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2024-04-15

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精选8篇)

篇1: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共享河北机遇

探求未来发展的答案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冬日的崇礼,雪舞山麓,激情四射。非常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汇聚一堂,共同见证首届崇礼论坛隆重开幕。在此,我谨代表河北省委、省政府,代表省委书记王东峰同志,向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向数字中国联合会以及各位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河北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崇礼是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在这样一个富有意义的时间节点,在这样一片全球瞩目的热土,我们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启幕崇礼论坛,就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论坛汇聚创新资源,努力为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创新发展贡献崇礼智慧和力量。

我们将努力把崇礼论坛打造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探索的沙龙。一个论坛的价值和使命就在于,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未来发展探求答案。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高歌猛进,变革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要顺应大势、赢得未来,关键在于创新。崇礼论坛将紧扣创新这个主题,围绕产业、区域、政策、金融等诸多领域,激发思想交锋,展开头脑风暴,以世界的眼光瞄准科技前沿,从历史的纵深探讨未来发展。

我们将努力把崇礼论坛打造成跨界交流、产业融合,引领转型的平台。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崇礼论坛将聚焦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着力探讨和推动各领域、各学科、各行业的互动交流、有机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强国建设作出努力和贡献。比如,数字经济如何更有效地与产业结合,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比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重构;比如,IT与BT结合将产生怎样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展开想象、深入探讨。

我们将努力把崇礼论坛打造成汇聚资源、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载体。创新的价值在于落地实践。崇礼论坛将始终坚持开放思维、国际视野,致力于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有机联动,搭建政府引导、源头创新、市场需求、资本支撑的桥梁纽带,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创新价值充分释放,努力贡献社会、造福人民。在座的各位都是崇礼论坛的参与者、开创者。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高起点的开端;未来,经过大家的努力,崇礼论坛一定能够成为一流水平的高端论坛。

河北内环京津、外沿渤海,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河北集中实施,河北进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我们正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这两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历史数量的总和,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河北正在成为投资兴业的新热土,创新创业的新高地。衷心期望大家将更多的创新资源带到崇礼,共享河北机遇,共谋创新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祝2018崇礼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篇2: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Christine Lagarde, Managing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国际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Beijing, March 22, 2015 中国北京,2015 年3 月22 日

Your Excellence, Vice Premier ZHANG Gaoli,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good morning!Zao Shang Hao!

张高丽副总理阁下,尊贵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I am absolutely delighted to be back in Beijing.I would like to thank Mr.LI Wei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for inviting me here today.我非常高兴重返北京。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伟主任及其同事邀请我参加今年的发展高层论坛。

Of course,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the prestigious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is held at this particular time of the year.As it is often said here in China, “a good year is determined by its spring”.当然,负有盛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一年中的这个特定时间举办,并非巧合。中国有句俗话:“一年之计在于春”。

Over the next two days, policymakers, business executives, and thought leaders will discuss the defining issues that will determin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year and beyond.Our discussion about China’s Economy in the “New Normal” comes at a pivotal moment for both China and the world.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政策制定者、企业高管和思想领袖将探讨一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决定中国今年及以后的经济发展走向。我们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讨论对中国和整个世界而言都处于一个关键时刻。

If I had to choose only two words that unite China and the world at this moment, it would be “structural reforms”.Of course, these comprise many challenges, but I want to highlight three key areas where impressive efforts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e underway:

如果此刻让我只用两个词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结构改革”。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在三个关键的领域,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令人印象深刻的措施:

• One, cleaning up the house – by promoting good governance through the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一是打扫房间——通过反腐败来推动建立好的治理方式

• Two, cleaning up the air – by curbing pollution and 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 二是净化空气——这主要是通过抑制污染和保护环境

• And three, clearing the path to further engagement with the world – through furt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multilateral dialogue and through mor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trade.• 三是整理路径——通过深入参与多边对话和投资与贸易加强与整个世界的接触和联系

These reforms will lead to slower, safer, more sustainable growth.This is good for China and good for the world.Their fates are intertwined.这些改革将会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更安全和更可持续。这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命运相互交织。

Indeed, as China navigates the “new normal” of its own economy, it also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global common good – to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to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to a multilateral approach that is equal to the p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facing us today.中国在驾驭本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增进全球共同福祉——无论是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环境可持续性,还是对于应对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全球挑战所需采取的多边方法都如此。

