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司法作风

2024-05-08

改进司法作风(共9篇)

篇1:改进司法作风

改进司法作风发言提纲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司法作风的六项措施。这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具体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切实改进司法作风的总要求。

六项措施涵盖司法为民、司法公开、民意沟通、会议活动、文件简报、调研工作各方面,条条都是真招实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切实加强司法作风建设的决心,对进一步改进人民法院的司法作风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贯彻落实好这六项措施,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从思想上真重视、真理解。要看到,司法作风不仅仅是形象问题,更是感情问题、立场问题,关系到人民法院的公信和权威。广大干警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从内心深处明确权从何来、为谁服务、为谁司法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

贯彻落实好这六项措施,关键要执行、要落地。各地情况有差异,部门业务有区别,但落实力度不能有差异、打折扣,更不可糊弄、作秀。要对照部门、对照岗位、对照工作,逐条与这六项措施“对表”,看看差距在哪里、问题在哪里,明确改进和努力方向,制定出具体的落实举措和整改时间表。要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司法巡查和明察暗访,确保条条措施得到落实。

贯彻落实好这六项措施,法院领导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院长和其他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头执行六条措施,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的直接检验;能不能确保这六条措施落地是对各地法院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的直接检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要带头执行八项规定和六项措施,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把各项规定作为“风纪镜”,认真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切实改进司法作风。

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六项措施是起点,更是牵引作风建设的主线。因此,人民法院要建章立制,认真贯彻落实六项措施、《法官行为规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等,建立起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融入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

作风是形象,作风是力量,作风是司法公信力。只有下大力气加强司法作风建设,人民群众才会信任司法、尊重司法,司法公信力才会得到显著提升。任务已明确,目标已清晰,各级人民法院要尽快行动起来,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六项措施,结合实际情况,狠抓工作落实,把司法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开创人民司法事业的新局面。

篇2:改进司法作风

提倡四种精神,首先是提倡公平正义的精神。做到办案有正气,办事有底气,做人有骨气,即不徇情、不谋私、不贪赃。

其次是提倡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到敢于实践,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即善谋事、多做事、做成事。管理不但要精细,还要创新,使审判、执行找到符合更高标准的管理办法。

第三是提倡司法为民的精神。做到民本为上,民生为重,民愿为先,即转变司法作风,司法惠民利民。真心善待群众,真诚贴近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真正取信群众。

篇3:基于司法判决的审计报告改进

关键词:审计报告,司法判决书,透明化揭示

一、文献回顾

现行审计报告基本结构定型于194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CAP)的《审计准则———它的公认及意义、范围》和《审计程序说明第24号———简明式会计师报告的修订》;之后仅在1988年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58号公告中有少许修改,如区分审计与管理责任、明确审计对财务报告只提供合理保证、简要介绍审计性质,其改进在于提高审计报告的可理解性。上述文件确立了现行审计报告主体构成,并使其标准化、格式化。但与审计工作以及审计师所获取信息相比,标准化的审计报告信息偏少,尤其对获得审计结论的审计过程披露不足,因此,对审计报告改进的探索从未停止。

在国内近期研究中,朱锦余等(200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方面,有近半数被调查者同意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与有效性、有无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情况、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被调查者中的1/3强赞同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审计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所有重大错报。”鲁清仿(2013)则分析认为,审计意见“简单直接的二元表达方式,没有反映出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质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努力程度的差异性,也没有反映出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所受到管制的差异性,易导致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误解:只要被审计单位之间得到相同类型的审计意见,那么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质量就是相同的,不同注册会计师或相同注册会计师针对不同审计对象在审计过程中所使用的程序、所作的努力就是相同的。”因此,提出审计报告应从两方面扩展:“对审计过程而言,主要包括重大错报的识别、重大的审计判断的作出、重要性水平的运用以及所识别出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等等;从被审计单位而言,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与治理效率与效果以及财务报告过程的质量、会计政策的选用、重大会计估计等等。”在境外的有关研究中,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其对审计报告改进提出了如下观点:一是用明确表述方式表达意见和结论;二是扩充审计报告的内容,增强审计报告的可定制性,具体包括:注册会计师评论段、持续经营段与其他信息段、关于审计过程的信息披露、整合管理层责任与注册会计师责任段、审计报告格式与内容排序的变化。“对于机构投资者与财务分析师而言,他们不仅需要知道审计意见,还需要更多地了解审计过程,包括审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以及审计师与管理层、治理层就重大事项的沟通,以及沟通的结果。IAASB建议增加关于审计过程的信息披露,从而提升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和透明度,降低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期望差距,满足报告使用者深入了解财务报表和审计工作的需要”。该观点与思路虽然正确,但不够彻底。

