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2024-05-05

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共12篇)

篇1: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某某同志,男,33岁,汉族,是河南项城王明口镇苗庄村一名乡村医生。十几年来,某某同志在行医生涯中,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爱为老百姓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好医生的颂歌。

一、扎根农村,矢志乡医终不悔。

“我是农民,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农村,离不开我的乡邻,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我的力,尽我的心,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__常说这句话,也是他热爱本职工作,不畏条件艰苦,扎根农村,为家乡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无悔追求。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长年累月,救死扶伤,无怨无悔。为了改善治病条件,他千方百计建设村卫生室.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卫生室,面积达到了400多平方米,成为周口市示范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实现了就地治疗。

二、爱岗敬业,心系患者显真情。

__医生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业以来,他一直坚持边理论学习,边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利地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受到乡亲的信赖,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尤其是情牵患者、心系病人,倾尽全力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在__的行医生涯中多次发生,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家都夸__是个“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__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疾苦,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老幼贫富,总是随喊随到,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有钱看病,无钱也看病。20__年3月的一天,彭庄村57岁的村民张某头疼难忍,神智不清。__火速来到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当时患者血压太高,乡村道路不好,长途转送颠簸对病人有一定危险。患者家属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去市医院确诊。经过精心治疗,7天后,患者的一般症状有所改善,神智稍显清醒,说话也能听清一些。应患者及其家属的请求,王医生一同将病人护送到项城市中心医院做了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证实了__的最初诊断是十分准确的。后因住院费昂贵,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回家请王医生治疗。经过王医生一个多月的细心诊治,患者开始下床走动,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务活了。张某一家人逢人就说是王医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们一家。

三、热心公益,一腔热血写大爱。

他把医生的博大的爱心融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已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的称赞。__在行医中有一个死规定,凡是前来就诊的残疾人都减半收费,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免费治疗,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残疾人减免药费达3万多元。王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__医生时刻惦记着他们,每到周末都会到敬老院免费义诊,免费送药,几年来为敬老院免费送药5多万元,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公益事业中,__率先垂范,事事处处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泞,村民苦不堪言。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挥大家修路。不到一个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亏了王医生。”村里的学校该修了,他又拿出2万元对学校进行了修缮,村里的孩子再也不为上学发愁了。

一件件实事感动着村民,也体现了__的拳拳之情。为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__把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几年前,他身患脑血管病而落下残疾,生活极其困难,属典型的贫困户。__把王仲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拿出元帮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学,__立即又拿出2000元,让他顺利上了大学。几年来,__视王仲敏一家为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真心关怀,真心帮助,使王仲敏逐渐摆脱了贫困。

家住苗庄村67岁的肢残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难。20__年5月18日,__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后,给她送去了大米,面条,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从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__担心老人家的房屋经受不住风雨,就去看个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钟。当他满身泥水出现在老人家门前时,苗珍香激动的说:“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你真是比亲人还亲啊!”

十几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医疗事故。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村民们给卫生室送来一个个锦旗,这是发自群众内心的感慨,更是对__的无声赞誉。他先后荣获了周口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先进乡村医生、项城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面对未来,__以“为了村民的健康”为己任,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为农村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篇2: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一、不忘初心,甘做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王晓玲,可谓出生在“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医生,后来姐姐也选择了医疗职业。也许是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也许是骨子里的热爱,初中毕业时的王晓玲很自然地选择卫校。三年的孜孜不倦,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顺利地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

原本只是为了到村里去锻炼锻炼的她,一去竟然就成了永远。当年身为镇卫生院院长的父亲,若为自己的宝贝女儿调动一下工作,绝非难事,然而,王晓玲一次次地婉言谢绝父亲的关心。

王晓玲从事村医二十多年来,带着那份青春的热情、医者的仁心以及那份难舍的责任,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平安。

面对一直不变的平淡,每天都一样的环境和工作,王晓玲保持着一样的细致耐心、严谨务实工作作风。门诊出诊、打针治疗、微信咨询……二十多年来,王晓玲对村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为她在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也是多年后,当父亲屡屡听见别人在自己面前亲切地称王晓玲为“二先生”时,那颗可怜的悬着的“父母心”才算放下了,从此,父亲也给了王晓玲许多许多的支持和帮助。

