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

2024-05-24

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共6篇)

篇1: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书记谈

作者:姜斯宪

光明日报 05期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坚守底线思维,积极主动作为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坚守底线思维,坚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坚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些制度安排和重要原则构筑了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我们必须铭记历史教训,倍加珍惜连续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战线政治稳定、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正则不为邪所媚。”正与不正,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方向的问题,告诉我们做事要以什么为目的、以什么为核心、以什么为基础。任何人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

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要增强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认同感”的提升不能仅仅靠管和堵,而是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以生动丰富的方式为高校师生释疑解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做意识形态工作光守住阵地、守住底线还不够,还需要用主流的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进而塑造师生的`共同价值观。

加强形势研判,高度从容自信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开放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师生的思想日益多样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无孔不入地渗入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时髦的词叫“反思历史”或“重写历史”。一些人通过借助学术活动、网络和文学影视作品传播,或从人性的角度,或以“戏说”方式,来展示近代以来中国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社会公众很有可能通过文艺作品、野史杂谈、名人趣事等,在不自觉中接收到错误思潮的信息引导。尽管有些曲解历史的观点漏洞百出甚至滑稽可笑,但有效的包装的确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及时清除其影响。

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与错误思潮进行斗争的同时,我们在战略上还是要藐视它们。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我们一不要怕,二不必躲,三也不能自说自话,而是要有“亮剑”的意识、勇气和底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我们对错误言论置之不理,对纷杂纠纷不予置评,不会让真理不言自明,也不会让事情事久自清。关键的事实若是被忽略,极端思想就会淹没理性和中性的声音,甚至使整个社会走向分裂和崩塌。

越是思想多元,越要旗帜鲜明,越要从容自信。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意识形态的分歧并不影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上绝不会停步,对高校来说,我们将引进更多海外优秀师资,接纳更多留学生来中国深造,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到海外长期或短期求学,面对这样的历史趋势,我们已经不可能也没必要“独善其身”,而是要更加公开透明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增强师生共识,筑牢育人阵地

当前,我们有些干部和师生对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还有模糊认识,认为讲意识形态就是搞“左”的那一套,就是打压学术自由。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坚持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中与时俱进的思想精华。在价值多元的现实面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旗帜鲜明地选择了坚持本国本地区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理直气壮地维护和强化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没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没有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的支持,国家就将失去最持久、最深层的发展动力。

我校一位教授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有责任呐喊”。学者们为什么有“呐喊”的责任?因为需要我们用令人信服的方式,让全国人民知道党和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同时,更需要我们扎根中国大地的高校学者们,能够总结出属于中国的理论体系,在世界文明对话中作出中国贡献。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大学不仅有“大楼”和“大师”,更要能给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传递理念的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大学必须要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思想为引领、以人才为纽带、以知识为核心,主动面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发挥大学的功能。

作者介绍:姜斯宪,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篇2: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

一、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报告为重点,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推进

1、精心安排。我们始终坚持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员工作为首要任务。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组织广大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在学习安排上,注重系统掌握和深入学习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每个专题都列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针对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列出思考题,组织座谈讨论,增强了理论学习的效果。

2、额小党支部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学习“”报告精神和中央的“八项规定’,对照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写心得体会,同时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新《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走在教师的前面,起到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习和宣传“”报告精神和中央的“八项规定”,学习讨论了中央的“八项规定”,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讨论,在工作中不断提高。

二、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广泛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教育活动,每个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对照中央的“八项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的要求,认真对照检查、撰写自我剖析材料,并进行了交流。

三、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为重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了宣传阵地的管理,切实抓好环境宣传。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栏、板报、手抄报和“校园”主干道环境宣传的管理体制,实行了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宣传栏围绕学校的各项工作和重大节庆日主动做好环境宣传,每月更换内容。联

系实际开展宣传,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注意力引导到谋求学校发展上来,引导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上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四、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额小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书》,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教师推荐或者为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禁止教师收受学生家长财物。让教师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学生。

五、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建设“和谐校园”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我校加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心理教育等,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了很好的评价。

篇3: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

关键词:微信,宣传思想工作,挑战,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 一方面为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通道, 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开展团学宣传思想工作, 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在团学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为样本, 从微信对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着手, 力图提出微信环境下开展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微信为团学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机遇

