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心理的词语

2024-05-13

描写心理的词语(通用9篇)

篇1:描写心理的词语

描写心理的词语汇总

1、愉快 可恨 喜悦 痛恨 火气 愉悦 痛苦 内疚 欢乐 发怒

2、后悔 讨厌 快乐 快慰 憎恨 呜咽 悔悟 狂喜 忧郁 懊丧

3、大喜 哭泣 怨恨 畅快 自责 苦水 伤心 害怕 惊慌 羞愧

4、气恼 开心 忧伤 生气 惊恐 犯愁 欣喜 甜蜜蜜 乐呵呵 喜洋洋

5、甜滋滋 喜滋滋 气呼呼 吹胡子 瞪眼睛 兴冲冲 怒冲冲 乐融融

6、乐陶陶 乐悠悠 笑眯眯 怒不可遏 泪如雨下 何必当初 心猿意马

7、讳莫如深 心乱如麻 内心有愧 深感内疚 神采焕发 哈哈大笑 活蹦乱跳

8、诚惶诚恐 惴惴不安 战战兢兢 愤世嫉俗 投畀豺虎 椎心泣血 视为畏途

9、怒气冲冲 杯弓蛇影 喜笑颜开 心旷神怡 嫉恶如仇 喜出望外 心急如焚

10、怨天尤人 心胆俱裂 令人发指 惊心悼胆 唉声叹气 手足无措 提心吊胆

11、心花怒放 满脸喜色 面面相觑 视如寇仇 切齿痛恨 沾沾自喜 杞人忧天

12、魂飞魄散 大发雷霆 张皇失措 七上八下 怨声载道 无地自容 忐忑不安

13、欣喜若狂 心惊胆战 九世之仇平心静气 瞠目结舌 暗自欢喜 悲不自胜

14、暴跳如雷 心平气和 旧恨新仇 面如土色 心驰神往 张惶失措 魂不附体

15、惊弓之鸟 痛心疾首 风声鹤唳 心有余悸 无精打采 心如死灰 怒发冲冠

16、抱恨终天 愁眉苦脸 千仇万恨 悲痛欲绝 燃眉之急 不屑一顾 惶恐不安

17、张口结舌 不知所措 深仇大恨 火冒三丈 喜形于色 瞠乎其后 魂不守舍

18、终天之恨 兴高采烈 喜气洋洋 做贼心虚 羞与为伍 目瞪口呆 石破天惊

19、惊魂未定 草木皆兵 疾首蹙额 掩鼻而过 切齿拊心 不共戴天 愤愤不平

20、兴致勃勃 神采飞扬 惊慌失措 怒气冲天 怒火中烧 惊恐万状 胆战心惊

21、食肉寝皮 心惊肉跳 愁眉不展 面无人色 忍无可忍 胆小怕事 心安理得

22、勃然大怒 毛骨悚然 喜上眉梢 潸然泪下 笑逐言开 呆若木鸡 咬牙切齿

23、心烦意乱 切齿腐心 洋洋得意 横眉怒目 心慌意乱 心如刀割 人人自危

篇2:描写心理的词语

2、咬牙切齿: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3、忧心如焚:焚:火烧。心里忧愁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虑焦急。

4、晕头转向:晕:头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

5、心猿意马: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6、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境。

7、伊于胡底: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8、一丘一壑: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9、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境。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10、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境。

11、延颈企踵: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12、永志不忘:永远记住,不遗忘。

13、平心而论:平心:心境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14、一日三秋: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光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15、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到达目的。

16、捏一把汗: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十分紧张的心境。

17、朝气蓬勃: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貌。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18、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境愉快,耳目舒畅。

19、以蠡测海: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20、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境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到达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十分细心周到。

21、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22、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23、郁郁不乐:郁郁:心里忧愁,苦闷。形容愁闷不乐。

24、依依惜别:依依:留恋的样貌;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25、屏气敛息:指因心境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26、遗恨千古:千古:时光久远。遗留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

27、先见之明: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本事。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28、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境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29、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境。

30、怨气冲天: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31、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32、玉石不分:比喻好坏不分。

33、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4、一悲一喜: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35、襟怀洒落: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境坦率,光明正大。

36、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37、以己度人:度:揣度,推测。用自我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38、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39、悠然自得:悠然:安闲舒适的样貌;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境舒适。

40、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境和必胜的信心。

41、怨声载道: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

42、朝思暮想: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十分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43、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境还没有平静下来。

44、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45、忧形于色: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

46、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貌。形容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47、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我。比喻期望到达目的的心境十分迫切。

48、游山玩水: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49、言人人殊:殊:不一样。说的话个个不一样。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50、陶情适性:陶:喜,欢乐;适:舒适,畅快。使心境愉快。

51、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经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52、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境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包含警惕未来之意。

53、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境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54、粤犬吠雪: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55、言笑自如:见“言笑自若”。

56、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境。

57、谢天谢地:表示目的到达或困难解除后满意简便的心境。

58、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从容自得。

59、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境,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60、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境。