现在,王晓玲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可繁琐的工作常常使她疏于对家庭的照顾。她说,每当面对丈夫和孩子时,她能读出他们眼中的理解和关心,可越是这样,她自己心里越愧疚。她知道,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她得用心。

二、与时俱进,拓展村医服务的经纬度

王晓玲深切地知道,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对于村医的工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满足工作需要。

可以说,王晓玲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没有间断过学习,她珍惜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订阅医学刊物,收集医疗视频、图册,既能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能寻找机会请教专家名医。对王晓玲来说,多年来,晚上陪伴儿子一起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让她感到幸福得习惯。

由于王晓玲的不懈努力,她于20__年就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去年在“卫计委”举办的技能竞赛中,她夺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成绩面前,王晓玲从不骄傲。她永远保持着谦虚的学生姿态,与扬州三甲医院的许多名医建立“医疗求助”通道。工作中一旦遇到疑难,或在线求助,或立即转诊,急村民之所急,总是把村民的利益在第一位。她在工作中早已实现了1+1+N的服务模式,

三、牢记使命,做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

农村卫生所,在那些上了年纪出行不便的病人眼里,在整天忙于劳作的村民眼里,它就是一盏黑夜里的明灯,它能给人温暖,给人希望。农村卫生所服务村民,预防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治疗一些常见病、小病,既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又方便了人民群众。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医疗事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重要战略安排。

王晓玲身为村医,自然明白自己的责任,二十多年来,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总能积极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尽心尽职做好农村医疗事业的守灯人。每天,王晓玲早上六点多钟就去上班,中午也不休息,还要利用内网录入资料,晚上六点多才能下班,到家时间一般要在七八点钟左右。她从不抱怨。

每天,王晓玲面对五六十个门诊病人,她总能热情接待,精心诊治;面对上门诊治的病人,她从不爽约,细心服务;面对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村民,她手机时时畅通,随时连线。

王晓玲是一个有心人,她为村民服务,不怕苦,不嫌累,她根据村民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村医王晓玲对工作的责任心,对村民的爱心,还有她过硬的技术,为她赢得八桥村村民的信任,八桥村村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在仪征市名列前茅。

篇3: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杨树伟是天津市红桥区双环邮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从医20年来, 她始终秉承“仁者医心, 上善若水”的人生信条, 无论是在家床、门诊还是在病房工作, 都竭尽全力服务患者, 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社区百姓的充分信任和广泛赞誉, 先后荣获天津市卫生行业第一届、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天津市“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称号, 2012年她还被选为党代表参加了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

孜孜不倦, 在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1993年, 杨树伟怀着满腔热情和对医务工作的热爱, 加入了白衣天使行列。从入职那天起, 她就暗下决心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医生。但她深知“打铁必须自身硬”, 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医术首先必须拿的出手。为此, 她最先对自己进行了问诊把脉, 全面审视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针对“病症”一一列出了药方, 对症下药。她笃学不倦, 无论是理论素养, 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并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本科, 通过了副主任医师考核, 还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4篇论文和1篇综述。

对于已取得的成绩, 她并不自满。用她的话说, 社区医院是为了服务好社区居民, 其医疗水平不仅取决于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素质, 也取决于社区医院整体的能力。她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从来不藏不掖、甘当人梯, 主动把所学所思与同事分享, 并发挥传帮带作用, 带教了5名全科医师, 有3名医师已取得了主治医师资格。她还深入思考社区医院未来发展趋势, 以丰富医疗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 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医院增加了血压监护、心电监护和彩超检查等诊疗项目, 使患者不出社区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换位思考, 在服务病患上体贴入微

凭借着对医疗工作的责任感与热爱, 杨树伟带着感情全身心投入工作, 总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待病人如亲人, 急病患所急, 想病患所想, 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无忧服务, 温暖了患者, 拉近了医患关系, 奏响了和谐篇章。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 她对社区医生这个职业有着自己的理解:治疗患者身体的病痛只是治标, 唯有把传授健康知识与治疗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广大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力争实现少生病、不生病这个根本。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 她始终坚持贯彻这一理念, 从不就病看病, 在全力医治的同时, 谈保健、话健康, 把预防疾病常识用患者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的方式进行传授。

