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有关的成语

2024-05-03

和朋友有关的成语(通用11篇)

篇1:和朋友有关的成语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狐狸尾巴】 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变。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欺骗人的罪证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尾大不掉】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雄鸡断尾】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摇尾求食】 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衔尾相随】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摇尾乞怜】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矫尾厉角】 〖解释〗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蝇随骥尾】 〖解释〗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千里。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银钩虿尾】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b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须驻锋而后出,故遒劲有力。

篇2:和朋友有关的成语

赤壁鏖兵 chì bì áo bīng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 不知丁董 bù zhī dīng dǒng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放虎归山 fàng hǔ g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虎踞龙盘 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假手于人 jiǎ shǒu yú rãn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尚书·伊训》:“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后汉书·吕布传》:“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 龙蟠虎踞 lóng pán hǔ jù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礼后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推荐阅读:http:///chengyu/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纵虎归山 zòng hǔ g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阿斗太子 ā dǒu tài zǐ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人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大仁大义 dà rãn dà yì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伏龙凤雏 fú lóng fâng chú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放鱼入海 fàng yú rù hǎi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弘毅宽厚 hóng yì kuān hòu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宽以待人 kuān yǐ dài rãn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推荐阅读:http:///chengyu/

柔能克刚 róu nãng kâ gāng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束手就缚 shù shǒu jiù fù

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三顾草庐 sān gù cǎo lú

篇3:和朋友有关的成语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

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二十多年来支持汉能的各界朋友,我要感谢国家和有关部门在关键时刻给予汉能的支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们,在过去一年多汉能最困难时刻的坚守。现在一路走来,很多感悟和体会。

今天,有许多朋友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汉能,对汉能不太了解,社会上对汉能也有一些误解,在这儿,我想先把真实的汉能给各位朋友,特别是媒体界的朋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很多人对我的创业很关心,今天我愿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大学毕业后,从我老师那儿借5万元人民币下海创业,已经二十多年了。总体来说,从1994年到现在,我们坚守,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即清洁能源。开始做小水电,到中型水电站,再到特大型水电站。二十多年来,我们抵住太多的诱惑,二十多年里,我们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大事件:

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花了整整10个年头、8个整年,一锹土一锹土地,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云南省金沙江建成了一个两期总装机为300万千瓦、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金安桥水电站,高峰时期近1万人。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葛洲坝。当时在七十年代初建那大坝,全国一片欢腾,当时这个事件写进了我们中小学的教科书,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都读了。此坝历时约17年,总装机270万千瓦,汉能要做一个比葛洲坝大10%的水电站。十五年前,2002年,那时我35岁,没有人相信我,全中国人都笑我,说我是一个疯子,有的说一定是骗国家项目的。有关部委主管能源的一位领导就直接说了:“汉能不可能自己建,是倒卖项目!”几个大国企一起来要汉能把项目交出来,给国企干,后来此事弄得很大,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经过考察了解,国务院有关领导说:“给汉能试一个项目看一下。”就这样,金安桥成了民企做大型水电项目的试点项目。汉能把其他项目交给了国企,十年蹲在山沟里,一锹土一锹土地建设金安桥。现在大家都已知道了,金安桥水电站,无论工程质量、建设速度和施工管理,都是金沙江标志性工程。在发电仪式上,我邀请来了当时不相信我的那位领导出席仪式。他本人也很有感慨,说:“真干起来了!民企了不起!”后来他本人也改变态度,现在对我们也很支持。

第二个大事件,就是薄膜发电。在2006年,我当时被选为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的时候,看到不少企业家在做晶硅光伏,我当时笑他们说:“你们做什么光伏啊,成本那么贵。”当时光伏度电成本约3元/度,而我做水电的知道,水电成本才0.1-0.2元/度。但经过三四年的观察、考察和战略思考,我才知道,光伏是真正的大能源,是唯一未来可能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而且,我认为,薄膜光伏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我就下决心,要转型做光伏!我想,当你下决心要做某一件事时,已成功了一半!

