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政策课

2024-04-23

教育扶贫政策课(精选10篇)

篇1:教育扶贫政策课

扶贫政策之教育扶贫政策

一、学前教育扶贫政策

1.在园幼儿免保教费。全省所有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甘肃籍适龄幼儿,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每生每年再增加1000元补助,当适龄幼儿就读于年收费标准低于1000元的园所时按实际收费予以免除。

二、义务教育扶贫政策

2.“两免一补”政策。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小学每生每年按照600元、初中每生每年按照800元的标准免除学杂费;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小学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免除寄宿生生活补助。

3.营养改善计划。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照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800元。

三、高中教育扶贫政策

4.免除普通高中在校生学杂费。国家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政策,具体标准是公办学校按照其学费标准予以免除,民办学校收费高于当地同类公办学校的按当地同类公办学校学费标准予以免除;低于公办学校收费标准的,按照实际标准免除。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均可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

5.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央、省上共同出资设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开支。建档立卡家庭高中生均可享受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四、中职教育扶贫政策

6.中职国家免学费政策。全省所有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在校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除外)全部享受免学费政策,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7.中职国家助学金项目。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生均可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五、高等教育扶贫政策

8.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路费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高中毕业生外出就学的,可申请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资助标准为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

9.高职国家免学费政策。对全省75个贫困县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读于省内高职院校的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500元学费、500元书本费的标准免除学费和书本费。

10.高职国家助学金项目。国家对全省所有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发放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

11.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体系包含三项:一是国家奖学金,具体标准是本专科学生为每生每年8000元、硕士生2万元、博士生3万元;二是国家励志奖学金,具体标准是本专科学生为每生每年5000元;三是国家助学金,具体标准是本专科学生为每生每年3000元、硕士生8000元、博士生13000元。

12.生源地助学贷款。对于高中毕业生考上高职、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包括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可申请最高限额为每生每年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就读子女均可申请贷款。

篇2:教育扶贫政策课

—XX村小学“百人宣讲团”活动

9月13日,在XX村大操场准时举行上饶县教育系统“百人宣讲团”教育扶贫政策宣讲报告会,参加宣讲有XX小学XX校长以及XX全体教师、XX中学XXX以及中学的教师。

(插入图片)

活动开始,由宣讲员xxx宣读《上饶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为保证不落下一个孩子,国家建立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包括“学生资助政策、贫困特征的认定办法、申请评审办法、档案建立”等四大方面。

(插入图片)

宣读结束之后,全体宣讲员认真为每一位老百姓解读宣传内容,同时也仔细回答每一位父老乡亲的咨询,为每一位父老乡亲解除疑惑。做到扶贫政策落户,人人知晓。我校也充分利用宣传资源将教育扶贫政策撰写在宣传栏上。我校的目的就是要把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让政策宣传落实到户。

(插入图片)

篇3:教育扶贫政策课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人大附中共同推出中小学“1+1”慕课教育扶贫项目慕课 (MOOCs) 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人大附中积极探索, 及时推出中小学“1+1”慕课教育扶贫项目, 利用慕课形式将人大附中的课程同步传输到教育资源薄弱地区, 努力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从2013年9月10日开始, 研究会等单位将人大附中的课程通过网络直播到北京延庆、内蒙、广西、河北四个省区的十三所乡村学校, 这些学校的学生们根据人大附中老师发送的教学提纲, 提前预习, 上课时与人大附中的学生同步听课。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网络和教学进度等原因, 第二天用前一天的录像上课。听完人大附中教师远程讲课, 当地的老师再根据本班情况与学生的接受情况, 组织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疑惑, 引导学生练习。在人大附中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试点学校师生们的努力磨合下, 项目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 参加该项目的试点班级与非试点班级的成绩比较中, 大部分试点班的平均成绩都远远高于整个年级平均分。中小学“1+1”慕课教育扶贫项目被民政部列为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助项目, 研究会将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网络平台上进一步推动中小学“1+1”慕课教育扶贫项目发展, 今年计划惠及国家连片特困地区20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促进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中小学“1+1”慕课教育扶贫项目暨“双师教学”项目启动仪式合影·人大附中远程互动教室在线上课·中小学“1+1”慕课教育扶贫项目暨“双师教学”项目启动仪式现场·远程教室导播室正在将人大附中课堂传输到各地·内蒙古托克托县第三中学师生在线听人大附中数学课

