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聊斋

2024-04-26

读聊斋(共9篇)

篇1:读聊斋

《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在于一个“异”字。它同明代拟话本小说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不同,大多写花妖狐鬼的故事。其中有写鬼的,有写狐的,也有既写鬼有写狐的。此外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在蒲松龄的笔下无不可以成精变人。就是就是一些没有出现 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故事中,也总有怪异之事。如《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宝》中孙子楚魂附体鹦鹉等。这是一部借非现实的幻景物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的内容丰富复杂,瑕瑜互见,但总的看来,它所触及的社会生活相当广泛,反映的社会问题相当深刻,无论是接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还是描写爱情生活,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聊斋志异》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内容,是揭露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无恶不做的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豪绅地主,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

《席方平》《狼梦》、《窦氏》《红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席方平》写的是一个非现实的幻想世界――阴间的故事。老实厚道的席廉再阴世受尽了富豪扬某的欺凌。扬某死后,贿赂冥界使者将西打死。席来到阴间,羊又贿买阴间狱使“日夜磅掠”,使之“筋骨摧残”。席廉之子席方平赴阴间代父伸冤,他层层上诉,从城隍、郡司、直到冥王,但是由于他们都受了羊某的贿赂,结果是都不受理,而冥王“命置火床等。席方平受尽了折磨,但毫不气馁,最后告上了二郎神,冤案方得昭雪。作家接阴间的险恶,影射人间的贪官吏虐,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机构的各个层次。它使人们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各级官府,只不过是压迫人民的工具;封建社会的官场社会的腐败以极,暗无天日,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对封建统治性的怀疑。

篇2:读聊斋

可令席方平没想到的是,阴间的郡司和城隍都是叹官。他们受了羊家人的贿赂后,不但不给席方平伸冤,反而对他严刑拷打。席方平趁他们不备逃到阎王那里告状,阎王竟也是个叹官,把席方平锯成了两半。席方平咬着牙,一声也不吭。他的孝心感动了阎王和鬼差,阎王立刻赏赐了他。

回到阳间后,席方平觉得应该惩治一下这些叹官,于是找到了正直的二郎神。二郎神让所有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并让席方平一家回到阳间,共享天伦之乐。

篇3:读聊斋

《聊斋》的人物塑造鲜明生动, 极富艺术性, 或刻画心理, 或展示行动, 或描述语言……所谓小说, 即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以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为三要素, 因而人物刻画和塑造在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出场又可谓是塑造人物的原点, 以适当的形式让人物悉数登场, 更能增添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聊斋》中, 人物出场方式多样, 各具特色, 而又各具艺术魅力。

其中最常见的是以“要言不繁, 单刀直入”为主要特色的出场形式。例如, 《劳山道士》的开头:“邑有王生, 行七, 故家子。”仅用九字, 介绍了人物姓氏、排行、籍贯、出身等情节, 语言简练而概括。再如, 《聂小倩》:“宁采臣, 浙人。性慷爽, 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这段开篇之语则把宁采臣慷慨、正直的性格加以展现, 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孔生雪笠, 圣裔也。为人蕴藉, 工诗。” (《娇娜》) “乔生, 晋宁人。少负才名。年二十余, 犹偃蹇。为人又肝胆。” (《连城》) “张鸿渐, 永平人。年十八, 为郡名士。” (《张鸿渐》) ……

蒲松龄惯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开篇便交待人物姓名、籍贯、身世、性格等诸多信息, 明显受到了传记文学传统写法的影响。开门见山的人物出场一方面开章明义, 让读者第一时间便认识了小说主人公, 另一方面符合了短篇小说的文体特点, 节省下很大笔墨来铺叙后面的故事情节。这一类的人物开场往往出现于小说男主人公身上, 由男主人公率先登场, 再展开随后的情节发展。但类似的出场形式在全书中不断出现, 虽各有侧重, 或家世或品行, 但仍显出程式化的特点, 缺乏生动性。

相较之下, 《聊斋志异》中众多女主人公的出场更为多样和更具艺术。白居易的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尽显人物神韵, 辗转缠绵之处道尽了艳丽的情态, 成为人物出场描写的佳作。而《聊斋》中《白秋练》一篇也可谓是此类出场的代表:“辄见窗影憧憧, 似有人窃听之……有人徘徊窗外, 月映甚悉……移灯视女, 则病态含娇, 秋波自流。略致讯诘, 嫣然微笑……”慕生初瞥见窗影不以为意;第二次在月色下急急打了个照面, “十五六倾城之姝”, 而后又一瞬而逝;接下来应该开始的第三次会面, 蒲松龄却出其不意地让白秋练的母亲猛然出现, 在文中设置了种种悬念;正当读者好奇不已之时, 白秋练正式登场, 有了前文其母粗横的对照, 她俨然是一位楚楚可怜情态娇媚的少女。百转千回之后的骤然登场, 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幕幕紧凑, 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而之后她对慕生的第一句话便是“为郎憔悴却羞郎”, 要求慕生为她读诗, 又尽显其热爱诗歌的一番风雅情怀, 娇羞可爱。

《青凤》一篇中的青凤与《聊斋》中其他花妖狐媚女子颇有不同, 青凤的身上更具大家闺秀式的羞怯和柔弱。而青凤的出场也是千呼万唤, 缓缓而至的:“……右一女郎, 才及笄耳……审顾之, 弱态生娇, 秋波流慧, 人间无其丽也……瞻顾女郎, 停睇不转。女觉之, 俯其首。生隐蹑莲钩, 女急敛足, 亦无愠怒……媪见生渐醉益狂, 与女俱去……”初只见轮廓, 后终识其艳丽姿色, 但又忽而退场了。那一“俯首”尤其精妙!闺秀般的情态跃然纸上,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就是在《红楼》中, 黛玉和宝玉的嬉笑打闹或吵架道歉中, 也常常出现低头这一动作。