目前IAASB通过《国际审计准则第701号———关键审计事项》完成了对审计报告的阶段性改革,该准则要求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部分,应明确关键审计事项如何从“与治理层沟通”中产生。“针对关键审计事项,不应仅重复报表中已作的披露,但应当索引至所涉及的财务报表相关附注,并说明如下内容:一是为什么审计师认为该事项构成关键审计事项。在描述时,审计师需要考虑信息是否与使用者相关以及描述是否能使使用者更好理解审计和审计师的判断。二是在审计中该事项是如何处理的,包括审计师的应对措施、审计程序概览、审计程序的结果及审计师对该事项的看法等。”该准则同时要求:不得运用关键审计事项替代非无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中不允许包括其他关键审计事项;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中依然适用关键审计事项;强调事项应予以保留。但IAASB改进仍难获得公众满意,其原因美国学者盖革(Marshall A.Geiger)早已指出:“围绕审计报告改进的主要争论,是使用者如何理解审计报告及其预期需要的信息。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能力是审计报告应说明内容和如何说明该内容的关键因素。因审计报告使用者众多,要评价其理解能力很是困难,其对不同类型审计报告的理解力也可能不同。因审计师在每次审计中只签发一份审计报告,故要同时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的需要;无论采用何种版本的审计报告,对使用者理解力的争论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如何让一份审计报告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司法判决书既是对当事人利益的判决,又是对法庭诉讼过程与法官判决过程的说明,其功能既包含了审计报告的结论又包含着对审计过程的说明。因此,司法判决书是比审计报告更权威、更具可操作性、更加透明的利益界定文件,其理论与具体做法将会成为审计报告改进的标杆与借鉴的理论来源。

二、司法判决的理论基础

在诉讼活动中,司法判决的前提是证据的认证,而证据认证的前提是证据的质证。法学理论中的质证不仅是诉讼当事人的权利、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而且是司法证明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司法证明目标的必须程序。质证包括对证据的资格、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据价值的质证。其中,对证据资格进行质证主要是对证据的关联性与合法性提出质疑;对证据真实性的质证包括对证据来源之真实可靠性的质疑和对证据内容真实可靠性的质疑;而对证据价值的质疑主要是对证据与待证事实间关联性的质疑,也包括对证据与待证事实关联性质的质疑。可见,质证的根本宗旨在于“面对面”的质疑和质问,只有经过当事人在法庭上的直接质疑和质问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于司法证据及其质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第200条还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于质证的具体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第50条进一步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通过质证,能对证据的质量进行鉴定,从而确保判决的公正与公平。借鉴于此,审计之审计过程、审计判断与审计结论应在当事人间核对,但每个审计结论不可能由审计报告使用者与审计师质证后再得出,而是由审计师独立操作且不公开过程的一个简要化、标准化的报告,从而导致了同质化的结果。对比现代各国司法判决书,左卫民(1992)发现了判决书的附加理由说明与公开发布的两个根本性特征。“在大多数国家的司法判决书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含了法官对事实的认定以及依据法律作出的相应处理决定,而且还包括判决理由”。

司法判决不同于审计工作,“司法判决以案件当事人为直接和主要对象,它需要对当事人提起的争点和论点作出裁判。因此,判决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败诉方表明判决是合法的,是法院对诉诸司法的公民的一种合理回答,而不单纯是一种具有国家权威的行为。”在质证的过程中,对于同一事件当事人通常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司法判决书又如何解决之?对此,学者张志铭(1998)认为“在不同的解释论点发生冲突时予以承认,并以一种恰当而可证明的方式解释冲突,是证明判决正当的关键所在。只有公开陈述判决的根据,司法判决的制定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制约。”对此的具体操作,王启庭(2006)研究发现,“在英美法系多数国家如美国,为了体现司法的民主与法官的独立,在裁判文书中展示法官不同意见,已是一项司法判决制度,除州和联邦地方法院外,其效力已延及至各州与联邦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之所以要将不同意见公开,是因该做法符合“民主的要求”,是司法公正的能够被监督被检验的体现。对此,学者李亮(2009)认为,“在英美国家民事判决理由中,法官会不惜笔墨详尽分析有关法律、先例,并将法律适用于有关事实,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因此,为了向整个社会解释、说明该判决是好的判决,并说服整个社会,使公众满意,充分、详尽地分析和说明认定争执点对英美国家法官至关重要。”虽然大陆法系稍有不同,但“不论是英美法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判决必须说明理由且必须充分、明确和具体。这是其民事诉讼采用当事人主义的必然结果。当事人主义意味着当事人的争议包括事实上的争执和法律上的争执,对法官裁判的行为和法官的活动有约束力。法官不仅对争议的事实要作出认定,而且要对争议的法律依据作出说明、解释和裁判。”若将该思想落实到审计报告提供方面,如审计报告是否如实反映了审计过程、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结论是否公正,关键是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认可;而如何能让审计报告使用者认可,关键是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审计判断(不同观点的取舍)、审计结论的透明化揭示;而是否达到了透明化,其评定标准是是否能让使用者对审计结论进行验证。即理想的审计报告应能够让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结论进行核实,而为了实现审计结果的可核,审计过程公开是前提与手段。即在审计报告中对审计过程详细描述,达到可以让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就是让审计师通过审计报告来证明自己独立、客观、公正,该透明化披露的思路将是审计报告的改进方向。

