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美国价值观

2024-04-29

阿甘正传美国价值观(共5篇)

篇1:阿甘正传美国价值观

从《阿甘正传》透视美国文化

文化作为一国实力的象征,开始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正处于发展上升起的崛起大国,于是软实力开始进入我国公众的视野。但是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国人至少很大部分青年并未意识到属于文化分支的影视文化对国人思想的影响。无疑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一部《阿甘正传》可以反映美国很长一段历史,折射出美国人的心理,尤其是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鲁迅曾以他的《阿Q正传》对传统中国“国民性”的深刻反思为现代中国竖立起了一块文化经典的丰碑。《阿甘正传》能够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化经典的原因之一,也正在于它对当代美国历史意味深长的回顾和反思。当阿甘飞奔着穿过抗议种族歧视的校园,穿过越南的丛林,跨过中美隔绝的屏障,当他在白宫的客厅中与肯尼迪握手,当他在演播室里与列农并肩而坐,当他“洞穿”了尼克松的“水门”以及当他从东向西几乎跑遍全美之时,他不仅在跑过一部长达30多年的美国当代的历史,也在代表着一代美国人对他们所走过那一段难忘的历史进行着反思。

一片羽毛,在风中飘曳,它划过汽车,落到某人肩头,最后停在阿甘的脚下,被他夹进书里。

“跑,福雷斯,快跑!”这句话可以说是解释了整个影片,阿甘确实在不停地跑,跑过孩子的追赶,跑过橄榄球,跑过死亡,跑过全美国。可以说跑是阿甘所能做的最拿手的事。上帝给了一个孩子75的智商同时也给了他一双好腿。跑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荣誉,战争英雄,明星球员。跑着前进是一种精神,面对命运,他从没担心过自己的智商只有75,他所做的,所关注的,只是做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披着白袍的三K党,拉开了阿甘的历史之旅。第一个向我们走来的时代人物是猫王,留着长鬓角弹着吉他的猫王,阿甘从那里学来了独到的舞步。在街边的电视里,伴随着猎狗这首猫王的经典歌曲,猫王肆无忌惮的扭摆着自己的屁股,这是那个时代最过分的举动,也是猫王的招牌动作,然而阿甘却偷偷学习,即便是儿童不宜。这应该是1956年前后的事,战后成长起来的美国一代,开始了他们思想的解冻,迷茫也拉开帷幕,传统开始颠覆。

有一天,阿甘丢掉了自己腿上的赘物,越来越快的奔跑,于是,美国进入了汽车普及的时代。假若阿甘不是具有奔跑的天赋,恐怕美国的汽车文明还要推后,当然他也进不了大学,那样美国的历史恐怕也要做些更改。

大学里阿甘最先经历的就是黑人的解放运动,黑人要进入大学同白人一块读书,那个似乎厌恶棕熊的州长成为了影片中第一个死于枪下的与总统有关的人物。随后阿甘随球队进入白宫,有幸见到了深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肯尼迪。注意阿甘走进厕所小便时看到的梦露照片,肯尼迪的黑市夫人。据说和肯尼迪的弟弟也有染。曾经被其赶下床的梦露,同样是个苦命的人,落得个红颜薄命。

1964年,肯尼迪总统被刺,这在美国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同时,也揭开了人类流行文化的新篇章,从此摇滚乐登上大雅之堂。

大学毕业,阿甘奔赴越南战场。这是场令美国历史格外出彩的战争,激发了美国社会的一场浩大的革命。反战运动伴随着嬉皮士与性泛滥充斥美国社会,引发了美国乃至西方各国家的思想解放浪潮,当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个例外,虽然同时发生,同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的革命。

性泛滥是嬉皮士的专利,与性解放并不一定等同。看过影片的一定记得阿甘返回美国后在纽约街头遇到了珍妮,她正掺杂在黑豹党中,他们要去旧金山的伯克利。性解放的思潮记得源自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兹,一个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主张通过解放性来升华的家伙,不想自己的言论成为一场文化运动的先导。当时的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有两个研究中心,一个是哥伦比亚大学,另一个就是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当革命到来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子喜欢看热闹,而伯克利却是真刀真枪,旧金山成为了嬉皮士的据点,大家是不是注意到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珍妮在街头演唱,一个长发的年轻人跑过来问,要不要去旧金山?随之响起那首经典的嬉皮运动歌曲《going to sanfrancisco》,听到这首歌可以让人有流泪的冲动,那是青年时代追逐自由的乐章。嬉皮士,成就了美国6、70年代的历史,他们的自暴自弃、吸毒滥交换得人们的反思。当年的嬉皮士大多最终还是成为了中产阶级,融入了西方的主流社会,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首相布莱尔,曾经迷恋beatles的嬉皮士,至少他自己这样承认。

中美乒乓外交,美国人被淹没在红色的海洋之中。阿甘的中国之旅结束了世界两大国之间的冷战,而成就这一历史转折的尼克松,却因阿甘的无意之举毁于水门事件。

接下来这样一段场景出现了,阿甘同约翰·列侬一道出现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当阿甘谈起中国时,列侬在一旁说,没有财产?没有宗教?只要你肯试着想象。这是列侬的《想象》中的歌词,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最简单的和平、平等的真理,道出了解除战争与争端的根源。列侬与猫王同样死于非命,不同的是,猫王死于糜烂生活导致的心脏衰竭,而列侬死于疯狂歌迷的枪下。列侬当时卷在潮流的漩涡之中,曾经将自己的长发剪下卖掉募捐给黑豹党。这个片断也许是导演向列侬的唯一致敬吧。

