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2024-04-25

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精选12篇)

篇1: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四.三班《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在小时候就不遵守法律法规,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犯了错又不及时纠正的话,那么这个人长大了就很难说他会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小学生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但是,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扣几分罢了。其实这种想法对自己十分不好。因为习惯成自然,就怕以后到社会上,干些违法的事,违纪就成了违法,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它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你小的时候就开始偷针,天长日久,只要你养成了“偷”的习惯,长大了就很有可能偷金。”

也有同学认为如今追求个性化,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窜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校规,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同学们,祖国、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法、懂法、守法。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与同学和睦相处,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自强、自尊、自重、自爱,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篇2: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说的题目是“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那么,遵守法律意味着什么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学生之间总会有一些矛盾和摩擦,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尊重,友谊,团结和合作。如果有矛盾和摩擦,我们必须冷静下来,不要做出冲动的行动。

我们不应该骂别人,也不应该和别人互相拳打脚踢。我建议学生在出问题的时候冷静下来,要有法律和纪律的观念,不要伤害别人。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和社会要求我们懂得法律,遵纪守法。作为一名一生,我们应该与同学相处融洽,理性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为了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应该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作为一个小学生,除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我们也应该主动学习“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加强大家的法律观念,帮助同学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篇3: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首先, 我们要明确, 受众排斥宏大的正能量主题宣传么

分析这则演讲我们认为, 不是的!为什么宏大主题的传播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呢?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播形式, 其传播效果才会打折扣!分析这则演讲的传播语境, 受众以90后青年为主, 大多数90后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 更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 他们是被社会和家长捧在手心里不曾感受过风雨的一代, 这样的受众如何才能对“国强则少年强”的大主题产生强烈的共鸣呢?演讲者精心设计, 从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可能会碰到的情境入手, 适合现场90后受众为主的语境, 定位准确, 以此引出关于“安全感”的话题, 进而由浅入深, 一环扣一环, 引出“国家安全感”这一关键词。传播内容是重要的, 但是传播形式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因为传播内容只有借助传播形式才可能得到传播, 而且受众是先接受传播形式才会接触传播内容, 传播形式直接影响到了传播效果, 即使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传播形式也不容忽视。

其次, 生动鲜活的案例与正能量水乳交融, 大主题才会水到渠成地被接受

在本则演讲中, 大主题的宣传往往是以生动鲜活又贴近受众经历的案例为基础的, 主题与案例水乳交融, 主题的得出水到渠成。演讲者以自己去以色列的亲身经历, 尤其是两个细节——在登机时被盘问半个小时、最普通的飞行着陆后大家报以掌声, 这两个与我们已有的生活体验截然不同的细节, 有效地抓取了受众的注意力。当这份经历与受众已有的经验有着鲜明的“冲突”时, 就会引发受众的关注和思考, 并在受众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会在以后坐飞机时再次回忆起这个极具画面感的细节。通过这份独特的经历, 演讲者顺理成章地让受众感受到了国家安全感的重要性, 案例与主题相辅相成。接下来, 又一个细节化的案例——自己与同在美国留学的叙利亚同学的对话, “难民”与“国民”的对比, 得出了“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受众听到这里, 内心油然而生强烈的共鸣, 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讲者由衷感慨, 当国家安定强大时, 国民的语言才有分量, 所以即使她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多么出色, 但是在美国课堂总是有一丝话语权的, 因为其背后是不容他人忽视的强大的国家作后盾。最后是主题的升华部分, 也是演讲者着重要指出的, 国家所带给每一个公民的安全感是以许多人的辛勤付出为代价的, 因此作为国家的少年也有责任为国家的更安全和更强大奉献自己的力量。综观通篇, 主题的水到渠成是以鲜活而富有细节的案例为基础的, 自始至终, 案例与次主题间隔出现, 可谓张弛有度, 跌宕起伏, 在11分钟里紧紧吸引住了受众, 这是本则演讲受欢迎的重要因素。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 在现在的接受语境下, 口号宣传式的正能量传播收效甚微, 甚至会引起逆反,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 从来不缺乏口号式的宣传, 再好听的语言也会导致受众审美疲劳;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 当受众没有被传播者的语言带入既定的情境时, 宣传也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受众内心是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的。信息渠道多元化时代, 受众的选择也多元化, 广电媒体的传播者更应该设计传播形式, 重视叙事方式, 靠实力抓住受众注意力, “讲好故事”是我们应该一直努力的方向。

