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父亲作文

2024-05-02

记父亲作文(精选8篇)

篇1:记父亲作文

我又发起呆来,仰望着天空,父亲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父亲今年五十多岁了,他在一家公司里从事技术工作,算是公司的白领吧。人老了,但他却不服老,办事总是计划周密、雷厉风行、从不拖拉;另外他衣着有点小讲究,喜欢穿的年轻些,但他自己倒也知道毕竟是老了,太光鲜的衣服是不合适的。看着渐渐变老的父亲我有点心酸,我知道,为了我们的家,父亲整日操劳确实老了很多,但是为了我们他还得老当益壮地去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光,而父亲、母亲那辈人的青春是艰辛的,因出生于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拮据,兄弟姐妹又比较多,父母的青少年时期经历过缺衣少食的日子。求学就更艰苦了,因为家里穷,时常吃咸菜,有时甚至连咸菜也吃不上。那时的农村娃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就是考上大学。父亲学习很刻苦、很努力,当年他以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接受了较好的高中教育,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父亲当时是爷爷奶奶的骄傲,也是村里人的骄傲。

父亲很辛苦,他年轻时因工作操劳而显得有点苍老。关于他的苍老还有个小故事。妈妈告诉我,我刚出生时,爸爸在深圳工作。两岁时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爸爸那里,爸爸来火车站接我们,见到我们他很高兴,就上来亲我抱我,我不让他抱我,而且妈妈让我喊“爸爸”,我就是不喊,最后我虽然妥协了,但叫的不是“爸爸”而是“爷爷爸爸”。因为我觉得爸爸应该很年轻、很帅气,但是眼前的爸爸有点老了。这由此变成了家里的一个笑话。现在想起来,眼睛有些发酸,父亲年轻时之所以显得苍老,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和哥哥,他不打拼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吗!这伟大的父爱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

我爱父亲,也很心疼父亲。记得上学期住校第二周回家,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增加了许多,脸也苍老了很多,突然感到十分伤心而且内疚,竟然抱着父亲痛哭起来。父母莫名其妙,以为我在学校受到什么委屈,就宽慰我、劝我;待我说出真相后,父母很感动,也很高兴,都夸奖我真的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父母了。但是不管父母怎么夸奖我,我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父亲确实变老了……

父亲人老了,性子也变了。小时候我记得他的脾气十分暴躁,我因做错事挨了他不少打,所以我从小就很害怕他,什么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也许这也是我性格内向的原因之一吧。现在父亲则不常发脾气了,遇上什么事都非常平和,不像原先那样吵我,而是心平气和的给我讲道理,并针对我的优点表扬我。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不管您变老多少,不管您的白发增加多少,在我心中您永远是高大的,坚强的!您放心吧,我会努力学习的!我和哥哥会报答您的!

篇2:记父亲作文

娘子关是个盆地,四面都是山,光秃秃的石头山,冬天的山上杵着稀稀拉拉的光杆荆棘,逆光看,就像谢顶前稀疏的头发。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太阳绕过高山,晒进窗口,暖暖的照耀着沙发,春节的一个午后,父亲拿着挂在裤带上的诺基亚1100,迎着阳光,跟我说那个地址“临猗县”“吴王村”,记得很熟练,却显然只是在说出一个名词,他不太清楚这个词背后代表着什么意义――“姥姥”“黄河”,一切听起来更像传奇,这一年,父亲61周岁,刚度过了人生中一个甲子的时间!

当父亲在61岁时提出来要去找他的姥姥家,我其实并没有多么惊奇,奶奶去世了,我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农村冬天冷,父亲母亲冬天就在哥哥家一起生活,经历了4、5年没有办法在一起过年的时间,父亲母亲自己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总算是可以在过年时大家有个团聚之地。在父亲60岁的本命年,生了不大不小的几场病,虽然没有多大风浪,但对年龄的认知应该会更深一层,在这个时候突然想起自己一辈子没去过姥姥家,想要过去看看,也算是对人生更加深刻的一种理解!

我开始在手机上查这几个地名,把一些主要信息摘录出来读给父亲听,也把寻亲的信息发在朋友圈与论坛里,期盼一个奇迹的发生,但一切泥牛沉海,我也就慢慢淡忘了。

直到有一天晚上,父亲突然打来电话,告我记下一个手机号码,要我打过去,他说他找到亲人了,只是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我记下来打了过去,对方说着很难懂的方言,但我还是基本上确认了对方的身份姓名,确实是要找的那个人!后来才听说,父亲用了他自己的办法,他把30多年前奶奶和家里通信的那个地址找到,给那个地址上的村子里的村委会、卫生所各写了一封信,过了一段时间,那边真的打来了电话!

