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4-04-27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精选6篇)

篇1:在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5年以来,延安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稳中求进和时间服从质量的总要求,全面实施“八个一批”工程,全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全市累计实现15.75万人脱贫,贫困人口由20.52万人减少到4.7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3%。贫困村由693个减少到338个,三个贫困县中延长县达到了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2018年,延安将完成1.18万户、3.7万贫困人口脱贫,338个贫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两个贫困县“摘帽”任务,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目标。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牢记职责使命,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从总书记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感悟为民服务初心,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脱贫攻坚参谋员、协调员、联络员、督导员、服务员职责,统筹各方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创新方法举措,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着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齐头并进,在延安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6月份承办了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延安市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承办了全国脱贫攻坚政策培训研修班,全省省级单位驻村工作示范培训班,推出了《陕西:洛川县以“三变”改革促“三赢”》《延川县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七项行动”》等典型经验,延安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贫困退出实时监测、贫困县退出市级核查等做法,得到了中省扶贫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适时推广。连续三年市级考核为优秀单位,2017年获得了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扶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一、抓统筹、强推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发挥参谋作用。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助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延安革命老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率先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方案》《关于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确定了到2018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两步走”的工作思路。

二是在目标统筹推进上发挥参谋作用。紧盯减贫目标任务,每年2月13日前,组织召开全市学习贯彻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精神座谈会,重温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增强各级各部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并根据阶段性工作推进情况,组织召开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市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专题分析形势、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统筹推进。

三是在重点工作环节上发挥参谋作用。助推市委、市政府积极有序推进各级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签订脱贫“军令状”、基础设施“三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一年启动三年建成、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政策,努力在工作重点、问题焦难点上,出主意、想办法,发挥作用,使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能真正抓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牛鼻子”。

二、抓组织、强队伍,发挥主力军作用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硬仗、会打硬仗的扶贫队伍。为了迅速适应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形势和要求,在全市及时建立了强有力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推动体系。在市县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以党委副书记为总指

挥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基础上,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又指导和督促市县成立了“八办三组”(八办:即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8个办公室。三组:即基础设施保障组、资金投入保障组、督查督导组),同时推动乡镇建立了扶贫工作站,每个行政村配备1—2人信息联络员。二是实现帮扶领导力量定位。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县区、乡镇、贫困村制度,将35名市级领导定位在13个县区、35个贫困村重点包抓帮扶,选派153名市直部门县级后备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扛起重要责任。同时要求,县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县区委常委等县级领导干部也全部包镇、包村、包户。三是整合“四支队伍”力量。选派37470名市、县区党政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开展联户扶贫,1784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和党建后进村“第一书记”,组建1546个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全市所有贫困村村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户有包扶责任人。全面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工作力量,形成脱贫有力“铁拳”。四是转变扶贫部门职能。依照市委意见,积极督促县区扶贫部门由政府议事协调机构或事业单位,转换为政府职能部门,并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管理中心,增加了人员编制,扶贫系统干部队伍得到发展壮大。

三、抓协调、强服务,发挥凝聚力作用

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协调对接,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建立脱贫攻坚一体化工作机制,凝聚起全市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市扶贫局责任第一。为此,围绕全市高质量整体脱贫目标,综合协调、重点服务,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从大事上、难事上与部门县区共促共抓,一系列重点工作推进快、成效好。

一是全面服务推进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主动对接市发改委等部门,下县到村实际查看任务,拿出意见共同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使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共新建76个未通畅建制村通沥青(硬化)路446公里,98个行政村“油返砂”公路569公里,实施571处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常住30户以上村组通动力电全部达标。全面消除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饮水不安全、常住30户以上村组不通动力电的问题。

二是全面服务推进“两房”建设。在2016年一次性启动了1.73万户、5.63万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建设集中安置点117个,集中安置率94.4%,目前已建成94个,已达到入住条件12996户43482人,占比为75.1%。2018年9月底前集中安置的全部达到入住条件,分散安置的全部搬迁入住。全面推进了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2018年对全市农村危房进行全面排查,共实施了7409户危房改造,全面消除了农村居民住房不安全问题。

