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聊斋志异有感的

2024-04-25

读聊斋志异有感的(共15篇)

篇1:读聊斋志异有感的

读《聊斋志异》有感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艳照人的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龄,全书共有491篇,皆寄意神怪鬼狐,留情人世百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生动传神的创造了许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诡异奇谲而又脍炙人口,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其中 有两篇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是僧孽,另一篇就是崂山道士,这两故事都是给人以巨大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我们正确的处世有很大的作用

僧孽讲的就是一张姓人暴毙之后,盗了阴曹地府,阎王查一下生死簿,才知是小鬼们搞错了,然后派人将其送回去,但是张姓人由于好奇,就拜托鬼卒带着他在阴曹地府里转了一圈,然而,竟然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哥哥被一条绳子穿过两条大腿到挂在墙上,就问鬼卒是什么原因,鬼卒给他解释是由于他哥哥身为僧人确大肆募集钱财,吃喝嫖赌,张姓人到了阳间之后发现他的哥哥正在寺庙了修行,同时他哥哥的大腿两侧长了许多的脓包。然后张姓人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跟他哥哥说了一遍,他哥哥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戒酒戒毒,大作善事,半个多月后,腿上的脓包就消失了,崂山道士讲的就是一个富家子弟为了求得仙术,到崂山寻师求艺,师傅一开始就断定他吃不了这种苦,但是他自己确实信心满满,拜了师傅之后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每天都在砍柴,没有学习任何一种仙术,时间久了,由于吃不了这苦,便要放弃,跟师傅辞别,最后临走时,求着向师傅寻求了穿墙术,师傅将咒语告诉了他并告诫他,一定要心怀纯净,要不然仙术是不灵的,回到家后,富家子弟却拿着这个在周围人面前炫耀,说自己在崂山学的了仙术,回到家给妻子表演,但是每次都不成功,头上撞了大包。

僧孽这篇给我的感受就是有因必有果,多行不义必自毙,假如他的哥哥一意孤行,继续募集钱财,吃喝嫖赌,那样的话腿上的病应该会要了他的命,而从结果来看,告诫我们必须要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积极向善的心,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每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向善的心,那么对于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将要起到很大的作用,可见古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独到的见解,而崂山道士抨击了社会上那些虚荣心强的、不劳而获的人,师傅已经告诫说是要怀有一颗正直的心,咒语才能有效他却偏偏不听,导致失败,想必一旦成功的话,偷盗的事也一定能做的出来的。贪心导致失败,假如富家子弟回到家后安安分分做人,将此仙术运用正途,又怎会被用来当做典范呢

《聊斋志异》这本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抨击社会时事,矫正社会风气,对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社会矛盾,表达人民的愿望,怪不得郭沫若先生在蒲松龄故居题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来赞扬蒲松龄,这本书对于我了解世态炎凉具有重要意义,书中也是有很多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很多见解、思考和感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细细品读,我相信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收获颇丰!

篇2:读聊斋志异有感的

一部《聊斋志异》,当我第一次捧起它时,我读到的是有着妖魔的奇幻故事,而第二次,我读到的是不同性格的人物和不同色彩的情节,当这次我在捧起它时,我通过人物与情节读到的是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带给我们的是欢乐与悲痛这复杂的情感。

《聊斋志异》虽作为一部文言短篇小说,但其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它的作者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严峻的社会现实教育了他,使他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仕途的黑暗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而长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又使他与劳动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聊斋志异》作为蒲松龄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故事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内容借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来反应现实的社会生活。《聊斋》的思想内容丰富,广泛反映十七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主要描写了三个方面,第一,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对人才的摧残。《叶生》中的主人公“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第,最后郁郁而死,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此外,《素秋》、《神女》、《阿宝》等篇都暗示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王子安》、《续黄粱》等篇则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腐蚀毒害。第二,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如《婴宁》、《莲香》、《香玉》等。这些小说各具特色,但都表现了要求恋爱自由、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主题。第三,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促织》写成名一家为皇帝所征的一只蟋蟀而遭受的灾难,揭露了“天子偶用一物”而给老百姓带来的极大痛苦。《席方平》则写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状,受尽冥司各级统治者酷刑毒打的故事,影射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

篇3:读聊斋志异有感的

《聊斋》的人物塑造鲜明生动, 极富艺术性, 或刻画心理, 或展示行动, 或描述语言……所谓小说, 即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以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为三要素, 因而人物刻画和塑造在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出场又可谓是塑造人物的原点, 以适当的形式让人物悉数登场, 更能增添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聊斋》中, 人物出场方式多样, 各具特色, 而又各具艺术魅力。

