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演讲稿的

2024-04-25

优秀教师演讲稿的(精选8篇)

篇1:优秀教师演讲稿的

曾经的紧张,曾经的忙碌,曾经的压抑,曾经的苦恼,在昨天毕业考结束的一刻告一段落了——又送走了一届。仿佛是冥冥中的注定,从我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中高段的语文教学。虽然年纪还不大,却已经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一届学生是我带得最累的一届。从来没有哑掉过的嗓子从带这班学生开始沙哑,一直到毕业考结束,嗓子已经无法恢复。一向喜欢唱歌的我自从带了这班学生后便失去了去歌厅亮一嗓子的能力和权力。记忆力也开始迅速下降。哎,开始担忧今后的教书生涯该如何继续。

不去想成绩出来后我们班会是个怎样的状况。我想:只要我们曾经努力过,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也衷心祝愿我的学生们能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奔向自己中意的中学。但愿当他们再想起我这个老师的时候,能理解我曾经的唠叨,曾经的严厉,曾经许多让他们不满的点滴。

两个月后,我又将迎来怎样的一群?他们一定也个性张扬,他们一定也古灵精怪,他们一定也有淘气和顽皮。我又该打起怎样的精神来面对他们?

也许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生活永远向前,在迎来送往的或欣喜、或忧伤、或期待的五味杂陈中体味生活的魅力。甘心情愿地付出,筋疲力尽地收场,又欣喜若狂地期待。青春远了,皱纹添了。但是我们的学生永远年轻。的确,“紧张”、“忙碌”‘“压抑”“苦恼” 这四个词语高度概括了我过去的一年的工作状态。

虽说我不是第一次教毕业班,但是面对新的教材,新的毕业考形势,一年前,一进入毕业班教学,我的神经就开始莫名的紧张起来。前一届毕业班学生的优异成绩和本班学生捉襟见肘的学习底子,让我心神不安。而来自学生的青春期叛逆和骚动更让我一筹莫展。零零碎碎的空间日志记录着我曾经的无助和彷徨,也记录着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思考:**年10月24日,我转载了日志《为什么聪明的孩子成绩未必拔尖》。**年12月27日我在空间里发出了《我该如何教育你,我的孩子》的由衷感慨,而**年3月19日,我又在日志中写道“告诉自己——理解孩子”。那些日子,可以说我的所有精力和心思都花在了学生身上。上课的时候想着如何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课的时候想着如何提高批改的效率,下了班以后还在揣摩如何把迷恋游戏的章同学拉倒积极进取的行列,想着如何设法与爱撒谎的夏某人家长沟通。真可谓:心为教学所系,情为学生所累。记不得为了改变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我进行了多少次的个别谈心和家校联系。也记不得有几个傍晚,天色已经擦黑,我还陪着学生一路谈心送他回家。

进入今年的五月,学校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安排紧锣密鼓,教学调测,第一次模拟测试,毕业班家长会,开始提优班的辅导,第二次模拟测试,一个个活动接踵而至,我们全体毕业班的教师也进入了最紧张的备战阶段。作为年段主任的我,又岂能落在人后。记得那个双休日,我为了准备一节复习调研课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吃晚饭的时候儿子向他爸爸告状说:“爸爸,我今天吃的中饭跟早饭一样,稀饭加面包,妈妈没有买菜做饭”。记得一模以后的几周里我坚持每天晚上都反思自己一天复习教学的得失,准备第二天的复习教案。更清楚地记得为了准备第二天的家长会,我持续工作到深夜。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我再也没有精力料理家务,接近期末的几周我干脆把所有的家务推给了丈夫。直到学生毕业考结束,我的神经终于有了放松的机会。现在回忆那段时光,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极限闯关似的,每每心神疲劳的时候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终于又过了一关。