再次, 语言富有时代感——“接地气”

案例的鲜活离不开演讲者生动的语言表达。“宝宝心里苦, 但是宝宝不说”“上个月看中的包我买了呀, 昨天的朋友圈我点赞了呀, 前天前女友发过来的短信我删掉了的呀”“在线等, 挺急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可是家里那么好, 我随时可以回得来”, 对于90后年轻人而言这些语言耳熟能详, 甚至不少是年度热语, 这种表达使得传者和受者之间实现了沟通的无障碍, 也正是这些语言使得整个演讲生动活泼, 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感, 这也正是媒体需要借鉴的地方。任何节目都有受众定位, 传播者的语言表达一定要与受众定位一致, 这种语言的认同感对提高传播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方言类节目的区域化流行也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 这些极具画面感细节的案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有感而发, 才可能打动受众

演讲者说自己有这些想法好长时间了, 所以才想要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 要想打动受众, 最好是传播者个人的直接经历, 至少也是打动传播者的间接经历。要做到这一点, 传播者必须要走出演播室, 走入火热的老百姓生活中。不少主持人经常坐在演播室内, 容易脱离百姓生活, 其内容和观点常常会与社会“脱节”, 或者诸多表达言不由衷, 关键时刻“失语或者呓语”, 难免被称为“传声筒”, 这是传播者必须要警惕的。从2012年开始的媒体界“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就是很好的契机, 传播者必须要走到基层去, 缺乏阅历, 就要阅读和经历, 去获取资料、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才能避免作品被群众戏称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

最后, 恰当的互动能提高传播效果

在本则演讲中, 互动环节还是比较少的, 演讲者只有一句“那位鼓掌特别热烈的男士, 你的女朋友肯定跟你提过200次了”, 导致全场观众都笑了, 气氛轻松, 暖场效果挺不错。本则演讲互动较少应该是美中不足, 成功的演讲往往离不开经常的互动, 刘媛媛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演讲也曾在90后引起轰动, 演讲开始的互动——“在演讲开始之前, 我先问现场的各位一个问题, 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想要出人头地就得靠自己?你们当中又有谁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把评委和现场观众都调动起来了, 很好地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我们认为, 在目前语境下, 受众参与节目的心理特别强烈, 网络播放视频时, “弹幕”信息不断就是很好的证据。因此, 媒体在有些栏目中可以设置一些现场互动环节, 这往往能够调动受众欣赏节目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互动性强的节目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向。

本则演讲也并非完美无缺, 演讲者的语言表达非常流畅, 眼神过于自信, “演”得过了, 导致过犹不及, 整个的表达多了些油滑, 少了点儿真诚, 这也是本则演讲还要提高的地方。但毫无疑问, 作为宏大主题的演讲, 本篇值得肯定。广电媒体作为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 需要认真思考并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启, 演讲艺术与技巧, 经济管理出版社[A].2014.10

[2]利兹著;颜秋静译.美国最权威演讲与口才[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篇4: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课程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建设迅速发展,公民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明显的提升。同时,我国公民也越来越有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而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人群是否知法、懂法、守法?从我国青少年较为高发的犯罪率来看,并不能给予肯定答案。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

当代中国,青少年犯罪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依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愈加呈现出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团伙化的趋势,而青少年犯罪较多发于侵犯财产类犯罪、暴力性犯罪、激情犯罪等。青少年犯罪的真实情况则是: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呈增长的趋势(从数据显示现该趋势略有缓解)。根据中国法律年鉴,自1997年新刑法实行至2013为止,青少年犯罪量及犯罪率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自1997年至2008年期间,青少年罪犯总数处于不断攀升期,从1997年的199212人到2013年的265439人,增长了66227人,该数据清楚地显示了青少年犯罪总数急剧上升,青少年犯罪问题愈加严重。而根据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至2013年青少你罪犯人数似乎有所下降,青少年犯罪情况有了很好的改善。青少年犯罪状况确有好转,但青少年犯罪问题并非数据直观反映的情况——青少年犯罪人数直线下降,犯罪问题得到稳步且迅速的改善。得出该结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所带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青少年人口总数减少、青少年人口总数占中国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减少。也就是说,尽管青少年犯罪问题未得到改善,保持原有水平,青少年人群基数的减少也必然导致其犯罪总量的减少。所以,尽管青少年犯罪问题确有改善,但仍不容乐观的。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必要的,即开设专门的固定的法制课程,聘用专业的法律人才任法制课程专职教师,教授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做到有效的减少青少年“因无知、无畏而犯罪”的情况,使青少年对法律有所了解、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摒弃。