61、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境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62、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悲痛境。

63、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境。

64、心平气和:心境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65、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66、饮泣吞声: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67、忧深思远: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68、一望而知:一看就明白。

69、赏心乐事:赏心:心境欢畅。欢畅的心境,欢乐的事情。

70、抑郁寡欢:由于心境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71、意想不到: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72、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境恬淡,不图名利。

73、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74、怨天尤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75、心惊胆战: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76、音容宛在: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77、闷闷不乐:闷闷:心境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78、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境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感情的坚贞。

79、有眼如盲: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着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80、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81、远走高飞:指象野兽远远跑掉,象鸟儿远远飞走。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

82、炎凉世态:炎:指亲热。凉:指冷淡。世态: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83、应付裕如: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我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84、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回到,离家乡越近,心境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境。

85、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86、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貌。心境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87、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简便。形容紧张心境过去以后的的简便愉快。

88、眼穿肠断: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89、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境。

90、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境急切。

91、一览无余:览: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资料平淡,没有回味。

92、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境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93、做贼心虚: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宁。

94、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境舒畅愉快。

95、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完美的景色而心境愉快。

96、远愁近虑:形容过多的忧虑。

97、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境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98、愁多夜长:因心境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99、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境和安逸的兴致。

100、有心无力: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

101、人莫予毒: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境。

102、开怀畅饮:开怀:心境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103、影只形单:犹形单影只。

104、意兴索然: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105、有目共睹:睹:看见。指十分明显,谁都看得见。

106、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境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107、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境。

108、于心何忍: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109、义形于色: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

110、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十分奇怪。

111、云开见日: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112、郁郁寡欢:郁郁:忧郁;寡:少。形容心里苦闷,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113、一心无二: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114、颐神养性:谓保养精神元气。

115、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116、鸦飞鹊乱:①犹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纷乱。

117、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十分恐怖,或心境异常紧张害怕。

118、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境。

119、平心静气:心境平和,态度冷静。

篇3:词语的心理意义及其可译度

1 词汇心理意义空缺及其可译度

心理意义空缺即所谓词汇空缺, 指的是译语中缺乏表达原语某些反映其特有文化事物的词语。比如汉语中的“四合院、炕、秤”以及中国的农历节气等。英语中的“hippie, punk, cowboy”等。在译语中都很难找到对等的词语来表示这些异国的文化现象。因此初次翻译时这些词语往往是不可译的, 但是这种不可译是暂时的, 这类词语经过一个接纳、消化和推广的过程之后最终都能进入译语文化。虽然刚开始时原语中的一个词在译语中很有可能会同时出现几个译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交流的加深, 受欢迎的译名便会在译语中扎根, 被译语所吸收, 最终成为可译的了。如汉语中的“饺子”、“磕头”、“功夫”、“麻将”等都已进入英语文化, 而英语的“hamburger, disco, Internet, clone, model, Vitamin”等也逐渐进入汉语文化。众多的人名、地名等词语的翻译也属于这一类型。在这种情况的翻译中, 音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语言中大量的外来词都是通过音译而被吸收的。这种能够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结合, 最终可被译语文化吸收的词汇是词语心理意义差异不同类型中可译性最高的一类。但是如果在翻译中涉及到语言本身形式特征的差异而引起的词语心理联想的差异, 那其可译性就会大大降低。例如, 上文说到的人名翻译, 一般的人名翻译都为音译, 但在很多小说特别是中国古典小说中, 即使是人名, 很多也会涉及谐音双关。这个时候, 将汉语译成英语, 汉字的语音特点无法在译文中保留, 谐音双关所承载的重要语义在译文中也就无法体现。

《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人名谐音双关, 如“甄”、“贾”二姓分别指“真”、“假”;“甄士隐”实指“真事隐”;“贾语村”实指“假语存”;“甄英莲”实指“真应怜”;“元迎探惜”实指“原应叹息”。这些联想都是由汉语的语音特征决定的。这种同音字特点以及它所产生的谐音影射效果是不可译的。

2 词汇外延联想一致, 内涵联想有别或空缺及其可译度

研究词义通常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入手。外延是词语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面意义或指称意义, 内涵是指外延所指以外的情感意义、暗示意义或社会文化意义。词汇外延联想一致, 内涵联想有别或空缺指的是原语中某些词语所指称的事物, 在译语文化中存在并有相应的指称词, 但是一种语言文化对该事物所赋予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不存在或是被赋予了不同的联想意义。

英语“She is a cat.”并不就是“她是一只猫”。“猫”和“cat”的外延完全一致, 但其内涵联想是不一样的。英语的cat在这个句子中指的是“包藏祸心的女人”, 是完全贬义的。汉语中现在也常用猫来比女人, 但“女人如猫”中的“猫”给人的联想更多的是慵懒、娇憨或是偶尔的小奸小坏这样一个形象。虽然这个比喻在汉语中也表现了女人工于心计的一面, 但并没有贬义。