奶奶的印象要回溯到20多年前,一个强势的倔强的小脚老太太,有着非农村妇女的精明与朴实,生育了四个孩子,只有爸爸是唯一的儿子,又是最小的那个,全家人自然把这个独子当宝一样供着,又想法设法让父亲走了学医这条路,算是给儿子稳妥的安排了一生。我对奶奶的记忆大部分停留在她明显变老、身体不好的那几年,她坐在沙发上会不自觉的尿在上面,于是沙发上总有一块塑料布铺在那里,奶奶总是乐此不疲的坐在那里看她根本看不懂的电视,或者说是为了能和我们多呆一会;白天她就坐在门口的青石块上,和过往的行人一一打招呼,快中午的时候去准备做午饭,其实在那几年她已经不怎么能做饭了,端锅都很费劲,去趟厕所下台阶时要用臀部磨着下去,但她一如既往的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偶尔,在一个安静的只有知了叫声的下午,她也会和我谈一小会话,但更多的是谈父亲姑姑,后来开始求神拜佛,她似乎从来没有过自己妈妈爸爸的概念,后来从姑姑们的口中,我才听到了她的故事。

奶奶出生在晋南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子,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2个姐姐1个哥哥,在她9岁的那年,家里有人犯了事被官府抓起来了,需要很多银元赎出来,于是就想到了卖她,亲生父母去卖一个9岁的孩子,处在这个时代我们也许无法理解,但在那个时代,奶奶被卖了!

在姑姑们口中流传着的各种版本里,我大致整理出了以下的情形:一辆破旧马车停在一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门口,一个小姑娘被父母送出来,小姑娘听说自己要跟着这个赶马车的叔叔去城里吃好吃的,然后,坐在马车破旧的车板上,看着沾着黄土的车轮慢慢转了起来,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辞别了自己一生再也没有见过的父母,离开了那个村庄。

奶奶最终被卖到千里以外的娘子关,并在这里生根发芽,养育了4个子女,并在她52岁的时候,凭借强悍的记忆力,再次回到了那个黄河边上的村庄,找到了自己的姐姐,那年是19XX年!

父亲现在要找的地方就是那个黄河边上的小村庄,奶奶最后一次去是在1983年,带着姑姑,父亲因为是独子,所以不被允许去那么远的地方。后来,奶奶老去,虽有通信,但再也没去过,一直到奶奶去世。在30多年的失联后,意味着那一代人很可能都已经去世,父亲就是用那些年的通信地址自己联系到了姥姥家的亲人!

一个61岁的老人带着一个65岁的老人(同样没去过的三姑)要去他姥姥家,这本身就是一趟传奇的行程。年后的一个下午,我们出发了,按照导航前行,目的地在420公里之外,一路顺着大运高速经过临汾,然后又转了几条不同的高速路,路过稷山、万荣,在一个叫王显的地方下了高速,接近400公里的高速耗尽了一下午的时光,当我们开始接近这个小村庄时,天开始黑了下来。

从省道下来,走进乡村公路,按照导航的指示,我们在天黑的时候,进入了父亲常常说的那个地名“吴王村”,一个高耸的门楼子,下面是一个弧形的门洞,车开进村子里,泥泞的土路两旁是一排排完全被废弃的房子,没有灯火,没有人,我们在诧异中一直前行,终于在路上碰到了一位老太太,在艰难的用一种方言与另一种方言的碰撞下,我们听懂了,这个村子整体搬迁了!

从这个废弃的村子退了出来,我们只能去第二个目的地,虽然在晚上去打扰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但这种地方很显然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地方。按照导航开往一个叫“姚卓”的村子,开到一半,路被一堆土堵死了,天已经大黑,路上没有行人,导航上只此一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试图从旁边一个相对平缓的土堆绕过去,但失败了,车被卡在土堆上,一动不动,前轮在无力的轰鸣下空转,车下是雨后的稀泥,前后方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人路过,我们陷入了困境。

把父亲和姑姑叫下车,汽车依然轰鸣着不动,一筹莫展之下,我所期盼的美好行程全部被打碎,最后的办法是让两个加起来超过120岁的老人站在稀泥里推车,我暗自祈祷,一声轰鸣,车慢慢出来了!

