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人物命题作文

2024-04-23

风流人物命题作文(精选6篇)

篇1:风流人物命题作文

关于人物的命题作文

要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定了一个计划,计划中有一项:我们俩交换角色,爸爸当我,我当爸爸,为期一天。我心中窃喜,看我怎么“收拾”你,因为他以前经常教训我,我很不服气,这下我可有机会“报复”了。

计划开始了,我们各自进入角色,早晨,太阳暖暖的照着,新的一天开始了,吃过早饭,正想着怎样教训爸爸,可他却开口了:“爸爸,我要喝水,麻烦你帮我倒一杯好吗?”我赶紧倒了一杯水给他,并说:“孩子,喝完了赶快做作业,别磨蹭啊!”我刚打开电视机,准备拿遥控板,就听见“嘭”一声响,猛回头看,原来爸爸有意把装水的杯子碰倒在地上,水淌了一大滩,他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明知上当了,但还得去拿拖把整理,边走边嘟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烦人呀!可能是由于慌张了,我摔了一跤,爸爸却在一边哈哈大笑。

一小时后,我命令他:“爸爸要去楼下办点事,你看一看电视了就去写作业。”于是我带着滑板下楼了,当我满头大汗的回来时,发现他还在看电视,我说:“快做作业去!”他漫不经心地做作业去了。

作业检查完毕,已是中午12点了,他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唉!我给他做了个鸡蛋炒西红柿,素炒洋芋丝,做好了他又嫌我的菜不好,不是太咸了,就是太酸了,我终于忍无可忍了,生气地说:“不吃就不吃,我自己吃。”当我吃了一口鸡蛋就感到不对劲,有点儿苦。哇!原来把碱当盐使了,回头一看老爸,他已经笑的直不起腰了。再尝尝洋芋丝酸的`难以下咽。我很痛苦,认真地、精心做的,怎么这样呀?爸爸幸灾乐祸说:儿子,当爸爸的感觉如何呀?我无语,一脸的沮丧。

我想到平时听到爸爸的教诲,就觉得闲烦,并且经常感叹,当儿子真难,我要是爸爸多好啊!通过今天一天的角色互换,我真正体会到了,当父亲真是不容易啊!还是当儿子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篇2:风流人物命题作文

可是这又该如何决择呢?是老师?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上谆谆教诲,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把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是同学?每天陪伴在你的左右,让你开开心心,无比幸福;是陌生人?虽然只是短暂的擦肩而过,可是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是家人?每天体贴入微的照顾,每天看似平常的一声问候,让我真正的感到了家的温暖。虽然这些人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我选择了家人。因为家才是我永恒的避风港。

一个令我心存感激的人——母亲。来母亲为我煞费苦心。小时候的我,是一个身体脆弱,三天两头就往医院跑的,妈妈为了我,每天忙碌的奔波着;长大一点的我,是一个小淘气包,每天领着小朋友们到处疯到处跑,一天我玩累了,坐在街头上等者妈妈回家,突然,有一个身穿蓝色中山服的中年男子想我身边走来,我一看他就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我屏住呼吸往家跑去,回家后,妈妈相继也回来了,妈妈知道后狠狠的批评了我,妈妈说:“傻孩子,以后用过来等妈妈,这样很危险知不知道?”我听话的点点头。经历了这件事后我再也不敢胡乱乱跑了。现在的我,经过妈妈的教导,已经蜕变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妈妈对我来说很重要,是她的努力,才换来我今天的一切。

我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母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的确,我也这么认为。让我在这里向妈妈道一声:“妈妈,这些年来,谢谢你,您辛苦了!”

一个令我心存感激的人,也是另所有人心存感激的人——母亲。

20枣庄中考命题作文范文二: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对他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存感激,就要布施行善,多诈矛,少掠取,使自己心灵富足。要懂得给予,就永运有可给予;贪求索取,就永远要索取。给予得越多,收获也越多;索取得越多,收获就越少。人的一生,为他人付出得越多,他的心就越富足,他就越过得胸怀坦荡,泰然自若。一个人给予得越少,他的心灵就越干枯,他就越过得心神不宁、惴惴不安。心灵富足的人必会爱人,因为爱就是给予,爱就是富足,爱就是宽广,爱就是一切。得到别人帮助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与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想起往日他对你的关心帮助,化解心灵的隔阂,让友谊常在。心存感激就必须宽容,宽容是给予的一种高级境界,是通往我们精神和灵魂净化之路的钥匙。能够宽容的人就能够获得力量的循环增长。宽容他人,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对生活心存感激,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许多事情往往都是双刃剑,若只看到刀刃的一面,受伤的永远是自己。生活是什么?生活是那河中的水、指间沙,我们必须健康快乐地活着,这虽然不平凡,可对于那些重病垂危的人来说该是多么珍贵呀!