暑假里,有朋友叫我帮他孩子进行家教辅导,我毫不留情地拒绝说:上班已经累得我不行了,暑假我必须完全休息,没有精力。他就笑我说:学校里没钱的活干得那么卖力干什么,暑假里可以赚外快的活你却不干,真是傻。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如惊雷般回荡在我的脑海,我发现自己还真的有点傻,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我为什么还在为没有奖金没有加班补贴的学校工作如此卖命呢?谁会在乎我的认真努力?谁会知道我的潜心付出?不过,很快,我眼前浮现出了很多跟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傻的人:张文娟老师,她因批改学生作业颈椎病发作,手都动不了了,还伏在教室的讲台上一个个地辅导作业;张老师,在接近期末的几周里,几乎每天脖子上都挂着光荣的红道道,但依然天天站在讲台上;徐文老师,毕业考前一周,脸色苍白的她,晚上挂点滴,白天上课,一节不落;刘晓利老师,顶着满头银丝,扯着沙哑的嗓门,放弃午睡的时间给孩子辅导;王伟伟老师不仅要忙于复习,还要在纠缠不清的家长之间费尽口舌。在滨江的校园里,这样傻的老师真的太多太多,她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获取什么奖金,要争取什么名誉。当学生们在光鲜的会场接受舜杰奖学金时,她们拥有的只是默默无闻和心中那份满满的喜悦。而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学生的成功是我最大的快乐,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成功。这是我的教育格言,此时也许是很多老师的共同心声。

当许多优秀的教师历数着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讲着自己卓着的成绩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显得那么地寒酸和贫穷。虽然,我也一直努力地工作着,但是我却找不到几个属于我的课题成果,论文获奖证书也不是很多,也说不出有什么骄人的学生参赛成果。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人问我:你教书教了十多年了,都有哪些成绩啊?那我肯定得语塞吧!有时侯也难免责怪自己,为什么总是为一堂课,一个学生,一刀作业本绞尽脑汁,却不知道为自己的职称和荣誉多写写论文,搞搞研究。有的时候真的迷茫,常常这样问自己:不为荣誉,不为利益,却活得那么忙碌辛苦,我究竟在追求什么?

篇2:优秀教师演讲稿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得学会包装自己。当然我并不提倡所有的一切都得“演”,在有些时候应该允许有点瑕疵存在,这就是以人为本,人性的教育,我们允许孩子存在错误,我想也应该允许教师的孰人之过吧!

教师是模特,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除了父母的影响外,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崇拜的歌星、影星是某某某”,但你们是否忽略了这样的心声“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老师,我最喜欢了”,听到这些,难道你不为之光荣吗?我在心中对自己无声地肯定“我是光荣的人民老师”。

老师是咨询师,随着机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正在经受着高压电。现今是独生子女的时代,思想活跃但又过于任性,心里承受能力差是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再加之受机会上各种观念的影响,于是在人际关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愈加突出,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开导、耐心解答、正确诱导;教师作为咨询师还有一方面就是退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培养孩子。

篇3:优秀教师演讲稿的

师范实习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差距。实习生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哪里?为此我们对九江学院数学专业的两个班师范生实习情况做了跟踪调查, 结合九江市优质课的评选的录像, 我们仅就课堂提问这一个环节做了对比调查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实施能力是随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深入在动态变化。如果教师不注意这方面的修养可能课堂提问的能力将有所变化。

2.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 (1) 寻找《数学教材教法》课在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师范生的《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理论性的参考。 (2) 为将来培训中小学教师时, 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选择

江西省九江市全市优质课参评教师的录像课7节, 九江学院理学院2007数学教育专业的91名实习生。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 八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了使教学内容一致, 增加可比性, 从参赛教师中选取了2节, 从实习生中选取了31节。主要围绕着参赛教师和实习生在课堂提问方面的对比, 寻找和比较实习生与优秀教师课堂提问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的实质含义在什么地方?从一个方面分析总结出现代师范教育中的不足。

3.2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是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是指导教师全程紧跟实习生, 能够及时的与实习生交流, 指出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实习生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探讨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技术手段。间接观察是观察参赛教师的录像课, 优点是可以反复观看, 缺点是无法了解参赛教师提问设计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撑点, 这样的设计准备调动学生的哪些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 提问设计的教学策略等。

4. 调查结果

课堂提问是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是教师促进学生参与和知识建构的有力措施。我们用四个维度对实习生和参赛教师的提问进行对比分析。

4.1 比较维度一:提问的层次类型

我们参照李士錡老师的分类, 设计的提问的层次类型。[1]