从医多年, 她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为民的服务宗旨, 千方百计为患者提供便利。她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的老年人提供预约就诊,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 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为签约的特困、孤老、高龄、空巢、失能、优抚等六类行动不便、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入户健康咨询指导。得到她上门服务的患者累计已达上千家, 2012年底, 她又签订了300余份“家庭医生责任书”。为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她会仔细研究病情, 采取实惠的方式予以治疗。

持之以恒, 在平凡岗位上真情奉献

几十年如一日, 她养成了早来晚走的习惯, 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医院开展工作, 每天下班前都要把当天患者妥善治疗后才离开。为方便患者联系自己, 她开通了一部手机, 保持24小时开机, 专门接听患者的电话, 从不离身, 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 只要接到患者电话, 她就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且一开通就十几年。据熟悉她的人讲, 从手机开通至今, 接听患者的电话已经是天文数字。她的持之以恒赢得了社区百姓的信赖, 有时候患者家中谁有不适都会咨询杨大夫, 有的患者需要去大医院诊断, 也会咨询杨大夫该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感觉她就像自己的家庭医生一样。不知不觉之中, 社区百姓已把她当成了家人。

篇4: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天津市国资委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

重慶机电控股(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石油大庆石油管理局

中冶科工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八局一公司

中国远洋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厂

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

中国中铁五局六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优秀个人:(80人)

丁利生 马修洁 马智宏 孔迎春 孔 政 文 苹 毛小民 王 丹 王文有 王权汉

王 琳 王亮云 王晓彦 邓 鑫 卢 滢 甘虹剑 乔 芳 刘小强 刘向锋 刘 炀

刘建军 刘保安 刘翥骞 华月强 华承涛 江爱群 纪伟威 齐艳民 余长火 季 明

宋均华 张斌华 张 森 张青虎 张嘉国 李永杰 李建军 李 林 李春光 李洪福

杨文涛 杨树斌 杨 晖 肖明泽 邵艳娟 邹乐文 陆劲松 陆鹏飞 陈 冬 陈敬宁

陈 蓓 周小霞 庞顺泉 欧阳敬芝 苗 蔚 范和平 柳 旭 胡庆华 贺开伟 赵幼华

赵 伟 赵 军 钟 声 钟 玲 凌 钰 徐文红 徐向东 徐海燕 高立胜 曹钢材

黄 源 曾令康 谢玉先 谢永彬 谢维贵 鲁宝安 解明学 赖晓敏 谭亚夫 戴品华

篇5:医师防疫个人先进事迹

此后,林友飞团队每天坚持为体重近200斤的患者做俯卧位通气,因为身着厚厚的防护服,医疗队往往需要七八个人合力才能完成。一天好几个小时高强度、艰难的工作后,常常浑身湿透,满脸勒痕。

林友飞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没有选择亦不能逃避。”但患者治愈后的一句“想吃武汉热干面”或是“要介绍护士给儿子做女朋友”这样平常的话都能鼓舞他们,温暖他们。

篇6:中国医师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前全国的医疗力量正在驰援湖北,我们要向这些“逆行者”致敬!在疫区奋斗的他们都是最坚强的战士,在超负荷的工作后,他们浑身衣服湿透,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他们的脸颊都已过敏红肿,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战“疫”过程中的忙碌与辛酸。如果没有这场战“疫”,他们或许正与家人欢度春节,然而此刻的他们不仅远离亲人,甚至正经历着一场最大的生与死的考验。

所谓“白衣天使,不过是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他们并非生的强大,但他们懂得责任与担当,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能以一种英雄的气概为“疫”而战,用汗水和泪水签下了这份“抉择书”,这是何等的美丽,又是何等的伟大。

