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妈妈”胡艳萍让智障人士活出精彩

2024-04-30

“阿甘妈妈”胡艳萍让智障人士活出精彩(精选3篇)

篇1:“阿甘妈妈”胡艳萍让智障人士活出精彩

“阿甘妈妈”胡艳萍让智障人士活出精彩

从17岁摆地摊收养第一个流浪老人起,23年来,她不顾家人反对,先后收养了100多名智障人,并投入巨资创办了集娱乐、学习、康复(治疗)训练于一体的长春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2015年,她又在市区建起一家以智障人当服务员的“阿甘餐厅”,就是为了让这些人自力更生,活出尊严„„她,就是曾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被无数人赞誉为“阿甘妈妈”的胡艳萍。

善心萌动“捡”个老爹,痛失幼子与智障者结缘

在长春市九台市西营城镇的烧锅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特殊大家庭,在一个锅里吃饭的45口人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个院子里,时时都有欢声笑语,但让人难以想象是,在这里快乐生活的是一群老百姓眼中的“傻子”。这个大家庭的名字叫“善满家园”,家长叫胡艳萍,负责所有“家庭成员”的吃穿用度„„

胡艳萍的老家在长春市远郊兴隆山镇,她性格直率,胆大善良。17岁那年,迫于生计,中学还没上完,她就独自一个人出来闯荡。在长春火车站前,她选了一处地方,开始摆地摊卖服装。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一个需要救助的人赵凤元。1993年10月,胡艳萍正在摆地摊时,赵凤元突发癫痫倒在她面前,口吐白沫,不省人事。胡艳萍将地摊托付给旁人看管,自己打车把老人送到医院,不仅垫付了医药费,还陪了老人半天。从医院出来,见老人无家可归,胡艳萍一咬牙给他租了间小房子,开始悉心照料他,并在过年时领老人回了家。

如今,76岁高龄的赵凤元已经在“善满家园”生活了23年,也早已把胡艳萍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可当时胡艳萍领回老人的这一举动,曾招致母亲的强烈反对:“你领个老人回来算怎么回事?过了年你赶紧把他送到福利院去。”“我妈着急,没少跟我吵吵。”胡艳萍说,既然把老人领回来了,她就要管到底。为这事,母亲生了好几天气,后来拗不过女儿只得让步。

2000年,胡艳萍步入了婚姻殿堂,一年后幸福地做了母亲。可正当他们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时,儿子却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疾病――天生智障和心脏病。胡艳萍疯了一般抱着孩子四处求医,可孩子还是没活过7个月。儿子夭折后整整半年,胡艳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日以泪洗面,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在亲人的再三劝慰下,胡艳萍慢慢调整心态,终于走出了丧子阴影。此后,她开始对“傻”这个字特别敏感,也开始关注起智障孩子。

2002年7月,胡艳萍在街上散步时,见一个智障小女孩朝另一个女孩手里拿的冰淇淋突然吐了一口口水,拿冰淇淋的女孩怒骂了一声,将冰淇淋丢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碎,然后愤愤地离开了。智障女孩看着扬长而去的同龄人,吸吮着手指,立在那里发呆。这一幕触动了胡艳萍的神经,她买了个冰淇淋,递给了智障女孩。接过胡艳萍的冰淇淋,那女孩满足地笑了,滞钝的目光里流露着感激。一股暖流涌上胡艳萍的心头,她把那个智障女孩领回了家。

因为在长春火车站广场一带做生意,胡艳萍经常看到智障孩子流浪街头,她说:“一看到那些孩子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如果还活着不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员吗?于是,我就下决心要收养这些孩子,无论是自己捡的还是别人送的。智障者也有快乐生存的权利,我从心底想帮他们,也算为自己的心灵增添一丝慰藉。”

父母刚开始不理解女儿的行为,曾苦口婆心地劝胡艳萍:“这些人就知道吃,动不动还指着我们的鼻子骂我们老两口一通,你说你到底图个啥呀?”但一年年过去,老两口却成了“傻子”们亲爱的爷爷奶奶。胡母感慨地说:“这些孩子来时基本都是满身虱子,头发乱糟糟的,脸像个大花猫,给他们吃饭,他们就把饭倒在地上用手抓着吃。现在,他们都知道坐在桌边好好吃饭,也能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了„„”