三、审计报告的改进措施

我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资委于2014年7月27日联合下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内容规定就是很好例证。但其仅适用于有限范围,笔者认为,通用审计报告改进除了包含现行标准审计报告基本要素外,还应当补充:被审计单位简介、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审计方法说明、审计过程详述、审计判断、审计总结等。

(一)审计对象简介

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被审计单位简介,主要从法律层面理清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沿革,至少包含单位设立的依据,或为政府编办批文或为股东的投资协议,同时要说明上级主管单位或主要股东的历次变化,说明事业或企业法人证书信息以及其他权利许可证照,法定代表人,开办资金或注册资本,单位职能或经营范围,主要内部机构、管理模式等。对于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不但应介绍作为壳资源的原上市公司,更应当介绍实质性上市新公司的历史具体情况。第二,被审计人简介。此项内容并非必须,但若涉及人,如任期审计或离任审计,还应对被审计人、职责来源以及具体内容说明,以便确定审计范围。第三,审计内容简介。其具体内容要根据审计委托书来确定,可能是财务报表等数据,也可能是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有可能是被审计人工作。无论如何应有具体明确内容,因审计委托人是基于一定需求而提出,明晰审计内容有利于理清双方责任、有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与验收。笔者在审计中的确遇到无具体内容的审计,委托人仅要求离任审计,而被审计人工作并不涉及财务数据,界定审计内容花了较长时间,最终是耗时多半年才完成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审计,原因在于审计委托时缺乏具体、明确的审计内容。

(二)审计主体简介

其一,审计机关简介。或为政府审计机关或为会计师事务所,该介绍只需说明现状而不必涉及沿革,但需要介绍该机关的既往业绩或能力专长,以便显示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与审计主体的恰当性。其二,审计依据。即获得本次审计任务的法律文件,或为指派、委派之权力机关指定文件或为中标后的合同约定等,及产生审计结论的法律法规等。其三,审计人员简介。即执行本次审计的审计师及其助理等人员姓名,以及职责的简介;该介绍旨在说明其专业胜任能力,同时也在明示对审计结果承担责任的具体人员。

(三)审计方法说明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具体方法说明。审计方法从不同视角有着不同的分类,应有具体说明。如,详查法与抽查法,顺查法与逆差法,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另一方面选择理由或依据。该说明是针对前述不同方法在不同审计阶段或环节的取舍。如,风险测试阶段与控制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应是不同的。因不同方法有不同适用范围,而不同对象、不同目的应选用不同方法,唯此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与可信的结论。方法的合理性将有助于审计结论的合理性,也有助于审计师的自我检查与取信于使用者,并最终提高审计报告的可理解性与实际价值。

(四)审计过程详述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过程可概括为环境测试、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三大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应当按照审计计划、获得证据、基本现状或结论的逻辑顺序来说明,该说明类似于司法判决书中的说理,只有当一系列证据形式一个证据链时才能获得一个肯定结论。相反,如果存在孤证或矛盾证据而无法获得肯定性结论时,此处只需要将现状描述清楚,而结论产生则留待审计判断环节再确定。三个环节中,实质性测试因为通常会牵扯到数据而相对详细一些,若是财务审计则此部分类似于会计报表附注中的会计报表主要科目说明,因而需要对每个项目金额的认定详细说明。

(五)审计沟通

此部分是对相对复杂内容审计结论的说明,可能会涉及到三方面内容。一是审计判断,说明审计师对复杂情况或问题的分析、判断与认定,属于审计结论说理的一方面,主要是对矛盾或孤立证据取舍的说明。由于时间、成本、技术等原因,并非所有审计证据都是直接、积极的正面证据,并非所有证据都有逻辑一致性。如何取舍矛盾证据,如何认定孤立证据,需要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借鉴司法判决书,在审计机关内部不同审计师的不同看法,应当在此叙述。二是审计沟通,是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的沟通。沟通形式或为口头或为书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当双方观点不一致时,则应当采用书面沟通为主,外加面对面的口头解释为辅,其做法类似于法庭证据的质证。三是审计调整,包括双方均认可的调整,也包括不被审计单位(人)所认可的审计师单方面调整。不论是何种形式与结果,都应当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说明原因及其影响。