三是全面服务推进培育壮大脱贫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立足全市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为39420户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建立了长线增收产业,并进行了多轮次重点督办,全面跟踪监督产业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到2017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66万亩,总产量达32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苹果产值已经突破100亿元。有超过100万人从事苹果产业,覆盖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以上,果业收入约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2018年春季新建果园8.41万亩,为计划退出的4393户贫困户新建苹果1.15万亩、各类杂果0.07万亩,户均发展苹果2.6亩。深入推进了以苹果为主的农产品后整理工作。围绕苹果分级分选、冷链物流、包装储藏、精深加工和营销推介等工作,新建成选果线9条、冷(气)库3.1万吨,着力打造“洛川苹果、延安苹果、梁家河苹果”三个品牌,实现了农民收入倍增。2017年,通过后整理带动农产品产值增加94.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340元,仅苹果一项年产值增加20多亿元,贫困户果农人均增收1000多元。全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三权定心、三变发力、产业转型、打赢脱贫”主题,确定推进全市200个试点村进行“三变”改革,全面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三变改革”脱贫模式,使农民、集体、企业联股联利联心,真正把贫困户嵌入了产业链,农村和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得到了全面释放,安塞区南沟村、黄陵县索罗湾村等一批农村“三变”改革示范点不断涌现。

同时,全力服务社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工作。在全面配合做好中央部委定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联席会、观摩会,深化并加快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国企合力团助力、高校“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万企帮万村等社会扶贫工作,在物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凝聚了多方力量,发挥了服务协调作用。

四、抓培训、强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帮扶干部培训。针对干部不会干、干不好等突出问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明政策、强素质、提水平。做到了市委组织部对全市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培训全覆盖;市扶贫局对全市扶贫系统干部培训全覆盖;县区对“四支队伍”、各级联户帮扶干部培训全覆盖。

二是丰富宣传形式。每年明确宣传主题,在市电视台、延安日报开设《帮扶榜样》《脱贫之星》专栏,每天至少报道一名帮扶干部和脱贫之星先进事迹。2017年开始,每季度在延安日报晾晒一次县区和市“八办两组”牵头部门工作成绩,每半年召开一次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总结、挖掘、推广了延川县激发内生动力七项行动、安塞区文化扶贫、黄龙县旅游扶贫、洛川县苹果产业扶贫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国各大媒体展示,印发《脱贫攻坚》22期,推送延安脱贫信息专报微信公众号60次。

三是激发内生动力。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共同推行“党建引领、教育引导、村规民约、文明模范、公益救助、司法保障”扶志六法,指导贫困村建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倡导勤劳致富文明新风,革除红白事大操大办、兴建庙宇、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筹办标准化农村爱心超市1505个,通过“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共建文明新乡村”模式,实行正向引导激励,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抓机制、强落实,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一是完善“四级书记”抓脱贫工作机制。在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县区镇村脱贫、军令状、驻村蹲点、奖励激励等制度,同13个县区和11个市级部门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作出完不成任务将引咎辞职的承诺。运用“三项机制”,对2017年评选的5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全部予以提拔使用,提拔使用脱贫攻坚一线县级后备干部22名,市县两级提拔使用优秀第一书记332名。

二是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7.3亿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3.6亿元。三个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9.64亿元,以硬要求督促13个县区全部建立1000万元以上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累计筹措担保基金1.56亿元。互助资金一次性覆盖693个贫困村,同时支持175个主导产业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资金累计达到2.98亿元,资金周转使用总量超过8亿元,贫困户借款累计达3.7万户次。今年以来,市县按照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2%,增幅不低于上年的30%的标准,落实配套资金7.64亿元;中央部委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省市县单位联村帮扶、国企助力帮扶等方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亿元。

三是完善督查督导工作机制。在常态化督查下,实行了市级领导带队督查暗访和主动晾晒成绩接受社会监督等制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坚持动态监测贫困退出达标率,每月实时监测全市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相关指标达标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减贫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并在全市进行通报,高质量地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四是建立作风保障机制。围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常委带头下,明确了市、县区所有包联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驻村蹲点调研具体要求,并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做到走访调研“三个全覆盖”,即:市级领导对所包抓的县区乡镇(街道)走访全覆盖;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对辖区所有贫困村走访全覆盖;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对辖区内所有贫困户走访全覆盖。扎实推进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专项巡查,开设“12317”扶贫监督热线,切实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规案件查处力度,以过硬作风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以来,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4727件,核查4579件,处理4744人,党纪政务处分1203人。