创办“善满家园”,让智障者活得快乐

原本在街头流浪的“康大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新娘。那时,她因受刺激精神失常,总是在大街上流浪,饿了就到垃圾箱里找东西吃。胡艳萍开的餐馆前面正好有一只垃圾箱。一次,康大姐又到垃圾箱里找东西吃时,被胡艳萍看见了。胡艳萍就带她去洗澡,给她买衣服,然后收留她在饭店里做保洁员。康大姐由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病情也日渐好转。2008年,经胡艳萍牵线,康大姐出嫁了,胡艳萍又送上一份贺礼。现在康大姐和丈夫生活得很幸福。

胡艳萍收养智障幼儿二亮的经历更让人动容。2010年5月,胡艳萍到吉林四平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几个孩子在追打一个衣服破烂、脸上有块伤疤的小孩,就赶紧下了车。制止了那些施暴的孩子后,胡艳萍了解到,二亮五六岁,是个智障人,没爹没娘,为此常常受到别的孩子欺负。二亮的处境触动了胡艳萍内心深处的母爱,她拉着二亮的手找到当地村干部,在征得村里的同意后,把二亮带回了家。

一些智障孩子的名字很特别,有叫幸福的,有叫吉祥的,有叫高兴的,有叫健康的„„他们都是胡艳萍“捡”来的,名字也是胡艳萍给他们取的。

在胡艳萍的感化下,原来反对她收留智障人的丈夫、弟弟、弟妹、姐姐、姐夫都加入到了她的爱心队伍中。几年后,胡艳萍所经营的茶楼、酒店、超市、网吧的生意越做越大,她收留的智障孩子也越来越多,胡艳萍就想,怎样才能既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又能妥善安置这些孩子,还有利于他们的康复呢?

想了好几个晚上,胡艳萍决定建立一个集生活、娱乐、学习、康复训练、简易劳动于一体的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为智障人士建立一个“家”,并为这个家起名“善满家园”。2006年5月,胡艳萍出资在老家收购一处撤并后废弃的小学,改造后聘请6名员工管理,然后让首批30个“家人”住了进来。

有个叫“大美女”的智障患者,胡艳苹发现她时,她在公路上出了车祸,倒在血泊里昏迷不醒,肇事者早已逃之夭夭。胡艳萍叫来救护车把她送到医院,光医药费就花了5万多元。“大美女”出院后,胡艳萍把她接到“善满家园”,并在电视台登寻人启事。一个月后,“大美女”的父母找来了,对胡艳萍感激涕零。

“善满家园”管理员小葛透露,每年这里要买10箱鞋、300件衣服、600袋洗衣粉、5000公斤大米、300公斤豆油,甚至洗脸洗脚的塑料盆也要买100多个,还有其他日用品。这些花费一直都是靠胡艳萍经营超市、网吧及饭店的收入补贴,至于到底花了多少钱,胡艳萍不愿多说。

胡艳萍说:“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满足智障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快乐起来。”为了让“家人”快乐,“善满家园”设有手工室和声乐室,还有一个很大的活动室。胡艳萍经常组织大家扭秧歌、唱二人转、做游戏,还教他们种花草。在胡艳萍爱的滋润下,很多智障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经常为这些智障儿童做检查的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阴生国大夫说,起初连大小便都不知道的“小红”,现在生活能自理了;只知道骂人、打架的“小秋”,现在见人就敬礼、握手、打招呼„„

这些年也有不少好心人想给胡艳萍捐钱,纷纷要她的账号,有的干脆直接上门送钱送物,但都被胡艳萍谢绝了。在“善满家园”创建之初,胡艳萍就立下了一条硬规矩:绝不接受外界的捐款。她说:“大家的好心我领了,但我现在还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

曾在吉林省体育学院工作的张秀梅,被胡艳萍的义举所感动,2003年和丈夫一起加入到了这个大家庭。她说:“我是教育学学士,来到这里虽然生活环境不如大城市,但看到智障人的每一点进步,我都感到欣慰和快乐。”还有两位大学生一放假也来“善满家园”当志愿者,义务教智障患儿认字、读书。对此,胡艳萍很是欢迎。

