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育人工作总结

2024-04-17

红色育人工作总结(通用6篇)

篇1:红色育人工作总结

1.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的基本内容

一是“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校园”就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做强红色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三馆”建设,做精电影院、大剧院和音乐厅“三院”建设,做大临沂大学学报、临沂大学报和校园网“三媒体”建设。“进课堂”就是从教材,到课时、到学分、到考核体系,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就是利用灌输式、熏陶式等各种方式,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头脑里生根,能讲出来、写出来、演出来。

二是“三下”——下基地、下农村、下工厂。“基地”就是我们这次挂牌的“一个中心、八个组团”临沂5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我们的的教学实践和红色育人双基地。这“三下”不能少于一个月,下基地安排在第一学年,下农村、下工厂要结合学生的实践课程来安排。

三是“三研”——研编教材、研究课题、研发产品。我们研编的红色文化教材,不仅仅是临沂大学的红色教材,也要成为全国老区大学的教材;研究课题方面,要成立沂蒙文化研究所,作为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同时挂省里批准成立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牌子,还要把省里的沂蒙山文化研究纳进来,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研发产品就是要研发具有沂蒙老区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这正是目前我们临沂旅游市场所缺乏的。

“六个一”活动: 1.一场军训。高度重视新生军训工作,开展为期两周的新生军训活动,2学分。2.一场红歌会。每年在新生中组织开展一次红歌合唱比赛,强化红色记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整体“精气神”。3.一场红色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规模适度的红色运动会,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等竞赛中,为师生打造一个喜闻乐见的运动参与平台。4.一场红色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进行红色文学与文艺创作,通过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思、学、讲红色文化,在学生中普及红色文化理念。5.一次红色文化高端论坛。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广泛邀请全国各地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的育人价值,不断完善红色育人工程体系。6.一次红色育人评先树优。每年评选表彰一次红色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或红色文化建设精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2.井冈山精神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现实意义: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必须保持的信念。

2、“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气概。

3、“艰难奋战而不溃败”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必须保持的良好作风。

4、“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路线,是新世纪必须坚持的党的生命线。

启示之一:无任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工作。

启示之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在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中与时俱进,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启示三: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始终牢记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井冈山道路是不朽的,井冈山精神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的崛起,依靠的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历史文化传统,依靠的是井冈山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并推动伟大的事业。历史造就了井冈山精神,时代需要井冈山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3、雷锋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今时代如何发扬雷锋精神。

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年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现代的雷锋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包括 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集中体现为:爱国爱人,助人为乐的大爱精神,谦虚谨慎、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当前,我们应该发扬雷锋精神?

第一,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共同参与。任何一种广泛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的倡导、宣传和组织工作对于活动的发起和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虽然就活动的开展而言,其承担了与参与者不同的角色,但是,在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方面,他们却同参与者一样,承担着相同的职责和义务,甚至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如果将自己抽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要求别人学得热火朝天,而自己却在一边袖手旁观,不仅会打击参与者的热情,而且会引发其对活动价值和意义的怀疑。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一种“政治驱动型社会道德教化模式”[1],它主张欲“治民”先要“治官”。为政者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着民众道德行为,二者是一种“风”与“草”的关系,“草尚之风,必偃”[2],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不仅成为雷锋精神的倡导者、组织者,更应该成为学雷锋的自觉践行者,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负群众期望。

第二,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发自内心。雷锋精神的发扬要付诸行动,但是,德行与德性之间并不存在绝对一一对应的关系,良好的德行可能恰恰出自于不良的动机。因此,我们在看到德行对社会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如何使德行的展开成为一种个体的内在自觉。雷锋精神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是,它的价值和意义却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它留给我们的不是空洞的政治符号,而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因此,雷锋精神的发扬,绝不是一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模仿,也不是一种短暂的表演,更不是一种当下的政治任务,而是一种生命的自我充实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只有真正认识到雷锋精神与人的生活的本真联系,才能褪却浮躁之气,戒除邀取功名之心,使雷锋精神的发扬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追求,从而避免“雷锋三月里来,四月里走”的尴尬。

