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灾后报告

2024-05-04

强降雨灾后报告(共15篇)

篇1:强降雨灾后报告

关于强降雨文物受灾情况报告

7月11日下午,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一行到黄冈城区调研文物受灾情况和灾后文物恢复重建工作。副市长詹旺民陪同调研。

黎朝斌重点查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赤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面墩汉墓的受灾情况。看到东坡赤壁三矶头岩体大面积滑坡、对面墩汉墓室内积水等灾情,黎朝斌表示,黄冈是本次受灾较严重的地区,强降雨造成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文物防汛抗灾和灾后重建的任务比较重,要切实加强文物防汛抗灾工作的力度,把文物本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摸清文物受灾的情况,及时将灾情汇报给政府和上级文物部门,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物部门的支持,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詹旺民指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要把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化场馆的安全管理与当前的防汛抗灾结合起来,组织专班深入一线,坚守岗位,严防死守。主要负责人要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文物安全,确保人身安全。

入汛以来,我市出现了四次强降水,全市各地公共文化设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博场馆受到不同程度损毁,预计损失超过5000万元。

陪同调研的还有省古建中心副主任王吉,市文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学,市文广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王萍等。

7月中旬以来,陕西省延安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并引发洪涝、滑塌、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延安市区及各县的1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及历史遗迹遭到破坏,延安革命旧址群损毁严重,有的开放单位不得不临时采取封闭措施。

记者从延安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截至7月29日,全市共有110个文物点受灾,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27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57处,9座博物馆出现渗水;垮塌(滑塌)窑洞132孔、砖木瓦房37间、围墙2530米、护坡(挡土墙)1417米;577孔窑洞屋面、301间砖木瓦房及5座礼堂出现渗漏;93孔窑洞、59间砖木瓦房出现不同程度裂缝;文物保护单位内山体滑坡163处、5.44万立方米;冲毁参观道路16.4公里。据初步估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亿元以上。

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限制,延安市许多重要革命遗址所在地都是依山而建的土窑洞,而遗址周边的排水设施并不完备,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带来的山体滑塌,几乎破坏了所有文物所在地的道路、排水、墙体、护坡等基础设施,90%以上的窑洞、礼堂、石窟、古塔等文物建筑发生渗水和漏水,导致延安革命旧址群损毁严重。截至7月29日,延安市共有51个革命旧址点受灾,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5座革命纪念馆出现渗水。革命旧址中642孔窑洞、129间砖木瓦房受损,渗漏面积19228平方米、滑坡80处、坍塌127处、地面沉降4364平方米、泥石流22630立方米,抢险救灾难度很大。备受关注的延安宝塔山发生山体滑坡28处,护坡坍塌13处,山体多处存在裂缝,最宽的一条达34厘米,未来仍有继续发生滑坡的可能,将直接影响宝塔安全,宝塔目前已经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延安文物点遭受强降雨灾情,是延安历年来文物点遭受自然损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派工作组来延安,实地查看指导革命旧址群灾后恢复保护工作;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副局长刘云辉分别深入宝塔山、杨家岭、凤凰山、西北局、清凉山等革命旧址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和文物保护工作;陕西省文物局委派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黄光琦带领专家组深入实地踏勘受灾情况,指导抢险工作;延安市政府先期拨付100万元抢险资金,支持文物系统抢险救灾和恢复保护,并从延安文物点受灾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延安革命旧址和其他文物点拉网式大检查,及时组织人员对已发生灾情的文物点排除险情;组织国内知名地质灾害专家对灾情进行全面评估,为革命旧址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援;全面提升革命旧址保护水平,综合考虑山体保护、边坡治理与革命旧址保护,有效解决因外围因素变化导致本体受损问题;将灾情上报国家文物局,请求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确保将革命旧址的损失降到最低。

篇2:强降雨灾后报告

工作报告

我校在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转发关于切实做好强降雨天气安全生产预警预防工作的通知》后,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现将我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应急工作小组;

二、制定《市桥华阳学校防范强降雨应急预案》,发放至每位教师,并要求班主任在班级进行学习;

三、告知电工在暴雨欲来之前,要关掉学校的总电源。

四、安排值日把关。在强降雨期间,我校行政人员必须值日当班,而且所有行政人员在每天24小时内一律不准关机,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五、要求全体行政人员和师生在关键时刻必须积极参与,积极防范,互相配合,尽最大努力维护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3:强降雨灾后报告

关键词:大清河系,强降雨,对策,天津

大清河系地处海河流域中部,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总面积43 060 km2。天津地处大清河系下游,境内的大清河、独流减河是上游来水的主要下泄通道,防汛地位十分重要。