“红”这个颜色词, 中国人和英语族人的心理联想, 在其外延上都差不多, 但就其内而言, 就有很大的差别。在中国历史上红色被很多朝代所崇尚, 人们也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旺发达。只要有喜事就离不开“红”色。反映在语言应用上, 用红作语素的词一般都包含顺利、圆满之意。汉语中的“红”字还常和女性联系起来, 如“女红”、“红装”等。在英语中“red”不具有汉语“红”所包含的那些文化内涵, red-light district是妓女出没的红灯区;Red flags是指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情况;In the red指 (预算或账目) 中的赤字。

以上都是词语外延联想一致, 内涵联想有别的情况, 还有一些词语在原语和译语中的外延联想一致, 但是内涵联想意义在原语或译语中空缺。比如汉语中的“松、竹、梅”使汉族人想到“岁寒三友”, “斗霜傲雪”, “高风亮节”等文化伴随意义, 而英语的pine, bamboo, plum都没有这种伴随义。“长衫”在中国封建时代是上层社会有钱人的穿着, 是文化阶层的读书人的标志, 英语的“long gown”知识一种衣服, 并非地位与知识的标志。由于英语读者对于“long gown”并没有汉语读者对“长衫”的内涵联想, 因此难以将“long gown”与孔乙己的穷酸迂腐的性格联系起来。John Day采用了直译 (long gown) +脚注 (long gowns were usually worn by the gentry) 的方法, 虽然破坏了阅读的连贯性, 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隐含在“长衫”一词中的文化意义。

在对这类词的翻译中, 译者就不能苛求外延与内涵意义的完全一致, 只要译出其内涵意义就可以了。在翻译中, 译者可采取替代或直译+脚注的方法对原语的内涵联想意义进行处理, 在这过程中文化的亏损是难以避免的。除非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已达到了十分相融的地步, 否则要做到外延与内涵意义的完全一致, 即原语被转换成译语时没有任何的文化亏损, 是不可能的。可见这类词汇的的可译性比第一类词汇要低。

3 词汇外延与内涵均有联想差异及其可译度

其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汉语的“龙”和英语的“dragon”。尽管通常“龙”译为“dragon”, 实际上“龙”和“dragon”指的并不是同一种动物。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龙兼有蛇、兽、鱼等多种动物的形态, 是以蛇为主的幻想动物。在古代传说中, 龙是能兴风降雨的神异动物。龙又是古代帝王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汉语中, 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 例如, 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飞凤舞等。而西方的“dragon”在神话中是一只口中喷火, 长着翅膀的巨大蜥蜴。在西方文化中, 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 令人感到恐怖。在英语中如果形容一个人像dragon是说此人飞扬跋扈令人生厌。《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为避免dragon在英语读者中产不良的联想, 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语译成英语时都避免使用dragon这个词, 而用译语中具有相应文化语义的词语代替, 例如“四小龙”译为“four tigers”。

这一类型的词汇有很多ancestor≠祖先/祖宗, revolution≠革命, intellectual≠知识分子, propaganda≠宣传, peasant≠农民等, 这些词都不能简单对译, 如简单对译就会导致对原语意义的曲解。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采取替换的方法, 但是文化替换法是有其弊端的。只有在原语词汇所蕴涵的意象和色彩不是其所处语境的重点, 而原语, 译语双方的词汇在功能和意义上基本相当时才能应用这种方法, 否则也会导致对原语意义的严重曲解。因此这类词汇是可译性最低的。除非通过原语和译语文化的不断交流, 原语和译语的心理联想意义互为对方所吸收, 否则要做到外延与内涵意义的完全一致也是不可能的。如上文中的“革命”一词, 在现代汉语中已与英语revolution所传达的意义相差无几了。

关于词语心理意义差异的类型中还有一类是内涵联想一致而外延联想有别。由于在翻译中出现的不可译现象多由内涵联想的差异造成, 因此对于这类词汇的可译度问题就不在此赘述了。这类词汇在译语读者中产生与原语读者不同理解时, 大多可采取加注的方法。

综上所述, 原语和译语文化中词汇心理意义的差异限制了词语的可译度。词语心理意义差异的类型不同, 其可译度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更多的交往, 不同文化之间更好的了解、交流和融合, 才能尽量减少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现象。译者所能做的是通过各种补偿手段尽量减少文化亏损和语言风格的丧失, 通过翻译尽可能地向读者传播不同的文化。

摘要:同一词语,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心理联想意义。词语心理意义差异的类型有:心理意义空缺;外延联想一致, 内涵联想有别或空缺;词汇外延与内涵均有联想差异;内涵联想一致而外延联想有别。原语和译语文化中词汇心理意义的差异限制了词语的可译度。词语心理意义差异的类型不同, 其可译度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词语心理意义,可译度,外延,内涵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

[3]陈光祥.可译性与可译度[J].外语研究, 2003, 3.

[4]郭爱先.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8, 9.