第三,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得到社会环境的有力支持。德行的展开,不仅需要人们内在德性的完满,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在一个民风纯朴,信任度极高的社会里,人们不需经过什么内心的纠结,也不用担心会遭致什么风险,就会义无反顾地伸手扶起倒在路边的老人;然而,在一个出手相扶反而可能会被讹诈或诬陷的社会里,人们则可能会选择视而不见,躲之唯恐不及。因此,要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社会伦理氛围的支持非常重要。首先,要为雷锋精神提供各种社会支持(例如精神上的鼓励、赞许),使其得到应有的肯定;其二是建立相应的代价补偿机制,使因践行雷锋精神而遭受损失的人得到相应的补偿;其三是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使那些欲图因一己之私利而消解、打击甚至毁灭雷锋精神的人忘而却步。总之,“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中,道德义务的无偿性、超功利性和非权利动机性,恰恰应该用道德主体的幸福和欢悦作为最起码的酬报。”[3]全社会要怀着善意、感恩的心,营造出一种尊重雷锋、爱护雷锋的氛围,才会使得雷锋精神无所顾虑地得到发扬,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第四,雷锋精神的发扬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雷锋精神的发扬让社会充满了温情,但雷锋精神不应该承载过多的负荷。我们在尊重和爱护雷锋精神的同时,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在他人发扬雷锋精神的基础上坐享其成,从而放弃了自身应尽的责任。我们在赞扬爱心人士拾捡垃圾以保持清洁的行为的同时,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有过随地丢弃垃圾、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环卫工人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因有了雷锋的善举而推卸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在感动于某些年迈

老人倾情奉献,供养一些素不相识的学生上学时,更应该反思社会在资助体系建设上是否已经做到位。总之,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雷锋精神的发扬,但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其有效运转更离不开各个个体、各个部门的各尽其能、各司其责。如果将社会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于雷锋精神身上,那么,不仅可能会背离雷锋精神的初衷,甚至可能使得社会成为一个养懒汉的社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雷锋精神不可或缺,但是,雷锋精神的发扬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3.沂蒙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功能和时代意义,且结合自身谈如何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爱党爱军”,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这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宝贵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的主要特征。一是地域性。二是人民性。这是沂蒙精神最为突出的特征。三是时代性。

1、政治信仰。

2、价值取向。

3、价值标准。是非曲直、善恶美丑、荣辱得失。沂蒙精神就是一面镜子,经常拿 来照照,就能找到答案。

4、行为和职业规范。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5.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沂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既有丰厚的历史意蕴,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形成渊源、基本内容和价值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形成渊源的一致性 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构建。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而了解和认识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和把握必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是历史经验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如此。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认识到其长期性、渐进性,自觉地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精神的提升,同时反对急于求成和消极等待两种错误倾向。

二、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基本内容的一致性 沂蒙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特征,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体系。沂蒙精神,其本质是一种红色精神,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国家意志、社会意志、个人意志凝聚为一体,倡导核心价值,形成核心力量,从而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

三、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沂蒙精神的价值目标是保家卫国和富民强国。沂蒙精神的基本特征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但其终极目标和价值指向仍是一种家国观念。由爱家而爱国,由保卫家乡而保卫祖国,由艰苦创业而福泽四方,这就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价值和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实现保家卫国和富民强国。由核心价值到表层价值,由日常生活到行为规范,由思想文化到政治经济,由个人伦理到国家意志,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衷和归宿。

篇2:红色育人工作总结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进入校园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一、红色文化的内容与红色文化育人的意义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为我们留下丰富的革命传统内容。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英烈人物有关的史实及遗物;还包括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文件文献等;也包括革命历史照片和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精神等等。

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主要意义就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于创新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弘扬红色文化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人们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父母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要什

么?孩子审美观点在变“味”。说的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唱的是媚俗的歌曲;沉迷的是网吧,玩的是搞笑刺激游戏;生活讲排场、摆阔气,刁蛮、任性,怕苦怕累,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孩子实在难以沟通与管教。当这些孩子进入到校园后,同样状况又呈现在校园中,老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多是束手无策。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教育引导培养好孩子成了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从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出发,用红色文化来满足学生的内心渴望和心灵需求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红色文化的洗礼,以先辈为榜样,将革命先辈的风范、情操、气节“种”在孩子们的心田。培养青少年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从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出发,融红色文化于诚信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荣誉观教育等于一体,用丰富的德育内涵推动校园多样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形式多样性红色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层次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活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逐步养成爱党爱军、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通过红色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成才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如何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改变学生管理现状的呼唤。

三、开展校园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

(一)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打造红色文化。用先烈的英雄事迹来打造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红色情结,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制定发展计划,发展红色文化。在优质教育需求日益高涨,学校质量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的课题。我校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高起点策划,制定文化育人中长期计划和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亮点方案。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发展计划,发展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焕发长久的生命力。

(三)建设凸显校园红色文化的硬件设施。文化育人,离不开特定的校园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目濡耳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样的影响往往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更具有教育效力。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处张贴、书写具有红色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等。