2012 年7—8 月,京津冀三地降水偏多,连续强降雨,加之上游来水导致大清河系天津境内河道水位上涨,独流减河、大清河、子牙河(西河段)较长时间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防汛形势严峻。

1 汛情

7 月21—22 日,海河流域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受其影响,拒马河张坊站7 月21 日19:00 洪峰起涨,22 日7:00 洪峰流量达到2 500 m3/s,23 日8:00 流量160 m3/s。 南拒马河落宝滩站7 月21 日19:34 洪峰起涨,22 日8:00 洪峰流量达到2 510 m3/s,23 日8:00 流量110 m3/s。白沟河东茨村站7 月22 日0:30 洪峰起涨,22 日洪峰流量404 m3/s,23 日8:00 流量290 m3/s。

南拒马河北河店7 月23 日4:30 开始出现洪水过程,下泄流量76.2 m3/s,17:35 洪峰泄量118 m3/s。上游洪水7 月23 日15:35 达到新盖房枢纽,新盖房闸上水位开始上涨,洪水经白沟引河入白洋淀,24 日14:00 新盖房闸上水位12.09m,白沟引河24 日13:30 下泄流量217 m3/s。

独流减河工农兵闸(闸上)站从7 月27 日23:21 开始提闸泄洪,8 月3 日22:00 出现315 m3/s的最大泄洪流量,7月27 日至8 月30 日共下泄洪水2.186 亿m3[1]。

2 应对强降雨暴露出的问题

2.1 在工程设施方面

2.1.1 水闸、 泵站老化失修。 某地24 座国有扬水站, 汛期仅有14 座可以保证运行,4 座无法安全运行,部分闸站完全不能开车;38 条干渠上的59 座闸涵仅有17%能够正常启闭[2]。

2.1.2 河道过水能力下降。河道淤积严重,排水骨干河道和支渠普遍达不到设计过水标准(表1);特别是入海口处的淤积,影响了沥水入海。

2.2 调度执行方面

2.2.1 集中排沥现象普遍。相关区县纷纷开启沿河口门向河道排沥。仅7 月21 日至8 月10 日的20 d时间里,排入独流减河的水量就超过了2 亿m3。其中,部分二级河道原存水随雨沥水排入一级河道,影响了河流水质,不利于下游水库蓄存。

2.2.2 调度不顺畅。独流减河南、北腰闸坐落于独流减河下游,是深槽过水的关键控制性闸涵,但其管理权隶属大港电厂,汛期协调难度较大。

2.3 预案体系方面

2.3.1预案可操作性不强。表现为在组织机构上有时存在人员重叠情况,实际的物资调运、抢险调度比预案要复杂。

2.3.2预案间衔接不够。表现为上游的排沥调度与下游承受能力不匹配,对于坐落在不同行政区内的同一河道,各区县的防汛调度、抢险安排等各有差异。

2.4 队伍建设方面

职工防大汛的意识普遍不强,部分防汛人员业务能力有欠缺,尤其是动手经验不足。

3 思路和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财政上加大防汛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改善市直管工程设施现状。二是建立防洪专项基金,研究基金征收、使用、监督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拓宽水利投入[3]。

3.2 进一步完善预案

一是预案修订时,广泛邀请预案所涉及的单位全程参与。二是市级河道管理部门在区县预案修订时,加强协调,从河系防汛的整体视角完善防汛预案。

3.3 加强协作联动

一是借鉴其他流域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建立区域、流域间的信息沟通合作机制[4]。二是研究搭建区县之间、区县与河系处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

3.4 深化业务培训

篇4:强降雨灾后报告

应提前挖好排水沟,防雨水倒灌。设施蔬菜可在大棚前脸处挖一条与大棚等长的排水沟,宽约50厘米,深约30厘米,好让大棚棚面上流下的水随时流走。露地蔬菜要提前挖好排水沟,疏通沟渠,清除杂草,使雨水及时排出菜田。

温室应覆盖薄膜或无纺布,避免后墙及东西山墙被雨水浸透。用薄膜或无纺布将棚体覆盖,雨水可顺流而下,不会浸湿棚体,还能防风。由于薄膜老化速度快,且容易被划破,因此在大雨来临前,还要随时查看后墙覆盖的薄膜的情况,确保不漏水。

二、雨后加强管理

对浸过水的蔬菜大棚,要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减少蔬菜受淹时间,并及时修复受损蔬菜大棚。因棚内湿度较大,雨后要及时揭开薄膜或边膜,以利通风和排湿。及时采收上市,以缓解植株的负担。尽量减少强光直晒,雨过天晴后,进入高温天气,这时对受灾蔬菜,要用遮阳网进行适当遮阴,有利于植株恢复生长。