对父母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父母是我们心的依靠和归宿,有两的日子是头顶撑起的一把伞,伤心的时候是为我们擦去泪花的手帕,对父母要心存感激,就要常唤醒沉睡的良知,在自己的小家庭装饰得豪华如宫殿时,去看看父母的房子漏不漏雨;在外饮酒作乐、潇洒走一回时,想想父母在家里是否感到孤独。

对事业心存感激,就会忠诚敬业。在你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只有心存感激,才会对事业忠诚,才能获得继续前进的内驱力,将你现有的成功看成是一个巨人的感动,你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做出感动他人、感动自己、感动公司乃至感动中国的壮举。

人类应该恢复自身的本性,时常学会感动,心存感激。感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

心存感激将使你获得力量,使你产生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从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所包围。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吧!

2018年枣庄中考命题作文范文三: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生活中有许多让我感激的人,父母、师长、同学……正是他们的关怀,我才有了今天的成长与幸福。但让我最感激的,还是我的妈妈。

我的身体里有妈妈的血液,我的思想里有妈妈的智慧,我的性格里有妈妈的烙印。是妈妈,陪伴我成长,鼓舞我前进。

妈妈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脸上戴着一副近似镜,看上去很和蔼。由于终日操劳,她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她乌黑的青丝里染上了白发。妈妈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千方百计地让我学好,可我总让她生气。

记得一天晚上,我在做作业,妈妈坐在床头,一边看书,一边对我说:“我找了几篇好文章,一会儿你读读。”我大吼:“我不干。”随即气即败坏地踏上床,愤怒的将一堆书踢散,又狠狠地抓起两本重重地摔在地上。妈妈见状,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说。那晚妈妈只喝了一碗稀饭就匆匆回到房间,静静地低头坐着……我意识到我的行为象一把利剑刺伤了妈妈。平日里我总是贪婪地掠取,那么顽固。今天,妈妈唤醒了我沉睡的良知,我应该感激妈妈才对!

我总是那么贪玩,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又想到了妈妈经常下中班,夜里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不是先休息,而是悄悄地打开台灯,为我检查作业的情形……妈妈对我的学习是多么虔诚。她想把我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期待我翱翔于天空,她是想让我出类拔萃呀!而我能感受到她恨铁不成钢的怒气与伤悲,能感受到她为我付出的憔悴与苦心。我应该感激妈妈,她给了我求知的渴望,给了我向上不竭的动力。

也许妈妈上夜班的原因,经常睡不好觉,这更需要多休息。可每天夜里,妈妈都要看看我。一次,我睡觉时盖的是薄被,天亮醒来发现被子变了。原来妈妈夜里总会蹑手蹑脚地走到我屋,摸摸我的被,轻轻拍拍我,再给我盖严实,最后慢慢地转身离开。

母爱无声,我却能感受到她那颗温暖而执著的心。她象一支蜡烛,温暖了别人,忘了自己。叙述详尽而具体妈妈是我这辈子最感激的人。她是每天早晨温柔的呼唤,是每一次的嘘寒问暖,是每一次雨中撑开的伞,是每一次外出的牵挂,是每一次严寒酷暑路上的陪伴,是每一次生病时的焦虑,是每一次严厉的斥责,是每一次难过时为我擦去泪水的手帕,是每一次我取得成绩时绽放的笑容……她历经岁月变迁,却无怨无悔。

篇3:高考人物传记命题特点及解答策略

一、概括传主成就【命题特点】

传记作者为一个人物立传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其事迹、凸显其成就, 因此, 对传主事迹或成就的概括就成为历年来高考的主打题型。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 文中写到的“某某”的学术成就主要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 从文中看, “某某”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答题策略】

传记选材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 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 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第二, 提取传记中的关键句, 如每个自然段的首句或末句;第三, 抓住有关传主事迹、成就的关键词;第四, 概括时要准确具体, 不可笼统。

【高考真题】

例1.从文中看, 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 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2010年高考辽宁卷《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语段信息:1891年11月1日, 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 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 体察侨民疾苦, 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 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 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 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 并译成英文, 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 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 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 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 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 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 研究地方礼俗, 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 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 用“遂令空白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思路导航:第二段介绍了黄遵宪到新加坡后的具体行动与做法, 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黄遵宪活动进行概括:对侨民、对殖民者、对南洋诸生。

参考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 查访侨民疾苦, 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 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 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二、把握传主形象【命题特点】

传记和小说一样, 其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 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成为传记考查的热点,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 结合作品, 请简要分析“某某”这一人物形象。 (2) 作品中的“某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 这篇文章表现了“某某”哪些优秀思想品质?