篇4:政策扶贫?教育扶志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扶助对策;心理辅导;教育管理

一、案例简介

小辉,女,会计专业学生,江苏泗阳人,单亲家庭,家境贫困,性格内向、自卑。因家庭经济和精神压力醉酒入院,并萌生退学打工之念。

2013年9月新生入学季,笔者担任小辉的班主任,按照惯例逐一了解每个申请贫困同学的证明材料并当面谈话。从村委会的贫困证明中了解:她来自于苏北农村的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父母离异,她和两个姐姐随着父亲与爷爷奶奶生活,不久后父亲精神失常,便由爷爷奶奶抚养。由于家里缺少青壮年劳力,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种田。面谈那天,一个衣着十分朴素的女孩来到笔者办公室。“初来学校一切还习惯吗?”笔者先引入了话题。“挺好的,我高中就住校,自理能力很强……”她回答道,但言谈中不愿过多透露家庭情况,只提到了两个姐姐很早就辍学打工挣钱,现在都已成家,她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大一的学费主要是靠助亲戚资助。

她被认定为贫困生后,申请到了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在接下来的班干竞选中,她以高票当选为劳动委员。她的竞选词很朴素,但很有说服力:“我来自于农村的贫困家庭,从小自理能力就很强,热爱劳动,我会带领大家把班级的教室卫生打扫好,大家有事都可以找我来帮忙,我一定尽力……”随后的日子一切都向正面发展,她担任劳动委员,工作认真负责,工作也得到同学的认可。周末她去校外兼职,赚取生活费。一切看似都很顺利,但在大一下学期发生了一件事。一天中午,她突然一口气喝下了半斤白酒,在宿舍昏迷过去,被120送去了医院抢救。笔者及时赶到医院探望并找宿舍同学了解情况,得知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她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同时,她突然得知自己暗恋的男生结婚了。各种事情夹杂在一起,她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姐姐都已成家,父亲患精神病,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想一醉解千愁,没想到差点丢了性命。事发后宿舍同学对她很关心,在医院全程陪护。

事后,笔者和小辉的大姐联系上,了解了小辉家中状况,并让大姐劝导她。我又找她谈心开导,并帮她申请了2000元阳光助学资助,以及学校的送温暖等一系列补助,让她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学校会帮她一起解决。她也表示只是一时有些郁闷,以后会乐观向上,完成学业,不会再做傻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辉表现也很积极。在大二的班干改选中,她表示要继续担任班干部为同学们服务。她还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也考到会计从业资格证,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处理

1.原因探析

(1)单亲家庭,缺少关爱,没有能倾诉心事的对象,选择自我承受

从小父母离异,小辉和姐姐跟着患精神疾病的父亲生活,爷爷奶奶只能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但无法替代父母的教育职能。女孩子在青春期、成长期很需要母亲的关怀与呵护,这正是她所缺少的。父亲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与她交流,而姐姐们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又很早成家离开了她,使得本来唯一能够交流的对象也变得遥不可及。因此,当遇到压力,想要缓解时,就找不到亲人诉说,而这样的家事她又不想让外人知晓更多,因此也不便找同学老师倾诉,自然就会想到用酒精来麻痹一时的痛苦。

(2)贫困家庭,生活压力巨大,看不到光明的未来,选择退学打工

小辉家中无青壮年劳动力,爷爷奶奶种田收入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父亲常年卧病在床还需要医疗费用,家中可谓一贫如洗。学费靠亲戚接济,生活费用都是靠平日自己打工赚取和学校的各类补助。边学习边打工,很辛苦,她已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姐姐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要负担,她也不想增加姐姐的压力;问亲戚借钱又欠人情,她自然不愿。因此,她萌生了退学之念,想早点赚钱独立。

(3)环境因素,形成自卑心理,不敢面对现实,选择逃避退缩

小辉由于家境贫困,相貌普通,对喜欢的男生不敢表白,更不会主动争取,只是默默地关注。当某一天突然发现对方要结婚了,顿时感到失落无比,再联想到家中的困境,更是觉得屋漏偏逢连夜雨。环境因素使小辉产生自卑心理,她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消极的方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全面分析事物的信心。总是与周围的人进行各方面的比较。正是由于这种比较,轻易地让自己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从而更容易体会自己的缺点。正因如此,她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希望,更不会主动争取机会。面对经济贫困、生活困难的现实,她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2.采取措施

