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法规提纲

2024-04-25

教育政策法规提纲(共6篇)

篇1:教育政策法规提纲

授课辅导:局开展“严守法规,严禁酒驾”专题警示教育提纲

同志们:

刚才,*组长通报了近期的*起公职人员违法违规事件,特别是*醉酒驾车违法一案,严重损害了**系统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从源头上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经局党组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局系统内组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严守法规,严禁酒驾”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动员各级迅速行动起来,查找存在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解决薄弱环节,从而保持平稳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抓好此次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借此机会,谈四点意见:

一、要认真汲取案件发生的深刻教训,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

近年来,中央、省、市均出台了关于严查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违纪行为等制度规定,局党组也三令五申强调,禁止酒后驾车,但是类似事件屡禁不止。自20**年以来,咱们系统共发生了*起公职人员酒后驾车违法案件。涉及公职人员*人。*人在车祸中死亡,*人被辞退,*人受到刑事处罚后被开除,*人被限期调离。可见代价之惨重。此类案件反复发生,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特权思想严重。少数公职人员个人主义膨胀、宗旨意识弱化,自以为部门权力大、衙门高,“宰相门人七品官”,高人一等、招摇过市。这是开“霸王车、特权车、违规车、酒后车”的思想根源。二是缺乏职业操守。当前,上下各级均正在进行交通大整治,大家都在为维护交通秩序作出贡献,少数公职人员却执法犯法、带头违法,不仅违反了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更与公职人员的身份格格不入。三是法纪意识淡薄。对各项交通法规,少数公职人员熟视无睹、不以为然,觉得别人可以闯红灯、穿马路,自己一样也可以闯。这种行为已经与网上流传的“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人就可以走。中国式开车,只要有空当就往前钻”没有任何区别。四是心怀侥幸、盲目自信。不能正确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少数公职人员认为偶尔酒后开个车,不会那么巧“出事”。同时又过于盲目自信,认为自己酒量大,酒后开车也“出不了事”。五是存在松懈麻痹思想。一些单位领导,对本单位队伍建设情况估计过高,认为防止“酒驾”是“老生常谈”,已经用不着经常讲了。因此,相应的提醒、教育、预防工作变成了“空转”。六是落实两个责任不力。“两个责任”仅仅满足于会开了、传达了、提要求了,没有层层传导,跟踪问效。对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关心和管理,本来是职能部门、业务部门齐抓共管的“结合点”,结果成了“薄弱点”。七是内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些部门领导习惯于当“三匠干部”。党内生活中是“泥水匠”,喜欢“和稀泥”,你好我好大家好。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棉花匠”,习惯了“自弹自唱”“照本宣科”。监督问责上是“小木匠”,“睁只眼闭只眼”,看到问题却视而不见、绕着道走。八是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即对公职人员的要求,除了工作是“硬指标”、其他会变成“软指标”,上下班迟到早退、闯个交通红绿灯、“八小时以外”社会交往过多,都只是公职人员“个人问题”“小节问题”,导致了一些本该发现的苗头没有发现、本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本该处理的事情没有处理,等到发生违规违法违纪事件时,又感到“大吃一惊”。以上八个方面的深刻教训,各级都要警钟长鸣、引以为戒,防止类似的违法案(事)件在本单位重演。

当前百年变局及世纪疫情交织深刻影响,这个时候,公务系统每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就是一个刺耳的“音符”,一个不和谐的“音调”。希望各级党组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跨前一步、自觉担当”;一定要强化紧迫意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用舍我其谁的勇气、居安思危的清醒,全力抓好队伍建设,稳中有进、稳中求新,把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