篇2:在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志们:

刚才,*同志、*同志学习了文件,*县、*市主要负责同志作表态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要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脱贫攻坚是习总书记最关心的事,花心血和精力最多的事。6月11日,总书记再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6月14日,省委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调要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决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提高和巩固脱贫质量,实打实、硬碰硬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增强“四个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到责任精准,责任落地,尽锐出战,抓出实效,切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清醒认识到我市脱贫攻坚问题十分突出。去年,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位次垫底,存在着贫困对象识别和退出不精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资金结转结余量大、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低、特色产业带动不强、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的问题。问题比较普遍,问题十分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思想上不重视、措施上不精准、作风上不扎实、工作上不落实。

要清醒认识到时间越来越紧、考核越来越严。脱贫攻坚是立了军令状的,完不成任务是要提头来见的,现在离兑现军令状的期限越来越近,*年全市要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年巩固提升,一共也就两年半时间。今后的考核评估越来越严,从*年起,省将直接考核到县,县级考核平均得分作为市州党政扶贫成效考核结果。今后的国考、省考问责也会越来越严。7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办将对*开展2018年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确保不出问题。

二、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

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4月底在*视察时又殷殷嘱咐,“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真正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到实处。

要坚持脱贫目标和扶贫标准不动摇,切实提高和巩固脱贫质量。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实现出列。各地要实事求是,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犯“拖延症”,也不能调高标准、吊高胃口,犯“急躁症”,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

要坚持从识别到退出全过程精准。我们现在的扶贫仍然是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式的扶贫,方式方法不精准是我们工作中的短板。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从识别到确认退出,再到巩固成效,实现彻底脱贫,全过程各环节都须坚持精准,要将精准贯彻到“最后一公里”、最后一个环节。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必须“实打实”开展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告等程序,确保实现“无一漏进、无一错进”。政策举措落实要因村因户因人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治理,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计。要聚焦产业扶贫,始终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确立主导特色产业,水田区重点发展“双水双绿”等生态种养模式;旱地区重点发展“两果”和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土地流转率达70%以上。每个贫困村确立一个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落实一个龙头企业对口帮扶,建立或者规范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个以上脱贫增收项目,特色产业的带动率今年要达到45%,2019年达到65%。要聚焦健康扶贫,全面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

”模式,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结算,按要求落实报销比例,决不能让一个贫困人口看不起病。要聚焦住房安全,9月30日前,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交钥匙”工程,住危房的错退户要整改到位;将今年的危房改造计划与贫困户脱贫安排紧密结合;对建档立卡户住房情况进行全面排查,2019年全部完成危房改造。要聚焦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要通过宣传教育法治等手段,解决好扶贫养懒汉、不孝致贫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配置最强的帮扶力量,啃下最硬的骨头。

三、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保障

要强化组织领导。县级党委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县委书记要统揽脱贫攻坚,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镇和村是脱贫攻坚一线阵地,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驻村工作队主力军作用,夯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根基。

要压实扶贫责任。各级党政一把手对本地村出列、户脱贫结果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市县“四大家”领导对分管领域行业扶贫、对所包乡镇和联系村脱贫验收结果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市县直各单位一把手对落实本行业脱贫攻坚政策、完成本系统脱贫攻坚任务承担主体责任,对所驻村脱贫验收结果承担重要领导责任。驻村干部对所驻村脱贫验收结果承担直接责任。结对帮扶干部对所包保贫困户脱贫验收结果承担直接责任。

要集中优势兵力。“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打最硬的攻坚战,就要用最强的队伍。要把县指挥部要做实做强,大员上阵,配齐配强指挥部工作人员,十二个工作专班要定岗到每个领导、定责到每个部门,指挥部发出的命令能迅速有效得到执行;驻村工作队是脱贫攻坚的“尖刀班”,要安排有责任心、有能力、有干劲的干部;刚提拨的和准备提拔的干部要充实到扶贫一线锻炼。