其中最常见的是以“要言不繁, 单刀直入”为主要特色的出场形式。例如, 《劳山道士》的开头:“邑有王生, 行七, 故家子。”仅用九字, 介绍了人物姓氏、排行、籍贯、出身等情节, 语言简练而概括。再如, 《聂小倩》:“宁采臣, 浙人。性慷爽, 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这段开篇之语则把宁采臣慷慨、正直的性格加以展现, 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孔生雪笠, 圣裔也。为人蕴藉, 工诗。” (《娇娜》) “乔生, 晋宁人。少负才名。年二十余, 犹偃蹇。为人又肝胆。” (《连城》) “张鸿渐, 永平人。年十八, 为郡名士。” (《张鸿渐》) ……

蒲松龄惯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开篇便交待人物姓名、籍贯、身世、性格等诸多信息, 明显受到了传记文学传统写法的影响。开门见山的人物出场一方面开章明义, 让读者第一时间便认识了小说主人公, 另一方面符合了短篇小说的文体特点, 节省下很大笔墨来铺叙后面的故事情节。这一类的人物开场往往出现于小说男主人公身上, 由男主人公率先登场, 再展开随后的情节发展。但类似的出场形式在全书中不断出现, 虽各有侧重, 或家世或品行, 但仍显出程式化的特点, 缺乏生动性。

相较之下, 《聊斋志异》中众多女主人公的出场更为多样和更具艺术。白居易的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尽显人物神韵, 辗转缠绵之处道尽了艳丽的情态, 成为人物出场描写的佳作。而《聊斋》中《白秋练》一篇也可谓是此类出场的代表:“辄见窗影憧憧, 似有人窃听之……有人徘徊窗外, 月映甚悉……移灯视女, 则病态含娇, 秋波自流。略致讯诘, 嫣然微笑……”慕生初瞥见窗影不以为意;第二次在月色下急急打了个照面, “十五六倾城之姝”, 而后又一瞬而逝;接下来应该开始的第三次会面, 蒲松龄却出其不意地让白秋练的母亲猛然出现, 在文中设置了种种悬念;正当读者好奇不已之时, 白秋练正式登场, 有了前文其母粗横的对照, 她俨然是一位楚楚可怜情态娇媚的少女。百转千回之后的骤然登场, 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幕幕紧凑, 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而之后她对慕生的第一句话便是“为郎憔悴却羞郎”, 要求慕生为她读诗, 又尽显其热爱诗歌的一番风雅情怀, 娇羞可爱。

《青凤》一篇中的青凤与《聊斋》中其他花妖狐媚女子颇有不同, 青凤的身上更具大家闺秀式的羞怯和柔弱。而青凤的出场也是千呼万唤, 缓缓而至的:“……右一女郎, 才及笄耳……审顾之, 弱态生娇, 秋波流慧, 人间无其丽也……瞻顾女郎, 停睇不转。女觉之, 俯其首。生隐蹑莲钩, 女急敛足, 亦无愠怒……媪见生渐醉益狂, 与女俱去……”初只见轮廓, 后终识其艳丽姿色, 但又忽而退场了。那一“俯首”尤其精妙!闺秀般的情态跃然纸上,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就是在《红楼》中, 黛玉和宝玉的嬉笑打闹或吵架道歉中, 也常常出现低头这一动作。

与千呼万唤终才露面不同的是, 有些人物则是在另一人物或另一事件的牵引之下飘然而至的。《聂小倩》一篇中, 小倩在两位妇人的交谈中缓缓出场;《娇娜》一篇中娇娜的出场则更是一环扣一环, 用大量情节和人物进行了铺垫———由孔生引出皇甫公子, 由皇甫公子引出香奴, 香奴触动了孔生的感情, 由此又引起了孔生的一场大病, 病需医治, 因而这才让“娇波流慧, 细柳生姿”的娇娜慢慢登场。层层铺垫使得人物出场极为自然, 也使得小说情节更为紧凑。

同样身为花妖狐魅, 有些角色的出场则更为神秘和虚幻。《梅女》如是写道:“凝视间, 见墙上有女子影, 依稀如画……久之不动, 亦不灭……起视转真……再近之, 俨然少女, 容蹙舌伸, 索环秀领……惊愕未已, 冉冉欲下……”先影后形, 由远及近, 由淡转浓, 由静而动, 一系列的出场设置精彩别致, 充满了传奇色彩。