1. 提高宣传思想工作实效

在微信平台,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去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与思想, 通过“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宣传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增强宣传教育对象的认同感和接受性;同时, 教育者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一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近况,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融入学生生活, 也可以展示一些图文并茂的具有正确思想导向的资料, 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间接引导, 提高实效性。

2. 拓宽宣传思想工作渠道

微信以其特有的技术支持能够发送附带表情的文本、传送语音留言、实现语音对讲, 发送视频信息, 参与讨论留言等, 一改冰冷的文字输入交互方式, 形式新颖, 使沟通更富情感, 更加鲜活立体, 有声有色, 有血有肉, 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3.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时效

微信公众平台拥有固定的目标订阅用户, 其搜集和整理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推送至公众面前, 信息发布时效实现了全面飞跃。比如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的“城建家园”微信公众平台, 有5000多师生订阅用户, 该平台每天向用户推送各类通知公告, 内容涉及师生们特别关注的国内外时事、校园新闻、就业招聘、励志类和思政类等信息, 即时发送到用户手机, 变主动阅读为被动阅读, 省去信息搜寻和查找的时间, 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且由于人群特定, 信息投递更加精准。

4. 提高参与宣传工作热情

微信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的即时同步传递, 能将发布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具有强大的趣味性, 既避免了以往理论的空洞说教, 又增强思想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同时, 微信平台的言论自由度更提高了师生参与和互动的兴趣, 继而提升了团学宣传工作的质量。

二、微信对团学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挑战

1. 加大舆论导向难度

微信平台里的信息量繁多且复杂, 真假难辨, 良莠不齐, 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 稍不留心就容易被引向歧途。一旦有人发布了虚假不良信息, 则会很容易影响其他关注者。而在微信平台上, 教育工作者也无法控制大学生阅读、浏览各种信息, 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间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 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难度。

2. 增强舆论监管难度

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对网络及其形成的虚拟社会缺乏科学认识, 面对低俗的信息垃圾, 大学生不能进行良好的判断。尤其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络道德、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等制度建设还没能跟上网络的发展速度, 致使学生网民的认识难于统一或者行为失范。因此, 就共青团工作而言, 必须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监控以及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微信的意识。

3. 增加宣传思想工作者压力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 宣传工作者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熟悉它, 并要深入研究如何结合本单位实际, 运用微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无形中又增加了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工作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 由于微信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教育工作者要想融入大学生中, 就必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掌握一些网络词汇, 建立共同语言, 才能更好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三、运用微信开展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 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 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 加大力量投入, 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 不能被边缘化了。”所以,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紧随潮流而动, 随潮流而变, 只有抢占新媒体教育的根据地, 才能跟得上时代, 牢牢掌握话语权。

1. 增强阵地意识, 建设特色鲜明的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新增的一种功能, 在公众平台上可以上传特定的文字、图片, 为此可以从平台的整体设计、信息内容、栏目设置和发布形式等方面来构建特色鲜明的宣传模式, 同时也可以将学校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办学特色融入平台, 吸引眼球, 增加人气, 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在栏目设置上, 以满足师生多元化的资讯需求为导向, 要尽量囊括校园新闻、时事政治和教育信息、考试、假日安排以及就业招聘等版块。在信息内容上, 一要接地气, 真材实料。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 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趣闻轶事, 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二要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要考虑到广大师生在课余零碎的时间里阅读, 要求信息内容短平快, 有趣易懂。在言语的表达上, 也要善于运用活泼的、受学生青睐的网络流行语言。在表现形式上, 综合运用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元素材, 使表达信息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以增强微信平台的吸引力。

2. 加强组织建设, 优化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微信环境下, 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主动成为师生的“粉丝”、“圈内好友”, 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 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流行用语, 达成形式和情感上的共鸣, 因势利导, 从而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 高校要建立起一支既能掌握网络技术和微信技术, 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熟悉宣传思想工作方法, 能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专职队伍。同时, 也要注重兼职队伍的培养。这支队伍可以以学生党员和优秀干部为依托, 培养一批具有号召力的学生或者在思想和学习各方面表现好的骨干, 以他们为榜样, 建立各自的微信, 充分发挥他们在虚拟空间中的领头羊作用, 使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意见领袖”, 并通过这些“意见领袖”产生聚集效应, 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将学生的成长引到积极向上的方向上来, 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3. 重视内容建设, 强化微信平台主流价值观引导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作为新型传播媒介的重要途径, 不仅彰显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更是代表学校发声的重要平台, 对引领师生的思想舆论导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面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务必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 增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一方面高校党委宣传部要对微信平台发布的内容严格把关, 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精神, 进一步壮大主流思想文化, 保证发布内容的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使之成为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引导、全面信息交流指导、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的平台, 营造绿色健康向上的“微”文化, 用强大的正能量激励广大师生。另一方面要使平台内容更接地气, 更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创新平台内容编辑方式, 采用丰富多彩的标题文字, 引申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批判, 高度吸引师生眼球, 提高师生在阅读中的“获得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保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中发展。

