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2024-04-24

“帮困助学”活动策划(精选6篇)

篇1:“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1.递交贫困申请。家庭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学校递交贫困申请。要写明家庭状况,递交贫困证。

2.学校审查。审阅申请,向该学生的班主任、同学调查实情。确定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名单。

3.缴纳特殊党费。 先从党员开始,党员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带动同学们把活动搞好。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缴纳相应的特殊党费,不强求。贫困生除外。

4.为贫困生捐款。组织各班举行“为贫困生捐款”活动。为贫困的学生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让需要帮助的同学感受到我们没有放弃他们,我们在努力帮助他们。

5.各班班长把个班捐的.款用红纸包好,写清数目,并且数目要上报学校。不进行攀比,只为了做统计。

6.工作人员布置会场,准备一个大的红色的捐款箱。

7.召开“让爱充满校园”活动大会

大会过程:

(1)学校领导讲话,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一些鼓励,给帮助他们的学生一些表扬。

(2)举行为贫困生捐款活动。会场中放一个红色的捐款箱。首先有请领导、老师进行捐款。

然后有请各班代表。(钱是用红纸包好的,上面有数目)

(3)请贫困生代表讲话。(这时幕后工作人员要把钱总数算好)

(4)有学校领导公布这次捐款总数,宣布会后请需要帮助的同学到财务室领取“爱心助学金”。大会圆满结束。

三.帮困助学活动实效性评价: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特困学生,同时也是一次受教育过程。通过活动,使因贫困而将辍学的同学重新走进课堂,坚定了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决心。也发扬了大家的团结互助精神,让爱充满校园。

06级电脑艺术设计班

刘萍

篇2:“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为了让爱充满校园,大力发扬互助的精神,让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大家感觉到校园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更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

二.帮困助学活动过程:

1.递交贫困申请,“帮困助学”活动策划。家庭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学校递交贫困申请。要写明家庭状况,递交贫困证。

2.学校审查。审阅申请,向该学生的班主任、同学调查实情。确定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名单。

3.缴纳特殊党费。 先从党员开始,党员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带动同学们把活动搞好。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缴纳相应的特殊党费,不强求。贫困生除外。

4.为贫困生捐款。组织各班举行“为贫困生捐款”活动。为贫困的学生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让需要帮助的同学感受到我们没有放弃他们,我们在努力帮助他们。

5.各班班长把个班捐的款用红纸包好,写清数目,并且数目要上报学校。不进行攀比,只为了做统计。

6.工作人员布置会场,准备一个大的红色的`捐款箱,工作计划《“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7.召开“让爱充满校园”活动大会

大会过程:

(1)学校领导讲话,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一些鼓励,给帮助他们的学生一些表扬。

(2)举行为贫困生捐款活动。会场中放一个红色的捐款箱。首先有请领导、老师进行捐款。

然后有请各班代表。(钱是用红纸包好的,上面有数目)

(3)请贫困生代表讲话。(这时幕后工作人员要把钱总数算好)

(4)有学校领导公布这次捐款总数,宣布会后请需要帮助的同学到财务室领取“爱心助学金”。大会圆满结束。

三.帮困助学活动实效性评价: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特困学生,同时也是一次受教育过程。通过活动,使因贫困而将辍学的同学重新走进课堂,坚定了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决心。

篇3:“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为例, 贫困生约占全院学生总数的21.9%, 其中特困生占6%。这些学生家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来自相对经济不发达地区 (如盐城、连云港、徐州等) , 经济发展缓慢, 自然条件差, 加上父辈劳动能力低, 家庭收入难以支付学生的必需费用, 这是造成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 缺少劳动力, 经济来源少或无经济来源;农村多子女家庭;因天灾人祸等原因, 家庭负债累累, 生活费用无来源;城镇下岗职工家庭;残疾人家庭, 基本上无经济来源, 等等。分析发现,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贫困生往往还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并日益突出。

1. 心理困难。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查, 80%以上的贫困大学生存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 贫困生除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外, 还有强烈的自尊心, 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 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需要住校, 且由于宿舍基本按照院部、班级相对集中原则分布, 这时, 贫困生很容易受其他非贫困生的干扰, 制定出与自己现状不符合的生活目标。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敏感, 自尊心非常脆弱, 因囊中羞涩而贬低自己, 觉得低人一等, 遇见事情躲避, 怕引人注目, 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表现为自卑, 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消极依赖、沉默寡言、抑郁孤僻、自暴自弃, 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 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2. 行为困难。