二、要牢记公务系统人员职业特质,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抓实专题警示教育活动

“公职人员在业外之一言一行,不仅关乎其个人形象,更与整个公务系统公信力乃至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息息相关。”在群众眼里,公职人员应当是社会伦理的坚守者和公序良俗的示范者。因此,个别公职人员的一次交通违法,一次吃请,一次违纪甚至是与公职人员身份不相符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毁掉广大公务人员通过无数次努力付出才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都有可能毁掉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深刻教训。“风起于青萍之末”。实践也已经证明,一些公职人员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就是从违反交通法规、接受吃请、热衷参与社交等“个人小节”开始的。小节不守,必然大节不保。我们要教育公职人员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自觉守法,敬畏法律。不仅要敬畏法律,遵守法律,还要维护法律,捍卫法律,更加自觉地争当遵章守纪的模范,更加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公务员法》对公职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和约束业外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明确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严格自律,行为检点,培养高尚的道德操守,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咱们局党组出台的《行为规范》明确把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范围,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协调,负责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表现的考核、考察,各党支部负责检查督促“八小时以外”自律机制和监督管理的情况,纪检监察组负责“八小时以外”自律机制和监督管理的检查和问题查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公职人员遵纪守法、遵守交通法规,加强对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关心和管理,是我们各级组织的应尽职责,既是执行相关法律规定的需要,也是加强职业操守建设,增强群众对政府机关的信任,提升公信力的现实需要,各级要从这样的思想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次专题警示教育的意义,认真做好五项工作:一要深入分析一次形势。要专门组织召开一次党组会,结合通报要求,认真学习批示精神,分析当前预防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形势,力求把突出问题找准,把根本原因查实,把改进措施落实。二要落实专题警示教育活动责任人。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审定本单位教育活动计划,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给公职人员授课,教育公职人员从通报的“酒驾”案件中汲取教训,从维护全局荣誉形象的“大处”着想,从“保安全、保家庭”的“小处”着眼,主动接受警示,坚决远离“酒驾”“违驾”。三要明确教育重点,科学安排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必须触及灵魂,突出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联系违法案件的教训,解决“松懈麻痹”的问题。针对部分领导干部觉得本单位基础工作比较厚实,出不了大问题等认识,认真开展违反交通法规案件的专题回顾,围绕“沉痛教训警示什么、预防案件为了什么”进行讨论,真正从思想上警醒、重视起来。二是联系工作实际,解决“摆位不正”的问题。为防止有些公职人员出现“任务重、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抓专题警示教育工作”的错误认识,职能部门要科学安排教育时间,妥善处理工教矛盾,深入一线、动员发动、跟踪督促,确保教育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对外出、休假、培训等不在位的人员,必须做好登记,专人补课。三是联系广大公职人员的切身利益,解决“与己无关”的问题。采取观看警示片,层层谈心,集中教育,个别要求,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法,切实把“预防违纪违法案件、人人有责”的口号叫响,让广大公职人员共同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教育内容安排上,除了方案中明确的以外,还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公职人员理想信念,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牢记“五个过硬”,从源头上消除违法违纪的思想根源。四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活动氛围。开展有关“遵守交通法规”的读书演讲、书评影评等多种形式灵活的配套活动,活跃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氛围。活动中,还可以适当运用现代的心理疏导方法,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公职人员缓解心理压力,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五要及时上报教育活动经验和情况。要注意及时总结教育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警示教育方法活、触及思想深、解决问题好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推广。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级要向局党组写出专题报告。

