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024-04-15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选9篇)

篇1: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知道王老师是一个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点:

知道王老师是一个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你们认为那些字词需要我们注意,认识了解。

尴尬 时髦 左撇子 嘟囔 难堪 战战兢兢 哄堂大笑 不知所措 趾头

独一无二 似懂非懂 愚蠢

2、速读课文,注意刚才我们提点的字词。

3、理解课文

4、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她一件什么事?

5、通过这件事,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默读边抓住人物特点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二、重点指导

◆ 王老师让我看她左脚上的6个脚趾头。

◆ 王老师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骄傲。

◆ 王老师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而感到惭愧,不要因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二羞愧,不要为别人的愚蠢二羞愧。

◆ 第二天,王老师穿上露脚趾的蓝凉鞋。

1、朗读课文,通过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2、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想想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自己以前是怎么看待的,现在又是怎么看的?

3、文章为什么用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为题目?

小结: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要因为自身的条件不好或有缺陷而自卑,要勇敢的面对它。也不要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缺点,有不足而失落羞愧,要鼓足勇气去改正它,争取在这方面超越其他人。这不仅是王老师想告诉媚娘的,也是杨老师想告诉大家的。

三、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王老师: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

篇2: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懂得人与人文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知道王老师是个体贴关心学生,工作耐心细致,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看你们脚上的鞋,如果你一只脚有6个脚趾,你最怕什么?(被别人看到)可是这位老师却穿上了露脚趾的蓝凉鞋,作者认为这是美丽的蓝凉鞋。为什么认为是美丽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板书课题:7、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二、检查预习

1、指生读词语 尴尬 时髦 左撇子 嘟囔 难堪 战战兢兢 哄堂大笑 不知所措 趾头 独一无二 似懂非懂 愚蠢

2、指生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示

1、事情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2、通过这件事,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默读边抓住人物特点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二)学生自学

(三)集体交流

1、起因:我特殊的打扮让自己感到尴尬。同学陶子不愿意和我同桌,说的话极大的伤害了我的自尊心。由于我英语发音带着带着浓重的四川腔调,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2、现实意义: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等原因,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非城市居民来到了城市生活、工作、,他们的.子女也随着他们来到了城市读书。如何使城市子女和莱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谐相处,是一些班级遇到的实际问题。文中写的就是一个在乡村生活多年的小女孩来城里读书时候的遭遇。

3、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指生读读自己批注的句子如:王老师看了看我们,平静地说------ 王老师很快让大家安静下来------ 王老师递给我------王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微笑着说-----独特不是可耻的事------追问: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一心为学生着想 工作耐心细心幻灯出示“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谈谈自己的理解那是我们与别人不同的一面,也是我们的特点,应该自豪。那怎么读呢? 指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师:对于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应该怎样看?(我们也要看一看这独特的一面是优点还是缺点??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 那么对于别人独特的地方呢?(我们应该给予尊重。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和借鉴。对于别人独特不好的地方,要勇于指正,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用欣赏的眼光来读读,来对待别人的独特之处。

4、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这是王老师说的话,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王老师)

(四)总结课文

1、根据课文意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一)、《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一文中的王老师是个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老师。

(二)、读了《一双美丽的蓝凉鞋》这篇课文,我懂得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说说为什么说这是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四、作业

篇3: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时写的一首古体诗。它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以凝练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 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这首诗巧用夸张、反衬的手法高度概括地表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和战士们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种艺术性的缩小或夸大是领袖诗人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象以及英雄胆略的自然表露。

【设计理念】

长征这段历史是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 学生在理解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及体会长征精神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将学生带入诗歌描写的情境, 使其感同身受, 就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因此, 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就有助于学生领会全诗所蕴含的意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句, 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若等闲”等词语的含义。

2.能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感悟,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军队, 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诗句,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夸张手法的运用,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 读诗句, 了解长征历程

1.图片导入

(出示一组长征图片) 同学们知道图片上展现的是什么情景吗? (板书:长征) 是的,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征就是征程、征途。长征就是长长的征途、漫长的征途。