(1)构建“朋辈互助”的集体,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体现同学间情谊

作为班主任,笔者定期通过谈心、QQ空间等多方面了解小辉的状况,并且把握好尺度,不能让她觉得自己是个“特殊体”,但同时也要让她体会到被人关心的温暖。班级同学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在笔者的牵头下,班委干部和舍友组成“朋辈互助小组”,对像小辉这样的同学加以特别关心,形成关系融洽、有信任感的伙伴关系,帮助其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小型、深度的分享会使之宣泄负面情感、分担烦恼、消解不良情绪。身处这样的集体会使小辉觉得并不是孤身一人,身边有很多可以交心的朋友与她分享心事,帮她解决困难,当她再遇到坎儿时,就不会再一个人扛着,而是会寻求朋友、同学的帮助。当她被120送医院急救,宿舍全体成员日夜陪伴左右之时,她就已经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这正是来自单亲家庭的她所渴望的关爱。正是这样一个互爱互助的班级氛围,使得这个集体充满暖意,活力四射,被评为了2014年“江苏省活力团支部”、2014年“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创设发挥才能的环境,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克服自卑感,逐步树立自信心

小辉在担任班级劳动委员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同学心目中是热心助人的大姐姐,是踏实能干的好班委。大二进行班委改选,她曾经问我是否要继续担任班干部,我鼓励她参加竞选,果真不负众望,她几乎以全票连任。当公布票数的时候,我看到了她脸上自信的笑容。小辉的歌声也很好听,在舍友的鼓励下,她在班级联欢会上一展歌喉,展示了她多才多艺的一面。学习方面,她一直很努力,打工之余总是抓紧时间学习,大一两个学期综合测评都在班级前十,还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她所在的宿舍同学关系也非常融洽,6个同学中有4个班干部,5个入党积极分子,3名同学获得奖学金,是班级最优秀的一个宿舍。这些在工作、学业、生活等方面的成绩,逐步使小辉建立起了自信心,发觉自己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差,自己虽然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助人为乐的品质,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同样是一个有人缘,让人喜爱的女孩。

(3)利用多元化资助体系,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营造良好的帮困助学氛围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从 奖、贷、助、补、减方面构成多元化资助体系。我省大学生资助政策措施可以概括为“以财政资助为保障、助学贷款做辅助、高校与社会资助共同发展”。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外,学校还特别给予小辉阳光助学金,除此之外,小辉还获得了学校冬日送温暖、二级学院党总支送温暖、校友资助等活动的补助。有了这些奖助学金加上自己平时打工所得,目前小辉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已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她对继续完成学业也充满了信心。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圆满实现了对省委省政府“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三、案例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其中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而这些贫困学生中又有相当部分是单亲甚至孤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更需要情感关怀。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经济贫困和家庭环境的压力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在个性特征和心理方面出现负性变化。学校和社会在努力为贫困大学生解困时,往往忽视了贫困生中的“心理贫穷”现象。这种贫困是隐性的,但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陷入“心理贫穷”的大学生是难以成才的。

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我们在面对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时,要让贫困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这些同学的特殊情况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活动,做到提前干预,远离心理危机。同时我们也要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他们,使他们以健康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注重班级、宿舍文化建设,让贫困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提高贫困生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团组织,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找到自信,在奉献中升华自我。

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所存在的问题,学校、社会要变单向的经济扶持为经济、心理双向脱贫。学校和社会除了为贫困生提供奖助学金外,更应为他们提供应用知识和发展才能的机会,使贫困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乐观向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金来,刘红.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17-218.

[2] 倪可.高校贫困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及资助保障体系分析[J].商业文化,2012(5):191.

[3]于秀丽,杨文新.构建高效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新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9):36-38.

篇5:教育扶贫补助政策问答

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学前教育可享受什么教育补助?享受该补助办理程序是什么?