所以,观察思考三年多以后,我在2010年1月份,真正动手做薄膜光伏!此动作在6年前引起一片哗然!因为当时薄膜光伏,无论转化率还是成本,都没有优势,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突破,资金的门槛非常高,所以,大家认为我在做概念,玩虚的,全球都在笑话我!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当时我做金安桥时,全中国都在笑话我!这回全球人都在笑话我!当时我因为做薄膜光伏,去找美国某世界500强公司,购买某个关键设备,给他下订单,给他赚钱的机会,可是他不要!他不相信我们有实力做薄膜,认为我们在搞笑。

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汉能在2013年前后,调研考察了全球几百家光伏企业,最后收购了全球最先进的4个薄膜太阳能企业,其中一家在德国,另外3家在美国,美国的有两家在硅谷。当时因为页岩气非常火,全球很多人不看好薄膜太阳能,这4家公司,到2013年前后已经平均研发8年以上,投了几十亿美金,他们认为没有未来了,投资人也不想投了,都要卖了。我说:“你们不要都给我!”我后来就全资收购了他们,然后实行“全球技术整合”。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我们不是并购了4家海外公司吗,德国公司正在研发一项技术,而美国公司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美国公司正在搞的课题,德国公司已经解决了,但是他们以前互相没有来往,都有技术保护啊。现在简单了,我们组成共同的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共享、整合升级,同时下很大的力气进行持续不断的研发,研究新的技术和工艺。这几年,我们把水电站所有利润投进去了,挣的钱都投进去了。就这样,汉能的薄膜技术,一跃成为全球最高水平,现在的汉能,无可争辩地成为薄膜发电、移动能源的全球领导者,不但是规模,更主要是核心技术!实现了我国太阳能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当时薄膜太阳能,比如CIGS(铜铟镓硒)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良率不够,只有40%-50%左右,转化率也上不去,只有12%左右,后来通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大家知道,良率已达到95%以上。而且,汉能的柔性电池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砷化镓双结电池转化效率达到31.6%、单结转化效率28.8%,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均为全球第一;汉能两种柔性铜铟镓硒技术路线,无论研发效率、量产效率,同样都是全球最高。

到了2014年底,当年全球都不看好的薄膜太阳能,全球全面转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向美国政府建议转向薄膜这种“面向未来”的技术。欧盟有一个SHARC 25计划,就是要集合欧洲的科学家,在2018年前把铜铟镓硒的转化率提高到25%。我国政府也十分具有前瞻性,在“十三五”相关的共性技术指南、创新行动计划、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等政策当中,都明确要求重点发展薄膜技术。有关单位还对汉能掌握的柔性薄膜技术和产业进行了系统性评估,认为汉能的薄膜技术与产业化能力全球领先,薄膜发电产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薄膜的国际应用市场,未来将出现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国家要加快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我国薄膜电池产业持续发展。

最近一两年,很多领导、专家还有同行,到汉能总部参观,到汉能的基地、海外公司参观,大家非常感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如果不是汉能坚持做薄膜,中国的薄膜技术就不会有今天,如果不是汉能,全球的薄膜行业就不会有今天!我感谢大家的评价,说明汉能干了一件对国家、对行业的大好事儿,辛苦点也值了!被误解也值了!

其实,汉能在二十多年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就是在质疑中成长。所有人都可以反对,但如果我知道这是正确的,我就会努力去做!今天的汉能,尽管我们的战略目标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还面对太多的挑战,特别是全社会认识薄膜发电、移动能源,还需要时间,虽然我性格很急躁,但我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坚持!