兴许是封建气息的沾染和时代的限制, 《聊斋》中诸多女主人公的出场都带有娇羞之态。《胭脂》中, 胭脂初见鄂生, “秋波萦转之”、“犹凝眺”, 待王氏戏之, 则“女晕红上颊, 脉脉不作一语”, 少女害羞的情态逼真入微, 实在可爱。《公孙九娘》一篇, 莱阳生望向九娘, 九娘“笑弯秋月, 羞晕朝霞”, 这样一番娇美姿态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而蒲松龄的创作意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抨击黑暗现实和斥责封建制度的, 因而笔下许多女性角色又往往带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 她们一改封建礼教熏陶下女子唯唯诺诺的娇羞情态, 落落大方, 无拘无束。张鸿渐借宿之后, 见老妇人带着一位女子出来, 便“急避暗处, 微窥之”, 舜华得知老妇人收留了张鸿渐之后, 怒曰:“一门细弱, 何得容纳匪人!”吓得张鸿渐“出伏阶下”, 舜华“审诘邦族”后, 才“色稍霁”。这个不惧男子、独当一面的舜华, 与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形成了鲜明对比。

《聊斋》更有一类人物, 她们的出场往往是以“笑”动人, 更见其与封建教化格格不入之处。这类作品首推《婴宁》:“有女郎携婢, 拈梅花一枝, 容华绝代, 笑容可掬……遗花地上, 笑语自去……”作者开篇便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婴宁爱花、爱笑、美丽、纯真的品性加以展现, 遗花地上的举动更是表明了婴宁与深受封建礼教牵绊的少女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婴宁爱花爱笑单纯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更是贯穿小说始终, 成为了作者笔下“我婴宁”的这样一个惹人怜爱的人物, 以及《聊斋》中独具一格的典型形象。

“笑”的设置映衬了女主人公不受封建礼教摧残、不受世俗人情侵害的单纯而善良的性格特点。这在《小谢》一篇中也有所表现:“……见二女自房中出……并皆姝丽。逡巡立塌下, 相视而笑……夜……但闻暗处隐隐作笑声……”秋荣和小谢天真、活泼、淘气、无拘无束的秉性在笑声中毕现无遗。

《聊斋志异》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 都具有极高的文学成就。特别是其在表现人物方面, 能够准确地把握各色人物的不同特点, 根据情节需要和主题需要进行缜密构思和艺术创作, 赋予不同人物以不同的出场方式、行为方式、言语特点等, 独具匠心地将花妖狐魅与人的特性相结合, 虽写妖魅, 却毫无阴森、恐怖的气氛, 反而是以“人事之伦次, 万物之性情”来叙述那个玄幻的世界, “说得极圆, 不出情理之外;说来极巧, 恰在人人意愿之中。”[3]

参考文献

[1]楼沪光, 孙琇主编.中国序跋鉴赏辞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组缃等.聊斋志异欣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篇4:读聊斋诗情六首

