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

2024-05-24

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精选7篇)

篇1: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

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

每天朝阳送我走进教室,星辰伴我离开课堂。每当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都无法抑制心中的热血荡漾。

思绪随风,带我回到了20年前的遐想。那时的我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背着鲜艳的书包,坐在明亮的教室,嬉戏在平整的操场。那一年,遥远的只剩下模糊的影子。那一年,老师问我们有怎样的理想。那一年,一张张天真的面孔,一双双高高举起的小手,一个个美好的向往。那一年,流行田震和那英的歌,节目单调的电视机中反反复复的播放着《好大一棵树》的旋律。懵懂的我听着那歌声长大。那一年,教师成了我的理想,我神圣的向往。

小时候常常写歌颂教师的作文。用了无数次——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长大些了,词语也丰富些了。于是乎作文纸下又有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句子。日子过得总比我想象的快,来不及细数,已经3x岁了。今天的我每天依然重复着20年前的节奏。一样的黑板,一样的课堂,一样的学生。不同的是我从20年前的座位上站到了三尺讲台之上。抬抬脚,一步的距离,却是20年的过往。

今天的我应了小时候的心愿,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教案替换了书包。粉笔替换了铅笔头,可当我伏在案头想要寻得一个词语来修饰教师的时候。却写不出任何一句曾经被用了千百遍的句子。我思索良久,最后坚定的写下了全新的两个字——良心。

如今自己站在讲台上,每天面对着可爱的孩子们,每当我对他们讲解科学知识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芒。他们举起小手,渴望的等待着得到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每一次考完试,孩子们的眼神里或绽放着快乐或蜷缩着悲伤。我站在讲台之上,为他们打开思维的大门。我观察着他们的表情,品读着他们的内心,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我站在讲台之上,陪他们一起长大。

再过二十年,我的学生们也会和我今天一样,已经是而立之年。已经站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之上。演绎着自己人生。他们也许不会记得我的名姓,我的面容,甚至不会记得今天的年月。但我却在他们的生命中悄悄的写下了期盼和祝福。<第 一 课 件>今天的我站在讲台之上,也许可以对讲课浮光掠影,也许可以对作业批改草草了事,也许可以对孩子们漠不关心。因为多年后的他们不会记得我。但我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多年后的我仍然可以记得今天的自己和今天的他们。我今天的一点懈怠,一点疏忽都可能对孩子们的明天造成想不到的影响。今天的一点关怀,一点鼓励都可能推动孩子们成就美好的明天。教师的责任要为孩子们照亮道路,为此,我必须发出光芒。这光芒的源泉便是良心。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一名平凡的小学老师。我没有工程师的头脑,也没有园丁的巧手。可我肩上的担子却比他们都要沉重。一个工程失误可以重来,一丛花草的衰败可以再生。而孩子们的童年只有一次,每天站在讲台之上面对不同的孩子只有一次,没有回头和更改的余地。权衡的砝码唯有良心。

篇2: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

●许良骥(安徽)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听到有的人从汹涌的欲浪物潮中伸出脖子在喊:“什么叫良心?良心值几个钱?”“良心多少钱一斤?”为此,他们可以列举出许多没有良心的人来:某某靠坑蒙拐骗变成了富翁;某某当法人代表时,拿回扣、吃好处费,自己发了,而企业和单位却垮了;某某在台上是正人君子,台下却男盗女娼等等。的确,这些事本人也都耳闻目睹过,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一定要有良心。良心不可少。

良心者,道德之心也,善良之心也。良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失去了良心就是“大不智”,最终必然把人类推到自毁的境地。再说,人不能不如动物,聪明的动物也还有类似良心的东西。如天鹅对爱情的专一,蚂蚁的觅食互助,蜜蜂的共同抗敌,燕子的出巢反哺等等,均是有“良心”的表现。何况高级动物的人呢?