二、我国法制教育现状以及开设专门的法制课程的必然性

我国就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联合制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可知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第一,我国法制知识通常是通过思想品德政治课等学科来教授给学生的: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等学科,高中的《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以及如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相关学科来渗透法制教育,通过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法制内容,来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第二,通过采用专题教育来传授给学生法制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第三,通过课外活动即课外的法律实践来渗透法律知识。现我国法制教育实施途径多为以上三种进行,后两种的教育方法是有针对性、实效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特点,使法制教育更加灵活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然而,这两种方法只是作为辅助手段所存在的,因其并不能做到学生对基础法律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只有通过课程来教授法律知识才是学生知法、懂法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中小学却是没有专门的法制课程,法制知识通常是作为某学科的一部分存在,或通过相关学科来对学生加以渗透。也就是说,我国尚没有专门的普法教育固定教材,这使得法制教育对中小学生来说并不直接深刻,并不能完全达到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目标。当然,有部分省市的中小学开设了法制课,而这些法制课多以专题形式存在,而非作为固定课程出现在中小学生课程表里;也有部分学校将开展的法制课程形式化、流程化。

实际,于2014年10月31日,在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上,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曾提出将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大力推进普法教育的观点。本人认为中小学设立法制课程是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必然趋势。

三、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程的益处

中小学开始固定的专门法制课程,聘请专业的法律教师,以课程教学为主要途径,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不仅要做到不触碰法律底线;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同时,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法制课程还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再者,该课程的开设也会引起部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有助于中国法律事业培养人才。

1.开设法制课程将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并有助于青少年利用法律自我保护

当前,青少年犯罪情况虽有所改善但仍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大根源。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最恰当的解决手段就是预防——将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遏制于萌芽之中。当青少年知法懂法时,那么对于大部分青少年做到守法就是水到渠成的。将法制教育课程化,课设固定的专门法律课程将最大程度的做到使青少年知法懂法。正如在对青少年罪犯进行采访时,他们的很多人都会做出类似这样的忏悔:“我不知道会这么严重,我没想过犯罪,进监狱。”这样表达都表现出了这些犯罪的青少年在法律面前的无知,因无知而无畏,这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极其淡薄。所以,法制教育课程化势在必行。

学生通过对法制课程学习法律知识,真正的知法懂法后,能做到的不仅是遵守法律规定,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还能以法律为武器来保护自己。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寻求法律的援助,進行自我保护。

2.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程将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正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知法懂法则中国法治化不远矣。青少年在整个社会的普法事业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普法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一个学习了法律知识的学生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讲给其父母,这也是一种普法行为,这是承上。而这代的青少年在成为下一代人的父母时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对其子女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这就是启下。

3.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程将有助于培养法律人才

当前,中小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仍比较浅薄,法律似乎离自己很远,而真正对法律进行了解是要在考取大学选择法律专业之后。那么,如果在中小学阶段就将法律知识教授给学生,这将会引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学习的兴趣,由此将有更多喜爱法律的人才来学习法律。而对于法律并没有太大兴趣的学生也可避免选错专业的尴尬,这将有效地改善工作专业不对口现象(仅限于法律专业),这样对法律人才的培养更有利,更有效。所以说,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程将有利于为中国的法律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伟.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统计分析及其预防对策——基于1997 ~ 2013年的统计数据[J].青年探索2015(6):89-94.

[2]鞠青.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5):17-23.

[3]曹月.浅谈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D].吉林:吉林大学,2012.

[4]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4(2).