4. 借助技术优势, 构建宣传思想信息系统

高校要借助微信、QQ群等师生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媒体技术优势, 在校园内建立“树状”信息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犹如树状, “根部”就是摄入到系、班级甚至是寝室中的基础信息员, 他们负责将师生动态和基础信息及时收集整理, 再传送到“树干”部分, 而作为“树干”部分的高校党委宣传部门要对“树根”传送上来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和把关, 对有必要进行回应和宣传的, 再有针对性的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到“树叶”也就是学生、教师等受众的眼中。在树状结构的信息网络中, 作为“树干”部分的宣传部门责任重大, 要及时分析、掌控和快速研判学校的各类舆情, 制定舆情监测制度和危机处置预案, 一旦出现敏感信息, 在快速研判后, 要充分利用微信技术进行舆论的引导, 争取将事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丛晓峰.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山东高等教育, 2014 (12) .

[2]周德锋, 洪礼章.基于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10) .

[3]吴婷.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0) .

篇4:团学工作与高校思政教育

共青团和学生会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对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共青团组织是我们党的后备军和有力助手,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伟大历史使命。课堂教学和学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第一课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好第一课堂作用的同时,也要开展以团学组织活动为依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只有形成一个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团学工作的含义

团学工作是指在大中专院校的共青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简称团学工作。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为党培养后备力量的青年组织。其中,团委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是中国共青团的组织之一。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它在党委领导下和团委的共同指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的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学生,通过开展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者的关系是:学生会在团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团委和学生会二者都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当前,团学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其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功能;其三,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其四,有利于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素质是人类在智慧、审美和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人们在受教育或参加社会实践中培养和表现的。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学生活动是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之外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学生提高能力、提高素质、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各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团体活动,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作用。其具体表现在:

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品德修养 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人们的政治方向,对大学生的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团委和学生会通过组织一系列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如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探讨、时政的分析和未来共产主义的实现,能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树立起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视为自己的责任,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由于团学活动是一种集体性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养成了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集体意识,奠定了集体观念,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时,遵守章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公德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他们的成长过程比较顺利、生活舒适,尤其是三本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应该受到关注,如大一刚到的新生信心满满,对自己的估计值过高;入学后,发现大家都很优秀,极易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及失落感。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就会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解决这类心理问题,团体活动这时就表现得较为重要。团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把学生按某种关系组织在一起,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环境,给他们一条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新途径。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人际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高校学生的交往情况不太合理,主要表现在:缺乏理性的正式交往,以情感交往为主。学生组织是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组成的同辈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成员之间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同辈群体彼此之间愿意心贴心地去沟通交流,所以非强制性的交往实现了自己对知识和情感的满足。在组织里,存在着大量的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横向交往和会员与团体负责人间的纵向交往。通过社团内多种多样的交往模式,学生的交往需要基本都得到满足,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它是个体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通过社会化,个体可以学习、获得参与社会所必须的价值观念、基本技能、思想和行为,进而顺利地融入到社会实现角色的转变。大学生社会化的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化的整体进程。所以,在影响个体社会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方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化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推动大学生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学生团体,在其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

有利于丰富教育载体

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教育内容的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高校的需求,必须进行载体的创新研究。高校团学活动的突出特点是活动的自主性、广泛性。团学活动是在高等学校的党委和团委的引导下进行的,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操作和利用团学活动。团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也有一部分教师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参与,团学组织通过开展团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样,就使团学活动能够作为载体被我们所利用,并且它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特征。

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生动活泼,是团学活动的显著特点。通过活动载体,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活化”,从而被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团学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活动中的人和事“活化”起来。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图景,极大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呈现一种潜滋暗长的态势。这种效果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的效果。