两个小鬼女乔秋容和阮小谢,同时和陶望三恋爱,在道士的帮助下,借尸还魂,她们和陶望三终成眷属。

两小鬼女,缠人顽皮。

任你叱咤,照旧耍戏。

夜夜如此,斯混不离。

铁石汉子,情软意迷。

偶遇仙道,求赐生机。

道高法深,尸魂合一。

秋容先生,小谢凄啼。

再施绝招,超度无遗。

(二)青凤

无所畏惧的耿去病,追求一个十五岁的孤女青凤,青凤的叔父胡义君却不赞成他们自由恋爱的举动。后来耿先后救护青凤和胡义君,耿终于和青凤结为眷属。

耿舍连楹夜闹怪,灯烛亮灭门自开。

狂荡后生不畏邪,偏向空楼住下来。

老少四人一家狐,坐饮谈笑好畅快。

秋波流露嬌慧女,顿叫狂生魂不在。

人男狐女情脉脉,却令老者恨入怀。

万般喝叱羞惭女,从此远迁真无奈。

清明救狐化青凤,天遂人意巧安排。

再救狐君脱灾险,人狐共处更无猜。

(三)莲香

狐女莲香,鬼女李氏。她们同时与桑生恋情同宿。李致桑重病,莲数次救、医使桑生康复。后李借燕体复生,莲死后托生韦家,两人与桑生终成眷属。

姝丽两狐鬼,钟情一桑生,

狐媾害犹浅,鬼欲病定沉。

狐鬼对面质,相与述情伦,

莲狐数行医,李鬼几悔恨。

李氏燕体活,莲香韦家生,

两世情好女,一对佳丽人。

(四)聂小倩

一个十七八岁的美女鬼聂小倩,在老鬼威逼下,用色勾引人上当,而书生宁采臣不为所动。宁在侠客帮助下除老怪,并搬迁聂遗骨回家。聂因接触生人气而复生,终被采臣娶为妻室。

老妖逼鬼女,羞脸勾人欲,

迷色人暴死,拒情人安居。

倩宁倚侠术,剑客将妖驱,

孤坟托朽骨,近斋寄慰语。

魂影宁毋惧,声形善无比,

日久丽人生,终为采臣娶。

(五)连锁

一个十七岁的弱女鬼连锁,每夜吟凄楚之诗,得到书生杨于畏的续诗和怜悯,并在杨等人的帮助下驱除恶鬼,再帮助她朽骨复生,两人终成眷属。

悲哀凄楚连锁吟,幽情若绪于畏怜。

阴阳同欢情不乱,复生共语爱笃行。

(六)小翠

狐女小翠登门报避雷之德,作痴儿之媳。但终日踢踏游戏,并愚弄王给事中,被王给谏诬告。因诬充军。后翠女治好痴婿愚病。公公王侍御后被免官,翠不小心打碎玉瓶,被王公夫妇斥骂。翠奋然出门。二年后,在村外园林意外重逢,翠女劝夫再娶后,又从容离去。

避雷感狐报公德,登门自请痴儿媳。

踢球演戏终日娱,梗心黄布玉帽衣。

给谏趁隙告侍御,帝王察看乃儿戏。

小翠妙法死痴婿,公子醒来智不愚。

王公免官心正烦,玉瓶失手碎作泥,

交替斥责有德女,翠狐奋出无音息。

公子念情食乏味,公婆再娶儿不依,

篇5:读《聊斋志异》有感

“曲折离奇的鬼怪故事,百读不厌的古代奇书。”这本书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说的杰作,代表了文言短片小说创作的最高峰。书名中“聊斋”是作者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的意思。

这本书精选了《聊斋志异》中的二十二个精彩故事。让我影像比较深的故事是:成名一家,为了捉一只蟋蟀应付官差,害的爱子惨死。儿子死后,化为蟋蟀,所向无敌,后来被献给皇上骤然富贵,成名因此骤然富贵。(《促织》)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屡试不中,郁闷而死。死后,他的鬼魂化为人形,奖平身学业交给丁公子,公子连试连捷,高中榜眼。(《叶生》)一个女鬼借一张画皮变成美貌女子,王生收惑,被挖吃心肝而死。幸好王生妻子求得道士、异人相救,除去女鬼,王生也起死回生。(《画皮》)王太常的儿子元丰生性痴呆,狐女小翠美丽聪慧,为了报恩,自愿嫁他为妻。小翠设计除去王府仇家,又治好了元丰的痴病。不料王家因小事遣走小翠。元丰另娶一女极像小翠。(《小翠》)

《聊斋志异》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浪漫色彩,具有令人百读不厌的艺术魅力,深受我的喜爱。

篇6:读《聊斋志异》有感

全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涉及狐妖的小说,书中把狐妖描写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性格各不相同,结果也各不相同,情深意重。

奇特诡异的故事情节、异彩独放的人物形象、不同流俗的美学理想,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独特风格,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而且还是举世闻名的名著。

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都反应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社会问题。

他们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要么抨击科举制的腐朽和社会的腐败,要么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内容。蒲松龄虽然满腹才华,但他的运气并不是很好。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篇《僧术》,印象犹深,他的加入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文中的那个黄生怀才不遇的经历,确实令人愤恨不平,难怪他的好友要和他疏通关系,可按理说应该向人间有关方面去贿赂,可是和尚却借助法术,向冥中主考官去行贿。

这好似不合常理,但结合作者这科举制的过来人那“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臂,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他激昂填词,不难体会出主考官的贪赃枉法这种恶劣的行为。

不知我所想是否恰当,但僧闻有人说黄生小家子气,我不认同,那岂不就是表明了作者也热衷于行贿,鼓励人们走歪门邪道?

此书籍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所以我不认同这一观点。

篇7:读《聊斋志异》有感

蒲松龄老先生字留仙,称为“柳泉居士”出生于1640年去世于17,是山东瑙博人。虽然出生在破落地主家庭,天生聪明……

《聊斋志异》这本书中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髀渡缁岬幕野怠6.反对封建婚姻。三.揭露和嘲讽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四.弘扬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的精神。五.赞美各方面品德。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第一类吧。

“承休到了家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派人四处捉拿林儿,但是哪也找不到他。过了三天,才知道林儿已经投身到某御史家。这位御史在京城做官,家中一切事物都有他弟弟管理。

武承休就以朋友的身份写信去要林儿。没想到御史的兄弟是个仗势欺人的恶豪,见到来信竟然置之不理。武承休气急了,就告到衙门。传票发了出去,可是衙门不敢去御史家捕人,县官也不再追问了。