China knows that no-one can succeed alone.This is why the IMF is proud to be a partner in China’s economic endeavors here at home and on the global stage.I look forward to fruitful discussions here at the CDF.中国知道,单枪匹马不能取胜。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作为中国在本国和全球舞台上的经济发展伙伴而感到自豪。我期待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讨论富有成效。

篇3: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2014年9月10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 并发表特别致辞。

他说, 本届论坛以“推动创新, 创造价值”为主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 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创新。近几年,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 向健康方向前进, 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 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中国经济还处于发展中阶段, 但资源环境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必须加大节能环保力度。应对气候变化, 既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只会前进, 不会倒退。我们已提出向污染宣战, 并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 正在研究2030年前后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排放强度比例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等。中国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不仅有决心而且有能力, 我们将紧紧依靠科技创新, 进行艰苦卓绝、持续不断的努力, 来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着力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 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

篇4: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在此,我谨代表论坛发起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部门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人事部、总参谋部院校教育行政局等国家和军队机关的领导同志,以及中国科协常委刘恕教授、以及其他嘉宾给予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0年,针对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机构改革调整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开展继续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为交流继续教育先进经验,传播继续教育前沿理论,探讨继续教育创新模式,搭建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平台,使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与思想的沟通,理念与理念的碰撞,经验与经验的交流中,拓宽视野,激发睿智,启迪思路,共同促进继续教育的繁荣与发展。由上述四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并于2000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两次年会,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特别是去年 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办的“论坛”2002年年会上,发起单位一致认为,“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作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的一个良好形式和有效载体,对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四家发起单位一致同意,要“把论坛作为一项事业来抓,一直办下去”,并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并在《继续教育》杂志增设“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发表高水平的继续教育理论研究文章,从而提高“论坛”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截至9月底,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150余篇。其中在《继续教育》杂志发表80篇。这些论文涉及到继续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既有对继续教育发展宏观趋势的预测,也有微观案例的分析;既有对地方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规律的探讨,也有对军队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教育工作特点思路的概括;既有对继续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有对继续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文章将有力地保证论坛年会的质量和水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描述时,捉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同时,对继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根据这个新要求,按照本次年会确定的主题,本次年会将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交流探讨:继续教育基本

理论创新;继续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政府职能转变与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培训品牌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对继续教育创新的作用与影响;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作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下的继续教育和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等。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东道主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和这次年会的具体承力、单位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承担着为全军培养武器装备指挥管理人才、为国防科研试验系统和军事航天系统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指挥管理人才的任务,具有军事任职教育、博土、硕士、本科、专科等多个办学类型和层次,在校学员达3100人。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正、副教授等高职人员200多名。

这次论坛的具体承办单位——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已有24年的历史,原来隶属于总装备部司令部,1999年起转隶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多年来的办学实践,该中心形成了一条具有总装特色的继续教育办学之路,在军队和国防工业系统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示范效应。中心主办的《继续教育》杂志是国内继续教育领域发行范围广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教育期刊。

在长期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继续教育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人才素质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而继续教育作为提高部队官兵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新世纪备受重视。在办学实践中,我们牢固树立了人才就是战斗力、继续教育提高战斗力的观念,把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个重要环节来抓。紧紧跟踪武器装备和国防科研试验的前沿,策划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内容,瞄准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研试验任务需要,及时、超前地开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继续教育要立足实效,健全体系。继续教育是面向高层次人才,针对工作实践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继续教育”这个名词是从“继续工程教育”发展而来。近年来,我们根据继续教育发展形势,把继续教育培训对象从专业技术干部发展延伸到指挥管理干部,建立了包括指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在内的面向总装全体干部的完善配套的干部培训体系,使之成为总装部队干部培训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就学院来说,指挥管理干部开办了连晋营、营晋团、团晋师的培训班;专业技术干部开办了初级晋中级、中级晋高级的职称培训班。同时,我们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对象,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第三,继续教育要依托社会,整合资源。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培训单位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实施培训活动。为此,我们在继续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依托社会、整合资源,不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特色。我们的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北京地区人才、科技、信息优势,依托军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在组织培训办班过程中,科学整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军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资源,保证了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虽然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一点成绩,但与实施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希望通过“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2003年年会,加强与军地高等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开展继续教育的思路;虚心向地方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学习、取经,学习好的经验,以推动我们的继续教育工作走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沟通促进了解,交流促进进步,合作促进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把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年会,开成一个畅所欲言、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大会,一个求真务实、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大会;—个开拓创新、积极谋求发展方略的大会。通过大会,在政府与企业,军队与地方,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交流继续教育工作经验,整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探求继续教育发展方略,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共同把继续教育事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篇5: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大家上午好!