篇7: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一

张大宏,男,1967年1月出生,1990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萧山人民医院从事泌尿外科临床专业工作。参加工作后以科室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勤奋好学,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并且取得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资格。1994年5月调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并相继升为副主任,主任医师。XX年11月调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担任泌尿微创中心主任。

刚参加工作时,张大宏同志还是一名住院医生。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他曾在科室24小时值班长达一周之久。住院医生的几年里他接待了大量的病人,上了所有能上的手术,也给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保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生病不适,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唤他大都能随叫随到,保持着极高的工作热情,做着一名用心的外科医生。

从医以来,他始终不忘记坚持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XX年初,当泌尿微创在国内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他便以敏锐的目光认识到这将是泌尿外科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并全心身的投入到这一全新的领域之中。XX年初,他就连续在泌尿外科权威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8篇关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文章,其学术及临床指导价值很高,非常值得同行借鉴与学习。XX年张大宏同志调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创立泌尿外科微创中心,并担任首任中心主任。之后,他一方面努力培养科室年轻一代医生,另一方面开拓微创思路,扩大腹腔镜的适应症。很多二次或多次手术或复杂性手术,在他看来应该努力成为腹腔镜手术的新适应症,以减少患者手术痛苦。调入后第一年,他就联合泌尿外科肖家全主任成功进行了省内首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取肾移植手术,很好的填补了省内空白。至XX年已成功进行5例腹腔镜活体取肾手术,至今全部供受者生活状态良好。这在省内外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自从XX年张大宏同志调入浙江省人民医院并且成功创办泌尿微创中心以来,泌尿外科病人数量激增,增长率高居各全院各科室前列,他每天同科室人员一起超负荷工作,并成功创立早晚双查房制度,为保证科室的医疗安全,服务质量以及业务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全部的努力和贡献。平时他总是这样教导年轻一代医生,要作一名用心的外科医生。作临床医生首先要细心,面对患者要耐心,作科研要有恒心。这样用心的外科医生才能成为一名技术高操、品德优良的外科医生。他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XX年的10月2日,正当大家为祖国的生日而欢庆之时。医院急诊室收到一名外伤患者,经诊断考虑外伤性肾破裂,而且患者出现血压不稳,休克的症状,生命极其危险。唯一的急救措施就是急诊手术。这时泌尿外科值班医生是一名年轻医生,如此难度且变数众多的手术肯定难以胜任。这时他一方面作了手术准备,另一方面考虑手术难度直接联系张大宏医生。这时张大宏正在家里陪自己的女儿与爱人,因为平时匆忙的他难得能抽个时间陪陪妻女。当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简单的一句“有急诊,我走了”便赶向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急诊手术,患者脱离了危险。他平时经常会聊起,自己可能是个好医生,但绝不是个好丈夫,更不是个好父亲,自己欠妻女的真的很多。XX年一名外地患者远道慕名来求张医生看病,不巧途中遭遇小偷钱包被盗。不但看不成病,而且回家与吃饭都成了问题。张医生热情地接待了这名患者,并且非常同情他的不幸遭遇,结果张医生自己掏钱帮这名患者作了化验、配药,而且临走时还给了那名患者200元钱的路费。由于张大宏医生手术技术高操,求医者络绎不绝,自然有不少人会送红包给他。每当这时他总会婉言拒绝,实在当时拒绝不了的,在手术以后他就会通过不同方式交还给患者,有时通过下级医生转交,有时悄悄把钱存入患者的住院费中,有时出院时直接交还给患者。

从医以来,张大宏同志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40余篇,在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60余篇,先后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4项,其中纳米膀胱的研制为今后膀胱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最近他又投身于可吸收泌尿外科支架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又将给广大患者带来新的福音。XX年张大宏同志荣升为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他看来这既是荣誉,又意味着新的使命。先后几年里他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名,这几名优秀的学生现已在全省各大医院崭露头角。这意味着他即将迈向另一个高点。XX年他的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手术获得医院创新奖第一名,XX、XX年他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以及腹腔镜活体供肾取肾移植术又连续获得医院创新奖第一名。XX年他创立的泌尿微创中心又获得卫生部腔镜示范培训基地。XX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又主动积极组织全科同志向灾区捐款,向灾区奉献爱心。