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团学活动中,参与各种组织活动的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他们在受到教育以后,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这时,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感召力感染和教育其他学生,这样原来一部分学生就从受教育的客体转变成了主体,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例如,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就能够使大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文明程度得到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得到强化。通过实践活动感染和帮助其他社会成员,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并存的两种活动,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协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团学组织开展活动的同时把思想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这是教育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的同时,学生个体又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鉴别判断,从而不断提高认识,这同时又是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使外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现了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延伸主渠道

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它关系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面前,让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这块阵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深入人心,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肩负的神圣使命,所以,高等学校的“两课”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必须创新。

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等学校活跃的各种理论型社团已经成为“两课”教学活动的一个平台和有机载体,这个载体不仅可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社会、参与政治的平台。现在全国高等院校都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团学组织以此为契机,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领悟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精神实质,发挥优秀学生团体和学生干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用优秀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来影响和感召更多的青年。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和载体,不断延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围,能够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3]颜茵.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J].中国-东盟博览,2010(2)

篇5: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

摘 要: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那么怎么才能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呢?本文认为必须抓好中心组学习、外联本地媒体、树立正能量典型、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抓好载体建设等才能卓有成效地搞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关键词: 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 教育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那么怎样才能搞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呢?结合担任高校宣传部长的亲身经历和梧州学院的探索,笔者认为只有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才能卓有成效地搞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一、始终不渝地抓好中心组学习

自2006年梧州学院升级为本科院校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全力以赴抓好中心组学习当做搞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举措抓实抓好,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特色是将中心组的学习同学院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本单位本部门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最需要、最有用的东西,使学习与工作双促进、两不误。具体做法:一是宣传部门早计划,党委早安排,制订好全年学习计划;二是主要领导首先精心备课,带头发言,谋好篇,开好局,当好学习表率;三是根据每次中心组学习主题,注重发挥中心发言人专长,使发言有针对性,不放空炮,不走过场;四是精心策划,务求实效,如早在2010年,我们开展了两次服务广西新发展的专题学习,将中心组学习阵地放到梧州市工业园区和梧州市再生资源工业园区,使专家、学者、教授、博士来到经济建设第一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可能提供什么服务。2010年4月14日下午,我院和梧州市工业园区还共同签署了校区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在决策咨询,技术服务、技术革新、专项研究、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技能培训、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合作,类似这样的协议还先后和各县(市、区)及有关单位签订,使学院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2010年3月26日、4月28日广西日报分别以《梧州学院:找准为地方服务的突破口》和《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梧州学院实施“服务广西新发展”项目》,对梧州学院中心组服务广西新发展专题理论学习做了两次报道,梧州学院为此还多次获得广西高校三对创新活动先进集体的荣誉;五是十分注重中心组学习长效机制的建设,党委先后制定和下发了《中共梧州学院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梧州学院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中心组学习有机构、有时间、有内容、有形式、有要求、有纪律、有责任部门,使学习有科学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以梧州市媒体为主的宣传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注重加大以梧州市各大媒体为主的对外宣传工作,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建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舆论氛围,以此内聚人心外树形象,让领导、市民、家长、学生、外宾等通过媒体的报道认识梧州学院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梧州学院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目标,充分挖掘学院“亮点”,策划重大新闻与专题,组织写作队伍,撰写有分量的文章,及时向媒体提供学院重要会议、大型活动、喜讯等新闻线索,努力加大以梧州为主的各大媒体对梧州学院正面宣传报道的份额,通过整体包装,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全面展示梧州学院新形象,不断扩大和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2月至2014年12月,学院在中央、自治区和梧州市媒体发稿达1000多条(篇),还拍摄了10部招生和人才招聘电视专题片,与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梧州广播电视报等出版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记蓬勃发展的梧州学院》等10多个推介学院的专版,每年至少有一篇介绍梧州学院的文章在梧州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如早在2011年3月8日,梧州日报就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梧州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比翼齐飞》的文章。宣传部还与广西新闻网梧州记者站、广西日报梧州记者站、广西电台梧州记者站、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梧州电视台、梧州电台、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千千网,以及广西校园网等新闻媒体单位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使我院对外宣传工作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广西校园网及梧州电视台分别在我部挂牌成立了“广西校园网梧州学院记者站”和“梧州电视台梧州学院记者站”。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工作为学校招生、就业和建设与发展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和谐、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学院党委宣传部因此于2007年获得了由梧州市委宣传部、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和梧州电视台联合评比的“梧州市新闻宣传先进集体”,2007~2013年连续7年获评为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和梧州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先进集体”,荣获2009年学院党委首次授予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最近又获得好消息,梧州学院获评为“2014年《科技日报》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三、注重树立典型,以榜样带动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梧州学院始终注重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首先注重挖掘老师典型,拉姆塞数(Ramsey)是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被誉为二十世纪数学巨匠的Erd’s和原美国数学会主席Graham是这个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对于研究拉姆塞数的困难程度,Graham猜测人类在一百年内也不能计算出其中R(5,5)的准确值,更不用说计算其他无数个更困难的拉姆塞数了,Erd’s说,需要过上百万年,人类才能对拉姆塞数问题得到一些认识。但是我们学院的苏文龙研究员不畏艰难,勇攀高峰,长期以来潜心研究这一世界组合数学和图论中非常著名、非常热门的重大课题――拉姆塞数(Ramsey)并取得重要成果。2000年8月,美国学者S.P.Radziszowski在综述国际学术界最新进展的论文《Small Ramsey Numbers》中,收录了129个国际学术界最好的成果,其中苏文龙的成果就有41个,苏文龙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苏文龙研究员也因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研基金资助、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我们深挖这个典型,在2009年10月16日的《广西日报》发表了《拉姆塞数的诱惑――记著名数学家、梧州学院研究员苏文龙》,在学院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苏文龙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再如2009年开始,宣传部与学院团委联合开展了“十佳青年教师”评选,现已成为教育青年教师改进师德师风的一大品牌活动。其次注重挖掘学生典型。如宣传部与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团委联合开展的“十大阳光学子”评选活动,“阳光学子”或是为学院获得各项荣誉的佼佼者,或是自强不息的贫困生、残疾同学,又或者是乐于助人的志愿者,都是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身边人,有贴近性和亲切感,有说服力,每年的评选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8年来开展得有声有色。2010年,梧州学院十大“阳光学子”评选活动被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梧州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被评为广西高校2009~20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梧州学院获评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奖,2013年梧州学院又被评为广西首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