要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都要认真落实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要按照村出列、户脱贫需要,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全力保障脱贫资金需求。要加快扶贫项目进度,当年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实施,按期交账。要健全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市县扶贫资金分配方案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要加强执纪监督。要采取暗访、巡察、督查、考核等方式发现问题,对典型问题坚决查处、严肃追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对本次省考核反馈问题清单,纪委查实后都要严肃追责问责。市攻坚办要定期交办问题清单,对牵头部门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措施不实的决不容忍。今后凡是在中央和省考核、督查巡查、暗访及第三方评估中出现重大问题,影响*的,所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就地免职,以严格的追责问责倒逼各级干部真抓实干。

篇3:在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深刻认识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以高度责任担当推进“决战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确立了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要求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六大机制”(即: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扎实解决10 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强调要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识真贫、真扶贫、扶真贫”。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要在‘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做到底数清楚、对象明确、方向精准),做到‘四个切实’(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为九江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文作者(左二)在基层调研

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全省现阶段最基本省情,把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方向和要求,提出导向要实、工作要实、作风要实, 定期脱贫。在深化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6 月9 日全省召开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领导之重视,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决战的决心和信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 号),鲜明提出了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突出了“组合拳”特色,强化了配套措施,创新提出了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等“三大精准扶贫攻坚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突破性和激励性, 为九江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近年来,九江市围绕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针对九江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贫困村开展“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为了将扶贫重心真正下移到贫困村、扶贫措施落实到贫困户,九江决定从2015 年到2016 年底安排市四套班子成员和152 个市直单位对“十三五”贫困乡、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通过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三个尚未根本改变”上:一是虽然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但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截至2014 年底,全市还有贫困人口30.33 万;“十三五”重点贫困村333 个。二是虽然发展条件持续改善,但特困地区发展难度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九江市连片特困区域主要分布在深山区、湖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条件恶劣,扶贫开发成本高,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的难度大。三是虽然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致贫因素较多、返贫压力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对此,必须用精准扶贫的办法解决“短板”问题,特别要解决好“扶谁的贫、谁去扶贫、怎么扶贫”的问题,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只有集中精力打好这场“攻坚战”,使贫困村和贫困户彻底“斩断穷根”,才能确保在短时间内消除绝对贫困。

二、牢牢抓住扶贫开发的重点环节,以超常规举措推进“决战贫困”

九江市精准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时间十分紧迫,必须找准薄弱环节、抓住关键要害,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破解扶贫攻坚难题。

(一)摸清家底,精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是推进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更是“真扶贫、扶真贫”的新要求。九江30.33 万贫困人口就是最大的“真贫”,瞄准贫困人口,才能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性。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省里部署很早,九江市各级扶贫部门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开展好建档立卡回查和整改。围绕扶贫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机制实不实、资金使用准不准、指标数据全不全以及脱贫成效真不真等方面,严格按照“七步法”要求,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一次“回头看”,遍访贫困村贫困户,逐一核实认定,真正把全市所有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底子摸实,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二是及时完成“十三五”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新一轮扶贫攻坚,各地对大部分贫困村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对新纳入的贫困村,按照精准识别“七步法”要求,认真细致的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三是科学运用好建档立卡数据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列出问题清单,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建立上联全省、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下接贫困县、乡、村、户的“扶贫对象管理动态化信息化体系”。以村为基本单位,建立贫困户监测管理平台,逐户设立收支台账,实行动态监测,对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增收渠道、脱贫成效进行评估分析,准确掌握脱贫情况,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

(二)突出重点,精准攻坚。精准扶贫,就是要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定到村到户减贫计划,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责任到人,限期脱贫”,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帮助贫困群众“造血、换脑、增智、夯基、融资”。