对受淹的露地蔬菜,应进行喷水洗叶,摘除残枝病叶,减少植株养分消耗;大雨伴随大风,常造成植株倒伏,必须抢时扶正,并适当培土护根;及时喷施叶面肥。暴雨过后,蔬菜根系活动弱,吸水吸肥能力差,这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或爱多收等,根部浇施生物菌肥补充植株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及时中耕松土追肥。水灾后土壤板结,土壤中空气明显减少,根系被迫进行无氧呼吸,易导致细胞中毒死亡,应及时排除积水,进行中耕、松土、追肥、培土,增加土壤透气性。追肥以施速效氮肥为主,并辅以磷肥、钾肥,以弥补流失的土壤养分,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三、防治病虫发生

遭暴雨袭击后,蔬菜抵抗力大大减弱,最好喷施安克、杀毒矾、克露、大生、多菌灵、百菌清、代森猛锌等广谱性杀菌剂,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雨后高湿环境,易导致霜霉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要及时选用藥剂防治。如霜霉病,可用72.5%霜霉威水剂8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疫病,常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炭疽病,可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

四、加紧抢收抢种

对尚有上市价值的受灾蔬菜,如茄果类菜、瓜类、豆类等,要积极采收、抓紧上市,减少损失。对浸水时间长、造成重灾地块或绝收的田块,及时拉秧,抢晴翻耕,及早安排下茬作物生产,因地制宜补播空心菜、小白菜、生菜、苋菜等速生叶菜类蔬菜。

篇5:强降雨通知

根据省政府应急办转发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0xx第13期),17日晚起,我省将迎来梅雨期新一轮强降雨过程。18~20日是此轮最强降雨时段,主要降雨位于恩施、宜昌、神农架、襄阳、荆门,雨量一般80~120毫米,部分地区200~300毫米。

此外,三峡区域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7月17日上午,市防指召开紧急防汛会商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市防指常务副指挥长王国斌对做好新一轮强降雨防范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市领导意见及防汛会商会精神,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各县市区、乡镇要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领导要坐阵防汛指挥部现场指挥,具体研究部署防范工作。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橙色预警后,各级政府负责人必须按照要求驻守防汛指挥部坐阵指挥,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要进岗到位。村委会干部实行24小时值班。各水库专管员、山洪灾害巡查员要加强日常巡查,在橙色、红色预警期间,必须到现场值守,巡坝查险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二、严格落实巡查制度。要把中小河流防洪、小型水库防守、中小电站防洪、小区域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城市内涝防治作为工作重点,严防死守,上足领导、劳力、物料、设备,坚持不间断巡查防守,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及时上报,及时预警。降雨期间,村级应急抢险分队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处置险情,组织人员避险转移。

三、严格落实监测预警。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天气变化的监测、江河水情发展,及时向各级防汛指挥机构通报天气、雨情、水情信息。广播、电视、通讯运营商等部门要及时向预警区域内所有居民实时发布和传播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要及时转发水文气象预警信息,全程跟踪水雨情信息,对1小时降雨量超过50mm或3小时降雨量超过80mm的区域,及时发布避险转移指令。对处在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居民群众,当地政府收到气象预警信息,要及时通知到户到人,做好避险转移准备。

四、严格落实避险转移。要强化对土坯房、危房,易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点,山洪灾害易发区居民,沿河工矿企业等重点区域的避险转移,要安排专人进行值守,重点防范。达到转移条件的,当地政府要立即组织人员临时避险转移至安全地带。避险转移实行三级包保责任,尤其要落实孤寡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包保责任,党员干部“一对一”包保负责,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篇6:强降雨通知

据气象预报,预计5月31日夜间至6月2日夜间,我市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东北部70~90毫米,局部120毫米以上,东南部和中西部偏北地区40~70毫米,中西部偏南地区20~40毫米;最大小时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31日夜间到6月1日白天部分地区伴有雷电和阵性大风。为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现将有关事项要求如下:

一、加强信息发布。各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方式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基层单位、城市社区、农村村社,确保信息发布全覆盖、无遗漏。同时加大农村留守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强降雨期间的人员安全。

二、加强隐患排查。各单位要督促在建施工企业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尽量减少暴雨期间作业;加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含水电站)及设施的巡查值守、确保不发生水利工程险情。及时对接水电气、通信部门,加强设施和管网检查,有效排查故障,确保安全。

三、加强防范应对。针对局地可能出现的暴雨,各单位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强化群测群防工作。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城乡积涝、山体滑坡、小流域山洪等灾害。