A.管理型提问:询问或是鼓励学生发言等无关学科内容的问题;

B.机械性提问:简单地询问“对不对”或只要求全班齐答显然的东西;

C.记忆性提问:提问要唤起对学科知识的识记, 不需要思考时间;

D.解释性提问——需要运用知识对问题做出阐述或说明, 需要一定的实践;

E.推理性提问——需要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到问题答案, 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F.批判性提问——需要学生变换角度反思, 或是能够作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其中A不涉及学科内容, B、C、D、E、F都属于学科知识方面的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 实习生设计提问平均为26.7次, 参赛教师提问总次数为41次, 是1.5倍, 两者有不小的的区别, 说明实习生还没有领会“课堂提问是实际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实习生的提问58.7%是记忆性的提问, 参赛教师记忆性的提问只占8.5%, 这说明实习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知识的记忆上, 实习生对知识的传授有了足够的重视, 忽略了其他方面兼顾。做法明显存在差异, 百分比在6.9倍以上, 这是由于实习评语是按接班前与实习结束时的两次考试结果由原课任教师来写实习评语有关。而只有0.9%的实习生设计了批判性提问;参赛教师有24.4%的提问是管理型的, 实习生管理型提问只占10.0%, 这说明实习生对课堂的组织纪律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习生对学生管的过多, 放的不够, 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相对参赛教师来说要少。

也许是参赛教师致力于参赛, 参赛教师没有设计批判性提问, 实习生中也只有平均0.253次的批判性提问。事后我对实习生进行了询问, 设计此类批判性提问完全是无意识的, 说明批判性提问在实习生和中小学教师中都值得重视。

4.2 比较维度二:有无后继性提问

预备性提问和后继性提问。所谓预备性提问就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根据教材、学生的基础知识预先准备好的提问。包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不同问题。所谓后继性提问, 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预备性提问的答案, 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预备性问题而做出的提问。它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 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不论是参赛教师还是实习生, 对后继性提问的设计比率都不高, 而且后继性提问的形式单一, 基本都是采用追问。后继性提问的减少, 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各种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性学习。

4.3 比较维度三:提问有无针对性

注:本表中的数据是与实习生和优秀教师交谈中得到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 当下在升学率高压下,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 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用大量的精力关照中等生, 目的是提高升学比率。实习生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所以, 他们的提问总是针对优等生, 对中等生关照不够。这也是部分实习学校不愿接收师范生去实习的主要原因。

该表还可以看出, 成绩较差的学生, 特别是每个班上的后5名的学生, 基本成了无人管的孩子, 不论是参评教师还是实习生, 都很少关注他们。我在课后向他们做了调查, 不仅数学课, 几乎所有的学科教师都不向他们提问, 没有人关心他们的作业。家长也是让他们来“养个子”的。

4.4 比较维度四:有无“变式”提问

所谓“变式”, 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 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 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新授课的习题或概念变式应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习题课的习题变式应以本章节内容为主, 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还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变式教学使一个概念多种定义, 一个提问多种设计, 一题多用, 多个概念重组, 多题重组, 形成概念域, 命题系, 给人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注:针对一个问题的多个变式提问算一个。

从表中可以看出, 实习生和参赛教师对变式提问都有一定的意识, 但是由于变式提问对执教者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对概念进行全方位深刻理解, 形成概念域, 就无法下多种定义, 设计出较好的变式;若对命题形成不了命题系, 也无法设计出命题变式。

5. 讨论与进一步思考

综上讨论, 实习生在解释性提问, 推理性提问和有无针对性提问上与优秀教师有较大的差距。

5.1加强解释性提问、推理性提问的设计。注重利用解释性提问和推理性提问来引导数学学习, 保证中小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2加大针对性的提问设计。首先, 设计提问要有梯度。以本节为例, 我们可以设计“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日常用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基本性质”给中等生, 设计“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其次, 对学习有困难和中等生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最后, 允许他们回答错误, 不讥笑他们, 要对他们进行后继性提问, 从而启发引导他们。

5.3加大变式的提问设计。由于教师提问中很少涉及到变式, 说明变式目前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中小学老师的认可。在学习中, 学生不能从多角度、多背景下去深入理解, 在头脑中没有形成知识体系, 不会灵活应用, 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 或者无法解决问题, 使得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师范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首先, 师范院校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 让师范生牢固掌握中小学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本质。其次, 要学会反思, 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每次听优秀教师的课时, 可以先从一节课的时间分配、提问设计、板书设计、教学流程等简单的问题入手, 当有了一定的进步时, 再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基本理念、教学策略上分析自己的差距。第三, 听课后可以问这样几个问题:[2]

(1) 该课的设计是以什么数学观作为指导思想的?

