国际友城合作工作。

(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

认真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全市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深化先行先试改革。一是率先组织实施推进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完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等6项支持中关村发展的新政策,推动政策集成和落实到位,尽快取得工作实效。二是深化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打造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全国场外交易市场落户建设。力争驻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700家,股权投资机构达到300家,上市(含挂牌)企业达到200家。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设区域科技金融统计体系。三是深入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做好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承接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区属部门“一科制”改革任务。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范围。

推动创新资源平台建设。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抓好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对跨层级审批的协调服务,加快建立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试、央地创新资源整合、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服务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运转顺畅、高效集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抓好创新要素聚集工作,完善吸引要素聚集的政策体系,推动企业、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中介等创新要素加快向中关村西区等重点区域聚集。建成示范区展示中心。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是健全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通过“科技沙龙”等形式,进一步密切创业者、企业家、金融家、科学家、政府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项目信息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二是完善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政策,用好15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各类企业成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三是鼓励支持企业、高校院所、新型产业组织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四是加快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学院路北端产业聚集区等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落实人才特区建设扶持政策,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加快建设世界人才高地。一是在引进人才审档、优秀人才破格审报等方面开展试点,推荐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和“高聚工程”。二是分类制定人才评价认定标准和引进政策,做好人才引进服务工作。三是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支持建立企业和高校院所紧密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建立面向重点企业和优秀人才的租赁房制度,鼓励企业、产业园区提供职工公寓,解决人才住房需求。帮助高端人才解决好子女入学、就医等实际问题。

(三)着力抓好北部地区开发建设,树立核心区发展新形象

按照市委、市政府“阶段有成果、每年出形象”的要求,全面推进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尽快形成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整体形象。

加紧完善相关规划及配套政策。一是坚持国际一流定位,继续在街区层面设计、产业组团布局、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深化完善,加快落实北部地区控规。二是深入研究资金筹措办法,探索通过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保险资金融资等多种手段筹措开发资金。三是进一步完善促进北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在绿化、保洁、物业等配套服务领域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先参与,建立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带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长效机制,使农民切实分享北部地区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快先行启动区开发建设。一是大力推进220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建设,确保西北旺镇六里屯、苏家坨镇前沙涧等安置房项目实施进度。二是推进翠湖北路等35条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完善北部地区路网体系,启动市政管网建设,为产业功能区和居住组团建设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将北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纳入全市中心城区政策范围。三是制定实施北部各镇宅基地腾退计划,加快17个村庄的腾退搬迁工作。四是抓紧完成稻香湖、永丰两大产业片区4个新增用地项目的土地一级开发及相关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为招商引企做好准备。

推进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抓好项目落地、开工和建设环节,加快推进北大维信、资源卫星、国核电力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完工。积极推进中关村壹号、航天电子产业化基地等新开工项目的建设步伐。做好普天、国机、石家庄药业等一批新签项目选址落地工作。

(四)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眼于民生问题的整体解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办好惠民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帮助2.1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3000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和增长机制,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努力实现人群全覆盖。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待遇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和无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水平。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养老机构,继续增加养老床位,建设四季青国家级养老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院,建成清河敬老院,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使用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抓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着力加强物价监测监管,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物价、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必要时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做好重要商品的政府储备,完善绿色通道政策,加强与农副产品货源供应基地的对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快社区菜市场、便民菜店建设,确保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推动保障性住房结构由“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比例。做好廉租住房的实物配租工作,动态实现“应保尽保”。力争全年政策性住房新开工200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加强政策性住房管理,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多部门联网、集成统一的资格审核平台,完善后期管理工作。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在全市率先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积极推进健康海淀建设。一是健全对重大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体系,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建立央地、军地医疗卫生议事协调机制,健全覆盖全区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完善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预约挂号和双向转诊制度。抓好一批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优化看病就诊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三是建立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加大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一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建设,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等6项试点工作。二是继续加大教育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推进名校承办、委托管理、结对帮扶等工作,加快建设一零一中学温泉分校、清华附中永丰分校等一批新校。全面完成87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11所幼儿园,加快发展公办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努力满足社会入园需求。四是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是加快发展国际教育,提高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水平。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前期规划选址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整合区域优质文化资源,推进实施一批精品文化合作项目,打造具有海淀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创意北京”、“数字圆明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文物的修缮保护力度。二是建立精神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等多种形式主题教育。三是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努力消除社会管理盲点和薄弱环节,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继续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条件,探索利用地下空间为社区建设服务的新模式。加快建设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农村服务站,推广“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试点。完善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培育扶持专业社工机构,促进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努力扩大志愿者队伍。二是严格落实维护安全稳定责任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源头预防化解,加快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健全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公告、事故查处督办等制度,全力压减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加快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强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范处置能力。

(五)加强城乡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开展“精细管理,美化市容”活动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坚持一流的环境标准,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大城乡建设管理统筹力度,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人口调控管理。落实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人口综合管控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出租房规范管理、文明村庄创建、控制和拆除违法建设等手段,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巩固和完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有效机制,提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高标准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务。

大力缓解交通拥堵。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治理交通拥堵方案,认真落实“建、管、限”各项措施,分类细化实施方案,加强舆论引导,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完善路网结构。围绕打通南北交通瓶颈,着力抓好轨道交通山后线、西郊线、西山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巨山路南段、友谊渠路等14条城市主次干道新建、扩建工程,逐步疏通中关村、上地、清河等地区58个拥堵点周边微循环,探索在部分道路建设地下交通通道。二是以中关村西区为重点开展立体交通建设试点,探索建设一批连通楼宇的封闭式过街天桥,推进西区地下环廊延伸改造工程。三是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停车秩序管理,提高交通科技应用水平,构建高效智能的城市交通系统。实施老旧小区停车场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立体式公共停车场建设,提高静态交通管理水平。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在部分区属道路重新规划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努力缓解交通拥堵。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六郎庄、中坞等重点村城市化工程,基本完成农民宅基地腾退搬迁和集体企业拆除工作。按照“一村一策”原则,统筹推进城乡结合部整体改造,妥善解决上楼农民的就业和社保问题,积极培育发展适宜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城市化遗留问题解决力度,加快26个城中村的拆迁实施进度。加强腾退村庄的绿化和环境建设工作。