(六)审计结论及其说明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对性质的说明,即审计结论,类似于现行标准审计报告的四种意见类型。另一方面对数量的说明,即获得审计结论的数据支持。此部分主要存在于审计内容包含数据的情况下,如财务审计。对于数据的说明应当采用对比方式,即被审计单位申报数据、审计调整、审计结果,其审计调整部分来自于上一部分的结论,这样的描述能清晰地反映出变化原因、过程与结果,具有清晰性、完整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七)审计总结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对于整个审计过程以及结论的总结,属于对前述审计方法、审计过程、审计结论的简要归纳。另一方面对不予披露的不符合事项的说明。不论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还是政府审计,并非所有不合规问题都要披露,有些属于内部管理问题而不是本次审计所委托则不必披露。改进后的审计报告,因其包含了对审计过程与结论的详细说明而属于透明化揭示,是全面借鉴了国外尤其是英美国家司法判决理论后的改进,因该审计结论接近于质证后的结果,将会极大提高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审计研究》2015年第1期。

[2]朱锦余、徐融、彭家生:《关于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理解与评价的问卷调查》,《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

[3]鲁清仿:《标准审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路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4]沈颖玲:《定制长式审计报告:IAASB审计报告改革新动向》,《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年第6期。

篇4:以“三转”改进作风

一、一切围绕质量转

教育之所以是最长远、最根本、最重要的民生,就在于它既关乎学生个人的命运,又关乎家庭未来的福祉,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老百姓对教育工作的第一期盼,是检验教育行政机关作风的第一指标。改进教育行政机关作风就要以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事要坚决做好,凡是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事要坚决不做,时时刻刻为质量提升寻良方,事事处处为质量提升觅良策。

一是向科研要质量,建设教育质量主题年。我局召开了全市教育质量科研提升年动员大会。在主题年建设中,我们着重开展“六项行动”:建立了由18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视导专家库,加强教学视导工作;建立了核心备课组,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建立了命题研究中心,着力研究和把握命题思路和方向;建设了教研网站,带动城乡学校教师共同开展网络教研;编发了教研通讯,为一线教师提供交流平台;组织了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拓宽教师视野。

二是向管理要质量,开展“常规管理百校行”。我局专门组织“常规管理百校行”摄制组深入全市数百所中小学校进行明察暗访,紧紧围绕“质量科研”这一主题,强化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和国家课程开设情况的督查,不提前通知,不刻意准备,用镜头捕捉学校管理的真实情况。摄制组把跋涉万余公里拍摄的百余小时录像素材剪辑制作成1小时专题片,其中大部分内容为曝光内容,并在全市精致管理现场会上播放。

三是向队伍要质量,开展师德师能建设双“百千万工程”。师德建设“百千万工程”主要是组织“百名机关干部下基层进学校结对联系促发展”、“千名教师进社区访家长家校联动助成长”、“万名教职员工立师德树师表示范引领展形象”,进一步强化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精神引领。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开展“百名校长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主张’课堂评价”、“千名骨干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研究’课堂展示”、“万名青年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改进’课堂反思”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能力、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青年教師的教学改进能力。

四是向放大优质资源要质量,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今年,我局进一步深化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强化城乡学校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学生德育、办学管理等方面的过程性互动,让全市98%的学校实现网上结对,通过网络连接城乡学校、串联城乡课堂、牵手城乡教师、挽手城乡学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一切围绕学校转

学校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服务的对象。教育行政机关不仅要成为组织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司令部,更要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参谋部、服务学校和师生的后勤部、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装备部。教育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好每一所学校,机关全体同志都以学校所盼、学校所需为工作的出发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只为服务师生想办法,不为干扰学校找理由,把能力体现在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上,把水平表现在为师生搞好服务上。

一是学校的事“马上办”。我局专门出台《扬州市教育局关于改进工作八项规定》,要求对学校报请协调的一般事项,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3个工作日内办结;如遇特殊情况,要在3个工作日内答复、5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是学校的事“减负办”。我局对各种检查、评比、考核等项目进行压缩和精简,除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各部门组织的各类考核评比外,我局自行组织的考核评比从严控制,原则上凡列入综合考评的内容一律不再另行组织单项考核评比,留给基层学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并且规定:市教育局召开的专项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6次,会议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般只安排一名领导同志讲话。

三是学校的事“现场办”。我局深入实施机关干部“54321”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即每位机关干部全年听各类专题讲座5次以上,走进学校、课堂、宿舍和食堂4次以上,阅读重点书籍3本以上,撰写读书心得2篇以上,每个处室撰写调研报告1篇以上。此外,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均有1~3个“结对学校”,并且“每年走进联系的市直学校每校不少于4次,每学期到联系学校至少听2次课,每学期与联系学校的领导和师生至少座谈1次,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联系学校的质量分析会,每学年至少参加1次联系学校的教职工大会”。