三、坚决采取措施,加大预防工作力度,防止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工作都在紧紧围绕确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来推进和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坚决守住不出事特别是不出大事的底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上半年,已经发生了*名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预防违纪违法案(事)件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式。全市各级局要坚决采取措施,加大预防工作力度,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切实防止“酒驾、醉驾”以及其他类型的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专题警示教育活动期间,全市各级局要认真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对车辆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排查。在公务用车方面,车辆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要高度重视,以加强行车安全、严防酒后驾车、违规驾车为重点,组织进行深入的自查自纠。要加强对驾驶公务用车、执行公务用车的日常监督,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规范使用”的原则,严格落实公务用车登记、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和公示制度。对公务车辆在外驾驶情况,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实时监督。在私人车辆方面,要对公职人员有驾照的情况进行排查,通过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号召广大公职人员在“八小时以外”注意行车安全,坚决遏制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二要严格约束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行为,消灭管理的“盲区”。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业外活动是发生各种违纪违法和不当行为的重要场域。从近几年公职人员违纪违法案例来看,绝大多数都滋生于“八小时以外”。要延伸对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管理空间,积极拓展加强内外监督的渠道和方法,依托廉政监察员、特邀监督员两支队伍,教管结合,以教为主,形成合力,把每个公职人员的行为置于组织的关心、管理和监督之下。三要紧紧扭住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不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队伍建设,大量的、管用的是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如果说现在一些工作有薄弱环节,主要弱在经常性、基础性上面。首先要加强党支部建设。这是基层建设的龙头,“龙头”抓住了,就能把各项工作带起来。抓基层建设,我们有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在抓好先进支部的同时,对问题比较多的党支部进行帮助整顿。各级要继续坚持这样做,争取再创建几批,让基层党支部的整体建设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其次要强化制度执行,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就会形成“破窗效应”。要教育公职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生活纪律,使公职人员始终处于各项纪律的约束之中、规范之中。部门领导抓制度执行,必须有一种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有一种抓不出成效不撒手、出了成效不放松的狠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使各项制度要求成为公职人员的自觉行动。再次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找公职人员问情况、看登记,开展谈心活动等途径,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真正知道公职人员在哪里、在做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带着感情做工作,做到“三真”,真诚关心公职人员成长、真情关心公职人员生活、真心解决公职人员困难,不断增强公职人员对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从严治理,标本兼治,确保“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各级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责任担当,聚精会神抓党建,切实把从严治党、从严治理纳入党组工作总体布局,标本兼治,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标本兼治,说明没有离开“标”的本,也没有离开“本”的标。落实“两个责任”,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挺纪于前,更要靠治本,德教修身、涵养育人。各级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理”的方针,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实践表明,对违纪违法问题的任何回避忽视、姑息迁就、放任纵容,只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要严肃查处违反“八个严禁”、“十条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防止有举不查,查而不细,纠不到位的现象,要通过快查严处,让铤而走险者身败名裂、追悔莫及,让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悬崖勒马。二要紧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行“一岗双责”。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对局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要督促领导干部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反腐倡廉,确保两手都要过得去、过得硬。三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着力形成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管好干部,根本靠制度。要紧密结合实践推进制度创新,聚焦现实问题扎紧制度笼子,补短板、除盲区。要主动拥抱科技革命,加快建立公务人员岗位风险防控模型,把深化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全面完善公职人员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确保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四要以文化人,大力重视和加强文明建设。有的公职人员特权思想严重,其中就有来自封建“官本位”文化的消极影响,所以迫切需要加强文明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取代落后的文化。要开拓视野,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既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更要敢于借鉴世界优秀的法律文明建设成果,尤其要抓好文化“魂”的建设,解决局“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尊荣感。同时,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即贴近公职人员工作、生活、学习的要求,持之以恒地组织“文化沙龙”“朗读经典”等活动,引导公职人员看“远”,多看一些历史书,志存高远,增强历史感和使命感。引导公职人员看“透”,多看一些哲理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象《菜根谭》所说的“先出世、再入世”,理解人生不过百年,物质很重要,精神上的富有同样重要。引导公职人员看“淡”。多看一些警世书,淡泊名利,看轻得失,心态平和,乐观豁达,保持健康心态。引导公职人员看“真”,多看一些法律书,坚定法治信仰、坚定人生追求、坚定职业操守。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中培育培养公职人员法治的精神、健康的生活情趣、文明的业余爱好,培育具有时代精神,不断提升公职人员的崇尚法治、公平正义、争创一流、敢为人先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

同志们,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局工作来说,一方面,向前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发展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和矛盾,我们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因此,希望各级通过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抓准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系统的新形象、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篇2:教育政策法规提纲

一、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目标儿童的摸底质量在整个强免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做好摸底工作,我们首先制定了摸底方案,并明确了相关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

1、摸底登记工作责任分工

城市入户摸底工作主要由居委会人员完成,地段医疗保健机构防保医生负责对居委会摸底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摸底信息进行核实;农村(包括牧场)摸底工作由乡村干部、村委员会人员和乡村医生完成,所辖接种单位防保医生负责村委会摸底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摸底信息与接种卡进行核实;学校的摸底工作由学校组织班主任老师完成,校医对班主任进行技术指导,对摸底资料进行审核;辖区内火车站、公共汽车站、大型商场等处,由辖区接种单位负责设置固定宣传、摸底登记点,对出入的流动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并按排适龄儿童按时到指定接种地点接种。