一是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度。产业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希望。九江市委、市政府结合九江自然禀赋,创造性的提出全力推进“一塘鱼、一亩果、一棚禽、一处景、一个人”“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1. 实施“一塘鱼”工程,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发展水产特色养殖,拓宽致富渠道,开辟水产扶贫致富新路。加大对贫困地区涉水产业投入,着力完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着重整合池塘清淤、现代渔业等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投放,深入推进水产扶贫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水产龙头企业、水产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现代特色水产经营主体,探索发展水产养殖、餐饮、垂钓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力争到2018 年,全市逐步形成以湖口螃蟹,都昌珍珠、翘嘴鲌,永修鳜鱼等为主要特色的水产养殖产业格局。2. 实施“一亩果”工程,大力发展林果油茶种植业。着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以新造改造、标准化建园为重点,支持发展蜜桔、早熟梨、葡萄、杨梅等特色鲜果生产;着力壮大绿化苗木产业,以名优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培育紫薇、桂花、香樟、银杏、红叶石楠等名贵树种及特色花卉;大力扶持油茶、茶叶、蚕桑等产业,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加快建设油茶、蚕桑基地县区、重点乡镇和专业村;着力壮大林业产业经济,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鼓励成立以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3. 实施“一棚禽(畜)”工程,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坚持走发展畜禽养殖产业化扶贫新路子,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生态优势,深度挖掘贫困群众的种养能力。强化重点引导,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引导贫困群众选择好养殖项目;强化企地联合,着力搭建“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贫困户”综合养殖体系;鼓励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强化养殖标准,加快畜牧标准化改造,提高畜禽产业质量和养殖效益。4. 实施“一处景”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按照“村村都有一处景”的要求,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开发。着力放大旅游资源优势,鼓励贫困村依托庐山、庐山西海、鄱阳湖等当地区位和资源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改善旅游基础条件,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贫困村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今年计划由扶贫和移民办、旅发委共同打造50 个市级乡村旅游扶贫景点。5. 实施“一个人”工程,大力推进就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做到“三免一扶一确保”,即实行职高教育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扶持小额贷款,确保每户贫困户有一人就业。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使贫困群众掌握一门技能,实现就业增收。积极鼓励贫困学子赴深圳技师学院等沿海地区合作办学院校学习培训。到2018 年,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 人掌握1-2 项职业技能,实现一户至少一人进园区务工。

二是提升基础建设科学性。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激发内力,推进贫困地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的村庄整治工作中主要把握好三点:一要把握好精准性。项目资金投入要紧贴贫困乡村实际,把最需要弥补的短板找出来,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科学配套,精准施策,真正解决好贫困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二要把握好协同性。注重贫困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同步解决好事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等综合配套,逐步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三要把握好前瞻性。坚持以小康标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对每一个建设项目,要考虑长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低层次重复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是推进移民搬迁规范化。移民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极贫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治本工程,我市始终坚持扶贫实际,确保移民搬迁扎实有序推进。一是调查摸底,摸清实际。结合对“十三五”贫困村调查摸底情况,摸清需要搬迁移民村组或者居住点数量以及搬迁户数、人数,特别是要摸清建档立卡户数和人数。同时摸清楚非贫困村需要搬迁移民村组和居住点的相关数据。二是科学规划,分批实施。对深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认真调查研究,按照贫困村优先,并确保到2018 年完成贫困村搬迁任务的要求,编制搬迁规划。三是强化保障,广开致富渠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对搬迁群众跟进后续保障,着力培育发展稳定的致富产业,通过农民进城经商创业转移一批;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常年务工吸纳一批;与公益岗位结合起来,通过购买服务内部消化一批,真正做到让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三)健全机制,精确管理。一是建立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积极巩固和丰富驻村帮扶工作队功能,探索和推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全程参与扶贫项目申报、实施、监管、评估的四个全程参与制度。同时,指导工作队按照“一村一个帮扶规划、一户一本帮扶台账”的要求,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逐户落实扶持措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机制,积极构建参与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激发社会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有效直接供给,不断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到农村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做好水库移民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对做好新时期水库移民工作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广大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重点抓好水库移民项目的建设工作,要按照年度计划,统筹协调,把握好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节奏,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要求如期实现目标。三是强化宣传信息报道工作。宣传调研是扶贫和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全面报道党的扶贫和移民政策、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要鼓励扶贫系统的广大干部涌跃撰稿、投稿,宣传九江的扶贫和移民工作。

三、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好“决战贫困”风清气正氛围

“决战贫困”,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远民生工程,全市扶贫和移民系统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啃下扶贫攻坚“硬骨头”营造风气清正的良好氛围。

一要强化纪律约束做明白人。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最近省、市正在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项目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强调要聚焦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抓住关键少数,及时发现和惩治他们当中存在的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的问题,对今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点核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市办结合当前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专项整治工作,达到六个杜绝的要求( 杜绝违规插手干预扶贫和移民工程项目规划审批现象;杜绝违规插手干预扶贫和移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现象;杜绝违规插手干预扶贫和移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现象;杜绝违规插手干预扶贫和移民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使用现象;杜绝违规插手干预扶贫和移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现象;杜绝在扶贫和移民工程项目中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和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要求全系统做到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

