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励志助学

2024-05-03

帮困励志助学(共10篇)

篇1:帮困励志助学

帮困助学兴善举 扶贫助教写华章

——补浪河乡教育基金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促进补浪河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共同营造“言教、重教、爱教、助教”的社会环境,2008年秋乡党委书记陈虎平和走出家乡补浪乡社会贤达共商补浪河乡教育发展大计,一致达成共识,宋云山先生鼎力支持个人赞助200万元,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200多万元。为此,2008年8月23日成立补浪河乡教育基金会

五年来,教育基金会以“扶贫支教、帮困助学、奖励优秀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促进我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宗旨,、几年来,在教育基金理事会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在优秀学生奖励、贫困学生支助、优秀教师奖励以及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发挥基金的最大效益,几年来共奖励研究生8名,大中专学生144名,考入重点高中学生108名,支助特困生17名;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在校学生194名,优秀中小学生200名累计发放奖励助学资金达100多万元,弘扬全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我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热诚期待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您温暖的双手,以回报社会的善举,帮困助学,为贫困学子雪中送炭,为提高我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全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新贡献。今后,我们始终不渝坚持这一长效机制,来推动和改善我乡的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奖励我乡学有所成,教育有方者,资助一些因家庭贫困无法入学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共同营造“言教、重教、爱教、助教”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坚定信念,狠抓教育,乘势而上,不断提升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来实现我乡教育腾飞和事业的振兴!

篇2:帮困励志助学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深入改革,部分学生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全部学费有困难。为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业不受影响,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有关事项的规定,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对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帮困的办法,条款如下:

一、申请助学帮困的条件与标准

申请助学帮困的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学院的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原则上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及格、家庭经济困难。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父母均已去世,无经济来源的孤儿;

2、烈、军属,民政部门的优抚对象(附区(县)级以上证明)

3、家庭经济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二、助学帮困的方式

1、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2、采取学费分期付款方式(分期仅限于在二个学期内)。

3、减免学费。经过批准,每人每学年可减免数额为学费总额的10~30%。享受减免的学生比例,控制在学生总数的1%内。对已获减免部分学费但仍有困难的学生,可再采取申请贷款或分期付款办法。

4、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助工助学活动。

三、申请减免学费和分期付款的程序

新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过期不予受理),二年级以上学生必须在本学年报到注册时,由本人向班主任提交详细的申请报告、申请表,附上近期的家庭经济收入证明,及其他有关证明,经班主任确认后,送交高职分院或外语培训部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送学生处审批。

四、其它

1、学院有权对享受减免学费和分期付款的学生的经济情况进行抽查。弄虚作假者,除需全额补交减免的费用外,学院还可视情节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2、本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执行。

3、本办法由学院学生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4、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原则上不执行本办法。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篇3:帮困励志助学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为例, 贫困生约占全院学生总数的21.9%, 其中特困生占6%。这些学生家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来自相对经济不发达地区 (如盐城、连云港、徐州等) , 经济发展缓慢, 自然条件差, 加上父辈劳动能力低, 家庭收入难以支付学生的必需费用, 这是造成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 缺少劳动力, 经济来源少或无经济来源;农村多子女家庭;因天灾人祸等原因, 家庭负债累累, 生活费用无来源;城镇下岗职工家庭;残疾人家庭, 基本上无经济来源, 等等。分析发现,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贫困生往往还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并日益突出。

1. 心理困难。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查, 80%以上的贫困大学生存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 贫困生除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外, 还有强烈的自尊心, 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 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需要住校, 且由于宿舍基本按照院部、班级相对集中原则分布, 这时, 贫困生很容易受其他非贫困生的干扰, 制定出与自己现状不符合的生活目标。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敏感, 自尊心非常脆弱, 因囊中羞涩而贬低自己, 觉得低人一等, 遇见事情躲避, 怕引人注目, 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表现为自卑, 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消极依赖、沉默寡言、抑郁孤僻、自暴自弃, 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 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2. 行为困难。

所谓行为困难是指包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一方面, 贫困生大多来自落后地区, 文化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条件等相对来说较差, 特别是外语、计算机等课程, 许多大学生在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语音室、计算机, 导致学习困难。另一方面,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 贫困生享受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 除了课堂学习外, 从小没机会接受各类素质培训, 导致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行为能力相对较差。进入大学校园后, 贫困生虽有强烈的融入群体的愿望, 他们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 既无经济实力, 也无时间、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从而使得原本较差的行为能力更缺乏锻炼的机会。因此, 贫困生能够出类拔萃的很少, 大多数综合行为能力在中等偏下水平。

