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活动反思

2024-05-09

教育教学活动反思(精选8篇)

篇1:教育教学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反思:

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我总结以下几点: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中首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班孩子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好本节活动的重难点,然后再进行活动的准备及设计。孩子对已有的经验能进行讲述,所以我利用谈话导入,激发孩子大胆讲述的愿望.2.动静结合,学习并理解民间故事。

在第二环节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不光老师提问,孩子回答,本环节美中不足的是应该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让他们都模仿一下参与到活动中。当老师提问:你认为谁是最强的新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太阳,有的说围墙......所以这时候我利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孩子理解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强大的一面,也有自己的弱项。

3.游戏结束并进行拓展。

在结束环节中,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对鼠爸鼠妈说句话,并且根据自己的强弱项寻找“扬长补短”的朋友圈,而且两个好朋友拥抱一下,然后两个人一组玩“抬花轿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其实活动中也会存在着不足:本次活动虽然动静结合,但是参加游戏的孩子还是少数,所以我进行了及时的反思总结,争取下一次更好的改进.

篇2:教育教学活动反思

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老师的预设目标:

1. 认识眼睛的构造,用途。(认知)

2. 幼儿想要保护眼睛,并愿意学习眼睛的保护方法。(情感)

3. 学会缓解眼睛疲劳的方法。(技能)

二、为完成目标,老师首先谜语导入引出今天主体“眼睛”,通过创设了比赛的情境,分为三个环节:

1. 找不同

2. 判断题

3. 问答题

比赛规则:每组轮流回答,答对了加1分 最后幼儿认真看视频,跟着学习眼保健操来缓解眼睛疲劳。并使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来体现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小组合作竞争比赛、模拟小学生等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有趣,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还通过视频、图片、师生互动等让幼儿在生活中积极探索讨论,互相纠正错误。老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梳理和归纳,让幼儿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提升,从而达到老师核心的活动目标,摆脱了传统的、枯燥的、乏味的教育教学活动。

篇3:教育教学活动反思

一、为实践反思———未雨绸缪, 三思而行

1. 反思教材。

这是一节科学活动, 需要准确把握“溶解”和“饱和”的概念。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中, 我经历了对教学内容的懂 (无疑难) 、透 (能变通) 、化 (可转化) 的过程, 了解了有教学价值的具体信息, 对教学内容有了整体上的顿悟。在联系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的基础上, 我确定了教什么、教到何种程度、用多少时间及怎样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活动。

2. 反思幼儿。

幼儿已经有了冲奶粉、饮料等生活经验, 对“溶解”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幼儿难以理解“溶解”、“饱和”这两个比较抽象的科学概念, 我需要用幼儿能理解的通俗语言来表达, 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感知“溶解”和“饱和”现象。

3. 反思教法。

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 我考虑了如下问题:如何设计教法, 突出重点?如何讲解难点?采取哪些措施?可能会达到什么效果?如何应变可能出现的教学情况?等等。比如, 在导入环节, 我设计了“变魔术”情境, 让幼儿在猜猜、尝尝、看看中说出什么是“溶解”。又如, 在记录环节, 我预设了记录“盐的溶解”活动, 引导幼儿用点卡、图画或数字来记录盐的“溶解”现象。

4. 反思教具。

提供怎样的教具, 才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我精心地选择了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 希望他们能发现有关的现象和关系, 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 我准备了: (1) 人手一份的茶杯、调羹、抹布和保温桶。 (2) 每张桌上有不同口味的饮料粉六份。 (3) 纸和笔。另外,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饱和”现象, 我还预先制作了一份“饱和”的饮料和一幅记录图。如果幼儿没有做出“饱和”饮料, 我就将它们插进教学之中, 然后去讲解什么是“饱和”。

二、实践中反思———关注幼儿, 及时调整

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法, 我创设了“变魔术”情境:出示一杯白开水, 请大家猜猜是什么?请一位幼儿上来检验“大家猜测得对不对?”再请幼儿看另外一个盘子, 同样猜猜“里面放的是什么?” (请一位幼儿尝一尝, 尝出是糖。) 接着, 我将糖放进杯里, 提醒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幼儿争着说:“我看到糖跑到水里去啦。”“我看到糖溶化了。”“我看到糖不见了。”) 。然后, 我请刚才喝水的幼儿再来尝一尝, 现在的水是什么味道?在幼儿答出“甜的”后, 我追问:“白开水为什么会甜呢?”幼儿说:“糖化掉了, 跑到水里去了。”我赞许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糖跑到水里化掉了, 这个现象就是‘溶解’。”

【反思】幼儿对变魔术比较感兴趣, 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很高。他们从中学会了观察和推理, 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糖跑到水里化掉了”, 这个现象就是“溶解”。