(四)经常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源泉在于各种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封闭式军训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爱国意识、国防意识。使孩子们初步形成军人般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开展读“红书”、唱“红歌”、讲“红色故事”、清明祭奠革命烈士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将红色文化精髓内

化为自身的思想情感、道德修养,使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传承和践行红色革命传统。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史展览室等功能场室,开展革命史书画展览,让学生见证无数革命者进行的长期的革命探索和斗争,并为之流血牺牲的不屈不挠精神。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学生了解和熟知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篇3:红色育人工作总结

一、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铸魂育人的现实需求

军校学员作为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 目前仍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价值多元倾向的严峻挑战。新形势下, 传承好红色基因对军校学员显得尤为重要。

( 一) 传承红色基因是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新战役的现实需要

当前,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复杂, 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更加严重, “西化”、“分化”的手段更加嚣张, 敌对势力往往通过炒作思想理论领域热点话题否定我国基本制度, 借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 散布新版“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 以推进所谓的“精神转基因”工程, 对我渗透破坏, 搞乱官兵思想。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动向, 传承红色基因更加关键而重要。只有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固本培元、强基铸魂、砥心励志作用, 才能更好地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 二) 传承红色基因是应对复杂多样社会环境新挑战的现实需要

当前, 军地军民融合度进一步加深, 在给院校带来利好实惠的同时, 社会上的“负能量”“灰效应”“外拉力”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冲击着青年学员。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 一些不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比以往可能更加活跃, 对青年学员的价值观带来了严重冲击。对此, 军队院校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 抢占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坚持主格调、“黑色”不含糊地带, 打好主动仗, 用红色基因压制覆盖“灰色”确保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

( 三) 传承红色基因是推动强军兴军伟大实践新变革的现实需要

当前, 我军面临着践行强军实践, 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历史任务, 如何“打得赢”“不变质”是现实需要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青年学员作为我军未来的军事指挥官, 优势突出与短板明显并存, 不同程度存在缺精神之“钙”、缺红色“DNA”、缺血性威武的“三缺”现象。作为新一代举旗人、接班人和圆梦人, 承载着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使命重任。只有持续注入红色元素保证基因不转化不变异, 只有用红色基因作为“压舱石”“定盘星”, 才能确保在强军兴军征程上始终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甘于牺牲。

( 四) 传承红色基因是迎接学员结构成分变化新冲击的现实需要

目前军校学员的人员构成中, 95 后占了很大比例。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信息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加之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上良莠共存的信息, 使其在对传统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理解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 大部分学员对学习国史党史军史的思想认识还有偏差。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形成了认识误区, 进而导致自我民主意识强, 思考问题更趋本位化, 利益追求更趋功利化等普遍现象。对此, 必须用红色文化凝聚共识, 用光荣传统教育感召。

二、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铸魂育人的核心内容

当前, 军队院校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青年学员思想防线, 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充分挖掘用好红色资源, 继承弘扬我军优良传统。

( 一) 传承听党指挥的厚重军魂

我军的历史表明, 正因为有了党的绝对领导, 我们这支军队才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和武装, 才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远大的政治目标, 才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牢固的战斗堡垒, 因而也才有了摧不垮、打不烂的凝聚力。可以说,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就没有我们这支人民军队, 就没有我军的发展壮大。

当前, 部分青年学员对党史军史了解不多、掌握不深、理解不透, 个别同志对党的感情不够深厚、价值追求不够端正、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这就倍加需要将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理想、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 浴血奋斗、舍生忘死, 永远爱党信党跟党走的这种坚定信仰传承下来。通过传承红色基因, 使学员从思想根源上深刻领悟听党指挥的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进一步明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维系我军前途命运的根本原则, 从而不断强化军魂意识, 自觉把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作为最高政治要求和政治纪律来践行。

( 二) 传承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回望我军历史: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人民军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光荣传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 我军才能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无所畏惧, 攻必克、守必固, 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

当前, 部分青年学员职能意识淡薄, 存在“和平时期不会打仗”或“打仗用不到我们”的错误思想; 战斗作风弱化, 对吃苦、参战、牺牲的准备不足, 缺乏“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作风。为此, 军队院校必须传承好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要使学员明白精神因素在所有军事活动中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作用, 进一步懂得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于我军建设和履职尽责的重要性, 进而在武器装备及物质生活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 自觉地在本职岗位上强化亮剑精神, 砥砺无畏斗志。做到强敌面前有敢打必胜、有我无敌的决心信心; 在重大任务面前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刚毅品格; 在关键时刻有冲锋陷阵、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在艰难困苦面前有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战斗意志。