鞋上沾满了父亲故乡的湿润泥土,继续开车前行,这次没走多远,终于进入一个亮着灯火的村庄,进村没多远,遇到了骑着三轮摩托前来接我们的宋家后人。

夜幕中,停在一个瓷砖贴面的院墙旁边,下车,几只手紧紧相握,一辈子没见过的几个人因为血脉几乎没有陌生的感觉,顺着大门进入院子,门斗深凹进去,都用瓷砖贴过,感觉很干净,院子很大,除去正房侧房,院子里还有高高低低搭起来的棚子,除了厕所,就是用来烘干地里种植药材的烘干池。

进到屋子里,用不同的方言介绍自己,虽然双方都听不大懂,但面对面的真实感觉消除了方言带来的隔阂,双方都努力去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在这种艰难的沟通中,父亲开始了和姥姥家亲人的第一次会面。

夜幕中,这个叫“姚卓”的村子很安静,我们在高的出奇的屋子里用两种差异很大的方言展开着一场跨越近一个世纪的血脉对话,从老人的名字到各自的称谓,从小心翼翼的对话到心照不宣的微笑,那个从这个门口走出去的小女孩的儿子,在90年后终于回到了她出发的地方,见到了她家人的后代,找到了自己的姥姥家!

晚饭是3个菜加很大的馒头,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每天的饭点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我们的突然到访属于加餐,就着野菜,吃着烧柴火蒸出的馒头,我慢慢的开始回到了奶奶活着的那些岁月,她也是在这个院子里,吃着这样的东西,在她还不知道生活的真相前,生活突然跟她开了一个很大的无厘头玩笑,然后她跨越了500公里的时空,在另一个地方过完的自己的一生,这片黄土里,也有父亲和我的根!

晚上被安排在大炕上睡,第一次通腿睡觉的感觉除了诧异就是新奇,脚对脚躺着说话,这个时候基本已经跨越了方言的障碍,双方的理解程度基本可以做到无误,一直像多年的亲人般聊到了深夜。熄灯,鼾声响起,在这个带着血脉浓情的地方度过第一个夜晚!

一夜恍惚,醒醒睡睡,早上6点多起来,天气清冷,下着小雨,一个人溜到街上,在村子里走。一排排的房子,高耸的门斗,瓷砖的白墙,尖的屋顶,一座挨着一座,整齐划一,偶尔有半塌的土墙,在细雨中诉说着岁月,走到尽头,是被水流冲刷出得沟壑丛生的黄土山,一片片小块土地上开着黄灿灿耀眼的油菜花。顺着湿润的黄土走到一个土堆上,清冷的风伴着羊群的叫声,不远处就是静静流淌的黄河,在一片晨雾中,浅滩错落的黄河不太清楚,但依然能勾勒出她的胸怀,黄土沟壑中,纵横交错而过,完全不同于从西部出来时的浩荡,在这里,她安静的被染成了黄色,拥有了她最独特的印迹!

这个院子里住的人是奶奶的哥哥的孙子,也是宋家唯一健在的孙子,他守着这片厚实的黄土地,种苹果,种药材,种小麦玉米,养育自己的后代,要给自己的后代去修一座更好的院子。吃了早饭,他带我们去找父亲的两个姨姨的后代,转在乡村的小路上,相同的深门斗院子,找到了父亲二姨的后人,爬满了皱纹的脸上依然充满着热情,老人还记得她小时候奶奶来得时候的场景,记得来得大姑二姑的样子,记得那些关于奶奶家的故事,上午十点,他们拿着夹着辣椒的大馒头坐在炕上,给父亲聊着过去几十年的事情,诉说着从未谋面的感动,70多岁的人,健谈的像个孩子!

带着聚起来的亲人,又去了父亲大姨的女儿家,同样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热情的握着从未谋面的亲人的手,久久也不松开!在一道道邻居诧异的目光中,发音节奏完全不同方言碰撞着亲情,我立在门口,一个82岁的老奶奶在我的微笑示意下整整讲了5分钟,虽然我只明白大约10%的意思。

中午,父亲在乡里的饭店开了一桌,把找到的亲人聚在一起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大家象征性的动动筷子,基本没吃什么,因为这个时间还不到他们的饭点,大家就在一起说说话,聊着家常,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

离开时,车的后备箱里被数次的塞进去一袋袋的苹果,后来我数了一下,是整整6袋子,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厚厚的黄土地,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感情!

驱车返回,脚下一路黄土,始终想着站在土坡上看见黄河静静流过的心情,那一刻,心里有美好的感觉!

也许,曾经,在这个土堆上,也有一个小女孩,每天伸着脖子,眺望着静静流淌的黄河,直到生活开的那个大玩笑来临。

90年后,不知道她是否会知道,我想她一定知道,她的孙子,站在她站过的地方,眺望着她眺望过的,那条黄河!