赋予爱更深含义,让智障人士彰显人生价值

20多年来,胡艳萍先后收养了100多名智障人士,除了被家人找回、恢复健康、结婚成家的60多人外,现在还有45人生活在“善满家园”。每当胡艳萍的车在门口响起“嘀嘀”的喇叭声,院子里原本在玩耍的“一家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冲出来,“妈妈”“阿姨”“姐姐”„„不同的称呼都是叫胡艳萍的,他们扑到她的周围,小一点的抱着她的腿,大一点的拉着她的手,还有的上来就是一个热烈的拥抱„„胡艳萍后来又生了个儿子,每次妈妈把智障儿领回家,他都会拿出最好的玩具给他们玩。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都是一家人。

院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外间,一些孩子随着音乐扭秧歌;内间,炉火烧得旺旺的,大家坐在炕头取暖。仔细端详这些智障孩子,个个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和正常孩子区别不大。对此,胡艳萍感到特别欣慰。她说,12岁的洋洋现在在镇上的小学旁听,已学会写简单的数字和汉字了;10岁的欢乐来了一年多后,会说话了,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二亮显得很活泼,会说《小白兔白又白》的童谣了,虽然这个童谣老师张秀梅足足教了他三个月„„“在这样一个欢快的空间里,智障孩子不受歧视,身心放松,我们把他们当成正常人看,时间长了,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会改变很多,我期待有奇迹出现!”对于孩子们的改变,胡艳萍很是感慨。

刚开始,胡艳萍收养智障儿只是一个母亲寄托哀思的自发行为,但是当她真正走入智障人的世界与生活,她的爱含义变深了――她关心的不再是几十个人,而是这个群体;她想的也不仅是怎么让他们吃饱穿暖,而是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她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模式,让这些人创造价值体现价值,能够自食其力。经过深思熟虑,胡艳萍决定开办一家以智障人当服务员的“阿甘餐厅”。胡艳萍说,她开这个餐厅不是为了挣钱,就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2015年2月底的一天,胡艳萍到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培训中心负责人,并请求他们帮助智障人进行一次就业培训。负责人当即就答应专门为胡艳萍办一期智障人士餐厅服务培训班。经过筛选,胡艳萍和培训中心负责人确定让智障程度较轻的22人参加培训。随后,培训中心委派专业辅导员认真施教。经过30多天的洗菜、传菜、礼仪服务、卫生打扫等岗前培训,最终挑选出12名能胜任工作的智障人士首批上岗。

2015年6月19日上午,位于长春市岳阳路上的“阿甘餐厅”,在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隆重开业。由于是吉林省首家智障者支持性的就业实训基地,许多媒体前来采访,市民们也争相前来捧场。一时间,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的餐厅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阿甘餐厅”开业后,30名服务员中,有12名是智障人士。他们每天穿着整洁的工装,精神饱满,工作热情很高。虽然行动有些笨拙,但笑容真诚,总能得到人们的包容和谅解。

如今,“阿甘餐厅”生意红火,回头客越来越多。2016年1月初,参加第一期岗位培训的另外10名智障者也相继上岗„„看着智障人士愉快地工作,胡艳萍笑靥如花,觉得自己做对了。她激动万分地说,今后要创造更多适合智障人就业的岗位,让他们融入社会,活出精彩!

【编辑:潘金瑞】

篇2:“阿甘妈妈”胡艳萍让智障人士活出精彩

善心萌动“捡”个老爹,痛失幼子与智障者结缘

在长春市九台市西营城镇的烧锅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特殊大家庭,在一个锅里吃饭的45口人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个院子里,时时都有欢声笑语,但让人难以想象是,在这里快乐生活的是一群老百姓眼中的“傻子”。这个大家庭的名字叫“善满家园”,家长叫胡艳萍,负责所有“家庭成员”的吃穿用度……

胡艳萍的老家在长春市远郊兴隆山镇,她性格直率,胆大善良。17岁那年,迫于生计,中学还没上完,她就独自一个人出来闯荡。在长春火车站前,她选了一处地方,开始摆地摊卖服装。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一个需要救助的人赵凤元。1993年10月,胡艳萍正在摆地摊时,赵凤元突发癫痫倒在她面前,口吐白沫,不省人事。胡艳萍将地摊托付给旁人看管,自己打车把老人送到医院,不仅垫付了医药费,还陪了老人半天。从医院出来,见老人无家可归,胡艳萍一咬牙给他租了间小房子,开始悉心照料他,并在过年时领老人回了家。