( 三) 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 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是传家宝和政治优势, 也是建军强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 先辈们筚路蓝缕、以苦为乐, 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 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 留下了一部部精神史诗。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军在物质条件、武器装备方面的劣势, 是形成我军战斗力的决定性条件。无论时代怎么发展, 无论生活条件如何改善, 艰苦奋斗对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对我军而言意义更为不同凡响。当前, 部分青年学员缺乏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宁愿把衣服送到洗衣店, 也不愿自己洗; 出租车成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艰苦奋斗作为我党我军的传家宝传承至今, 得益于它不朽的精神价值。今天, 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让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 恒久不衰, 永葆我军的生命力。

( 四) 传承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和最大政治优势, 是指引、评价、检验我党我军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是一代又一代军人的自觉行动。我军正是依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贯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才获得了无敌于天下的胜利之本, 才有了无往而不胜的雄风和威力。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无论何时何地, 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 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不能丢。当前, 青年学员的思想变化和利益需求更加多样, 部分学员把考学、提干当成是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途径, 过于追求物质回报, 贪图享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化。新形势下, 传承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 就是使学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始终保持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三、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铸魂育人的方法手段

军队院校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铸魂育人, 必须通过教育引导、文化引领、氛围熏陶、任务磨砺等方法途径推进传承, 不断增强青年学员对红色基因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

( 一) 教育滴灌固本培元

传承红色基因最首要的是靠点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灌注, 解决学员情感认知认同不够的问题。坚持不懈抓牢抓好抓实创新理论武装固本工程, 加大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章》、《共产党宣言》等重要制度文献, 以及党的领导人关于传承优良传统的重要论述的学习比重, 培养塑造红色武装的坚定举旗人。内容上, 针对青年学员对党的发展历程和优良传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的实际, 突出党史军史和50 种革命精神的学习教育, 注重优化授课内容, 激活学员的兴奋点、共鸣点, 让他们真正明白“信仰什么、为谁当兵、为谁奋斗”, 铸牢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方法上, 坚持把课堂教育作为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主渠道, 同时融入主题教育、核心价值观培育、经常性思想工作多维渗透; 形式上, 用红色微博、红色广播、红色短信、红色游戏等新兴媒介平台承载红色教育, 找准红味与趣味的对接点, 让红色基因源源注入学员血脉, 增强追溯认知、情感依附。

( 二) 多维文化滋养熏陶

行为自觉源自思想认同, 而文化直接影响思想认识, 价值理念的树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层面的深度熏陶。因此, 军队院校传承红色基因, 应贯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要求, 突出政治性、战斗性、娱乐性、群众性, 构建以军魂为内核、以打赢为指向、以士气为风骨的红色文化体系, 形成良好的红色基因文化氛围。一要筑好红色阵地。运用现代展陈技术, 成规模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校园, 成系列建好“红色书屋”、“红色楼道”、“红色餐厅”等馆室场所, 真正把军营建成教育人、培养人、激励人的精神圣地。二要培养红色精气神。着眼激发血性、激励斗志、激起活力, 持续开展唱响红色歌曲、叫响红色战斗口号、讲透红色故事、看好红色影视活动, 定期举办军味浓、兵味足、战斗味强的军体运动会, 常态组织以基础体能、基础理论、基础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军事技术竞技活动, 切实凝聚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动力。三要打造红色大环境。坚持先进典型上宣传牌、进橱窗、入网络, 院史馆 ( 荣誉室) 开设英模人物专栏, 拓展运用橱窗灯箱、文化墙、板报等部队特色宣传载体, 灵活展示我党我军革命先烈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

( 三) 主题活动助推深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配合活动, 可以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牵引作用对传承红色基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纪念日”开展活动。结合建党建军纪念日, 组织举办纪念主题晚会、红色影视展播月、举办红色故事“开讲了”讲坛, 让学员在声光电中感悟革命先辈的辉煌战史, 接受红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让学员在比赛中寓教寓乐, 在活动中学知识, 受教育, 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答赛、红歌对抗赛、革命诗词吟诵赛, 歌咏比赛等活动, 激发大家学历史热情, 知历史豪情。

( 四) 实战任务砥砺升华

篇4:红色育人工作总结

依托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教育工程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学校距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古田会议旧址仅200米。会议旧址与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等众多革命旧址构成古田会议旧址群,完整地记录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学校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来,学校积极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开展了打造“红色童年”、争做“著名苏区好少年”等一系列红色教育工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实践与思考,学校发现时下的红色文化教育正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低俗的故事串烧、恶搞英雄人物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少学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呈现出多空谈、少行动,流于形式、失于空洞的问题。加之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开放式的环境中,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冲击着校园文化,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有没有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呢?学校经过多番研讨,结合自身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办学传统,提出了“树魂立根,艺术育人”的办学主张。学校希望能够用饱含红色文化的艺术教育活动,以艺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同时陶冶情操,修习艺术技能。