[5]中国法律年鉴编辑部.中国法律年鉴[M].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吴琼,(1993 ~),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大学法学院2015级法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硕士(非法学)。

篇5:做遵纪守法好少年(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 号参赛选手xxx,来自三溪小学四年级二班,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参加片区演讲比赛,深感荣幸,首次亮相,请为我点赞。我演讲的题目是《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作为小学生,我们都属于未成年人, 是祖国的花朵,是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对象,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呢?NO!答案是肯定的,不可以,老师告诉我们未成年人的行为同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还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要误以为法律就与我们无关,。也许有人会问,法在哪儿呢?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在时时处处。

比如,你在地上乱扔垃圾、随意摘公园的花,这样做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违反了有关环境保护条例;偷看别人的东西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同样也犯法;大街上,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横穿马路,就违反了交通规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其实都是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过,而自己从未觉得这样做是违法的。这都说明我们处在一种法盲状态。

那么,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遵纪守法呢?其实遵纪守法可以落实在校园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如:上课不讲话、不开小差、认真听讲,不违反课堂纪律;课间不乱跑、不打架、不玩危险游戏、不破坏校园公物;在校园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不粗言碎语;不进网吧和游戏厅,不看不健康读物,不传播谣言;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疯狂打闹;坐公交车自觉排队,文明礼让;在电影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不大吵大闹,保持安静等等都是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有句古话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小事,积累成山,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我们就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你在课间活动的时候,不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的规定,你有没有时刻铭记在心?你有没有每次严格遵守?或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做了一个好学生;或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就违反了规章制度。

遵纪守法,还要我们从现在做起。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我们还是未成年人,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自我保护,学会依法律己,学会抵制不良诱惑,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无情,后悔莫及,家长伤心,老师烦心,社会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篇6: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遵纪守法,争当阳光少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和法规是约束不良行为行动的依据,更是保护一切合法行为和正当利益的法宝;遵纪守法有利于别人也有利于自己。做为学生的我们当然更应该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法规的好习惯。

在学校,我们要做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不迟到、早退,不搞小动作;遵守宿舍纪律——按时就寝、按时出操、按时打开水、爱护宿舍卫生,不在宿舍内使用明火或充电;遵守考试纪律——保持考场安静认真做答,不抄袭或利用其它途径作弊。在家里,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玩耍和复习,不随便乱花钱,不到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不到危险的区域嬉戏;在社会,我们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学法、懂法,了解并履行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在偶遇违法事件或遇到违法侵害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选择合法的方式避免伤害,比如设法离开现场,向相关部门举报或求助,用巧妙的方式抵御违法行为。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应该拥有并使用好遵纪守法这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身有残疾,但遵纪守法能提升我们的价值,让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对我们另眼相看。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把“遵纪守法”牢记心中,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用遵纪守法的品德素质做支撑,刻苦学习,快乐成长,做一个阳光自信的好少年、好公民吧!

篇7:知法守法好少年的演讲稿

早上好!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约为6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目前,在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出现严重的违法犯罪现象,但有少数学生的行为已出现不良苗头,如夜不归宿、旷课逃学、打架斗殴、欺负同学、敲诈勒索、与社会上无业青年交往密切等,这些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可能会给你个人和家庭带来无法弥补伤害和损失。那么,同学们如何防止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的发生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只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能勤奋刻苦、奋勇拼搏,体现自身价值。其次,各位同学要不断提高法制观念,用法律标准约束自己,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用校纪校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遵守纪律是遵守法律中最基础的环节。同时,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增强法制常识,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

中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不因小事激化同学间的矛盾,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团结,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可鲁莽行事,要接受健康的思想,并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当文明、遵纪、守法的学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去共同创造人类社会的伟大文明吧。