如今,76岁高龄的赵凤元已经在“善满家园”生活了23年,也早已把胡艳萍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可当时胡艳萍领回老人的这一举动,曾招致母亲的强烈反对:“你领个老人回来算怎么回事?过了年你赶紧把他送到福利院去。”“我妈着急,没少跟我吵吵。”胡艳萍说,既然把老人领回来了,她就要管到底。为这事,母亲生了好几天气,后来拗不过女儿只得让步。

2000年,胡艳萍步入了婚姻殿堂,一年后幸福地做了母亲。可正当他们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时,儿子却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疾病——天生智障和心脏病。胡艳萍疯了一般抱着孩子四处求医,可孩子还是没活过7个月。儿子夭折后整整半年,胡艳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每日以泪洗面,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在亲人的再三劝慰下,胡艳萍慢慢调整心态,终于走出了丧子阴影。此后,她开始对“傻”这个字特别敏感,也开始关注起智障孩子。

2002年7月,胡艳萍在街上散步时,见一个智障小女孩朝另一个女孩手里拿的冰淇淋突然吐了一口口水,拿冰淇淋的女孩怒骂了一声,将冰淇淋丢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碎,然后愤愤地离开了。智障女孩看着扬长而去的同龄人,吸吮着手指,立在那里发呆。这一幕触动了胡艳萍的神经,她买了个冰淇淋,递给了智障女孩。接过胡艳萍的冰淇淋,那女孩满足地笑了,滞钝的目光里流露着感激。一股暖流涌上胡艳萍的心头,她把那个智障女孩领回了家。

因为在长春火车站广场一带做生意,胡艳萍经常看到智障孩子流浪街头,她说:“一看到那些孩子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如果还活着不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员吗?于是,我就下决心要收养这些孩子,无论是自己捡的还是别人送的。智障者也有快乐生存的权利,我从心底想帮他们,也算为自己的心灵增添一丝慰藉。”

父母刚开始不理解女儿的行为,曾苦口婆心地劝胡艳萍:“这些人就知道吃,动不动还指着我们的鼻子骂我们老两口一通,你说你到底图个啥呀?”但一年年过去,老两口却成了“傻子”们亲爱的爷爷奶奶。胡母感慨地说:“这些孩子来时基本都是满身虱子,头发乱糟糟的,脸像个大花猫,给他们吃饭,他们就把饭倒在地上用手抓着吃。现在,他们都知道坐在桌边好好吃饭,也能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了……”

创办“善满家园”,让智障者活得快乐

原本在街头流浪的“康大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新娘。那时,她因受刺激精神失常,总是在大街上流浪,饿了就到垃圾箱里找东西吃。胡艳萍开的餐馆前面正好有一只垃圾箱。一次,康大姐又到垃圾箱里找东西吃时,被胡艳萍看见了。胡艳萍就带她去洗澡,给她买衣服,然后收留她在饭店里做保洁员。康大姐由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病情也日渐好转。2008年,经胡艳萍牵线,康大姐出嫁了,胡艳萍又送上一份贺礼。现在康大姐和丈夫生活得很幸福。

胡艳萍收养智障幼儿二亮的经历更让人动容。2010年5月,胡艳萍到吉林四平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几个孩子在追打一个衣服破烂、脸上有块伤疤的小孩,就赶紧下了车。制止了那些施暴的孩子后,胡艳萍了解到,二亮五六岁,是个智障人,没爹没娘,为此常常受到别的孩子欺负。二亮的处境触动了胡艳萍内心深处的母爱,她拉着二亮的手找到当地村干部,在征得村里的同意后,把二亮带回了家。

一些智障孩子的名字很特别,有叫幸福的,有叫吉祥的,有叫高兴的,有叫健康的……他们都是胡艳萍“捡”来的,名字也是胡艳萍给他们取的。

在胡艳萍的感化下,原来反对她收留智障人的丈夫、弟弟、弟妹、姐姐、姐夫都加入到了她的爱心队伍中。几年后,胡艳萍所经营的茶楼、酒店、超市、网吧的生意越做越大,她收留的智障孩子也越来越多,胡艳萍就想,怎样才能既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又能妥善安置这些孩子,还有利于他们的康复呢?