抓好农村改革发展。一是按照推动农村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统筹使用各项支农资金,抓好东升花园中心、组培苗繁育中心等观光休闲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以上庄京西稻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代表的特色产区做大规模,形成品牌,努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4000亩蔬菜供应基地。二是深入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工作,继续推进集体产业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林补偿力度,多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推进“三起来”工程建设,建立健全“5+3”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一是加强美化绿化工作。实施“城市增绿添彩”工程,推进北极寺、南长河两岸等绿地改造建设,加快提升中关村科学城等重点地区环境景观,实施屋顶绿化示范工程,新建、改造绿地120公顷。以建设翠湖湿地公园为重点,做好北部地区“生态绿心”规划建设工作。二是加强垃圾综合治理,健全源头分类、前端收集、中间运输、后端处置的垃圾处理体系,扩大垃圾分类达标试点范围,加大垃圾处理终端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六里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促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是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四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水质监测监管,推进南沙河等河渠治理,加快清河等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改造。五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安排资金3亿元,实施123个环境建设项目,重点抓好香山、圆明园等景区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拆除违法建设130万平方米,坚决查处各类新生违法建设。加强对夜景照明、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架空线等的规范管理,建设一批精品、亮点环境景观。

努力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依托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大精细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示范区的建设力度,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施20兆宽带光纤入户工程,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围绕增能力、保供应,加快推动城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城管、交通、应急等管理平台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和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城市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快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人本法治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分工,明确职能、权限和责任,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提高依法、科学履职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全面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不断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强化对重要领域、重点项目的监察和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办理好各级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完善行政决策程序,深化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依法治区水平。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

做好“四个服务”工作。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优质服务年活动成果,不断深化“四个服务”的意识,努力为部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驻区单位建设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工作机制,落实联席会议、领导走访驻区单位等制度,强化政府部门与街乡镇的服务责任,加大对服务事项的跟踪办理和服务效果满意度考核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形成和谐共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关于《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区委十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2009年9月份启动了相关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对事关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纲要(草案)》力求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在规划内容上,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彰显高标准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服务发展的新时期特色,在坚持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任务。在规划指标上,按照创新发展、经济增长、人民生活、人居环境、城市服务和国际化进行分类,强化了约束性指标,注重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指标相衔接。在表述上,采取正文加图表的形式,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是海淀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启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海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五年来,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27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6000美元增加到1.2万美元;区级财政收入由71亿元增加到1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583亿元增加到1183亿元,以上指标均实现翻一番。同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在总结成绩的同时,《纲要(草案)》也深入分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解决的具体途径和政策措施。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为实现在“十二五”时期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根据区委《建议》精神,《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海淀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海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更高标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中作出表率,为首都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海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科技、民生、环境、社会、国际化等方面。这里,我就三个方面的重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一是关于经济增速。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充分体现了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留有余地、创造条件。

二是关于居民收入。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略高于“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既体现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又体现了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

三是关于节能减排。“十二五”时期国家和北京市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更加严格,新增了一些约束性指标。虽然当前我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处于全市较低水平,但随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积极因素推动,节能减排仍有一定空间。只要我们坚持依靠科技、管理、经济等综合手段,多措并举,就一定能够完成预期目标。

(四)“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示范。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围绕“两个批复”精神和建设“四个一批”目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步伐,着力在激活自主创新潜能、搭建创新发展平台、构筑世界人才高地、建设科技金融中心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模式。

二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壮大区域企业力量,将优化需求结构与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四大功能区建设,努力构建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格局。按照城乡结合部实现城市化、北部地区实现城镇化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是城市环境绿色宜居。建立健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环境体系,重点解决好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屏障,把海淀建设成为秀美、舒适的宜居家园。

五是城市运行智能高效。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建立科学的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六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好就业促进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积极推进“平安海淀”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与和谐氛围。

七是提升区域国际影响。适应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要求,大力实施国际化、差异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将海淀建设成为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聚集之地,全面提升海淀国际影响力。

八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投资审批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

篇5:北京市海淀区外语培训工作管理规定

(请提供原件及复印件)

一、《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单位办理介绍信(模板可下载)、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申请表两张

三、新办聘用单位申请报告

四、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三证合一),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诚信声明

六、申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相同方向)

七、申办人学历、学位复印件(没有学位加中级以上职称,相应箸试合格人员登记表或职称评审表,高级职称在提供任职通知书)

八、申办人学历、学位认证复印件

九、申办人劳动合同复印件

十、申办人个人所得税《税收完税证明》(加盖财务章,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十一、申办人在京合法固定住所证明(1、房屋居住诚信声明、房东身份证、房本

2、租赁合同和租房缴税发票

3、公租房协议

4、购房合同和发票

5、二手房合同和契税发票)

十二、配偶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相同方向)

十三、配偶结婚证复印件

十四、偶劳动合同复印件

十五、独生子女证复印件或二胎准生证复印件

十六、户口首页和子女户口页复印件

十七、《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

十八、近期一寸同版免冠白底彩色证件照一张

上一篇:A380铝合金结构制造用设备下一篇:《征信机构管理办法》20131220(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