篇8:喜怒哀乐读《聊斋》

时光流转,岁月蹉跎,转眼30多年过去了。听着电视上唱着乔羽老先生的《说聊斋》: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

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是啊!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从懵懂无知的小童转眼人到中年,漫漫人生的长河中,涉过几多坎坷,经受磨难许多方能体会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苍苍茫茫的人世间,真可谓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怎能不佩服300多年前的蒲老先生于混浊红尘中超然的睿智和警醒。为什么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人与鬼之间?为什么知恩图报的是鬼,而落井下石的却是人?为什么聊斋里的女鬼一个个都貌若天仙,倾国倾城?为什么这些绝色美女们却都和穷小伙子一见钟情,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也许,人本身就是太复杂的物种,在人身上还残留着弱肉强食的动物本能,人与人之间才有了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尔虞吾诈;人生中才有太多的痛苦无奈、血雨腥风;多愁善感的文人才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喟叹与感慨!

毕竟活在凡尘俗世,如今重新捧读《聊斋志异》,竟别有一番感慨,再也没有了年少无知时只看故事热闹凄美之雅兴。书中400多个故事,今天看来像是荒诞不经,似为小说的虚构情节,细读却各有隐意,每则故事都会给人启思甚还思索之中平添些许伤感,难怪王国维把它与《红楼梦》相提并论。

故事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虽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初衷却是教人向善。尽管许多故事都是“善终”,但作者的表达,皆是丑恶大都由现实社会中的人来制造,而正义却都是鬼怪来伸张,这就引发我们重新审视作者更深层次的写作意图,不得不让我们重新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写作背景。难道,蒲松龄真正的用意是想于不动声色的讽刺和鞭笞中告诉大家现实社会才是吃人的?为什么呢?

蒲松龄处在动乱黑暗的时代。17岁便高中秀才,以神童之誉名扬四乡的蒲松龄,竟在之后长达50余年的乡试中一次次落榜,最后郁郁而终。《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遗憾的是《聊斋志异》直至蒲松龄去世50年后,才在浙江刻版问世。“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所谓“聊”就是在交谈。话说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设一茶棚,凡是进来喝茶的人是不收银子的,他则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趣事,蒲松龄的“聊斋”便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故事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成文。试想,无论什么时代,一个人能用那么多时间来听人讲故事,可见这个人的生活是多么闲散与无奈。能用数十年时间整理故事,成就一部旷世佳作,又可见作者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信念是多么执著。能“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又见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由此可见,蒲松龄虽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种种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诸如书中冥府、地狱、天堂、龙宫、梦境,以及传说中的异域,“神仙狐鬼精魅”,人鬼相恋、人妖相配、鬼人鬼事、惩恶扬善、男欢女爱、尧女于归、因果报应、科场及第等等,实际上无一不是现实世界的折射。而婴宁、小谢、小翠、翩翩、晚霞、娇娜、香玉、葛巾、宦娘、聂小倩,一群光彩夺目的人物描写得却是活灵活现,尽管她们只是勾人魂魄的艺术形象,均是与我们有着相当距离的异域之类。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扬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的艺术传统,既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的真实感。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即便是男欢女爱也写得入情入境,通过《婴宁》《青凤》《阿绣》等作品来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精神。如《婴宁》中写莒人王子服在上元灯会上初识一位美丽少女,相思成病,后入山追寻,见到少女。不想少女竟是自己姨妹,但少女本为狐产女子,且从小随鬼母长大,所以全然不晓人间礼数,憨纯无比,对爱情和母女之情坚贞深笃,也就有了文中婴宁天真无邪的清纯。《阿宝》中孙子楚天生英俊而性格痴讷,他因痴爱富家女阿宝,并最终以痴情换回了阿宝的真情。当孙因病而殁后,阿宝竟以死相从,终于感动阎罗,使其双双复生,二人阴阳两世的爱情感人至深。《连城》写史孝廉一病不起,生命垂危。有神医言用男子胸肉为药饵方可治愈。史孝廉以此向盐商子相求,遭到拒绝;而乔生却主动献出胸头之肉。但仍然得不到史孝廉的认可,连城为此忧郁而死,乔生也在吊慰时一恸而绝。二人在鬼蜮世界如愿结合,最终凭借爱情的力量重返人间。二人的生死爱情更是强调了知己爱情的美丽崇高和为真爱生死与共的理想境界……想想现代社会岂不也存在太多有缘无分、愤而不得的爱情?人们内心仍在渴望和追求着诸如书中所写的人间真情。