想了好几个晚上,胡艳萍决定建立一个集生活、娱乐、学习、康复训练、简易劳动于一体的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为智障人士建立一个“家”,并为这个家起名“善满家园”。2006年5月,胡艳萍出资在老家收购一处撤并后废弃的小学,改造后聘请6名员工管理,然后让首批30个“家人”住了进来。

有个叫“大美女”的智障患者,胡艳苹发现她时,她在公路上出了车祸,倒在血泊里昏迷不醒,肇事者早已逃之夭夭。胡艳萍叫来救护车把她送到医院,光医药费就花了5万多元。“大美女”出院后,胡艳萍把她接到“善满家园”,并在电视台登寻人启事。一个月后,“大美女”的父母找来了,对胡艳萍感激涕零。

nlc202309081853

“善满家园”管理员小葛透露,每年这里要买10箱鞋、300件衣服、600袋洗衣粉、5000公斤大米、300公斤豆油,甚至洗脸洗脚的塑料盆也要买100多个,还有其他日用品。这些花费一直都是靠胡艳萍经营超市、网吧及饭店的收入补贴,至于到底花了多少钱,胡艳萍不愿多说。

胡艳萍说:“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满足智障人的精神需求,让他们快乐起来。”为了让“家人”快乐,“善满家园”设有手工室和声乐室,还有一个很大的活动室。胡艳萍经常组织大家扭秧歌、唱二人转、做游戏,还教他们种花草。在胡艳萍爱的滋润下,很多智障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经常为这些智障儿童做检查的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阴生国大夫说,起初连大小便都不知道的“小红”,现在生活能自理了;只知道骂人、打架的“小秋”,现在见人就敬礼、握手、打招呼……

这些年也有不少好心人想给胡艳萍捐钱,纷纷要她的账号,有的干脆直接上门送钱送物,但都被胡艳萍谢绝了。在“善满家园”创建之初,胡艳萍就立下了一条硬规矩:绝不接受外界的捐款。她说:“大家的好心我领了,但我现在还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

曾在吉林省体育学院工作的张秀梅,被胡艳萍的义举所感动,2003年和丈夫一起加入到了这个大家庭。她说:“我是教育学学士,来到这里虽然生活环境不如大城市,但看到智障人的每一点进步,我都感到欣慰和快乐。”还有两位大学生一放假也来“善满家园”当志愿者,义务教智障患儿认字、读书。对此,胡艳萍很是欢迎。

赋予爱更深含义,让智障人士彰显人生价值

20多年来,胡艳萍先后收养了100多名智障人士,除了被家人找回、恢复健康、结婚成家的60多人外,现在还有45人生活在“善满家园”。每当胡艳萍的车在门口响起“嘀嘀”的喇叭声,院子里原本在玩耍的“一家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冲出来,“妈妈”“阿姨”“姐姐”……不同的称呼都是叫胡艳萍的,他们扑到她的周围,小一点的抱着她的腿,大一点的拉着她的手,还有的上来就是一个热烈的拥抱……胡艳萍后来又生了个儿子,每次妈妈把智障儿领回家,他都会拿出最好的玩具给他们玩。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都是一家人。

院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外间,一些孩子随着音乐扭秧歌;内间,炉火烧得旺旺的,大家坐在炕头取暖。仔细端详这些智障孩子,个个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和正常孩子区别不大。对此,胡艳萍感到特别欣慰。她说,12岁的洋洋现在在镇上的小学旁听,已学会写简单的数字和汉字了;10岁的欢乐来了一年多后,会说话了,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二亮显得很活泼,会说《小白兔白又白》的童谣了,虽然这个童谣老师张秀梅足足教了他三个月……“在这样一个欢快的空间里,智障孩子不受歧视,身心放松,我们把他们当成正常人看,时间长了,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会改变很多,我期待有奇迹出现!”对于孩子们的改变,胡艳萍很是感慨。

刚开始,胡艳萍收养智障儿只是一个母亲寄托哀思的自发行为,但是当她真正走入智障人的世界与生活,她的爱含义变深了——她关心的不再是几十个人,而是这个群体;她想的也不仅是怎么让他们吃饱穿暖,而是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她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模式,让这些人创造价值体现价值,能够自食其力。经过深思熟虑,胡艳萍决定开办一家以智障人当服务员的“阿甘餐厅”。胡艳萍说,她开这个餐厅不是为了挣钱,就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2015年2月底的一天,胡艳萍到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培训中心负责人,并请求他们帮助智障人进行一次就业培训。负责人当即就答应专门为胡艳萍办一期智障人士餐厅服务培训班。经过筛选,胡艳萍和培训中心负责人确定让智障程度较轻的22人参加培训。随后,培训中心委派专业辅导员认真施教。经过30多天的洗菜、传菜、礼仪服务、卫生打扫等岗前培训,最终挑选出12名能胜任工作的智障人士首批上岗。