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受学前教育的可享受1000元/人/年教育补助。

办理程序:本市内就学的,幼儿家长携带精准扶贫系统截图、户口本复印件在幼儿园申报,幼儿园统计上报教育学生资助中心,资助中心汇总后上报扶贫办申请资金,资金拨付后,资助中心后通过银行发放到学生个人账户。

在外县市就读的,通过各镇(办、处、区)扶贫部门上报扶贫办统一汇总发放。

政策依据: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财【2013】9号。

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受义务教育可享受什么教育补助? 享受该补助办理程序是什么?

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受小学教育的可享受1000元/人/年教育补助;接受初中、特校教育的可享受1250元/人/年教育补助;同时根据教育部门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中小学可(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4元/人/天营养补助。

办理程序:本市内就学的,学生携带精准扶贫系统截图、户口本复印件在学校申报,学校统计上报教育学生资助中心,资助中心汇总后上报扶贫办申请资金,资金拨付后,资助中心后通过银行发放到学生个人账户。营养补助直接补学校食堂;在外县市就读的,通过各镇(办、处、区)扶贫部门上报,扶贫办汇总发放。

政策依据:《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疾速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鄂财教规„2017‟6号)

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受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可享 受什么教育补助?享受该补助办理程序是什么?

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最高可享受2500元/人/年助学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的,除免学费外发放3000元/人/年“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发放一、二年级2000元/人/年助学金,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

办理程序:本市内就读的,到学校携带精准扶贫系统截图、户口本复印件在幼儿园申报,学校统计上报教育学生资助中心,资助中心汇总后上报扶贫办申请资金,资金拨付资助中心后通过银行发放到学生个人账户。在外县市就读的通过各镇办处区扶贫部门上报(中职“雨露计划”在网上申请),扶贫办统一汇总发放。

政策依据: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财教规„2017‟7号),《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鄂财教发„2015‟ 115号)。

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可享受什么教育补助? 享受该补助办理程序是什么? 答: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日制普通大学生最高8000元/人/年、全日制研究生最高12000元/人/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办理程序:每年8-9月学生先在网上申请,后携带申请表、学生身份证、新贷(录取通知书,共同借款人身份证)、贫困证明到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申请办理。

政策依据:《财政部 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财教„2007‟135号)

篇6:教育扶贫政策课

一、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学前教育省政府助学金。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资助标准为300元/生·年。

二、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免学杂费。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小学600元/生·年,初中800元/生·年,特殊教育6000元/生·年。

(二)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90元/生·年,初中180元/生·年。

(三)寄宿生生活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补助标准为小学生100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生125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

(四)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补助资金800元/生·年。

三、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

(三)省政府奖学金。奖励中职学校中全日制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4000 元/生·年。

(四)雨露计划。资助对象:按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无论在何地就读,其家庭均在户籍所在地扶贫部门申请。资助标准为2500元/生·年。

五、普通高校(含研究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奖励普通高等学校中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研究生。资助标准为硕士20000元/生·年、博士30000元/生·年。

(二)省政府奖学金(研究生)。由省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普通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全省每年奖励名额为900名,奖金共计1000万元。其中,硕士10000元/生·年,博士20000元/生·年。

(三)国家助学金(研究生)。资助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资助标准为硕士6000元/生·年、博士13000元/生·年。

(四)国家助学金(本专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对普通高校本专科民族预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

学习期间连续获得奖励,资助标准为5000元/生·年。

(十一)“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学费奖励。从2016年起,对云南省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直过民族”(指: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9个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其专科或本科学习期间连续获得奖励,由省财政给予5000元/生·年的学费奖励。

(十二)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对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被全日制普通高校录取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路费资助,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资助标准为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

(十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户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申请、审批和发放,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回定向岗位县(市、区)乡村学校(含幼儿园)任教,服务期为6年。

3.昭通市免费师范生。从2013年起连续3年在昭通学院实施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200名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毕业后回生源地县区就业,由生源地县区人社局、教育局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到普通高中学校任教。2016年后,昭通市继续执行此政策,并不断扩大生招生规模。

(十五)绿色通道。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六、就读广东省东莞、中山市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就读东莞、中山市职业学校,除享受免学费和助学金(按2000元/生·年)政策外,还可享受4200元/生·年生活补助(西部省市财政在财政扶贫资金中给予3000元/生·年补助,东部省市财政配套给予1200元/生·年补助)。同时就读东莞市、中山市职业学校免除住宿费(800元/生·年)和书本费(450元/生·年)。