3. 心理、行为双双困难。

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 使贫困生懂得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 贫困生能够为此而努力, 力图使综合素质摆脱现状, 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 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时间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有心无力。一方面, 进入大学后, 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而是重在综合素质的培养, 行为困难的学生难有优势, 自卑等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日积月累, 造成心理困难并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 心理困难的学生, 由于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心理自卑、情绪低落, 从而大大影响了其人际交往等行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结果是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共同作用, 形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帮困体系现状分析

1. 以简单的经济资助方式为主, 帮困助学与育人结合不够。

目前高校的帮困助学体系以“奖、贷、助、免、减、补、勤”为主要内容, 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这种“授之以鱼”的简单帮扶方式, 缺少帮困与育人的结合, 仅能使贫困生略解燃眉之急, 对于他们心理困难、行为困难的局面却难以改变, 他们毕业后依然很难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 所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离开“贫困生”的群体。

2. 对于贫困生认定形式单一, 许多非贫困生“浑水摸鱼”。

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一般采取以下步骤: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再附上在生源地开取家庭贫困相关证明交给分管老师, 在成立的相应的评定小组评定后, 认定贫困等级。帮困工作以此认定名单作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贫困生由于心理、行为困难, 或因自卑反而不愿提出申请, 或申请后由于人际交往问题, 不被评定小组认定;与此同时, 由于生源地家庭贫困证明的获取办法不是非常困难, 有些非贫困生抱着“不申请白不申请”的心态, 递交申请, 而往往这部分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得好, 认定小组也易通过其认定。而辅导员一般面对200—500名学生, 一时也难以分辨情况的真实性。

3. 较少注意贫困生的主体性, 难以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潜能。

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通常做法是通过本人申请, 再由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 将奖 (助) 学金、学费减免等机会给予家庭贫困生, 而不是由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自主选择某项帮困助学措施, 并结合学校总体状况制定自己的帮困助学计划。这种模式, 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结果是:一方面, 随着助学金的金额越来越高, 种类越来越多, 一些贫困生渐渐对助学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 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及学费减免等形式的帮困助学时不能有效地承担一定的义务, 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相分离, 有些学生在还没有拿到助学金的时候就已经张罗请客吃饭玩乐了, 这也变相助长了“助烟、助酒、助玩、助乐”。

4. 帮困助学工作的前瞻性不够, 未能及时阻止心理困难、行为困难恶化。

对贫困生入学后, 普查和救助措施不力, 对贫困生伴有的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建立困难信息档案时标准不明确, 档案建立不全面, 缺乏及时的个性化辅导, 直至表现得极为严重时, 才开始介入相关手段和方式, 已经错失了最佳教育时机, 使得原本可以挽救的学生出现退学、就业困难, 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三、实现“三个结合”, 构建合理帮困体系

1. 将物质资助和精神扶贫相结合, 激发贫困生内在的成才愿望和潜能。

“扶贫先扶志”, 经济资助不能代替精神扶贫, 经济资助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 而精神扶贫才具有长远的效果。高校的助学帮困工作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精神双脱贫。为此, 必须坚持采取多方面的精神扶贫教育。一是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 帮助他们去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 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塑造其健康的品格。二是要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使贫困生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 形成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的学风, 培养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进行自立自强教育, 使贫困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努力, 才能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才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完善助学体系 (奖、贷、助、免、减、补、勤) , 使高校的资助工作既要达到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目的, 又要实现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提高勤工助学在帮困工作中的地位, 让有偿资助成为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形式。具体做法是, 可以安排一些重要而不繁重的工作, 适当提高报酬, 作为对工作的肯定和对贫困的资助。

2. 将技能培训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重塑贫困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资助和精神扶贫能暂时缓解他们的困难处境, 但长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所导致的贫困生较低的行为能力水平, 却很难通过简单的经济援助和心理疏导得以提高。我们应切实提高帮困助学的实效, 立足长远、标本兼治, 既要“授之以鱼”, 又要“授之以渔”, 做到全方位塑造和提高贫困生的行为能力水平。同时, 行为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心理困难的彻底疏导和根治, 从而为将来通过自我努力解决经济困难打好基础并提供保证。