二要强化内审监管做干净人。管好用好扶贫移民资金是确保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全市扶贫和移民系统要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及时协调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组织好每年至少一次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和监督检查活动。全市各县(市、区)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落到实处,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等腐败违规违纪行为。

三要强化责任落实做带头人。当前,全市扶贫和移民事业正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要求、新考验,这对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扶贫和移民领导干部要拿出勇于担当的姿态,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趟出发展的新路子,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不含糊,坚守责任不动摇,落实责任不懈怠。坚决做到知责有心、担责有能、尽职有行。

篇4: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去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脱贫攻坚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完全符合广东实际,是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 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要树立强烈的攻坚意识,采取超常规措施,举全省之力,推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同全省人民一道实现小康。

○ 落实五级党政一把手抓扶贫。

省对全省脱贫攻坚负总责,要搞好牵头抓总,确定目标任务,加强督导考核。市、县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市委书记和市长、县委书记和县长是当地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市、县党委政府要把三年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处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镇、村要负起责任,确保脱贫工作落地见效。

○ 精准脱贫要切实到户到人。

继续摸清情况,确保今年内把贫困人口数据搞清楚。认真研究解决扶贫与低保衔接的问题,现阶段重点在帮扶,不能简单地“一保了之”。对已经认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脱贫。

○ 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合力。

要扎实搞好珠三角市、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对口帮扶,确保定点帮扶村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引导社会捐助扶贫资金到户到人,完善社会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增强社会扶贫公信力,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扶贫攻坚的生动局面。

篇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打赢脱贫攻坚战已剩下不到3年时间,当前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推动落实。我们立下愚公之志、砥砺为民之心、发扬实干苦干之风、下足绣花功夫,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一定能如期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此文刊于人民网)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是促进协调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决战脱贫攻坚,更要确保广大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

筑牢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转变思想,积极作为,转变滞后观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引领带动群众自力更生。还要选好“带头人”,培育“领头 羊”,选出基层党组织“领军人”,做群众“放心人”,大力培育创业带富“领头羊”。同时,必须要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敢于向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出现“庸、懒、散、浮、拖”等问题“开刀”。

典型示范,引领脱贫攻坚。要加强对脱贫攻坚成效突出的党员干部的宣传,树立“标杆”,激励更多的干部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加强对典型经验的宣传,促使各地进一步增强总结提炼经验的意识,将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推广宣传,形成相互借鉴学习的良好态势。加强对典型地区的宣传。大力宣传在脱贫攻坚中率先脱贫的地区,增强地区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可以形成相互追赶的良好局面,引领脱贫攻坚继续走向新的胜利。

篇6:坚决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刘 奇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14日

07 版)

今年是中央提出的五年脱贫攻坚首战年。习近平同志先后深入江西、安徽、宁夏、青海等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视察调研,并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最近他又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战新胜利”。江西是革命老区,2015年底全省仍有200万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脱贫是我们摆在首位的责任和担当,必须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扎实的举措,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

聚焦精准 明确靶向

习近平同志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今年初在江西考察扶贫工作时,他指示我们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明确靶向,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对症下药,使扶贫开发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扶贫的提出,开启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征程,开辟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路径。

精准识别,筑牢脱贫攻坚工作基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程。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程序和严格透明的方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范围、居住条件、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才能保证帮扶对象准、致贫原因分析准、帮扶对策制定准,为脱贫攻坚打下扎实基础。江西现有2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个享受国家级贫困县帮扶政策的县。我们通过精准识别,摸清全省共有贫困人口68.6万户、200万人,对每一户、每一个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也分别从因病、因残、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方面进行了精准识别,为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确保每户如期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帮扶,保证攻坚措施对症见效。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帮扶就是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制定和实施帮扶规划,使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密切对应。江西在对全省2900个贫困村、200万贫困人口贫困现状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提出精准的扶贫对策,确定了通过发展产业脱贫94万人、转移就业脱贫54万人、兜底保障脱贫35万人、易地搬迁脱贫17万人的精准扶贫方案;从增加收入角度,主要选择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兜底保障三项脱贫措施。对具备劳动能力的一般贫困人口,主要是通过扶持发展产业和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具备部分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人口,主要是通过低保补助+扶持发展产业、低保补助+帮助转移就业脱贫;对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纯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主要是通过低保、五保补助+投资收益扶持脱贫;对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则采取易地搬迁安居的方式脱贫。这些措施有效对应了致贫的多种因素,群众乐于接受、积极配合,效果明显。