三、一切围绕学生转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机关和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是广大班主任和教师,一定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潜力。学生有了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和心理负担时,我们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一是启动“爱的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我局启动了“爱的教育”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职工的道德约束力,培树师德先进典型,提升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

二是启动阅读工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法宝,我局在城乡学校启动阅读工程。我局专门出台了《扬州市中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意见》,出资编印小学《经典诵读300篇》和初中《经典诵读百篇》免费发放给学生,开展了全市城乡“世界读书日”以及“阅读工程”推进活动,推出了以“国学与英文经典诵读”为重点的50个校本项目。努力让图书走进班级、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加强中小学生文学、历史、英语、科技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从而构建起完善的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相衔接的中小学生阅读体系。

三是建设社区辅导站,为学生释疑解惑。如何使学生“离校不离教”?我市建立了社区辅导站,与社区结对的学校组织老师节假日全天到社区坐班,就像医院的专家“坐堂问诊”一样,为学生以及家长免费提供咨询与辅导,帮助解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目前我市社区中小学生辅导站已增至16个,节假日派骨干教师到社区开展免费咨询和辅导,服务社区居民,建立了一种长效的助学机制,“送教上门”“坐堂助学”的辅导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受到家长、学生、社区的热情欢迎。

四是开展集群帮扶,让贫困学生共享教育蓝天。在扬州,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的“宏志班”现在已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集群式帮扶的代名词。我局进一步推动全市每个县(市、区)都开办“宏志班”,目前“宏志班”已覆盖全市6个县(市、区)的16所学校,共有88个班、3414名学生。“宏志班”除免收学杂书本费外,政府还提供生活补助和各种奖助学金,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享教育的蓝天。

篇5:改进司法作风

为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促进落实、优化发展环境,根据职能,xx区司法局向社会公开承诺:

一、深化普法教育,推进法治淄川建设。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和资源,提高法律普及率,积极营造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二、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培养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接待来客做到举止文明、礼貌周到、服务热情。进一步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方便群众到司法行政机关办事。

三、积极履行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大民间纠纷调处力度,加强各种预防措施,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四、优化法律服务。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实行统一收案、统一收费制度,不得私自收案、收费,或以其他理由向当事人索取费用。严肃查处法律服务违规行为。

五、严格落实公证、法律援助服务事项限时办理制度。对受理的一般公证事项在12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对公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在3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符合援助条件的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有关手续并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

六、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七、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定期进行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认真整改存在问题,争取公民满意。

监督投诉电话:5c681 电子邮箱:xxxsccc48@163.com

xx区司法局

篇6:县司法局关于作风改进年活动总结

今年以来,县司法局按照全县开展“作风改进年”活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建设,努力把我局建设成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开拓型、廉洁型机关,为推动**在“黄蓝”两区开发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现将我局开展“作风改进年”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化理论学习,多渠道改进作风建设 按照“作风改进年”活动的要求,县司法局大兴学习之风,采取集中学习、集中交流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省委领导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在工作实际中改进干部作风,进一步增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服务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倾听基层声音,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走访服务对象等方式,了解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局机关作风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深入查摆机关在思想观念、执行政策、服务态度、依法行政、工作效率、执行纪律、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司法局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

二、强化各项制度建设,多举措提高机关效能 一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各项纪律的通知》,认真执行日常工作纪律,不在工作时间做工作以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格执行会议、学习制度不早退、不迟到;从严控制会议和公务接待经费开支,不超规格接待;严格办公经费和公车管理,不公车私用;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等,切实加强检查和治理力度,坚决摒弃“慵懒散、慢拖瞒”的现象,增强工作积极性。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的文件精神,对待服务对象热情、有礼貌,在服务承诺的时限内,高标准完成服务事项。

二是强化机关学风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县司法局始终把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素质建设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来抓,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每周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组织全体干警集中学习,内容以市县近期各级会议和领导重要讲话为学习材料,开展专题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同时,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借助网上学习的平台,不断掌握新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展现良好形象。继续加强干部队伍的纪律作风、廉政勤政教育,加大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若干准则》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并填写廉政承诺书,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查找原因,扎实整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全局工作的满意度,坚持以公正高效取信于民。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以惩治为手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全系统营造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新局面。

三、强化服务管理,多方面推进质量效率提升 一是落实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履行职责,政务公开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完善各项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增强依法廉洁行政。加强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依法执政、廉洁从政的观念,树立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思想。