四、加强重要交通干线监测。要加强对高速公路、铁路、航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安全隐患的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五、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前组织应急物资装备和救援力量,一旦发生灾情,要迅速有序有效处置。各级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信息保障服务。

篇7:强降雨通知

1、请学校师生在下班回家途中,尽量避免经过哈尔滨市区28处易涝地段和桥涵。

28处易涝地点:红旗大街海河东路地段;红旗大街海河西路地段;红旗大街—黄河路交口;红旗大街局部地段;南直路局部地段;南直路和淮河路部分点段;南通大街沿线局部地段;南通大街千禧太阳商场门前;华山路隧道桥下;长江路—华山路交口。

2、工大一校区通往科学园道路中,xxxx年曾受“xxx”台风影响,发生过车辆抛锚现象,提醒广大师生,如遇雨量较大时,请从工大西苑道口绕行。

3、一、二校区驾驶车辆的师生,请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洼路段和地下停车库,以防雨量较大,产生雨水倒灌现象。

物业管理中心

篇8:连续强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关键词:连续强降雨,边坡,饱和-非饱和理论,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

1引言

近年来, 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渐渐地成为了岩土工程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众多边坡失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之后, 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已成为岩土工程中重要的研究方向[1,2,3]。边坡失稳不仅给人民的安居乐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且增加工程单位的建设费用和国家的投入。降雨是造成边坡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4], 我国幅员辽阔, 各类边坡众多, 连续强降雨产生的边坡破坏数量大、破坏严重。研究强降雨作用下边坡的破坏规律和防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研究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理论依据是饱和-非饱和土理论、边坡稳定性理论。本文运用Geo-studio模拟了连续强降雨作用下边坡的降雨入渗规律和稳定性分析, 探讨其规律, 查找治理和防护措施, 为预防此类条件下边坡失稳提供科学的预防措施。

2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

边坡处于饱和-非饱和状态时, 在地下水位线以上存在着负孔隙水压力即基质吸力, 降雨作用会改变地下水位线和基质吸力, 从而影响坡边坡的抗剪强度。考虑到基质吸力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及滑坡的安全系数有很大的影响, Fredlund[4]提出了基于饱和-非饱和状态下的Mohr-Coulomb准则, 给出了剪应力τ和抗剪强度τf的表达公式:

根据极限平衡原理, 根据以上三式可得到滑坡的安全系数公式:

用条分法分析时考虑力的平衡可以得到滑坡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β———条块基地的长度;

α———条块底边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N———条块底部的法向离;

kW———条块形心上受到的水平地震荷载;

D———线荷载;

ω———线荷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A———外部施加的水压力。

3工程应用分析

3.1边坡地质状况

湖北省武汉市某隧道的出口处为一边坡, 边坡的左边界最高点的高程是39.5m, 右边界最高点的高程是30.75m, 边坡的地宽是20.4m, 边坡总体较陡。边坡地质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 边坡主要存在两层土体, 上层为含碎石粉质粘土, 下层为红粘土。上层土体的最大埋深是14.0m, 主要分布在边坡的后壁, 前缘分布较少, 下层土体埋深较深, 厚度较小, 厚度都在3.0m左右。由于上层是含碎石的粉质粘土, 所以其孔隙率比较大, 方便雨水的入渗, 为强降雨的条件下边坡的破坏埋下隐患, 图中蓝线表示地下水位线的分布情况。

湖北省武汉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冬夏温差大, 历年7月份气温最高, 平均气温为28.8℃~31.4℃, 极端最高气温41.3℃ (1934.8.10) , 历年最低气温为1月, 平均为2.6℃~4.6℃, 极端最低气温-18.1℃ (1977年11月30日) 。每年7、8、9月为高温期, 12月至翌年2月为低温期, 并有霜冻和降雪发生。

本区域雨量充沛, 气候湿润, 多年平均降雨量1261.2mm, 降雨一般集中在6~8月,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1%。最大年降雨量2107.1mm, 最大日降雨量317.4mm (1959.6.9) , 平均器皿蒸发量为1447.9mm, 绝对湿度年平均为16.4毫巴, 湿度系数为0.90, 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m。

3.2数值模型分析

3.2.1数值计算模型

通过分析边坡情况和研究需要, 在Geo-studio中建立边坡模型, 如图2所示, 本边坡模型共计1158个节点, 1110个单元。

3.2.2边界条件

为了真实的表现边坡内部地下水位的情况, 模型的地下水位线, 采取多点分段的方法, 左边界总水头设置为0.4m, 坡体内部内部点的总水头分别为5.6m, 右边界的总水头为6.2m, 如图2红虚线所示。