在接下来的操作活动中, 我请幼儿自己做魔术师, 做一份自己喜欢的饮料, 然后用画笔把自己做饮料的过程记录下来。

【反思】由于幼儿有了记录“盐的溶解”现象的经验, 因此幼儿较容易地做好了记录, 并做出了自己喜欢的饮料。但是, 幼儿做饮料时出现的大都是“溶解”现象, 而几乎没有涉及“饱和”现象。之所以如此, 我觉得是因为我没有给幼儿讲清活动要求或对幼儿缺乏必要的提示。如果我在幼儿集体做饮料之前提示幼儿:“在做饮料的时候, 多加些饮料粉, 还会做出什么样的饮料?”或许幼儿就能够发现“饱和”现象。

于是, 我走近一桌正在做饮料的幼儿说:“如果再多加几勺饮料粉, 会怎样呢?”在我的提示下有三位幼儿做出了“饱和”饮料并做了记录。

【反思】由于幼儿做出了“饱和”饮料, 因此我便取消了预先设计的插进“饱和”图示讲解“饱和”现象的安排。

理解“饱和”现象, 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之一。我指着幼儿做的一张“饱和”记录卡 (如下图) 说:“这是一张比较特别的记录卡, 请小朋友们讲讲, 它怎么特别?”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我看到很多的饮料粉都在杯子里, 没有化掉。”“我看到他写了2个14, 我想他肯定是放了28勺。”……“这是我做的。”田田自豪地说道。我请他解释一下这样记录的原因, 他说:“我先放了14调羹饮料粉, 后来又放了14调羹饮料粉, 我发现饮料粉放多了, 水就吃不下了, 饮料粉就从水里跑出来了, 水里就有很多化不掉的饮料粉了。”我对田田的话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当饮料粉放了很多的时候, 水就不能‘溶解’饮料粉了, 这个现象就是‘饱和’。”

【反思】请该幼儿给同伴讲解自己做好的“饱和”记录卡, 更容易使其他幼儿理解和接受“饱和”现象。而我的提炼和总结, 有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饱和”这一抽象的科学概念。

三、实践后反思———提升理念, 促进发展

通过这次科学活动, 我对以下几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1. 教育目标定在哪里?

教师要把成人的教学目标变成幼儿自己探索的目标, 这种转变的程度决定着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程度。同时, 目标实施的次序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这个次序不应是预先定好的不可变动的次序, 它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水平随时调整。

2. 活动的材料选什么?

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材料, 既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刺激物, 又是幼儿主动构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对教师来说, 材料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 因此材料的选择要能引起幼儿兴趣, 富有层次性、丰富性以及新颖性等, 在材料的呈现方式上, 教师应能有效地使材料与幼儿相互作用。

3. 教师的指导在哪里?

(1) 教师的提问应能引发幼儿的思考, 有助于促进幼儿继续、深入探究科学活动。 (2) 教师应认真倾听幼儿, 创设安全、宽松的探究氛围, 认可幼儿的想法, 使每位幼儿都受到鼓励和获得成功。 (3) 教师应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 并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 做出具体有效的反馈, 促进幼儿科学认知的主动构建。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美) 阿哈, (美) 霍利, (美) 卡斯滕著;黄宇, 陈晓霞, 阎宝华等译.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篇4:健康教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评优;结合程度;水平定位

一、教学目标的可行性程度

1.教学目标过大、过空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重点突出,而不能够照搬课程目标或者以学习内容代替教学目标。针对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学生学得是什么,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是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可达成的,从而保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2.教学目标要符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水平目标的要求

二、健康知识传授和健康技能传授结合程度

教学应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健康教育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游戏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健康知识、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有几位参赛教师将“高效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用于本次优质课的教学,很好,但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还要特别注重健康技能的培养,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拓展活动,达到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水平定位,教学容量的适当程度

本次评优活动课题的选择、教材的整合基本符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要求,但课题涵盖量大,比如“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学习的关系”“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运动安全”等。课题大,不能根据合适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合理的教学发展目标,就没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达成教学目标。还有的课教学容量大,导致课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本次课的教學目标也难达成。

面对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立足于能力的培养,而健康教育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保健能力、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充实知识、提高水平。而现行健康教育教材还不太完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知识,以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教材,透彻地理解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

调整教材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让健康教育真正登上学校教育的

舞台。

篇5:幼教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邀请卡参加音乐会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一些简单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去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简单图形的排列特征。第三个环节让幼儿掌握复杂一点的图形的排列规律和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个经验不足的我来说,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设计的内容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偏简单,这要求我要去更多的了解幼儿现在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在幼儿操作前应给予说明,让幼儿明白各种操作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操作过程,操作中给予指导,可以让幼儿相互检查所做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操作后要给予评价,评价时要围绕这个活动的目标来进行,这就需要更加明确活动目标;一些细节的东西也不容忽视,准备工作也要做的扎实。