【答题策略】

作者对传主形象的刻画、对传主品格的弘扬总是通过对其事迹、言行的叙述描写来体现的, 因此, 把握传主的形象, 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可以从四方面思考:第一, 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 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 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看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第三, 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第四, 注意作者对传主的介绍和评价。

【高考真题】

例2.从全文看, 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2009年高考江苏卷《画家黄永厚》)

语段信息: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 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 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 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 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 大事面前不敢表态, 什么玩意儿, 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 深居简出, 淡泊明志, 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 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 不过, 你画李白就李白, 画杜甫就杜甫, 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 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 “不看画的人, 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 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 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 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 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 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 他笔下的魏晋人物, 长发纷飞, 衣裾飘扬, 袒胸露腹, 粗粝怪诞, 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 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 这就是黄永厚。

思路导航:首先要理解“冰炭同炉”的喻义, “冰”和“炭”是水火不容的两种事物, 那么, 题干的意思即是要求考生找出黄永厚身上的两重性格, 从行文中可以找到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 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三、探寻因果关系【命题特点】

传主的某一行为、成就或事迹常常是某些原因促使的, 这种对某种结果的归因探寻, 是高考人物传记常设的题型之一。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 从文中看, 哪几件事对“某某”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根据文章内容, 请概括“某某”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3) 从文中看, “某某”作出某一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策略】

显性的因果和隐性的因果往往交织在文章之中, 有可能是局部筛选与概括, 也可能是全文筛选与概括, 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筛选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第一, 要看清楚文本相关文字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 尽可能地穷尽原因, 不可遗漏要点;第二, 外因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大原因, 解答归因题时要“内”“外”兼顾, 不可偏废;第三, 要分点解答, 力求条理清晰, 眉目清楚。

【高考真题】

例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 他是“白费心血”, 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杂交水稻之父》)

语段信息: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 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 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 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 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 受我的思想束缚, 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 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 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 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思路导航:对本题的解答首先应该找准信息对应点, 紧扣题干要求进行概括归纳。答案要点有三个, 作答时要考虑全面, 条分缕析, 表述简洁流畅。

参考答案: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 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 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四、探究人生启迪【命题特点】

人物传记的阅读要求我们能把握基本事实, 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并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判断。这种题型旨在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精神, 要求考生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能合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 (1) 传主的成功经历给我们哪些启迪? (2) 传主的事迹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意义? (3) 传主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

【答题策略】

这种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 要求考生能够立足自我, 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个性化解读, 思维应起于文本、归于文本, 超越文本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 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 要紧扣文本进行合情合理地探究。同时要做到观点明确, 论述合理, 条理清晰, 语言简洁。

【高考真题】

例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 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009年高考海南宁夏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语段信息: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 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 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 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 “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 “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 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 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 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 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思路导航:解答此题, 要紧扣题干的提示, 从“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两方面分别作答。作答时,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明确回答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其次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特点, 具体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 永不满足, 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 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观点二: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 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调查研究, 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③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篇4:命题作文的命题策略