精准考核,引导脱贫攻坚正向发力。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将精准脱贫实绩作为地方、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是正确引导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江西注重完善考核体系,对25个贫困县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专项考核,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工作重点、财力和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切实防止贫困地区“堆盆景”,防止扶贫当中出现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加强对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实绩的考核,更加注重对党政干部扶贫实绩、贫困群众获得感进行评价,从而树立正确的脱贫攻坚工作导向。

抓好落实 确保实效

习近平同志指出,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脱贫攻坚制度、政策的顶层设计都比较系统全面,关键是抓好落实、确保实效。

在工作推进上做到真抓实干。江西2015年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又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及若干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为了将脱贫攻坚任务落到实处,还不断完善责任体系,要求贫困市县层层签署责任书;要求行业和部门明确帮扶目标任务,目标未实现帮扶不脱责;要求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严格督查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建立和完善机关干部到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乡镇、贫困村交流任职制度,对在基层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实行重点培养,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成效不佳的干部严格问责。

在资金安排上保证“真金白银”。打赢脱贫攻坚战,资金保障是关键。江西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抓好扶贫重点县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重点用于脱贫攻坚,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财政涉农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为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在实施范围上,从国家确定的贫困县扩大到苏区县共58个;在资金分配上,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参考因素,优先保障扶贫项目,加大资金倾斜力度。结合脱贫攻坚规划和行业扶贫规划,明确到2020年统筹财政资金200亿元以上,金融扶贫投入1000亿元以上,保障“真金白银”投入产业发展、就业、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健康和教育等十大扶贫工程,强化脱贫攻坚的资金支持。

在工作作风上体现真情实意。扶贫工作需要我们带着感情去做,真心实意抓、实实在在帮;深入扶贫一线,研究和思考脱贫攻坚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把贫困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贫困群众的需求当作第一选择,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肩并肩为群众排忧解难、心连心帮群众脱贫致富。为督促各级干部真情实意帮扶,江西把扶贫帮扶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联系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在岗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挂空名”不开展工作、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通报,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在全省推行扶贫帮扶“一证两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登记证、精准到户扶贫政策宣传手册、精准脱贫帮扶干部工作手册),让扶贫帮扶举措清清楚楚、帮扶效果明明白白,切实防止扶贫对象“被脱贫”。

立足长效 稳固成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暂时脱贫不是真脱贫,脱贫以后不再返贫才是真脱贫。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脱贫后返贫主要是因病、因残、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五大原因,必须采取长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稳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

建立健全机制保长效。为保障全省脱贫攻坚有序推进和成果稳固,江西着力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考核、退出和扶贫资金投入管理“三大机制”,建设和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网络平台、组织保障和社会帮扶“四大体系”,不断巩固产业脱贫、保障脱贫、安居脱贫“三大攻坚战”的成果。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为贫困户提供保障,为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提供托底保障;建立健康扶贫机制,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构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 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重大疾病救治“四道防线”,确保贫困人口有病能医,努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严格评估、严格验收,注重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激发内生动力促长效。政府主导、社会帮扶是脱贫的外在动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内在动力。江西着力实施产业、就业扶贫工程,在组织形式上,推广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组织或选择一个龙头企业、设立一笔扶贫信贷通、落实一个部门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方式;在产业业态上,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业及服务业等;在经营形式上,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扶持其通过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探索通过资产性收益增加收入。大力推进教育扶贫,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就业创业知识培训,加强基本文化素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思想,不断提升扶贫对象的主动脱贫意愿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脱贫致富提供根本保证和持久支撑。

强化基层组织抓长效。“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强了,群众的困难就有人管,乡村的发展就有人抓。江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扎实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配好配强贫困地区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配齐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目前,江西共有3792个单位、10656名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安排落实30万个结对帮扶责任人。各级党委、政府集中选派2900名党员干部到各个贫困村担 任第一书记,使之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者,成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坚定维护者、群众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上一篇:排句成段综合练习下一篇:爱情语录:伤心时要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