首先, 针对贫困生群体, 培训最好是免费的, 或者低价格的专门的技能强化培训课程。如通过开设外语、计算机培训课程提高课程解决基础较差的问题;开设演讲培训课提高表达能力;开设音乐鉴赏课提高艺术修养;开设职业发展培训课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和应聘技能等。

其次, 成立帮困助学社团,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一技之长, 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 开展由内而外的交友活动, 努力为贫困生创造交友的条件, 使那些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在贫困生群体内能够敞开心扉、与人交流, 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篱笆, 然后再由内而外地扩大交友范围, 积极地接受并给予别人爱和友谊, 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沟通交流水平。

3. 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实现帮困助学的全覆盖。

作为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贫困生有其共性的一面, 而具体到每一个学生, 又有其个性的一面。要提高帮困助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了解和把握贫困生的共同需要, 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等问题, 并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首先, 建立一支帮困信息员队伍, 全面、真实地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当前我院往往是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500名学生, 实在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 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组成。信息员生活在学生当中, 对自己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得清清楚楚, 由他们来配合辅导员开展贫困生状况的摸查工作是比较理想的。

其次, 建立贫困生档案, 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建立贫困生档案是开展资助工作的依据。学生一入学, 就要统计详细的个人资料, 主要包括: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同时, 进行心理普查, 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这些资料应实行动态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如有可能, 也应建立功能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 方便辅导员及时更新困难数据, 包括学习情况、行为能力水平等, 为帮困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德静.关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5, (2) .

[2]李利平, 赵丽珍.试论建立新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6, (12) .

[3]王礼彬.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8) .

[4]马绍辉.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及今后的工作重点[J].高教研究, 2006, (5) .

[5]赵正兵.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4) .

篇4:帮困励志助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帮困助学 档案化管理

随着高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贫困生总数也在逐年上升。政府在高职院校建立以贷款为主渠道的“奖、贷、助、补、免”资助体系,解决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为了便于统计、发放和管理,也由此产生了相关的高职院校助学档案,经过多年的积累,已颇具规模,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尚未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一、帮困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高职院校助学档案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过整理的文字、图表、数字、图片、音像制品等材料文件,是学生成长教育及发展变化的翔实记录,呈现出教育资源的价值形态。

1.助学信息资源对学校的招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作为领导决策、招生、就业、职业发展的材料,因此把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工作当成重点来抓,加快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信息资源档案化管理的保证。高职院校与高中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早了解高中生有效信息,对招生和助学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以助学先进人物档案资料为依托,以生动真实的图片、清晰难忘影像以及翔实的记录展现优秀贫困学子的成长历程,他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对同学具有教育和影响作用。利用身边人物的荣誉效应,对同学们进行成长励志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经济自主、生活自立、精神自强,这些档案材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极好内容。

3.具有校友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作用

高职院校助学档案详实系统地记载助学同学的情况,能够宣传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成果,学校的校友就是办学成果的生动展现。学校通过收集和传播校友们的丰富生动材料,使身边的学子确立个人发展,逐步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成长成才的理念,通过助学的档案的管理,能够展示校友们成长实践的过程,从而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助学档案教育资源的制约因素

1.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助学档案意识的缺失,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高职院校助学档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更多是只注意本年度本届生的助学信息,更未对档案教育资源在招生、校友等其他方面加以利用。由于学校助学档案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归档、分类等细则,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因此给查找和高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2.助学工作方法传统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建设工作繁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懂得计算机技术,要能够对存档的助学资源进行数据处理和电子化格式和保密的处理,又要求掌握助学管理技巧。此外,对助学人员的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写作能力、助学档案的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要求。

三、发挥高职院校助学档案教育作用的途径

1.发挥优势,协同配合,跟踪收集,实现贫困大学生信息的档案化管理

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职能部门之一,要积极与其他部门联手,建立困难学生档案,结合家访活动,认真做好审核、汇集资料,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信息档案以及电子信息网络体系,为实现帮困助学工作数据的动态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定期更新助学档案,建立起追踪档案,为学生求职发展提供继续关注和教育培养。

2.对助学档案加强管理,规范评价体系,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助学档案记录着大学生助学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学生的家庭人口、家中经济状况、职业活动、身体状况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通过严格助学管理的保密措施和考核评价,强化监督和管理,使学校重视帮困助学体系,提高帮困助学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3.搭建助学档案的教育互助平台,加强对学生的走访,定期巡访更新