接种单位职责:负责对摸底责任单位当日反馈的《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上的儿童信息进行核实,并对不合格的摸底资料进行整理,于次日反馈给摸底责任单位,进行再次摸底;核实、整理现有建卡儿童,对未被摸底单位登记到的儿童,通过各种联络方式进行摸底。

进行再通知,再动员,必须使适龄儿童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接种地点接种麻疹疫苗。

2、服务基层,注重细节

在接种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的各种方案、措施的基础上,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还将各部门职责分工、调查摸底人员须知和注意事项、接种前准备工作等进行细

化,力求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分别单独打印分发到相应工作人员手中;为所有参加调查摸底人员和督导人员分别准备了两个文件夹(共计720个),用来装各种文件,摸底登记表和督导表等,大大方便了基层人员工作。

二、摸底工作开展情况

1、精心组织,加强培训

首先,由区政府组织召开了由街道(喇镇)、各居委会(村委员)、区教育局、油田教育中心、油田托幼管理中心、各学校、各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主管领导参加的全区麻疹及脊灰强免工作动员大会;其次,由区卫生局组织,区疾控中心具体承办,分别举办了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居委会(村委员)、学校调查摸底人员和督导人员等培训班,共办培训班5期,培训各类人员1142人次(不包括基层自己培训的本单位人员)。

2、发动群众,广泛宣传

开展强化免疫,发动群众是基础。至目前,发放宣传彩页4万余张,悬挂宣传条幅70条。

3、强化督导,加强协调

由区卫生局牵头,成立了7个定点督导组和4个巡回督导组,抽调卫生系统全部科级干部进行包片、包点负责,深入到各社区(村)、学校和各接种点进行全过程督导。每个督导小组都设有联络员和技术指导员。每天出动督导人员33人,车辆11台。对66个社区、10个行政村、64所学校和50多个接种点(44个固定接种点、暂定10个临时接种点)进行督导。

为保证接种质量和能够如期完成接种任务,近日主管副区长每天亲自到各街道和社区督战,进行现场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部分社区和接种点工

作人员配置不足的实际情况,区卫生局长和疾控中心主任,亲自到这些单位和有关领导进行协调,保证各摸底和接种单位的人员配务。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社区居委会和学校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

个别社区居委会和学校(特别是个别学校),还是认为该项工作是卫生的事,他们在帮卫生系统工作。存在着表面应承,工作中消极怠工,不认真,不细致,不严肃,有怨言的现象。

2、城乡结合部数据核准困难

我区城乡结合部人口构成成份比较杂乱,暂住和流动人口多,加之目前正在进行**村改造,大面积拆迁,人员每天都有迁入、迁出,给摸底和数据核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比如,富强村,今天走(摸底)一片按要求将数据报上了,过两天可能住户就变了,又有迁入或迁出的了。

四、下步工作

1、加紧摸底数据的核实、整理工作。一是及时发现死角;二是及时查漏,开展再搜索。

2、在首批培训90名现场接种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进行 预案,成立了强化免疫技术指导组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调查诊断处理组。每个接种点配备一台车,用于应急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接种人员特别强调三项职责:一是要注意履行告知职责;二是要注意履行询问职责;三是要注意履行安全接种职责。

强免摸底工作 顺口溜

干部群众齐动手,摸底调查挨家走; 城市社区按门铃,村屯入户小心狗; 宣传动员力度大,农村还用喇叭吼; 参战人员讲奉献,星期礼拜全没有; 实现目标保民生,健康和谐笑开口。——**让区CDC李德宝

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按照宣传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我局近期举行了一次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首先,明确了本次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发展理念,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帮助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决策部署,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气象事业发展奋斗。

活动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要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深刻内涵、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推进全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宣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以发扬民主促进和谐、以搞好法治促进和谐、以增强团结促进和谐、以弘扬文明促进和谐、以兼顾公平促进和谐、以改革创新促进和谐、以加强党建促进和谐。

三是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做法和成效。要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及就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为和群众得到的实际利益。

四是总结今年的工作成效和制定明年的工作计划。今年固然取得了可喜的成

篇3:教育政策法规提纲

一、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的提出何以必要

《提纲》第三条主要是针对爱尔维修等人的“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提出的,他们的观点虽然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存在着许多缺陷。