三是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借助**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机关干警开展了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法律六进”活动200余次,为经济社会发展浓厚了法制氛围。特别是在**试点建设法制文化长廊的做法,得到了**的肯定与认可,在巩固好成果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实施,力争有条件的生态文明村都建有法制文化长廊,用漫画的形式更好地向人们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活动。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拉网式排查,明确责任人,限时办结,截止目前共排查出矛盾纠纷**件,调处纠纷 **件,调处成功率为99%以上,确保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都得到及时、依法、合理解决,有效地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法律服务到位,深化法网工程建设。以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为载体,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全县经济建设,参与社会民生和文化建设,推进“法网”工程向纵深发展,为全县“五大经济板块”、“双百工程”切实做好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普法宣传员、人民调解员、党委政府决策参谋员、矛盾纠纷信息预警员的作用,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公证处变原来坐等办证,为现在的走出去,搞宣传、搞协调、搞上门服务,截止目前办理公证**件,预防了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法律援助工作遵循“扩大受援面,促进公平正义”的原则,截止目前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件,为弱势群体撑起了法律保护伞;特殊人群管理到位,加强了社会创新管理。加强了曙光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了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同时注重对其家属子女的帮扶工作。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了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贫扶困工作,实现了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群零脱管,有效避免两类人员重新犯罪。

总之,县司法局自开展“作风改进年”活动以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防止了人为的失误和偏差,强化了监督制约,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为全面完成我局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作风基础。

篇7:改进司法作风

一、岗位责任制度

1、局机关各科室,应根据各自职责,制定本科室各个不同职位的岗位责任制。

2、各科室负责人应在职权范围内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每一职位完成岗位责任制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3、各科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规定,坚守岗位,正确行使职权,切实贯彻落实好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

二、首问负责制度

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司法行政的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在我局机关和各乡镇司法所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

1、局机关和各乡镇司法所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投诉及办理相关事宜的群众及当事人,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语言和蔼、热情礼貌。

2、属首问责任人所在科室职责范围的事,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即向当事

人一次解释清楚有关办理的事项、需补充或携带的材料,以及如何办理等。能办理或给予答复的,必须立即办理或答复,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不能办理或答复的,必须说明充分的理由。

3、不属于首问责任人所在科室职责范围的事,首问责任人要负责引导来办事的群众到承办的科室,并交由承办科室的负责人或经办人员办理。

4、科室无力解决的问题,首问责任人要及时请示领导,协助、协调有关科室一同解决。

5、对进行一般性咨询的群众,要做好全面、细致的介绍工作,让群众确实听明白,感到满意。

三、服务承诺制度

1、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服务忌语;热情服务,礼貌待人。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工作时间内有人在岗服务。重大、紧急事项可预约节假日或加班办理,特事特办。

3、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对到本机关办理相关事宜的当事人,要一次性告知与办事有关的全部事项和所需的文书材料,收费项目及标准。

4、单位或个人来我局办事或来电咨询,首问责任人必须热情服务,不属于自己办事范围的,要负责引导或告知承办科室。

5、公开、简化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工作人员身份,公开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包括电子信箱),接受群众的来信、来访查询、投诉,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汇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违反服务承诺按下列规定严肃处理

1、在工作中,态度粗暴,言行举止不文明的,由主管领导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服务态度生硬,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的,给予诫勉教育;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给予违规处理。

2、对能马上办理的事,故意拖延不办的,责令有关人员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对有关人员给予效能告诫。

3、故意拖延不办、互相扯皮的、不给好处不办事、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延期办事时限造成较大损失的,对有关人员给予效能告诫,并同时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连带责任。

4、因有关人员主观过错导致没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责令有关人员诫勉教育或违规待岗处理。

5、违反服务承诺情节严重者,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篇8:改进工作作风和谐医患关系

一、改进作风贵在领导带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打铁还需自身硬, 正人必先正自己。俗话说, 下面看上面, 员工看干部。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作风, 下面往往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行风。许多作风上的细节问题, 领导干部如果放松了要求, 不带头放好样子, 把规定等当手电筒, 只照别人, 员工就会上行下效, 势必影响良好行风建设。改进作风要敢于动真碰硬、善做善成。少数医疗机构领导, 自己上班随便, 医院管理、业务技术无追求, 存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在潜移默化中, 整个医院工作秩序乱了套, 职工上班串岗、迟到、早退现象严重, 对就诊病人爱理不理, 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导致病人意见很多。这就说明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些领导碰到不良风气不敢管或不肯管, 担心挫伤工作积极性, 从而损害了整个行业形象。改进作风必须强化内外监督。领导干部要自上监督,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对工作不得力要督促整改, 对违反规定要严肃问责。同时, 卫生行业领导要敢于开门抓作风, 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对内, 完善员工定期评议领导干部作风机制, 做好医院职工对领导的满意度调查, 监督其良好作风的形象;对外, 持久开展社会民主评议行风, 比如聘请院外行风监督员、在院内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每季度召开工休座谈会等, 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作风建设上来, 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动力, 持续提高社会对卫生行业作风、行风的满意度。