细心,耐心,恒心,还有爱心,是张大宏同志对用心最好的诠释。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他始终怀着这样一颗为患者服务的心奋斗在医疗战线上。

优秀医师事迹材料二

王良,男,1963年生,汉族,海南省海口市人,无党派。1984年毕业于海南医学院。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会员,海南省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省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王良医生爱岗敬业,对医术精益求精。他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急危重症病例有较丰富的经验。近5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余篇,课题《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USPIO-MRI研究》获海南省自然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和海南省卫生厅立项,另外还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王良医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党的改革开放的系统方针政策,学习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爱院爱科室如家,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解除病人的疾患及痛苦,多次拒收红包、受到病人的好评。

王良医师为省、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专家,曾参与海南省毒鼠强中毒事件患者的抢救工作、海口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特别是在毒鼠强中毒患者抢救工作中,因表现良好,作用突出,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王良医师心系“”四川汶川大地震,积极要求到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参与救治工作,虽未成行,但积极捐款捐物,并多次携妻女以家庭为单位为灾区人民捐款,总金额上千余元。

王良医师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是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海南省医师协会会员,海南省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省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近五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一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副主编学术专著1部。目前主持科研项目一项《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USPIO-MRI研究》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立项和海南省卫生厅立项。所参加的科研课题有3项。《头部亚低温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磁共振波谱研究》和《GST∏在皮质发育障碍大鼠癫痫耐药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获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获得XX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他带领神经内科在医院率先开展临床路径的工作,亲自培训医院和科室医护人员,编写临床路径的各种表格,指导检查其实施情况,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新大楼的建设中,他积极设计神经内科病房和卒中单元,经常跑工地,流畅的工作流程获得了医院领导的好评。

王良医生工作二十多年来,勤勤恳恳,除为了照顾父母亲手术外,从未休过公休假。XX年神经内科建科之初,人员缺乏,仅有五位医师,而二线医师只有二人,他既要管病房、上二线,又要出专科门诊,工作极其辛苦。王良医生XX、XX、XX、XX考核均优秀。XX年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建科伊始,神经内科每天在床住院病人不到30人,月收入不足40万元。王良医师任神经内科副主任,他紧密地把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在一起,使神经内科的面貌焕然一新,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原来37张病床住不满,现在80张病床不够住;原来月收入不足40万元,而今月收入均在150万元以上;原来医疗投诉多,现今感谢、表扬医护人员的多。他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引进博士、硕士多名,而且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到湘雅医学院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开展的多普勒脑动脉微栓子监测、经颅超声辅助溶栓治疗、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新技术新项目已应用于临床。今天,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以鲲鹏展翅之势,再创辉煌,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优秀医师事迹材料三

王小雄,男,汉族,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至琼海市人民医院工作,现任中共琼海市人民医院总支书记、兼中共琼海市卫生局党组成员;海南医学院内科教授;海南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海南医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医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社常务理事。

1983年,王小雄从海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琼海市人民医院工作。从业2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一名精通医术的心血管内科医生成长为一名院长。他以永不休止的攀登精神和创新精神,潜心于心血管内科的研究,有力推动了医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他用炽热的情怀,走出闪光的足迹。

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王小雄院长始终秉承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体现了一名卫生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是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

作为一名医生,王小雄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业德斐然。他真正做到把病人当亲人、把工作当乐趣、把医术当艺术、把青春献给党。他是人民心目中的好医生。

王小雄视病人如亲人。他经常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病人找到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绝不能让病人感到失望。”

在琼海市人民医院,乃至整个万泉河畔,人们大都知道,只要是为病人的事情找到王小雄,他从来没有推诿过,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他经常叮嘱值班医生说:“只要是为病人的事,诊断治病有困难的事,不管什么时间,即使是深夜,也一定要打电话叫我,千万不要有顾虑”。