接下来,丹中尉出场了。他代表了越战后老兵遗留给美国的社会问题,失业,伤残、精神崩溃。在越南战争中,阿甘救出了丹中尉,可是他双腿中弹,成了一个没腿的怪物。他怨恨阿甘,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带着荣誉死去,而不是苟延残喘。嗜酒,嫖妓便成了他麻痹自己生活的方式。其实在丹中尉的心里,他想改变自己糟糕的状况,不想被人骂作废物。当他的妓女朋友骂阿甘是傻瓜的时候,他发怒了,但从那句:“阿甘,新年快乐”中,我们也能能体会到他深深地无奈。就在这个时候,丹中尉与阿甘一起捕虾,最后他们幸运的躲过风暴,发了大财。就在这时,丹中尉对阿甘说:“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没有对你说一声谢谢。”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阿甘,使得丹中尉学会了面对自己,他从阿甘那里学来的使他能够微笑着面对上帝,从容地在大海中游泳。当他感激阿甘时,道出了时代的声音,越战的阴影似乎终于可以从美国的上空挥去。

最后,历史尘埃落定。阿甘有了儿子,他的儿子将有崭新的生活,一切都不会重演。

珍妮,阿甘生命中重要的女人,始终象是只试图摆脱命运牢笼的小鸟,从被父亲性骚扰虐待开始。她的出现,让阿甘的生命真正开始,他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美好,这美好伴随了他的一生,他从未怀疑过。而珍妮,似乎用牺牲了自己一生的代价来经历那一时期的美国。虽然有理想,却止步现实。面对生活的残酷她不得不去酒吧当一名脱衣歌手,卖弄的是肉体而不是歌声。越南战争期间,嬉皮士运动兴起,珍妮无疑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个代表。低头屈服,甘心堕落,同时自己也鄙视自己,就像她打算自

杀时,从阳台上下来失声痛哭一样,这么做又能怎么样呢,她还是需要活着。珍妮与阿甘之间的爱情,也注定是悲剧的。虽然影片后半部分阿甘与珍妮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这是悲痛的种子。珍妮与阿甘并排坐在湖边,阿甘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在这个时候,美丽的烟火出现了。烟火的美转瞬即逝,预示着珍妮与阿甘如同烟火一样的幸福。嬉皮士运动过去之后,珍妮选择回到了阿甘的身边,他们一起漫步到珍妮以前与父亲居住的老房子面前,她忍不住的大声喊道:“你怎么能够这样!”其实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对于命运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的呐喊,她质问上帝为什么给她这样的一个人生,珍妮用石头发泄心中的愤怒,最后无力的倒在地上哭泣。最后只留下阿甘在她的墓前对她说:“我失去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珍妮的墓碑下埋葬了一个时代。阿甘在向一个过去的时代告别,也在每一个今天的美国观众内心中唤起着对于充满美好、纯洁生活的渴望。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亲缔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创造出来的。他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

阿甘的母亲给阿甘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哲学理论在母亲给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转化成他自己的东西。就如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母亲的教育给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触动,或许阿甘的人生在就从母亲教他的第一个单词开始的吧。或许,这样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亲的引导,然后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一个让人深刻的镜头:在广阔的蓝天下,那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最终还是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送儿子上学的阿甘脚下。我想,这是影片中的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的纯洁平淡而美丽,暗示着一种回归。

阿甘的一生都在奔跑。

阿甘与别人相比的傻,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所缺少的东西。

或许正是阿甘这份别人做不到的执着,和美国历史的扑朔迷离相结合,才有了这部不平凡的电影,和我们心中,永远奔跑的阿甘。看,他的奔跑人生……

篇2:阿甘正传美国价值观

Forrest was not a clever boy, even stupid. He also worn a tool on his leg because he could not walk like common people. He was the famous idiot in the local town, everybody liked to bully him. One day, he got out of the tool and he found he was able to run, run fast. His moth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life, she always helped her son understand he was the same with other people, do not have any difference. One of his mother saying, people should do best by the god gives him, which give me a deep impression. After he was graduated, he joined in army, and had a new life.

During the Vietnam War, his best friend, B, who would like to be a capture of a shrimp boat. He and Forrest took care of each other. But, unfortunately, B had shot in this war and died. Forrest was sad and he decided to finish B’s dream. He bought a boat, the money is from his award of army. He and the Dan Lieutenant hold the shrimp boat together, and they earned a lot of money. They also did other thing. Finally, they became Billionaires. By the way, the Dan Lieutenant lost his two legs in the war and Forrest saved him. At first, he hatred Forrest, because he did not want to live any more. But later, he gain happiness and he was thanks to Forrest for his saving.

The major actress in this movie is Jenny, the girl Forrest loved forever. She was the only person who helped Forrest when he was bullied by other people. At that time, he fell in love with that girl. Although, Jenney didn’t be with him all the time and be absent in part of his life, he felt she was always be with him and supported, encouraged and gave him energy. At last, they had a smart and cute son, Jenney born him and told Forrest three years later. But Jenny got a sick. However, they reunion together, and had a happy time.