(2) 这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 在教学中, 学生是主动建构知识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4) 这一教学设计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5) 这一教学设计能否调动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参与学习?

(6) 这一教学设计能培养学生的何种数学能力?

(7) 这一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如何, 能否设计一个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

(8) 这一教学设计还能作哪些方面的改进?

(9) 在该教学设计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10) 如果让我本人设计这堂课, 我会怎样设计?

摘要:本文用四个维度对实习生和优秀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实习生在推理性提问、解释性问题以及设计提问针对性上和优秀教师有明显差距, 提出了实习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三个步骤。

关键词:课堂提问,实习生,优秀教师,比较研究,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士錡, 杨玉东.教学发展进程中的进化与继承-对两节录像课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03) .

篇4:优秀教师的标准

2008年8月25日,两个小男孩走进了华盛顿东南部地区的公立小学。他们都是非洲裔美国人,上五年级。前一个学期,两人数学考试的成绩都不及格。其中一个走进了金伯尔小学,顺着楼梯来到了数学老师威廉姆·泰勒的教室。这是一间深蓝色、整洁的屋子,但墙上的钟表和电源插座都处于“罢工”状态。另一个男孩走进了普拉默小学,环境和前者差不多。在这两所学校中,超过80%的孩子能享受到免费或减价的午餐。到了晚上,所有的孩子都会回到相同的城市生态系统中——1/4孩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当地警察几乎隔周就能收到有人被谋杀的电话。

学年末,两个孩子同时参加了公立小学的标准化考试。经过泰勒老师一年的辅导,第一个男孩的分数有了显著的提高。他的起点是不及格,现在已经高于及格线。他同班同学的分数每人平均也涨了13分。泰勒老师讲课的第一天,全班只有40%的学生能及格,到了年末已经有90%的学生达到或超过及格线。

另一个孩子情况如何?他的期末考试还是不及格,没什么进步。实际上,普拉默小学只有1/4的孩子数学考试合格。这些孩子的起点水平和泰勒老师班里的孩子没什么区别。

老师的作用比学校大

这两个男孩的故事,以及更多相似的学生故事,体现出了过去十年中教育研究方面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比起教育中的其他可变因素,如学校或课程安排,老师的作用更为重要。具体说来,如果泰勒老师的学生在他的教导下持续保持这个水平,几年之后他们的分数将和华盛顿西北部那些富裕学生们相差无几。而如果这两个孩子跟随各自的老师学习三年,他们的人生可能就会大相径庭——到了高中,好教师和差老师的综合作用将更加显著。

家长们总是为把孩子送到哪所学校操心,但从数据可以分析出,学校的影响远不及站在他们孩子面前的那个成年人更大。人们却从来没有通过任何可靠、客观的方式来鉴别一名优秀教师。相反,优秀教师的天赋总被归因于一些神秘的品格,人们可以看到并崇敬它,但不可复制。优秀老师都被视为英雄,却没有一门培训课程。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准,泰勒老师成为了华盛顿排名前5的数学教师。他性格外向,话语诙谐,却不是一个天生的表演家;他只有三年的教师履历,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他十分关心自己的学生,当然很多同行也是尽职尽责的。那么泰勒老师身上有什么不同点?