他对病人总是一视同仁,对有困难的患者更是倍加关心。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所面对的大多是中、老年患者,作为急诊科主任,所面对的大多是意外受伤的普通劳动者或者老人、小孩。王小雄深知这类患者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深知患者内心的痛苦,深知患者带给普通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设计最好、最适合、最省钱的治疗方案,尽量及时地为他们治疗。对于一些经济特别困难的病人,王小雄不但为他们治病,还自己掏腰包,帮助他们安排住宿,甚至替他们买必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回程的路费。

王小雄廉洁行医是有名的,他从不收“红包”。在医院有时看到他在前边跑,有人在后面追的场面,那是他在躲病人的“红包”。每当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向王小雄投去敬佩的目光。

在琼海市人民医院,王小雄是获得病人表扬最多的一位医生。表扬信来自全市各地及省内外。据办公室的同志讲,有好几次出现过两拨病人和家属同时来医院表扬王小雄的情景。

王小雄作为琼海乃至省内较知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经常还要外出为一些不方便去医院的疑难重症患者治病。他每次外出都十分节俭,总是风尘仆仆,来去匆匆,从不给对方添任何麻烦,而自己却是竭尽全力的投入工作。一个寒冷的冬夜,琼海市会山镇一个偏远村庄的一位姓盘的中年男人突发心脏病,接到求援后,王小雄立即出发。由于当时急诊科的两部救护车已全部出去接诊,为了赢得时间,他带着二名护士坐上一辆出租车,昼夜冒着寒风赶到会山,连杯水都没顾上喝就为患者治病。

还有一次,琼海市中原镇的一位退休干部由于长期患有心脏病而导致突然心肌梗塞,生命垂危。在治疗不见好转的情况下,当地医生开始失去信心,家人也准备为其准备后事。但这位退休干部的女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与王小雄取得了联系。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王小雄亲自来到中原,经过认真诊断,重新制订新的治疗方案,全力以赴为这位患者进行治疗,最终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类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王小雄对病人的满腔热忱和无比关爱,还体现在给予他们极大的心理安慰,激发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新生活。王小雄的这招“心理治疗法”在实践过程中还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王小雄把工作当乐趣。他说:“我不仅把工作当作责任,更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不管我熬了几天几夜多么的疲惫,不管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一旦上岗,一切烟消云散。我面前只有病人,每一个病人都有一段故事,让我同情,让我尊敬。”

王小雄在心血管内科辛勤耕耘的21年。特别是担任急诊科主任期间,累计参加4500余例患者的抢救工作。如果把这个数目字分析一下,那么平均每周要抢救10余例患者,每天起码也要抢救1例。所以,这个数字是高强度劳动的凝结。没有乐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王小雄在抢救重症患者时,有时要一直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连吃饭都顾不上。遇上重大抢救,那还得一个接着一个。他经常疲惫的在急诊科躺椅上一倒就睡着了。

他的一位亲人说:“你曾是那么爱玩会玩,又多才多艺的人,但你在严酷的生存竞赛中,只保留了与你的专业有助益的爱好作娱乐。你为生活引入了娱乐的精神,也把工作和生存本身当作一种娱乐。这里面的智慧、悟性、责任心与意志力是一种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王小雄就是这样,他始终为工作忙碌着。他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情况下,也总是积极乐观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他的病人面前,他留给人的永远是一张亲切的笑脸。

王小雄把医术当艺术。坚实的理论基础、刻苦的钻研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练就了王小雄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

业精于勤,技高于练。参加工作20多年来,王小雄始终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可以这么说,他完全把医疗工作当做一种艺术在不懈追求。他除了认真阅读《实用内科学》、《临床心血管学》、《急救医学》等大量专业书籍和医学文献外,还参加安徽医科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学习。在工作中,他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临床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

王小雄当院长后还兼任急救中心主任。在科室,一方面他注重加强对青年同事的传、帮、带,提高大家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以推动科室整体诊疗水平跨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他与同事们联系,强化医疗技术攻关,并年开展了“急性心肌梗塞的静脉溶栓”、“有创呼吸机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等多项新技术。从XX年至现在,他还撰写了《呼吸机反比模式治疗急性肺心肿》等共10篇医学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学杂志》、《广东医学》等核心期刊,在医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全市最早主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和肺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在基层推广应用,成功抢救可不计其数的重症患者,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赞誉,在海南省岛东地区确立了医院急救医学的领先地位。其中主持开展的《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获琼海市XX年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双联管道装置腹膜透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获琼海市XX年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复方骨肽联合甘露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琼海市XX年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