篇3:从《阿甘正传》看美国人的价值观

美国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要想了解他们, 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价值观。有许多学者一直在探索, 研究美国人的价值观。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焦点, 不同方向, 我们可以分析总结美国人的价值观。2005年, 肖亚娟老师在某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人价值观》的论文, 她认为仅仅抓住语言去和外国进行交流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思想意识。尽管许多学者都对美国价值观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但是还没有人从美国电影的角度去研究, 电影可以具体形象地展现美国人的价值观,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 也可以体现在现实世界美国价值转的重要意义。

1. 美国人的价值观及分类

美国学者冈纳·莫德尔 (Gunnar Myrdal) 认为美国人有五个信条: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法律体系。这些是美国人基本的价值观。有三个教条:一是自由主义。包括民主、平等、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和平民主义。二是乐观主义。包括信心、活跃、进步、谅解、冒险精神。那么什么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呢?那就是第三点——个人主义。他们使用法律武器去保护个人权利, 反对权势和不间断的城府干涉。

1.1自由

在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 自由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对美国人而言, 自由意味着行为不受约束, 又代表着一个明确的、完全的自由体制。虽然美国人也接受一些对其自由的限制, 但他们对任何过分强权的、直接要求他们如何生活的政府则表示出完全的不信任, 人们应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1.2率真

当要去通知其他人不愉快的信息时, 美国人总是选择一种途径, 就是完全诚实的表达出他们消极的评价, 有时你可能会对美国人的率直感到震惊。其实, 美国人正设法鼓励他们的同胞变得更加开放和直接。大规模的“自信”训练课程反应了这种信奉, 训练课程出现在美国20世界80年代后期。

1.3工作

美国社会是建立在艰苦工作的基础上的。工作被视为是取得较好的社会条件的手段, 这个新国家开放流动的社会结构也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到现在为止, 工作仍然是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1.4效率和实用主义

美国人倾向于用实用主义来评价事物。这是否可行呢?是否值得这么做?这种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边缘地区传统的影响。美国人喜欢尽快解决手头上的问题。结果, 美国人往往比较注重技术, 并有一种想控制物质世界的强烈欲望。美国人一般不愿意追求长远的、不切合实际的目标。

2.《阿甘正传》简介

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 父亲早逝, 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阿甘的智商只有75, 但凭借跑步的天赋, 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 随后开赴越南战场。在军营里, 他结识了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中尉。布巴在越战中丧生, 丹中尉失去了双腿, 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回国后, 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 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一系列机缘巧合后, 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 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阿甘和珍妮青梅竹马, 可珍妮有自己的梦想, 不愿平淡地度过一生…

2.1影片反映出来的美国人的价值观

作为大众媒介, 电影用它变化的内容去反应价值信条, 也可以反应社会现实和社会意义。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 他的身上凝聚着美国的国民性, 而且他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反应美国人的价值观。

2.1.1永不言弃

阿甘的智商比正常值要低5分, 也就是说有点愚笨。在这种情况下, 阿甘只能进入特殊学校而不能进入正常学校学习, 但是阿甘的母亲坚持让他接受正常的教育, 她教育阿甘他跟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正因为如此, 阿甘在运动、服役及经商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验证了美国文化中对个人成就的注重。他们坚信, 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2.1.2不断进取

阿甘的执着、善良、忠贞在事业回报上结出了硕果, 使他成为一代商业大亨。如阿甘在一次捕虾过程中遭遇了大风暴, 其他的捕虾船只都遭受重创, 唯独阿甘的船毫发无损,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天意”, 是上帝回报给阿甘的一份厚礼。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 追求民主自由, 其核心是个人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 强调通过个人奋斗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 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他并没有要干一番大事业的“野心”, 只是凡事都凭一种淳朴而又认真的天性而为, 他对朋友尽心尽力, 对爱人忠贞不渝。这种性格也许正是美国当代所缺乏而又提倡的。

2.1.3传统价值的回归

二战后,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毒品蔓延;性解放冲击传统观念;嬉皮士们四处流浪;女权主义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报酬;越战使国内反战情绪此起彼伏;水门事件, 尼克松下台, 国家和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进入九十年代, 经历了现代文明的繁华和各种思潮运动的起伏后, “垮掉的一代”步入中年, 冲动和叛逆过后是冷静, 开始反思, 质疑过往, 渴望回归传统的价值观, 追求家庭的温暖。许多曾经离开家庭而去工作的母亲, 又重新回归家庭, 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 努力和执着的“美国梦”被重新唤醒。

《阿甘正传》中阿甘和珍妮的人生是迎面的明暗两条线索, 导演安排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经历和归宿, 迎合了当时整个美国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可和回归。阿甘单纯朴素, 面对流行文化和浪潮, 他都置之身外, 依然如故的做自己, 却奇迹般的一帆风顺。珍妮, 一心想离开粗劣的父亲, 不幸的家庭, 逃脱束缚, 吸毒、性解放、嬉皮士, 她一路追随, 越是挣扎却越陷越深。最终, 与阿甘结婚, 拥有丈夫和孩子的完整家庭, 才停止了她前半生的叛逆和流浪, 是家庭和传统的呼唤, 让珍妮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3. 结语

《阿甘正传》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励志电影之一, 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在影片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把生活各个方面的框架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整个故事, 从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本篇论文通过影片《阿甘正传》形象生动

小议瓦当的艺术特征与历史演变

张晔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瓦当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构件, 我国早在西周末年就发现了最早的瓦当, 因此, 瓦当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历来被艺术家们作为美学素材进行研究, 探讨瓦当的美学特征和历史演变有利于我们合理运用瓦当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进行美术与设计的借鉴与应用, 从而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中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美学文化, 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瓦当;艺术特征;发展

瓦当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构件, 也被称作“瓦头”, 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木制飞檐具有美化和保护的用途。我国早在西周末年就出现了最早的瓦当, 到了春秋晚期,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建筑技术的进步, 瓦当开始普遍的在建筑上运用起来。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形式的变化, 瓦当也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特点。通过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对几个阶段的瓦当特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瓦当的起源阶段