在美国,有一家教育机构花费十多年时间,系统地研究这个谜团。他们追踪成千上万的学生数据,分析为什么一些老师一年内就能让学生的成绩遥遥领先。这个组织并不是什么教育局或官方机构——“美国教育”(Teach for America)是一个非赢利性的民间组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低收入水平的学校中义务授课。它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许多年来,它一直在改善自身、检验自己的理论并重新定义雇佣和培训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教育”建立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实验室”:2010年,约有近50万美国学生的老师来自该组织。“美国教育”会严密追踪学生们的成绩资料,并连接到每位负责老师的身上。大多数孩子来自贫困家庭,或者是非裔美国人,或者是拉丁裔。“美国教育”还保存了7300名老师的数据。

到目前为止,“美国教育”的这项调查仅仅限定在自身范围内。最终的结论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人们认为能帮助一名新手在穷人学校里快速成功的窍门并不是重点,另外一些听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一名老师课余的活动或成绩,倒是显示出了能预测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倾向。

明星教师的共有特征

史蒂夫·费尔身材高大,话音低沉。他可以称得上“美国教育”内部的资深专家,职责是寻找并研究卓越的教师,并以此为模板培训他人。当“美国教育”开始使用学生成绩等数据鉴别与众不同的老师时,费尔就参与其中。他亲自来到了这些老师的班上,看到了他们的课程计划,并与老师们商讨教学方法和理念。他和同事们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至少四次考察,并找出哪些培训对他们的帮助最大。

很快,一些共有特征就浮现出来了:首先,好的教师会为学生设定远大的目标,他们也会持久地寻找提高自己效率的方式。例如,当费尔找到成绩斐然的老师、表示想去听课时,得到的回应总是相似的:“他们会说,‘我欢迎你来,但必须提前告诉你,我的班级结构正在调整,要重新安排阅读研习小组,因为我认为现在的安排不够合理’。当你从某个人嘴里听到这样的回答时,你就能有些想法了。”他认为,优秀的老师会不断地重新评估自己的行为。

明星教师有四种共同的倾向:他们会热情地让自己的学生和家庭都参与到教学进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确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计划详尽且目的性强,从明天的安排到下一年的目标都有准备;工作不松懈,拒绝向各种困难屈服,如学生贫困、官僚政治或预算短缺等。

不过,老师们对上述结论并不满意。“这对课程安排有什么用?告诉我一些具体行动吧!”于是,费尔为老师们列出了一份高水平教师的行为清单。例如,好老师会非常关注自己的学生是否能理解课程内容: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紧跟你讲的?不过,仅仅问“谁还有问题”是不管用的,这是一个“经典”的新手失误——学生们并不能一直清楚地判断自己的学习状况。

“有能力的老师坚持认为有效的教学并不神秘,也没有魔力。”费尔在作品《教学的领导力》中写道。他谨慎地表示,书中展示的范本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他确信它们可以提升教学质量。2007年,“美国教育”组织中24%的老师能够推动学生保持一年半以上的成绩进步,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44%。

优秀教师,品格最重要

当考试成绩不完全可靠时,“美国教育”也会帮助老师寻找其他的衡量统计标准。申请加入“美国教育”组织的人将接受12项条件的评估,如毅力和沟通能力等,通过与教育者的对话完成评测。申请者需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什么是思维”。从2000年开始,“美国教育”就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判断:最好的老师在申请职位时,体现出了哪些共同特征?

如果只能依靠结果建立雇佣机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动的。“在加入组织时我有一大堆这方面的理论,”莫尼克·赫特泽尔是招募的负责人,“已经有很多次经历可以证明我曾经犯过不少错误。”基于早年间的教学经验,赫特泽尔一度认为,在贫困地区有多年教书经历的老师是合适的。结果大相径庭,最终的数据发现经验与教学成绩没什么关系。

许多年里,“美国教育”也乐于选择拥有“持久学习能力”的人。费尔认为,优秀教师能够通过平时表现和适应能力反映出来。因此,有自知之明的人自然错不了。“这是一个相当合情理的假设。”但在2003年,招募处的员工观察了有关的数据,发现这一指标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重要。更准确地说,在雇佣过程中以“持久学习能力”作为预测标准也不灵光。

有趣的是,真正能够预言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出色教师的是“坚持不懈的过去”——不只是一种态度,而是确有行动。在面试环节中,“美国教育”会问及申请者在生活中克服过的困难,并依据回答将他们的毅力进行排位。在2009年11月发布的一份调查中,心理学家达科沃斯评估了“美国教育”中390名教师在申请加入前和一年之后的表现:那些最初在“勇敢”一项取得高分的人——即毅力和对长远目标的热情,激励学生成绩提高的数字比得分低的人高出了31%。