与千呼万唤终才露面不同的是, 有些人物则是在另一人物或另一事件的牵引之下飘然而至的。《聂小倩》一篇中, 小倩在两位妇人的交谈中缓缓出场;《娇娜》一篇中娇娜的出场则更是一环扣一环, 用大量情节和人物进行了铺垫———由孔生引出皇甫公子, 由皇甫公子引出香奴, 香奴触动了孔生的感情, 由此又引起了孔生的一场大病, 病需医治, 因而这才让“娇波流慧, 细柳生姿”的娇娜慢慢登场。层层铺垫使得人物出场极为自然, 也使得小说情节更为紧凑。

同样身为花妖狐魅, 有些角色的出场则更为神秘和虚幻。《梅女》如是写道:“凝视间, 见墙上有女子影, 依稀如画……久之不动, 亦不灭……起视转真……再近之, 俨然少女, 容蹙舌伸, 索环秀领……惊愕未已, 冉冉欲下……”先影后形, 由远及近, 由淡转浓, 由静而动, 一系列的出场设置精彩别致, 充满了传奇色彩。

兴许是封建气息的沾染和时代的限制, 《聊斋》中诸多女主人公的出场都带有娇羞之态。《胭脂》中, 胭脂初见鄂生, “秋波萦转之”、“犹凝眺”, 待王氏戏之, 则“女晕红上颊, 脉脉不作一语”, 少女害羞的情态逼真入微, 实在可爱。《公孙九娘》一篇, 莱阳生望向九娘, 九娘“笑弯秋月, 羞晕朝霞”, 这样一番娇美姿态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而蒲松龄的创作意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抨击黑暗现实和斥责封建制度的, 因而笔下许多女性角色又往往带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她们一改封建礼教熏陶下女子唯唯诺诺的娇羞情态, 落落大方, 无拘无束。张鸿渐借宿之后, 见老妇人带着一位女子出来, 便“急避暗处, 微窥之”, 舜华得知老妇人收留了张鸿渐之后, 怒曰:“一门细弱, 何得容纳匪人!”吓得张鸿渐“出伏阶下”, 舜华“审诘邦族”后, 才“色稍霁”。这个不惧男子、独当一面的舜华, 与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形成了鲜明对比。

《聊斋》更有一类人物, 她们的出场往往是以“笑”动人, 更见其与封建教化格格不入之处。这类作品首推《婴宁》:“有女郎携婢, 拈梅花一枝, 容华绝代, 笑容可掬……遗花地上, 笑语自去……”作者开篇便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婴宁爱花、爱笑、美丽、纯真的品性加以展现, 遗花地上的举动更是表明了婴宁与深受封建礼教牵绊的少女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婴宁爱花爱笑单纯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更是贯穿小说始终, 成为了作者笔下“我婴宁”的这样一个惹人怜爱的人物, 以及《聊斋》中独具一格的典型形象。

“笑”的设置映衬了女主人公不受封建礼教摧残、不受世俗人情侵害的单纯而善良的性格特点。这在《小谢》一篇中也有所表现:“……见二女自房中出……并皆姝丽。逡巡立塌下, 相视而笑……夜……但闻暗处隐隐作笑声……”秋荣和小谢天真、活泼、淘气、无拘无束的秉性在笑声中毕现无遗。

《聊斋志异》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 都具有极高的文学成就。特别是其在表现人物方面, 能够准确地把握各色人物的不同特点, 根据情节需要和主题需要进行缜密构思和艺术创作, 赋予不同人物以不同的出场方式、行为方式、言语特点等, 独具匠心地将花妖狐魅与人的特性相结合, 虽写妖魅, 却毫无阴森、恐怖的气氛, 反而是以“人事之伦次, 万物之性情”来叙述那个玄幻的世界, “说得极圆, 不出情理之外;说来极巧, 恰在人人意愿之中。”[3]

参考文献

[1]楼沪光, 孙琇主编.中国序跋鉴赏辞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组缃等.聊斋志异欣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篇4:读聊斋诗情六首

两个小鬼女乔秋容和阮小谢,同时和陶望三恋爱,在道士的帮助下,借尸还魂,她们和陶望三终成眷属。

两小鬼女,缠人顽皮。

任你叱咤,照旧耍戏。

夜夜如此,斯混不离。

铁石汉子,情软意迷。

偶遇仙道,求赐生机。

道高法深,尸魂合一。

秋容先生,小谢凄啼。

再施绝招,超度无遗。

(二)青凤

无所畏惧的耿去病,追求一个十五岁的孤女青凤,青凤的叔父胡义君却不赞成他们自由恋爱的举动。后来耿先后救护青凤和胡义君,耿终于和青凤结为眷属。

耿舍连楹夜闹怪,灯烛亮灭门自开。

狂荡后生不畏邪,偏向空楼住下来。

老少四人一家狐,坐饮谈笑好畅快。

秋波流露嬌慧女,顿叫狂生魂不在。

人男狐女情脉脉,却令老者恨入怀。

万般喝叱羞惭女,从此远迁真无奈。

清明救狐化青凤,天遂人意巧安排。

再救狐君脱灾险,人狐共处更无猜。

(三)莲香

狐女莲香,鬼女李氏。她们同时与桑生恋情同宿。李致桑重病,莲数次救、医使桑生康复。后李借燕体复生,莲死后托生韦家,两人与桑生终成眷属。

姝丽两狐鬼,钟情一桑生,

狐媾害犹浅,鬼欲病定沉。

狐鬼对面质,相与述情伦,

莲狐数行医,李鬼几悔恨。

李氏燕体活,莲香韦家生,

两世情好女,一对佳丽人。

(四)聂小倩

一个十七八岁的美女鬼聂小倩,在老鬼威逼下,用色勾引人上当,而书生宁采臣不为所动。宁在侠客帮助下除老怪,并搬迁聂遗骨回家。聂因接触生人气而复生,终被采臣娶为妻室。

老妖逼鬼女,羞脸勾人欲,

迷色人暴死,拒情人安居。

倩宁倚侠术,剑客将妖驱,

孤坟托朽骨,近斋寄慰语。

魂影宁毋惧,声形善无比,

日久丽人生,终为采臣娶。

(五)连锁

一个十七岁的弱女鬼连锁,每夜吟凄楚之诗,得到书生杨于畏的续诗和怜悯,并在杨等人的帮助下驱除恶鬼,再帮助她朽骨复生,两人终成眷属。

悲哀凄楚连锁吟,幽情若绪于畏怜。

阴阳同欢情不乱,复生共语爱笃行。

(六)小翠

狐女小翠登门报避雷之德,作痴儿之媳。但终日踢踏游戏,并愚弄王给事中,被王给谏诬告。因诬充军。后翠女治好痴婿愚病。公公王侍御后被免官,翠不小心打碎玉瓶,被王公夫妇斥骂。翠奋然出门。二年后,在村外园林意外重逢,翠女劝夫再娶后,又从容离去。