由于两层土体都存在非饱和状态, 所以两层土体都设置为饱和-非饱和状态。水位线以上左右边界设置为自由流动面。滑坡表面设置为随降雨入渗变化的流量边界条件来表现真实的降雨情况。

3.2.3降雨量和降雨时间

查询武汉市的降雨条件可知最大的短期降雨量在300mm以上, 为了真实地反映边坡的稳定性, 采取降雨3d共300mm的强降雨作为模拟计算的降雨时间和降雨量。

3.3降雨入渗分析

由地质剖面图可知, 两层土体都有非饱和区域, 通过室内试验测得两层土体的饱和渗透系数和饱和含水率如表1所示, 调用seep模块中自带土水特征曲线模拟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

3.3.1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

在3d的降雨过程中, 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的得知, 在3d的强降雨作用下边坡的孔隙水压力有所下降, 并且在坡体的表面存在一定量的积水。在0~1d坡体的浸湿线推移比较快, 同时坡体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也比较大;在1d~3d坡体的表面形成了饱和区并且随时间的推移饱和区的面积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坡角处积水较多, 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变化速度减慢。

产生这个原因主要是在降雨前期土体比较干燥, 降雨可以快速入渗所以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很明显, 但是由于上层土体的入渗速率比较小, 所以后期降雨入渗变慢同时会在坡体表面产生饱和区, 在重力的作用下饱和区会向边坡的坡角移动。所以为了防止随坡体中积水的增加土体的重度增加, 导致边坡的下滑力增大, 在边坡治理和预防滑坡时必须设置排水沟将坡体表面的积水及时的排出。

3.3.2地下水位线变化情况

为了准确的反应地下水位线的变化情况, 选取地下水位线变化最明显的744点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来从数据上反映地下水位线的抬升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得到, 经过3d天强降雨作用, 744点孔隙水压力变化了3.2kp, 转化为水头为0.317m水头, 地下水位线的抬升还是很明显的, 从而也影响了坡体内部负孔隙水压力即基质吸力的变化情况。

4滑坡稳定性分析

采取采用Geo-studio的seep得到孔隙水压力值导入到slope中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Fs。通过室内试验可以得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5]如表2所示:

经历3d共300mm的强降雨作用下, 边坡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如表3所示:

从表中的安全系数可以得到, 无论采用当前常用边坡分析的那种方法, 此边坡的稳定性系数降低值都在0.2左右, 并且从稳定状态 (大于1) 变为不稳定状态 (小于1) , 所以必须采取治理措施才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5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武汉某隧道出口边坡为工程实例, 在边坡的基本勘察报告的基础之上, 通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在连续强降雨的作用下边坡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并采用多种方法计算了边坡的稳定系数, 表明边坡有可能发生失稳, 并得到了以下结论:

⑴在连续强降雨作用下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会发生变化, 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由于土体的入渗速率有限导致后期的变化变缓, 从而也导致了边坡的变面会产生积水在坡体中产生饱和区增加了土体的重度不利于边坡的稳定;

⑵连续的强降雨也会导致地下水位线的抬升影响负孔隙水压力即基质吸力的减少, 导致边坡的抗剪强度降低从而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⑶在边坡的治理时尤其是在降雨比较充足的地区必须考虑到降雨对边坡的影响, 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建议可以采取坡面安置排水沟及时排出表面的积水避免在坡体中形成饱和区增加土体的重度, 同时可以也可以在坡体中打锚索增加其抗剪强度和在坡体表面喷射混凝土阻止雨水的渗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秦凯旭, 冯文凯, 郎秋玲.Geo-Slope软件在某滑坡稳定性计算中的应用[J].灾害学, 2007, 22 (2) :21-24.

[2]刘奉银, 刘国栋, 张瑞, 等.Geo-Slope在工程应用中竖向边界选取问题的讨论[J].长江科学院报, 2010, (7) :76-78.

[3]李显燕.基于Geo-Slope软件对某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 2010, (1) :24-27.

[4]Fredlund D G, Rahard J O.Soil Mechanics for Unsaturated Soils[M].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1993.

[5]田洪宁, 牛彦博, 罗刚.滑坡稳定性分析中Geo-studio软件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6) :32-33.

[6]郑涛, 张玉灯, 毛新生.基于Geo-Slope软件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 6 (1) :6-8.

[7]屈建军, 李建林, 王乐华.GEO-Slope软件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 2009, 40 (15) :39-40.