另一种特征看起来更重要:在“生活满意度”中得分高的老师,比其他人能在教室里当好主角的可能性高出了43%。“美国教育”认为,知足常乐的老师与学生们的交流更顺畅,他们可以把热情和乐观传递给孩子们。

总体上来说,“美国教育”的成员们发现,过去的经历可能是预测一名教师未来表现的最佳途径。在大学期间就拥有远大目标的人,成为老师后可能继续保持。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绝对,一张教育学硕士的证书对于课堂上的效果没有直接的影响。相比之下,领导能力更有参考价值。但最有价值的“教育证书”仍是毅力等品质。

篇5:身边优秀教师的演讲稿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身边的好老师》,有人说,老师是蜡烛,以不灭的信念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有人说,老师是土壤,以知识为养分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在我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老师,他们认真负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精心地培育我们,让我们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杨凌云,她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一双和蔼可亲的大眼睛充满了对我们进步的期盼,笔挺的鼻梁下有一张能说会到的嘴巴每天都为我们讲课。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头白头发,情不自禁的让我心疼起来。

还记得她给我们深情朗读《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杨老师总是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拿书,把书本放在离眼睛近一尺远的地方,便开始朗读起来。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声请并茂,余音绕梁,他的声音摇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有一次,杨老师的 父亲生病了,住在了医院。杨老师完全可以向学校请假去照顾父亲,可她没有这样做,因为落下一节课就会影响到我们学习。所以老师放弃了这样的念头。可是杨老师每天早上,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医院。因为,杨老师的父亲,舌头不能动,老师还得用勺子将饭菜捣碎,喂父亲吃饭。照顾好父亲,老师又急匆匆的赶到学校为我们上课,改作业,多少个夜晚,当别人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的时候,是您还在灯下认真的备课、批改,当启明星还眨着眼睛流连于清晨时,老师已经走出家门,走进教室。但是杨老师却没有一句怨言。课堂上,杨老师仍然认认真真的教我们学习语文,教我们怎样做人。

篇6: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演讲稿

相信爱远比怀疑爱来得更真切,更能激励人心向更高的天空飞翔;仅仅相信爱是不够的,也要理解爱心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和艰苦的岁月,人生不仅仅只有物质理想需要追求,将心比心,女教师能为了学生们付出自己的所有,那么深深理解她的学生就会选择和她走同样的路,爱才会被延续下去,理想也能由此展开。

结语:讲了听来的两个小故事,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精神、物质、上进心或是尊严的教诲,这都未必能给予学生温暖,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富有的学生也好,贫穷的学生也罢,太多的压力只会让他们畏缩后退,爱他们也要理解他们,他们或许也都能理解你......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亲爱的们:

晚上好!说实话,站在这么多人面前演讲,还是人生的第一次,虽然不是很想来,但是想到终有一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想了很久,前面同学的演讲里也说到了很多。善良,热情,能说一会站上讲台,想到这里,我最终战胜了怯懦出现在了这里。 口标准的普通话,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有责任心和上进心,课件制作能力强,解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高等一些基本的教师素质。然后,一个老师还要具备创新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可是,我觉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始终还缺点什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就让我给大家将两个真实的故事吧: 有一个班级,老师是个很认真的人,批改学生试卷严格按分数给予甲、乙、丙的打分,甚至还给过丁,自然这是那些根本不学习的学生所能获得的最下等的成绩。学生们获得不同打分后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非常高兴,有的趾高气扬,有的则忐忑不安。家长们看到学生拿回家的成绩单后的表现也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家长还会严厉呵责、动手打起来。

有些学生挨过打后努力了一阵子,当从丁升到丙后,老师没有夸赞他们,家长也依旧没有好脸色,这就使他们的心情重新跌入了低谷,学不学都没什么分别,他们就又走回到老路上。 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感到很无奈,觉得没办法教好这些不上进的孩子,就说什么也不肯再教这班学生了。学校于是就给这个班换了一个老师。