避雷感狐报公德,登门自请痴儿媳。

踢球演戏终日娱,梗心黄布玉帽衣。

给谏趁隙告侍御,帝王察看乃儿戏。

小翠妙法死痴婿,公子醒来智不愚。

王公免官心正烦,玉瓶失手碎作泥,

交替斥责有德女,翠狐奋出无音息。

公子念情食乏味,公婆再娶儿不依,

篇5:读聊斋有感

读聊斋有感1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中国古典十大名著之一——《聊斋志异》,它是讲了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它可以说是历来人们茶余饭后的经典话题。

我在这本书中,无比喜爱一个故事——崂山道士。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古时的一个小县里有个姓王的书生,他自幼便很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籍,准备去求道。但在求道途中,十分累人,师傅自身的法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可是,师傅就是不将法术传给王生,王生再也忍受不住了,就对师傅求了一个穿墙之术,在回家演练时,却一头撞在了家中的墙上。

我在读了《聊斋志异》后,悟出了一点道理,那就是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饱含作者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取之学习,它还含有一些道理。

就说我喜爱的这篇文章,在我读后,感受到了: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半途而废。这篇文章就点明了,在开始学习中,师傅说:“要经过一大番拼搏,你才能走上仙道,学会许多仙术,就是不知你能不能吃苦。”王生就没有下决心,我想:“他如能咬住牙,持之以恒,一定能成为仙人,修成正果。”但他还是没有坚持,半途而废了,吃过的苦全部白费了,仙人也不会教给他真正的法术。

在历史中,半途而废的人简直是太多了,他们原本都可以成为一代名人,可是因为某人某事,动摇了自己的心,所以,不能像他们一样不思进取。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要像王生那样,让我们持之以恒,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读聊斋有感2

《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清代的著名短篇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的蒲松龄。蒲松龄自幼才华出众,少年锐意科举,此后就屡试不第,以贡终老。这本《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最得意的作品集,也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蒲松龄也获得了郭沫芳“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评价和鲁迅“用传奇法,而以只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的好评,再加上马瑞芳“聊离红楼,一长一短,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的评价。可想而知,这本《聊斋志异》是多么的好看,深奥。

在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故事,但我最喜欢的是一篇叫做《画皮》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变成了电影,在电视上看过的缘故,里面的情节都是我刻骨铭心。在这篇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王生的妻子,王生的妻子是一个很贤德的人。而且她的丈夫遇难,她不但没有丢下自己的丈夫还没有逃走,而是去帮助她丈夫脱离难关。我还喜欢这个故事里面的道士,他是个好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助王生脱离身命危险。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就是蒲松龄利用里面的妖怪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关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面貌,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聊斋有感3

《聊斋志异》是中国小说史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清朝山东淄川人《聊斋志异》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譬如:人可以变成老虎为哥哥报仇;小孩的灵魂附在蟋蟀的身上,而蟋蟀所向无敌;人和鬼魂可以结为夫妇;花妖和狐女也像人一样可亲可爱。我看完这本书以后觉得蛮恐怖的,里面都是一些神啊,鬼啊,主要是说道士驱魔,里面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好的妖怪,却被道士误解,总是想着怎样消灭她们。

《促织》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小说写了一个皇帝爱斗蟋蟀,就不断地让百姓进贡蟋蟀,一个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亲千辛万苦找来的蟋蟀,害怕地跳了井。后来这个孩子变成了一只蟋蟀,他不仅斗败了所有的蟋蟀,就连大公鸡都不是他的对手。统治者的小小爱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哈哈,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喜欢神、鬼的小说吧。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的精彩,虽然没有图画,但作者却描绘得栩栩如生,精妙绝伦。

妈妈看我在写读后感,就过来跟我说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带我去过山东淄博那边的聊斋园,说等我再大一点就带着我去看看,妈妈说她去的时候正是旅游淡季,园里几乎没什么人,一个叔叔带着她进入园内,阴森森的,好恐怖哦,那里还养了很多狐狸,出来一个村庄就是作者蒲松龄的故居。我听了觉得很好奇,觉得值得一看。

读聊斋有感4

这是一篇著作,它的生动描述让我感慨万分。自古以来鬼神都让人恨不得离之以远,人们对鬼神的恐惧,还有那些恐怖的传说一直以来都为它们罩上了迷茫的烟云。

读了蒲松林先生的《聊斋志异》后,我感动了,也觉悟了。这篇著作揭示了人性的贪欲。告诉我们其实人比所谓的鬼神更可怕,更无情。为了自己可以不择手段,淋漓的残酷让我心痛,让我认识到现实的无奈。

《聊斋志异之画皮》中的男主人公充分为我的结论提供了极有利的证据。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把三娘无情的烧死。三娘的深情让她在原谅他并想与他再次回到以前的美梦生活时,又一次他的无情的想再次烧死她,让她醒悟了,自己的这份感情的卑微。三娘的惨痛再次降临到他现任妻子身上,为了娶公主让自己更加飞黄腾达,他在妻子难产时的抉择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无情与贪婪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揭示了恐怖的人性的本质。

当然先生的作品里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阿宝一对的致死不虞,小翠元丰的不离不弃,好感人!文章在揭示社会人性的残酷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爱的伟大,人间自有真情在!