2015年6月19日上午,位于长春市岳阳路上的“阿甘餐厅”,在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隆重开业。由于是吉林省首家智障者支持性的就业实训基地,许多媒体前来采访,市民们也争相前来捧场。一时间,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的餐厅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阿甘餐厅”开业后,30名服务员中,有12名是智障人士。他们每天穿着整洁的工装,精神饱满,工作热情很高。虽然行动有些笨拙,但笑容真诚,总能得到人们的包容和谅解。

如今,“阿甘餐厅”生意红火,回头客越来越多。2016年1月初,参加第一期岗位培训的另外10名智障者也相继上岗……看着智障人士愉快地工作,胡艳萍笑靥如花,觉得自己做对了。她激动万分地说,今后要创造更多适合智障人就业的岗位,让他们融入社会,活出精彩!

【编辑:潘金瑞】

篇3:“阿甘妈妈”胡艳萍让智障人士活出精彩

她热情、善良,创办了“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和“阿甘餐厅”,共收养了近百名智障人士,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为智障孩子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用劳动获得尊严和快乐。

幼子夭折让她关注智障儿

当被问起为何一直热衷于收养智障人士,执著地与他们为伍时,胡艳萍淡淡地一笑:“就是看不得他们可怜,想帮他们活得好一些!”

胡艳萍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郊兴隆山镇太平村,她从小胆子大,善良而又为人热心,高中没毕业就带着村里几个姐妹闯省城去了。

1993年5月,胡艳萍到长春火车站卖冷面、麻辣烫。一天,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突然摔倒在她的摊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有旅客说,这人癫痫病发作了,在别人的指点下,胡艳萍掐他的人中,用正确的办法进行施救,流浪汉很快恢复了正常。看到老人很可怜,胡艳萍给他做了碗冷面,嘱咐他饿了就过来。自此,每到饭点,老人就过来吃碗冷面或麻辣烫,并帮着胡艳萍刷碗、扫地、接待客人。

转眼到了1999年。这一年,长春火车站广场多了位流浪女子,她整天在广场垃圾箱刨东西。胡艳萍对那位流浪女子说:“你也别翻垃圾了,就到我店里帮忙吧,我给你工资!”

流浪女子有精神病史,不发病的时候挺正常。胡艳萍带她洗了澡,给她买了身新衣服,把她收拾得清清爽爽。经过了解,胡艳萍才知道,流浪女子姓康,离婚后受了刺激,从家里跑了出来。

康大姐得到收留后,很是勤快,平时捡来的饮料瓶卖掉后,还给胡艳萍买好吃的。胡艳萍带康大姐看过几次病,并嘱托她按时吃药,从那以后,康大姐很少再犯病,人也渐渐有了笑容。

2000年国庆节,胡艳萍结婚了。这时,她的生意越来越好,为了照看生意,她挺着大肚子天天在饭店忙活,员工们劝她多休息,她却不愿停下来。

第二年9月,胡艳萍生下了儿子。儿子出世不久,就被医生诊断患了唐氏综合征,成了先天性智障。6个月后,在胡艳萍伤心欲绝的泪水中,儿子走完了短暂的人生。

孩子离世后的半年,胡艳萍很少说话,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亲友见劝解起不到作用,没再多打扰她,只希望时间能消减她内心的伤痛。

投巨资创办“善满家园”

走出失子之痛后,胡艳萍把精力又投入到了生意中去。此后,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拥有了饭店、茶楼、网吧等实业。伴随着企业的壮大,她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胡艳萍和朋友吃饭时,听到这样一件事情:吉林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有个叫梁可欣的智障女孩,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姓梁的邻居收养她后,妻子患上了脑血栓,生活更加艰难,梁可欣面临着无人照管的窘境。

小可欣的境况让胡艳萍感到揪心。第二天,她便驱车赶往吉林农安,把梁可欣接到了长春。看到新的双人床,新的被褥,还有喜欢的玩具,小可欣满心欢喜。更让她兴奋的是,第二天,胡艳萍牵着手把她送到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胡艳萍收养智障幼儿二亮的经历更是让人唏嘘。2011年秋天,胡艳萍到吉林四平办事,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几个孩子追打一个衣服破烂、右眼有块伤疤的孩子,就赶紧下了车。

胡艳萍呵斥住那些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欺负别人。一个孩子大声说:“二亮没爹没娘,没人管,人家能揍他,我为啥不能?”