[5]谢玲.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J].广州大学学报, 2004, 3.

篇4:描写心理的词语

关键词:现代汉语 并列式 复合词语 文化心理

一、研究范围限定

苏培成在讨论“字义和词义”的关系时,提出汉语复合词的词义与其字义的联系有五种。其中第二种是“合义”。“合义”的类型是“A+B=AB,例如:品德=品+德”。[2]笔者研究的“合义”基本上采用此种观点,但所使用的语言材料除了包括“品德”这一类之外,还包括“堤坝”“春秋”等具有概括性的词语类型和“报偿”“缤纷”等带有一定同义而在结构和意义上仍有各自的独立性的并列结构合义占主导和核心的词语类型,也就是说,笔者将苏培成的1、3类的词语也纳入了研究范围。同时,将“成语”也纳入到考察的范围中来。有鉴于此,我们采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来界定研究的范围。

二、尊卑文化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中的体现

在汉语中,对于亲属词语反映出来的父权制文化,姓氏反映出来的母系社会的特点等内容,大家已非常熟悉。笔者在观察《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时候,也感受到了父权制下的尊卑文化在这些词语中的体现。例如:

椿萱 父母 夫妻 父兄

公婆 姐妹 兄弟 弟妹

舅姑 婆媳 儿女 姊妹

在搜集的语料中,“鸾俦(夫妻)、伉俪(夫妻)”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式结构,可单从“鸾,表示凤凰中的雄鸟”“伉,表刚劲”等意义上仍可以看出尊卑文化制度对汉语造词的影响。虽然在语料中也有“弟兄”(表示弟弟和哥哥)的例证,但这不能从总体上动摇并列式合义复合词受到尊卑文化制度影响的事实。

尊卑文化制度的影响不仅在亲属称谓上表现明显,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其他词语方面也大量存在:

称兄道弟 男盗女娼 痴男怨女 大男大女

夫唱妇随 鳏寡孤独 难兄难弟 牛郎织女

妻儿老小 妇孺 妇幼 妻小

男女 将士 将校 医护 奴婢 奴仆

这些词语都体现着尊卑思想。其中,引起笔者更多思考的是在“尊卑”模式下,“奴婢,男盗女娼”这类表示卑贱对象的词,在词语顺序的组织上,也严格按照“尊卑文化”安排着。可以初步看出,尊卑文化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顺序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尊卑意识不仅仅存在于两种对立的社会地位明显的阶级中,在同一等级的内部,也是严格按照这样的区别来划分词语的先后顺序的。在尊卑意识文化上,性别顺序占首要位置,“男前女后”的顺序,不管是尊称还是卑称,都是主要的顺序。社会地位和年龄则是顺序相应的限制条件。在同性别的顺序组合上,社会地位和年龄则是主要的限制条件。

三、时间观念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中的体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并列式合义复合词,笔者主要对实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并列式合义复合词来进行研究。

(一)动词类[3]

查对 查封 查禁 查究 查勘 查考

查收 查问

判别 判处 判定 判读 判罚 判决

叛离

叛乱 叛卖 叛逃 溃散 溃退 溃逃

评比 评点 评定 评断 评说 评析

评议

检测 检察 检定 检视 检讨 检验

检修

校点 校勘 校改 校正 校注

调拨 调派 调配 调遣 调研

雕砌 雕饰 嘲讽 嘲弄 嘲谑

劝解 劝勉 劝慰 劝诱

在“查”等组的词语中会有被认为是非并列式结构的,比如“校正”一词可以认为“正”是“校”的结果。笔者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校对订正”,结合合义定义的限制看:“校正=校对+订正”,这一词语是可按合义来解释的。

以上的例子是几组系列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单独的例子,列举部分例证如下:

筹建 传承 磋商 顿挫 俘获

拐卖 悔改 讲授 鉴定 攻取

核准 呼救 耗竭 耗损 敬慕

观察以上各组词语,笔者认为时间观念在动词类中最突出的表现应该是“时间顺延”概念。从“查”组的例子来看:“查对”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检查核对”,符合定义公式“查对=检查+核对”。“查禁”,《现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检查禁止”,运用定义公式“检查+禁止=查禁”,其基本意义也未变。“查封”,《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检查以后,贴上封条,禁止动用”,如果运用定义公式,显得有多余的成分,这一例就是笔者之前说到的扩展定义的部分,附加一定的意义,但是基础的模式仍不变。“查封=检查+封印”便能很好地表示出其意义。这应看做并列式合义复合词。同理,“叛乱”等组也可如此分析。

“时间顺延”概念在单个的例子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如“传承”一词,指有所传习,才能承继下来;“攻取”,“攻”“取”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其他词语也都同理可证。

时间观念在动词类中的作用比较大,动词间的位置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词中,后面的词语的动作往往会带有前一动作所要达到的某一种目的(结果)。