篇8: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全社会的食品安全, 最终要靠健全的法制来保障, 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大法。然而, 有了这个法, 还要靠全社会都树立法治意识, 生产者和商家自觉守法, 消费者遇事找法, 依靠法律解决问题。食品的生产者和商家当然是全民的一部分, 如果他们都能守法, 生产食品时就不会滥用农药、滥用非法添加物, 商家售卖食品时就不会销售变质食品, 消费者也就不会吃到问题食品了。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某发达国家讲学一年, 回来后说在那里生活最重要的感受就是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只要是超市里买的食品, 只管放心食用。如果查出有质量问题, 生产者和超市经营者都会被罚得倾家荡产, 因此厂家和商家绝不愿意冒那个险去生产和经销劣质食品。而我们在国内买食品就要多长几个心眼, 买蔬菜水果要担心是否是农药残留超标的, 买肉类要担心是否是激素抗生素超标的, 买加工食品要担心是否有非法添加物的, 买标明保质期的食品还要担心是否是改写了日子的。如果买到问题食品了, 要获得赔偿是难上加难的, 或者不痛不痒的一点点赔偿, 对消费者来说不稀罕, 对生产者和商家来说不伤筋不动骨, 起不到警戒作用。甚至媒体都卧底曝光了, 除非挖出福喜问题肉那样的大案要案, 如果是曝光生产者不讲卫生、销售者改保质期等等这样的“小”问题, 被曝光者仍然是不怎么害怕的。

究其原因, 还是咱们的法制不够健全, 全民法治意识还不强。如果咱们的法律也规定, 生产劣质食品和售卖劣质食品者, 也罚他个倾家荡产, 想必生产者和商家也不敢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冒倾家荡产之大不韪, 故意生产和售卖劣质食品。另一方面, 如果全民法治意识很强, 遇事找法, 买到了劣质食品就诉诸法律, 不把劣质食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推上被告席就不罢休, 厂家和商家也不会胆子大到生产了劣质食品还理直气壮, 改了保质期还说大家都这样做我不做就亏了。因此完善和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是一方面,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是另一不可或缺的方面, 只有双管齐下, 我们的食品安全才有真正实现的一天。

篇9: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阳光少年演讲稿

敖莉 乐山市实验小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12月4日是什么日子吗?我告诉大家12月4日是法制宣传日。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知法、懂法、守法。

我们是生活在法制社会的儿童,我不知道没有法制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放眼望去我们的社会有正常的秩序、我们有若干的法律法规,保护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要学文化,要遵纪守法,那时不知什么是法、什么是纪,后来上学了,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法律法规的知识。知道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法律,那么就会乱成一团。我想:法律应该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吧!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遵守我们国家制定的法律,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的法律是越来越健全了,我们儿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有《教师法》…… 刘备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是:即使错误再小也不能犯,即使善举再小也要去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以理解为:坏事虽很小,但能使人慢慢变坏,日积月累,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到时后悔也来不及。

我们要学习法律,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让我们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出几点要求:

一、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

二、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生活中的我们无论校内、校外都应遵法、守法,既避免伤害别人,又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作为学生,我们就要学法、懂法、守法、不违法、不犯法,做一个阳光自信的好少年,依靠法律,平安、健康、茁壮的成长!

篇10:做一个遵纪守法的青少年

各位同学: 早上好!

趁今天这个机会,我就青少年犯罪问题跟大家交流交流,使同学们对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状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促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克服不良障碍,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少年和已满18周岁至25周岁的青年实施了触犯《刑法》而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已满14周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在司法实践中是未成年人。有资料显示,我国1980—1989的10年间,14—25岁年龄段的犯罪占全部犯罪人数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自1990年以来的近10余年,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65%左右。这中间,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不少骇人听闻的重大恶性案件。

下面我跟同学们讲几则真实的案例,以便同学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有一些了解。2003年北京市一名17岁少年因沉浸于网络,学习成绩陡然下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那是奶奶为他准备的早点钱。

2001年3月25日,未满18周岁的黄某和丁某等3名少年一起来到金华一家小录像厅,他们目的很明确:杀掉独自一人守店的店主姜某,抢光店里的钱。晚上,他们佯装看通宵录像,当姜某关掉店门进里屋打扫卫生,黄某3人突然站起来卡住其脖子,用拳头和板凳猛击她的头部和身体直至姜死亡。

2002年10月7日,福清市警方接到报案:13岁的陈某被绑架,要求家属20万元人民币赎金。警方破案后查明,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很简单,因陈某母亲与受害者母亲有积怨经常吵架陈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于是陈某便召集长期在一起玩电子游戏机而结为朋友的郭某、黄某在受害者回家的途中等候,将受害者陈某殴打杀害后,用摩托车将尸体载到某水库,将尸体用绳子捆绑连同石头一起投入水库,然后潜回家中,并打勒索电话索要20万元。