有的人把良心扔进了垃圾堆,认为这东西无用,可有可无。否!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若没有道德良心,那么必然会陷入全面的混乱。如果人人都不讲良心,都放弃道德良心,那么每个人都会生活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之中,谁也别想活得轻松自在。那么,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良心不可无,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良心。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都应有一份善良的心。其实,良心就是一份无字的合同,如果我们自己不去遵守,先把它撕毁,也就别奢望别人能做正人君子。所以,社会越进步,物质越丰富,越离不开合作互助和道德良心。

篇3:“问题学生”是教师的良心

关键词:行为异常,做自己,找回自己

在学校中, 总有一些孩子看似很正常, 而行为却很异常。他们让老师麻烦, 让家长头疼。有时, 软硬兼施也无法改变这类孩子。而这类特殊儿童更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关注和帮扶。

小海 (化名) 是班级出了名的小霸王。同学后背的小贴纸, 是他贴的;老师讲桌上不翼而飞的钢笔, 是他拿的;同学遭到不经意的一拳, 是小海捶的……班级中只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总和小海有关系。一天, 我把小海约到“滋养室”聊天。“小海, 很高兴能见到你。”我笑着对小海说, 期望小海也能用笑容回应我一下, 可是他面无表情的样子, 让我感受不到他是个三年级的天真无邪的小孩子。

“小海, 你能说说自己的爱好吗?”小海“嗯……”了几声, 仿佛对这个问题无从下手。“或者, 你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门功课?语文、数学、英语, 什么科目都行。”“我……我最喜欢……足球课。”小海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哦, 原来你喜欢踢足球, 这很好呀!说说你和班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经常和他们一起踢足球吗?”“我不和他们踢, 我自己踢。”“为什么呢?”“他们总是躲着我。”“哦, 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总躲着你吗?”“我和他们玩, 有时动作太用力了, 他们就去告老师, 老师就批评我, 批评多了, 他们渐渐都不和我玩了。”小海有些委屈地说。“那老师在班级批评某些同学的时候, 其他同学是静静地听着, 表示很同情, 还是会笑话被批评的同学?”“同学们都会笑话, 下课了会围上来说这个同学。”

“在家里, 爸爸妈妈经常会和你聊天吗?”我想到了小海在班级的窘况, 不想再问下去了, 想继续了解一下小海在家庭中和父母的关系。“不经常聊天, 他们都很忙。”小海淡淡地说, 似乎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忙碌是为了自己。“那么你在家里经常会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呢?”“我爸爸让我读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军事》。”我一听这两类书, 吃了一惊。难道像小海这样的问题儿童, 真的能静下心来读这种知识类的书籍吗?“这类书是你自己选的, 还是谁推荐的?”“是我爸爸让我看的。”“那你喜欢读吗?”“不喜欢读。”小海声音低低地说。“如果让你到书店选择图书, 你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呢?或者选择哪本书?”“我也不知道, 也许选校园小说吧。”“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吵架了, 你是什么感觉?”我的话锋一转, 让孩子想都不想就回答:“没感觉。”“同学被批评了, 老师生气了, 你什么感觉?”“没感觉。”

一个很少和父母、老师沟通交流的孩子, 一个对学习没有期待的孩子, 一个不会处理和同学关系的孩子, 一个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没有感觉的孩子, 才是一个真正需要我们教师和父母重视的、帮扶的孩子。这样看似正常, 而行为却极其异常的孩子, 在学校和家庭中并不少见。他们不是弱智、不是低能儿、不是身体疾病患者, 而他们身上所有表现出的行为异常, 可以确切地说: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当的结果。

作为教师, 当出现“问题儿童”时, 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孩子定义为“微量元素缺乏症”“多动症”“××症”“××症”……我们首先要和孩子本人进行沟通, 前提是倾听和了解, 而不是指责和惩罚。事后我在和小海同学们的沟通中得知, 小海所在的班级对小海的普遍评价用的是“调皮”“爱惹事”“爱打人”“欺负同学”“情绪容易失控”等这些负面的词汇, 竟然没有一个孩子说过小海的一点点好的方面。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判断:小海的负面行为在班级中一次次被放大, 而正面行为、闪光点却没有被发现。如果我们教师在一开始就关注一下孩子的行为, 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指导, 也许小海不会成为现在的小海。从今天的聊天中不难看出, 小海思路清晰, 口齿清楚, 属于正常儿童的范畴。而小海的异样表现, 正是我们做教师和做父母的一次次打击他自尊心、自信心的结果。小海可以理所当然地这样想:你不在乎我的感受, 我也不在乎你的感受。所以, 每天惹事, 成了小海的家常便饭。