那孩子的话把胡艳萍的心触痛了,她抱着那个叫二亮的孩子,找到村里的干部了解情况。村干部说,二亮出生不久,父母就不在了,叔叔们也不愿照料他,二亮饿了,只能到邻居家蹭饭吃,为此没少受别的孩子欺负。二亮眼睛上的伤疤就是被别的孩子用竹签扎的,如果不是大人及时阻止,这孩子的右眼就保不住了。村里也想过一些措施,可都不能彻底解决二亮的问题。

胡艳萍征得村干部的同意,把二亮带回了长春。

就这样,胡艳萍收养的智障者越来越多,并为他们取了“如意”、“开心”、“吉祥”等好听的名字。为了给这些智障者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胡艳萍在自己的家乡买了几十亩地,并把一座废弃的学校进行改造,里面宿舍、活动室、食堂等样样齐全,胡艳萍为这个特殊的学校取名为“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简称善满家园)。

胡艳萍生意再忙,每月都会去“家园”一趟,处理“家”里出现的一些问题。她每一次回来,对那些智障者来说,都是一次节日。

“阿甘餐厅”开业引发轰动

多年来,胡艳萍先后收留了近百名智障人士。她创办的“善满家园”,每运转一年都要投入数十万元。

胡艳萍的爱心感动了社会。近年来,不少网民向她要银行账号,想给她捐钱,但她拒绝接受政府和个人任何捐助:“大家的好心我领了,我现在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不想把这件事情做偏、做歪,还请大家谅解!”

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医疗上的完善保障,“善满家园”里的一些智障或精神病患者奇迹般地好转,20多人先后康复走上了社会。

让胡艳萍欣慰的是,她不但重新做了母亲,有了个健康可爱的儿子,原先竭力反对她收养智障人士的丈夫、姐姐、姐夫也纷纷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她的父母甚至跟智障儿同吃、同住,照看他们。有了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胡艳萍做起善事来,心情更加畅快。

顺应智障者的意愿,胡艳萍决定创办一个吸纳智障人士就业的餐饮企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更让他们从中得到做人的尊严。2015年春节后,胡艳萍和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联系,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长春市就业培训中心主任徐德军对胡艳萍的想法表示支持和赞赏,决定为她培训一批智障服务员。起初,一共有60多名智障人士报名参加培训。经过两个月的洗菜、传菜、卫生打扫等岗前培训,最终挑选出12名能胜任工作的智障人士。

对智障者进行培训的同时,胡艳萍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饭店选址并装修的工作。最终,她把开餐馆的地址选在了长春市岳阳路。装修期间,对智障者十分了解的胡艳萍在餐厅的布置上颇为用心,怕智障者在墙壁上涂鸦,她没让工人把墙刷得太白。为防止智障服务员来回搬动桌椅,餐桌是用实木做的,智障服务员脚下不稳,胡艳萍就没在餐厅地板上铺设瓷砖。

2015年6月19日上午10时,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长春市岳阳路“阿甘餐厅”正式开业。由于是全國首家智障者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一时引来众多媒体采访,市民们更是争相前来捧场。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的饭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餐厅开业,33名服务员工,有12位是智障人士。他们穿着整洁的工装,工作热情高涨,迎宾员“快乐”觉得自己的服务态度不合格,就恳求客人容许他再走一遍,他重新微笑相迎;传菜员“吉祥”搞不清桌号,上菜时总是张冠李戴,这些都能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包容。

胡艳萍对智障服务员在餐厅里的表现非常满意,她说,以后还会创办更多类似的企业,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想给智障孩子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体会劳动的快乐、尊严和价值。

谷春林摘自《东方青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阿甘妈妈”胡艳萍让智障人士活出精彩】相关文章:

观阿甘有感04-27

阿甘正传电影鉴赏04-07

阿甘正传论文题目05-02

阿甘正传经典台词06-21

阿甘正传所有台词06-21

阿甘正传情节分析04-24

阿甘正传经典名言04-27

阿甘正传视听语言04-30

阿甘正传英语影评05-07

阿甘正传的台词范文06-06

上一篇:幼儿园的教案下一篇:少儿英语warmup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