早在周代就已经发明了瓦, 而最早的瓦当也就产生于我国的西周时期, 在对陕西的周的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的素面瓦当以及稀少的纹有重环纹图案的瓦当, 半圆形的瓦当是周的特点, 所以半圆型的瓦当是最早瓦当的基本形态, 因为西周是奴隶社会时期, 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瓦当的制作也处于初期阶段, 形制和工艺相对比较简单, 保存至今的也不多。但作为瓦当发展的初期, 也对后来瓦当的功能与特点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进入战国时代以后, 地方豪强割据, 城市的建筑业日趋发达, 瓦当作为建筑的构件开始在各诸侯国广泛使用, 而各诸侯国所制作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当时各个诸侯国烧制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 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主, 如山东临淄齐国故都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这当中又以秦朝的动物图纹瓦当最为精致。

汉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兴盛时期, 社会安定, 制度日趋完善, 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 所以瓦当制作在汉代是颠峰时代, 汉朝的瓦当很有特色, 西汉初年, 统治阶级吸取了秦代快速灭亡的历史教训, 开国前期封建统治相对宽松, 因此社会在70时多年没有战乱, 百姓安居乐业, 汉王朝国力逐渐得到了恢复, 汉王朝的劳力人员得到极大的扩充, 也给了汉王朝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瓦当成为封建时代为历代帝王以及统治阶级所迷恋的建筑艺术等方面的主要爱好。台榭与宫殿之类建筑是西汉时期主要建筑工程, 在秦朝的传统基础上, 宏大壮丽是常见建筑风格, 例如当时的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以及上林苑等等建筑, 依靠地势, 连接在一起华丽豪奢, 每处能容“千乘万骑”, 由此能见那时建筑的规模之宏大。用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的象征就充分表现在瓦当上。从而让瓦当在汉王朝时代异彩芬芳, 奠定了瓦当发展的根基。汉王朝时代的瓦当依据图文纹饰来进行甄别, 原则上可分为三种大类:瓦当的图像纹、瓦当的图案和瓦当的文字三种。在瓦当纹饰题材十分丰富的汉王朝时期, 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做为瓦当纹地展示美国人的价值观, 为了学习它, 我们必须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当价值观在电影中体现的时候, 我们就必须选择最有代表性的, 最有影响力的, 最热的电影, 通过这种方法去分析价值观是很有说服力的。

饰。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等想象纹饰和各种飞禽走兽, 花草树木, 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几何组成的抽象线条, 组成的文字和图案表达出的各种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等等, 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无杂陈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各种活力和生命力的异常热闹的世界。敏感和幻想造就了瓦当纹饰的艺术, 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思想的、宗教幻想的各种内容是瓦当艺术的来源。造型艺术是瓦当艺术的别称, 除了瓦当自身体积和造型外, 最为主要的就是纹饰的造型, 由于受到瓦当的具体特征所决定, 瓦当自身的造型在建筑中受到具体使用的限制, 而纹饰的造型相对比较容易发挥。在汉代以后的两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基本上是瓦当制作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我国的两晋南北朝期间, 由于当时的西方佛教文化的传入, 佛教传说中的莲花纹、兽面纹渐渐地在瓦当制作中多了起来, 云纹瓦当就渐渐的简化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早在秦朝时期已经出现的莲花纹, 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元朝的瓦当中出现的青面兽图纹则是我国瓦当制造艺术的末期。

二、瓦当制造发展的后期阶段

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元朝明朝清朝时期, 是我国瓦当发展延续的一个低点和瓶颈期。夺取少数民族政权的元朝, 在瓦当的图文纹饰中, 基本都是以兽面瓦当纹样为主的, 没有新的创意, 而以琉璃瓦为皇室用瓦, 图案采用云龙纹为主是我国的明朝清朝这两代瓦当的特色, 由于这个时期的民间瓦当艺术的高速发展, 就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瓦当作为装饰的主体地位, 所以瓦当的发展理所当然的停滞了下来。但是, 由于人们对于瓦当制作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 这种研究体现在历史与艺术的多个方面。特别是在到了现代时期, 瓦当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艺术表现的构件逐渐从建筑的应用中延伸出来, 渗透到许多的艺术形式之中, 比较多的如纺织图案的装饰和运用, 室内软装饰平面包装设计以及书法纸品设计等艺术设计之中, 现代艺术家们在对古代瓦当艺术的探究与考古挖掘时, 思考和设计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 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为瓦当的历史存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人也有理由相信, 瓦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还将逐渐的在各个艺术领域被艺术家们不断的作为一种美学素材来进行参考与研究。

以上简短的文字仅仅说明了瓦当的一个基本的发展历史, 以及扩展运用的历史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显示不同的艺术特点, 对瓦当的历史与发展进行探索, 对我们今后系统的研究瓦当这一艺术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同时, 虽然瓦当的辉煌已经不在, 但对于瓦当这一艺术品的保护以及在艺术美学上的参考意义却还将继续给后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张晔, 男, 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后任教于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至今, 2008年就读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攻读艺术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

[1]肖亚娟.美国人的价值观-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01) .

[2]王素英.论当代美国的个人主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刘晖.当代美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解读《阿甘正传》[J]高等函授学报.2006.

[4]李一鸣.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J].当代电影.1997.

[5]董力燕, 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 2007, (5) .