(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就读东莞、中山市职业学校,除享受免学费和助学金(按2000元/生·年)政策外,就读东莞、中山市职业学校,给予1200元/生·年补助,免除住宿费(800元/生·年)和

篇7:教育扶贫政策课

为不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程,近日平塘县教育局印制了6.2万份《平塘县教育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明白卡》,分发至55000余名学生和3000多名教师手中,让所有师生明白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同时分别呈送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发至县内涉教部门,各镇(乡、街道)及各村组所有干部手中。让全县所有民众都能知晓了解党的教育惠民政策,扫除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的“盲区”和“死角”。该明白卡详细列出了当前国家有关教育惠民政策,共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五个学段,内容包括政策享受对象、补助标准等方面,清晰明了,让人一看就懂。

据了解,此次印制发放的“明白卡”为2014年发放“明白卡”的升级版。“升级版”明白卡较老版有四大亮点:一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补助标准由3元每生每天增至4元每生每天;二是普通高中对贫困生补助由“一助”升级为“两助三免(补)”;三是中职学校对贫困生补助由“一助一免”升级为“两助三免(补)”;四是新增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在校农村贫困学生精准扶贫项目。

篇8:教育扶贫政策课

1 认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现状

目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理性认识不足。当前, 各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识程度差异很大。许多高校 (尤其是理工农医院校) 仅重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 忽视对学生“政治分析能力”的培养。政治认知教育与政治分析教育有很大的差别:政治认知教育主要是在坚持政治意识形态主导性之下, 将一般性的政治形势、政治事件以及公共政策传输给学生, 尽管这种教育非常必要, 但这并不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真正目的, “政治分析能力”的培养才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目的。许多高校只强调灌输给学生政治理论知识, 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理性分析能力, 因而学生在碰到重大的政治事件过程中缺乏理性的政治辨别力。

主体认识不到位。许多高校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方面有很强的兴趣, 他们很想知道国家大计方针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向, 而较少的课时和大班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认识空间, 同时学生公寓又是政策宣传的“弱化地带”。网络阅读虽然方便, 但网上多是简短的新闻报道, 缺少深度剖析, 客观导致形势政策教育主体的随意性大, 很难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入耳入脑入心”, 同时也要看到,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上课是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达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有的学生存在着“学业务是实的, 学政治是空的”的模糊认识, 认为只要考试能通过, 拿到学分就行了, 上不上政治理论课无所谓。这些想法往往外化为一种消极情绪, 既影响自己深入的理解和钻研, 又在班级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专业队伍不力。在一些高校中缺少骨干力量来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拉得出讲得好的师资队伍不多。虽然许多高校党委把加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 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到学习十七大专题报告会, 直至近期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报告, 各校都认真组织教师聆听, 并及时把重要精神传递给广大学生。但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 又有较强的时效性, 如果仅靠几场报告活动, 想及时解决学生对形势和政策认识的疑虑和困惑, 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形势和政策的时代感强, 因此教师每学期都要更改教案, 这使得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教师也不愿意担当这门课程的教师, 而由党委宣传部、学工处 (团委) 、学生辅导员等教师兼职的多, 由于这些部门的教师日常行政事务繁杂, 加之有的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 总体实力欠缺, 因此很难有一支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教育部05方案中包含着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 该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既包含科学的世界观, 又包含着辩证的方法论,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此为主要内容, 使学生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分析重大问题的能力。对于形势政策的问题, 学生要科学地加以把握, 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由于学生的理论根基还不扎实, 阅历不丰富, 教师要通过对千变万化的、生动实在的实践进行理性分析, 要以学生直接感受到的时事政策作为学习的教材, 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的体会和理解。但是, 有些教师由于从学生到教师, 未深入基层、群众中了解情况, 就理论说理论, 对现实的形势政策了解得不深不透, 说不清道不明, 碰到难题绕道走或者答非所问, 严重影响了学生运用理论成果钻研重大现实问题的积极性。