篇9:北京为何强降雨巨增

7月下旬以来,华北等地连遭暴雨袭击,北京、天津相继受灾。特别是7月21日至22日的暴雨过程影响范围很广,北京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

“这些天,华北的降雨咋这么强?近几年,华北的强降雨是不是在增加?局地性洪涝也在增加吗?”面对一轮接一轮的强降雨,一些生活在华北地区的百姓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北京房山是重灾区。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介绍,从直观上来理解,460毫米的降水量意味着在平地上有460毫米深的积水,已接近半米。但山区的地表是不平的,水往低处流,汇集到低洼地或河谷中,就会造成多于460毫米的局地积水量,甚至是它的十倍。而山区的地面多未被固化,当高处水流下行时,极易形成山洪。水流的冲击力也会裹挟着沿途的泥土、石块,造成泥石流。多条山洪集中出现在房山,就形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地形使降雨“加量”的现象不在少数。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认为,大暴雨的发生地点与我国的大地形也有密切关系。华南的暴雨出现在十万大山、云开大山和南岭的迎风坡。

专家分析称,1963年8月,沿太行山东侧出现的特大暴雨的幕后推手是山脉抬升作用。1975年8月,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庄,正处在南、北、西三面环山,而向东逐渐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同样由于地形作用,雨量骤增。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说,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地面热力比原先大。这导致城区气温难以回落,水汽无法流失。在此次降雨过程中,正是由于地面热力大,产生对流运动,使得云系不断地新生和发展,加大了降雨强度。

我国学者、专家分析170多个上海地区雨量观测站点资料发现,上海城市对降水的影响以汛期(5月至9月)的暴雨比较明显,在近30年的汛期降水分布上,市区降水量均明显高于郊区,呈现清晰的城市雨岛效应,而非汛期(10月至次年4月)及年平均雨量分布上则无此现象。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有关专家称,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地形、地貌及产汇流条件,造成地表植被和坑塘湖泊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大,地表滞水及渗透能力减弱,产汇流时间缩短,地表径流量增大,河道洪峰流量成倍增加,洪峰提前,使得原有防堤的防洪能力难以满足需要。

近10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升温幅度比全球同期平均气温偏高。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我国将继续保持升温趋势,极端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较大,气象及其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增多增强趋势。

篇10:采取措施防范强降雨

受弱冷空气和低涡降雨系统影响,5月31日20时起,我区出现2010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过程。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对做好本次强降雨过程应对工作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和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防汛工作,对病险水库要24小时安排值班,加强预防地质灾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政府办公厅6月1日发出紧急通知,对做好本次强降雨防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5月5日以来,我区出现了3次较强的降雨天气过程,并造成了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当前我区部分江河、水库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基本饱和,强降雨极易形成径流并诱发山洪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水库工程的度汛安全威胁极大。对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防御工作,坐镇指挥,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应急处置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二要加强预警预报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强降雨天气的预测预报,提高预报精确度和时效性;水文部门要加强对强降雨天气雨情、水情的监测,提前做好洪水预报;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载体,滚动播发强降雨预警预报信息和防御通知,宣传有关部门的防御措施和相关知识,让辖区内所有群众了解强降雨天气的危害及相应防范措施。一旦灾害发生,要提前预警,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三要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各级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亲自组织水库安全巡查工作,落实人员驻守大坝,加密巡坝查险,一旦发生险情,水库防汛责任人、安全管理责任人、抢险技术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按预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确保大坝和群众生命安全。特别要加强对病险水库和高水位运行水库的巡查;加强水库防汛调度,对超过汛限水位水库和高水位运行水库,要立即采取措施,将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对安全没有把握的病险水库,要降低运行水位,甚至空库运行。

四要加强局地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防范。凡是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地方,要落实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乡村干部的责任,要以村民小组为防范主体,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体系,(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旦出现超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灾害时,当地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要起到主心骨的作用,提前预警,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由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范,制定和落实好防御应急预案,并加强宣传和教育,保证发生险情时能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坚决杜绝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五要做好强降雨时居住在低洼易洪易涝地区群众安全转移。易洪易涝地区遭遇暴雨洪水袭击时,极易发生群众及学校师生被洪水围困的险情,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和落实好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安全转移线路和安置地点,一旦出现特大降雨过程,要及早动员低洼及易洪易涝地区群众安全转移;一旦出现被洪水围困,要及时组织抢险救援。各级教育部门要根据预案,适时组织学校停课,以防止出现学校被淹和师生被困情况。

六要做好城区防涝工作。各级政府要注意做好城区内涝防御工作,提前做好排水设施的检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区要落实专人做好排水疏通工作,并制定好应急处置预案,尽可能避免内涝给城区居民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

七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在灾害发生时,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首先要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保证受灾群众在24小时内得到必要的救助,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安全的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的医治。要及时修复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救灾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要及时组织群众搞好恢复生产的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篇11:强降雨施工安全通知