篇6:教育教学活动反思

在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寻找落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园内植物种类较少,所以找落叶活动我们把孩子们带到小区内。正值小区改造刚刚竣工,小区换上了新面貌。我们引导孩子们边走边观察体验道路的整洁、平坦、房子的美观,细心的存存、科科等还发现了房子上的数字,有的幼儿发现小区内的停车位。在我们走动的过程中,恰好吹过一阵阵秋风,孩子们观察到秋风吹树叶摇晃、飘落的情景,为诗歌“片片飞来像蝴蝶”和歌曲“秋天”的教学做好准备。最让孩子们感兴趣当然还是拾落叶,当让他们在一个区域内捡落叶时,他们像一群小麻雀,唧唧喳喳忙活开了,不时有幼儿发现地上的果子,有谗嘴巴的幼儿一听我说是果子就直往嘴巴里塞。我赶紧制止告诉他们这种果子我们宝宝不能吃。不久我们就收获了一大袋树叶,带到幼儿园。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感受了秋天的景色,还了解到小区的变化。

我们园内种植了好多一串红,因此第二个周中我们围绕一串红开展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观察活动,一个是粘贴活动。这两个活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观察活动中,我考虑一串红种植的面积是长条状,比较方便幼儿观察,于是我采用了实地观察的方式。但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还不适合小班上学期的幼儿。他们下了楼就不听老师的指令,因为人多就出现了推推挤挤,有幼儿站不稳压到了花,有的幼儿忍不住把一串红花给摘下来,有幼儿游离在外,自己玩了。因此通过这次的活动,我发现要在室内先观察一盆一串红,让幼儿在感知认识一串红的基础上再去欣赏感受大片一串红花给人的美丽感觉。在粘贴一串红的活动中,因为我示范时采用了常用的逐个涂江湖粘贴方法,这种粘贴方式因为量多、纸片小而柔软,纸片容易沾在手上,所以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出现了困难,只有少数能力强、坚持性好的幼儿完成。在和阿姨共同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阿姨更好的粘贴方式。即将糨糊涂在一串红的茎上,在将花朵逐个摆在茎上,这样花朵的纸片不容易粘手上,还能快速地粘好花朵。因此,我们及时调整,将集体活动调整到区域活动,在区域中重新指导幼儿。通过对比确实这种方法降低了难度,幼儿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粘贴出一盆漂亮的一串红。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班组亲子趣味体育活动通过创新,获得圆满成功,赢得了家长一致称赞。拼图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我们班有大部分孩子已经会拼12片的拼图,因此我们举行了拼图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会拼的幼儿赢得了极大的自信乐意探索难度大的拼图,同时激发了不会的幼儿产生了尝试的意识和行为。我们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幼儿的拼图能力,能有争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指导。从上个主题开始我们就引导宝宝学习脱衣服、叠衣服、穿衣服。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自己穿脱。于是我们举行了穿脱衣服比赛。比赛中还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家一向要保姆包办的轩轩竟然在穿脱的两次比赛中都获得了第一。这次的比赛给了他非常大自信和主动意识。在以后午睡穿脱衣服时速度都很快,保姆反应在家也有了主动性,自己穿脱不要保姆帮忙了。比赛中磊磊不会穿没有获得奖牌,奶奶来接时他对奶奶说,今天我比输了,回家要学习。过了一个星期,他高兴地跑来告诉我们,他会自己穿衣服了。果然,午睡起床他不要老师帮忙,自己穿上了衣服。这次的比赛给了幼儿主人翁的意识,更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制作水果色拉的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妈妈来共同参与活动,有了妈妈们的加入,孩子们自己动手开心地在水盆里洗水果,自己动手剥果皮、自己动手切香蕉。在等待家长将苹果、梨子切成小块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水果的沉浮。最后,每个孩子自己选水果,自己搅拌色拉,因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水果色拉,孩子们吃得好自豪,好开心啊。

