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保定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策研究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全民奔小康。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紧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市,交通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区域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其中9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截止2020年2月底,9个贫困县已经脱贫摘帽,其中阜平、涞源两个深度县完成了省级贫困退出验收评估。因此,保定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保定市9个县及其扶贫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家庭,当面倾听心声和诉求,获得大量一手资料,通过把各类工作指标具体化、数量化,梳理了保定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特别是归纳了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围绕贫困山区成为脱贫软肋、多因素交叉制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扶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分析了阻碍脱贫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频发;农业基础条件差,发展水平低;工业经济底子薄,产业化水平低;财政收入少,公共设施投入不足;农村人口素质低,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化,农业工商综合型结构尚未成型,科技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度不高等。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主要是要制定科学规划,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素质;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等。本文旨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研究保定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借鉴意义,总结目前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从而推动该市减少贫困人口方面的步伐,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精准脱贫;贫困发生率;产业结构;扶贫机制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基本概念

2.1.1 精准扶贫

2.1.2 脱贫攻坚

2.1.3 贫困发生率

2.1.4 两不愁三保障

2.2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基础

2.2.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

2.2.2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

2.2.3 落实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政策

第3章 保定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3.1 保定市概况介绍

3.1.1 自然地理位置

3.1.2 经济发展现状

3.1.3 社会发展现状

3.2 保定市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

3.2.1 因地制宜,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3.2.2 深度贫困县(村)脱贫攻坚22 条举措

3.2.3 划分战区,精准推进脱贫攻坚

3.3 保定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分析

3.3.1 脱贫县和脱贫人口状况

3.3.2 贫困县产业发展状况

3.3.3 “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状况

第4章 保定市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的难题

4.1 贫困山区成为脱贫软肋

4.1.1 贫困发生率高,农民收入增长慢

4.1.2 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4.1.3 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4.1.4 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频发

4.2 多因素交叉制约贫困地区发展

4.2.1 农业基础条件差,发展水平低

4.2.2 工业经济底子薄,产业化水平低

4.2.3 财政收入少,扶贫资金投入不当

4.2.4 人口科学文化水平低,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4.3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

4.3.1 产业结构单一化

4.3.2 农业工商综合型结构尚未成型

4.3.3 政策支撑要素存在制约

4.4 扶贫机制存在问题

4.4.1 扶贫识别机制有漏洞

4.4.2 干部帮扶机制不完善

4.4.3 扶贫政策本身不健全

4.4.4 扶贫资源配置有欠缺

第5章 保定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建议

5.1 制定科学规划,健全精准扶贫机制

5.1.1 完善精准识别机制

5.1.2 强化精准帮扶机制

5.1.3 强化精准扶贫考评机制

5.2 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5.2.1 抓住优势资源,找准地方特色

5.2.2 避免急功近利,打造长期化产业

5.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宽松环境

5.3 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素质

5.3.1 提升培训质量,加大配套建设力度

5.3.2 以就业为目的,促进农民增收

5.3.3 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培训

5.4 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5.4.1 打破信息不对称,实现农户对接市场

5.4.2 利用大数据信息,撬动集体农业增长点

5.4.3 大力支持电商扶贫,创新农业品流通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跨国投资论文提纲下一篇: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