近期,广州市强对流暴雨恶劣天气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为防范建筑施工发生事故,请各建设、施工、监理机构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做好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工作

近期,施工现场应成立防范暴雨灾害工作小组,明确相应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及其工作职责。落实专项工作方案、应急抢险队伍和抢险救灾物资。施工现场实行值班制度。关注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建立紧急情况的处理、信息传递和报告制度。

在灾害性天气期间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现场监管,杜绝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无管理人员安排和无人监控的情况下禁止单人作业。在强降雨、雷电期间,严禁高空及户外施工作业。

二、加强深基坑、高边坡检查

做好对深基坑、高边坡、管沟(槽)放坡和支护情况的稳定性检查,观测建筑工地周边边坡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化,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测和防范可能发生的支护结构失稳、塌方、边坡滑坡等情况的发生;对隧道、涵洞、人防等地下工程和土石方工程,重点要做好防止大雨淹灌、排水防涝工作。对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要及时撤离人员,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三、加强大型设备、高耸建构筑物、外脚手架、卸料平台的检查

做好塔吊、施工升降机、钢井架等大型机械设备及高耸建构筑物的基础、附墙装置、缆风绳等结构稳定的检查;落实塔吊遇台风时的防风措施,确保大型设备防御台风、暴雨、雷击的性能。清理高空悬挂物,防止刮强风时坠落伤人。风力四级及以上时,一律停止大型设备拆装作业;六级以上强风或暴雨天气,一律停止作业。

外脚手架、卸料平台必须保证其刚度和稳定性,架体上不得有未经固定的钢管及其他构件,脚手板上禁止堆放材料及杂物和停放施工机具。卸料平台上不得超载,非作业状态不得临时停放材料。

四、加强临时用电检查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符合标准规范要求,重点要做好配电箱的防雨措施和架空线路的防风措施。机电管理人员和电工必须按“临电规范”的规定经常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向项目安全管理负责人报告。除排涝设备和照明外,所有作业场地在暴雨天气期间都应停止供电。

五、加强临边、洞口、井口的安全防护,预防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

必须作水平或垂直防护的临边、洞口、井口等部位,应按“高处作业规范”的规定设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的材料、搭设规格、安装的稳定性必须符合规定,使用前应进行验收。临边、洞口边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每天下班前,作业面应切实做好“工完场清”的工作。

六、加强材料存放的管理

露天材料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和硬化处理,应有排水措施。堆放材料要重心稳定,堆码的宽度和高度必须符合规定。材料堆放场必须有安全通道,确保安全。

易燃易爆和遇水起化学反映的化工原材物料必须在室内存放,落实防雨、防水措施,并按材料性质要求妥善解决室内通风环境。

七、加强现场生活设施、工地围墙、排水系统的检查

施工现场的宿舍、厨房、办公室、仓库等临时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处于危险地段的临时设施,不得住人。

经常性地检查民工宿舍房屋结构的安全,检查生活用电设施的安全,检查消防通道的畅通。加强对民工雨天用电安全的教育。禁止民工家属在现场民工宿舍中居留。

工地围墙,尤其是位于学校、集贸市场、城区人行道路边等人员密集地段的工地围墙要经常性地检查地基的承载力和围墙的稳固情况,工地内的材料堆放不得压迫围墙,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工地的排水防涝设施要确保畅通,并保证不影响邻近工地的市政排水设施。

珍惜生命,安全第一,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特此通知。

篇12:强降雨洪灾领导慰问信

xx年7月23日至24时强降雨过程使我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县委、县政府向你们表示深切慰问,向在灾害中遇难的群众表示沉痛哀悼,向日夜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及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副省长姚引良、景俊海、市委书记魏增军、市长杨冠军等领导先后亲赴灾区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来慰问信并捐资30万元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使我们备感关怀、倍受鼓舞。县委、县政府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干部赶赴受灾一线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积极做好 群众转移、灾民生活安置、水毁设施抢修、社会治安、卫生防疫等工作。

在这场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不等不靠,及时组织带领群众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专业技术人员全力抢修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医务工作者,全力救治受伤群众;广大新闻工作者临危不惧,夜以继日奔走在抢险救灾宣传报道第一线;受灾群众友爱互助、自强不息。正因为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才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灾民转移和安置,部分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得到恢复,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初步胜利。

灾区的父老乡亲们,当前我县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任务还十分艰巨,希望你们能迅速从痛失亲人的悲伤中走出来,从痛失家园的阴影中站起来,化悲痛为力量,振作精神,坚定信心,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有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无私支援,有灾区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XXX