2.初解长征

(1) 课前教师布置大家搜集资料, 了解长征。

(2) 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及相关图片,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路线。

(3) 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毛泽东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而且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一首 (简介“七律”) 。

3.初读诗歌

检查通读情况, 相机纠正字音。再读诗句, 注意停顿和节奏, 读清楚诗的韵脚。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教师让学生简介长征的知识, 一是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是促进他们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品诗句, 想画面, 感受长征艰险

1.通过刚才的了解, 长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充满艰险)

2.诗句中有很多词句写出了长征的艰险。自由读一读, 画一画。

3.交流

(1)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逶迤”是什么意思?“五岭逶迤”呢?读到这些词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连绵起伏的山岭绵延万里, 红军战士穿梭其间, 一边防备敌人的追击, 一面又面临险恶的环境。)

“乌蒙磅礴”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高大巍峨的乌蒙山, 山势险峻, 头顶苍鹰盘旋, 旁边就是悬崖峭壁。)

学生说画面, 教师随手板画:连绵起伏的五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

这山怎样的险?还是让我们看看毛泽东写的另外一首小诗——

(出示: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在这样的山岭中行走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 (自由交流)

(2)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出示金沙江图片) “云崖”说明什么?金沙水拍云崖, 怎么会让人感觉到暖呢? (教师简介金沙江战斗胜利情况:金沙江水流湍急, 两岸山峰陡峭, 敌人曾嚣张地说:“这里连一只鸟也休想飞过去。”但是红军足智多谋, 一面假装攻打昆明, 把敌人主力部队吸引开, 另一面趁机抢渡金沙江, 等敌人发现上当后, 为时已晚, 红军的主力部队已经顺利渡江, 他们只能望江兴叹, 我们没费一枪一弹就渡江成功, 战士们个个欢欣鼓舞。)

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 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 (齐读诗句) “大渡桥横铁索寒”又是怎么回事? (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学生交流)

再读四句诗, 感受长征的艰险。

(3) “更喜岷山千里雪。”看图, 想象红军爬雪山的情景, 他们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怎么理解“更喜”?

4.在漫漫长征路上, 不仅有枪林弹雨, 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 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境。再读读这首诗, 你能读出长征的重重险阻吗?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 诗歌之美在于它所描绘的生动的画面。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联系自己的积累, 想象长征画面, 让学生真切感受长征的险恶环境。学生在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中用自己的心灵和文本交汇, 接下来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就水到渠成了。

三、诵诗句, 悟诗情, 体会英雄气概

1.长征这样艰险, 可是毛泽东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表现长征的艰险吗?他究竟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请你再读读这首诗, 找找答案, 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

2.交流读书感受

(1) 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勇敢顽强的精神。

(1) 哪个词写出了他们的勇敢顽强?理解关键词“不怕”“只等闲”。

教师追问:他们不怕什么? (远征难。)

五岭逶迤, 他们———不怕!

乌蒙磅礴, 他们———不怕!!

金沙水拍———不怕!!!

大渡桥横———不怕!!!

岷山千里雪, 更是———不怕!!!

(2) 这是什么样的气概? (英勇无畏、不畏惧、勇往直前、藐视困难)

(3) 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也写出了战士们面对万水千山时英勇无畏、藐视困难的气概, 是哪一个? (理解:只等闲)

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请你快速找出来。

(2) 理解:“腾细浪”“走泥丸”“喜”“尽开颜”。

(1) 从“腾细浪”“走泥丸”中你看到了什么?在战士们的眼中连绵起伏的五岭就成了——细小的波浪。在战士们的眼中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就是———脚底的泥丸。这是什么写法? (夸张、比喻) 看, (教师随手将前面五岭和乌蒙山的板画改为细小的波浪、泥丸样。) 这样的山岭在红军的脚下, 你有什么感觉? (红军战士就像巨人, 就像巨神, 高山峻岭只不过相当于小小的浪花、小小的泥丸。)