大家知道,火电、石油等传统能源,都是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效率非常低。100个单位的太阳能传送到地球,通过煤或者石油间接取得的能量,人类只能利用1%-2%,并且为了得到这1%、2%,我们人类还要忍受大量污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PM2.5等等。而薄膜发电、移动能源,允许我们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阳光。现在薄膜的最高转化效率已经突破30%,未来可以更高,同时薄膜发电所需时间,不像煤炭、石油需要亿万年才能形成,然后再燃烧取得能量,现在薄膜发电几乎是同步发电,而且是零排放!所以,薄膜太阳能,它彻底地颠覆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使我们人类从今天起不用再烧了,直接利用阳光!它不是一种概念和未来的设想,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实!

同时,随着转化率的提升和成本下降,薄膜电池像“纸”一样可弯曲、可折叠、可携带,可以为汽车、无人机、手机、i Pad、背包、帐篷、衣服、特种装备等各种载体提供电力。只要有太阳照耀的地方,人们就可以生产能源、消费能源,多余的电能可以存储,还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与他人分享,薄膜发电、移动能源将改变人类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人类将迎来移动能源时代!今天大家看到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就是移动能源的一个最新成果!汉能把高效薄膜电池和汽车结合在一起,以太阳能为动力,可以边跑边充电,每年太阳能发电可行驶2万公里,完全能满足家庭日常使用。过去我们在科幻电影看到的太阳能汽车,今天已经变成现实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走进千家万户!

各位朋友,让人类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阳光,我们人类不用再烧了!雾霾就少了!以前人类要亿万年才能利用太阳能,这回可能只需零点几秒!这就是汉能人和我的梦想!用薄膜发电来改变世界,让人类从此能源无处不在,就是我们的梦想!

我们为梦想而战!我今天大胆地讲出汉能人的梦想——那就是“用薄膜发电、移动能源改变世界”!也许还有很多人会笑话我,说我们是一群神经病,就像十五年前笑话我做金安桥一样!但是,我自己坚信!汉能的核心团队坚信!我们对我们的梦想坚信不移!心中有梦想,就会产生创新力!心中有梦想,人格就会成长!我感受,这个宇宙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当你为梦想而奋斗的时候,你就一定会得到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帮助你克服一切的困难,使你有运气!也有勇气!

想当年,我在金安桥发电仪式上说过,要努力到上天出手相救之时!过去一年的汉能,为梦想,我们面对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样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机会!汉能司训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我感谢做空者,让我们反省和感恩,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会,让我们更加坚持“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梦想!

各位朋友,今天的发布会,也可以说是汉能和我坚持梦想的一个结果,也是我们一个新的起点。今后,不论汉能遇到多大困难,任何事情都挡不住我们为梦想而战的步伐!不论我本人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不会放弃梦想,我将永远携梦前行!

最后有两句话与各位朋友分享,那就是:

念力法则。什么是念力法则?就是当你发自内心相信一件事,又在不断地坚持去做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就一定会发生。

一九法则。什么是一九法则?就是一件事情当你做了90%的时候,你的收获只有10%;当你坚持最后的10%的时候,你能收获后面的90%。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深信,薄膜发电、移动能源,一定会改变世界!让能源无处不在,人类一定会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阳光!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

篇4: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东汉初期,有名清官会稽太守第五伦为官十分清廉,他甚至亲自铡草喂马,别人问他是否有私心,他毫不掩饰地说有,举例说侄儿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去看望,每次都能安然入睡,而自己的儿子生病时,他一夜十起,心中有所牵挂就通夜难眠。

一夜十起的意思是: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二桃三士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二桃三士的意思是: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举一反三

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举一反三的意思是: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原出于《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人们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向食品商店屡次告诫食品要清洁卫生,以免损害顾客健康,我们便可说:对于食品商店要保证清洁卫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三令五申的意思是: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篇5:和“舌”有关的成语

【百舌之声】多口多舌如水中鸭,嘎嘎不止。《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搬脣弄舌】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笨嘴拙舌】不善言辞。