作为一所普通农村中心小学,要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大众化艺术教育,师资的缺口可想而知。为此,一方面学校积极争取龙岩艺术馆的艺术扶贫工程项目,聘用艺术馆的艺术专业教师为学生上专业课。另一方面,学校实施“外引内培,双向成才”的艺术师资培训工程,在学校科任教师中物色一批有艺术兴趣和潜质的教师参与兴趣班的管理,与学生一道学习和训练,实现“双向成才”,并将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教师充实到艺术师资队伍中。此外,学校的结对帮扶校龙岩师范附属小学每年会选派部分艺术教师来校支教,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问题的缓解。

2010年,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古田曙光少儿艺术团。2011年,学校更是得到上级文明委和中央彩票基金的资助,建立了上杭县第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少年宫活动,学校以校内教师为主体,校外专业人士辅助,开展舞蹈、声乐、二胡、电钢琴、红色电影院等丰富多彩的兴趣班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活动,以丰富课余生活。至此,学校以艺术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结合多年办学实践,学校认为,红色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方面,它们存在着共通的地方。

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征集并选编表现群众生活的民歌、民谣,作为红军政治、文化教材。近年来,结合上杭县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的大背景,秉承革命先辈的理念方针,学校依托艺术教育平台,在继承与弘扬中,建设红色艺术校本课程。学校编写了音乐校本课程《闽西山歌》,收集了《剪掉髻子当红军》《苏区干部好作风》等反映革命斗争以及歌颂无产阶级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的歌曲,并通过音乐课在学生中教授、传唱。此外,学校还加强了融合红色文化的艺术活动创新。在曙光少儿艺术团首场演出的8个节目中,学校很好地展现了学校特色办学的成果,如开场舞蹈即表现红军取得胜利的腰鼓表演《欢欣鼓舞》,还有舞蹈《红色春风沐古田》及歌曲《红歌大联唱》等。在学校“六一”、元旦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中,学校也将红色文化与艺术展示结合起来,如2011年“六一”晚会的主题为“永远听党的话”,2012年的主题为“这一片光荣的红土地”。在学科教学中学校也有意识地融入红色艺术创作内容,如在美术课上,教师会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依据红色主题进行艺术写生;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重走红军路,走进革命遗址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所得进行艺术创作。在2012年5月举行的上杭县东北片区第十八届课程改革汇报活动中,学校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古田红色资源调查。课上,学生通过调查和实践,创作了快板《主席园》等红色主题节目,学生投入的表演、精彩纷呈的节目得到参与活动的各地教师、乡民的一片赞誉。

以艺术活动推进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教育活动形式,不仅继承、弘扬了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革命精神,也让在古田这片红土地上成长的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下开阔了视野,得到全面发展。红色艺术活动的推广让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有了一股独特的艺术气质,学校自身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红色艺术特色。

以创建特色学校群组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群”的字面意义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也有“群落”之意,用以指同类事物聚集起来形成的群体。“特色学校群”就是将初具特色雏形的学校按“‘特’以‘类’聚、‘色’以‘群’分”的办法组建而成的特色群体,因为它以学校为承载物,故也可理解为“具有同类特色的学校共同体(集团)”。同类特色的学校在“特色设计、特色创造、特色保持、特色强化”过程中,有可相互交流、借鉴、学习、促进和共享的经验,能有效地加速各自的办学理念和策略、办学行为、风格和成果内化为文化风格。而不同类特色的学校群间的竞争,由于不再也不可能被锁定在“分数”这一个点上,从而能有效地推动其自主、特色和多元发展,创生或优化学校形态。

篇5:2012红色育人下基地实践报告

2012级

张凯专 业: 学 号:广播电视编导201210140234

年 级: 姓 名:

谈谈参加“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伴着欢笑和汗水,我们走过了丰富多彩的军训,感受了绿色军营生活的紧张和充实。但精彩未完待续,“下基地”红色实践活动也于21日拉开了帷幕。刚刚经历过军训的洗礼,对于这次能近距累的深入革命老区,追寻先烈足迹,感受厚重而淳朴的红色精神的魅力和活力,由此,心中激荡着一种澎湃和期盼。

