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必修几

2024-04-14

高二地理学必修几(精选7篇)

篇1:高二地理学必修几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复习几点建议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②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③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④垂直气温的计算。

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⑦昼夜长短的计算。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四、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①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②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③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1.10

篇2:高二地理学必修几

一、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东南亚:

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积大;

b.光照充足;

c.温差大;

(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烈底ㄒ祷?/p>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地理有哪些学习方法

对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的记忆方法。通过对比联想,有助于我们比较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强记忆。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都相反,学习时,只需精记一种即可。

从属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凝聚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关系联想,引导思考、理解地理知识彼此之间的关系,使思考问题有明确的方向,感到有些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如因果关系:地理自转→地转偏向力→盛行风向→洋流的流向;从属关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聚散联想记忆法

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知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方法。包括聚合联想记忆法和发散联想记忆法,互为逆过程。运用聚散联想记忆法有助于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建立地理知识的“联想集团”。

形象联想记忆法

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形象联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记忆。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又如意大利的轮廓图像高跟靴子。

高中地理学习技巧

1、借住地图学习

学好地理还需要学生,准备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因为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省市地貌和位置等。

2、做好课堂笔记

很多人觉得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不需要课堂笔记,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学习观点,地理学习要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课堂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3、背诵基础知识

地理虽然不像政治、历史科目,那样需要大量的死记烂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基础知识,还是需要进行背诵记忆的。

4、注重总结归纳

篇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指瑕

第一册

1. P4第二节第1行:

“宇宙是无限的, 但人类所认识的宇宙都是有限的。”这种表述将科学上的宇宙与哲学上的宇宙相混淆。科学上所讲的宇宙 (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象的能量大爆炸, 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 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 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这个概念不同于哲学上所讲的宇宙概念, 即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结合下文内容, 这一句话宜改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或“人类认识的宇宙是有限的”。

2. P31:

关于条目“内力作用的‘足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而课本上只介绍了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中最常见的两种基本类型, 即褶皱和断层。严格地说, 地质构造包括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建议将条目“内力作用的‘足迹’”改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3. P37第二节第1行:

“由实验得知,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这句话未能全面、准确地叙述辐射定律的相关内容。建议将其改为“由实验得知,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4. P48倒数第6行:

“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作用。”这句话叙述不够全面, 漏掉了岩石圈。因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 热量传输不可能没有岩石圈。因此, 建议该句改为“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5. P48倒数第5行:

“水循环过程中, 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 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 改造着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 不仅产生流水的侵蚀地貌, 还产生流水的堆积地貌。建议将该句改为“水循环过程中, 还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 由此产生了侵蚀作用, 并通过搬运、堆积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6. P5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下方将亚热带气候分为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 这与教材中气候类型判断教学的内容不一致。建议将亚热带气候仍分为两种, 即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或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 将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分别归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并建议换上相应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另外, 为体现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建议将P58《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下方的亚热带荒漠和草原带分别归入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用不同的图例分开, 并换上相应的《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7. P60第3行:

“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表述不科学, 因为海岸线不一定就是东西向延伸的。建议该句话改为“受这种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自然带表现出大致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8. P64“活动”第3行:

“由于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 将富含磷酸盐等营养盐类的下层冷海水带到表层, 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繁衍迅速, 大量鱼群来此觅食, 因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渔场成因说法欠妥。秘鲁渔场的形成得益于沿岸上升流, 而非秘鲁寒流。因此, 建议第一句改为“由于秘鲁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 (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经过, 在常年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下, 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这不仅使水温显著下降, 同时更重要的是带上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

9. P84第二节第1行: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要强调的是适度开发, 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这种说法只适用于可再生资源, 对非可再生资源显然不合适。建议最后一句改为“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第二册

1.P4:从“人口增长模式图”可以看出, 原始低增长阶段的出生率波动大, 死亡率波动小。但这与实际不符, 在原始低增长阶段, 由于受灾荒、战争及瘟疫流行的影响, 死亡率的波动应很大, 而出生率则相对稳定。建议该图作适当修改。

2.P23第二节第1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 例如,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 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前面已讲过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科技等因素有关, 最后一句又说:“此外, 环境人口容量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等有关。”前后重复叙述。建议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改为“此外, 环境人口容量还与社会分配制度、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3.P57第1行:“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样叙述不够完整, 因为如蘑菇等微生物的生产显然属于农业生产的范畴。建议将“动植物”改为“动植物和微生物”。

4.P90倒数第2行:“在商业活动中, 生产是起点, 消费是终点, 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并以“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图”作形象化说明。这种叙述将生产、消费作为商业活动的环节, 显然扩大了商业概念的内涵。因为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所以收购为起点, 销售为终点。建议将该句改为“在商业活动中, 收购为起点, 销售为终点, 交换是联络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图中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也应删去。

第三册

1.P42:关于“稳定战略”的叙述:“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现代汉语词典》对“归宿”的解释是“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因此, “可持续发展的归宿点”应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中,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 也就是说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或归宿点。因此, 建议将文中的“归宿点”删去。