篇4:阿甘正传美国价值观

【关键词】《阿甘正传》 美国 传统价值观

引言

《阿甘正传》的作者温斯顿·格鲁姆出生在华盛顿,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律师,但是机缘巧合下,他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成为了作家。小说《阿甘正传》创作于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作者以平淡却又不失犀利的语言,反映了对美国文化的反思,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回归的渴望。所以,本文通过从阿甘与美国传统价值观、珍妮与美国传统价值观、《阿甘正传》与传统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美国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阿甘与美国传统价值观

弗雷斯特·甘由于智商只接近七十,所以从小就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但是珍妮·兰克却从来都不欺负他,甚至与他成为了真心朋友,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后来阿甘因为智商的问题,被迫离开了原来的学校,就读于一所所谓的“傻瓜学校”,而后被发现具有打橄榄球的潜能,从而进入了公立高中,并被选入了足球明星队。高中毕业以后,阿甘由于具备打橄榄球的潜质而被大学破格录取。但是,后来的这一切机遇并没有改变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他仍旧忍受着别人的嘲笑和辱骂。在大学里,机缘巧合下,阿甘被称为物理天才和口琴高手,同时也结识了好朋友巴布。即使如此,阿甘依旧因为成绩不好又一次被迫退学,只好前去参战。越南战争残酷无比,阿甘在此与巴布再次相遇了,两人更加珍惜这段友情,并相约战争结束后一起开公司,可是命运赤裸裸展现了它的不公平,战争让巴布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阿甘成为了战争英雄。这时的他结识了好友丹少尉,并且学会了乒乓球。其实,阿甘一直都深深地爱着珍妮,可是写给珍妮的信却只收到了一次回信。在战争结束之后,阿甘被总统接见,又被选为中美乒乓球外交活动的参加者。结束了军旅生活,阿甘与珍妮一起参演了乐团,随后在珍妮的要求下,参与了反战的集会,结果被捕后,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后来,阿甘被选为太空人选,然而在在飞行中,不小心失控,坠落到食人部落,虽然如此,但是阿甘与公猿成为了好朋友。经过努力逃离了食人部落,前去寻找珍妮,此时又与丹少尉相遇,在两人找到珍妮后,阿甘便步入了摔跤行业。然而,阿甘深受物欲横流的影响,未听从珍妮劝说,导致珍妮离他而去,这才将阿甘从浮华的生活中拯救出来。阿甘在无意间认识了西洋棋大师,并参加了比赛,又与玛丽莲梦露一起参演了电影。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阿甘决定去完成当初与巴布的梦想,开捕虾公司,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阿甘并不快乐,他怀念以前打球的日子和吹口琴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离开,带着公猿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并再次与丹少尉相遇。三个人在公园里,以表演节目和擦皮鞋谋生,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阿甘在公园遇到了珍妮带着一个孩子,那是珍妮和阿甘的孩子,幸运的是他们的孩子智商超群,是个天才儿童。阿甘并没有要求与珍妮在一起,他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也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于是他和丹少尉、公猿又辗转了几个城市,最后落脚于纽奥尔良,依旧以表演为生。

阿甘本身代表着善良和执着,他虽是弱智,却始终积极向上、乐观、执着,对于别人的嘲笑也并没有抱怨,只是单纯地希望能够与人平等相处,尽最大的努力对身边的人好。虽然别人并不愿意向他表示友好,他承受着深深的孤独和寂寞,这并未打击到他成为一个好人的信心,并一直坚持与人友好相处。尽管阿甘的智商低于常人,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他与珍妮经历了一场从青梅竹马便已开始的爱情。小时候,只有珍妮愿意与他做朋友,这对于倍受冷嘲热讽的阿甘而言,就是天使的到来,是他必须珍惜的爱情。珍妮也曾受到美国社会的影响,对美国有过反叛心理,只有阿甘一直坚持初衷,善良执着。

阿甘经历了许多的变故,他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是阿甘却从始至终都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他性格善良正直,真诚执着,积极向上,对待周围的一切十分宽厚,并一直追求着属于他的爱情。阿甘这种性格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十分不符,然而也正是他的这种平凡人实现梦想的特色形象,将美国传统价值观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国传统价值观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传承的,其中,美国人民的个人价值观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阿甘代表着当时社会底层的平凡人,他们单纯善良,乐观向上,又积极努力,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在阿甘的身上,美国传统价值观被体现地一览无余。

当时的社会状态混乱,阿甘虽然一直坚持自我,但是在这样强有力的社会冲击下,阿甘的经历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的内心饱受摧残,在不良风气的摧毁下,阿甘也曾误入歧途,吸食毒品,沉迷于浮华的虚荣生活中,他的行为也是当时民众生活的一种体现,人们逐渐偏离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在反叛文化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当然,阿甘在珍妮的离开中,痛苦地觉悟了,并找回了自己的本心,回到了最初的简单生活中去。作者赋予到阿甘身上的优秀品质展现了美国传统价值观,阿甘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也曾偏离了美国传统价值观的轨道,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二、珍妮与美国传统价值观