所谓行为困难是指包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一方面, 贫困生大多来自落后地区, 文化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条件等相对来说较差, 特别是外语、计算机等课程, 许多大学生在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语音室、计算机, 导致学习困难。另一方面,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 贫困生享受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 除了课堂学习外, 从小没机会接受各类素质培训, 导致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行为能力相对较差。进入大学校园后, 贫困生虽有强烈的融入群体的愿望, 他们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 既无经济实力, 也无时间、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从而使得原本较差的行为能力更缺乏锻炼的机会。因此, 贫困生能够出类拔萃的很少, 大多数综合行为能力在中等偏下水平。

3. 心理、行为双双困难。

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 使贫困生懂得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 贫困生能够为此而努力, 力图使综合素质摆脱现状, 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 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时间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有心无力。一方面, 进入大学后, 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而是重在综合素质的培养, 行为困难的学生难有优势, 自卑等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日积月累, 造成心理困难并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 心理困难的学生, 由于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心理自卑、情绪低落, 从而大大影响了其人际交往等行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结果是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共同作用, 形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帮困体系现状分析

1. 以简单的经济资助方式为主, 帮困助学与育人结合不够。

目前高校的帮困助学体系以“奖、贷、助、免、减、补、勤”为主要内容, 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这种“授之以鱼”的简单帮扶方式, 缺少帮困与育人的结合, 仅能使贫困生略解燃眉之急, 对于他们心理困难、行为困难的局面却难以改变, 他们毕业后依然很难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 所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离开“贫困生”的群体。

2. 对于贫困生认定形式单一, 许多非贫困生“浑水摸鱼”。

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一般采取以下步骤: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再附上在生源地开取家庭贫困相关证明交给分管老师, 在成立的相应的评定小组评定后, 认定贫困等级。帮困工作以此认定名单作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贫困生由于心理、行为困难, 或因自卑反而不愿提出申请, 或申请后由于人际交往问题, 不被评定小组认定;与此同时, 由于生源地家庭贫困证明的获取办法不是非常困难, 有些非贫困生抱着“不申请白不申请”的心态, 递交申请, 而往往这部分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得好, 认定小组也易通过其认定。而辅导员一般面对200—500名学生, 一时也难以分辨情况的真实性。

3. 较少注意贫困生的主体性, 难以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潜能。

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通常做法是通过本人申请, 再由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 将奖 (助) 学金、学费减免等机会给予家庭贫困生, 而不是由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自主选择某项帮困助学措施, 并结合学校总体状况制定自己的帮困助学计划。这种模式, 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结果是:一方面, 随着助学金的金额越来越高, 种类越来越多, 一些贫困生渐渐对助学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 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及学费减免等形式的帮困助学时不能有效地承担一定的义务, 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相分离, 有些学生在还没有拿到助学金的时候就已经张罗请客吃饭玩乐了, 这也变相助长了“助烟、助酒、助玩、助乐”。

4. 帮困助学工作的前瞻性不够, 未能及时阻止心理困难、行为困难恶化。

对贫困生入学后, 普查和救助措施不力, 对贫困生伴有的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建立困难信息档案时标准不明确, 档案建立不全面, 缺乏及时的个性化辅导, 直至表现得极为严重时, 才开始介入相关手段和方式, 已经错失了最佳教育时机, 使得原本可以挽救的学生出现退学、就业困难, 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三、实现“三个结合”, 构建合理帮困体系

1. 将物质资助和精神扶贫相结合, 激发贫困生内在的成才愿望和潜能。

“扶贫先扶志”, 经济资助不能代替精神扶贫, 经济资助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 而精神扶贫才具有长远的效果。高校的助学帮困工作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精神双脱贫。为此, 必须坚持采取多方面的精神扶贫教育。一是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 帮助他们去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 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塑造其健康的品格。二是要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使贫困生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 形成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的学风, 培养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进行自立自强教育, 使贫困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努力, 才能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才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完善助学体系 (奖、贷、助、免、减、补、勤) , 使高校的资助工作既要达到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目的, 又要实现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提高勤工助学在帮困工作中的地位, 让有偿资助成为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形式。具体做法是, 可以安排一些重要而不繁重的工作, 适当提高报酬, 作为对工作的肯定和对贫困的资助。

2. 将技能培训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重塑贫困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资助和精神扶贫能暂时缓解他们的困难处境, 但长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所导致的贫困生较低的行为能力水平, 却很难通过简单的经济援助和心理疏导得以提高。我们应切实提高帮困助学的实效, 立足长远、标本兼治, 既要“授之以鱼”, 又要“授之以渔”, 做到全方位塑造和提高贫困生的行为能力水平。同时, 行为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心理困难的彻底疏导和根治, 从而为将来通过自我努力解决经济困难打好基础并提供保证。