一场漫卷全球的疫情,正深刻改变着世界,当然,也正深刻地改变着财富和资本世界!本次论坛,以“全球剧变下的财富管理趋势”为主题,欢迎大家再一次相聚青岛,参加第六届中国财富论坛,共同探讨这个趋势!

财富和资本对大环境的趋势变化具有本能的敏感。世界本来就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次疫情,让世界“变”上加“变”,所有的国家,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人,都在思考同样一个问题:这世界会怎样?我会怎样?我该怎样选择?也就是说,面对这变化的世界,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国家也好,行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必须理性地作出判断、作出选择、作出应对。在这个疫情中的世界,我们已经并且还正在看着各个国家的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纷繁的万象,这一切在加剧着人们心头的不安。而与此相对照的却是,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仅快速地控制住了疫情,恢复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经济也快速回升,全国上下经济社会有序,人民心理踏实安稳,显现出十足的定力。最能体现这种定力的是,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那么,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财富和资本市场会有什么新的变化?这是今天我们会议要探讨的主题,因为这既是中国经济走势会影响到的大问题,也是会影响到中国经济走势的大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判断的问题。对此,从宏观的层面,我有这么几点看法,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请教,供大家批评。

第一,资本会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已经经过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机制还是投资人,都还在不断的完善与成熟之中。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资本难以克制快速扩张的冲动,不免呈现出非理性的浮躁,这一点是有规律性的。但是,在目前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资本会更加理性、更加务实,这种理性与务实的直观表现就是资本会更加注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互动中扩张自己,推动经济脱虚向实的步伐更加扎实有力。

第二,资本会更有力地推动创新。这次疫情让持续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们也感到了切肤之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调整,加之其他更加复杂的因素,我们在不少领域被卡了“脖子”。我们对世界竞争有了新认识,我们对创新的价值有了新体会,这一切,给我们认识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教学。实业难受,资本也好受不到哪里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创新力决定了我们的经济还能走多远,我们的国家还能走多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经济能走多远,必然决定我们的财富、我们的资本能走多远。我们经常说家国情怀,在中国文化中,家与国的命运从来都是连在一起的。作为财富拥有者或投资人,这种情怀一定会被这变动的世界给我们的教训所激发。支持创新,推动创新引领,摆脱被别人卡“脖子”的被动局面,会成为资本市场一种集体性的理性自觉。

第三,中国北方的资本市场会趋于活跃。现在,中国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北方地区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到2019年,长江以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7%左右,下降到了35.2%。北方经济相比南方不活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直观的原因之一就是资本市场不活跃。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然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的循环,就是要通过多种要素的循环,进一步释放北方和西部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既扩大内需,又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加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加持,北方地区一定会迎来一个“补课式”的较快增长阶段。北方要在“双循环”中补课,首先要补财富管理和资本市场这一课。这一课,不仅仅是官员要补,北方的企业家也要补。

第四,国际资本不会去中国化。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明白、很浅显。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快速提升,这决定了中国市场的资本回报率会不断提高。何况,当下疫情还在全世界蔓延,而中国已经回归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中国通过“双循环”,扩大了国内需求,同时也是向世界提供了市场,体现了大国担当。从资本的本性来说,有什么理由不到中国来呢?眼下,去全球化逆流与去中国化的鼓噪,可能会一时掀起波澜,但从长远与规律上看,经济秩序从来都是由共同利益来决定的,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其它。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好,同时坚定不移地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等、互利、共赢,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就会保持足够的吸引力,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国经济的大海一定会更加波澜壮阔!