于阿甘而言,珍妮不仅是朋友,也是爱人。童年时期,所有人都对阿甘投以嘲笑的眼光,只有珍妮把他当作朋友,温柔地对待他。珍妮善良纯真,可爱单纯,如天使一般。在进入高中后,珍妮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受时代的影响,产生了反叛心理,并在此时与阿甘再次相遇。当时的珍妮叛逆,疯狂地喜欢摇滚,甚至与一个乐隊的琴手同居,最终被勒令退学。而对于战争,珍妮一直持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她认为这是一场没有道德底线的战争。后来阿甘在战场上下来,找到珍妮,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阿甘和珍妮都染上了毒品,他们因为毒品吵架,随后珍妮的离开唤醒了阿甘。珍妮反对战争,与阿甘一起参加游行,并且要求阿甘表示支持越战,结果被捕,而珍妮却回到了乐队继续参加演出,可是当时的她性情变化巨大,无奈之下,还是离开了乐队。珍妮在经历了数次游行被捕,上法庭之后,她便决定开始改变生活,归于平静,于是在轮胎厂找了一份工作。后来,阿甘找到珍妮,珍妮希望能够和阿甘一直在一起,过平淡的生活,然而这是的阿甘却沉迷于浮华的生活,珍妮对此深感失望,已经怀孕的她毅然决定离开阿甘,随后珍妮遇到了唐纳,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对珍妮照顾有加,他们过上了珍妮想要的生活。虽然,珍妮后来再次与阿甘相遇了,但是阿甘并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

《阿甘正传》的时代背景是,黑人民权运动轰轰烈烈,传统文化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反战运动,這些运动时时刻刻都在侵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珍妮的形象代表着当时充满叛逆心理的年轻人,她反对战争,不满于现实,沉迷于音乐,同居,这些都表明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在珍妮他们这一时代的年轻人身上早已没了踪影。他们通过各种不良行为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恨和不满,甚至想要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对美国社会有所改变。在小说中,珍妮不仅参加了乐队,还参与游行示威,她反叛传统价值观,这是珍妮与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对立。

当阿甘在于珍妮参加游行示威被抓后,珍妮醒悟了,她受够了这种生活,深感疲倦,于是找了一份工作。珍妮在年轻的时候,对美国传统文化极度反感,叛逆,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她早已对此感到疲惫,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反叛心理,并对年轻时候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了后悔与反思。最后,珍妮为了生活,终于面对现实,也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叛逆,开始接纳并享受传统价值观带给她的一切,这是珍妮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醒悟与回归。

三、《阿甘正传》与美国传统价值观

《阿甘正传》的主人公阿甘与珍妮在作者格鲁姆的笔下,是单纯善良的,虽然身处混乱的美国时代,经历坎坷,但是最终终究是归于平静。作者主要是想通过对主人公的描述,展现当时战争中发生的美国社会事件对人们的思想变化产生的影响。反传统文化思潮针对的是理性,在启蒙运动中,理性既反对封建专制,也反对迷信思想。当时美国殖民地的人们也是在理性思想的影响下,成功击退英国殖民者的,最终慢慢将美国发展成了世界强国。在反叛思潮中,理性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其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在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许多人对女性和黑人始终存有歧视心理,再加上美国军队在越战中倍受打击,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逐渐兴起,让美国人民开始质疑自己的传统价值观。珍妮她们这一代年轻人利用各种形式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想要逃离理性对他们的限制。他们酷爱摇滚,吸食毒品,这些都给当时的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美国的民众起到了误导作用。

在经历了各种问题之后,人们终于开始反思自己。《阿甘正传》中以阿甘这个平凡人的角色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美国社会历史上的动荡不安,民权运动、女性解放运动、反战运动等,再加上摇滚、毒品、性解放等逐渐流行,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阿甘经历了各种离奇事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在小说的结尾,阿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精神上也收获了平静。小说虽然描写的阿甘智商低下,受尽了嘲讽,并且经历了许多离奇之事,但是他对珍妮的感情至深,对好友真诚守信,性格开朗,但是作者意在通过这些描写,向人们展现在当时的环境下,美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变化。阿甘的善良和积极向上的美好性格,都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一种代表,但是由于智商缺陷受到周围人的嘲笑,作者主要是想以此表达,在当时,人们就早已开始对美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和不满,阿甘虽然经受了许多的不公,但是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奇迹,他有友情、爱情,并在许多的坎坷中一直坚持本心,最终实现了梦想,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对美国传统价值观回归的再现。

四、结语

《阿甘正传》以一个普通身份的人物,展示了最伟大的英雄精神。虽然小说主人公阿甘有残疾,智商不足,但是他依旧坚持努力,勤勤恳恳,把人生的坎坷看的很轻,才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经历了许多的不同,见证了许多的历史,他们在这样的经历中,慢慢成长,宣扬自我个性,面对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像阿甘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毫无疑问会被载入史册,他的种种经历反映出作者格鲁姆对当美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回归的渴望。

参考文献:

[1]刘座雄.阿甘正传:美国梦的呼唤与理性回归[J].电影文学.2009(01).

[2]李鹏.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社会的价值回归[J].电影评介.2009(13).

[3]杜云云,史军华.《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J].电影评介.2008(16).