2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实效性的方略

在当前文化价值多元化, 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实效性更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优化师资队伍, 转变教育观念。一要健全和完善师资队伍, 组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优秀教师领头的教学班子, 建立有关教学、科研和管理制度。二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 克服临时性, 形成稳定地教学模式。统一下达教学任务, 编写教学大纲, 在教学中要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 实现过程监督和评估反馈。三是教育者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这是增强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一环。政治上要求社会主义信念和立场坚定;知识上要求具备较高地理论素养, 知识广博;教学上要求具备较高教学水平和技能,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灵活;人格上要求平易近人、高风亮节, 让学生尊其师, 才能信其道、践其行, 才能实现潜移默化的教书育人功能。四是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不仅要注重政治认知教育, 更要注重政治分析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核心导向应是:旨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 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对当前政治形势的把握能力、对政治事件的认识以及对公共政策的理解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政治分析水平, 增强对客观形势的深刻洞察力和政治敏锐性, 在此过程中, 逐步加深对党和国家形势、事件、政策处理的认同和理解。

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调查发现, “枯燥”、“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 实现由“传统单一化”向“现代多样化”转变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根据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师生互动”和“问题探究”两种教学模式最为实际和有效。“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实际教学中, 可请若干学生上台就当日或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评析, 其他同学补充, 任课教师点评。还可请学生讲述身边的所见所闻来配合课堂教学, 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如围绕“科学发展观”开展“生态文明, 从我做起”的讨论等。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不断自觉地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动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已掌握的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实际教学中, 任课教师可只提供或展示某些现象, 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现象后所隐藏的实质。如透过近几年不断升温的“考公务员热”的现象去探究其实质是什么等。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点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寻求答案的意识, 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专业层次, 实施分类教学。“形势与政策”课要真正成为学生喜爱与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键在于教师在授课之前充分调查和理解学生的需求, 分类地进行指导。因此, 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 应先就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一方面来确定开设的专题及具体的内容, 另一方面确定每一专题的学时, 即选择是详讲还是泛谈, 以此来保证大学生的需求及期望值在课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从而使“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在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甚至于不同年级的学生, 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需要研究学生这一“市场”, 根据学生群体的层次、专业、接受能力等实际特点, 摸准学生“市场”的需求规律, 明确教育的目标定位, 使推出的“教育产品”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 从而产生强烈共振, 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效果。办学层次不同造成学生需求不同, 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尽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但由于学制不同, 一般而言, 高职高专由于学制较短, 在办学理念上更注重实践, 强调理论上够用。因此, 即使同一专题的教学内容, 针对本科生的教学可能更注重内容深度的挖掘, 而对于高职高专学生, 教学内容的深度适可而止, 更为注重内容的宽度, 即信息量。专业不同造成学生需求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兴奋点是不一致的。因此,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安排上, 要注重这种差异, 同一专题的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取舍。如“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专题, 不同的学校, 可以因校制宜, 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产品。如医学类院校, 可以开发出“新农村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工科院校, 则可以从“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角度来切入。这样, 根据学生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能力。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并重。形势与政策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性学科, 不是就事论事, 而是以事说理, 以事明理, 在讲授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着重解决的是政治立场问题、观点问题、方法问题,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才能理解政策的本质、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原则, 也才能正确看待事物发展的形势与影响。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首先表现为理论教育, 就是体现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教育和政策观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认清形势和政策, 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理论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础, 这还只是认识中的内化环节, 要让学生的认识外化为行为, 这就离不开实践教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就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 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 是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现实。这门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 对社会实践进行解答。二是就个体实践而言,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运用, 就是使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 实践教育体现在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 更要运用理论面对实践, 在分析和认清形势、分析和认同政策的同时也能成为党的政策路线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成为具有坚定地社会主义政治立场的“四有”新人。

创新考试考核方式。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 传统的闭卷问答考试方式已逐渐显露弊端。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特点, 可按实际情况采用以下4类考试方式:围绕课堂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 撰写论文;撰写论文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将日常课堂教学互动考查与期末开卷考试相结合;抽取题目现场答辩。但无论何种考试方式, 都应该从近阶段国内外热点时事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设置考题, 最好与“选调生”、“公务员”等考试要求相结合, 与“西部计划”、“村官招考”、“农村医疗合作”相渗透, 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据了解, 这种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更容易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欢,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摘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面临理性认识不足;主体认识不到位;专业队伍不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等诸多问题, 应采取优化师资队伍, 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层次, 实施分类教学;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并重;创新考试考核方式等多种举措, 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现状,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林丽萍.创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7) :35-37.

[2]李铁英.“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价值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6) :154-155.

[3]罗展鸿.运用营销策划理念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8 (5) :102-103.