学校建立助学档案的教育网页,使助学档案资源尽快转化为教育资源,为助学档案教育信息资源的档案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加强帮困助学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跟踪培养,制订计划和定期定点地组织巡访,建立校友互助群体,了解学生情况,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可持续的帮困助学管理机制。

帮困助学是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高职院校要发挥帮困助学信息资源的档案化管理的优势,建立、完善、发展学生资助育人育心的长效机制。学校通过各方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加强对助学学子的跟踪培养,增强学生的资助育人育心意识,更好地开辟和拓展高职院校助学工作的阵地。

篇5:“帮困助学”活动策划

2.学校审查。审阅申请,向该学生的班主任、同学调查实情。确定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名单。

3.缴纳特殊党费。 先从党员开始,党员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带动同学们把活动搞好。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缴纳相应的特殊党费,不强求。贫困生除外。

4.为贫困生捐款。组织各班举行“为贫困生捐款”活动。为贫困的学生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让需要帮助的同学感受到我们没有放弃他们,我们在努力帮助他们。

5.各班班长把个班捐的.款用红纸包好,写清数目,并且数目要上报学校。不进行攀比,只为了做统计。

6.工作人员布置会场,准备一个大的红色的捐款箱。

7.召开“让爱充满校园”活动大会

大会过程:

(1)学校领导讲话,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一些鼓励,给帮助他们的学生一些表扬。

(2)举行为贫困生捐款活动。会场中放一个红色的捐款箱。首先有请领导、老师进行捐款。

然后有请各班代表。(钱是用红纸包好的,上面有数目)

(3)请贫困生代表讲话。(这时幕后工作人员要把钱总数算好)

(4)有学校领导公布这次捐款总数,宣布会后请需要帮助的同学到财务室领取“爱心助学金”。大会圆满结束。

三.帮困助学活动实效性评价: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特困学生,同时也是一次受教育过程。通过活动,使因贫困而将辍学的同学重新走进课堂,坚定了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决心。也发扬了大家的团结互助精神,让爱充满校园。

06级电脑艺术设计班

篇6:帮困助学倡议书

同学们:

当你们漫步街头尽情地欣赏城市的繁华景象时;当你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时;你是否看到,在你我身边,与我们共沐阳光,充满梦想又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无助的眼神。他们有的父母患病,丧失劳动力;有的是单亲家庭,没有经济来源;有的家中一贫如洗,命运坎坷;他们甚至连每月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无法保证,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命运是那么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美好的梦。此刻,他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物质上的帮助,他们应该在这充满阳光的校园里感受爱的温暖。

命运无情,人有情。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列宁街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起倡议:

行动起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用生命中的全部热情和力量,关爱身边的贫困伙伴。

小伙伴们,请伸出友爱之手,少吃一包零食,少喝一瓶水,将零用钱、压岁钱节省下来,捐给身边最需要帮助的同学。

也许你点滴的付出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暗淡的生活重新迸出灿烂的光辉,让希望的光芒照亮他们的前程。“伸出你的双手,奉献一片爱心”,我们在真情呼唤,贫困学生在热切期盼。让我们捧着一份爱心,加入到“助学帮困”爱心行动中来,让我们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

倡议人:

篇7:帮困助学倡议书

李茂建一家共四口人,是东海岛东山镇东头山村民。目前,李家仅靠村委暂时派邻居照顾,家境十分凄惨,情况相当严峻。父亲李美家在xx年7月8日因病去世。由于患病,李家欠债累累。李茂建母亲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大姐李金菊和二姐李金桂由于母亲遗传,都患有精神病,生活也不能自理,李茂建今年11岁,他是李家唯一能自理并可以上学读书,由于贫穷,只上了一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在家。当我们东海岛社会实践小组成员访问李家时,李茂建那双天真的眼睛又是多么渴望能重返校园生活啊!

面对李茂建渴望的目光,感受李茂建贫困的现状,想着李茂建未知的未来,我们8位在东海岛试验区实践的大学生向全体参加准入社会实践的同学倡议:让我们携手起来,奉献爱心,资助凄惨的李家,帮助李茂建实现重返校园的愿望,圆基本学业的梦想,倡议书《帮困助学倡议书》。希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款,给李茂建一个新的希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您的一份爱心将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来吧,亲爱的朋友,伸出你的双手,献出你的爱心,加入我们的爱心助学行列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篇8:帮困励志助学

关键词:帮困助学,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干预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拉大,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突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困难。综合环境、个人、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产生出不同形式的表现,包括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等等。因此高校帮困助学工作应该建立贫困学生心理干预的长效机制,缓解贫困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帮助其心理脱困。本文通过介绍贫困学生中几类常见的心理问题,就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有效建立贫困学生心理干预长效机制进行探讨。