篇5:阿甘正传美国价值观

《阿甘正传》的作者温斯顿·格鲁姆出生在华盛顿, 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律师, 但是机缘巧合下, 他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成为了作家。小说《阿甘正传》创作于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背景下, 作者以平淡却又不失犀利的语言, 反映了对美国文化的反思, 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回归的渴望。所以, 本文通过从阿甘与美国传统价值观、珍妮与美国传统价值观、《阿甘正传》与传统价值观三个方面, 对美国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阿甘与美国传统价值观

弗雷斯特·甘由于智商只接近七十, 所以从小就被其他的孩子欺负, 但是珍妮·兰克却从来都不欺负他, 甚至与他成为了真心朋友, 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后来阿甘因为智商的问题, 被迫离开了原来的学校, 就读于一所所谓的“傻瓜学校”, 而后被发现具有打橄榄球的潜能, 从而进入了公立高中, 并被选入了足球明星队。高中毕业以后, 阿甘由于具备打橄榄球的潜质而被大学破格录取。但是, 后来的这一切机遇并没有改变周围人对他的态度, 他仍旧忍受着别人的嘲笑和辱骂。在大学里, 机缘巧合下, 阿甘被称为物理天才和口琴高手, 同时也结识了好朋友巴布。即使如此, 阿甘依旧因为成绩不好又一次被迫退学, 只好前去参战。越南战争残酷无比, 阿甘在此与巴布再次相遇了, 两人更加珍惜这段友情, 并相约战争结束后一起开公司, 可是命运赤裸裸展现了它的不公平, 战争让巴布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阿甘成为了战争英雄。这时的他结识了好友丹少尉, 并且学会了乒乓球。其实, 阿甘一直都深深地爱着珍妮, 可是写给珍妮的信却只收到了一次回信。在战争结束之后, 阿甘被总统接见, 又被选为中美乒乓球外交活动的参加者。结束了军旅生活, 阿甘与珍妮一起参演了乐团, 随后在珍妮的要求下, 参与了反战的集会, 结果被捕后, 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后来, 阿甘被选为太空人选, 然而在在飞行中, 不小心失控, 坠落到食人部落, 虽然如此, 但是阿甘与公猿成为了好朋友。经过努力逃离了食人部落, 前去寻找珍妮, 此时又与丹少尉相遇, 在两人找到珍妮后, 阿甘便步入了摔跤行业。然而, 阿甘深受物欲横流的影响, 未听从珍妮劝说, 导致珍妮离他而去, 这才将阿甘从浮华的生活中拯救出来。阿甘在无意间认识了西洋棋大师, 并参加了比赛, 又与玛丽莲梦露一起参演了电影。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 阿甘决定去完成当初与巴布的梦想, 开捕虾公司, 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 阿甘并不快乐, 他怀念以前打球的日子和吹口琴的生活, 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带着公猿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并再次与丹少尉相遇。三个人在公园里, 以表演节目和擦皮鞋谋生, 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阿甘在公园遇到了珍妮带着一个孩子, 那是珍妮和阿甘的孩子, 幸运的是他们的孩子智商超群, 是个天才儿童。阿甘并没有要求与珍妮在一起, 他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 也没有能力抚养孩子, 于是他和丹少尉、公猿又辗转了几个城市, 最后落脚于纽奥尔良, 依旧以表演为生。

阿甘本身代表着善良和执着, 他虽是弱智, 却始终积极向上、乐观、执着, 对于别人的嘲笑也并没有抱怨, 只是单纯地希望能够与人平等相处, 尽最大的努力对身边的人好。虽然别人并不愿意向他表示友好, 他承受着深深的孤独和寂寞, 这并未打击到他成为一个好人的信心, 并一直坚持与人友好相处。尽管阿甘的智商低于常人, 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他与珍妮经历了一场从青梅竹马便已开始的爱情。小时候, 只有珍妮愿意与他做朋友, 这对于倍受冷嘲热讽的阿甘而言, 就是天使的到来, 是他必须珍惜的爱情。珍妮也曾受到美国社会的影响, 对美国有过反叛心理, 只有阿甘一直坚持初衷, 善良执着。

阿甘经历了许多的变故, 他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但是阿甘却从始至终都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他性格善良正直, 真诚执着, 积极向上, 对待周围的一切十分宽厚, 并一直追求着属于他的爱情。阿甘这种性格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十分不符, 然而也正是他的这种平凡人实现梦想的特色形象, 将美国传统价值观展现得淋漓尽致。美国传统价值观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传承的, 其中, 美国人民的个人价值观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阿甘代表着当时社会底层的平凡人, 他们单纯善良, 乐观向上, 又积极努力, 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阿甘的身上, 美国传统价值观被体现地一览无余。

当时的社会状态混乱, 阿甘虽然一直坚持自我, 但是在这样强有力的社会冲击下, 阿甘的经历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他的内心饱受摧残, 在不良风气的摧毁下, 阿甘也曾误入歧途, 吸食毒品, 沉迷于浮华的虚荣生活中, 他的行为也是当时民众生活的一种体现, 人们逐渐偏离美国传统的价值观, 在反叛文化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当然, 阿甘在珍妮的离开中, 痛苦地觉悟了, 并找回了自己的本心, 回到了最初的简单生活中去。作者赋予到阿甘身上的优秀品质展现了美国传统价值观, 阿甘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 虽然也曾偏离了美国传统价值观的轨道, 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二、珍妮与美国传统价值观

于阿甘而言, 珍妮不仅是朋友, 也是爱人。童年时期, 所有人都对阿甘投以嘲笑的眼光, 只有珍妮把他当作朋友, 温柔地对待他。珍妮善良纯真, 可爱单纯, 如天使一般。在进入高中后, 珍妮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 受时代的影响, 产生了反叛心理, 并在此时与阿甘再次相遇。当时的珍妮叛逆, 疯狂地喜欢摇滚, 甚至与一个乐队的琴手同居, 最终被勒令退学。而对于战争, 珍妮一直持有强烈的反战情绪, 她认为这是一场没有道德底线的战争。后来阿甘在战场上下来, 找到珍妮, 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 阿甘和珍妮都染上了毒品, 他们因为毒品吵架, 随后珍妮的离开唤醒了阿甘。珍妮反对战争, 与阿甘一起参加游行, 并且要求阿甘表示支持越战, 结果被捕, 而珍妮却回到了乐队继续参加演出, 可是当时的她性情变化巨大, 无奈之下, 还是离开了乐队。珍妮在经历了数次游行被捕, 上法庭之后, 她便决定开始改变生活, 归于平静, 于是在轮胎厂找了一份工作。后来, 阿甘找到珍妮, 珍妮希望能够和阿甘一直在一起, 过平淡的生活, 然而这是的阿甘却沉迷于浮华的生活, 珍妮对此深感失望, 已经怀孕的她毅然决定离开阿甘, 随后珍妮遇到了唐纳, 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 对珍妮照顾有加, 他们过上了珍妮想要的生活。虽然, 珍妮后来再次与阿甘相遇了, 但是阿甘并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