(2) 我听出来了, 山再高我们不怕, 水再深我们也不怕, 我们笑着跨过高山, 这就是英雄, 这就是英雄的队伍。来, 让我们读一读, 感受一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3) 尽管面对的是———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金沙的水、大渡桥的铁索, 但是, 再艰难的路程我们都走过来了, 你看———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想想看:他们喜的是什么? (预设:他们喜的是——连绵的五岭、险峻的乌蒙跨过来了, 金沙江不伤一兵一卒胜利渡过了, 天险大渡桥也没能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追击的敌人被远远甩在后面, 绵延的雪山、布满沼泽的草地都被战士们踩在了脚下。)

多么乐观的战士们!还有什么困难能吓到他们呢?想想看,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当你看到追击的敌人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绵延千里的雪山踩在了脚下, 湍急的江水也被抛在身后。此时, 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你还会说些什么?

真是“红旗漫卷西风”啊!毛泽东看着欢呼的战士们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

毛泽东就是饱含这样的胜利喜悦和革命热情挥笔写下了《七律长征》! (齐诵)

设计意图:列宁说:“缺失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教师层层推进地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 他们就能真切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乐观的精神。其间适时的诵读又将学生带入诗歌意境, 使其投身其中, 感同身受, 从而使学生感动起来, 最终实现作者、教者、学生心心相通, 情情相激。

四、议长征, 传承精神

1.后人这样评价长征——— (出示:“长征, 是宣言书;长征, 是播种机;长征, 是宣传队。”)

它向谁宣言, 在宣言什么?又播种什么? (预设宣言:红军打不垮!我们战无不胜!播种精神:英勇无畏、勇敢顽强、乐观、不放弃、不退缩、勇于挑战。)

2.今天的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五、课外阅读延伸

1.搜集毛泽东诗词, 特别是长征时期的诗词, 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搜集长征故事, 举办一次长征故事会。

篇4: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篇5: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抓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及作者的心理活动体会老吕默默奉献、热爱工作的思想品质,对他产生敬佩之情人物特点。

2、理解“望着这脚印,我沉思起来。这山间小道 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 ,然而又是这样的 放着光彩 ”

3、学习课文的对话描写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对话。

教学重点:

通过感悟人物语言和作者心理,体会老吕默默奉献,、热爱工作的思想品质,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望着这脚印,我沉思 起来。这 山间小道 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 放着光彩 ”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明确《深山风雪路》的学法

1、《在炮兵阵地上》是一篇写人文章,请大家回顾,我们是怎么学习这篇文章的?

(写人的文章,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特点)

2、这是一种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我们抓住彭总的语言,神态,看出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工作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生活上关心同志,实事求是的人)

3、《深山风雪路》也是写人的文章,回忆文章对话部分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谈工作,谈伤疤)

4、小结:阅读写人文章,我们也可以用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从而加深对老吕这个人物的认识。

二、抓“对话”,体会老吕的人物特点

学习“谈伤疤”,体会老吕是个不居功自傲的人

我与老吕的对话主要分为两部分:谈伤疤,谈工作

1、自由朗读“谈伤疤”这部分,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8----16)

伤疤,朝鲜战场,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个英雄

比较两人的态度:(神态变化)

“您的脖子。”我好奇地问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我好奇什么?来历 “我”好奇,是因为脖子上的深深的伤疤的来历让我奇怪,它怎么会出现在老吕的脖子上的,这么深的伤,当时一定有很险的经历吧!

从吕的平静中你读出什么?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老吕平静,是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曾为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战争经历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在他看来,这是很正常、很应该、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在提到自己受伤原因时,他不像有些人一提到自己的“当年勇”就眉飞色舞。

2、一个好奇,一个平静,两个人不同的态度恰成对比;

读出平静的语气,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比较提示语的作用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说。

体会标点的作用

3、学生对比读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平静,可以看出老吕对于自己曾经上过战场、对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经历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

?如果我不问起伤疤的事情,老吕都忘记了,根本没把自己负过伤的事放在心上。并没有觉得参加抗美援朝是一件多辉煌的值得炫耀的事,突出“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人物品质

小结:通过“谈伤疤”我们知道老吕是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居功自傲的人。

4、谈到深深的伤疤,老吕是那样的平静,而我呢?