穿上迷彩服,整理好自己的着装,带着那份憧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便踏上了前往马牧池影视基地的路程。马牧池影视基地是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第一站。当汽车在迂回的山路上艰难地穿行,我便想起当年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遥望车窗外的山山水水——山不是很高,但像战士一样坚挺有力;小河窄却绵流,犹如母亲一样轻柔地哺育这片土地。

提到马牧池,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说到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红色影视剧——《斗牛》、《沂蒙六姐妹》时,相信大家就会对他有些记忆了。马牧池到了,我们迫不及待的下车,古朴的小屋,用石头铺成的乡间小路,路两旁陈放的石磨。走到一处,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细心一看还真是它,这个在《斗牛》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戏台,坐北朝南,风吹雨打的沧桑,诠释了它走过的那些峥嵘年月。站在戏台前,脑海中不禁浮现那些老沂蒙人淳朴的面庞。为了革命他们义无反顾,深明大义——送子参军、做军鞋送军粮。《斗牛》中对牛二执着的刻画,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一个呈现;他们毁家纾难,《沂蒙六姐妹》中所上演的平凡真实而不失伟大。沂蒙这片热土,养育了无私热情的沂蒙人民。蒙山所支撑起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上方的一片天,他也用自身的挺拔身姿启示了这里的人们:要坚毅。不畏惧敌对势力,在革命的号角声中,去冲锋、去战斗,为了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和美好生活,为中国的独立而释放出自己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光和热。沂水浩瀚而悠长的流淌滋润了这片土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了这里的人民。是他们明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和支持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才能使自己摆脱封建地主的钢铁枷锁,才能获得自己所拥有的土地,过上自己的生活;他们才能拯救中国,挽救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把中国人民解救出来。正因为沂蒙人民的远见卓识,由此他们呢便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由此种下了革命的种子。走进一处院落,风箱、纺车······在红嫂的家里,每一个点滴的细节都是莫大的震撼;每一件见证历史的实物,它所具有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所具有的那些作用的范畴。因为它已经融入了革命,成为革命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革命,保证了革命队伍的补给线。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革命已成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但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我们须铭记心中,不能遗忘。

走出小院,缓行在路上。路过一口古井,急忙上前。井还是那时的井,只是经过岁月的蒸腾,井水如今早已不在。但我想大家都会相信:井水会枯竭,但沂蒙精神不会消失。因为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并驾齐驱的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至今已由广大沂蒙儿女所发扬。

昔日的老区,今天的商城;整洁的市容,腾飞的经济。他以融入到临沂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正激励着沂蒙人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声“集合”的口令把还在思索着的我猛然唤醒。登上车,感到内心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充斥着,迟迟不能平静。一直到达孟良崮,我才恢复了以前的那种安宁。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第二站。提及孟良崮战役,就不得不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将军和粟裕将军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是打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所实施的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之战。

走下车,“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首先闯入了我的视野。稍作整顿,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园内。两个高高的、呈现对称的纪念馆主建筑屹立在前方。与他相对的是两个矩形的水塘。他们与主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在领誓人的带领下,我们在纪念馆前庄严宣誓。高昂的誓词,喊出的是对先辈的敬仰;洪亮的声音,抒发的是自己澎湃的豪情。从同学们那坚定的眼神中,不难看出,红色精神对我们的感化,此时已转化为一股动力,坚定了我们为理想奋斗的决心。跟随讲解员我们穿过小广场,来到了后面安放着无数英雄的墓地。黑色的石板散发出的是庄严肃穆,白色的五角星却呈现的是一种悲壮。一排排整齐排放着的墓碑,安放的不仅仅是那些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魂灵,他更多的承载的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墓碑上放着一朵还未凋零的黄花,那是对先辈无声的敬仰。听着讲解员的讲述,那烽火硝烟、血雨腥风的战场仿佛就在眼前,并由此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革命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让广大人民群众翻了身,获得了自由,成为国家的主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革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岁月如梭,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尽;纷飞的子弹已化为乌有。山上耸立的丰碑,见证了沧桑的历史。进入馆内,我们看到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保存下来的实物以及详实的文字资料,更进一步的增进了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孟良崮战役是沂蒙人民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的典范。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信任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全力支援前线、抢救伤员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也真正体会到了革命战争的残酷,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思想震憾的我们,心灵也受到了洗礼。是他们团结协作,战胜了艰难困苦;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穿梭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他们对伤员精心照顾,体贴入微。更是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勇挑重担,才有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走出孟良崮,虽然心情也有些沉重,但与之前离开马牧池的心情相比,略增了几分感动,几分自豪。这应该是对逝者的另一种悼念吧!