《阿甘正传》的时代背景是, 黑人民权运动轰轰烈烈, 传统文化运动, 女权主义运动, 反战运动, 这些运动时时刻刻都在侵蚀美国, 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珍妮的形象代表着当时充满叛逆心理的年轻人, 她反对战争, 不满于现实, 沉迷于音乐, 同居, 这些都表明了, 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在珍妮他们这一时代的年轻人身上早已没了踪影。他们通过各种不良行为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恨和不满, 甚至想要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对美国社会有所改变。在小说中, 珍妮不仅参加了乐队, 还参与游行示威, 她反叛传统价值观, 这是珍妮与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对立。

当阿甘在于珍妮参加游行示威被抓后, 珍妮醒悟了, 她受够了这种生活, 深感疲倦, 于是找了一份工作。珍妮在年轻的时候, 对美国传统文化极度反感, 叛逆, 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 她早已对此感到疲惫, 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反叛心理, 并对年轻时候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了后悔与反思。最后, 珍妮为了生活, 终于面对现实, 也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叛逆, 开始接纳并享受传统价值观带给她的一切, 这是珍妮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醒悟与回归。

三、《阿甘正传》与美国传统价值观

《阿甘正传》的主人公阿甘与珍妮在作者格鲁姆的笔下, 是单纯善良的, 虽然身处混乱的美国时代, 经历坎坷, 但是最终终究是归于平静。作者主要是想通过对主人公的描述, 展现当时战争中发生的美国社会事件对人们的思想变化产生的影响。反传统文化思潮针对的是理性, 在启蒙运动中, 理性既反对封建专制, 也反对迷信思想。当时美国殖民地的人们也是在理性思想的影响下, 成功击退英国殖民者的, 最终慢慢将美国发展成了世界强国。在反叛思潮中, 理性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其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在那个时代, 美国社会的许多人对女性和黑人始终存有歧视心理, 再加上美国军队在越战中倍受打击,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逐渐兴起, 让美国人民开始质疑自己的传统价值观。珍妮她们这一代年轻人利用各种形式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想要逃离理性对他们的限制。他们酷爱摇滚, 吸食毒品, 这些都给当时的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美国的民众起到了误导作用。

在经历了各种问题之后, 人们终于开始反思自己。《阿甘正传》中以阿甘这个平凡人的角色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美国社会历史上的动荡不安, 民权运动、女性解放运动、反战运动等, 再加上摇滚、毒品、性解放等逐渐流行,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阿甘经历了各种离奇事件, 充满了传奇色彩, 但是在小说的结尾, 阿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且精神上也收获了平静。小说虽然描写的阿甘智商低下, 受尽了嘲讽, 并且经历了许多离奇之事, 但是他对珍妮的感情至深, 对好友真诚守信, 性格开朗, 但是作者意在通过这些描写, 向人们展现在当时的环境下, 美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变化。阿甘的善良和积极向上的美好性格, 都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一种代表, 但是由于智商缺陷受到周围人的嘲笑, 作者主要是想以此表达, 在当时, 人们就早已开始对美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阿甘虽然经受了许多的不公, 但是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奇迹, 他有友情、爱情, 并在许多的坎坷中一直坚持本心, 最终实现了梦想, 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种对美国传统价值观回归的再现。

四、结语

《阿甘正传》以一个普通身份的人物, 展示了最伟大的英雄精神。虽然小说主人公阿甘有残疾, 智商不足, 但是他依旧坚持努力, 勤勤恳恳, 把人生的坎坷看的很轻, 才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当时那个年代, 人们经历了许多的不同, 见证了许多的历史, 他们在这样的经历中, 慢慢成长, 宣扬自我个性, 面对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像阿甘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 毫无疑问会被载入史册, 他的种种经历反映出作者格鲁姆对当美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回归的渴望。

摘要:《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小说, 鼓励了无数想要实现梦想的人。小说主要讲述了阿甘的一生, 并以此为线索, 贯穿始终, 带领人们感受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小说通过对阿甘一生经历的叙述, 展现了美国社会认可的价值观, 让读者得以亲身体会,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其中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淋漓尽致。因此, 本文具体探究分析了《阿甘正传》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座雄.阿甘正传:美国梦的呼唤与理性回归[J].电影文学.2009 (01) .

[2]李鹏.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社会的价值回归[J].电影评介.2009 (13)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阿甘正传美国价值观】相关文章:

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05-27

《阿甘正传》05-14

影评-阿甘正传05-20

阿甘正传影评05-27

阿甘正传电影鉴赏04-07

阿甘正传论文题目05-02

阿甘正传经典台词06-21

阿甘正传所有台词06-21

阿甘正传情节分析04-24

阿甘正传经典名言04-27

上一篇:梦花树作文下一篇:秋窗风雨夕优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