篇3:记父亲作文

讲完了第一单元写人的记叙文, 我准备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想起以往的作文课, 这次决心改革一下, 进行大胆尝试。我抓住七年级新生的特点:到新学校, 对什么都好奇, 尤其是新同学、新老师, 又加上经过了这几个月的相处, 应该印象深刻, 有东西可写。

“叮铃铃”我踏着上课的铃声跨入了教室。“同学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一听说要做游戏而不是写他们头疼的作文, 一个个原本不正的身体一下子就坐直了, 都兴趣盎然地望着我, 等着下文。“进入中学已好几个月了, 大家朝夕相处, 彼此已很熟悉, 下面有请各位先描述一下班里给你印象最深的同学或老师, 然后让我们大家猜一猜。如果猜对了, 请用热烈的掌声予以肯定和赞扬;如果猜得不对, 也是一次不错的锻炼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刚说完, 下面的学生就跃跃欲试, 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非常活跃。我不失时机地引导:“所谓‘好头脑不如烂笔头’。大家不妨把好的构思、精彩的句子写下来, 等会站起来可作参考, 岂不省事!”经我这样一提醒, 很多学生拿起笔写了起来。十五分钟左右, 就有学生举手。时间之快, 令我兴奋不已。要知道,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中学, 招收的大都是一些村小的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薄、父母文化层次低、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质量不高使得这些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亟待提高, 尤其是语文。由于缺少必要的语文系统训练, 他们的知识储备少, 眼界窄, 方言重, 一篇习作最少要半天时间才能完成, 且好作文寥寥无几。

想不到这只是个开头, 更让人惊喜的事还在后头。你听, 平时少言寡语的王妍说:“今天向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同学。首先, 她是个女生;第二, 她这个人贼漂亮。我的这位同学成绩虽然不是很好, 但人家上课还是蛮专心的 (除了副科) , 至于她有没有听进去, 我可就不知道了。是老师提问的时间了, 我眼一瞅, 咦, 这人呢?我用那双不可透视的眼睛 (因为戴着眼镜) 前前后后, 左左右右, 上上下下找了一遍, 呵, 好家伙, 这人跑到桌肚子里呢!悲啊 (请注意:我是替她悲的) !提问结束了, 那家伙又抬起了头, 继续听讲。‘铃……’令人沉醉的下课铃声响了起来, 我们以平静的神情目送老师出门。‘老师走了!’不知谁高喊了一句, 教室里立刻变成了狂欢俱乐部。我的同学立马拉了一群人 (当然, 这也包括我) 聊天。但见这位海阔天空, 越说情绪越高涨, 拍桌子摔板凳, 说得我们捧腹大笑, 声泪俱下, 直至不能动了。此时, 我怀疑这位前世是不是搞笑专家, 但或许是心理学家, 因为她让我们那‘累’了一节课的麻木的神经得到了很好的放松。这时, 我们这些人中不知又有谁起哄:‘嘿, 来几首songs吧!’并且给了她一个眼神, 这位仁兄也不客气, 也不谦虚, 说:‘要听什么自己点, 我一定唱给你听!’于是, 我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点了起来。放学了, 同学们一窝蜂冲出教室, 可这位不知是舍不得我还是咋地, 握着我的手说:‘我走了, 我真的走了, 走了哦, 不要想我哦!’我已热泪盈眶 (当然是用水抹在眼上的) 说:‘走吧, 我不会想你的, 再见!’然后, 她扑哧一笑, 说:‘你这个没良心的, 给我走着瞧!’……你们猜猜她是谁?”“是包倩玉!”同学们高喊, 同时“哗……”一阵掌声。接着举手的是漂亮文静的乔玉婷:“我介绍的这人, 也是位女生, 可她性格暴躁, 从不害怕男生的高大, 反而会在课间追打男生。她也知道这不是男生怕她, 可她就是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有一次, 男生用桌子挤她, 她将桌子扔得老远, 四周传来一阵惊叹。班主任知道后批评她不该如此粗暴, 应该温柔一点。她追问:‘为什么?’老师回答:‘因为你是女生。’她反问:‘男女有别吗?’一脸凛然。她有一副超大嗓音, 谁若是惹了她, 恐怕你那耳朵就要遭到‘狮吼功’的攻击了。……她也不总这么坚强, 也有流眼泪的时候。有一次, 校长说本班很乱。有人说其中有她, 可事实上她没有喊, 老班并不理解, 根本不听辩解。两节课的罚站, 站得她头晕眼花, 可此时的她, 心中只有一个字:怒。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委屈的泪水犹如夏日的雨水, 哗哗地流了下来。”“是谁呢?”大家先是一阵茫然, 既而恍然大悟:“乔玉婷!她写的是自己!”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 还夹杂着会心的笑声。大家受此热情感染, 一个个争先恐后, 把手举得高高的, 嘴里喊着:“我, 我, 老师下面我来说!”有介绍贪玩的施程, 有介绍酷爱体育的章子建, 有介绍热爱集体的茆永, 还有的介绍乐观搞笑的张飞……都能描绘得形神兼备, 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且, 经过课堂上这样一描述, 同学之间发现了平时不易觉察的优点, 被描述的学生也深受鼓舞。我抓住这样大好时机, 对学生又进行了一次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多反省反省自身, 这样“取长补短”, 才有进步。