【闭口捕舌】犹言甕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闭口藏舌】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金口木舌】汉扬雄《法言·学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后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口轻舌薄】形容说话刻薄。

【两面二舌】玩弄两面手法,搬弄是非。【摩口膏舌】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弄口鸣舌】玩弄言辞。

【弄嘴弄舌】犹言耍嘴皮子。

【贫嘴贱舌】说话油滑刻薄,絮叨噜苏。

语出五代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闭口结舌】犹言闭口藏舌。

【辩口利舌】能言善辩,伶牙利嘴。【瞠目结舌】

【齿弊舌存】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 【齿落舌钝】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脣敝舌腐】犹脣焦舌敝。

【脣尖舌利】言词尖利。

【脣焦舌敝】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脣舌。

【脣枪舌剑】脣如枪,舌似剑。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调脣弄舌】亦作“调脣弄舌”。①耍嘴皮子,纵谈。②搬弄是非。

【调舌弄脣】犹言调脣弄舌。

【调嘴弄舌】耍嘴皮子,搬弄是非。

【调嘴学舌】犹言调嘴弄舌。

【杜口结舌】犹言杜口吞声。闭口不敢作声。形容极度害怕。

【多嘴多舌】犹饶舌。不该说而说。

【膏脣岐舌】犹言膏脣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膏脣拭舌】润滑嘴脣,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鼓脣摇舌】鼓动嘴脣,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鼓舌掀簧】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鼓舌扬脣】转动舌头,张开嘴脣。形容开口说唱。【鼓吻弄舌】鼓弄脣舌。

【乖脣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意即命人住嘴。【戟指嚼舌】戟指,伸出食、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尖嘴薄舌】形容说话尖酸刻薄。【焦脣敝舌】谓费尽口舌。

【焦脣乾舌】亦作“焦脣乾舌”。谓忧心如焚,脣舌亦为之干枯。

【七嘴八舌】①形容人多语杂。②形容饶舌,多嘴。【钳口挢舌】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钳口结舌】形容不敢讲话。【钳口吞舌】犹言闭口不言。【强嘴拗舌】说话倔强的样子。

【巧舌如簧】犹巧言如簧。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

【青口白舌】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轻嘴薄舌】形容言辞轻佻刻薄。【使嘴使舌】搬弄口舌。

【是非口舌】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驷不及舌】言已出口,驷马亦难追回。谓说话当慎重。【恬言柔舌】犹言甜言蜜语。【甜嘴蜜舌】犹甜言蜜语。

【铜脣铁舌】比喻雄辩的口才。

【枉费脣舌】白费言辞,不起作用。【枉口拔舌】肆意胡言,造谣生事。【摇脣鼓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一簧两舌】喻诳言乱语。簧,乐器的发声薄片。

【鹦鹉学舌】《景德传灯录·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后因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油嘴油舌】形容说话油滑轻浮。【有嘴没舌】形容不善言辞。

【咂嘴弄舌】亦作“咂嘴弄脣”。亦作“咂嘴咂舌”。亦作“咂嘴舔脣”。①形容贪吃的馋相。②表示食物味道美好。③表示惊奇或为难。

篇6: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赠远》)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唐《无题》)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宋《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唐《望月有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清.萧诗的《子夜吴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张惠言.清【相见欢】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唐《江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清.梁章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关山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关于月亮的成语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风花雪月古典文学中常用以作为描写对象的四时景色。现多指诗文堆砌辞藻,内容限于写景言情。水中捞月(水中捉月)(海底捞月):到水里捞月亮。比喻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

众星捧月

天上众多的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一个中心,或许多人簇拥一个他们推崇的人。

花好月圆花正盛开,月亮正圆的时候。比喻美满,祝贺之辞。

花容月貌 花一样的容颜,月亮似的面貌。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

吟风弄月吟:吟咏。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吟咏写作。指一些作品内容空虚无聊,脱离现实。