新老师来了,他的`评分让学生们惊奇不已,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甲。新老师给每个学生打分,成绩差的给一个甲,稍微好些的就在甲的旁边加盖一个自己刻的苹果印章,成绩较好的给连个苹果,成绩优秀的则给予三个苹果,并时常给学生们发奖品,只要连续几次成绩有

提高的都给奖品,有时候是一支铅笔,有时候是一个文具盒。

学生们拿回家去的成绩单上都有甲,家长们也都很高兴,夸赞和鼓励的语气多起来,这就给学生们降低了很多压力,追求苹果印章的数量也使他们有了求学上进的动力。不久以后,连初时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苹果和老师郑重其事发给他们的奖品。 第二个故事:

是一个关于后进生的故事,曾有个学生叫小林,父母离异,行为偏差,几乎每周都会被学校警告或记过。他的班主任蔡老师为了帮助小林,他特意搬到学校住,主动和小林交朋友。为了建立信任感,他经常让小林帮他提水、买东西等。一次,蔡老师又让小林去买包子,结果小林回来时,说丢了7块钱。因为他曾经有偷窃行为,所以有同学认为是小林把钱藏起来了。但蔡老师没有责怪小林,第二天仍然让小林帮他买东西。结果,两个月后,小林把七元钱归还了老师。据蔡老师事后调查,小林当时确实丢了钱,而这7元钱是他捡破烂赚的。十年之后,当小林再次出现在蔡老师面前时,已是深圳一个公司的老总。衣锦还乡时,他到了蔡老师家,握着老师的手说:“谢谢您,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最后蔡老师感慨地说,帮助后进生,没有物质利益,却收获心灵。

篇7:我身边的优秀教师演讲稿

我身边的优秀教师演讲稿

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

那我们身边有这样默默无闻工作的好老师吗?有!她很平凡,犹如山间的一朵小花,犹如大海里的一颗水滴,她是一位如此平凡的教师。但是,她的身上却散发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在她的身上,我能看到伟大教师的师德师风,能学到如何为人师表,她的实际,很朴素,却很让我感动,也给我很大的鼓舞。

身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天底下最繁琐而单调的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我们每天要比学生早到学校,每天要比学生晚离开学校。尤其是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因为年纪小,很多的同学需要老师的照顾,这样本来繁重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分。要能更好的胜任这一的工作,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有非常强的职业道德素质,更要有孜孜以求的为学、为师的精神。

她是一名有很多年经验的班主任,虽然,她的经验丰富,虽然,她的功底深厚,但是,她从不因为经验而忽视,对工作从来没有一丝的懈怠。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安排了一次语文单元测试,其中有一道排序题,相对比较难。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识字阶段,有的文字不认识,对文字意思的理解也就不能到位,而语文排序题还考察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甚至有些句子的先后顺序连老师也一时拿不准。她硬是反复思考了一节课的时间,最后,她还跑遍了全校几十位语文教师的办公室,向经验更丰富的咨询,也跟刚进学校的教师讨论,终于见他笑了。上她的语文课,学生们从未感觉到累,因为,她总能字字句句的分析透彻,很生动,听起来如沐春风,如饮甘茹,使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醉如痴。她的这种一丝不苟的为学精神激励着办公室的其他同事,我深深地感悟到作为一位当代小学教师,除了要拥有本学科深厚的知识积淀外,更要有这种严谨的做学问的精神,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她因为做事认真负责,获得过不少的荣誉,每一年,学校的优秀教师评选,几乎都有她的名字。她的这份荣誉,还与她做人厚道耿直,喜欢助人为乐有很大的关系。“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生活中的小事小节时间久了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为人处事的风格。对同事的任何事情都是那么热心。

“学高为师,身正示范”。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的肩上挑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责任,我想,唯有努力的学习,才能担此重任。而我认为,最应该学习的莫过于身边的先进人物,她就是其中的一位。我要学习她的认真,学习她工作的态度,力争做一名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人民教师

篇8:浅论优秀教师的培养

一、培养教师的优良个性品质

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优秀教师, 他必须具有以下品质:要热爱教师职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要有成才和竞争意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意志;既学习他人又不断创新, 并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这些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 首先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努力, 但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1. 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理想