在这样一个“双循环”的大背景之下,青岛财富管理和资本市场的机会和价值在哪里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岛在“双循环”中有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给财富和资本提供了巨大的增值空间。说青岛在国内大循环中是“双节点”城市,是因为,青岛作为中国北方第三大城市,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又是长江以北地区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中央让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其中就包括要建设上合组织国家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因此青岛打造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一定是资本合作的新平台。我们已经发起了“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以股权投资为主的多种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总书记还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要求青岛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8月8日,我们联合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与胶东经济圈五市,举办了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共同发起了2020·青岛·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9+5”城市建立起了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商协会和企业间的沟通联络机制,目的就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善于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间的开放协作发展,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资本市场空间。我们已经与部分黄河流域城市之间签署了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大家来到青岛,就是面向了胶东经济圈五市,就是面向了山东和整个黄河流域。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青岛擘画的开放发展大势,看到了青岛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前沿价值与“双循环”格局下的“双节点”价值。去年我们提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就有那么多的创投风投机构汇集而来。截至今年6月底,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311家、同比增长24.9%,备案私募基金656只、增长42.6%,管理基金规模达949.2亿元、增长33.8%,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私募基金增速均居全国第一位。银行、基金、理财公司等也加速在青岛集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们连续拿下了光大理财、意才基金销售、青银理财、兴华公募基金四张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这在全国也不是多见的。即便在疫情的冲击面前,青岛金融业发展仍然十分亮眼,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7.8%,证券业交易额增长34.7%,保险业保费规模在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居第2位,6月末,青岛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均超过15%。资本对青岛的青睐,诠释了“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第二,青岛正在积极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推动国内大循环重要的北方枢纽。上海之所以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服务业走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青岛要发挥在“双循环”中的“双节点”价值,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需要发挥包括金融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作用。为此,我们积极主动地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通过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合作,发挥现代服务业全产业渗透、广空间覆盖、强资源整合的作用,辐射黄河流域以及更广阔的北方地区,建设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重要的北方枢纽。

前不久,青岛选派了首批51名干部赴上海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中介组织等开展现代服务业专业实训。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起青岛与上海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内在联系。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有一大批上海的资本金融、航运、贸易、高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人才、机构来青岛投资、落户和考察,不少企业明确表示,要在青岛设立区域性总部。

与现代服务业相随而来的,一定是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技术、产业资源,这些高端资源,正是财富和资本所青睐的对象。当然,这些高端资源,也只有嫁接上了财富和资本,才能够“高飞远飞”。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量现代服务业资源汇聚的青岛,一定是一个给财富和资本创造空间和市场的青岛。

第三,青岛正在建设创业城市,打造最适宜资本生长和财富汇聚的发展生态。我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生态,可以概括为“4+1”生态。所谓“4”,就是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1”,就是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在“四链合一”中,无论是产业链、人才链,还是技术链,都离不开资金链。我们建设创业城市,就是要打通这“四链”,城市要创业,企业要创业,人才要创业。

疫情冲击下,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都在加速重构,这是创业者的机遇。青岛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分别由一名市领导牵头,根据产业基础和城市特质,重点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等等。拿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来说,它就涵盖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机器人、算力算法、区块链、产业数字金融、网络安全技术等全产业生态,这些恰恰就是位于当前产业最前沿、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领域,也是最能感召资本投入、最受资本看好的领域。

围绕产业链,我们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布局人才链、技术链。我们让企业成为引才的主体,引什么人才、给人才什么政策,全都由用人企业说了算。企业的人才,大院大所的人才等等各类人才,在青岛都能享受到创新创业培训。上个月,我们刚成立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去年我们还邀请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15家行业头部企业在青岛发起了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这些都是创新创业培训的主体,现在,他们已经全部在青岛落地并开始创业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持续推动创投风投基金与创新创业人才对接互动,青岛发起的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就是专门支持初创期的创新创业者。

在互联网背景下,不管是人才集聚,还是技术创新,都需要更加多元、便捷的资本支持。我们聚焦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金融科技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合作,探索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积极争取数字货币应用试点,深化金融科技的场景对接和落地推广。我们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逐步扩大金融科技在银行、证券、保险、地方金融组织等领域的应用,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和资产质量。也就是说,在以资本之力推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蝶变的同时,资本也一定会实现自身的快速蓬勃发展,这样就真正打通了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四链合一”,资本既是其他三链的生态,其他三链又是资本的生态。在政务服务方面,去年以来,我们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三化三型”政府,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快速提升,不少来投资的企业家都给予赞许。

各位朋友,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青岛走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承担着多重国家战略使命。我们期待与大家携手一起,共享机遇,在国家“双循环”大格局中书写出更多互利共赢的财富故事。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篇6: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建国

(2012年3月27日)