篇4:父亲戒烟记

为了戒烟,我这个他惟一的孩子,曾用绝食威逼父亲写过保证书,可依然收效甚微。直到那年高考,我以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考入省城师范大学,家里贫困如洗,父亲愁得没法,连贷款都借上了,而我却不想让父母为我债台高筑,动了退学的念头。父亲为了表示他供我读书的决心,把烟给戒了,这才终于卸掉了三十载超级烟民的高帽子。

父亲一生,给我写过两次戒烟保证书,一次是我小学二年级,另一次是我刚刚升入大学。

记忆里,我那时年龄虽小,却对烟极力反感,特别是看到父亲没钱买不起烟的时候,将塞得满土墙的烟屁股,用竹筒套起来继续吸,我的心里就特别的难受和憋屈。适逢暑假,整日和父亲呆一起,家里烟雾缭绕的,呛得我喘不过气,更加激起了我的反感,我劝父亲说:“爸,没钱还整成这样子,让人看见笑话,把煙给戒了吧!”父亲反问我:“你能戒饭吗?那好,你把饭戒了我就把烟戒了。”

戒饭?只要父亲能戒烟,我就戒饭!父亲说这话本无意,没想我却认了真。整整两天,我不吃饭只喝水,把父母愁得团团转。为了让我吃饭,父亲哄劝我,说他保证戒烟,可我不信,非得他写张白纸黑字的保证书。父亲是农民,只读完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我记得当时父亲握笔的手抖个不停,弄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地写下几个歪歪扭扭的字:“保证书,女儿,我保证从今天起不抽烟,放心。”

我将父亲的保证书夹在我的日记本里,看父亲在我面前信誓旦旦,我这才爬起来狂吞了两碗饭。父亲的保证书虽然写了,但母亲还是时不时地给我告状,说父亲还在背着我偷偷地吸,父亲的隐蔽工作做得极好,我苦于没有证据,只好时不时给他敲警钟,劝他别抽,他也总是哎一声,表示答应。时隔多年,夹在日记本里的保证书,早已泛黄。

父亲第二次给我写保证书,是在我刚刚进入大学,面对同学们个个花枝招展,而我却像个土包子,心生悲哀想退学的时候,我的老父亲,给我寄来一笔生活费,外加一份保证书。

父亲的字,依旧没见好转,歪歪斜斜的,躺着、站着、趴着,什么姿势的都有。父亲在保证书上说:“保证书,女儿,为了让你看见我的决心,我保证从今天起不抽烟了,放心,爸这次说到做到。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才致使家里这样贫困,我不能让你也毁了一辈子。相信爸爸,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完大学。”

我的泪滚落在父亲的那张保证书上,有父亲这样博大的爱,我的心瞬间轻松而幸福。放假回家,母亲跟我说,父亲不抽烟了,连别人塞给他烟他都不要,他说,这次,他是真的铁了心要为我戒一次。

我难以相信,父亲三十年的烟瘾,经过爷爷奶奶多年的唠劝,经过母亲多年的哄劝,都没戒成,却因为对我的爱,轻而易举地戒掉了。

篇5:记父亲的散文

从我记事起,父亲的生活中就离不开羊,拿鞭子放羊,盖羊圈养羊,去外地贩羊,过节杀羊……

父亲从小就放羊,拿着羊鞭,背着毡袋包,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正因为这样,父亲一生腿脚利索,走路干活都很麻利,性情也比较急躁。

我几岁时,家里养了好多的羊,父母考虑到雇羊倌不合适,既费钱又放不好,因为大部分羊倌都不尽职,晚出早归,羊吃不饱,不长膘,影响产羔量。

父亲放羊不怕辛苦,他担心羊吃不饱,就翻山越岭去找水草肥美的地方,几乎每天都去不同的地方放羊,父亲对方圆几十里以内的地形了如指掌,他知道哪里水草茂盛。

父亲记性好又细心,他总是留意那些不好好吃草的羊,观察着它们是否生病,如果属实,晚上回去后就即时给灌药。给羊灌药是一件费劲的活儿,父亲把药调好后倒进废酒瓶子里,摇匀了,让年轻力壮的两个哥哥一个抓紧羊的身体,一个扳住羊的脑袋,免得羊挣扎乱动,再用一根细擀面杖撬开羊紧闭的嘴,眼疾手快地把装满药汤的瓶口伸进羊嘴巴里的喉咙边,直倒进去,倒完后再把羊的嘴使劲地捏着,直到嘴里的药顺着喉咙都流到肚子里,羊平静下来,才慢慢地放开它。第二天把病羊留在圈里,不随羊群出去,还嘱咐母亲给病羊喂些软和的食物,比如细萝卜丝,土豆条等。