首先, 针对贫困生群体, 培训最好是免费的, 或者低价格的专门的技能强化培训课程。如通过开设外语、计算机培训课程提高课程解决基础较差的问题;开设演讲培训课提高表达能力;开设音乐鉴赏课提高艺术修养;开设职业发展培训课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和应聘技能等。

其次, 成立帮困助学社团,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一技之长, 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 开展由内而外的交友活动, 努力为贫困生创造交友的条件, 使那些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在贫困生群体内能够敞开心扉、与人交流, 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篱笆, 然后再由内而外地扩大交友范围, 积极地接受并给予别人爱和友谊, 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沟通交流水平。

3. 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实现帮困助学的全覆盖。

作为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贫困生有其共性的一面, 而具体到每一个学生, 又有其个性的一面。要提高帮困助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了解和把握贫困生的共同需要, 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等问题, 并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首先, 建立一支帮困信息员队伍, 全面、真实地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当前我院往往是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500名学生, 实在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 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组成。信息员生活在学生当中, 对自己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得清清楚楚, 由他们来配合辅导员开展贫困生状况的摸查工作是比较理想的。

其次, 建立贫困生档案, 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建立贫困生档案是开展资助工作的依据。学生一入学, 就要统计详细的个人资料, 主要包括: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同时, 进行心理普查, 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这些资料应实行动态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如有可能, 也应建立功能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 方便辅导员及时更新困难数据, 包括学习情况、行为能力水平等, 为帮困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德静.关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5, (2) .

[2]李利平, 赵丽珍.试论建立新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6, (12) .

[3]王礼彬.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8) .

[4]马绍辉.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及今后的工作重点[J].高教研究, 2006, (5) .

[5]赵正兵.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4) .

篇4:“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帮困助学 档案化管理

随着高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贫困生总数也在逐年上升。政府在高职院校建立以贷款为主渠道的“奖、贷、助、补、免”资助体系,解决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为了便于统计、发放和管理,也由此产生了相关的高职院校助学档案,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颇具规模,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尚未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一、帮困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高职院校助学档案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过整理的文字、图表、数字、图片、音像制品等材料文件,是学生成长教育及发展变化的翔实记录,呈现出教育资源的价值形态。

1.助学信息资源对学校的招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作为领导决策、招生、就业、职业发展的材料,因此把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工作当成重点来抓,加快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信息资源档案化管理的保证。高职院校与高中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早了解高中生有效信息,对招生和助学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以助学先进人物档案资料为依托,以生动真实的图片、清晰难忘影像以及翔实的记录展现优秀贫困学子的成长历程,他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对同学具有教育和影响作用。利用身边人物的荣誉效应,对同学们进行成长励志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经济自主、生活自立、精神自强,这些档案材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极好内容。

3.具有校友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作用

高职院校助学档案详实系统地记载助学同学的情况,能够宣传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成果,学校的校友就是办学成果的生动展现。学校通过收集和传播校友们的丰富生动材料,使身边的学子确立个人发展,逐步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成长成才的理念,通过助学的档案的管理,能够展示校友们成长实践的过程,从而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助学档案教育资源的制约因素

1.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助学档案意识的缺失,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高职院校助学档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更多是只注意本年度本届生的助学信息,更未对档案教育资源在招生、校友等其他方面加以利用。由于学校助学档案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归档、分类等细则,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因此给查找和高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2.助学工作方法传统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工作繁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懂得计算机技术,要能够对存档的助学资源进行数据处理和电子化格式和保密的处理,又要求掌握助学管理技巧。此外,对助学人员的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写作能力、助学档案的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要求。

三、发挥高职院校助学档案教育作用的途径

1.发挥优势,协同配合,跟踪收集,实现贫困大学生信息的档案化管理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职能部门之一,要积极与其他部门联手,建立困难学生档案,结合家访活动,认真做好审核、汇集资料,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信息档案以及电子信息网络体系,为实现帮困助学工作数据的动态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定期更新助学档案,建立起追踪档案,为学生求职发展提供继续关注和教育培养。

2.对助学档案加强管理,规范评价体系,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助学档案记录着大学生助学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学生的家庭人口、家中经济状况、职业活动、身体状况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通过严格助学管理的保密措施和考核评价,强化监督和管理,使学校重视帮困助学体系,提高帮困助学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3.搭建助学档案的教育互助平台,加强对学生的走访,定期巡访更新