[4]丁喆.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6) :100-102.

篇9:教育扶贫政策课

关键词:扶贫开发 ;区域政策;扶贫模式

一、扶贫开发政策的历史演变

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国性政策是在1984年提出的,在随后近30年中不断发展变化,其历史的演进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村经济改革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1978—1985年)。在这一阶段通过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实现全面经济增长和改善农业交易条件,减缓了农村贫困。第二阶段,大规模有针对性扶贫计划的展开(1986—1993年)。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扶贫开发与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减缓农村贫困。第三阶段,“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第四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2001—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2001—20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虽然还叫“扶贫开发”,但扶贫工作重点与瞄准对象已经做了重大调整。回顾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二、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

( 一 ) 东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东部地区的山海协同模式。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强具备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东部综合实力增强,沿海区域与靠山区域两之间差距拉大,从而提出山海协作。主要模式是促使发达地区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开展优势互补的经济合作,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从科技 、教育、卫生等方面帮扶欠发达地区。。

2、政策特点:山海协作模式主要是市与市间帮扶,而不是局部地区的简短脱贫以发展为终极目标。扶持方式强调市场,一市场调控为主,政府的帮助为辅,尽量避免行政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

( 二 ) 中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中部地区贫困人口与区域相对集中从而提出整村扶贫模式。与传统扶贫开发模式相比,整村扶贫最大的特点在于对扶贫单元进行重新界定。过去以县为单位现在以村为单位,改变了过去扶贫资源浪费扶贫效率低下的弊端。

2、政策的特点: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为整村推进工作奠定物质基础。中部地区贫困布局呈现大聚居、小杂居特点,整村推进瞄准特定区域针对性明显 。

( 三 ) 西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西部地区的国际合作模式。西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域,贫困人口密度较低,资源严重匮乏,前两种模式并不适用。在西部地区缺乏操作平台并且金额成本较高。因此通过争取外资,既有利于西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也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政策的特点:西部地区县乡财政困难,既无力开展内部帮扶,也难以实现资源大规模投入,寻求中央扶贫专款与外资介入成为政策制定的必然选择。

三、西部贫困地区扶贫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1、当前西部地区扶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贫政策被市场经济弱化或瓦解。主要表现有①政府计划性的扶贫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②扶贫程序的官僚化、计划性扶贫机制不健全等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很低③政府的各级扶贫部门对扶贫款的挪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2)扶贫对象范围的划定缺乏动态管理,使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3)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未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主要表现在:①在西部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没有与其他方式紧密结合起来;②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没有发挥项目受益人的积极性;③信贷体系设计中调动各级扶贫办的积极性因素不够,影响实施效果。

2、西部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1)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扶贫模式。在西部开发扶贫工作过程中, 政府应把主要工作放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方面,而不是亲自参与进去。

(2)改变享受国家贫困扶持的标准。将以县为标准改为以村为单位的划分标准,这样有助于更加有效、准确的把有限的扶贫资金投放到急需资金的贫困人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在开发式扶贫基础上,推进参与式的扶贫,。面向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式扶贫是我国过去扶贫工作的特点,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同时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N].人民日报, 2000-10-16.

[2]张磊.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1949~2005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27.

[3] 胡小晖,延军平.发展中国家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经验及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0(2).

[4] 国务

篇10:扶贫扶贫政策解读(一)

(一)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 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识别原则——坚持标准。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二、识别标准

(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扶贫对象识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详见附件1)。

(二)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3.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4.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详见附件2)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5.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C、D级危险房屋的,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三、识别方法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帐,找致贫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五议: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四、识别程序第一步: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对拟推荐的扶贫对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下同)。第二步:乡镇审核。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人民政府对初选对象进行审核。乡镇对初选对象必须逐户核查,做到不错不漏。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乡镇长、乡镇书记“六签字”,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第三步:县级复审。经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内公告。

五、建档帮扶第一步:数据录入。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业务管理子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第二步:数据核查。省、市、县扶贫部门对录入系统的扶贫对象信息与行业部门进行分级比对,对疑似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清退。第三步:结对帮扶。在省、市政府指导下,各县(市、区)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第四步: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和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第五步:填写手册和明白卡。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

上一篇:拐角处的背影作文下一篇:公安机关纪委谈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