这是一部可读性十分强的文章。为我们展现出平时不曾觉察的一面,时时刻刻警示自己什么是做人的本质,或许这样会让更多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提供一盏明灯,为社会增加活力,为祖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根基,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更灿烂!

它将成为我人生路途上永远的鞭行者、永恒的警示官!谢谢您蒲松林先生!

读聊斋有感5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席方平,他的父亲席廉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却不知怎么和一个羊姓富豪结了仇。姓羊的死后,他贿赂了地府官员,结果席廉惨死家中。席方平看父亲死得如此悲惨,于是去阴间为父亲伸冤。

可令席方平没想到的是,阴间的郡司和城隍都是叹官。他们受了羊家人的贿赂后,不但不给席方平伸冤,反而对他严刑拷打。席方平趁他们不备逃到阎王那里告状,阎王竟也是个叹官,把席方平锯成了两半。席方平咬着牙,一声也不吭。他的孝心感动了阎王和鬼差,阎王立刻赏赐了他。

回到阳间后,席方平觉得应该惩治一下这些叹官,于是找到了正直的二郎神。二郎神让所有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并让席方平一家回到阳间,共享天伦之乐。

故事读完后,席方平孝顺、坚毅的品质着实让我钦佩。看见父亲的悲惨遭遇,他不顾自己,毅然踏上为父昭雪之路;面对阎王的咄咄相逼,他咬紧牙关,无悔地承受那钻心之痛;明知前方的世界黑暗,他义无反顾,心里始终燃烧仇恨之火;发现要走的道路漫长,他无怨无悔,手中永远握着希望之灯。为了替父洗冤,无论承受多么大的痛苦,他都会不假思索地去做。“孝”这个字,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聊斋有感6

对于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我觉得说作者写他的目的是例如什么反封建一类的,是对他的一种亵渎,这里面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作者听到的传说或是自己编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作者通过一些离奇的故事,写出自己的看法、期望与现象,有一定时代的烙印,在客观上折射社会现实,但不等同于主这些这部作品的目的是批判现实的黑暗。故事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用来描述人与鬼之间纯洁、真挚、相互扶携的情感。这说明,作者对于当时的时代,是有幻想的。

聊斋倒是说了一个事,那就是到多数的妖精本性也都是善良的。而对于现在的社会,人们时常抱怨世风日下,人们没有了过去的那种淳朴,变得自我、骄横、自私、势力,然而,不变的却仍是,在世上,好人永远比坏人多。我们可以用一个放大镜去观察我们的生活,但观察身边令我们感动的事,还是专门关心社会中不和谐的声音,取决于拿着放大镜的我们。我并不是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社会上不公正的事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是用一个理性、客观的角度分析,以求解决矛盾。一个义愤填膺的人,体现的是谁会的正义感,但一群义愤填膺的认为在一起,只顾“正义”地指责,将会带来非常不好的谁会影响,使一件本身并不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带上各种高帽子,随便是谁,都凑上来发表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论和指责,接着就又有“世道变了,人心不古”的感叹,然而这样真的可以解决问题么?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利用正义的事,来感化不和谐的声音,这么说或许有一些太过于理想化,但是,至少可以有一个积极的社会氛围,而不是怨声载道。

聊斋告诉我们,妖精也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带上有色眼镜看这样一群人?生活中会有一些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是好人”,但永远不要在不了解一个人之前,给他戴上任何帽子。有的人看上去和颜悦色,但实际上笑里藏刀;有的人看上去总黑着脸,但总会给你最给力的支持。聊斋这些故事,也告诉我要学会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不要以貌取人。

读聊斋有感7

一听到《聊斋志异》这本书就让人心惊肉跳。其实不然,作者善于把花妖狐精人格化,让幽冥世界社会化,从而表达作者理想的境界,给好人以好的结果,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报应。

《聊斋志异》是由85个可怕的鬼故事所组成的,个个写得真切感人,栩栩如生。其中里面最有名的,也是最好看的要属画皮。画皮主要讲诉了:有一个人叫王生的人,他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女郎,便好心收留了她。想不到她却是一个恶魔,专吃人心。别人劝他这是妖怪,可王生偏偏不相信,结果王生被这妖怪给杀死了,还吃了他的心。妻子立刻去求道士帮助她。于是道士用木剑砍死了那个女郎,扒开人皮一看,竟然是一个大恶魔,妻子又按照道士吩咐,找到了道士听说的那个乞丐,吃了一块痰,竟然吐出一颗人心,人心蹦到了王生的胸膛,王生又恢复了健康。

我觉得这个王生可真是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收留这位女郎呢?她是妖怪、恶魔呀!只能说他黑白不分,被女色所迷惑。再加上那位道士的再三劝告,你也不听,我倒底该怎么说你才好?你可真够愚蠢的!你看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呀!而王生的妻子真是善解人意,她不顾一切地救自己的丈夫王生,那位道士也一样,他帮陈氏(也就是王生的妻子)杀死恶魔,那位乞丐,虽然疯疯癫癫的,但功力很高,最后还是帮陈氏救活了王生,总算是一个好的结局吧!

在这本书里,我只简单地介绍了一个故事,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鬼故事等着你去阅读呢!

读聊斋有感8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讲述了一个古时候读书人文章之优劣虽关乎及第登科,但与文章相比冥中取士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德行的故事。而联系作者蒲松龄在科场上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经历,则可略略体悟其作此文的意义:一是要为自己无缘仕途的原因进行一番分析,另一是要为后世有志于仕进的读书人作一番劝诫。读书人要注重修德,砥砺心性,完善自身。

“不尤人则德益宏,能克己则学益进。”这是生前同样失意于科场上的宋生对王平子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像是作者借故事人物之口而抒发以自勉之语。为科举半生碌碌的.蒲松龄,始终未能得意骋怀,在那样一个读书人以进士为务的时代,又怎奈何命运的磨折?与德为邻,以戒为师,更加显其非同一般之人格光辉。念及今日在碌碌风尘中的凡庸吾辈,又何不可将之作为一句警醒之语?