在“时间顺延”的概念中,时间顺延上的“先行后果”的观念意识则是更为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攻取”“传承”“拐卖”“鉴定”“呼救”等并列式合义复合词可以显示出“先行后果”的作用来。在系列组中,以“评比”组为例分析,“评比、评点、评断”等词语,其“评”都带有“先行”的特点,而后的“比、点、断”等则显示出“评”要到达的目的(结果)。其他组词语也可以同理得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词类多存在一种“时间顺延”的概念,而推动“时间顺延”概念的“先行后果”意识是更深层的一种基础的文化心理意识。当然,例外是存在的。在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词类中,有些词语的时间观念不强。例如“进退、输赢、奉养”。

(二)形容词类

和蔼 和畅 和美 和洽 和顺 和婉 和易 和悦

简便 简单 简括 简陋 骄横 骄矜 骄躁

平实 平顺 平稳 平易 勤恳 勤俭 勤苦 勤快

清新 清秀 清雅 清丽 清廉 清凉 清亮 清贫

柔和 柔滑 柔美 柔媚 柔润 冷酷 冷静 冷暖

疏朗 疏漏 疏散 舒失 疏落 苦恼 苦闷

形容词和动词存在着相同的特点:“先行后果”下的“时间顺延”概念有一定体现,如“柔和”“疏朗”等词语都可以做此分析,只是其中的“行”需要加以一定的分析,“柔和”中的“柔”必有使其“柔”的动作,而此“柔”的动作之下,便产生了一种“和”的效果或者结果。可以说,形容词类表现出来的时间观念其实也是一种动词类辅助下的推动结果。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形容词类的这种概念是动词类的附属。形容词类词语所产生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时间上的顺延流变。

(三)名词类

汉语名词类并列式合义复合词中,相对于动词、形容词类并列式合义复合词来说,其结构上对举的模式较为明显,两者之间意义的间隔比较清楚。而动词、形容词在时间顺延性和文化心理的“先行后果”意识上更为明显。例如:

潮汐 尘垢 成败 春秋 椿萱

弟妹 弟兄 恩怨 夫妻 父母

晦明 婚恋 将士 利害 奴婢

品德 桥涵 夙夜 宝玩 报刊

本末 才能 才学 财物 品貌

从结构来看,名词类是最符合“AB=A+B”这种模式的。从意义来看,上面的这些名词在表示基本意义对举之上,往往还有表示概括的意义。在时间顺延观念上,名词没有动词那样明显,且名词体现出来的时间顺延观念的间隔性相对明显。例如:早晚、昼夜、春秋、晦明、夙夜、分秒、朝夕等。

(四)成语类

除了以上三类词之外,笔者还将成语列入到复合词语的研究中来。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的语料中,“2+2”的成语结构模式占了绝大部分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成语进行观察,笔者发现“2+2”的成语模式中,“第一字和第三字”“第二字和第四字”组合在一起,大部分是“N+N”“V+V”“Adj+Adj”并列式组合。例如:

察言观色 超凡入圣 陈词滥调 披星戴月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称孤道寡 称兄道弟

成家立业 痴男怨女 愁眉苦脸 愁眉锁眼

春兰秋菊 唇枪舌战 粗茶淡饭 粗手粗脚

粗枝大叶 村夫俗子 刀耕火种 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 殚精竭虑 箪食壶浆 胆战心惊

灯红酒绿 东倒西歪 峨冠博带 废寝忘食

断编残简 断简残编 断井颓垣 多谋善断

平铺直叙 天翻地覆 天荒地老 颠来倒去

耳聪目明 耳濡目染 耳提面命 蜚短流长

翻江倒海 翻来覆去 翻箱倒柜 翻天覆地

风平浪静 风起云涌 风调雨顺 夫唱妇随

好高骛远 好善乐施 好逸恶劳 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胡思乱想

明争暗斗 刻骨铭心 狼心狗肺 披坚执锐

明来暗往 前赴后继 日积月累 山清水秀

舍本逐末 山穷水尽 山盟海誓 铺天盖地

克勤克俭 难兄难弟 能屈能伸 彻头彻尾

大吹大擂 平起平坐 若明若暗 若隐若现

缩手缩脚 缩头缩脑 克勤克俭 大摇大摆

大是大非 大手大脚 大起大落 大模大样

大男大女 大风大浪 不卑不亢 不尴不尬

不弃不离 不伦不类 不偏不倚 不闻不问

在以上的例证中,像“不偏不倚”之类出现重复词语“不”的成语,其“第二字和第四字”连在一起仍能体现并列组合的关系。而不出现重复词语的例子绝大部分是并列式合义复合组合的关系。同时组合后的并列词语,其顺序和单独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顺序大致相同。笔者在“2+2”的结构中将其成语中的“一三字”组合,“二四字”组合成两类,组合后的词语是能够和这个成语的基本意义结构有关联的。例如:

大吹大擂——吹擂(“大”起着修饰限定的作用)

明争暗斗——争斗(“明暗”起着修饰限定的作用)

风起云涌——起涌(“风、云”是“起、涌”的陈述对象)