四、注重以主题教育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活力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给力,首要的是办好大型活动。如党委宣传部连年与团委合办“大学生合唱节”、“大学生艺术节”,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晚会”、“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晚会”、“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等,牵头参加首届广西高校教职工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2008年梧州开始唱红歌比赛,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团委积极组织“红歌”合唱团,参加梧州市庆“七?一”歌咏大赛,并以骄人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团委同时荣获“优秀组织奖”。2009年9月,在梧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歌咏比赛中,梧州学院代表队又荣获特别奖,并代表梧州市参加广西“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歌咏比赛,荣获三等奖,同时梧州学院被教育部授予爱国歌曲大家唱“优秀组织奖”。2015年又传来好消息,在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广西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参赛作品在本届艺术展演活动中表现出色,共19个作品收获奖项,我校荣获广西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其中,《雪花》、《回娘家》获艺术表演类的甲组声乐一等奖,《茨刚》、《八骏赞》获乙组声乐二等奖,《姑娘的酒窝》获乙组声乐三等奖,《打蓝靛》获甲组舞蹈二等奖,《波基上校进行曲》获甲组器乐一等奖,《云裳诉》获乙组器乐优秀奖。精心策划和组织大型活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以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使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师生员工的心,入脑入耳入心,这是我们搞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另一条宝贵经验。

其次,宣传思想工作要给力还必须十分注重挖掘本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参观学习增强宣传思想工作效果。从2009年以来学校党委宣传部连续六年组织开展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勤奋读书”主题教育,连续6年,宣传部和各系部、各二级学院负责人每年都带1000多优秀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参观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广西梧州特委旧址、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作为梧州百年商埠历史见证的英国领事署旧址等,讲解梧州近现代光荣的革命历史,用梧州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教育学生,收到良好的实地体验教育效果。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校工委下发《关于公布2014年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公布了2014年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结果。我校由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联合申报的《实施“阳光心灵”培育工程》荣获二等奖。