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先看到月光。形容地处近处便可获得优越机会,得到利益。

清风明月

清朗宜人的风,皎洁明亮的月。形容自然景色之美。也比喻高人雅士。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比喻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景象。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与经线交织的工具。太阳和月亮如同穿梭似的来去。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

日积月累

一天天一月月不断地积累。形容长时间地积累。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猴年马月

泛指没有指望的未来岁月。

月明星稀 月满则亏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风清月朗 流星赶月皓月千里风花雪月闭月羞花 风月无边

篇7:和逆境有关的成语及解释

当身处逆境时,你会这么做呢?是放弃还是迎难而上?人不会总处于逆境中,逆境过后,迎来的或许就是一帆风顺了。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否极泰来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时运不齐 齐:同“济”。遭遇逆境,命运不好。亦作“时运不济”。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时至运来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泰来否往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同舟遇风 比喻同遭逆境。 运乖时蹇 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同“运蹇时乖”。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这是弟子运乖时蹇,异事非常。” 运蹇时低 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出处:明・谢谠《四喜记・翠阁耽思》:“相抛万里,想合受凄凉,是我运蹇时低。” 运蹇时乖 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出处:元・杨讷《西游记》第四出:“陈光蕊运蹇r乖,著王安雇咱船只,一见他媳妇丰姿,又爱他钱财段匹,将主仆命丧江心。” 运转时来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至境界不顺,希冀运转时来,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准,亦属无伤。” 运拙时乖 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运拙时乖,舍死的尽心儿奈。”元・王德信《四块玉》套曲:“莫不是你缘薄,都一般运拙时乖。” 运拙时艰 指时运不佳,处于逆境。 出处: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似班定远在玉门关,空学的兵书战策,争奈运拙时艰,淹留在此去住无门。”

篇8:和朋友有关的成语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联想起当年的生肖。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渐渐对中国的生肖文化产生了兴趣。不仅在中国,世界很多国家都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以表达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福。

1. 中国文化中的“猴”文化。

猴年了,先来看看中国的猴文化。长久以来,猴子被中国人视作吉祥物,它的吉祥之意在于与古代爵位之“侯”同音。猴子的形象深入中国人的心,可以说是因为吴承恩整理创作的《西游记》,该小说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神猴形象。孙悟空勇猛、乐观,却又叛逆,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年,终于修成正果。跟美国电影里的蜘蛛侠等超级英雄一样,孙悟空就是说中国文化中英雄的化身。

2. 西方文化中的“猴”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猴子被用来形容灵活、聪慧的人,具有褒义。而在英语中,如果你用“a little monkey”来称赞西方小孩的话,他可能不会高兴。因为在英语中,“little monkey”有“淘气鬼、捣蛋鬼”的含义,而非夸奖“聪明、机灵”的用法。因此在英语中,monkey多与顽皮、淘气的形象有关。

二、汉语和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和习语概况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多具有较为固定的形式,大多数都含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成语往往源于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因此从文化角度看汉语成语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汉语中与猴子相关的成语概况。

在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的成语。例如,朝三暮四,成语中虽没有“猴”字,说的却是养猴人与猴子的故事,现用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以讥讽依附权贵窃取名位之人。树倒猢狲散,比喻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

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

2. 英语中与猴子相关的习语概况。

To monkey around鬼混,胡闹。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monkey around in the factory.

在工厂里胡闹是非常危险的。

Monkey business捣鬼;恶作剧。

You must stop the monkey business if you don’t want to get into trouble.

你要是不想惹麻烦,就不要干那些非法的事。

To make a monkey(out)of someone愚弄、戏弄某人

It is impolite 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 in public.

当众愚弄某人是不礼貌的。

Monkey see,monkey do跟风,赶潮流

It is a case of monkey see,monkey do.He does everything that his brother does.