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蒲松龄,通过《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等作品来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鞭挞了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土豪劣绅和官吏,将他们欺压百姓的贪婪、无耻、昏庸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如《促织》中写了一个皇帝爱斗蟋蟀,就不断地让百姓进贡蟋蟀,一个孩子不小心弄死了父亲千辛万苦找来的蟋蟀,因害怕跳了井。后来这个孩子变成了一只蟋蟀,他不仅斗败了所有的蟋蟀,就连大公鸡都不是他的对手。统治者的小小爱好,竟害得百姓家破人亡……读完此篇不禁令人唏嘘感叹。尽管当今世界也存在着诸多不公,还是为身处和谐社会,生活在机制健全、现代文明的时代而庆幸。

曾多次参加考试,对科举制度有深刻了解的蒲松龄,通过《叶生》《于去恶》《考弊司》等作品来揭露和抨击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在他笔下的考官都是不学无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人物。他用手中笔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摧残和毒害,也批判了科举制度下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儒生。如《司文郎》描写盲僧用鼻子辨别文章的好坏,辛辣地讽刺了试官好坏不分,颠倒黑白的丑态……通过《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作品来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通过《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等作品,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

窃以为,聊斋之所以能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不光因为它从艺术价值上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不朽之作,更因为每个故事都会给人带来启思。正如马瑞芳教授点评《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之篇末,见“异史氏曰”令他眼睛一亮的八个字:“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翻译成白话,就是“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聊斋中幽默诙谐的故事,不光给老百姓带来阅读的趣味,也启发一代政治家的哲理性思考。

篇9:读《聊斋志异》有感

上次写了一篇读后感,即兴发挥,没有事先做笔记,而我的记性并不怎么好,到底还是漏掉了自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感想,不得不再写一篇,将这一条补充上。

关于真善美,《聊斋志异》里面写了很多很多,我只想说,很多传统确实继承了下来,例如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颜值即正义。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简单化的因为所以,也可以说是因果报应之类的思想,也仅代表着以蒲松龄为代表的一类淳朴善良的人的美好愿望。如果现代人还按照那样的方式行事,运气不佳的话,迟早会被PUA。或者,往好的方向想,古代民风的确如此简单质朴,嗯,也不能说没这种可能。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没那么简单,否则美好和恶劣这两个词都不会产生,人们也就不用那样歌颂和向往真善美了。

喜欢阅读可能会让人变得顽固不化,成为众人眼里的书呆子,但是,如果已然如此了,就更要多读书,读多种类型的书,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阅读应该也是一种让人从书呆子的状态走出来的方法吧。例如我,现在也慢慢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

篇10:读聊斋志异有感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述奇异的事。郭沫若称赞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姐妹易嫁》中的二女儿使我非常敬佩。文中的大女儿因为看不起自己的未婚夫毛公,让妹妹二女儿替自己嫁给了毛公,而自己嫁给了财主的儿子。最后毛公中了举人,当了官,发了财,还成了宰相。而财主家却因为财主的儿子的肆意挥霍,慢慢败落了下来。大女儿一气之下就剃了发,出家当了尼姑。

《席方平》中的席廉性格刚直,不会巴结讨好上司,从而和姓羊的富豪结了怨。席廉死后又被已经被羊某贿赂过的鬼差折磨。席廉的儿子席方平一直告到了阎王那里,谁知阎王也被他贿赂了,把席方平打得死去活来。最后席方平告到了二郎神那里,洗刷了冤屈。

《晚霞》一文讲的是阿端不慎掉入河中,成了龙王的戏班子中的一员,与女孩晚霞相爱,后得以还阳,与晚霞结为夫妻。

《聊斋志异》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纪晓岚曾评价蒲松龄“留仙之才,余成莫逮其万一。”老舍也曾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此话表现出了蒲松龄现实生活中的孤愤之情。

篇11:读《聊斋志异》有感

《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如《小翠》中,王御史有一个儿子叫元丰,可是儿子很傻,到十六岁时还分不清男女,一直没有娶到妻子。王御史整日因为儿子的事忧心忡忡。后来,有一位妇女领着一位少女来到王家,说愿意让少女嫁给元丰为妻。她叫虞小翠,16岁了,整天欢声笑语,哄着元丰玩。其实她不是凡人,只因为她的母亲受过元丰父亲的庇护,让她来报恩。她治好了元丰的病,悄悄地离开了。文中的小翠是一个美丽的善良的小狐仙。她虽非人类,但是懂得知恩图报。

蒲松龄还写了许多反映政治方面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追求公理,讲公道的愿望。《促织》写成名受官府逼迫,为缴纳供皇帝玩乐的蟋蟀,竟将为此而死的儿子灵魂所变的勇猛的蟋蟀献给宫廷,形象地写出百姓一命,不抵皇帝一区区玩物的残酷现实。