2003年4月25日,温州永嘉黄田某中学徐某等组建了一个名为“十三鹰”的学生团伙。因徐某所在“十三鹰”与另一学生团伙“十八党”的对抗中败北,他们觉得如果有一支枪在手便可扭转败势。第二周,徐某等10人便筹资买枪并将枪藏到家中,直到26日被公安机关查获。

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件,给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敲响了警钟。从刚才的案例不难看出,青少年犯罪无论从动机、形式、手段等方面都是令人深思的。

青少年特点也很明显:

1、疯狂性。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且逞强好胜,在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犯罪动机比较简单,随意性强。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不善于控制自己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3、残忍性。青少年突发犯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4、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我以前曾办过一个案子,初中三年级的两个男同学因为打篮球碰撞而发生口角继而对打起来,其中吃亏一方男生说:“有本事你等着,晚7点见。”为了证明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两人瞒着老师、家长在晚上有见面,结果其中一男生用家里带出来的西瓜刀将另一男生捅成重伤。为了泄一时之愤,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

当然青少年犯罪成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一些青少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的影响。经受不住各种不良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目前文化市场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健康的社会文化生活,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犯罪行为。三是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四是法制道德教育滞后,加上青少年自身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目前很多学校有一些辍学的闲散青年,他们一时找不到工作或根本不务正业,于是在学校周边对一些学生进行敲诈勒索和寻衅滋事,对一些学生造成不法侵害。从查获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因害怕被殴打或被报复,而拿出钱物;一些学生因性格耿直,而直接与这些闲散青年发生冲突,自己受到暴力伤害;更有一些学生因碍于情面,直接为外面辍学的人员提供信息,哪个有钱,哪个没钱,或自己在某些事情感到吃亏后,找外面的辍学人员帮忙对付哪个同学等等,是非不分,与社会闲散人员在一起吃喝玩乐,染上不良习气。

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供同学们参考:

1、自我教育、自我规范。青少年要努力积极向上,警醒自我,力除影响自身发展的弊端,如奢、惰、娇、贪、散、假、妒、黄、毒、赌等。

2、自我保护,自我预防。对于受到的一些不法侵害,应该报警或马上报告老师。不要与这些不良青年正面冲突,不要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理性思考问题。要努力克服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遇到挑衅时格外烦躁,喜欢寻求刺激的弱点,正视法律和道德,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4、塌实做人。面对父母的宠爱,同学们自己要有一个标准,不要贪慕虚荣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

据最新统计,当前我们省仅关押在看守所的不满18周岁的犯罪嫌疑人就有2600多人,所以,社会不是完全放任自由的,法律永远在无形中制约人们的行为,同学们一定要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

篇11: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第一期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八年一月十一日

携手共建法制教育基地

构筑青少年遵纪守法和干部拒腐防变坚固防线--区委法建办、区司法局组织召开涪陵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会议

重庆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涪陵基地(后又相继挂牌成立了涪陵区干部警示教育基地、涪陵区干部培训现场体验教学基地)于2002年9月27日在涪陵监狱一监区正式挂牌成立。建立涪陵法制教育基地,是创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内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拓宽干部法制教育渠道、增强干部法制教育效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全新尝试。通过组织青少年和干部到法 -1-

制教育基地观看图文并茂的法制图片展、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观看服刑人员表演的法制文艺演出、参观服刑人员的学习、生活、劳动场所等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和干部受到形象、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和干部的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5年多来,在市委法建办、市司法局、市监狱管理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区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积极帮助下,基地在教育干部群众、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涪陵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法制教育基地成立以来,司法部、市司法局、市监狱管理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到基地视察、检查、指导工作,涪陵区先后有200多个单位的3.55万名干部和30多所学校的2.65万名青少年学生到法制教育基地接受法制警示教育,江津、长寿、丰都、垫江、沙坪坝、江北等区县以及市林业局、市移民局、市交委等市级部门的4600余名干部先后到基地学习、参观,涪陵区诗书画研究会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涪陵区部分领导干部的配偶、驻涪武警战士、学生家长、民营企业职工、涪陵监狱服刑人员家属等也先后到基地学习、参观。涪陵法制教育基地在接待好每次参观的同时,在绝对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报请市监狱管理局批准同意,基地“新岸”艺术团服刑人员还走出高墙,先后于2002、2004年两次参加涪陵区“12.4”法制宣传文艺演出,多次到涪陵四中、涪陵凯元大酒店、涪陵监狱其它监区、垫江等单位和区县开展巡回演出。五年多来,涪陵法制教育基地“新岸”艺术团累计演出达202场。