1 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与表现

1.1 自卑

自卑是高校贫困学生中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上,自卑是指一种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则往往源于经济条件方面的困难,但自卑容易蔓延至除经济以外的方面,如学习、社交等各方面。其中不乏一些中学时期的佼佼者,在进入高校这个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中,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而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远落后与他人,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进入高校的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和迷失,对以后的变化感到恐惧和无助,经济的拮据更让他们的自卑情绪油然而生。

1.2 敏感

在心理学上,敏感可认为是过度地在意某些细节带来的感受和变动并善于将之放大,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高校贫困学生的敏感主要表现于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贫困生身份的看法,有时同学间的不经意交流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出现了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跟老师提及家庭经济情况,竭力否认经济困难的事实,甚至拒绝接受学校提供的各类帮困资助。因此,敏感也是贫困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表现,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中往往需要多加留意。

1.3 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主观表现出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以至于难以自制。焦虑相比较于自卑和敏感,往往和某一特别时期相关联,例如期末备考、毕业找工作阶段。在这些时期中,同学们学习生活相对紧张,贫困学生除了面对学业、工作的压力之外还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因此也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在焦虑产生的早期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如谈话、激励、团队活动,能够有效帮助缓解焦虑,避免向更严重心理问题发展的趋势。

1.4 抑郁

根据心理学的定义,抑郁是一种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近年来,高校学生中抑郁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贫困学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经常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比平常话少了等等,一旦发生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存在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容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2 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据有关资料记载,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有超过50%是来自农村,全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升高,超过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20%,经济特困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以上,经济因素成为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原因。在高校中,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省市和地区,地域和家庭的经济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而产生了贫困学生群体。一些学生坦言“中学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上大学以后,差距太大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贫困学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客观上的经济困难使得贫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压力,包括基本的生活成本和学习所需的开销。一些学生因自己的贫困而产生自卑,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也不参加集体活动。经济压力导致“心理贫困”是较多发生的情况,高校帮困助学工作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困难,但能够通过各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机会来缓解贫困学生学业相关的经济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学生“心理贫困”发生的几率。

2.2 环境因素

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等贫困地区,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于城市要落后许多,一些地区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以应试为主,不少乡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条件也都较差,素质教育在这样的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落后于其他学生,学生的个性缺乏充分发展,也会成为导致“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高校生活对学生们而言是崭新的环境。在上大学之前,他们头脑中就已编织了一幅大学生活的美好画面。在进了大学之后,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学习上的压力,不同于中学的师生沟通方式,再加上经济方面的困难,会让一部分贫困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往往是缓解环境对贫困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有效途径。

2.3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是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学生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生性开朗,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部分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日常交流中容易被发现,帮困助学工作相对容易开展并取得成效。但更多的一部分贫困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同周围的人交往,不同程度上存在自卑心理,同时又比较敏感。这部分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往往选择藏在心里不轻易向老师或者同学求助,长此以往,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且缺少释放的途径,容易积攒而产生焦虑甚至抑郁。对于这类学生开展工作则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从各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动态,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帮助其建立信心。

当今各高校都有比较完善的帮困助学制度,但对于贫困学生的个人因素则要求教师在学生工作具体实施中注重个性化,因人而异地选用合适的方式开展帮困助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2.4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一部分贫困学生心理失衡,使一些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3 帮困助学工作中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3.1 创建并维护贫困学生档案

从学生被高校录取,认定贫困学生与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工作就开展起来了,大部分的贫困生在入学初期被认定,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遇到一些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可能在在校期间被认定。无论是那种情况,真实、完整的贫困学生资料档案是开展助学帮困工作的基础。

一份完整的贫困学生档案,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经济情况以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谈心记录、已获得的奖助学金、参加的勤工助学等方面信息。由于这部分信息是在学生在校期间不断积累和补充的,因此贫困学生档案的维护与更新应当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3.2 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困难

贫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困难。利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帮困助学资源,如各类奖、助学金,帮助缓解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困难,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够有效降低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适当的资助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生活上最直接的经济困难,也能够培养学生具备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良好品质。

3.3 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

防御贫困学生出现心理贫困,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到学生中走访、面对面谈话交流、侧面情况了解都是可以采取的方法。只有第一时间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趋势,才能尽早发现心理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疏导,避免更严重的心理危机情况发生。