2.P77倒数第1行:“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句话本身没有错, 但将旅游资源放在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条目下叙述就欠妥了, 因为长江流域许多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景观资源。建议将其改为:“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3.P97“知识窗”中第1行:“湿地是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及海岸带的滩涂等。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 被称为‘地球之肾’”。这样叙述将湿地的防旱功能漏掉了, 应将文中的“蓄洪防洪”改为“蓄洪防旱”。

篇4:高二地理学必修几

一、学生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

1.探究新问题,逆向思维能力欠缺:在考试说明中,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地理过程、地理现象等。但很多学生一旦遇到探究性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将回答的重点落到要点上,对基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有偏差,导致答题出现偏差,甚至答非所问。

2.审题不清:考查“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考生多答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或“地中海气候”,忽视了“常年”“气候特征”等。

3.答题不全面:如在分析汽车工业区位因素时,考生只答“临近海洋,海运交通便利”,而忽视其他区位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好处,也仅仅答出一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4.图表信息获取不到位:利用图形信息解题是一项重要的地理思维技能,培养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应试技能。但在具体的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导致答题偏离要点。

5.错别字较多:如杭州的州、煤炭的炭、炎热的炎、广阔的扩等;

6.概念不清:如公平性原则的含义会设陷,把公平性原则反映出的权利公平问题改为义务问题,混淆了公平性原则的本质含义。

7.原理不明:如地租水平变化特征曲线图,考生不了解影响地租高低的主导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大小,如果了解了这两个原因,再结合图形认真分析,就很容易判断出答案。

8.空间定位不准:导致答题方向出现偏差。如长三角错判为珠三角、辽中南工业区错判为沪宁杭工业区等。定位判断错误,整个答题思路和方向就可能出现重大偏差。

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思想不太重视。语数外是学生的生命线,小高考只要过关就行了,学生不是太重视。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有些选择题和判断题,就是考察基础的内容,做题时,没能领悟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

3.解题方法不当,解题技巧应用不熟练。很多题目,其实是技巧问题,学生掌握的不熟练,或者不会应用,答题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4.缺乏训练,做题太少,见识少。很多题目,学生一拿起来感觉是非常陌生的题目,做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熟练自如。

三、应对策略:

1.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⑴加大备课量,注重投入;要注意对试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要有授课意识和高效意识,不要受三案六环节的备课程序的影响,也不要受所谓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影响。由于时间关系,授课时还是需要遵循“背---讲---练---析---评”的常规教学思路。

⑵例题设计要精确,要注意配套练习、跟踪练习的配合使用。不考不行,考得过于频繁也不行。

⑶要注意调查了解,及时捕足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要对疑难问题讲深讲透,要多鼓励,少批评。须知士气可鼓不可泄,要让学生有成功收获的信心。

⑷要优化教学策略:要抓主放次,抓大放小,抓简放繁。内容复习上要突出高频考点,答题思路上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抓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如条理清楚、用语规范、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等都有可能导致得分的细微差别。

⑸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事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要在问题的解决上做文章。要让问题暴露的更彻底,反思更明确。人文与区域地理要突出案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

2.学生层面:

⑴重视地图的阅读:地理考察多以图的形式来命题。“无图不成题”,学生在读图和析图时,要正确学会读图,要全面加以分析,寻找图上的有效信息。

⑵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复习好,需要合理的规划。所以,复习要有针对性,每节课拿出十几二十几分钟让学生背背,然后再做题。不要整节课都背书,这样不太合适。

⑶规范答题:正确、合理地答题对于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⑷学生背有总结化,审题有圈化,运用有思路,书写有规范,学习有反思。要求学生不要答非所问,表达不到位。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卷面书写的要求。

⑸答题要领呈现“五化”:一是要点化,答卷字数要适中,把最重要的要点写在最前面,还要避免答题中出现答非所问,前后矛盾的问题;二是条理化,要条理清楚;三是术语化,先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方面的内容,让自己的思考范围缩小,然后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四是逻辑化,答题逻辑要严谨,论证要周密;五是全面化,答题时一定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组织知识点。

四、复习计划:

1.正确处理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在考试说明下来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把【考试说明】印发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针对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要求的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考试说明不作要求的,我们作了大胆舍弃。

2.注重细节,强化要求,力争达标:在上面谈到的各方面,我们将强化要求,力争达标。这些都是细节,要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上加以落实。

3.课堂结构安排力争紧凑,张弛有度:每周2次模拟考试,再配以课前10分钟诵读资料、综合题答题背诵资料的整理,力争让学生答题变得轻松。课前大多先背诵,后做题,再讲解。

4.重点内容要重点讲解:地理概念、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绘图方法、答题技巧等;引导学生审题时可以关注题中关键词,如判断题中出现:带有“可能”的选项一般都是正确的,如西气东输工程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线地区有望崛起一条经济隆起带;相反,用“一定”“都”等词语的表述就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要给学生一个技巧,减少答题难度,增加答题成功率。

综上所述,我们所要争取的目标,只能是把种种事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把通过复习可以得到的优势尽量扩大化。减少失误、提升优势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依靠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在心理上重视,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努力,如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学科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在小高考中尽量减少失分,以最终夺取小高考的胜利。