二、改进作风成在长期坚持

改进作风关键在于经常抓、长期抓, 持之以恒, 才能抓出成效。作风问题具体表现在大量的小事上, 体现在诸多细微的工作中, 反映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里。要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行风评议突出的问题抓起, 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 让群众看到作风、行风建设实实在在的效果。作风建设难在经常, 贵在坚持。要经常进行党的优良作风传统教育, 充分发挥传承、弘扬的正能量;要经常进行各种作风问题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 警钟长鸣, 督查自纠自律;要进行考核督查, 对违反规定的及时查处, 以严明的纪律督促作风改进, 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我院从2001年开始实行人性化服务至今已有十多年, 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为病人提供优质、温馨的医疗服务。院部坚持每季度召开工休座谈会, 每个月做好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 每个病区坚持做好一周出院病人回访工作, 尽一切努力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同时, 积极争创“无红包医院”, 打造文明廉洁行医品牌, 全体医务人员签订了“廉洁行医、拒绝红包责任书”和“廉洁行医、拒绝红包承诺书”, 2010年至2012年退还给病人的现金、礼卡、实物等近七万元。

三、改进作风重在形成机制

改进作风, 重在制度保障落实。加强作风建设, 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 必须有具体措施, 这就需要建章立制, 用“硬杠杠”来衡量, 以标准细则来保障, 使转作风、正行风落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不搞虚情假意, 不搞形式主义, 不搞作秀演戏。我院围绕行风建设, 相继出台了人性化服务制度、工休座谈会制度、出院病人随访制度、行风监督员会议制度、接待投诉规定等。医院相关部门、科室年初签订责任状, 按照部门职责, 各司其职, 责任到人, 每月汇报完成工作和下月工作安排, 不折不扣完成每一项工作。月底由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进行考核评分, 如未达到考核分, 按比例扣除当月奖金。通过一系列措施, 使行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让老百姓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爱, 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四、改进作风旨在群众满意

改进作风最终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作风和行风的好与坏, 不能自说自话, 自我评价。要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来评判, 自学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坚决整改, 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从而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行业作风、行风的舒适度、满意度, 真正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改进作风、行风的金标准。我院在行风、作风建设上主要通过各类满意度调查、工休座谈会、聘请院外行风监督员、设立意见箱、意见簿等途径, 了解群众需求, 认真收集、记录每条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和病区,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措施, 并及时把整改结果反馈至院办, 后由落实责任人在整改材料上签字, 确保整改到位, 提高群众满意度。通过多年的努力, 我院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行风建设工作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 在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声誉, 并于2012年12月顺利通过了二级综合医院的定级评审。

实践证明, 只有通过改进工作作风, 才能建设良好的医风, 才能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医患之间的信任,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言必行, 行必果, 在改进机关作风上动真碰硬取信于民.群众, 总第505期

[2]王振雷.改进作风当防“一阵风”.群众, 总第506期

篇9:群众篇:改进作风 为民情怀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不等待、不观望,先行先动、立行立改,在全县深入推进“四群”教育和“百名领导下基层、千名干部访民情、万家农户得实惠”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活动,广泛开展了以“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努力争当用情融入群众,用心投入工作,用力转变作风的好干部”为核心内容的“三型三用”先锋行动,为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全县所有县直机关单位、15个乡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全面启动。

精心组织强保障 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呈现出了良好的工作态势。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活动启动迅速。县委反复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作风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二是组织领导有力。成立了县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次领导小组会议,切实加强领导。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宣传、联络、巡回检查四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协调、督促、检查、指导等工作。各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及时制定活动方案、组建领导机构,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在方案制定上,制定了“1+8”指导文件,即1个实施方案、8个分行业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方法措施,做到一个总方案统领,一个领域一个方案、一个行业一个重点。在活动步骤上,实行梯次展开、压茬进行、统一收口,县与乡、乡与村压茬15天左右进行,县直机关先行一步、作出示范,乡村可以学习借鉴县直部门的经验做法,避免一窝蜂、一锅煮。24位县级党员领导各联系一个乡镇或部门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定期深入联系乡镇、部门督促指导工作,整体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电视专栏、墙报板报、手机短信、活动简报等宣传载体作用,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为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目前,共播放电视新闻38条,手机短信8则,墙报板报115块。3篇信息被“云南党建网”采用,近10篇信息被“丽江先锋手机报”采用。五是提供经费保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了工作经费,确保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严督实导促落实 一是强抽人,抽强人。抽调88名思想政治素质高、政策把握能力强、作风形象好、熟悉党务工作的干部组成 20个督导组,入驻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督促、检查、指导。其中乡镇的督导组长由县级领导担任,部门督导组长由正科级干部担任。除这20各督导组外,还组建了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县委巡回检查组,负责对各乡镇、各部门和20个督导组工作面上的指导与检查。二是明确方法步骤。组织督导组成员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和政策规定,统一印发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步骤、工作程序、工作指导手册、工作记录本、谈话记录本,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三是严格督促指导。严把方案制定关。《实施方案》和讲话切忌照搬照抄。《实施方案》和讲话稿未审阅通过的,一律不得召开动员会。开展活动以来,督导组对活动方案照搬照抄、不结合实际,流于形式的11个部门单位,要求重新撰写《实施方案》和领导讲话。同时,严把学习教育关,严把听取意见关。