以爱尔维修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所提出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他们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不同的环境和教育造就不同的人。如爱尔维修提出:“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使人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了”。他们的观点向“遗传决定论”提出挑战,提出人受环境、教育决定而非身份、血缘等先赋因素决定,这将当时的人们从愚民政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是对封建思想的否定,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同时爱尔维修等人的观点也体现了唯物主义原则,但是,另一方面,“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他们的观点自然地“把社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受教育者,而另一部分教育者“凌驾于社会之上”,他们认为受教育者只能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受动、被动的存在物,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看到人对环境、教育的反作用,是机械的、片面的。他们认为教育者是少数的“天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教育,这显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马克思批判爱尔维修等人的观点,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人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懂得“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由此看出马克思提出该问题的必要和缘由。

二、环境和人的一致何以可能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是马克思关于人与教育和环境关系问题的结论。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环境创造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等等。从实践关系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对人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既为人类提供物质来源和便利,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认识关系来看,人们通过实践探寻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从而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2、人创造环境。世界因人的活动分为两极,一端是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的潜在客体,另一端是人类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人化自然,客观世界在人出现以后才有了意义。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不是被动地由环境、教育决定,而是可以反作用于环境和教育。人类的活动不断地改造着外部环境,随着人们实践能力的提高,活动内容不断变化,人影响环境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从人的本质看,《提纲》第六条写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生产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中建立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可以说,人创造了社会。

3、人与环境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改变。马克思在《提纲》中使用的是“一致”一词,是对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深刻解读。人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作用不是相互割裂、彼此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作用中,环境和人都得到改变,环境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体现出人的目的和意志,这是环境的改变,人为了获得成功而遵循规律从事实践活动,这是人的活动的改变。所以只有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此外,教育可以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而人接受了教育以提高素质,从而可以更好地改造环境。

以此建立这样的逻辑主线:改造环境和改变人是在实践基础上相统一的过程,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环境和人的一致在此条件下成为可能。

三、关于《提纲》第三条的启示

距《提纲》写成,迄今已将近170年,这份经典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人们依然能从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宝石。

1、处理好环境与人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指出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改变人的活动。所以,宏观上要重视环境建设,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发展;微观上,学校应树立环境优化意识,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个人应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贯彻到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人对环境有反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阻碍,不应消极对待,而应树立信心,以高度的热情和理性的态度寻找原由,制定实施解决办法。

2、教育

首先,教育改变人。教育使受教育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自己,知识是无形的财富,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有利于实现理想;同时,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样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教育方法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所以应不断探索教育的发展点。

其次,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张蔚萍指出:“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的言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及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即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主导者,对被教育者和教育事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育者首先应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一是知识能力。教育者应具备教育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基本知识,因为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职业,要给被教育者一滴水,必须先拥有一碗水。二是思想素质。教育者需甘于奉献,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当然,受教育者除了认真学习教育者教授的知识外,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受教育者也可以对教育者产生影响。

3、重视实践的作用

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理论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应在实践中改变环境,改变自身,实现共同进步。特别是即将面对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更应当重视实践。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这既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学校应当重视教育与实践的结合,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平台,如勤工俭学、就业指导等等。

参考文献

[1]北大哲学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4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4-56.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4:教育政策法规提纲

【关键词】教育政策 法规 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06-02

教育法规指的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法令,包括有规则、条例以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时是关于人们教育行为存在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的总称。教育法规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制订,凭借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后盾而实施的,能够有效保障以及规范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义务。

一、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背景

现当代社会属于法制社会,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也提倡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德治与法治是相互促进与缺一不可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以及保障作用。

我国教育史依据文献记载就能追溯至有虞时代舜所设庠,距今以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汉朝后,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清末开始对西方近代教育予以引入。而至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有仿效过美国、日本以及德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开始仿效苏联。教学内容上对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以及自然科学技术予以引入,并将其设置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形成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大众的、科学的以及民族的新教育模式。这也属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有效结合后的产物。建国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国力正在逐渐变强,也开始重视起教育的作用,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愈发重视教育。因此在该背景下,众多关于教育的政策以及法规开始出台,然而对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1.实现教育平等原则