山羊最调皮,性子顽劣,不老老实实地吃草,爱用角顶撞绵羊,扰乱羊群的安宁。绵羊傻乎乎的,性子温和,反应也慢,有时候被山羊追得满山跑也不会反抗。这时候父亲就拿羊扠夹起石子,远远地照山羊的身上打去,它就能乖一会儿。羊扠是个造型简单的土工具,好多羊倌却用不了,其实就是一根结实的木棒子,一边穿着两股粗铁丝,一边穿着绳子,类似于煮肉时扎肉的叉子。

父亲的羊扠用得熟练自如,有时直接用羊扠夹起土疙瘩,或者土块,挥动胳膊,轻轻地一甩,土块快速地飞出去,在空中划着优美的弧线,准确地落在不听话的羊身上,碎了开出一朵美丽的土花,羊一激灵,就被吓住了,老实了。伴随着父亲的吆喝声,群羊都乖乖地吃草,有次序地行走着。

老公羊是羊群里的霸王,头上长着又大又弯的双角,除了父亲,它谁也不怕,性子凶猛,是羊群中的头羊。羊喜欢从众,前面的羊怎么走,后面的也跟着低头只管走。只要把头羊驯服了,羊群就好管理,强壮个大的公绵羊是最佳选手,父亲把它们叫作“个顶”。

“个顶”和山羊属于聪明的可以利用的羊。“个顶”可以威慑整个羊群,可以带队,协助羊倌维持秩序。山羊反应灵敏,遇到意外情况就会叫唤起来,会躲闪。打个比方,如果把羊群比作军队,羊倌就是司马员,个顶是军长,山羊是侦察兵,所以一个完整的羊群不能没有“个顶”和山羊,而这两类的数量还不能太多,“个顶”最多不超过三只,多了互相之间容易因为争夺母羊而打架,山羊不能超过二十只,因为山羊活泼好动,容易捣乱。

绵羊是最傻的,吃东西不识饥饱,遇到坑也不会躲,凡是掉队的,还有摔坏腿的,基本上都是绵羊。出外放羊最怕混群,就是两群羊不小心碰到一块,绵羊最容易走散,混到别的.群里。父亲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提前把那些肥绵羊身上抹上红药水或者蓝墨水,这样就很醒目,不至于弄丢了。

父亲了解羊的特性,为了羊群的发展和繁殖,他不惜用两只大肥羊去和别人换一只强壮的“个顶”,这样就一举两得,既能维持羊群的秩序,又能增加产羔量。不仅如此,父亲还常常把太活跃的山羊处理掉,卖了或者是换成绵羊羔,永远保持山羊的数目在二十只以内。

父亲爱护每一只羊,瘦弱的每天加喂豆料,身上长虱子的抹上灭虫剂,掉毛的包上布,摔坏腿的绑上夹板,在放羊途中产下的小羔,就放在毡包里背上。父亲放羊中午从来不回家,身上背着干粮、水壶、夹板、细绳子,手里拿着鞭子、羊扠,可想而知,身上有多少重负,不亚于出去拉练的士兵。

我常常跟着父亲去放羊,对羊也比较熟悉。羊喜欢攒堆,尤其是绵羊,只要有个缝隙就把头挤进去,屁股露在外面也不管,叫起来声音沉闷,反应迟钝。山羊挑食,吃草时专捡长草嫩草吃,叫声清脆激烈,而“个顶”叫声洪厚悠长,常以犄角顶撞威吓别的羊和小孩,父亲就叮嘱我离它们远点,以防受伤。

篇6:记父亲作文

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

秋冬之交的风萧瑟中带着凌厉。

我遇见他的时候,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子正打着旋儿在风中劲舞。他站在银杏树下,看见我过去,满脸谦卑地问:你是这里的老师吗?

我没停步,嗯了一声。

他赶紧跟过来,又问:高三十七班在哪里?

听到这话,我停下来。我带十七班的语文课。学生家长问话,我不能不回答。

你有事?我边问边打量他。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面留有一块块云彩似的盐渍,看样子他刚赶了远路,汗渍还留在脸上。也许是汗水浸透了内衣,每一阵秋风掠过,他浑身就一阵轻微的颤抖。

我说:你跟我来吧。

他有些拘谨地跟在我后面,边走边说:俺想等下课再去找他,怕上课时影响了学习。

到了办公室,我一边拉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问:你找谁呀?

