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

2024-05-02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精选2篇)

篇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抵制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第四纪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第四纪的特点是:①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②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③显著的地壳运动;④广泛堆积的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⑤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⑥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剧增。

2.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变化快、厚度差异大、不同程度地风化、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岩性: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堆积物和人工堆积物。成因标志:沉积学标志、地貌学标志和环境学标志。

2.地貌: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

3.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地形形态类型;正地形、负地形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

4.地貌成因: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他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原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欺负方向发展,如山岳平原的形成及其相对高度的增大变化。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和堆积作用,起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

5.地貌类型按规模大小划分:①巨型地貌:大陆和洋盆 ②大型地貌:山地和平原 ③中型地貌:山岭和山地 ④小型地貌:活动断层崖、地震裂缝和火山 ⑤微型地貌

6.丘陵:是海拔500m以下的走向明显或不明显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联系。

7.山地:是由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形态组合,是新构造运动大于外力剥蚀作用且两者都很强烈的地带。

8.平原:是目视距离(30-50KM)范围内地势平坦,高差小(1-2m),或微有起伏的大面积地貌组合。

9.顺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窿、岩体等)与高低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称为逆地质构造地貌。

10.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11.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第四纪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人类活动影响

第三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概念解释:

1.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风化作用受气候、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植被、地形和时间等因素影响。

2.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3.风化壳: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

4.土壤是以各种风化产物或松散堆积物为母质层,经过生物化学作用为主的成土作用改造而成的。

5.古土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称古土壤;因其往往被后期地层所埋藏,又称埋藏土壤。

6.重力地貌:由于重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貌。

7.崩塌: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8.错落:是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45°-70°)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9.撒落:是山坡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做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倒石锥是撒落的堆积地貌。呈上尖下圆锥状,锥面坡角约30°。

10.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又称地滑。

11.泥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网斜坡下缓慢(有事迅速)流动的现象。

12.土层蠕动(土爬):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13.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再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流水称片流。

14.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影响滑坡形成条件。

(1)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 黏土岩、页岩、泥灰岩、千枚岩、板岩、片岩、风化岩浆岩等 多 裂缝 破碎 松动 岩石和 各种松散沉积物分布区。(2)地质构造条件:滑坡面常 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不整合面、劈理面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界面发生。(3)地貌条件:一切具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度间,坡脚下常有河流(海、湖浪)陶蚀地段,使岩土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4)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 滑体和滑动面,前者加重土体负荷,后者削弱 岩体抗滑力 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易于引发滑坡。(5)地震:地震引起内部土体结构发生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使土层液化,这些都能诱发滑坡发生和老滑坡再活动。(6)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土)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土)体负荷,均使岩(土)体下滑力增大,导致滑坡发生。

2.残积物和坡积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斜坡重力作用?它包括哪些类型?

4.重力地貌的类型有哪些?

5.崩塌的几种类型?

6.滑坡的主要形成条件、成因、构成?

7.残积物特征和类型

第四章 流水、湖泊金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

一. 名词解释、概念:

1.超洪水位:几十年或百年一遇的洪水位

2.超低水位:几十年或百年一遇的低水位

3.河谷:是河流携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性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

4.河床:是河道中流水占据的部分谷底。

5.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6.牛轭湖:河道裁弯取直后遗留下的弓形废河道称牛轭湖。

7.冲积物(或冲积层):是河流在河床中或溢出河床的堆积物。

8.河流阶地:由于河流的切割及地壳的间歇性上升,所造成的高出现在的河床的古河床地貌形态。

9.水系:是由主(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复杂的多级河道系统。

10.水系格式:水系平面组合的集合形态称为水系格式。它受地面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11.洪流:沟谷中流动的水位暴涨暴落的暂时性沟谷水流统称为洪流。

12.洪积物:由洪水堆积的物质简称为洪积物,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洪积物的岩相有扇顶相、扇形相和滞水相。

13.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14.冲沟:又称侵蚀沟,是发育在坡地上的小型流水侵蚀沟谷。

15.冲出锥:是暂时性冲沟水流在沟口形成的小型洪积物形态,其分布无地带-气候意义,其面面积大小仅几平方米到几时平方米。

16.泥石流:泥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17.沼泽:是地表长期处于充分滋润,喜湿性植物丛生,并有大量泥炭和有机质淤泥堆积的地段。沼泽的形成主要由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引起。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 解释名词、概念:

1.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

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2.假岩溶:发育在非可溶性岩层(碎屑岩等)中类似岩溶的形态称假岩溶。

3.岩溶:又称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岩溶作用及其由此产生的现象的统称叫岩溶。

4.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地貌,可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地表岩溶地貌包括石牙与溶沟、石林与溶蚀漏斗、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等;地下岩溶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伏河与地下湖等)喀斯特原是亚得里亚海北端东海岸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石灰岩地形。

5.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百科解释)

6.峰林:是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

7.峰丛:是一种山峰基部相联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地形。

二、问答题

1.岩溶形成的5个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解性、水的流动性、溶蚀基准面。

篇2: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

1、片蚀作用

2、冻土作用

3、风化作用

4、河流袭夺

5、侵蚀基准面

6、羊背石

一、先判断正误,再将其中的错题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第四纪可分为全新世及更新世;

2、地形和新构造运动决定着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强度,一般在构造运动下

降地区,剥蚀作用强烈,堆积作用微弱或不存在。

3、河水并非只有单纯的直线运动,在重力结合离心力与偏转力的影响下,它

以紊流为其基本方式。

4、侵蚀基准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床纵剖面的发展,当侵蚀基准面下降的时

候,一般引起下游发生下切。

5、风积物具有水平层理、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6、可溶性的岩石包括硫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和卤素盐类岩石,其中,以卤素盐类岩石的溶解度最高,故对岩溶现象来说,卤素盐类岩石的实际意义最大。

7、冰谷的形态与一般的河谷有所不同,常呈“U”型。

8、在风沙搬运物质中,以悬移质为主。

9、黄土形成于第四纪,是具有黄色色调的粉砂质松散土状风积物。

10、熔岩流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则熔岩流的粘度越低,所形成的地形越平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1、第四纪具有下列定义背景:()

A、岩石地层学;B、生物地层学;C、人类考古学;D、气候学

2、地形发展过程主要受以下哪些因素控制的?答:()

A、地质作用;B、原始地形;C、人类及其它活动;D、地质结构

3、按地形的成因分类,以下选项中属于陆地内力构造地形的是:()A、楯形火山;B、断块山;C、单斜高原;D、倒石堆

4、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A、岩性及构造;B、气候条件;C、时间;D、地形;E、构造运动

5、关于残积物的特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残积物与下伏基岩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碎屑残积物中,风化矿物很少,在富铁、铝残积物中,几乎全部为风化矿物;B、残积物没有风选性;

C、残积物的厚度受地形控制,在平缓地形上,残积物厚度一般较小。D、残积物具有层理,由地表向深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带。

6、从河流的平面形态和演变形式,平原河流可以划分为:()A、直线型;B、弯曲型;C、游荡型;汊道型 D、海水的化学成分;E、海滨的原始地形

7、引起海平面振荡的原因有:

A、海盆容积的变化;B、冰期与间冰期周期性变化;C、陆地及地下水量变化;D、海滨构造运动

8、以下属于冰川侵蚀地形的是:()

A、角峰;B、孤峰;C、单面山;D、终磧垅;E、羊背石

9、以下为单斜地形的是:()

A、单面山;B、方山;C、遗证岗;D、内露岗;E、猪背崖;

10、按火山喷发的方式,火山堆积物可以分为:()

A、喷气堆积物;B、爆发堆积物;C、喷发堆积物;D、溢流堆积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综合特征。

2、什么是风化壳?主要有哪些类型。

3、简述风沙作用与物理风化作用的区别。

4、简述夷平面及多层地形的形成过程。

五、论述题(从以下四题中选做2题,每题11分)

1、论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点?

2、请叙述在地形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内、外动力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3、论述河流的动力地质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相关文章: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地貌实习05-13

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论文题目05-04

地貌复习总结05-03

地貌学实习报告04-14

地貌学教学课件04-29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04-24

地貌环境05-16

河流地貌05-17

黔东南州地形地貌07-11

地貌实习报告范文04-12

上一篇:有理数乘除法练习下一篇:中国机长电影观后感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