篇13:农业部紧急部署应对强降雨天气

一是高度重视强降雨天气应对工作。当前,正值夏收夏种和秋收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农时,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对于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强降雨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一些地区可能重复受灾,灾害影响将进一步加重,农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

二是加强农业灾害监测和预警。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强化灾情调度,主动收集、核实和反映灾情,重大灾情即时上报,切实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强化农业抗灾救灾措施落实。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迅速落实有针对性的抗灾救灾措施。抓住降雨间歇,抓紧抢收已成熟的水果、蔬菜等作物。加强组织调度,加大农机具投入,疏通田间沟渠,抢排农田积水,努力减轻渍涝影响。及时落实扶苗、洗苗、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促进受灾作物苗情转化。对受灾严重地块,抓好改种补种,确保不误农时。组织人员对大棚设施、畜禽场舍、养殖池塘和农业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加固。

四是加强疫病防控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加强灾害期间和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组织力量对所辖区域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因灾死亡畜禽,开展消毒灭源,清洁水域。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监管,防止因灾死亡和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结合灾区人畜共患病流行史,加强炭疽、链球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五是加强农业抗灾救灾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应对强降雨的各项措施,明确责任,强化落实。适时派出工作督导组,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强化科学救灾,制订有针对性的抗灾救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抓好落实。搞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仔畜禽、疫苗等救灾物资调剂调运,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物资保障。

篇14:水务局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汇报

今年入汛以来,我县多次出现强降雨天气,为应对强降雨,县水务局进一步细化各项防汛预案,强化防汛意识,严格落实防汛措施,全力以赴应对强降雨,确保全县防汛安全。

一是加强领导调度。一旦发生强降雨,立即召开防汛紧急会议,深入分析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要求水务局中层以上干部全员上岗到位。全体干部职工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认真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遇突发情况及时上报,采取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二是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成立了5个排查小组,重点对主要河道、渠道范围内树障、阻水坝埝、建筑物、构筑物、垃圾等阻水障碍以及行洪河道内村庄进行排查,并详细记录障碍的类型、位置、尺寸。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通知各分包乡镇、县直单位进行清除。

三是认真清点防汛物资,做到防患于未然。为确保防汛物资供应到位,组织专人对防汛物资再次进行彻底清点核查,落实存放地点,摸清各类物资实际库存数量,为防汛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篇15:强降雨灾后报告

据省气象局预报,受低层切变线影响,预计**日凌晨到**日,我市将出现明显降雨天气过程。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日中午前后到夜间,有大到暴雨,个别地方有大暴雨,过程降水量**~**毫米、部分区域**~***毫米,最大单点过程降水量可达***毫米左右,最大*小时雨强可达**~**毫米。请各县(区)高度重视此次降雨过程,有针对性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一、要坚决克服疲劳厌战情绪。

我市前期降雨较多,若加上此轮降雨叠加影响,防汛十分严竣。很多水利干部高强度连续工作,要坚决克服疲劳厌战情绪,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毫不松懈做好此次强降雨防范工作。

二、要加强水工程安全监管。

各县(区)及相关单位要特别关注雨情、水情和汛情的发展,水库、河道堤防、山洪灾害防御相关责任人要立即进入临战状态。要加强对水库闸门等泄洪设施及备用电源要进行一次再检查,江河险工险段、在建工程等薄弱环节进一步排查,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要加强桥涵闸看护,与有关部门沟通,落实专人值守,及时清除桥涵闸前的柴草、枯木等漂浮物,防止淤塞,避免危机工程安全。

三、要突出水库的防御调度。

要提前分析研判,适时采取预泄措施,预留充足的防洪库容。存在隐患问题的,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必要时可以空库运行,确保安全。特别要加强小型水库的防御工作,要全面落实预案、防汛物资、机械设备及抢险队,坚决避免垮坝事故发生。

四、要突出山洪灾害防御避险。

两县要坚持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监测预警,立即维护监测设施,强化临时预警手段和转移避险,提前做好准备,落实人员转移路线和集中地点,一旦发生险情,要果断转移群众,确保不落一人,全力应对突发灾害、防范次生灾害。

五、要突出在建工程的监管。

各在建工程相关负责人要组织对本工程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清除河障,及时发现险情并有效处理,雨区内停止一切河内作业,人员、设备及物资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要派专人值守,确保在建工程度汛安全。各县区要针对各类隐患落实预案、防汛物资、机械设备及抢险队,及时与气象、水文部门沟通,及时巡查,出现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做好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六、要加强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

密切监视天气和雨情、汛情发展,加强预测预报,及时会商研判,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确保强降雨期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上一篇:《康庄往事》读后感下一篇:墨语轩书法协会成立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