出示课件

我心中一动,想到那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老吕清新的脚印,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1)读这段:“我心中一动”,“我”此时想到了什么?

(想到老吕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英雄;想到这样一位功臣却在这边远的山区做一名小小的邮递员;想到刚才谈伤疤时那平静的态度。)

(2)“我”敬他什么?

(①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光荣负伤

②不炫耀自己的过去

③不居功自傲,风雪天仍坚持为人民投递信件,无私奉献)

(3)导读:通过和老吕交谈,“我”对老吕由不了解到对他产生敬佩之情,应怎样读?自由体会读11——16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一人读老吕的话,一人读“我”的话,一人读我的心理活动。在强烈的对比中,进一步体会老吕不居功自傲。

按点设计:老吕是个怎样的人?(多选)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默默无闻 任劳任怨

反馈:

5、从“谈工作年限”这件事,体会老吕从事邮递员工作之长,不畏路远环境险峻,工作忘我。

老吕在这条邮路上一走就是25年,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没有怨言,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读书:带着敬佩之情朗读17自然段。

学习“谈工作”,体会老吕是个热爱工作,甘于奉献的人

(18-21重点指导句子)

(1)这时“我”的面前出现一棵老松,它和老吕有什么关系?这是什么写法?

借物喻人

过渡:老吕就像这棵老松,无论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无论大雪纷飞,还是大雨滂沱。每天一个来回,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我自然会劝他换换工作,他怎么说?

指名朗读老吕说的话。

“那、、、、、、怎么行!”老吕一急,说话也有点结巴了

理解“结巴”——着急,说明他热爱工作

(2)再与谈伤疤对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在比较:

“谈伤疤”“谈工作”这两部分对比读,说说你对老吕这个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那……怎么行!”老吕一急,说话也有点结巴了。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艰苦的工作环境,热爱工作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谈理解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着感情朗读他朴实的话语。(19段)

4、总结学法,写法

在学习“谈伤疤”这段人物对话中,作者很细致的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们通过抓住老吕的语言和我的心理活动,体会出老吕的品质。谈工作 我的心理活动“感动”,由此可见

心理活动的描写对凸显老吕的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次评价老吕这个人

按点设计:老吕是个怎样的人?(多选)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默默无闻 任劳任怨 不计较个人得失 热爱工作

反馈:

三、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人文章中的作用

文章除了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还运用环境描写。

1、请同学们画出文章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我迎着凛冽的寒风,艰难地行进在古长城旁的山间小道上。洁白的雪花在空中狂舞飞旋,燕山的群峰隐没在雪雾里。

在这深山老峪里,走十里八里见不到一个村庄,大雪天,更是难得见到一个人影。唉!能碰到个同路人,那该多好!

不远的岔道上有一串清晰的脚印,脚印沿着险峻的小道,向前,向上,消失在半山腰的雪雾之中。

从中体会到老吕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文章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不仅交代老吕的工作条件艰苦,更突出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2、语言训练:这是一条------邮路,老吕一走就是25年。我感觉老吕是个------的人。

艰险,遥远,默默无闻,寂寞。为了工作不怕困难,热爱工作,淡泊名利。

4、小结写法:恰当的环境描写能更好的衬托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写法特殊,你们注意到文中“清晰的脚印”在出现几次

5、“清晰的脚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为什么要一再出现?