蒲松龄长期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对官府胥吏压榨残害百姓的不公现象多有目睹,并深恶痛绝。他一生贫困潦倒,又做了三十年的乡村教师,这样的经历恰好对他创作《聊斋志异》这样的文学著作极为有利。我从这本书上感受到了,蒲松龄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没有几个。,我想,每个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能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要是想过上美好、不被欺负的生活,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以自己为榜样,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的人。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篇12:读聊斋志异有感500字

《画皮》讲的是一个鬼,它取人之皮披在自己身上冒充人,因而夺取了顾生的心脏,顾生的妻子陈氏幸好得到了一个乞丐的帮助,救活了顾生。而《花姑子》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安生(安幼舆)与美丽的獐子精花姑子之间的传奇故事。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聊斋志异》中也有相当多的篇幅宣扬了落后的甚至反动的思想,就是在那些优秀的 篇章中,也常常夹杂着封建性的糟粕。例如:有些 篇章敌视和丑化农民起义,有些 篇章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有些 篇章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还有些 篇章美化了一夫多妻制或羡慕功名富贵。此外,猥亵的语言和的描写也不少。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今年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厚厚的一本《聊斋志异》。打开书的第一页,上面介绍了作者的姓名:蒲松林,生于清初,是个文学家。他写的《聊斋志异》充满了传奇色彩,并写了鬼与神仙的许多故事;让人眼花缭乱。

画皮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恐怖的。里面将了以为穷书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眼睛大大犹如葡萄,两条又细又长的柳叶眉,依仗樱桃小嘴镶嵌在俊俏的脸蛋上,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魔鬼般的身材,可她路边哭。穷书生十分好奇,便问了姑娘的来历。原来,姑娘是被人贩子卖到着而来的。有兴在半路逃脱却不知回家的路,书生出于好心把姑娘带回了家。晚上,书生在窗旁走过,发现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脱下了人皮,露出了张牙舞爪的样子。书生再定睛一看,立刻跌倒在地。因为他看见了姑娘的真面目,所以女鬼把他的心给 掏了出来。家人四处寻医,终于一个乞丐能医治他的儿子。但乞丐有一个要求,要大妈吃他吐他的痰,大妈硬吃了下去。回到家中见儿子没好转,又扑在儿子胸口大哭。忽然,大妈恶心想吐,一口吐在了儿子胸口;那竟是一颗心,儿子立即醒了过来。大妈请来了大仙把那妖怪收服了……

篇13:寒假读《聊斋志异》有感优秀

前几天,我刚看完《封神演义》的时候,姥姥就拿来了一本原版的《聊斋志异》说让我看。当时我就呆住了,我本来就胆小,姥姥为什么还要让我看这些?姥姥好像看出了我的顾虑,对我讲,《聊斋志异》里面的鬼故事并不是那么可怕,每一篇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特别是原版的,里面都是文言文,顺便可以锻炼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听了姥姥的话,心中顿时平静了许多。姥姥看我接受这本书了,便让我到她房间里,她指导我来读。

我跟姥姥来到她房间,翻开《聊斋志异》,天,映入我眼帘的是满篇的文言文,我又往后面翻了翻,天,一篇译文也没有。姥姥笑了笑,先让我翻开一篇自己比较熟悉的。我想了想,前几天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罗刹海市”,就先读那一篇好了。

我翻到那一篇,姥姥先是让我自己出声地读一遍,接着让我自己试着翻译一下,最后帮我把自己理解错的那些再给我讲一遍。读了几篇后,我猛然觉得读文言文没什么难的,而每一篇也的确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经过姥姥的指导,我已经可以自己读几篇《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了。

我读完一半《聊斋志异》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这本书不光给我们讲了鬼故事,反而每一篇都会通过这个鬼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并且我还觉得,现在《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都被改编拍成了电视剧、电影。这些虽然被改编拍成了电视剧,可以给大家视觉上的快感,但有些被改编的故事,就已经和原文的内容不太一样了。

篇14:寒假读《聊斋志异》有感优秀

《聊斋》看着爽,皆因里面有大量的书生意淫的爽文,最常见的套路就是书生做过什么好事,例如救了小动物,帮了鬼狐,之后美丽的妖精就过来以身相许;或者是美艳的女鬼或狐妖主动诱惑,男主一般是很快就沦陷,如遇灾祸,最后都有大神搭救,收了妖精。这些女鬼或狐妖,虽有法力,却是很弱势、脆弱,一点都不可怕,倒是有些楚楚可怜。比较有名的是《画皮》和《聂小倩》。这类题材比较好看的还有《西湖主》、《罗刹海市》,这两篇的想象力奇幻瑰丽。