一、教师命题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把题目命在生活的断面上。

学生写作能力差,进步慢,在很大程度上是丧失写作兴趣。不知道写什么,脑子里是空的,有一点思想三言两语,就写完了,这与教师的命题有着很大的关系。命题不科学,不是太虚太泛、就是太实太窄,太虚太泛,不易下笔、太实太窄,不便生发,要求学生泛泛地谈论时事政治,要学生写远离学校生活的时代风貌,写根本不熟悉的新人新事,学生就会逐渐感到作文“没啥写”,开始还勉强应付,实在应付不下去了,就东抄西凑。学生只有深入生活,理解生活,才会在作文时得心应手。而作为教师则只有深入学生实际(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这样才能选择到最适宜学生练习的命题。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谈心,谈一谈他们的家庭状况,同学之间的友谊,国家时事政治,谈一谈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以此来了解他们现在最感兴趣的话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作学生的朋友,从实际出发命题,比如,目前流行歌曲是青年人的爱物,追星族、上网热等现象,可以出《明天你会追什么星》、《你在网上捕到什么啦》等题目,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泻出来。在学生反馈回来的作文中教师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循环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在此要注意把题目命在生活的断面上。文以情动人,无情无以为文,最能掀动人情感波澜的,大都在生活的断面上。 比如,当学生刚从初中步入高中,在这个断面上,他们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静,有对过去幸福美好生活的留恋,又有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向往。失落与憧憬,怅惘与自信,这种矛盾心情此时表现得格外突出,老师要抓住这一契机,以《我是高中生了》、《新学期断想》、《别了,我的少年》为题加以诱发,他们自然便能倾吐自己的心曲。有的学生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住校,这又是一个断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起初还有一种新奇感,渐渐就被绵绵的思绪笼罩了,思念亲爱的父母,想念温暖的家庭,紧张的学习气氛,有的竟暗中哭泣,一到节日,本地的学生都回去和家人团聚了,这更增加了他们的思念之情。有些学生在宿舍里泪流不止,针对这种情况,出题《我爱我家》让大家作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二、结合课堂命题,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学生读写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命题,一是在教某一类课文的前夕先带领学生去有关的实地现场,并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写作最好”,在学生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的情况下,让学生翻看指定的课文,研究课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体会其中的道理。如在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之前,先带领学生去本地的烈士陵园参观,并事前明确布署要写一篇怀念烈士的悼词,学生是带着写作任务去参加的。因此,看得仔细,记得认真,掌握了详细的材料。有了写作素材,如何去梳理、选择和组织这些素材呢?在这关键时刻,抓住“火候”及时指导学生细读课文,从教材中寻找答案。二是读后改写原文,当然,改写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扩写、缩写、续写、仿写,也可以是记叙方法的改变和文学体裁的改变等等。结合课堂教学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减轻学生作文的困难。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命题作文,很多同学在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表现方法,运用词语等方面都能模仿,熟能生巧,进而创新成为自己的东西。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强弱的差异,类型的分野。教师命题应一次多题或划一个大范围,由学生自己命题,让学生掌握一点选题上的自主权,并且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因为教师毕竞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有着丰富的经验,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想像力,促动思维的创新。

篇5:初中作文流行风命题半命题作文

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时尚”竞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赢得了一部分人,尤其是年青人的青睐。

时尚,关键在于流行,且不说流行不一定是好的,“因为流行性感冒也流行,艾滋病也流行”,就是流行本身,既为流行,谁来引领,谁来推动,流行动机何在,目的何在,效果如何?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 。潮流与时尚的兴起,往往前有引领,后有推动,中间大多为身不由已,言不由衷,随大流而矣。但相互激荡,推波助澜,来势其汹,去势之猛,超乎人们的想象。

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模仿性、从众性太强的民族,往往什么东西一出现,常常是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来龙去脉,不问所以然,便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从众而行,所以流行的速度,波及的范围,较之恶性传染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结果,往往让人瞠目结舌。

五千年的文明,太古老了,让我们也有些陌生、疏远;好在新中国50多年的历史,离我们尚不太遥远,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回顾5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事情还少吗?而这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仅仅是头脑发热,缺乏理性的行为,给中华民族,给百姓苍生,造成多么大的灾难啊!

如今倒好,人们似乎走出了过去政治的狂热,走入了经济的“冷静”,但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冷静了吗?不说其他,单就流行,我们依然处在非理性的状态。

现在有时装设计师,时装模特,时装发布会,而且有形象设计师,色彩顾问,等等等等。女性的服装一季一流行,一年几变化,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即让男人简单、呆板,几年、几十年一惯制的西装,如今也颇有流行的讲究。过去的两粒扣西装不时兴,不流行了,今年流行三粒扣,明年流行四粒扣……此时流行圆驳头大翻领,彼时流行方驳头小翻领……让老实巴脚的男人们也手足无措,不知穿什么好了。

而如今年青人的流行,就更多了,多得让他们的父辈都如坠雾里,不明就里。

流行归流行,但是谁人受益?是商家无疑。但一个腹有诗书,气宇轩昂的男人,即让衣着平常、素朴,无论三粒扣,还是四粒扣的西服,抑或一件中式的布衣布衣,我想,他的形象、气质也一样不逊于一个油头粉面,珠光宝气的人,而且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晋书》本传里记阮咸,说“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灿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人家晾晒出来的衣服都非常漂亮,家贫困窘的阮咸,没有什么好衣服可晒,但是又喜欢流行,也要晾晒衣服,只好用竹竿当院挂出粗布短裤,有人奇怪他的行为,不以为然,他只得自我解嘲地说:不能免俗,姑且如此而已!

如今,我们盲目跟风,一味热衷于流行,又在多大程度上与阮咸的“不免能俗,聊复尔耳”不同呢?