深学善思强认识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把学习教育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入心入脑,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防止学习内容偏离主题、以学业务代替学理论、以自编材料代替必读内容、以参观考察或专题辅导代替学习讨论等倾向,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学习内容。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8个方面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学习杨善洲、高德荣、肖国才等身边典型的先进事迹;组织党员干部到市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一次理想信念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二是明确学习方式。对党员干部提出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学习、观看红色影像、观看警示教育片、专题辅导、听取主要领导讲党课、组织交流讨论等9种学习方式,确保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学扎实。三是明确学习时间。把集中学习作为主要形式,县四套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7天,乡(镇)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不少于5天,村(社区)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集中学习时间要有保证,不能用自学时间凑数。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常委班子精心制定学习计划表,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推动常委带头学习、自觉学习、务实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各参学单位通过学习和反思,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群众观点。

广泛深入找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四班子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紧紧围绕“四风”问题、群众利益问题、最后一公里问题,采取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个别谈话、隨机调研、召开民情恳谈会、驻村走访、蹲点调研等形式,深入到农村、企业、学校、项目建设现场、生产一线,广泛深入细致的听取和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找准、找实。目前,县四班子共梳理出群众反映涉及“四风”方面的主要意见建议435条,其中:班子154条,个人281 条。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征求到意见建议2665 条,其中:班子980条,个人1685条。

nlc202309032013

立行立改见实效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结合宁蒗实际,不等不靠,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具体做到了“六查六治五改三创建”。“六查六治”即:查宗旨意识牢不牢,治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之病;查思想素质高不高,治得过且过、不学无术之病;查精神状态好不好,治庸懒散漫、吃喝玩乐之病;查工作作风实不实,治缺乏担当、推诿扯皮之病;查服务质量优不优,治办事不公、吃拿卡要之病;查廉洁自律严不严,治挥霍浪费、请客敛财之病。“五改”即:从群众反映强烈的以乔迁新居、子女升学名义请客敛财和利用婚丧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三公”经费管理,改进文风会风,户籍管理规定等具体的5个突出问题立即进行整改。“三创”即:抓好平安宁蒗、文明宁蒗、卫生宁蒗创建工作。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問题,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有一件、改一件;改一件、成一件,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市委督导组的严格督导下,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精心组织下,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委的目标、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期望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单位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二是个别县委督导组把关不严,未能做到严督实导;三是听取意见难度大,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不多;四是立行立改的工作还有差距;五是活动的氛围不够浓厚,一些乡镇、部门的活动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但缺乏总结归纳和向上反馈。

在下步工作中,宁蒗县根据全省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精神,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深化思想认识。二是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责任。三是及时进行“补课”。四是继续抓实学习教育。五是加大征求意见力度。六是突出边学边查边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有一件、改一件;改一件、成一件。七是严督实导,充分发挥从严把关的作用。八是加大宣传力度。

这是中国边疆省份集“山、少、偏、穷、特”于一身的一个贫困县从历史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小康的真实历程。

回顾九年来的县域经济建设,宁蒗坚持了五大战略:“基础稳县、生态立县、旅文富县、矿电强县、科教兴县”;实施了六大工程:“民生保障、扶贫攻坚、基础设施、产业培植、人才培养、生态修复”;巩固了三大产业:“旅游文化、矿电、特色农业”。正因为这些支撑,作为贫困县的宁蒗,才实现了平稳的建设与发展。生机勃勃的宁蒗与外面的世界也不再遥远。

青山不老,绿水常流。小凉山已换上了五彩的新衣,宁蒗全县正秉承着“胸怀天下,坚毅质朴,敢超竞发”的宁蒗精神倾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在党的十八大精神辉耀下的异彩纷呈的绿色宁蒗。

千帆竞发,春潮涌动,宁蒗秀美,凉山瑰丽,大美无言,于斯为最!

上一篇:中考感言的句子下一篇:表扬信范文小学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