第一次:岔道上的脚印——突出了工作条件的艰苦,突出人物品质;引起读者的关注。

第二次:朝鲜战场上的脚印——突出了老吕是有功之臣。不惜流血负伤;

第三次:冷风口路上的脚印——突出老吕仍在默默奉献。写老吕的脚印放着光彩。

介绍反复的写法,齐读三次脚印这是作者被老吕的精神所感动后,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清晰的脚印”突出了老吕忘我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

每一次都反映了老吕为了人民的利益,不得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样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又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描写就叫作反复。

6、齐读:望着这脚印,我沉思起来。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

四、整体回顾,强化老吕的形象。

导语:

让我们再来回顾老吕走过的这条邮路,与老吕有着相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邮递员王顺友的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读读这段话,说说你对颁奖词的理解。

拓展阅读《传递快乐的人》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深山风雪路》,结识了邮递员老吕。他曾经在战场上立过功,而今在这险峻的邮路上不怕艰难困苦,25年如一日的为人民传递信件,他这种淡泊名利,热爱本职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我们还收获写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借物喻人是人物鲜明,特点突出。

板书:

深山风雪路

谈伤疤平静 不居功自傲 对话

谈工作 结巴 热爱工作 环境

篇6: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话题导入】 最让你难忘的礼物是什么?是爸爸亲手为你做的那把小木枪?是妈妈给你买的新衣裳?是教师节你为老师制作的一张贺卡?是好伙伴在你沮丧时送给你鼓励的话语„„请你围绕“礼物”,写一篇作文。【习作分析】

1、根据写作要求,本次习作应以写实为主,规定要写得到的一份礼物,以及这份礼物让自己的记忆深刻。没限定礼物是什么,谁送的,为什么难忘,这些也就是写作中可以自由发挥的内容。

2、先确定你最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它为什么让你难忘?

3、这礼物是你收到的,还是你送给他人的?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收到或送出这份礼物的?

4、根据作文中的要求,以生活中的人与事为主,其它的人做参考。送的什么礼物?为什么值得我难忘?有什么意义?想清楚这几个问题,文章就好写了。【习作方法】

1、对礼物的外形进行细致的描写,说出它是什么样子的。

2、写清楚接受或赠送礼物的缘由、过程,也可以写写自己当时的心情。

3、用几句话表达你对这份礼物的感情。【习作指导】

1、表达清楚这件礼物怎么“难忘”,这是文章的中心,一定要记叙、描写具体。

2、本次习作要写的主要内容是礼物,这里的“礼物”可以是一件真实的物品,也可以是你获得的启示或感想。

3、叙事时,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表达真情实感。还可以写自己当时的心情,加上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突出人物形象。【习作构思】

1、先思考礼物是谁送的呢?

生活中:亲人、朋友、师长、陌生人„„

知识中:孔明、毛泽东、越王勾践、陶渊明„„(思想上的感悟)想象中:地球、长江、星月„„(想象的)

2、仔细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拿来写的。

如:①妈妈送我一把尺,上面刻着“小心眼睛”几个字,要求我写字时就用尺压着纸,每当我头离纸面太近时,尺上那几个字就印入眼中提醒我坐正,这是饱含浓浓母爱与智慧的礼物。

②考试失误后,独自落泪,失去斗志,老师送我一本书或是不倒翁,每当我失败时,就会想到书中的英雄与坚挺的不倒翁,精神便振作起来,这又是一份浓浓的恩师情„„

【习作提分】注意细节描写将人物与事件写的生动形象,还可以借景抒情,让文章更优美。

【习作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式,或者排比句开头。

例:

1、放在我床头书柜上的一个水晶玻璃球,那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2、我有过很多礼物,有巧克力,有书,有光碟„„其中,是我最难忘的礼物却是朋友的一句话。

正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出礼物是谁送的,为什么让你难忘。结尾:写出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喜爱之情。

例:这一本本书,凝聚着殷切的希望,记载着成长的历程,我珍藏这爱的礼物!

【佳作赏析】

难忘的礼物

谁都收到过礼物,有可能是爸爸亲手为你制作的一把小木枪,也可能是妈妈给你买的新衣服„„但是,最令我难忘的礼物却是奶奶送我的一本故事书。

一看见这本书,我就会想起那一天。那一天,老师要求我们自带一本书,交给老师,由她在午休时讲故事给我们听。结果,我没带书。老师知道后,罚我站在厕所门口五分钟,并要我保证第二天把书带来。当时,我就对那位老师萌发了一丝恨意,心想:带就带!怕你?