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动力, 但其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和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 才能对教育充满激情, 教学水平才能发挥至极致, 尽显其人格魅力。几年来, 针对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时存在着的“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 我校加强了职业理想的教育和人文关怀, 并引导青年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磨练, 进一步深化职业的感情和认识, 很快形成了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 使其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想也逐渐确定、稳固。

2. 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 它位于教师专业结构中的较高层次, 对其成长有重大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 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 甚至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为此, 学校通过我校校刊《云梯论坛》向广大教师, 介绍了大量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的先进教育理论, 并理论联系实际, 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通过这些学习, 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更新了教育观念, 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广大教师认识到了自己的作用和地位, 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上来。从而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几年的实践证明, 青年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摒弃旧的教育理念的周期越短, 则其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速度越快。

3. 注重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

教师的能力素质即教学实施能力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 它是教师的思维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对教学活动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事实上, 教学活动极其复杂, 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 教师能力素质的表现也是多元的。为此, 我校要求所有教师在上完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后, 积极开展回顾和评价, 并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目的在于修正教学行为, 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明确要求教师在教案后写教后记, 期中写阶段性总结, 期末写学期性总结。

4.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创新和科研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源泉, 是名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是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阶梯。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 科研处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首先是规定每个教研组必须每年申报一个校级课题, 每个教研组每学期交学校或科研处的论文不少于本组教师的50%;其次, 每年申报新课题时, 将一些年轻有为的后备教师选为主要研究人员或课题负责人之一;第三, 积极鼓励教师个人申报市级以上课题;第四, 凡积极向各级各类教育刊物投稿并被刊用的教师, 年终评优、评先优先;采用稿费制向投稿教师发放一定的报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较显著成绩者学校另给予重奖。通过上述措施,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积极性。在主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科研处的领导下及各教研组长的带动下, 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创建优秀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

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 学校的作用举足轻重, 优秀的学校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 更是教师不断发展、创新的平台。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尤其是一个民主、宽松、教科研意识浓厚的氛围, 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关系极大。学校一方面要树立新的优秀教师成长观, 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能源基地;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教师成长的“过程”管理, 使学校的常规工作转化为推动优秀教师培养、促进优秀教师成长的有利因素。近年来我校总结出的“五子”培养方式, 对我校优秀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 指路子

学校每年在把好教师入口关的同时, 通过学习、教育, 完善教学常规考核制度和以老带新结对子制度等, 做好教师发展导向。科研处每一学年的开始, 都要给青年教师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 等等。

2. 搭梯子

学校利用各种渠道想法子, 搭梯子, 为教师的进步和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

(1) 实行“三个一”的课堂教学管理。科研处要求教师每期提供一个教育或教学方面的典型个案, 期中和期末完成一篇教学反思, 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研究课或研讨课。

(2)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在每个学期, 科研处都要将本学期要求教师学习的新教育教学理论, 打印成册, 分批发给教师, 便于教师自学;要求教研组每周三下午理论学习时间开展一次集体备课, 以说课的形式, 各教研组教师把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放在一起集中讨论, 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使每个学生接受到整个备课组甚至教研组的教学精华, 从而缩小平行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处不定期开设了“市级学科带头人”专题讲座, 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其梯队教师外出学习、交流;逐级选拔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教师, 逐级推优举能, 帮助其站稳脚跟, 打响牌子, 拾级而上。

3.压担子

在青年教师的任用上, 我校是充分信任, 大胆使用, 让他们到教学第一线担任重要的教学任务, 鼓励他们努力成为教学骨干;并且给青年教师提出教育教学研究任务, 让他们主持和开展课题研究, 定期写出课题阶段性总结或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类教学比武活动, 积极上研究课或公开课, 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在压力中奋进。

4. 建台子

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设登台亮相、脱颖而出的舞台。我校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教学比武, 每学期组织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每学期组织质量分析和学习研讨;每学年对取得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年进行一次“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评选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些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使真正有事业心、有才干的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作出自己的贡献。

5. 结对子

上一篇:通信系统安装下一篇:剧院规划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