“把医术当艺术”,并让此理念渗透于科室之中,使急诊科的工作有了大步的跨越式发展。科室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等多项殊荣。王小雄本人也被授于琼海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先进共产党员”、“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聘任为海南省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海南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要职,还当上了第三届、第四届省人大代表。他所带过的青年医生中,有1人被提拨为医院副院长,5人被任命为各科室的正、副主任,6人担任各镇卫生院院长,急诊科被称为医院培养青年医护人员的摇蓝。

王小雄把青春献给党。他常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党员就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青春把一切献给党,忠实履行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

XX年,王小雄患上消化道出血,但他仍坚持一边打针吃药,一边正常上班。有一天,万宁市龙滚镇的一位农民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被送往琼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小雄不顾众人劝说,带病亲临第一线参加抢救工作,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患者终于脱险,而王小雄却因为疲劳过度晕倒在科室里。在病房里,探望他的人们望着面容憔悴的王小雄不禁潸然泪下,有的竟失声痛哭。倒是王小雄笑着安慰他们,“你们不要为我难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做了我喜欢做的事,尽了我应尽的责任,我很满足、很充实”。

XX年10月份以来,我市遭受40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暴雨袭击,受灾情况非常严重。根据市委市政府紧急部署,琼海市人民医院在以王小雄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指挥下,克服各种困难,全力开展抗洪医疗义诊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护航。在接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等多方紧急通知后,王小雄院长高度重视抗洪救灾义诊工作,立即于10月5日晚11:00。紧急召开了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制定我院抗洪救灾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对抗洪救灾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会议一直开到凌晨1:30才结束。会议结束后,王小雄院长顾不上休息,又带上120司机分别到嘉积地区各街道、各乡镇探查交通情况,以保证120出诊畅通。第二天早上7:00王小雄院长就来到急救中心,亲自指挥抗洪救灾医疗救治工作,迅速组建好了5支抗洪救灾医疗救护队,分赴我市五个重灾区驻守,开展抗洪救灾医疗救护工作。

在10月6日至15日的抗洪医疗救治工作中,王小雄院长每天都亲自带领医疗队奔赴灾区。一到灾区,王小雄院长就立即为前来就医的群众诊疗,不怕辛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有时候,前来就诊的百姓多了,王小雄院长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没有病人以后才得以休息,他一个人平均每天就接诊群众100多人。但他总是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辛苦一点,灾区老百姓的痛苦就减轻一点,他的话鼓舞着医疗队的同志,他的行为感染了身边很多的医务人员,使大家有了更大的干劲。他以实际的行动,践行着医务人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坚守在重灾区,服务灾区群众,用自己的医术,解除灾区群众的疾苦,他以不辞困苦、忘我奉献的精神鼓舞着身边的同志,用高尚的精神指挥着我院医疗队的救治工作,广大老百姓赞誉他是“咱们的好医生”,琼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他“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廉洁行医是王小雄当医生的准则,他对利用职务收受“红包”深恶痛绝。几十年来,他救治的病人无数,有的病人为了感谢王小雄,千方百计送给他“红包”,他总是坚决拒收;有时,他实在拒绝不了,怕影响病人手术情绪,他就先收下,治疗后,他告诉病人,我已经为你交了医药费。有的病人,见他不要“红包”,就带来土特产送给他,他也是婉言谢绝。王小雄就是这样看似无情,却饱含着对病人深深的爱。他常常对我们说,病人生病已经负担很重,我们怎么能忍心收他们的“红包”呢?在王小雄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医院廉洁行医已经蔚然成风。

篇8: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个人就医实行定点的初衷之一是为了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变参保患者随意无序就医为有序就医。在医疗水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层与大医院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下,如果完全没有定点,难免不会出现“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届时无序就医的现象将变本加厉,对医院、医生、患者来说都将是一场噩梦。