在一个时尚流行,风水轮流转的时代,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应该不为世俗所动,不为流行所动,认准自己的事业,认定自己的方向,入静、入定,伏下身子,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稳步前行。 流行时尚,皆为过眼云烟,唯有学问事业,长留世间。

篇6:命题、半命题作文写作

【题型揭秘】比如题干中有“题目:xxxx”“以‘xx’为题目”“以‘xx’为题”等表述。近年来命题作文在中考命题中呈现渐热趋势。分析近三年的中考命题作文题,可归纳出三种命题形式:

一是独词型。如2014年的“答卷”(陕西)、“转身”(山东德州),“感动”(四川雅安)、“远方”(四川南充)等。此种题型是话题作文命题化的绝好佐证,而且往年中考的独词型话题今年可能会以命题形式重新出现,如“幸福”“分享”“合作”“责任”“惜”“和”“喝彩’’等。

二是短语型。如“生命的需要”(内蒙古包头)、“爱的叮嘱”(四川内江)、“学会等待”(江西)等。这类命题一般以偏正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的短语为主。

三是诗意型。这种命题一般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拟题,意义含蓄而多解。如“开在心中的花”(湖南衡阳)、“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快乐加减法”(深圳)等。

也可以按立意的明确与否将命题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立意明确的,一类是立意不明确的。

【中考兵法】 作文的审题和构思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如果审题不明,不但不利于调动生活积累,还有可能写跑题;让“后功尽弃”。命题作文一般限制较紧,不像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那样宽松,文题有大、小、宽、窄、显、隐之别,所以审题是关键,也是难点。

一、独词型命题用扩充法审题

给独词型标题加上合适的限制性词语,能使宽泛的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易写,便于把文章写真、写小、写活。如面对“晨”的命题作文,在不改变原来文题的情况下可以用扩—展的办法将其转化为“人生之晨”“泰山之晨”“校园之晨”“车站的早晨”等来构思。又如“凝聚”(北京),可以用扩充法审题后,从“凝聚友情”“凝聚亲情”“凝聚力量”“凝聚爱心”“凝聚精力”等角度任选一个行文。

二、短语型命题用分析法审题

在审短语型的作文题时,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拆解,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便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易写跑题。

1.分析题眼法。题眼是标题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决定了选材和立意。如果标题是主谓句,题眼就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做主”,“做主”就是题眼,立意上就应从其重点着墨,如“做国家的主人”“做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某件事的主人”等。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常在动词上,如“品味生活”,题眼就在“品味”上。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那么题眼一般是定语或状语。

2.分析关系法。即分析短语内各成分间的关系。如湖南邵阳中考命题作文“有你真好”,“有你”和“真好”之间暗含了“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所以要展现“有你真好”的原因和过程。

3.辨别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辨”“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记住这一天”,“记住”表明这应该是一篇记叙兼议论、抒情的叙事散文或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的议论文。“这一天”对写作内容做了定位,要么,对“这一天”发生的、应该“记住”的事加以详细描写,要么对“记住这‘天”的理由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阐释。

三、诗意型命题用揭示内涵法审题

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才能使作文立意深刻起来。例如“打开一扇窗”,传统意义上,只有打开窗,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才能有风和阳光进来,才能让阴暗、寒冷、污浊的斗室变成明亮、温暖和清新的天地。由此引申开来,这里的“窗”具有多种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心灵之窗、宽容之窗、智慧之窗、善良之窗、交流之窗、文学之窗等。

审引语 析透思路

虽然一些命题作文没有引语,但有引语的作文命题就要谨慎审之了。引语的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开拓写作思路,降低文题难度;二是明确写作方向,相当于暗示性的写作要求:三是引起考生的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写作素材。审引语的方法主要是提取关键词和切题联想。如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 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个‘行者’”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咸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前三段文字属于引语,从多个方面提示了写作的方向。第一段首句从三个方面,次句从两个方面,分别提供了写作立意的方向,第三句引导我们注意选用素材的角度。第二段从反面提醒我们不要抱怨,从小事做起,举手之间就可以做一个“行者”。第三段则提示考生可以分别叙写“行”的经历,抒写感悟和谈论收获。半命题作文

【题型揭秘】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2014年的“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广东省)、“____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广西北海)、“____的岁月”(贵州安顺)、“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湖北鄂州)等。

二是后空型。如2014年的“因为有____”(甘肃兰州)、“错过____”(广西柳州)、“追寻那渐远的____”(贵州贵阳)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2014年“有____ 陪伴的日子”(广西梧州)、“留一份____给你”(江西抚州)、“藏在____里的精彩”(湖北孝感)等。

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如2014年的“因为____我更_ ___”(湖南永州)、“为____画上____”(重庆)等。

【中考兵法】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 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2010年江西南昌的作文题目“我读____”,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松花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 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 “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 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 ”“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 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 “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 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 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上一篇:于爱的句子阅读欣赏下一篇:珍惜时间诗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