为回顾总结法制教育基地成立五年多来的工作,研究解决基 -2-

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协商谋划下一步工作,推动基地建设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发展,区委法建办、区司法局于1月9日下午在区司法局9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涪陵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市委法建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明辉,市委法建办副主任、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处长陈红,市监狱管理局副局长刘晚波,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余成海,区人大副主任、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姚明勇,区政协副主席、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健建,以及区府办、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检察院、区教委、涪陵监狱等16个部门的有关领导共32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区委法建办主任、区司法局局长熊一平作了题为《携手共建法制教育基地 构筑青少年遵纪守法和干部拒腐防变坚固防线》的汇报发言,从积极筹建、规范管理、组织参观、加强宣传、加大投入、坚持创新六个方面回顾总结了基地建设过去五年多来的工作,指出了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强调了进一步加强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的重要性。

接着,区文广新局、涪陵监狱、区教委、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直机关工委、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区纪委、区人大法工委、区府办等单位的有关参会领导围绕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发言、各抒己见,就改进基地硬件设施、选好配强演艺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基金、统筹整合监狱资源、健全沟通协调通报制度、创新节目内容及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 -3-

列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了各位参会人员的发言后,市委法建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陈明辉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涪陵法制教育基地5年多来取得的可喜成绩,强调了继续办好法制教育基地、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明确表示市委法建办、市司法局将在法制教育基地的经费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也对涪陵监狱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完善监狱警示教育功能作出了重要指示。

会议结束时,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余成海作了总结讲话。

他指出,涪陵法制教育基地走过了5年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增强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干部拒腐防变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把搞好基地建设工作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区教委要继续把组织青少年学生到基地学习参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要求、精心组织,确保每所学校都按时组织学生到基地接受教育,确保每次参观都组织严密、安全有序;区纪委、区检察院、检察三分院、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工委、区委党校、区委法建办、区司法局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加强协调,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继续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到基地接受法制警示教育,特别是要扩大参观受教育对象,经常组织特定对象的专场法制教育;区文广新局要进一步加强对 -4-

基地法制文艺节目编排的指导;区司法局、涪陵监狱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地的管理,进一步丰富法制教育基地的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法制教育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基地的软硬件建设。

余成海同志最后强调,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涪陵法制教育基地一定能够在增强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发挥更为积极重要的作用,涪陵法制教育基地一定能够举办成为全国一流的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法、普法的宣传阵地。

抄送: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市委法建办、市司法局、市监狱管理局、区人大法工委、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协社会法制委、桥南管委会、李渡示范区、各乡镇街道、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区属各企事业单位、中渝驻涪各单位、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中共涪陵区委法建办2008年1月11日印

(共印6份)

篇12:青少年遵纪守法演讲稿

一、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决定》指出,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就凸显了人民在依法治国方略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明示了全民守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 就是要求把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 都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去运行, 都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去协调。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人民, 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关系是人的关系。所以, 没有全社会公民对法律的崇尚、模范的遵守、忠实的践行, 依法治国就落不到实处。

全民守法是树立法律权威的保证。依法治国, 必须确保法律的权威, 使法律在调节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一切关系中具有至上性和权威性。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也需要通过全体公民对法律的忠实践行来彰显。要使全体公民自觉将守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到遇事找法、办事依法, 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使法律成为公民的信仰。不是遇到问题找关系、托人情、走后门, 而是遇到问题找法律、查规章、依法办。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 坚持法治思维, 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维护权益, 而不是采取堵马路、越级上访等手段去争取。只有全体公民树立了强烈的法律信仰, 形成了法治思维, 才能保证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 依法治国才能得以实现。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决定》指出, 必须使人民认识到, 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推进全民守法,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做到全体公民对法律真诚信仰、内心拥护、忠实践行, 这也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应有之义。如果一个社会中, 公民对法律不信仰, 在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时违反法律, 遇到问题走邪门歪道, 这就达不到法治国家的要求。