因此,有序就医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参保患者合理就医,即去大医院看大病,去小医院看小病。医保管理部门从参保人员医保待遇差别支付政策上引导参保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固然可行,但不是根本之道,实际执行情况也收效甚微。个人之所以不去定点基层医院就医,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技术队伍紧缺、人才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尽快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把多点执业与疾病分级诊治机制有机衔接,引导大医院医务人员深入基层。

今年1月份,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为方便医生多点执业松绑,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对患者来说,有望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通医院看到更多大医院的专家,建立起对基层医疗机构、普通医院的信任。只有患者满意了,大病小病都挤大医院的就医习惯改变了,才能有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新格局。

篇9: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

2.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3.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6.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8.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9.鞍钢集团公司

1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11.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12.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13.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14.东风汽车公司

15.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6.安徽省國资委

17.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

18.天津市国资委

19.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

20.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1.中铁九局集团公司

22.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公司

23.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

24.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5.广东电网公司

26.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27.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8.中国兵器晋西集团公司

29.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30.四川华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31.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32.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33.中铁八局一公司

34.中铁五局第六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5.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36.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37.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优秀个人(57名)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利生马永华马修洁仇万平孔政尹坤毛小民王平王猛王琳王宏伟王志红王志坚王晓彦王海林王理珩邓科卢滢华月强吕翠薇邵艳娟邬缨齐冬平宋全业张森张爱华张蜀渝张德英张嘉国李鸿李和平李春光李洪福杨晖杨文珍杨文涛肖强陈冬陈敬宁邹彧周红丹欧阳敬之郑中普金多胡永勤胡庆华钟铃郭清华黎远宏盖立学程少人谢世康谢维贵赖晓敏谭亚夫薛所文戴品华

篇10: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本科学历,文山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作为呼吸科的一名普通医生,刘承珍在工作中坚持用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行医准则,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自从事呼吸内科工作以来,她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阅读呼吸专业的专著及书籍,掌握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珍惜每次外出培训、听课、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为自己充电。

“视、触、叩、听”是刘承珍长期坚持的诊疗习惯,她每天耐心倾听病人所诉,并在小笔记本上记下,充分应用诊断病情的“武器”——小电筒、棉签、听诊器、压舌板、表以及双手为病人做检查,这就是她每天平凡工作的开始。在每天的工作中,她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持给病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每天查看患者痰液的颜色,这些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表现着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篇11: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从事临床心内科工作近6年,韦松思想上始终本着“患者无小事”的态度,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秉持着“用心看好病”的目标去努力,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神圣的医学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

6年来,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情就是命令,无论是临时手术,还是术中监护,韦松总是随叫随到。心内科急诊手术是经常的事,比如需紧急安置临时起博器,急诊冠脉造影,急诊PCI术。去年,PCI术就有500余例,在无硝烟的战场抢救一个又一个生命,冒着生命危险在充满X线辐射的导管室奋战着,无怨无悔。

为进一步提升知识和技能,韦松曾于到上海胸科医院电生理中心进修心内电生理+射频消融术;于月至10月再次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心内电生理+射频消融术”规范化介入培训,他十分珍惜这些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心内电生理+射频消融术介入治疗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际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和抢救能力,完全掌握了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管理的全部工作程序。

篇12:优秀医师事迹材料

刘家碧,本科学历,文山州人民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医师

参加工作以来,刘家碧曾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学习放疗相关知识,并不断总结经验。本着认真踏实地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善待每一位病人,时刻牢记着“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中,尊重上级领导、服从上级安排,能吃苦耐劳、团结同事,真诚对待每一位放疗患者,获得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和病人及其家属的广泛好评。发表在德国柏林国际学术论文及地州级以上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州级学术论文交流,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文山州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通过全国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考试,取得全国CT医师、技师及LA医师、物理师、技师等上岗证,擅长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撰写“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0例临床体会”在国家级期刊《医药卫生》03卷发表,获院长科技论文三等奖;参与的《放射治疗在转移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喜获20文山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与的《全程适形放射治疗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20度院长科技进步三等奖,因业绩突出,再次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模式下一篇:餐饮连锁招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