学校建立助学档案的教育网页,使助学档案资源尽快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助学档案教育信息资源的档案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加强帮困助学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跟踪培养,制订计划和定期定点地组织巡访,建立校友互助群体,了解学生情况,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可持续的帮困助学管理机制。

帮困助学是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高职院校要发挥帮困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的优势,建立、完善、发展学生资助育人育心的长效机制。学校通过各方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加强对助学学子的跟踪培养,增强学生的资助育人育心意识,更好地开辟和拓展高职院校助学工作的阵地。

篇5:唐庄中学帮困助学活动实施方案

一、帮困助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意义。

(一)帮困助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的教育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确保每位贫困家庭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从而建立一种更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二)帮困助学活动遵循的原则:坚持上级助学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坚持教师个体或集体与个体学生面对面扶助原则;坚持扶助水平与广大教师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在校教师帮扶为主,政府、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资金筹措的原则。让有限的资金使贫困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从而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帮困助学活动的意义:帮困助学活动是唐庄中学“全员德育”教育理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具体行动。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树立教师从我做起、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最终达到提升学校形象,打造品牌学校的目的。

二、帮困助学活动的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唐庄中学“一助

一、手拉手”帮困助学活动领导小组。学校“一助

一、手拉手”帮困助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扶贫助学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制定扶贫助学的有关政策,及时解决扶贫助学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并根据学校扶贫助学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及教师个体的经济状况,落实扶贫助学对象、扶助标准、办理程序、资金筹措及管理等工作,制定具体措施,完善相应的管

理制度。

三、帮困助学活动的对象和任务。

(一)帮困助学活动的对象:凡在我校就读期间因父母双方丧失劳动能力、退役伤残军人、军烈属等子女、家庭成员因严重疾病或重大事故而造成家庭困难的子女、单亲困难家庭子女均属我校帮困助学活动之列。

(二)帮困助学活动的帮扶任务:根据帮困助学活动的相关原则,帮扶小组的教师个体、集体通过多种渠道资助贫困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缀学。在结对帮扶期间,学生在校因病、因伤残或个人及家庭遭受重大意外伤害,造成重大经济困难,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视困难程度给予适当的临时困难补助;对在校就读期间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给予适当奖励;激励经济困难的学生努力勤奋学习,树立生活信心,鼓励他们自主、自立、自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帮困助学活动制度。

(一)开辟并拓宽“绿色通道”,对在校就读期间的贫困学生一律采取先入学后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助学的办法,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就读于唐庄中学。

(二)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制度,建立贫困学生信息管理库,实行动态管理。

(三)建立汇报制度:结对帮扶助学活动按学年办理,学年初各帮扶小组上报帮扶计划,学期末将扶贫助学情况进行总结,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一次帮扶家庭见面会,相互沟通、协商一致。

(四)建立帮困助学活动公示制度:将帮困助学活动公示纳入校务公开内容之一,规范程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篇6:“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2009】20号)要求,决定在系统党员中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帮困活动,现将活动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标

为了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更好地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切实增强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全面树立服务学生思想,实现困难学生的思想、身心、学习、生活状况有较大改观,促使党员的素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

二、具体措施

1、各中小学党组织根据本校困难学生情况,确定与党员结对的学生名单。每位党员至少结对一名困难学生,建立党员与困难学生长期结对帮扶机制。

2、为突出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效性,各基层党组织要在5月底前,安排一次专项结对活动,专项活动做到“五个一”:一是开展一次家访活动。每位结对党员要在5月底之前对结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生活环境,为教育、帮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赠送一件有意义的物

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为学生赠送一件学习用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体会到教师的爱。三是组织一次谈心谈话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对党员与学生要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心活动,通过轻松的聊天式谈话,帮助学生找出缺点,找出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困难的方法。四是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结对党员与学生一起,可以为教师、也可以为家长共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五是组织一次支部交流。各支部要组织一次结对工作专题交流,及时总结、交流结对活动中的得失,形成长效机制。

3、每名党员要做好帮扶记录及过程和结果材料的整理。支部要将党员结对情况将列入年度党员评优和考核内容。

三、活动要求

1、各支部要把结对联系困难学生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履行党员义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一种有效抓手,要精心组织,力争取得实效。

2、每位党员要充分认识到结对活动的意义,要用真情和爱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同时,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让好事做好。

附件:《“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帮困活动统计表》

中共西湖区教育局委员会

二00九年四月十三日

附件:

“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帮困活动统计表

上一篇:2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业下一篇: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的教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