他就是东施效颦,他哥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上述句子和词组中,monkey大都跟“捣蛋、胡闹、捉弄”的意思相关。

三、汉语和英语成语、习语的异同之处

成语是从古沿用至今,经过提炼积累而来的,很多成语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习语。把中文中的成语和英文中对应的习语排列出来,进行对照分析,不难发现: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大都可以找到出处,英语习语多源于口头流传,很难找到出处。汉语成语在用词上保留着古代书面语的庄重、典雅,英语习语则多具有口头语的用词和结构特点。汉语成语多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用以说明一个道理,英语习语则以小动物和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为借寓,阐明一个立论。虽然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却都文字凝练,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四、汉语成语的翻译技巧——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研究对象

汉语成语,往往源于历史故事,寓意往往不是其字面意义。成语结构紧凑,词序不能任意变换,成分不能随便更换。下面我们就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对象,探讨其翻译技巧。

1. 同义习语借用法。

有些汉语成语和英语习语在结构、内容和感情色彩上都相符合,有相同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借用来翻译。

杀鸡骇猴,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在英语中,有句习语“Beat the dog before the lion”,字面意思是打狗给狮子看,让狮子知道厉害。但是它要表达的意思跟汉语中的杀鸡骇猴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英语的同义习语进行翻译,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逐字翻译,这样更符合英语的文化背景,能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猴年马月,指期盼的事情遥遥无期。而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说法“Donkey's years”。这里的years其实是来自ears,因为驴的耳朵长,所以donkey's ears就指代很长的时间,后来演变成donkey's years意思不变,也是因为驴的寿命普遍较长。

2. 直译法。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前提是直译过去不会引起歧义或造成不解。

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在翻译该成语时,因为成语本身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a monkey with a hat on”,这样,不仅能简单直白地表达汉语成语的意思,而且还能生动逼真地将其神情态度表现出来。

3. 意译法。

有些成语如果采取直译,外国人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但却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具有相同含义的习语,则可采取意译策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成语的意思传递出来。

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这个短语,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可以借用的同义习语,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很简单,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Undisciplined person”,既能表达清楚汉语成语的内涵,又符合英语的文化及语法特征。

4. 增添法。

树倒猢狲散:有权势的人一垮台,依附他的人就跟着散伙了。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手忙脚乱”的意思,是译文中增加的成分,增加之后形象生动,译文栩栩如生。

纵观以上汉语成语的英语翻译,不难发现,虽然两种语言中使用的动物可能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尤为相近的。这就是充分考虑了译入语——英语的文化特征,采取了符合其特点的翻译方法得到的译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翻译汉语成语时,找到英语语言中对等的表达异常重要。

篇9: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被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shè)公好龙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笔走龙蛇

唐朝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自知盛情难却,几杯酒下肚,便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篇10:有关带有美字的词语和成语

[měi zhōng bù zú]

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十全十美

[shí quán shí měi]

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人都有缺点,哪能~呢?

美轮美奂

[měi lún měi huàn]

《礼记·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

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至善至美

[zhì shàn zhì měi]

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良辰美景

[liáng chén měi jǐng]

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

物美价廉

[wù měi jià lián]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天不作美

[tiān bù zuò měi]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两全其美

[liǎng quán qí měi]

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

美人迟暮

[měi rén chí mù]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美不胜收

[měi bù shèng shōu]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展览会上的工艺品,琳琅满目,~。

乐成人美

[lè chéng rén měi]

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一双两美

[yī shuāng liǎng měi]

比喻夫妇十分般配。

欧风美雨

[ōu fēng měi yǔ]

1.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将顺其美

[jiāng shùn qí měi]

篇11: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

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诸葛亮征孟获--收收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诸葛亮招亲--才重于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张飞绣花--粗中有细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关公开凤眼--要杀人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关羽卖肉--没人敢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董卓进京--不怀好意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

所料。』」

不由分说【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

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上一篇:特种设备报验程序下一篇:10年以上工作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