夫唱妇随——唱随(“夫、妇”是“唱、随”的陈述对象)

从以上例证分析可以看出,并列式合义复合成语类所要表达的时间观念其实是和动词等类的词语相一致的。“先行后果”下的“时间顺延”可以体现。“争斗”“起涌”“唱随”就可以体现。

周荐(1986)认为:“并列结构在语意上,汉语言社团的人们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现象等并举时,常在观念上把列举的对象作好坏、大小、重要次要、习用罕见等区分,习惯上便把用来指称好、大、重要、习用一类事物、现象的词语置于并列结构的起首,而把用以称说坏、小、次要、罕见的一类事物和现象的词语放在次末。”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中,名词能很好地体现出“对举”这种原则。如:

是非 善恶 成败 夫妻 甘苦

好歹 好恶 吉凶 利害 浓淡

爱恨 亲疏 年月日 生老病死 天地君亲师[4]

“对举”类在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中容易被人们直接发觉。在复合的成语中的“2+2”模式,就笔者搜集的语料看,“对举”依然能明显体现出来。例如:

缩手缩脚——手脚(缩是手、脚的行为动作)

大是大非——是非(大起着修饰限定的作用)

铺天盖地——天地(铺、盖是天地的动作行为)

名词中的“是非”“天地”体现出来的基本意义的对举和概括很明显。“大手大脚”“翻箱倒柜”等词语中的名词组合也可以体现这一点。成语例证如上所举,不多加分析。

综上分析,笔者初步推测“并列式2+2”模式的成语体现出来的“时间和对举”文化意识基本上可以由其结构中的一三字、二四字组合的词语来体现,其动词和形容词表现出来的时间性最强,名词表现出来的组合性最强。

并列式合义复合词语(成语和一般词语)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并列式合义复合式动、形、名三大词类在文化心理意识上存在着一致性。“先行后果”推动下的“时间顺延”模式是四者在文化心理意识上的一致性表现。

四、结语

词义的发展,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带上使用语言场合或者使用者的特色。这是在分析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具象”“抽象”判断的困扰,尤其在成语上——成语有表层和深层意义,从深层意义上来讲,这些成语是不能分成几个词语,再合并得到整体意思的。所以笔者在分析成语及有些复合词的时候,多看其初的具象的意义,而将其抽象的意义作为一个参考项来考虑。在涉及到深层意义的时候,这种一致性的判断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了。

注释:

[1]本文中的复合词语多数来自吕叔湘、丁声树等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有极少的一些复合词语来自别处。凡是引自其他地方的词语,本文都标注出来了。对于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的词语,不一一标出页码。

[2]苏培成提出的五种汉语复合词的词义和字义的关系是:

(1)同义,即A+B=A=B,如:声+音=声=音。

(2)合义,即A+B=AB,如:品+德=品质道德。

(3)加义,即A+B=AB+C,如:景+物=(可供观赏的)景物+事物。

(4)偏义,即A+B=A或B,如:国家=国。

(5)转义,即A+B=C。如,毛+病=人的缺点。

此内容见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第六章,第六节,第12-13页。

[3]由于各类中的词语较多,限于篇幅,笔者只能适当地列举出一些词语。由于汉语词类的复杂性,跨类的现象、词语词性的灵活性都使在判断词语词性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困惑。所以在判断这些词语的归类的时候,语法功能是首选原则,但是也参考了意义的分类标准。对于跨类的现象,分开计算。

[4]“爱恨”至“天地君亲师”五例来自周荐的《并列结构内的词语的顺序问题》。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周荐.并列结构内的词语的顺序问题[J].天津师大学学报,1986,(5).

篇5: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惊诧,惊骇,畏惧,欢畅,骇然,心悸,忧愁,惆怅,怅然,沉闷,烦恼,忧郁

3、愉快,喜悦,惊喜,愉悦,欣慰,镇定,紧张,狐疑,沉着,沉静,傲慢,惊慌

4、急躁,暴躁,焦灼,烦乱,崇拜,佩服,委屈,诚恳,骄傲,烦恼,激昂

5、悠闲,神往,矜持,谨慎,困窘,难堪,窘迫,欣喜,陶醉,崇敬,惊愕,愕然

篇6: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喜洋洋,喜冲冲,兴冲冲,乐悠悠,乐滋滋,乐呵呵,乐融融,笑嘻嘻

3、笑盈盈,美滋滋,冷冰冰,急匆匆,慢悠悠,贼溜溜,灰溜溜,孤零零

★ 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 心理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 心理活动优秀策划书

★ 心理活动的句子

★ 心理活动的成语

★ 心理活动策划方案

★ 描写心理活动的作文

★ 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

★ 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篇7: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悲天悯人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喜从天降 大喜过望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乐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称快 皆大欢喜 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乱

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神魂颠倒 心神不定 心乱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长吁短叹 度日如年 如坐针毡 火烧火燎 抓耳挠腮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心花怒放