李小牛,俺儿子!他自豪地说。

李小牛?十七班好像没有这个学生。我转过头问带化学的丁老师。丁老师想了想,摇摇头。

他赶忙说:李小牛是小名,这大名&&他抹了一把有些干焦的短发,满脸歉疚地说,俺还真记不起来了。

我惊讶地问:记不起来了?记不起来了!他脸上沁出一层汗,红晕也随着汗氤氲到脸上,像熟透了的桑葚。

我带着不满说:这可就难了。每个班姓李的学生都很多,没名字可不好找。

他一听这话,搓着手说:你看俺糊涂的,临来的时候想着带上他的一张奖状,好看上面的名字,没想到一着急就全忘了。我问:你找他有什么急事吗?他急忙站起身来,说: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他。我们学校是半寄宿制,远路的学生一个月回家一次。

他望了望我,犹犹豫豫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蓝布小包,打开,里面装着几个石榴。石榴都已经熟得裂开了,满肚子的石榴籽红玛瑙般晶莹剔透。他挑出一个大个的,掰开递给我,说:你吃,甜着呢!然后把剩下的那一半剥成几小块,分给办公室里的其他人。

我拈起一粒放进嘴里,一股特别的清凉和甘甜霎时传遍了全身,感觉很特别。

他看着我说:甜吧?

我问:你家种了很多石榴?

他摇摇头说:家里只有一棵石榴树,是俺小牛出生那年栽的,已经十八年了。你别说这棵石榴树还真帮了俺家大忙了。每年它都疯结,那果子坠得整棵树都歪了,树枝快拖到地上了。俺用大竹竿撑着呢!

十八年一棵石榴树,肯定有不少故事。我用眼神鼓励他往下讲。每年中秋节,俺就把大个的、品相好的摘下来,拿去卖。每年卖的钱差不多就够李小牛的学费了。我这才记起李小牛的问题还没解决呢!就问:你能确认李小牛就在十七班?

他想了想,说:肯定在十七班。奖状上的名字没记清,那数字是记死了的!我问:你找他就是为了送石榴?

他嘿嘿笑了两声,有点腼腆地说:对,就是送几个石榴给他吃。

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

他也叹口气,说:这孩子到现在还没吃上今年的石榴呢!说这句话时,他的眼角有点湿润,见我们没吭声,接着说:每次石榴熟了的时候,俺就想让他先尝个新鲜。他就说:‘摘去卖了吧。’没经过霜打的石榴有点涩,不好吃。我就把那些小个的留着,让它继续长,秋霜一打,涩味就去了,到时再吃,才真甜呢!

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他说:俺娃懂事呢,不然整个村子咋能就他一个考上你们这样的学校呢?眼见天冷了,广播说明天大幅度降温,要上冻呢。石榴不能冻,一冻就烂成水了。俺这就匆匆忙忙送来了&&

整个办公室一片沉寂,沉寂得有些肃穆。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赶忙说:老李,走,我带你去找李小牛!

李小牛的确在十七班,叫李克歆,上次全市联考,考了全校第三名。他家住在山左口,一个偏远的乡村,离我们学校大约有35公里。

28.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29.文章画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30.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⑴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我为什么摇头叹气?

⑵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为什么?

31.积累链接:写出一句体现亲情的诗句。(2分)

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8.(2分)一位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赶在冻坏前、走了35公里山路给高中的儿子送石榴。

29.(2分)环境描写,形象写出了秋风的凌厉、寒冷,烘托了父亲为给儿子送石榴赶远路的艰辛,为下文作铺垫。

30.(4分)⑴我摇头、叹气,是因为我以为这位父亲 远远的赶路来学校,就为了给儿子送石榴,太溺爱孩子。⑵。听了父亲的话,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深深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刚才误解了这位父亲感到羞愧。

31.略

篇7:记父亲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亲节作文】为父亲流泪父亲节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学们:

你们为父亲掉过泪吗?

我曾为素不相识的孤苦老人掉过泪,曾为在寒风中大声叫卖的辛苦小贩掉过泪,曾为失去父母的遗孤们掉过泪,曾为肢体残缺不全的人掉过泪,我认为他们太苦了。而面对我的父亲,这个为生活日夜奔波,对工作倾尽心血,为我不辞辛劳的人,却从未流过一滴泪!

友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会被遗忘,名利也许会消失,记忆也许会淡忘,但是亲情将永存人间。“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曾几何时,我总是在父亲面前撒娇。幼时每逢灯展,父亲总是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我全部的重量,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鹤立鸡群”,将秀丽的景色一览无余。父亲在人海中使出浑身解数,孤军奋战在人潮中``````一阵心酸在我的胸中涌动,我为父亲默默的付出所感动,但,泪仍旧藏在心底,终于,没有流出来``````

我国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亲暖热被窝后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他长大之后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又怎么会用俸禄救济百姓?又怎么会流芳百世呢?