3.4 及时有效进行心理危机应对

一旦遇到贫困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称之为心理危机,如严重的焦虑心理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了使应对措施更有针对性,可以尝试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安抚和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对于部分易敏感的学生,则需采用较为间接的方式。

及时与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也是进行危机应对的有效方法。一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家长了解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采取合作,多角度与学生进行谈心和疏导,让心理问题得到缓解。(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30页)

4 总结与展望

帮困助学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给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外,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早发现心理问题的发生,给予问题学生正确的引导。本文介绍了贫困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四类心理问题的表现,剖析影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建立心理干预机制的若干项措施。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近些年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将有利于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继民,薛深.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分析与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2).

篇9:社区里的老干部帮困助学互助会

病榻上的我,心中画出一面红旗,旗面上镶嵌着我送给他们的名字——“老干部志愿者”,这名字如花一样美丽、如苍松一样坚韧、如军号一样响亮。

我是受益者

2013年7月7日,我突然摔倒并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住院。7月19日眼睛失明的丈夫,因着急受累一病不起,住院并连续转院至今。我生活中的困难层出不穷。但在居民们的大力帮助及社区党委的不断关怀下,我逐渐地从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走出来,这其中就有“三四条帮困助学互助会”的经济援助。

当时,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帮困助学互助会负责人之一、74岁的老劳模陶玉珍奔走相告,找到了社区党委召开会议、商定救助方案、启动了救助基金。由社区党委书记李宏双、主任刘利欣和互助会的负责人陶玉珍亲自把3000元救助金及时送到我家,我当时是百感交集。

互助会负责人之一原朝阳职大校长张春发老人不顾82岁高龄,在老伴的搀扶下找到了社区主任刘利欣,拿出1000元说:“当年我是朝阳职大的校长,她是学生,这是我对学生的一点心意。”我接过老人的钱,听着叙述,泪水横流。

“帮困助学互助会”的诞生

2001年被三四条社区聘为社区顾问的张万鹏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了社区“三多一优”的特点:低保户多、下岗职工多、农转工多。一优就是离退休老干部多。生活困难的孩子要是遇到了读书难的问题。老干部可能就是一股力量,老干部有责任帮助他们实现就学梦想。

之后两年张万鹏和几个老干部共同资助了两个学生。但他觉得这力量还是小。

2004年张万鹏把成竹在胸的设想写信给了当时的社区书记,提出建立个帮困助学的组织,带动社区来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并表示“我和老伴商定好了,每月赞助100元,每年1200元,定时交付。”他还提出了赞助流程。社区党委立即采纳大力支持,成立了“三四条帮困助学互助会”。

为做好捐款的监督管理工作,社区党委还成立了“互助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牵头,张万鹏、陶玉珍、张春发三位老干部为成员,捐助的资金交给社区党委转交到社区服务中心专项管理,称为“帮困助学金”。

2004年10月22日,在办事处和社区两级领导的支持下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在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张万鹏把他的第一份赞助金1200元,投入进了捐款箱。离休干部刘溪涛、王硕民夫妇也抢着捐款2000元,9名老干部带头捐了4650元,现场的党员群众也纷纷参与。

10年中,从个人提交申请到“帮困助学互助会”召开会议、研究提请使用基金报告,再到发放捐助款,始终坚持与受助者一对一的捐助,公开透明。在社区党委严格把关和与之相伴的老干部始终如一的热情下,使其形成了良性循环,也得到了三四条社会单位的支持。

在这10年里,社区收到“帮困助学金”捐款8万余元,其中老干部捐款达6万余元。捐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及因大病致困家庭65次,资助款4万余元。

一群可爱的老人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知道了三四条有个“帮困助学互助会”,也知道大多是老干部们在捐钱。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早已退居二线的老人们,在祖国家园的每一个困难关头,都是冲在最前面。

在这个老年群体中,年纪最大的是89岁的老红军陈苏玉。这个群体的每个人每个家在10年中都在发生着变化,儿女们也步入了中老年。眼睛花了,步履也迟缓了,家庭负担越来越重。有三位老干部已经病故,细数下来,哪位老人没有几样病在身?哪个家庭没有自己难念的经?像朝阳人大原副主任76岁的施绍祺,不仅自己多病,老伴儿范本贤经历了两次大手术,施绍祺一边照顾着老伴儿看病取药买菜做饭,一边关注和参与社区的公益事业。但他们都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牢记自己曾经是党的干部。 张万鹏、李惠芳连续捐了10年,分别是12000元和9700元。有一次李惠芳住院8个月,出院后忙的头一件事就是到社区捐上1000元。老干部王贵元8年捐了9200元,扈之榘、胡家廉、陶玉珍、张春发等也连续数年捐款。细数下来,先后有22名离退休老干部带头捐款。