心如刀割的词语解释、造句如下:

解释: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

造句:

1、听到他说的这些没良心的话,我是心如刀割,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2、看见儿子受了伤,母亲感到心如刀割。

3、看到才买的新车被人破坏,他感到心如刀割。

4、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犯下了大错,她心如刀割。

5、我望着他们,心如刀割。我多么希望我真是他们的孙女。

6、每当经过事发现场,他就心如刀割,痛苦万分。

7、看她伤势这样严重却无能为力,做母亲的真是心如刀割。

8、一想起母亲在旧社会所受的凄苦,就让人感到心如刀割,肺如箭穿。

9、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不禁心如刀割。

篇8:英汉流行词语的社会文化心理探析

近年来, 英汉语中都涌现了大量的新生词汇, 其中以流行语言最为耀眼, “所谓流行语, 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社会群体中, 被人们广泛使用、流传、熟知的用语, 它们的出现与使用和特定的范围、职业或某些社会现象等密切联系。 (冉永平, 2005) ”流行语现象不但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的高度关注, 也激起了普通语言使用者的兴趣。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从英汉流行语现象剖析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和人们心理的变化, 使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深刻认识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密切关系。

二、英汉流行词语与社会文化心理

1、求新心理

所谓求新心理是指一种追求新鲜、奇特的心理。当代社会各行各业都提倡创新精神, 如思想创新, 管理创新, 设计创新, 风格创新等,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求新心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或个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 就要对传统的旧的事物进行改变。这种心理在语言上体现为当原有词语的信息、功能、色彩等不能够适应新的变化时, 必须通过新的词语来替代, 以适应这种变化的心理。流行语的使用者认为流行语言具有丰富的意义和色彩, 能够最有力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所以他们愿意并喜欢使用这些新奇的表达方式。例如, 互联网用户被称为网民 (netizen) , 网上结识的朋友称为网友, 迷恋上网的人称为网虫。在网上写日记称为博客 (blog) 。英语文化中的人们也推陈出新, 利用各种方式创造大量的新词汇和流行语, 英语中也出现了复合形容词盛行的趋势, 其中有些已经进入各种词典, 如white-collar (白领的) 、bluecollar (蓝领的) 、cutting-edge (前沿的、先进的) 等, 但有些还没有进入词典, 如must-have (不可不做/干的) 等。

2、求简心理

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使用语言也比较崇尚简约, 如“言简意赅、文约而事丰”等。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做事要注重效率, 节省时间。根据交际认知中最省力的原则, 即当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时, 我们倾向于使用最短的词语来表示。语言信息最理想的传递是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 使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英汉流行语中, 人们比较崇尚使用简称或缩略语。如, 汉语中的消协 (消费者协会) 、手提 (笔记本电脑) 、奥运 (奥林匹克运动会) 、愤青 (愤怒的青年) 等等。

3、求洋心理

求洋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的文化心理现象, 是一种通过先进的发达的文化渗透而形成的心理。我们通常称之为“崇洋媚外”。如今许多汉语词汇也体现了这一现象, 如“洋气”意为时尚, 时髦。许多中国年轻人喜欢在谈话中夹杂英语单词, 如, 这首歌现在很Pop!I真服了you!有些英语词汇已名正言顺的进入到汉语词汇中, 如, 粉丝 (fans) 、酷 (cool) 、卡通 (cartoon) 、巴士 (bus) :包括大巴, 中巴, 小巴等。再如, “选秀、作秀和脱口秀”是将英语单词show音译过来使用。在英语文化中, 人们出于对外族文化的好奇, 或由于频繁的文化交流, 某一外族文化输入本国, 他们也具有同样的心理, 很多汉语词语现在已经通过音译的方式出现在英语中, 如, Qipao, Kongfu, Qingming Festival等。

4、求趣心理

根据胡壮麟对语言功能的划分, 语言具有信息功能、人际功能、行为功能、感情功能、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娱乐功能。其中, 娱乐功能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纯粹的乐趣而使用语言, 如诗歌、朗诵、歇后语和俏皮话等。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 总喜欢使用幽默调侃的词语来缓解压力, 创造轻松愉快的交际气氛。这样, 一些俏皮流行语言就应运而生了。如,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再如, 你太“可爱”了—可怜的没人爱了;你是我的偶像—呕吐的对象等等。

三、结束语

如今, 流行语言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已成为一个足以引起人们注意的文化现象, 人们也接受并开始使用流行语言进行日常交流, 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当然, 流行语对语言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流行语言的滥用现象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比如, 滥用错字、别字、谐音和外文, 胡乱窜改标准语, 误导了儿童的语言习得和发展, 对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损害。这也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领域。

摘要:流行语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又反映一定的社会特征。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 探讨了英汉流行语与当前人们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英汉流行语,社会文化心理