回到家,我就大哭大闹,跟奶奶吵着要故事书。奶奶拗不过我,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道:“不就是一本书吗?奶奶肯定给你买。”我这才破涕为笑。然后,奶奶就出门买书去了。

接着,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忽然,窗外传来一阵雨声。我到窗前一看,原来是下暴雨了,突然间,我的心猛地一紧:完了!奶奶没带伞,那„„那我的故事书肯定会被雨淋湿的,那这本书就白买了。我十分担心,但这时,我看见一个灰色的身影,在缓缓地向前移动„„啊!是奶奶!只见奶奶掖着一本书,然后,把书夹到自己的外套里,再走过来„„

“叮咚„„”我急忙打开门,奶奶取出那本故事书:“拿去吧,你要的故事书。”奶奶见我喜欢,欣慰的笑了,然后踱进了卫生间。刹那间,我转过身来,直直地望着奶奶的背影,奶奶那花白的头发,那几乎僵硬的大腿„„骤然间,奶奶那矮小的身躯在我眼前高大了许多„„我把头深深地埋在书下,哽咽着。

现在,我上小学了,早就不在奶奶家住了。从那儿带过来的只有这本故事书——尽管它现在封页发黄,破旧不堪。一看到这一本破旧不堪的故事书,昔日那件事就会重现在我眼前;一看到里面精彩动人的情节,我就会想起奶奶对我的爱;一看到目录有些皱起的地方,我就想起奶奶瘦弱的身影。

一看见这份礼物,奶奶那高大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眼前„„

难忘的礼物

从一岁到现在的十一岁,我在这十一年中,收到过大大小小不下几百件的礼物。有一件,是最让我难忘的。

在我十岁生日那天,我们在“艳阳天”大酒店庆祝。庆祝结束后,我的一些朋友们送了我一堆礼物,有牛奶,有饮料,有衣服,有书包……在众多礼物中,我只把目光放在了其中一个礼物上,啊,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魔龙。

它双目睁圆,高昂着粗壮的脖子,怒视前方。它的头上戴着一顶头盔,张着血盆大口,仿佛正在吞吐火焰一样。它那庞大的身躯上张着一双大展的翅膀。它四肢粗短,支撑着那庞大的身体。它的爪子非常锋利,让人看起来不寒而栗。它有一条粗长的大尾巴甩在身后,摆出一副胜利王者的样子。

我欢天喜地地跑去告诉妈妈,但妈妈却告诉了我一件事:送我这礼物的人是我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同班同学。他妈妈答应他只要他期末考试的分数

高于95分,就给他买一个魔龙玩具。于是,他天天在家里刻苦做题,努力学习,终于考了98分,他高兴地买下那个玩具时,却赶上了我的生日,他便忍痛割爱,拿来送给了我。

我一下子呆住了,我望着手上那威风的玩具,只顾自己欢天喜地,却不知道我那位同学是用辛苦换来的这个玩具。想到这些,我的泪不禁落了下来。

现在,那位同学去了美国。这个玩具被我端端正正地放在书桌上,每当看到它,我便会想起那位同学那张可爱的脸。

篇7: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即将结束了,为了使学生获得的新知更加牢固,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驾驭与应用,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更高的发展。特制定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如下: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 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通过4个月来的努力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二、复习总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三、复习内容:

1、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2、声音的秘密

3、秋冬星空

4、生活中的材料

篇8: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用诗词中的插图来导入新课, 为学生理解古诗词营造氛围, vbn1课堂伊始, 我这样导入“童年是美好的, 纯真的, 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这三幅插图都描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谈一谈你的感受, 也可以谈谈看到插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 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村居》, 浓浓的三幅中国画, 让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调。看到《村居》图, 有的学生感觉到很悠闲, 舒适, 心境惬意, 有的学生很向往这种童年生活。看到《舟过安仁》图, 图中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打着伞, 有的学生很是羡慕, 因为是在北方, 虽然每个孩子对划桨撑船很陌生, 但是很好奇, 还有的学生感到这两个小孩太调皮, 特别好玩。看到《清平乐·村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 有的学生感到这一家子很温馨, 想到了自己的家庭。每个学生看着插图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 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 化难为易, 准确定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处“茅檐低小”, 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茅檐”?书上的注释中这样写道“茅屋的屋檐”。茅屋距离现在的学生非常遥远, “茅屋的屋檐”怎么给学生解释清楚呢?这首诗的插图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赭石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 略微探出了墙壁一些。通过看插图, 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注释中所说的“茅屋的屋檐”。“低小”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到底低到何种程度, 小到何种程度呢?学生理解同样有些困难, 我同样借助于插图, 让学生再细致地观察插图中“矮矮的小小的房子”, 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低小”的具体概念。借助课文插图就实现了教师用许多语言所解释不清的东西。《牧童》这首诗中的“铺”字的理解, 同样可以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在学生读完“草铺横野六七里”后, 我让学生看图, “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原野‘铺’满了草, 大家看, 图中的原野上那么多草, 到处都是, 一望无际。”联系插图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铺”的一望无际, 感受到了广阔的原野和草的茂盛。

三、借助插图丰富想象, 画中有画, 天马行空

第一首诗《牧童》的插图, 一个牧童以地为床, 以天为帐, 自由自在, 连蓑衣都不脱, 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那么悠闲自在。学习《牧童》我让学生边看插图, 边再读这首诗, 再配上音乐, 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入在这首诗中, 这幅画中, 古诗的朗诵与画完全融为一体。我顺势而启, “这个牧童在这样的情境中, 那么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 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 看着插图, 学生各种各样的牧童想象图呈现出来:“他可能什么也不想, 就想在这样美的景色中好好享受一番, 睡上一觉。”“他在看天上闪闪的星星, 想着奶奶给自己讲的神话传说故事。”“他在数天上的星星呢!他可能已经数了100颗了……”“他在想天上的星星怎么那么多, 怎么也数不完呀!”“今天的小伙伴之间的游戏可真开心, 明天准备去哪里玩呢?玩些什么呢?”……我不得不感叹于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美丽的一幅童年画, 清新的一首童年诗。《舟过安仁》, 两个小童撑着伞无拘无束, 正在用伞让船前进呢!看着画面, 我这样启发“你听到两个小童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快, 看着风向, 把伞撑起来。”有的说:“看, 我们有船帆了, 我们的船跑得更快了!”……学生想象丰富, 无声的画面被激活了。

四、借助插图辨析词语, 联系实际, 突破难点

《舟过安仁》中有一句“收篙停棹坐船中”中的“篙”和“棹”学生不好区分。注释中的“篙”解释为“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的解释为“船桨”, 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清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 联系注释, 说“插图中船头之上两个长长的东西哪个为“篙”和“棹”, 你能找出来吗?”片刻之后, 有学生回答“尖尖的、长长的, 完全在船上的是‘篙’, 这是撑船用的, 使劲往水里一按, 船就开了。而一半在水里, 一半在船上的为‘棹’, 当桨用。”。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 我说, “你平时在电视上还见到过‘篙’和‘棹’吗?”有学生说“坐在船上摇动划水, 让船前进的, 它前面是像鸭子一样稍微有点宽为‘篙’;站起来, 使劲向水底撑的为‘棹’。”借助插图联系实际, 由浅到深, 学生真正理解了“篙”“棹”二者之间的差别。

诗画原本一家, 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离不开有意蕴的美图, 只有充分认识到教材中插图资源的重要性, 才能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资源, 让插图为语文服务, 让插图为古诗词的教学服务。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 诗离不开画, 画离不开诗。诗画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 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可见, 开发教材资源, 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 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篇9: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上一篇:让PPT文档自动实现列表播放下一篇:学校共青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