作为父母, 他们是小海的第一任老师。当小海来到学校, 就反映出自己家庭的家教如何了。小海父母以工作忙为借口, 每天疏于和孩子沟通, 这是做父母的失职。殊不知, 这样的后果如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小小的失误, 最后的结果是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偏离自己的内心。直到小海的行为越来越异常, 父母才重视, 恐怕为时已晚了。从小海看课外书的事情不难看出, 小海的父母属于比较专制型的, 就连看课外书这样的事情也要父母做决定。孩子已经三年级了, 已经有了自己的意愿, 父母应该和孩子商量着买课外书, 而不是父母喜欢哪类型的书, 就逼着孩子阅读哪类型的书。而偏重知识类的书籍, 在孩子本来就缺乏被爱的感受时, 如同雪上加霜, 让孩子越来越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感觉。看课外书如此, 做其他事情父母似乎也不会太重视孩子的意见, 所以小海对父母吵架这样的事情都没有了感觉。

记得看过英国约翰·伯宁罕的绘本《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书中的爱德华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有时, 爱德华会踢东西。当有人说“爱德华, 你很粗鲁, 总是爱踢东西, 你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男孩”, 从那天起, 爱德华就变得越来越粗鲁了。紧接着, 爱德华的负面行为被大人们一次又一次无限放大, 最后就变得成了世界上“最吵闹”“最恶劣”“最脏乱”“最没有爱心”的小男孩。直到有一天他们说“爱德华, 你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而当爱德华似乎无药可救时, 他又踢倒了一盆花, 见到的人说:“我看到你种的花, 长得很可爱, 你应该多种一些植物。”从此, 爱德华很会种花, 大家都请爱德华到家里帮忙。之后爱德华又犯了一些错, 而这些错都被大人们说成是爱德华的善行, 从那以后, 爱德华成了“喜欢种植物”“帮助他人”“爱整洁”“有爱心”的可爱的爱德华。

篇4:叩问教师的良心

是谁戕害了孩子的身心?是谁毁掉了孩子的前途?是谁泯灭了孩子的梦想?我陷入沉思和自责之中。老师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可我却成为赵磊生命成长中的“罪人”。为什么在作出事关孩子前途命运的决定时,不能听听孩子的声音,想想孩子的感受,看看孩子的举动,思思孩子的意见呢?我的良心何在?我的良知何存?我反思着、愧疚着、自责着……

教师良心是教育的灵魂、师德的浓缩、教育的始点,没有良好的教师良心,教育就成为乌托邦的教育;教师良心是教育的名片,没有良好的教师良心,教育就无法说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良好的教师良心,是教育的全部阐释,是教育的前言后记。我们要恪守教师崇高的职业良心,不能昧着良心从事教育工作,而要做到师爱无边,师爱无价,把爱的种子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氛围中,获得快乐、自信和成功。一味盯着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孩子的健康成长,则是不合格的教师,是没有良心的教师。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成才观、育人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引导学生朝着合适的方向发展,而不能打着爱的旗号想当然地为孩子规划人生。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为孩子设计“图纸”,规划“未来”,却使孩子迷失了自我。

教师们要时刻擦亮自己心灵的那扇窗,不被社会上的一些污泥浊水所侵蚀,不被社会上的腐朽思想所腐蚀,不被社会上的功利行为所风蚀,做到心净如水,心胸坦荡地从事教育工作,使教育这潭池水永远圣洁清纯。所以,教育者必须维护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标志——人权;尊重学生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标志——人格;对学生施行以正直、正义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精神——人道;赋予学生以大爱和善行为底色的立人之本——人性,以高尚的师德去引领学生的成长。

篇5:优秀教师演讲稿:良心

大家好!