参考文献

[1]祝婉瑾:《社会语言学概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长沙, 1992。

[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5。

篇9:描写心理的词语

【关键词】诗歌教学 心理感觉 词语 判断 猜测 议论 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25-02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诗歌鉴赏专题是考生普遍觉得不易掌握的一项专题内容,也不容易拿到高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诗歌语言本身的凝练、含蓄、跳跃性的特点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二是诗歌鉴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包括对时代背景、诗人经历、意象等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内容博大精深;三是对诗歌创作艺术手法的掌握;四是准确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应该说,能够准确揣摩诗人的思想情感,唤起自身情感共鸣,获得阅读上的享受是鉴赏诗歌的最终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掌握前三项内容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小的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做到较快地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个方法就是通过抓住诗歌中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词语来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些词语中有一些是显而易见的“诗眼”,而有一些是表示判断、猜测、议论、反问的词语。抓住这些词语并结合诗歌意象、意境仔细揣摩,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分类举例分析。

一、抓住诗中显而易见的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词语

这些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词语是显而易见的“诗眼”,如喜、怒、哀、愁、乐、寒、酸、痛、伤、羡、空、自等。这些词语直接呈现在诗歌文本中,可以说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III卷的诗歌唐代诗人曹翰的《内宴奉诏作》:“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尾句的“羞”也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为不能再战沙场立下战功而羞愧的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

例如,2008年高考全国1卷的宋诗鉴赏题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其三)》:“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揣摩诗人的情感可抓住尾联的“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的“羡”字,从而明确诗人是羡慕并向往渔人在斜风细雨中乘着小舟悠然自得的生活。抓住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羡”字,题目的第二问“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赏析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自”是“独自”、“孤独”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流水无情独自流,哪管人肝肠寸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送客的悲凉之感及与同为谪臣的友人惺惺相惜之情。

贾岛的《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颔联“落日恐行人”的“恐”字和尾句的“烟火渐相亲”的“亲”字表现了诗人由独自一人经过萧疏荒凉的旷野的恐惧到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院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变化过程。

二、抓住诗中表示判断的词语

某些诗歌中有一些表示判断的词语也能表明诗人的情感倾向及志向,这也是在鉴赏时需要关注的。这些表达是或否的判断词一般能较为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怀、决心或志向。如“免”、未肯”、“不管”等。

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的诗歌唐代诗人韩偓的《残春旅舍》:“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尾句的“免”直接表达了诗人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的爱国之心。

例如,宋代诗人杨朴的咏物诗《莎衣》:“软绿柔蓝着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尾句的“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未肯”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愿意用功名利禄来换取蓑衣象征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感倾向非常明显。

又如,赏析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本诗的诗眼是“交情”,尾句还有一个表判断的词语“不管”,意在强调无论世上有怎样的风波,诗人与朋友的友情就像这个山溪渡口一样是坚定不移的。

三、抓住诗中表示猜测的词语

有的诗歌中有一些表示猜测的词语也能帮助我们揣测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些表猜测的词语如“似”、“疑似”、“料得”等委婉表达了诗人对某人某物的特殊情感。

例如,明代高翥的《秋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第三句“豆花似解通邻好”的“似”字是“好像”的意思,结尾两句是说豆花好像了解“我”想要和邻居交往的愿望,伸长了藤蔓到墙的那一边表达“我”对邻居的问候。这是借物传情,表达了对邻居问候的温馨情感。

例如,宋代寇准的《春日偶书》:“柳岸花塘慵独赏,闲门春尽阻闲游。少年多故心先老,却被人疑似白头。”诗中“疑似”一词既紧扣前句表达自己年少多经历患难的坎坷,同时也表达被人错认为“白头”的无奈与心酸。

又如,唐代高适的《渔父歌》:“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尾联的“料得”一词将一个浪迹烟波、不问世务的渔父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了。

四、抓住诗中表示议论的词语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评价和论说,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见解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议论也包含着揭示事物外在与内在,或者与它事物之间的哲理及其关系。也就是说,诗人对诗歌中的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古诗中表议论的词语多出现在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和哲理诗中。

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的“可怜”一词道出了诗人对贾谊悲剧一生怀才不遇的惋惜和悲叹。

例如,元稹的《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第三句以否定句式“不是偏爱”,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第四句“更无”道出了原委,表明了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可以说,诗歌赞颂了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又如,我们熟悉的哲理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为有源头活水来”表明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五、抓住诗中表反问的词语

古诗中表反问的词语能直截了当、强烈地表达诗人坚定的决心与志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尾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决绝态度与不卑不屈的气概。

例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尾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岂”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无比自负的心理,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清高宗敕编的《唐宋诗醇》这样评价:“结句以直致见风格,所谓词意俱尽,如截奔马。”

又如,唐代诗人司空图的《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第三句中的“岂能”直接表达了对奸邪谄媚之人误国的愤慨之情。

揣摩诗人的情感因诗歌难度不同鉴赏难度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如果能尝试着从表现诗人心理感觉的词语突破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在诗歌鉴赏中若能牢牢抓住这一点也就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上一篇:工商局责令改正通知书下一篇:证券操纵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