助学筑梦

1990年代,那双充满求知渴望大眼睛的宣传画,把中国人民的目光引向了“希望工程”,她也引领着数百万的孩子们实现了“我要上学”的梦想。

1993年的一天,张春发听到广播里团中央倡议为“希望工程”捐款,当天就把300元钱送到了电台,钱很快转到广西壮族小学生侬圣洁身上;2002年他又为内蒙古“希望工程小学”捐款500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朝阳区政协原副主席胡家廉第一个到社区捐款,离休干部农委主任李永忠、环保局局长王贵元、张万鹏、施绍祺、张春发、刘秉良,陈苏玉40余名捐款者慷慨陈词:“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在地震中遇到了灾难,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5·12”一周年时,社区共捐款9420元,老干部就捐了7000多元,其中刘溪涛、王硕民夫妇就捐款4000元。

“4·20”雅安地震,社区捐款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总捐款13660余元,其中老干部捐款11750元。

北京“7·21”水灾有15位老干部捐了4300元。

成立两年,“七一”献爱心活动中,离退休老干部共捐款7070元。

85岁高龄的扈之榘说:“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家里也没什么用处,除了留下自己看病的钱以外,能捐的就都捐出去。”

扈老从在职时到今天,一直救助延安的两个孩子,从上高中到现在考上西安大学。他说: “我每年帮助延安孩子的钱比较多,后来一个孩子大学毕业了,等另外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我就准备每年向互助会捐款1000块钱。”

是的,很多人都是在双向或多向捐款,其中74岁的陶玉珍,除了参与社区的捐款,还是司堃范爱心工作室的志愿者,同时也有为助困和红十字会的连年捐款,几十年还照管着一个又一个的空巢老人。

梦想成真

老干部们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能量。舞动着他们生命的余光,表达着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学生们就像初升的太阳,积极向上攀登,在“帮困助学互助会”的资助下,先后有6名同学考上大学。如:丰硕考入北京大学、贾儒考入北理工大学、付铧锦考入北京政法学院;有3名同学考入重点中学;另外有3名学生毕业后,就职于中行、建行、北京银行工作;4名学生毕业后就职于中医医院、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关村软件公司、北京标准件集团。

生命、生活把这些老人们集合起来,张万鹏说:“以前我们从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北京。现在我们从不同的岗位退下来,聚在团结湖,这是缘分!”

2013年8月13日,团结湖办事处的会议室里,“团结湖街道老干部助学筑梦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横幅醒目地挂在墙上,办事处副书记荣春丽主持大会。会上,“帮困助学互助会”又向3名困难学生捐了款。

社区党委书记李宏双阐述继续完善扶贫助困长效机制及体制的设想和决心;朝阳区慈善协会副会长周滢更表示,要继续支持、共同帮助贫困孩子筑梦未来。

张春发在诗中写道:“我们是希望工程的一滴水……我们是关心下一代事业中的一缕阳光……我们是社区居民志愿者。”

一片感言之后,办事处书记张志国大声地宣布:为了表彰老干部的爱心与付出,街道工委和社区党委共同制作了刻有“助学筑梦”字样的纪念鼎,赠予坚持数年的老干部们!

十年不容易,十年弹指一挥间,让梦想借力、接力,继续飞翔!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篇10:帮困助学工作总结(共)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招生收费并轨制度的实施以及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高校中贫困生人数不断增长。我院共有学生7800余人,目前在册贫困生人数1066人,达到 %,其中特困生人数 人,达到4.2%。如何帮助他们尽快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贫困的阴影中走出来,安心完成在校学业并走上各自工作岗位,一直是我院学生帮贫助困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院在扶贫助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资助广大贫困学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自强自立、锻炼成才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励他们树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决心。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助学领导机构,确保资助工作落实到位