依法治教是实行依法治国方针的主要构成部分。教育按照法律来进行管理和规范,有助于让教育步入法制化与规范化的轨道。依法治教能够有效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打下根基,还能够有效维护青少年权益以及社会稳定,还能够实现青少年家长以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依法治教中,最为主要的原则是平等教育原则。教育平等原则的实现,能够逐渐改善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导致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状况,保障公民能平等的自我发展。

2.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教育法中对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给予了明确规定:教师与学生有两方面的关系,第一即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二即是平等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的,是学生合法权益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这些义务和权利的实行,实则是教师管理学生的内容具体规定。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两者关系若是能处理好,对于教育体制的发展以及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保障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需要各级政府对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责和义务予以履行,严格遵循《教育法》实施;强化教育执法力度,教师与学生作为各类教育的主体,应当擅于和勇于应用《教育法》,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能够有效与各类侵权行为进行斗争。若教育主体存在违法行为,需要从法律上对教育法律责任进行理解,还要注意某些问题:第一教育法的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有密切关系;第二法律责任的承担着是具有法规义务以及遵守教育法律的特殊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它既包括了公民个人,又涵括了社会团体,另外还有学校与国家行政机关,有效表达了教育法的特别强制力。

3.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教育法对于教育而言具有促进作用,比如义务教育若是缺少了《教育法》的保护,那么它就失去了保障,义务教育也无法保证实施,那么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不仅能够有效对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予以保障,还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素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能够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重大的现实作用。

新《义务教育法》对国家把义务教育完全纳入财政保证范围有明确规定,对义务教育不收取任何学杂费予以明确规定,在全新起点上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规定把素质教育提升至法律,更加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目标以及方针,有效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以及推动人们全面发展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方向并将其确立,对各级政府关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明确规定,对适龄儿童以及少年能够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有保障作用,为推动教育公平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对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为能够全面实行依法施教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于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实现教育平等、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等,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晓溶.终身教育理念下学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0(7).

[2]石正义.“三大标准”背景下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J].课程教学研究,2014,18(7).

篇5:《文化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 ____年,中共中央通过《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_____发展和建设问题。2,____年,国务院通过____,它是今后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纲领性文献。3,中国出版物的最高监管机构是______.4,行政处分可以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____、_____、开除五种。

5,2001年 《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制的实施细则》,决定实行以___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6,对需公开发行、放映、进口、出口的电影片,由国家电影行政部门实施内容和技术含量审查,颁发_________的制度

7,1997年8月1日国务院制定_______,这是目前我国管理广播电视活动的基本法律依据。8,2004年文化部等出台相关法规文件,指出“______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通讯社、报刊社、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广播电视发射台(站)”

9,2011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布与实施的音像产业政策法规名称是_____.10,______负责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和出租的监督管理工作

11,全国文化市场统一举报电话是_____.12,2003 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的行政法规名称是________

13,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有_____,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____负责制定互联网文化发展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监督管理全国互联网文化活动。

14,《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_______

15,_____(指时间),娱乐场所不得营业.16,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定为______.17,______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名词解释

文化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

电子出版物

公共文化服务

著作权

演出市场

三网融合文化娱乐市场

三、简答题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的主要政策措施

现行公共文化体系的主要政策内容

出版物禁止刊载的内容

娱乐场所有关消防与安全管理的规定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材料一

2004年初,某大型慈善演出活动组委会委托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A公司邀请港台及内

地演艺人员参加大型慈善演出活动。因A公司没有演出经纪资质,组委会委托某市演出公司B公司向文化部申报演出批文,演出公司收取承办费4万元。5月26日,组委会与体育中心签订了场地租金100万元的协议,实际支付人民币60万元和价值10万元的演出门票。组委会与A公司签订了总值160万元(税后款)的演出合同。在演出活动开演前,A公司及部分演员以组委会未能全额支付演出报酬为由拖延演出,有关部门和组委会紧急筹集资金及现场票款支付演出相关费用,致使演出拖延50分钟后才开始。