人生并非是一帆风顺。倘若一遇及不顺心之事则一味埋怨,归咎外物,不从自身寻找半分原因,即是萌生了“尤人之心”,此心不除,必将为烦恼缠绕。若以未有一个显赫的出身而怨,则必当为虚荣所奴役;若以外人不善眼光而怨,则必当为戾气侵袭;若以命运不济而怨,则必当牢骚满腹。试想一个人为以上诸多恶念缠绕,何言克己?任凭恶念肆意生长,又怎会遇上好运气?

孔子曾和子贡对话。子贡问:“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尤人则德益宏”与圣贤所推行的“恕”道颇为相似,皆重修德容物。它是要人们怀一颗宽容之心,而非欲塑造一具不辨是非的麻木之魂。“能克己则学益进”之“克己”并非提倡一种逆来顺受的观念,而是宣扬一种在坚守中却能积极向上的精神。它是在犯错之后,能够沉下内心,细思原由,不轻易归咎他人的内省;它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纵然一事无成,却能够由于竭尽全力而坦然释怀的胸襟。就如苏轼,纵使怅然于仕途,却终究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坦坦荡荡立于人世;就如司马迁,纵使罹遭隐隐创伤,却终究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时代作不朽之文章。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

万物更替,斗转星移。世间万物都难奈时间巨浪之淘洗,终将消逝无痕迹。时间可以让原先各自珍重的事物变成一文不值,也可以让原先各自的怨怼变得毫无意义。如故事中的余杭生,在青年时期以文字自得睥睨外物,深不为礼,同为赴试而为人谦逊的王平子难堪其傲以致有“文人相轻”之意。可是,岁月如利刃,无论你是否愿意,终将砍削那高凸的棱角;岁月如秋霜,无论你是否允许,终将染白那乌黑的双鬓。微微沉吟,更又何必为那琐碎之事耿耿于怀,徒添戾气。

故事的结尾这样说,又经过许多年,当其二人再次相遇时,行状已与昔日大异,原文如是:“(王平子)遇余杭生与旅次,极道契阔,深自降抑,然鬓毛斑矣。”此情此景,正是作者对其二人历经沧桑后,包容外物、淡看世事的写照。彼时,其早已不为红尘中所谓的富贵羁绊,更又何必驰骛于纷纷扰扰的科考途路?

读聊斋有感9

《绘本聊斋》这套书由五个传世名篇构成,分别是《聂小倩》《促织》《白秋练》《种梨》《劳山道士》(五本彩色的绘本),外加一本介绍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历程的连环画《蒲松龄》组成。“5+1”的套书形式,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的神韵和风采,嘿嘿,简称“神采”。

我最爱读的是《促织》,讲明朝宣德年间,皇帝朱瞻基十分爱斗蟋蟀,命令全国各地进献蟋蟀,供他玩乐。这个苦差推三阻四,最后落到了里正(最下层官阶)的头上,一些狡猾奸诈的官府爪牙借此向百姓勒索、摊派费用,常常为了卖到一只善斗的蟋蟀,逼得不少人倾家荡产。成名便是这样一个里正,老实的他不忍向百姓搜刮,却又找不到这样的蟋蟀,结果被抓进县衙打了一百多板子,打得两腿鲜血淋漓,连路都不能走了。好不容易拄着拐杖在一个驼背巫婆的指导下抓到了一只强健俊美的蟋蟀,却又被好奇贪玩的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畏罪投井。绝望之际,居然又捕到了一只善斗的小蟋蟀,上级为此大为高兴,又暗中照顾成名,使他当上了举人,这时,儿子的病好了,并说这只蟋蟀是他变的。

初读这个故事,只是觉得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奇特而已。但细读一二,却让人感慨万千。这描写得多含蓄啊,将一个昏庸的皇上形象,以及那些剥削人民的县令的形象,描写得多么淋漓尽致啊。一只蟋蟀而已啊,竟使人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绝望之极,家破人亡。便看成名吧,只是不忍剥削人民而已,若他这样做了,那他便也可以轻松过关,而他没有。他守住了自己的清廉,自己的名节,宁愿自己受苦也决不牵连无辜百姓。便看他的儿子吧,只为了一只蟋蟀,便畏罪自尽,这只蟋蟀竟然值一条人命,俗话说,人命关天,人命至上,此时,却也不过如此了?皇上竟为一只蟋蟀,高兴不已,重赏巡抚?原来官吏、奖赏如此容易便可以得到啊。他知不知道,这一层层下来,要迫害到多少人!

《绘本聊斋》真的是非常精彩,请你绝不放手地读一读吧!

读聊斋有感10

可是为什么人和鬼的感情能比人与人的感情更深,比如说《聊斋志异》中的一文――《小谢与秋容》,就讲了人和鬼的感情是多么的和睦,可是我们的社会连人与人的感情都没有这么好。为什么人类如此狠毒,偏偏要让这个社会变成人吃人的社会。现实是书读不好就会被淘汰,跟不上潮流也会被淘汰,实在是残酷啊!