良心人皆有之,是评价人性最基本的尺度。然而曾几何时,我们似乎陷进一个突如其来的“道德寒冬”——面对跌倒老人无人敢扶,路遇伤者冷漠围观,不时发生的悲剧让人感叹,平凡的良心正逐渐成为“奢侈品”。

去小恶,行小善,便是积大德。古人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高尚的行为从来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我们应该始终追寻的目标。尽管日常生活,并不缺少“以怨报德”的现象,但更多的人仍守护着心中纯洁的道德家园。正是因为他们用“平凡的良心”,守望着社会的公理,用他们的善举,滋润着更多人的心田。

“平凡的良心”是一种心态,更应当是一种行为。心存仁义,明辨是非,是平凡良心的心态;扶贫济弱,赏善罚恶,是平凡良心的行为。社会需要“平凡的良心”,需要道德的引导力量。保持“平凡的良心”,要摒弃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陈腐观念,积极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建立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大力弘扬社会正气,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如何解决社会的种.种不公平,需要执政者用“平凡的良心”来维护,从小事做起,坚守底线。

“平凡的良心”生来有之从未泯灭,寻常的生活没有奢望淡泊自乐,微笑的善举不求回报打动人心,些微之处不失好心爱意,枝梢末端尽显温暖情怀。

篇6:教师的职业良心

人们经常说:凭良心办事,做事要讲良心。良心人人都有,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道德观念不同,人的良心也不同,千篇一律的良心是没有的。而且,社会分工的不同、造成了生活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良心的差别。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良心,医生有医生的良心,教师有教师的良心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生涯过程中形成的,它体现为教师职业信念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对学生和社会义务关系的认识。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职业良心,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社会良心观。

教师通常是作为社会榜样的身份出现的,人们常把他们作为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期望他们体现出人类善的本性。因此,在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职业道德要求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教师的职业良心这个道德范畴。

二、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通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自身所承担义务的正确认识和深刻体验而逐步形成的,也是外部的义务要求内化为教师内心的道德要求和个人品质的结果。如果说教师职业的义务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社会使命,那么教师的职业良心就可以说是一种被教师自觉意识到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良心取决于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几千年来,教师在人们眼里永远是谦谦君子的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不但要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平,而且在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的职业良心其实是在社会的道德规范、公众的期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中形成和发展的。

三、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和意义

1、职业良心调控教师的行为。

教师的一系列专业精神,如“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既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因为教师具备这些专业精神,人们才把教师看成是有高尚人格的群体。因此,教师的职业良心便成了调控教师行为的调节器。应该说,教师的职业良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存在于教师内心的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信念和要求。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用职业良心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

2、职业良心评判教师的行为。

教师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往往会在心里作一番自我评价,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学生的不利处境是因自己的不良行为造成的,教师就会感到内疚和惭愧,受到良心的谴责。正是这种良心的谴责完善着教师的道德素养。因此,人们常常把良心形象地比喻为“内心道德法庭”。教师的职业良心成为教师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极其重要的精神支柱。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道德的灵魂。教育是一种以人来影响人、以人来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欲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行为表现。

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立德先立心。教师的道德品格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教师的职业良心又是道德的灵魂。那么请问:我们能不重视教师的职业良心吗?。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及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教师的劳动,有些是地地道道的“良心活”,不是靠计算工作量解决得了的。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却心甘情愿地去做,这靠的是人民教师的职业良心。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通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自身所承担义务的正确认识和深刻体验而逐步形成的,也是外部的义务要求内化为教师内心的道德要求和个人品质的结果。如果说教师职业的义务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社会使命,那么教师的职业良心就可以说是一种被教师自觉意识到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命感。教师职业良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道德责任感,对一个教师来说,如果道德要求没有被内化、接受,他是无法正确履行道德义务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良心取决于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