篇7:教育教学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请家长朋友们为孩子每人准备了一个陀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长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和孩子之间产生一种无意识的讨论,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家长朋友们的密切配合下,我的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带来的陀螺可谓是多彩多样,让大家打开眼界。有简单的塑料陀螺、有抽拉式的陀螺,更有带来古老的木质陀螺。我们先从了解陀螺的样式开始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介绍自己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怎样玩?引导幼儿边演示边说一说。上来演示的幼儿更是兴趣盎然,因为他们感到自豪,这说明了自己带来的陀螺本领高。壮壮第一个上来,他大声说道:“我这个陀螺可贵了,是这样拉着玩的。”他边说边玩,当陀螺飞速旋转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兴奋的响起了掌声。“这太好玩了,我也让妈妈给我买一个。”飞飞自言自语说。接下来是棋棋的简易塑料陀螺,红颜色的用手一拧就能旋转。最好玩的要数木质的陀螺,冉冉拿着自己的陀螺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带的这个陀螺只有大人会玩。”我笑了笑,我当然知道掌握这个陀螺的玩法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个陀螺的一些相关知识。我说:“这种陀螺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抽老牛。在以前没有这些先进玩具的时候,人们都用木头自己做一个这样的陀螺,再用一个绳子不停的抽着玩,所以就叫做抽老牛。”我接着给孩子们演示它的玩法,这次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都很好奇这个玩具怎样玩,纷纷站了起了睁大了眼睛看。当我把陀螺成功的抽起来时,孩子们高兴的欢呼起来。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但了解了有关陀螺的发展进程,同时掌握了对不同材质的陀螺有不同的玩法。其实快乐就这么简单,当孩子们沉浸在有趣的活动中,玩具本身所含有的科学知识孩子们已经潜移默化的吸收了,所以活动目标也已经到达了。

二、反思

陀螺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能在愉快地游戏中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学秘密,收获甚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其次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索的精神、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是最终的目的。

三、后记

篇8:幼儿教学观摩活动评价反思

一、教学观摩点评要因人而异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如: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的教育活动,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活动中的闪光点,支持她(他)明确应当坚持什么或是可以改善的教育行为,使其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评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育活动时,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她们梳理出突破自身固有教学方式的点,多说缺点,具体到哪个方面上需要下功夫,使其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断创新。对于很努力但进步很小的教师,我们点评时先肯定,再直言不讳地把发现的问题说透,并且讨论解决的办法。

二、双方都要调整好心态

评课者的心态决定评课质量的高低。要提高评课的效率,作为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双方都要学会调整心态。执教者要抱着平常的心态去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要把上课的过程看成是师幼互动交往,共同成长的一段生活经历,不要为了一味追求完美的效果而弄虚作假,从而为评课者呈现一次真实、生动的活动案例。还要摆正位置,明确大家对事不对人,要把研讨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应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别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他人的帮助。领导要弱化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考察执教者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管理功能,评价时应突出自身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对教师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同伴之间也要摒弃所谓的利害关系和面子问题,应抱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进行交流,不必面面俱到,而应虚心、坦诚地就某个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执教者和评课者都能从研讨的角度,从专业成长的角度展开讨论,以开放的情怀接纳别人的建议,就一定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

三、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

评课活动要取得实效,首先要变革评课的方式,不能将评课者和被评者分成两大“对立的阵营”,我们应尽量为教师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评课氛围,如座谈会式、沙龙式等,把上课和评课的教师融到一起,让评课双方在愉快轻松的情境中进行平等交流。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或是纸条形式开展评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有利于听评课双方反复揣摩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真诚研讨、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评价应注重自评与反思

我们应积极倡导评课者和被评者的动态互动。执教者在接受点评之前,可以先进行自评,把自己授课的思路、采用的方法、授后的反思一一阐述出来,然后再听取同伴、领导的点评,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既是受评者,又是主评者。领导在点评前也要先听听执教者和其他教师的评价,了解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关注重点,适当调整自己的评价;在评价后,还应与评课教师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以修正自己的评价,使自己既是评课者,同时也是被评者,这样评课者与被评者才能进行真情交流和平等对话,促进各自在反思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达成一致。

五、应多角度进行评价

虽然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很多次教学观摩活动,但每一次的观摩活动的关注的重点都是不同的。如侧重从教学环境方面:场景布置、座位摆放、多媒体运用、教具的设计等进行评价;有时则关注教师语言有效性的分析统计:哪些是开放性问题,哪些是封闭式问题,提问的指向性是否明确,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是否紧密等;要么是围绕幼儿发展的有效性等。

例如,去年我们在观摩和点评中关注的重点是老师对孩子的回应。活动中,不管是执教者还是观摩教师,重点记录对孩子的每一个回应和鼓励,大家评价时一起分析每一个回应的方式和好的回应、合适不合适、该怎么回应等。记得一节观摩活动教师对孩子的回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个孩子回答问题时回答错了,其他孩子就嘲笑他,这时教师是这样回应幼儿的:“感谢你把快乐带给了我们大家,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别的办法的。”简单的一句回应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鼓励了他。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把它作为重点提出,每个教师都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回应孩子的方法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能引起不同的共鸣。

上一篇:中国饭桌上的习俗下一篇:卫生职称考试初级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