尊敬的陈宗兴副主席,尊敬的皮尔〃卡丹先生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共同见证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举办的中国(合肥)国际葡萄酒高峰论坛、合肥1912首届诗酒美食国际文化节的开幕,以及马克西姆餐厅、欧堡万国酒庄的开业。在此,我谨代表合肥市人民政府,向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合肥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近年来,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合肥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迅速成长为一座现代化的滨湖大城市,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阔步迈向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合肥市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文化娱乐、旅游会展、综合商贸等新兴业态的培育和发展。1912街区是合肥市重点建设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商户近40家,今天开业的马克西姆餐厅,是世界十大西餐厅之一;欧堡万国酒庄则拥有国内第一流的地下酒窖。中国诗酒文化协会是国家一级社会团体,这次举办中国(合肥)国际葡萄酒高峰论坛是对合肥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将进一步提升合肥的城市品位和形象。

合肥市将继续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到合肥投资,与合肥共发展。

最后,祝中国(合肥)国际葡萄酒高峰论坛圆满成功!祝马克西姆餐厅、欧堡万国酒庄生意兴隆!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7: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Advance the Global Human Rights Cause and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在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 Addres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First South-South Human Rights Forum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王毅

H.E. Wang Yi,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2月7日

7 December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Distinguished Guests, Friends,

我谨代表外交部对首届“南南人权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I would like to extend our sincere congratulations on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South-South Human Rights Forum and our warm welcome to you all.

这次论坛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久,在中国举办的一次高级别国际人权会议。十九大提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解决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提供了方案,也为人权事业的发展开创了契机。论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南人权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具有重要和积极意义。刚才黄坤明部长宣读了习近平主席发来的贺信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本次会议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篇8:在论坛开幕上的致辞

我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自主创新、跨国经营企业和全球著名品牌, 提高国际竞争力。近年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致力于推动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 加强为制造业企业服务, 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 促进更多的中国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成长为国际著名企业, 制造出更多的国际品牌产品。今天的创新论坛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 要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做强, 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基点

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占比已达15.6%,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尚存一定差距。从研发投入看,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与装备制造业强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日、德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总体都在3%以上, 其中日本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比已超过4%, 远远高于我国装备制造业1.4%的水平。从发明专利授权看, 1985~2008年, 我国单位或个人在装备制造业九大领域 (电力装备、石化装备、冶金装备、仪器仪表、机床、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农用机械和环保装备) 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为1:3.5, 与国外的1:2.4的比率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以加速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抓紧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达国家为保持其科技与经济的优势地位, 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都从战略高度谋划未来, 选择重点领域, 增加创新投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2009年9月, 美国政府出台的《美国创新战略》列明了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信息网络和基础研究新战略。2008年底, 欧盟举行首届创新大会, 支持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提升创新能力。2009年, 日本政府出台“数字日本创新计划”, 并籍此促进绿色、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我国也要选择若干重点领域,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组织产学研力量, 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先导支柱产业, 特别要重视能源资源、材料与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全面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为应对全球能源资源、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必须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将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标准的革新。各国争相制订节能减排、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绿色发展、智能发展、低碳发展战略。欧盟制订了《战略能源技术计划》, 美国出台了《清洁能源法案》, 英国发布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白皮书, 德国制订了“国家高技术战略”框架下的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日本推出“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 韩国绿色新政确立低碳增长战略等。可以肯定, 我国即将制订实施的“十二五”规划, 将充分体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将进一步推进实施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 促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快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 促进先进技术转化应用。通过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引领绿色工艺和产品, 全面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在装备制造业领域, 要发展绿色智能制造装备及配套部件, 支撑和带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先进装备制造及绿色再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智能制造体系。

三、发展智能制造为特征的高端制造业

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高端装备制造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积极抢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也是发达国家谋求世界工业强国地位的战略重点。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产业, 要坚持全球需求牵引, 在着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汽车、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同时, 要大力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装置制造产业, 支撑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全球网络智能服务等推动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型。

四、未来制造业更要面向大多数人, 实现普惠性和个性化

我国的收入结构与全球市场的实际决定了我国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高端、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 满足市场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同时也要大力发展面向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高性价比产品和网络普惠服务。制造业发展应当满足全球市场多样化需求并且能为不同用户和消费者所欢迎, 应当协调发展普惠性和个性化的制造与服务产品。

今年是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 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各种挑战, 也面临调整、创新、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6月7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深刻阐述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 为我国未来创新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依靠科技与管理创新, 大幅度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 加快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体系,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 形成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的支撑, 紧紧围绕绿色、智能、普惠和可持续发展主题,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终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

上一篇:国家基金申请报告下一篇:写午餐**作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