我多么希望这个社会能变得更加和谐一点,可是办不到。但事物都有两面性。至少这个社会也有好的地方的,读书真的是一种脑力的锻炼,而且对其他方面都有好处。这个社会也可以让人认识到读书是多么的重要,而不是被逼无奈的看书; 可以认识到好人还是多的; 可以认识到社会竞争的猛烈,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淘汰。可是正因为这些,才让孩子们认识到要上好的学校就得有好的成绩,要打好基础在小学和初中,只要是有动力的,有目标的,有耐心的,那就一定能实现愿望。

篇6:我读聊斋

—我读《聊斋志异》

梁琳娜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一首小诗;“看似荒诞味带酸,茶余饭后作资谈。一支秃笔惊神鬼,谁道书生是老癫?”诗里写的正是中国明清小说的典范—《聊斋志异》。说起《聊斋志异》,其实并不陌生,小时侯就曾经看过电视版的,至今还依稀记得从指缝间挣扎着看的情景,而对于它的理解也多是抱着探奇之心看个热闹。事隔多年,一个机缘得以再读文言版的《聊斋志异》竟也有了别样的感受。

与文言相比,虽然白话版更通俗易懂,但却少了文言版的那份古朴的韵味与干脆利落,也失去了与蒲老直接碰撞的快感。文言聊斋可谓一字难求,用字简洁干练,读起来韵律紧促,朗朗上口。只消寥寥几笔,一个个面若桃花的美娇娘便跃然纸上了。时而如密云齐砸,气势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扣人心弦,时而又如闲花拂柳,清香一缕漫散而过,醉人心脾,绵缓悠长。总之,无论是丝丝入扣的千钧一发,还是温情脉脉的柔情蜜意,蒲老先生都如沙场老将般气定神闲,拿捏稳当。让人虽只看过只言片语却仿佛身临其境般刺激,使人不忍辍读。

蒲老的文章一向以语言辛辣著称。无论是揭露时政的黑暗还是唾弃人性的泯灭都是露骨直白。既有单刀直入的气魄,又有荡气回肠的鸿音,让人不得不检醒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更令我着迷的却是蒲老的文章内容中狐鬼妖仙的浪漫飘渺和绮丽大胆的想象。

有人说《红楼梦》是反封建的先驱,是向往恋爱婚姻自由的佳作。也有人说《西厢记》让人肝肠寸断,又不乏千金女与穷书生相结合的浪漫。可我却认为《聊斋志异》中的女子们更 1

率直与血性,使得一股清幽的山间花草香扑面而来。就像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情郎的聂小倩,就像坦诚相见不分彼此的莲香与李氏,就像执着于爱情不离不弃的小翠。那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劲道,顽强地存在于每个人的故事中,绝不轻易向现实妥协,她们懂得争取,也懂得牺牲。她们活出了真性情。毫无疑问,蒲老算得上描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在他的笔下,狐狸精既可以美丽迷人,也可以肝胆相照。在他的笔下,女鬼们美丽、柔弱、寒冷、忧愁、爱诗。在他的笔下,大自然的美丽鲜花可以幻化为花妖,小蜜蜂可以化为绿衣女子,白暨豚可以幻化成美女白秋练,甚至乌鸦、小老鼠和猪龙婆都可以变成美丽的少女……

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这样的观点看《聊斋志异》中林林总总的女性形象可谓贴切无比。从这些女性身上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爱情,人世间的真善美丑。《红玉》中的狐女红玉,奉献给遭难的冯相如的,不只是真挚的爱情,还有在反压迫战争中的赤诚相助。《宦娘》中的鬼女宦娘,也是一个风雅不俗而灵魂优美的妇女形象。她爱好音乐,暗中向书生温如春学琴,自然地对他产生一种爱慕之心,却因自己是异物(鬼身)而压抑自己的感情,以自己的超人能力帮助温如春与所爱的少女良工美满结合。深情美意,人间少有。《细侯》中的青楼女子细侯虽然身份卑贱,生活在纸醉金迷中,却因爱才而看中游学异乡的穷书生,甘心追求苦寒的精神生活。那份对纯洁爱情的坚守令无数人动容。《封三娘》中的大家闺秀范十一娘对贫士孟安仁一见钟情,克服了“闺训”和内心矛盾,抛弃了以财富、门第论嫁娶的传统观念,勇敢地拒绝父母为自己接受的豪绅求婚,公开宣布“非孟生,死不嫁”,直到以死殉情。这样的胆识、胸襟、志气,就连今天的“新新女性”们都会自 2

愧不如。

读罢《聊斋志异》,那些活灵活现的女子形象久久萦绕脑海之中。她们风华绝代,风情万种;她们行为豁达,聪明机智;她们侠肝义胆,敢爱敢恨;她们楚楚可怜,哀婉动人。蒲松龄用她们诠释了人生,爆发出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就像法国汉学家克罗德•罗阿说的那样:《聊斋志异》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篇7:读《聊斋志异》有感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艳照人的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龄,全书共有491篇,皆寄意神怪鬼狐,留情人世百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生动传神的创造了许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诡异奇谲而又脍炙人口,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其中 有两篇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是僧孽,另一篇就是崂山道士,这两故事都是给人以巨大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我们正确的处世有很大的作用

僧孽讲的就是一张姓人暴毙之后,盗了阴曹地府,阎王查一下生死簿,才知是小鬼们搞错了,然后派人将其送回去,但是张姓人由于好奇,就拜托鬼卒带着他在阴曹地府里转了一圈,然而,竟然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哥哥被一条绳子穿过两条大腿到挂在墙上,就问鬼卒是什么原因,鬼卒给他解释是由于他哥哥身为僧人确大肆募集钱财,吃喝嫖赌,张姓人到了阳间之后发现他的哥哥正在寺庙了修行,同时他哥哥的大腿两侧长了许多的脓包。然后张姓人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跟他哥哥说了一遍,他哥哥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戒酒戒毒,大作善事,半个多月后,腿上的脓包就消失了,崂山道士讲的就是一个富家子弟为了求得仙术,到崂山寻师求艺,师傅一开始就断定他吃不了这种苦,但是他自己确实信心满满,拜了师傅之后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每天都在砍柴,没有学习任何一种仙术,时间久了,由于吃不了这苦,便要放弃,跟师傅辞别,最后临走时,求着向师傅寻求了穿墙术,师傅将咒语告诉了他并告诫他,一定要心怀纯净,要不然仙术是不灵的,回到家后,富家子弟却拿着这个在周围人面前炫耀,说自己在崂山学的了仙术,回到家给妻子表演,但是每次都不成功,头上撞了大包。