五、注重校报等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建设

学院党委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意见》支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3]。梧州学院的做法是首先搞好校报建设。校报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党委外树形象内聚人心的有效途径,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院党委和行政对校报高度重视,花大力气办好《梧州学院报》,做到领导重视、编制、经费、场地、人员五个保障。给编制,将院报编辑部定为正科级,设正科级编辑部主任一人,还花大力气将梧州广播电视报副社长、总编辑、具有主任编辑职称的专业人才调任编辑部主任,确保报纸质量;给经费,保证院报印刷费、稿费等开支,确保院报正常运行;学院还积极争取广西新闻出版局和上级领导支持,使《梧州学院报》于2008年1月17日获得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出版发行,同时进入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构建了校报的电子板,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目前《梧州学院报》为半月刊,期发行量5000份,单面彩印刷。院报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通过“名师访谈”展示学院教师的实力和魅力,树立学习的榜样;通过要闻版展示学院改革与建设成果、发展动态资讯,增强师生员工信心;通过“我心中的好老师”、“梧院之星”挖掘广大教师和大学生中的优秀典型,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引导师生员工;通过“心灵鸡汤”为广大学子答疑解惑,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梧州学院的校报组建有一个学生通讯社,编辑记者以学生为主,基本由学生干部自行管理,校报还加强团队建设,每年都举办特色团队建设活动,使成员之间加强联络与沟通、加深认识,不断增强校报成员对校报的认同感,增强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日院报人,终身院报人”是大家的共识。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吃苦耐劳、敢创第一、永不言败的梧州学院报的“校报精神”,成员都用“家”来称呼校报,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有一股“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奋勇当先的豪气。校报的锻炼让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成员都以校报的经历为荣。在校报成立6周年之际,还结集出版了《梧院春秋》一书,30多万字。既是后学者的教材,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历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校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不断总结办报经验,由毛廷贵和谭永军撰写的《办好一张校报,有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高校校报的定位及其发展路径》[5]等经验介绍文章分别在《教师纵横》和《广西教育》等杂志发表。梧州学院报的办报经验还于2011年5月在全区高校校报工作会议上做了介绍,获得了自治区高校工委宣传部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此外我们还注重搞好梧州学院广播电台的建设,梧州学院与梧州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爱在校园的日子”,每年由梧州学院提供经费,请梧州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编辑记者和主持人指导,梧州学院广播电台的学生直接到梧州人民广播电台(包括梧州电视台)当播音业余主持,当业余编辑和记者,从而未出校园就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不少学生在职场比拼中获益匪浅。

其次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开展“梧州学院十大校园新闻”评选活动,调动校园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积极性。如2015年1月16日,2014年梧州学院校园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根据有关评选实施办法,此次评选活动分为网上投票和选票投票两种形式,评选活动由学校校园十大新闻评选领导小组从2014年社会媒体、学校官方网站、校报等媒体发布的、发生在校内的有重大影响的校园新闻中以“导向正确、内容重要、富有影响力和吸引力”为标准,遴选推荐20条新闻作为2014年校园十大新闻候选新闻。这种评选活动不仅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更总结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载体建设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校园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推动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6:高校团学宣传思想工作

袁贵仁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好《意见》,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连续25年保持稳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贯彻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正面引导。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常抓常新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我们想说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二是直面突出问题,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坚持“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进一步规范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宣传阵地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

三是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治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打造一支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骨干学生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他们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释中国的奇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能够听懂和认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性网站长远规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集中优势办出品牌。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管理,与有关部门协同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建强工作队伍。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要强化高校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重视、抓得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高校党委领导能力的核心标准。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信”的问题,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把是否重视、是否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其次,要解决好“强”的问题,让搞马克思主义的人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再次,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规律,不断增强方法自觉,注重方法创新,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一是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把握大势能力。总书记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思考问题。目前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大势,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大势。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封闭状态下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惯性思维,把意识形态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作为一种新常态,善于从战略层面应对和思考。其次就是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儿。青年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很多问题也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全媒体、大数据等特点,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应对难题能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估计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底线思维,把工作基点放在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赢得青年。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执政的最大优势是赢得青年,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失去青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这一点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极端重要、任重道远。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各项任务,要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形势想得严峻一些,拿出综合的、具体的、可操作、有效的实施方案,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走过场,走形式。

三是增强系统思维,提高协同合作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关涉教学、科研、管理各个领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善打组合拳,不断提高协同合作能力。目前,多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战、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合作,建立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上一篇:运算放大器SET效应的试验研究下一篇:关于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