我院始终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放在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强调了助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完善了由院级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帮困助学中心、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三级体制,全面落实、管理实施助学育人工作。坚持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的原则,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直接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坚持资助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全面发展的考核体系为引导,促进受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健全七位一体的经济助学体系,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 学院构建完善了“奖、贷、勤、资、减、免、补”七位一体助学体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以减免学费和临时困难补助为补充。此外,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以“绿色通道”工作为起点,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难和生活难的问题。做好“绿色通道”工作,要保证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住、入学,保证他们入学时有一定的学习生活保障。新生报到必然存在贫困生无法交齐学费的情况,在14级学生报到的当天,根据学院制定的资助体系中借款一项来为新生开辟“绿色通道”,保证没有新生因为家庭经济情况而无法上大学。同时优先安排绿色通道的学生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和办理助学贷款工作。本学年共有51名新生申请了绿色通道。

2. 以国家学院奖助学金工作为核心,全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认真宣传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政策,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 取;做好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和发放工作,确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

3. 以社会资助、减免学费和临时困难补助工作为补充,拓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渠道,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

(1)与慈善总会长期挂钩,申报“彩虹慈善助学”,争取社会力量助困。(2)为了让每个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0年3月,我院设立了“爱心助学反哺基金”,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和“励学和励志、受助与反哺”相结合的全新教育理念,让贫困学生和遭遇突发性灾难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学院和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为他们全面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3)为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学生就学,列入本学年贫困学生档案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生活节俭学习勤奋的学生,受到了我院的减免学费的待遇。本学年我院残疾人大学生共12名,减免学费住宿费共计7.92万元。本学年大一甘肃新生共14名,减免学费合计8.76万元。

4.以勤工助学工作为重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自己和解决经济困难的机会。

我院的勤工助学工作主要由学生处负责,有专门的勤工助学机构,有专人负责。而学院内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都为贫困学生。岗位分布多样,如图书馆各种馆藏图书整理、部分资料的整理,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学生处等办公室临时整理文件,资料整理收集及校外国际会展中心发放传单、浙江华隆集团市场文卷调研而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等。校内勤工助学报酬实行按月计酬和按时计酬两种,其中固定岗位是按月计酬,每个月由提供岗位的部门派人考核学生勤工助学的工作情况,按照优差分等级法上报本月报酬;临时岗位则由提供岗位的部门,监督勤工助学的同学,如实地上报工作时间,按时计酬。为了进一步规范学院的勤工助学工作,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中心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学院建立勤工助学的工作网络,每个二级学院落实专人,成立了二级学院助学帮困中心,积极配合院勤工助学中心处理相关的助学帮困工作,认真做好勤工助学学生的档案登记,并积极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为广阔以劳动周济生活的平台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90多个,岗位范围由原来单一的图书资料整理、实验室整理、招生咨询拓展到社区、教务管理、设备、实训室、行政助理等领域,学生参与达1132人次,其中涉及18个行政部门,8个二级学院。

5、“学习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为了更好地彰显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拼搏自强、感恩图报的优秀品格,配合学院周年校庆活动,经二级学院推荐,学生处审核,汇编了2017年度励志学生风采录,我院共有100名优秀的青年学子入册。目前已有17名学生与9家企业结对子。

6、为在校贫困生搭建一个共同交流和成长以及参与自立自强的社会实践的舞台

学院励志协会成立。以“微笑、分享、感恩、励志”为宗旨,致力于开展各式各样有励志意义的活动,7、做好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

认真做好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积极配合省、市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国开行、各省市信用社做好贷款学生的审核、录入及发放工作。

三、坚持三个结合,不断丰富资助特困学生工作的内涵

我院在资助特困生工作中,坚持将资助工作与精神上助困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与全社会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资助特困学生工作的内涵,使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对物质生活相对贫困的学生来说,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信念是他们真正走向成功、实现人生转机的重要条件,为帮他们点亮征途上的这盏明灯,为此,我们更注重精神上的助困工作,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自立自强,能够有足够的自信。资助特困学生也是学生德育的极好教材,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思想教育,教育深刻,影响深远,甚至作用学生的一生。通过组织学生捐款、捐书、捐学习用品,安排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较差的特困生结成助学对子,使每个学生都来关心和帮助特困学生,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在帮助特困学生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通过开展谈心,组织特困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给资助者写感谢信等活动帮助他们克服战胜自卑心理,激励他们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早日成才,回报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资助。经济上的帮助,把特困学生人留在了学校,而思想、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助困,则把他们的心留在了学校,并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院的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要使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保证所有特困学生能够正常上学,健康成长,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今后我们一定要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争取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把我院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上一篇:晨光运动会开幕式作文550字下一篇:李勤保的个人事迹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