此次慈善公益演出活动全部收入130余万元,但是各项支出总计近300万元。这次慈善演出活动,不仅未能为希望小学和慈善事业筹集资金,反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社会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问题:请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分析A公司、B公司、体育中心、演职人员在此次活动中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非法,应受到什么处罚?结合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简要谈谈对本案的思考与政策建议。(营业性演出条例)

案例材料二:

网友刘先生到极速网吧要求上网,网吧工作人员询问:“上多长时间?”之后,待刘先生交了钱,工作人员马上用机器打出了两张白色小票。上面有身份证号码信息。

在网吧内找到自己的电脑,开机后发现桌面上有一个名为“客户存档”的图标,点击“客户存档”后出现了一个“影音存档”,“影音存档”内含有多个文件夹,其中存有名为《超完美身体》、《开放的女员工和老板》等11部影音文件,名称全都十分暧昧,后打开证实皆为淫秽影片。

篇6:会计法规提纲

一、管理理论与实务

(一)管理与组织

1、管理概念

2、管理职能

3、组织平衡(1)组织内部平衡;

(2)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3)组织动态平衡。

4、组织类型(1)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

5、组织结构(1)制约组织结构因素;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3)层级型组织和扁平型组织;

(4)直线职能式;

(5)事业部式;

(6)矩阵式;

(7)子公司、分公司。

6、权限关系(1)集权与分权及其优缺点;

(2)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会计人员委派制。

7、沟通与协商

8、程序化

(二)制度规范

1、制度规范种类(1)企业基本制度;

(2)管理制度;

(3)技术规范;

(4)业务规范;

(5)员工行为规范。

2、制定制度的基本要求

(三)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基本原则

2、工作职位设计与评价

3、财会类管理人员素质要求(1)从事专业工作的愿望;

(2)职业道德;

(3)专业技术能力;

(4)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沟通协调能力;

(6)学习能力。

4、人员培训内容与方式

(四)员工激励与考评

1、激励理论模式(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3)弗鲁姆“期望理论”;

(4)亚当斯“公平理论”;

(5)斯金纳“强化理论”

2、激励原则(1)系统性原则;

(2)差异化原则;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3、激励方法(1)薪酬;

(2)股票期权;

(3)宣传;

(4)参与管理。

4、考评内容(1)业绩考评;

(2)能力考评;

(3)水平测试。

5、考评形式(1)自我考评;

(2)上级考评;

(3)群众考评;

(4)专家考评;

(5)权威机构考评;

(6)社会考评。

二、会计实务

(一)财务会计

1、货币资金内容及种类

2、应收和预付款项内容及分类

3、存货内容及分类

4、投资内容及分类

5、固定资产内容及分类

6、无形资产内容及分类

7、流动资产内容及分类

8、长期资产内容及分类

9、所有者权益内容及分类

10、费用和成本

11、收入和利润

12、外币会计报表折算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13、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14、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5、非货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没有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2)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3)非货币性交易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

16、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17、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18、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19、关联方交易的类型和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20、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1、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的编制

22、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二)预算会计

1、预算会计资产和负债

2、预算会计净资产

(1)基金;

(2)结余;

(3)结余分配。

3、预算会计收入与支出

4、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国库单一帐户体系;

(2)收入收缴程序;

(3)支付拨付程序;

(4)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核算。

5、政府采购

(1)政府采购资金管理;

(2)政府采购业务核算。

(三)管理会计

1、本量利分析

(1)成本习性;(2)变动成本;(3)固定成本;(4)边际贡献;(5)本量利关

系;(6)保本点计算;(7)保利点计算;(8)多种产品条件下的保本(利)点计算。

2、经营决策

(1)边际贡献分析法;(2)差量分析法;(3)相关损益分析法;(4)概率分析法;

(5)“大中取小法”和“小中取大法”。

3、责任会计

(1)责任中心及分类;(2)各类责任中心考核指标;(3)剩余收益;(4)内部转移

价格及分类。

三、财务管理

(一)资金筹措

1、权益资金筹措

(1)财政拨款;(2)发行股票;(3)普通股与优先股;(4)股东的权利与责任;