我们参观的第三站,是有“小延安”美誉的莒南大店镇。大店镇以历史悠久而著称。1939年,八路军115师在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的率领下,从山西挺进山东鲁西,1943年3月转战来到莒南大店镇。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这里生活、战斗和工作。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山东革命的核心,成为中国红色革命“星星之火”中闪亮的一支。

当我们跟随讲解员走进这座由当年开明乡绅贡献出的庄园改做的革命遗址时,顿时被她的厚重人文气息所深深吸引。大宅里的青砖、旧瓦,屋内的老式电话、黄褐色的军事地图,真实、感人的照片,栩栩如生的作战沙盘,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当年那血与火的岁月,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呕心沥血,运筹帷幄,舍生忘死,纵横沙场,指挥山东军民浴血抗战,那雄壮有力的歌声。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经过对红色历史遗迹的参观学习,增进了我对革命老区的了解,感受到了艰苦奋斗、舍身救国的革命精神,并深受鼓舞。了解了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抗日期间他们对与革命所做的卓越贡献和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们的故事。他们在缺乏枪支弹药的情况下,处在国内反动势力与国外势力的双重打压下,却依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思考至此,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无畏,被革命先烈为了党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爱党拥军的沂蒙红嫂精神感动着,心中充满了无限敬畏。

篇6:红色育人工作总结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当这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回响在沂蒙大地上时,沂蒙精神便在每一个音符到达的地方生根发芽了。这片红色土地曾经感动了临沂,感动了山东,感动了世界!作为听着红歌长大的沂蒙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种感动传递下去,这次“下基地”活动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且真实的党课。

首先,感谢学校的红色育人工程,让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大爱沂蒙,寸草含情”!在四天的实践学习中,我们真正的被每一次的事迹打动,不论是华东烈士陵园里革命烈士的舍己为人精神还是沂蒙六姐妹的无私奉献之情,都再一次的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可能是因为年轻,可能是因为无知,大学里的我们早已忘却了今天的和平是用多少先烈的鲜血做的不等价交换。“下基地”实践活动是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贯彻胡锦涛书记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实践,是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团中央以纪念建团90周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的重要内容。这次活动历时四天,通过对临沂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考察和实践,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团课,开展一次全面的党情、团情教育,让我们感受沂蒙精神,重温革命历史,锤炼思想,磨练意志,努力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我们于7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悼念革命先烈,缅怀丰功伟绩。在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全体师生神情庄重肃穆,并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随后,全体师生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启动了以“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为主题的2012年暑期“下基地”实践活动,以此向党的生日献礼,向革命先烈致敬。这一刻,我仿佛感到我们重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行动的一切理由都来自一种神圣的信念!作为临沂大学的一份子,很荣幸我能有这个机会。通过四天的参观和学习,我也对沂蒙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华东烈士陵园内存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物。在一些纪念建筑物上镌刻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笔题词,极为珍贵;纪念堂内36幅以革命战争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刀法洗炼,线条流畅,人物生动逼真;罗炳辉石像亭内的罗炳辉全身圆雕石像,以朴实的刀法,表现出将军生前的英姿和轩昂气概。陵园珍藏的许多烈士生前手迹、日记、书信、文学艺术作品、照片及烈士遗物,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价值。每一件遗物上有一段诉说不尽的故事,每一个文字都记录着硝烟里流露出的真情。这是临沂的骄傲,也是中国的自豪!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用血肉之躯为他的人民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将要挑起中国大梁的当代大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继承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呢?8年抗战中,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作战2.6万次,消灭敌人50余万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先后在这里组建,领导华东军民进行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无数中华优秀儿女英勇地牺牲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