僧孽这篇给我的感受就是有因必有果,多行不义必自毙,假如他的哥哥一意孤行,继续募集钱财,吃喝嫖赌,那样的话腿上的病应该会要了他的命,而从结果来看,告诫我们必须要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积极向善的心,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每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向善的心,那么对于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将要起到很大的作用,可见古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独到的见解,而崂山道士抨击了社会上那些虚荣心强的、不劳而获的人,师傅已经告诫说是要怀有一颗正直的心,咒语才能有效他却偏偏不听,导致失败,想必一旦成功的话,偷盗的事也一定能做的出来的。贪心导致失败,假如富家子弟回到家后安安分分做人,将此仙术运用正途,又怎会被用来当做典范呢

篇8:读聊斋

《聊斋志异》中以《画皮》为蓝本改编的“聊斋戏”就有13 个剧种本之多。《聊斋志异之画皮》讲述了几个女性围绕男主人公王安旭展开的爱恨情仇, 是一个典型的女性的悲剧故事。故事中的梅三娘、陈楚慧、明霞公主、王大娘、丫鬟紫嫣始终限制在封建礼教和男性权威的阴影之下, 在爱情和亲情的纠葛中, 不觉地导致的自身的命运悲剧实际上也是逃之不过的社会必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待这部作品, 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透这种悲剧后的深层因素。

1 红颜易薄命, 佳人易误国

《聊斋志异之画皮》最浅的层面上就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早已被世人所习惯的定式——女人的美貌包括女人本身就是被来欣赏的, 女人是男性社会主导下的玩物。故事中每个吸引男人的女人都是凭借自身倾国倾城的美貌, 女人们根据男性的喜好改变着自己, 搔首弄姿仪表作态无不在迎合男性的审美喜好, 从而作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这几个女人从把自身被当作欣赏的对象开始就丧失自己独立的精神品格, 也奠定悲剧故事的根本原因。“红颜祸水”“红颜薄命”这样的戏曲故事在中国古典戏曲中非常常见。从《霸王别姬》中霸王含泪别虞姬到《吕布与貂蝉》中吕布那发冲冠别貂蝉杀董卓, 从《斩三妖》中纣王与妲己到《杨贵妃》中唐王与杨玉环, 众多历史故事和戏曲故事当中都把国家的沦丧, 男性的贪淫, 事业的失败归咎于美丽的女性人物身上。一切功名成就都是男性创造的, 而毁掉他们的原因都是被女人蛊惑了人心。这种封建的惯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找寻到影子, 可见这种思想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深处。在《画皮》中, 王安旭正是因为贪恋女鬼的美色, 起了贪欲才有的后面被破肚挖心的祸事。

2 宣扬男权主义和女性的从属性。

封建礼教将女性束缚在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之中, 女性从属、依附与男性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女性的从属地位导致女性只有依靠获得男人的认可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得到自己的地位。王安旭的夫人陈楚慧怀疑自己的丫鬟紫嫣与王安旭有染, 怕其威胁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逼其离开王家, 丫鬟紫嫣却投井自尽。故事中女性得到地位和家庭的唯一途径就是取悦男人, 只有得到男人的青睐才能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 完全忽视了女性靠自身智慧和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性。当代不少影视作品中这种状况仍然屡见不鲜, 从台剧《放羊的星星》到韩剧《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再到清宫戏《宫》, 这些影视剧都在编织着一个女性迷失的梦境, 所有的女性斗争都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得到男性宠爱进行。无数的年轻女孩做着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梦, 期待着代表着男权的王子来拯救女性, 却忽略了自我的救赎。因此, 女性主角的影视作品其实还是没有绕开男性中心主义的男人的故事。

3 男人何必为难女人。

戏班主戏谑下的戏子小梅, 被丈夫烧死前妻梅三娘, 丧夫回家的明霞公主, 故事中的女主角都生活在男性为他们支撑下的生活空间里。明霞公主失去丈夫失落归家, 她的人生没因此自食其力而是迅速向其他男人寻找依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同样经济独立了人也才能独立。更多的依赖是以两性中的话语权做代价的, 男人用手中更多的资源获取去了对女人的更多支配权, 女性也因此成为了被选择和被压迫的对象。戏子小梅, 王的前妻梅三娘, 夫人陈楚慧, 明霞公主、遁入空门的王大娘、丫鬟紫嫣的悲剧命运也就不言而喻了, 失去了男性的认可他们的世界便迅速土崩瓦解。另外, 当女性因为不正当的待遇而反击时, 总是会被刻画为厉鬼复仇或者心思歹毒的恶妇祸患家庭。这种把女性争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宣扬成罪恶行动的污蔑, 深深地毁灭了很多女性人物的形象。在电影《白鹿原》当中同样上演了一场女鬼复仇的大戏。在白鹿原遭遇了自然灾害之后,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田小娥化成了厉鬼来报复白鹿原的人们。然而人们在意识到了她的苦难之后, 并没与进一步的思考造成这个事实的根本原因, 而是依然将原因归咎于她的不检点, 丝毫没有男权社会的愧疚感, 还恶狠狠地报复她。要把她压在塔底下永世不得翻身这样恶毒的诅咒。

不过, 随着后现代之风的兴起, 一切经典和道德秩序都被拿来颠覆戏谑, 我们也同样看到女性主义的过分膨胀。女性沙文主义打着对两性平等的旗号, 对男女两性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过分强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该得到我们清醒的认识。由相亲节目兴起的拜金风、拜权风, 把无数女性吹倒在金钱和权利的怀抱中。一些女性一面在强调女性自立自强必要性, 一面将更多的不合理的标准加到男性身上, 将自身的任性合理化, 把男性的付出和努力当成了理所当然。

4 结语

今天提倡的女性主义是合理适度的女性主张, 是女性自立自主自强自尊自爱的理性诉求, 摆脱男人对与女人的辅助和压制, 走向两性平等互敬互爱的合理的两性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希今, 李抒今.聊斋戏曲论[J].蒲松龄研究, 2001 (2) .