如果说母亲的爱是细腻的,那么父亲的爱就是粗犷的,也许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母亲,但凡一提父亲,便会与“严厉”二字相连,可是大家是否想过,失败时父亲对自己的“特殊”教育是否更能帮助自己?遇到挫折时父亲的不予理睬是否更加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失败时父亲的责备是否更加使自己敢于接受挑战?成功时父亲的毫不在乎是否更加使自己做事稳重不浮躁呢?同学们,扪心自问一下吧!尽管父亲表面很严厉,但他那含蓄的爱无不从点滴小事中体现!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那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晶莹的泪诠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天对父亲的报答;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一阵清风,吹干父亲额上的汗滴;让这泪化作一腔祝福,在人生之旅上陪伴着那个最爱你的人——父亲!

篇8:记父亲作文

关键词:树叶,体验,引领,深刻

我比较喜欢写,也就十分重视写作教学,所以自认为写作指导是很到位的。后来受到教研员的启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作文教学根本不叫教学,应该叫开“两会”——开头是表扬会,结尾是批评会。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只是当了一个裁判,一个法官而已,可学生需要的是教练呀!

光知道不应该那样做,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实在是太痛苦了。幸好,在“国培”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听到了县里初中一位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课。这堂课带给我的不只是耳目一新,更有醍醐灌顶之感。

按照教研室的布置,主题是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这位教师没有用什么“给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等标题来命名自己的课,而是独辟蹊径,用“一片树叶”作为标题。

在整堂课的构思中这片树叶是教学的切入点。进教室时教师手握一片树叶,导入语是把作文比喻成一棵树,把语言比喻成树叶,紧接着就让学生来说自己与手中树叶的缘分。到此,这堂作文教学课顺利进入了教师预设的情境,课堂气氛十分轻松。然后教师用了一段颇有文采的话来形容自己与落叶相遇的美好。我相信听教师那么煽情的话,学生和我一样都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不平凡的一个经历。

这个成功的悬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了,这正是树叶作为切入点的使命,接着是以落叶为对象的写作训练。

白板上显示了一段话:“那天清晨,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从树上落下来一片树叶,碰到我的肩膀,落到了地上。我把它拾了起来。”

学生们看到这段话时纷纷笑了起来,见此情景,教师故意问:“我这段文字好吗?为什么?”学生们当然能够答出不好和不好的原因——没写出美好来。若是一般教师指导,可能到这个地方就觉得可以了,因为觉得学生有眼光了,可事实是有眼光并不表示能动手。那么我们这位教师怎么来做到真正的引导写作呢?请看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清晨呢?”“那片树叶怎样落下来的呢?”“我是怎样拾起来的?”“拾起来时我想到了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然后也是学生来回答。问答之后,就开始独立修改。通过展示表明学生们所改的的确丰富多彩。到此,教师还将实践经验总结为方法——围绕主题,追问细节。而后教师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并向学生讲解自己写作时的心理。可谓有方法的指导,还有兴趣的培养,怎能不让学生受益多多呢?

这只是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

我相信通过添加修饰语进行描摹的方法,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做到了,但是这位教师能够与前一个环节一脉相承,继续以“一片树叶”为对象进行教学,让“一片树叶”成为整堂课的线索,让作文指导不再支离破碎,这表明教师最终要在片段教学中完成一篇散文的指导。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个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再次凝视,用心凝视,并且用抒情化的语言引导学生看、闻、听。此时此刻,整个课堂气氛被教师优美深刻的语言推向高潮,学生们在与树叶的交流中感情也自然凝聚。然后,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思考付诸笔端。

不用说,学生们笔下的树叶不仅仅是一片树叶了,它上升为一种生活,一种精神,一种思想。而教师在学生的习作展示后还不忘进行总结:作文要提高档次,语言表达中,我们还要学会尽量不要“就事论事”,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形象到精神,由外在到内在。

到此,一篇有血有肉,有形象有灵魂的作文就诞生了。无形中学生既明白了具体的描写方法,也明白了怎么抒情,还能明白借物抒情类散文的基本结构,这不能不说教师指导有方啊。

接着,教师还不忘在课本中寻找印证,引导学生在诸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中去体会描写中的抒情议论。最后,教师还不忘巩固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三个方法小试牛刀。这样,一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学生的语言居然有了明显地提升。

不过,我更看重的是老师以“一片树叶”为载体,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意识。

上一篇:没经验可以应聘统计员下一篇:影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