良心是心灵圣殿中的道德统治者,没有坚强意志的支持,良心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几千年来,教师在人们眼里永远是谦谦君子的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不但要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平,而且在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要“为人师表”,至少要做到在公德和私德上无可厚非。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心目中的教师往往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良心其实是在社会的道德规范、公众的期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职业良心调控教师的行为。

教师的一系列专业精神,如“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既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因为教师具备这些专业精神,人们才把教师看成是有高尚人格的群体。因此,教师的职业良心便成了调控教师行为的调节器。应该说,教师的职业良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存在于教师内心的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信念和要求。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用职业良心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8

三、职业良心评判教师的行为。

教师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往往会在心里作一番自我评价,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学生的不利处境是因自己的不良行为造成的,教

师就会感到内疚和惭愧,受到良心的谴责。正是这种良心的谴责完善着教师的道德素养。因此,人们常常把良心形象地比喻为“内心道德法庭”。教师的职业良心成为教师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极其重要的精神支柱。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道德的灵魂。教育是一种以人来影响人、以人来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欲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行为表现。

人民教师也是人,普普通通的人。做事先做人。做人,首先是守住做人的底线。这底线是什么?就是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首先应当把握它是否遵循了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最基本的原则。无论你所处的地位、身份、环境如何;无论你的理想抱负、价值取向、奋斗目标怎样,都应当时时警醒自己;你是否记得做人的起码道德?

要守住做人的底线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人;是人就要干人事。牢牢记住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教师就要讲良心、重品行,作表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与“人民教师”相符。在被各种诱惑包围的今天,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诱惑,远离陷阱。要想不显鞋,不到河边去!“利己不损人,肥私不损公”这是最起码的。堂堂正正做人,表里如一,是教师的第一人品,是为师的第一资格证。

篇7:写良心的优秀作文

其实不然。

忏悔不同于后悔,那太浅薄;忏悔不同于懊悔,那太感性。忏悔是心灵的净化,是生命的升华,是灵魂深处的柔软被捶击后的痛楚。

懂得忏悔是幸福的。当人做错了事,侵犯了自己心灵的道德底线时,上帝安排的那个住在人心灵深处的看守——良心,就会拿出它的武器,一下一下扎着我们,让我们从心底感到恐慌,而不管你表面如何伪装。懂得忏悔的人把自己的过错交出来,交给天地、上帝、佛祖、文字、墙、家里养的小狗,这样他才可以得到心灵的救赎,正如《圣经》中所说:“当主看着你的时候,交出你心底的肮脏,你将得到救赎。”当然交给警察也行。

所谓生活的压力其实不只来源于社会,更多的时候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我们每个人都犯过错,小错大错乃至罪恶,从而心灵得不到安宁。一个心里得不到安宁的人,当然会觉得整天喘不过气来。这时,我们要忏悔。在忏悔中净化心灵,在忏悔中升华灵魂,在忏悔中提升自己,在忏悔中决然前行。

我们自然是无神论者,我们自然也不会迷信。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忏悔。

学会忏悔,因为曾经给予他人的苦难;学会忏悔,因为千疮百孔的地球;学会忏悔,因为多少被灭绝的生灵!

君子日参省乎己,然后有浩然之气。

没有神的时代,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忏悔。放弃了信仰,迷失了方向,没有了理想,沉溺于表象,灰暗了灯光。我们要在忏悔中找回信仰,在忏悔中辨清方向,在忏悔中坚持理想,在忏悔中看透表象,用忏悔点亮新的灯光,开始新的远航。

巴金是“二十世纪的良心”,那么二十一世纪呢?不需要良心了?我很喜欢将武与禅用来比喻科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少林功夫每一项绝艺都有相应禅理化其戾气。因为“武乃干天和,灭人伦之物。若无心境相应,走火入魔乃必然也。”没有忏悔,其心灵就得不到净化,从而跟不上物质的发展,失去正确意识的引导。如此,越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只会让人类在丧失自我的道路上走得越远。

上一篇:销售部业务员管理规则下一篇:我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