[2]闲云野鹤.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影视剧、戏曲一览[EB/OL].[2009-12-06] (2015-12-18) http://askskyy.blog.163.com/blog/stat ic/1371650322010014113052264/

[3]蒲松龄.聊斋故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篇9:喜怒哀乐读《聊斋》

时光流转,岁月蹉跎,转眼30多年过去了。听着电视上唱着乔羽老先生的《说聊斋》: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

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是啊!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从懵懂无知的小童转眼人到中年,漫漫人生的长河中,涉过几多坎坷,经受磨难许多方能体会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苍苍茫茫的人世间,真可谓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怎能不佩服300多年前的蒲老先生于混浊红尘中超然的睿智和警醒。为什么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人与鬼之间?为什么知恩图报的是鬼,而落井下石的却是人?为什么聊斋里的女鬼一个个都貌若天仙,倾国倾城?为什么这些绝色美女们却都和穷小伙子一见钟情,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许,人本身就是太复杂的物种,在人身上还残留着弱肉强食的动物本能,人与人之间才有了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尔虞吾诈;人生中才有太多的痛苦无奈、血雨腥风;多愁善感的文人才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喟叹与感慨!

毕竟活在凡尘俗世,如今重新捧读《聊斋志异》,竟别有一番感慨,再也没有了年少无知时只看故事热闹凄美之雅兴。书中400多个故事,今天看来像是荒诞不经,似为小说的虚构情节,细读却各有隐意,每则故事都会给人启思甚还思索之中平添些许伤感,难怪王国维把它与《红楼梦》相提并论。

故事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虽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初衷却是教人向善。尽管许多故事都是“善终”,但作者的表达,皆是丑恶大都由现实社会中的人来制造,而正义却都是鬼怪来伸张,这就引发我们重新审视作者更深层次的写作意图,不得不让我们重新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写作背景。难道,蒲松龄真正的用意是想于不动声色的讽刺和鞭笞中告诉大家现实社会才是吃人的?为什么呢?

蒲松龄处在动乱黑暗的时代。17岁便高中秀才,以神童之誉名扬四乡的蒲松龄,竟在之后长达50余年的乡试中一次次落榜,最后郁郁而终。《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遗憾的是《聊斋志异》直至蒲松龄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刻版问世。“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所谓“聊”就是在交谈。话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设一茶棚,凡是进来喝茶的人是不收银子的,他则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趣事,蒲松龄的“聊斋”便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故事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成文。试想,无论什么时代,一个人能用那么多时间来听人讲故事,可见这个人的生活是多么闲散与无奈。能用数十年时间整理故事,成就一部旷世佳作,又可见作者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信念是多么执著。能“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又见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由此可见,蒲松龄虽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种种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诸如书中冥府、地狱、天堂、龙宫、梦境,以及传说中的异域,“神仙狐鬼精魅”,人鬼相恋、人妖相配、鬼人鬼事、惩恶扬善、男欢女爱、尧女于归、因果报应、科场及第等等,实际上无一不是现实世界的折射。而婴宁、小谢、小翠、翩翩、晚霞、娇娜、香玉、葛巾、宦娘、聂小倩,一群光彩夺目的人物描写得却是活灵活现,尽管她们只是勾人魂魄的艺术形象,均是与我们有着相当距离的异域之类。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扬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的艺术传统,既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的真实感。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即便是男欢女爱也写得入情入境,通过《婴宁》《青凤》《阿绣》等作品来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精神。如《婴宁》中写莒人王子服在上元灯会上初识一位美丽少女,相思成病,后入山追寻,见到少女。不想少女竟是自己姨妹,但少女本为狐产女子,且从小随鬼母长大,所以全然不晓人间礼数,憨纯无比,对爱情和母女之情坚贞深笃,也就有了文中婴宁天真无邪的清纯。《阿宝》中孙子楚天生英俊而性格痴讷,他因痴爱富家女阿宝,并最终以痴情换回了阿宝的真情。当孙因病而殁后,阿宝竟以死相从,终于感动阎罗,使其双双复生,二人阴阳两世的爱情感人至深。《连城》写史孝廉一病不起,生命垂危。有神医言用男子胸肉为药饵方可治愈。史孝廉以此向盐商子相求,遭到拒绝;而乔生却主动献出胸头之肉。但仍然得不到史孝廉的认可,连城为此忧郁而死,乔生也在吊慰时一恸而绝。二人在鬼蜮世界如愿结合,最终凭借爱情的力量重返人间。二人的生死爱情更是强调了知己爱情的美丽崇高和为真爱生死与共的理想境界……想想现代社会岂不也存在太多有缘无分、愤而不得的爱情?人们内心仍在渴望和追求着诸如书中所写的人间真情。

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蒲松龄,通过《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等作品来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鞭挞了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土豪劣绅和官吏,将他们欺压百姓的贪婪、无耻、昏庸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如《促织》中写了一个皇帝爱斗蟋蟀,就不断地让百姓进贡蟋蟀,一个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亲千辛万苦找来的蟋蟀,因害怕跳了井。后来这个孩子变成了一只蟋蟀,他不仅斗败了所有的蟋蟀,就连大公鸡都不是他的对手。统治者的小小爱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读完此篇不禁令人唏嘘感叹。尽管当今世界也存在着诸多不公,还是为身处和谐社会,生活在机制健全、现代文明的时代而庆幸。

曾多次参加考试,对科举制度有深刻了解的蒲松龄,通过《叶生》《于去恶》《考弊司》等作品来揭露和抨击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在他笔下的考官都是不学无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人物。他用手中笔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摧残和毒害,也批判了科举制度下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儒生。如《司文郎》描写盲僧用鼻子辨别文章的好坏,辛辣地讽刺了试官好坏不分,颠倒黑白的丑态……通过《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作品来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通过《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等作品,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

窃以为,聊斋之所以能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不光因为它从艺术价值上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不朽之作,更因为每个故事都会给人带来启思。正如马瑞芳教授点评《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之篇末,见“异史氏曰”令他眼睛一亮的八个字:“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翻译成白话,就是“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聊斋中幽默诙谐的故事,不光给老百姓带来阅读的趣味,也启发一代政治家的哲理性思考。

上一篇:9不等式教案下一篇:”平安油区“建设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