正如纪念碑上所刻:“不论革命高潮与低潮时期,在山东的革命战士配合全国的革命健儿,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艰苦奋斗,前仆后继。卒能以英雄的碧血,争取到今天人民大革命的全国胜利。此种伟大的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其丰功殊勋,铭印在我们千百万人民的脑海里,子孙万代,永世不忘。” 7月2号,我们师生一行参观了滨海革命文化纪念园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即省政府旧址纪念馆。抗战时期,滨海区是山东的五大战区之一,涵盖现在山东和江苏的18个县。其处于华北、华中两地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临沭县是滨海区的中心县,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及山东省战工会机关所在地。时称“红色小延安”。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大店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在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一草一木都诉说着那个车轮碾过时代的悲歌!7月3号是最令我们难忘的一天,我们先后去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诸葛亮城、沂蒙影视基地、沂水分校。在如此美丽的土地上必将孕育出许多不平凡的人,因为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沂蒙之光,民族之魂在沂蒙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如被誉为“智圣”的诸葛亮、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颜真卿、被誉为“算圣”的刘洪、被誉为“孝圣”的王祥、被誉为“宗圣”的曾子、孔子老师郯子、大秦砥柱名将蒙恬、东晋名相王导。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同样,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作为他们的后人,我没怎能不为所动,又怎能 不奋起,为沂蒙,为家乡!那部感动全中国的《沂蒙六姐妹》至今还以它那动人的旋律震撼着每一个沂蒙子女的心灵。《沂蒙六姐妹》中穿梭的是六个沂蒙女子的身影,浓缩的却是整个沂蒙大后方。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每个女子在大难面前舍家卫国的无私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她们可以忍受失去丈夫的痛苦,为了革命的胜利,她们可以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革命。当看到月芬对着要男人输血的医生大吼“你眼睛瞎了吗?沂蒙的男人都去了前线了!”那一刻全场无声只有她那如银铃般的声音飞扬在沂蒙大地上空,经久不绝。和她那个坦露胳膊准备鲜血的动作定格在画面上,那一刻眼泪就倾泻而出再也止不住,不是因为她一个人我才受感动,而是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让我流泪的理由。

“春风吹,柳叶青,我送哥哥去当兵。。”这段旋律最能触动的应该是片中女主人公月芬的心吧。战争使她的婚姻别具一格。她的丈夫南成还未能和新娘见一面就倒在了前线,而新娘就这样怀着期盼走完一生。这只是那段历史的一个缩影。小小的胶片怎能记录下来那么厚重的一段历史呢?沂蒙不只有一个月芬,那段岁月有多少个月芬在家中盼望丈夫归家啊。也许无数个也不足为怪吧!

如果月芬代表的是新婚燕尔生别的摧残,那春英代表的就应该是整个老区牺牲丈夫仍坚强不屈的革命烈士家属吧。那瘦弱的双肩承担的不仅是亡夫之痛还有家国之殇,革命胜利之前她将那份锥心之痛肚子吞下,再坚强的站到前方。她也是个女人不是不需要依靠,只是战争让她失去了依靠的资本,战争让她不得不学会坚强。沂蒙大地正是因为伫立着众多春英这样坚强的女人才更显宏伟。影片中戏份最多的该是才貌双全的兰花和忠烈家属月芬的婆婆吧,满腔热血的投入到革命中,她们代表的也许就是沂蒙山区支援前线的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吧。还有黑雁、小鹤。她们都是巾帼英雄都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典型构筑起了沂蒙无疆的大爱,这应该不是几个文字所能勾勒的吧。

她们是平凡的人却执着于做那份不平凡的事业,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不仅仅是那一张张煎饼,一双双草鞋,一滴滴鲜血,一具具尸体„„还有那千千万万埋藏到岁月河流之中默默付出的穷苦民众啊!或许是革命就会有血的代价,是革命就会有痛苦和无奈弥留。战争过后,当硝烟散尽后历史会一一记录那惨痛的代价,记录每个付出生命的英雄背后的沂蒙子女,谢谢你们无悔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让中国,让世界感受到沂蒙大爱!

沂蒙六姐妹,只是千千万万个沂蒙红嫂的一个缩影。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掩护首长和战士、办地下托儿所、保护党的绝密文件的沂蒙母亲王换予,站在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李桂芳等32名沂蒙女性,年轻漂亮的识字班班长梁怀玉在全村的动员参军大会上,发出了坚定的誓言:“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忠诚、博爱、自强、奉献。时刻铭记着前辈们的奋斗历程,并将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则成为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女人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因为“男人的战场女人的坟场”在那炮火连连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性在枪杆下遭受践踏和杀害。可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和共产党贴的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的侵略,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春风吹,杨柳青。。。”当这首《送郎参军》再次响起时,我想我不会再仅仅把它当作一首民歌来听了吧,因为那每一个音符都经过战火的历练,每一节旋律的背后都凝结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一段耐人寻味的情感。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沂蒙精神是浓缩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的崇高精神,是历久弥新的思想宝藏,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开放性和时代性。

当天晚上,我们师生六千多人在沂水分校围坐在篝火周围,一起细数那些逝去的时光,重温那些被时间掩埋了的红色经典故事,我们一同学习,一同感动,一同成长。这是属于我们的晚会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红色之旅”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这是鲁南地区的“红色大课堂”,先后被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省委党校、团省 委等30多个单位选作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并被评为“山东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我们也在这里真正的感受到战争凝结的故事要比任何一种故事更生动,更真实!

上一篇:电气防火安全要求下一篇:川南建材市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