二、全民守法要求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努力推进全民守法, 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凡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全民守法要求法律完备。目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法律体系中的各项法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促进改革开放、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 我们现处在深化改革期和矛盾凸显期, 不断变化着的形势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对我们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新形势对法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比如, 随着人民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政府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就要求我们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证。若没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备, 又怎能增加污染环境行为的违法成本呢?比如, 人民对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意见很大, 想尽办法上好的幼儿院、小学、中学, 折磨了多少家庭, 问题存在了这么多年, 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再比如, 市场上房地产开发商卖毛坯房, 业主装修产生了新的污染, 造成了社会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 我们难道还让这种行为任意进行下去吗?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法律支持是不好办的。二是我们的法律虽然比较完备, 但一些法律过于宽泛、缺少细则, 相应的配套规章、司法解释也不够。这往往造成执法人员、司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 造成了执法、司法的不公正。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全民守法, 要让人民遇到问题时有法可依, 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有必要通过立法解决。因此, 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备。

全民守法要求科学立法。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应该做到凡是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 都能找到适用的法律法规, 这就要求我们立法要科学。一是立法过程要科学, 防止有关部门通过立法维护自身利益的现象出现。要建立立法专家库, 依靠专家立法;同时立法要广泛征求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 反复研讨, 力求使制定的法律符合实际。二是我国不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很大, 而且历史悠久, 不同地区风俗及社情民意不尽相同。相比之下我国立法权收得过紧, 比如, 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我省保定市, 由于不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长期没有地方立法权, 这就使地方无法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有些问题看似不大, 但对于当地人民群众来说是大事, 出台地方性法规就能迎刃而解。如此看来, 推进全民守法, 在科学立法方面还要下大功夫。

全民守法要求严格执法。要推进全民守法, 必须树立法律权威;要树立法律权威, 必须严格执法。要让守法者得到应有的权益, 让违法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当今时代, 树立法律权威要以猛药去疴, 尤其要使掌握公权力的执法者为徇私枉法行为付出更高的代价。在执法过程中, 要严防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 严防变通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等。比如, 房地产开发商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违规售房, 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我们应该通过立法严厉打击;“中国式过马路”虽然事不大, 但对公民法治观念的危害很大, 它往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打上了“违法没事”的烙印, 我们应该下决心整治;违规停车压盲道也很普遍, 我们都不能视其为小事。这些事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素质, 必须通过严格执法来解决, 在全社会形成不管大事小事, 违法必究、违法必须付出代价的风气, 以促进全民守法, 加快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三、全民守法必须系统推进

推进全民守法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统筹考量、整体推进, 各方面工作不可偏废。

各级公务人员必须带头守法。各级公务人员作为公民的一部分, 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 掌管着国家的权力。他们的守法意识如何, 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影响极大。他们的违法行为, 往往有若干倍的放大效应, 甚至产生蝴蝶效应。他们的守法行为, 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 我们必须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守法做出十分严格的规定, 保证他们依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对其违法行为, 必须做到零容忍。

全民守法必须加大普法力度。推进全民守法, 必须使全民懂法。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各种新社会组织、民营经济体等的出现使情况复杂, 人口流动性很大, 普法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虽然我们国家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普法, 但收效并不尽如人意。普法工作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 创新工作方式, 真正使人民群众能够学到法律、懂得法律、掌握法律、运用法律。法律要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 在各层次学校招生中, 要把法律作为考试基本内容;公务员考试, 要加大法律题目权重, 甚至单独考试, 法律考试不过关的, 不得录用;干部选拔, 必须进行法律考试, 不过关的, 不得提拔;各级公务员的法律年度考核, 必须实打实, 不能走过场。应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配备法律顾问, 提倡企业配备法律顾问, 提倡公民自己配备法律顾问;各级法律援助中心要为公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各级班子要把普法工作列为工作内容, 对各级班子年度考核时, 普法工作的效果要作为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也要把普法工作作为推进全民守法, 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抓好。

上一篇:写压岁钱的初三作文600字下一篇: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