(5)股票发行价格;(6)股票交易市场及分类;(7)股票交易价格;(8)股票价格指

数;(9)收益分配政策、程序和形式;(10)企业兼并。

2、债务资金筹措

(1)长期借款及分类;(2)短期借款及分类;(3)企业债券;(4)商业信用;

(5)商业本票;(6)租赁融资;(7)债务重组。

3、金融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2)国债市场;(3)企业债券市场;(4)股票市场;(5)外

汇市场。

4、资本结构与资金成本

(1)资本结构;(2)资金成本;(3)个别资金成本率;(4)综合资金成本率;

(5)边际资金成本率。

(二)资金投放

1、项目投资

(1)净现金流量的内容和估算;(2)非折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3)折现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及计算方法。

2、证券投资

(1)股票性质及种类;(2)债券性质及种类;(3)股票指数期货;(4)投资基金及

种类;(5)证券投资组合。

(三)资金营运

1、现金及其分类;

2、收支两条线;

3、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4、应收及预付款项;

5、坏账准备;

6、信用管理;

7、存货及其分类;

8、存货经济批量;

9、存货减值准备;

10、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1、固定资产需要量测算;

12、固定资产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

1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4、在建设工程减值准备;

15、无形资产确认、计量、经营;

16、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四)财务预算

1、全面预算体系

2、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4)确定预算与概率预算。

3、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

(五)财务报表分析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2、资产负债表分析

3、利润表分析

4、现金流量表分析

5、成本、费用报表分析

6、会计报表综合分析

(1)财务比率分析;(2)杜邦指标体系分析;(3)报表结构分析。

7、预算会计报表分析

(1)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2)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3)财政总预算会计报

表分析。

(六)公司业绩评价

1、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

(1)评价内容;(2)基本指标含义及计算;(3)修正指标含义及计算;(4)评议指

标含义。

2、平衡计分卡

(1)平衡计分卡含义;(2)财务方面指标;(3)客户方面指标;(4)内部流程指

标;(5)学习与成长指标。

3、标杆瞄准

(1)行业标杆;(2)竞争对手标杆;(3)内部标杆。

四、经济法规

(一)公司法及公司治理结构

1、股东大会及其权利与职责

2、董事会及其权利与职责

3、独立董事及其权利与职责

4、监事会及其权利与职责

5、专业委员会及分类

6、总经理及其权利与职责

(二)会计法规

1、会计法适用范围

2、会计法主要内容

(1)应办理会计核算的经济事项;(2)会计凭证的内容;(3)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4)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要求;(5)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实施监督的内

容;(6)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3、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

4、企业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2)会计期间;(3)持续经营;(4)货币计量。

5、企业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1)客观性;(2)相关性;(3)可比性;(4)一贯性;(5)及时性;(6)明晰

性;(7)权责发生制;(8)配比;(9)谨慎性;(10)历史成本;(11)划分收益性支 出与资本性支出;(12)重要性。

6、会计要素

7、企业会计制度适用范围

8、企业会计制度框架结构

9、《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主要内容

(三)税法

1、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2、增值税法

(1)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2)应纳税额的计算;(3)含税销售额的换算;(4)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纳税期限。

3、企业所得税法

4、个人所得税法

【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

《会计实务与法规》考试大纲

日期:2013-06-21

前言

为了帮助申报高级会计师人员做好《会计实务与法规》的考试工作,根据北京市人事局 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级会计师试行考评结合评价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京 人发[2002]61号)考试内容要求,我们编写了《会计实务与法规》考试大纲。

《会计实务与法规》考试大纲,从对高级会计师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设置 了管理理论与实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规四个部分考试内容。管理理论与实务侧 重于考察申报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能力;会计实务侧重 于考察申报人的业务操作能力;财务管理侧重于考察申报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经济法规侧重于考察申报人对国家相关经济法规的熟悉程度。

《会计实务与法规》考试大纲,旨在指导申报高级会计师职称人员了解考试内容和范 围。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重点是考察申报人对会计业务知识和相关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以及对会计实务和财务活动的管理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因此,考试题型将避免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一类的题型,考试内容也尽可能地与高级 会计师的工作要求相一致。申报人应注重会计知识理解和运用,不应对具体论述语言死记硬 背。

上一篇:东新庄镇中学2011年特色亮点工作下一篇:东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