篇5: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 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 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3题。

1.以上划分是按():线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号 座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 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 : 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4~7题。

名 姓订 : 级 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装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5.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 B.“金色中国”——高寒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 : D.“银色中国”——伏旱

校 6.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学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装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7.应该说,这位教授所做的分区还缺一部分,这一部分应命名为()A.黑色中国

B.白色中国

C.红色中国

D.蓝色中国

(2015·苏北四市调研)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第1页(共4页)

8.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9.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5·邯郸模拟)读“GIS过程分析图”,完成第10题。

10.该图最终成果反映的主题是()

A.地面塌陷

B.泥石流 C.地震

D.滑坡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系统建设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如医院利用该系统抢救某重危病人的过程。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据此完成11~12题。

11.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12.“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①高速网络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 ⑤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014年7月18日15时30分,“威马逊”先后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后来又在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沿海登陆,再后来又在防城港市光坡镇登陆,“威马逊”前两次登陆时达到超强台风级别,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台风。“威马逊”共造成59个县市区、742.3万人、468.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为

第2页(共4页)

265.5亿元。据此完成13~16题。

13.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水水位宜采用()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14.同是遥感图像,飞机图像清晰度高,主要因为()A.飞机上的传感器更为先进

B.飞机的高度远小于卫星,受云量阻隔小 C.飞机上的图像比例尺大 D.飞机上的相片质量优越

:线15.要准确快捷统计测算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号 座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16.利用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少

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

二、综合题

17.下图是“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名 姓订(1)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

________。①太阳高度相同 ②地方时相同 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⑤地形相同 ⑥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 ⑦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2)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有相同的气候类型,其中面积广的是________气候。

(3)若图中b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 但成因却有所不同: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说明中美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装

(5)图中c处附近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试论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18.2015年6月29日,基于汛前调水调沙的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正式启动。黄河防总 : 通过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实施黄河汛前调水调沙。期间,实施黄河三 校 角洲生态补水。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学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

第3页(共4页)

材料二 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日期为拍摄日期)。

(1)关于材料一中各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双选)

A.滨州市的等级比济南市高,服务范围比寿光市小 B.图示区域的城市体系中,济南市为第一级城市 C.滨州市与东营市之间有明确的区域界线 D.东营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材料二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技术获取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4年至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

(3)第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于2015年9月17日-19日在山东省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近年来,东营市依托胜利油田庞大的产业、市场、技术和人才优势,举全市之力发展石油装备产业,取得明显成效,被命名为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中国石油装备产品出口基地。东营市市长曾说过:“作为‘石油城’,东营不能等资源枯竭了才考虑转型。”

请为东营市的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_

____ 1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甲地气温比周围地区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图示地区粮食消费总量逐年增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述图中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篇6:高二物理学的哪几本书

按考试大纲要求,选修3-1、3-2、3-5列为必考内容,选修3-3(热力学)、3-4(光学、振动与波)为二选一模块,由于历史的原因,广东绝大多数的学校只学3-3,因此3-4的内容在此不详述。

和高一相比,高二学的内容更多,也更抽象,因为高二分科之后物理课时增多,因此基本可以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

二.主要学什么内容

高二上学期学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与高一下学期的平抛运动有较密切联系;第二章恒定电流,相对独立的一章,要以初中电学为基础,历年高考必考的电学实验都出自这章,而且一般难度都不小;第三章磁场,与高一下学期的圆周运动有较密切的联系。

如果说高一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物体运动,那么高二主要是从微观角度来研究物体运动,并且对平面几何中的圆、切线等相关知识有更高的要求。认识到教材的这种编排顺序,学生将会理解高二的物理内容为什么会这么抽象。

高二物理的其余内容为选修3-2的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3-5的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3-3的分子动理论、气体、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其中3-2的电磁感应和3-5的动量守恒定律是两个重难点内容。此外,选修3-3的热力学内容难度不算太大,但高考中占了15分,占比较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二的物理总体内容很多,概念进一步增多,难度也比高一大幅增加,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对高二的物理学习非常不适应,在此也有相应的一些建议给高二的理科学生:

第一、不要放松对每个新学物理概念的理解,一旦发现前面有些学过的概念有所遗忘或混淆,一定要找回课本原文对照,这样新学的知识才是扎实的,经得起考验的;

第二、如果确实遇到了学习上的困惑,比如说感觉课堂上的内容都能听懂,却偏偏不会做题,那要看看是不是别的方面的原因,比如是不是数学方面的基础影响了?比如磁场中要用到很多圆的知识,那就要抓紧把初三的圆那个单元再好好复习;

篇7: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①自然条件:

A、区域位置;

B、自然环境条件:a、气候;b、地形;c、水系水文特征。

C、自然资源:a、矿产资料丰富;b、水能资源丰富(比降大决定)。

②人文条件:A、生产力水平;B、经济基础;C、交通航运条件;D、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2)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灌溉;⑤旅游;⑥土地利用;⑦提高水质等。

上一篇:赴港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演讲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