这些狐妖鬼怪故事中,也有一些另类,如《青凤》这篇,讲的是男主排除万难,主动追求美丽的狐妖,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聊斋》里是很少见。《林四娘》讲的是一个喜欢诗词歌赋、诵经祈福的女鬼,这或许是作者理想中的情人,不求名分,只求风花雪月;《郭生》讲的是一只狐妖暗中帮男主改文章。蒲松龄后来屡考不中,想来必定也期望有这么一个名师吧。《侠女》篇是少有的高冷大女主,这位侠女放在现代,做派也算前卫。《颜氏》写的是才女嫁人后,女扮男装,假装是丈夫的弟弟,科考一路开挂,中举做官,走上人生巅峰后,退隐归乡。

《聊斋》里还有一些无关男女感情,写得也挺动人。《王六郎》写的是钓鱼人和水鬼成为酒友,这故事挺像我小时候听过的水鬼故事。《丁前溪》写的是郭解式的大侠做派。《田七郎》是全书最精彩的一篇,豪强武承休梦见命中贵人是猎户田七郎,因此武承休对田七郎极好,三天两头宴请,田七郎母亲是个识大体的人,她说:“武家能给我们的钱财,而我们能报恩的就只是条命”,所以,极力阻止儿子接受武家的恩惠。后来,田七郎为了报答武承休的盛情,上山打猎,争抢猎物中,失手杀死猎户。武家救下田七郎,田母这才答应田七郎与武家交往。后武承休被陷害,田七郎舍命手刃武家的仇人。故事,这几乎就是《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中的翻版,像不像聂政刺杀侠累?

《聊斋》中还有一些奇闻逸事,如《蛇人》、《老饕》、《寒月芙蕖》、《查牙山洞》、《陆押官》,就像我们小时候听长辈说的一些江湖传说,几分真实,几分夸张,其中的神秘让听众迷醉。

篇15:中学生读《聊斋志异》有感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毕娇指导教师:姜胜华不知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典范,初中时学的《口技》等,都是出自《聊斋志异》,以前看到《聊斋志异》总觉得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看,甚至现在也以为是比我们年龄更大的人看的。也许是与蒲松龄老先生描写的故事有关吧。《聊斋志异》一书中,谈的大多数是鬼,狐,通过鬼狐写人鬼之间的恋爱,神鬼之间的私情。在我们心中鬼狐都是一些坏的恶劣的东西,而在老先生的笔下,塑造的确是一些善良可爱的狐鬼花妖,神异灵怪,现在电视上《聊斋》也被广泛的观看,也许是因为里面形形色色的故事有关吧。在《聊斋》中,总会让人感觉到有对社会的不满,也许这与作者的经历有关吧。蒲松龄老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当时社会环境和长辈思想的影响,自幼便热衷科举,但由于运气不佳,科场失意,直到71才成为一名贡生。家道中落的窘境是他有机会亲自体会下层社会的疾苦。官场的腐败,科举的弊端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些使他对现实愈加痛恨,为了宣泄心中的愤懑和不满,他只用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用虚构的故事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揭露科举制度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毒害。《聊斋》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对立像爱情的向往。我看《聊斋》中大都用人的名字为题目的。其中《阿宝》《婴宁》脍炙人口。《婴宁》中的婴宁是一个狐仙,她总是笑个不停,王生在一次游玩中遇到了婴宁,被他的美貌迷住,最后找到婴宁,而婴宁是她母亲的姐姐的女儿,按理说两人不能结婚,但还是《期间发生了许多事,但两人始终不离不弃,最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就像婴宁一样,一直笑个不停。两个人过上了幸福了生活。《聊斋》中讲述的大多数故事结局都是美好的。这也许就是蒲松龄老先生所期盼的生活吧。《聊斋》的伟大艺术成就也许就在于它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蒲松龄老先生善于把狐妖人格化,让幽冥的世界社会化,从而表达作者理想的境界,给人以好的结果,让坏人得到坏的报应。这种特点构成了作品想象的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奇迷人。在狐妖这些形象中,不仅有这迷人的美貌,还有这平常人所没有的灵异,作品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真切感人,栩栩如生,扣人心弦,让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艺术享受。读了《聊斋志异》就感觉身边真的有鬼神似的,这就是作品的成功之处.读《聊斋志异》就要读到他的心里去,去了解它,你会学到很多。

上一篇:(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快乐的泉水下一篇:严介和的经典励志语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