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四年级作文

2024-04-19

补习班四年级作文(共8篇)

篇1:补习班四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补习大纲

体裁:叙事,写景,状物,写人,想象,读后感,日记

考试大纲要求目标: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能够不拘于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注意用平实积累的好词好句和有新意的词句。

注释: “不拘形式”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内容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形式上(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好词好句“要求学生注重平时日常积累,着重积累生僻字,不常用字,以及名言警句,成语谚语。

第一节 叙事

1.叙事作文的六要素。2.叙事作文的写作顺序 3.确立叙事作文的中心。

叙事作文的定义:又称记事作文,在作文类别里因为贴近生活实际,而被认为是较简单的一种作文体裁。

2、叙事作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里边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写得具体详细。

3、叙事文写作方法:

(1)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

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平日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的事。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2)题目要新颖

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

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有内在的含义

我的老师VS穿黑衬衫的数学老师

我的妈妈VS爱吃鱼头的妈妈

我的爷爷VS放坏了的苹果

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可以修改古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开头部分

A:可以采用修辞,例如排比,比喻等。

例如:

母爱像长河一样源远流长,像山泉一样清新甘甜。我也是一个沐浴着母爱阳光的幸运儿。

选自《无尽的爱》 B:可以选择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概要介绍,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

例如:王婧,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C: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是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的一种开头方法。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人胜的效果。

例如: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那个烟雨蒙蒙的日子里那暖暖的笑容……

选自《那雨,那笑容》

(4)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在事件中要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生动。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5)结尾部分

A: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例如: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B: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选自福建省中考满分文《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C:巧妙发问,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D: 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例如:“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我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选自《陶醉》)(6)道真事,表真情

真实不仅仅是做人的座右铭,在写文章时也同样需要真实。只有说的是真事,才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真切的情感。

结语:

伟大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时要躬行。”就告诉我们只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对于我们的作文课也是一样的,学习了理论之后我们还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当中去,加以锻炼。

作业布置:

《记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

篇2:补习班四年级作文

四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他们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这时,父母的叨唠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到了四年级,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孩子本来就对日益吃力的学习状况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这将会促使他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

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绩的节节攀升,甚至从此爱上学习。

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四年级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四年级还没有形成好习惯,或者已经养成了坏习惯,则需要特殊的努力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人们常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如果您在工作之余没有太多精力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您可以联系我们,在职老师悉心指导孩子的学习,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转变肯定是自然的啦!选择相信我们,也许就是给您自己减压,给孩子一个转变的机会,我们乐于做孩子的第二个家长!

我们长年开设的课程如下哦:

基础课程:四年级数学补习/辅导、四年级英语补习/辅导、四年级语文补习/辅导 拓展课程:四年级奥数补习/辅导、四年级新概念英语辅导/补习

骏达教育新街口校区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石鼓路98号阳光大厦22层A

篇3:中年级作文起步四步走

一、在模仿中认识作文

学会模仿是作文起步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听到很多文学大家都会谈到自己大量进行阅读才会对写作有了灵性的事例。其实, 这些大量的阅读就是一种模仿的过程。但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仅仅从他们少量的阅读就开始进行模仿是很不现实的。所以, 咱们的模仿要降低一些难度。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孩子去模仿:

1. 依托教材, 美文巧当范例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编辑们经过严格筛选又改编过的美文, 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所以, 这些文章都可以作为模仿的范例。

对《爬天都峰》一文进行模仿时, 选择自己最初不太敢做, 后来在某人的鼓励下又敢做的一件事例作为素材, 只是模仿课文的行文结构进行习作。课文中的范例有很多都可以稍加改变就能够进行模仿练习, 这样逐渐增加难度, 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先来认识作文, 从心理上不再惧怕作文, 为后续的训练做好了心理铺垫。

2. 创设情境, 教师范写例文

仅仅依靠课文中的范例来指导孩子习作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在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就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孩子提供素材, 然后自己先写一篇下水文为孩子引路, 让孩子逐渐接触各种类型的作文。

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我们先来做大家最熟悉的“猫捉老鼠”。在布置各个环节的时候, 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大家的表现。然后, 大家兴致勃勃地做完游戏以后, 我再适时把自己的下水文读给他们听, 让游戏过程再现在孩子的面前, 并告知他们这就是活动作文, 其实就是我手写我心, 把我们的活动过程有详有略地描绘出来就行了。为了不让作文千篇一律, 我可以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词语与句子的素材。有了第一篇活动作文引路, 我们还可以做其他游戏, 继续创设情境, 只是教师写下水文的次数逐渐减少一些, 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写活动作文。

二、在想象中深入作文

如果说, 我们在上一步骤中主要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使学生对作文不再产生恐惧感的话, 接下来, 我们就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与想象能力。众所周知,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

1. 补白教材巧训练, 一举两得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课文时都会在这些地方让学生来充分地发表见解, 以此来帮助理解课文。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发现这些地方也是孩子们进行练笔的好地方。

2. 编写童话勤思维, 兴趣盎然

编写童话故事练习作文, 也是中年级作文训练中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 激起学生的兴趣, 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 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使想象更加充实, 更加生动, 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训练, 学生对写作的方法有了一定的领悟, 逐步深入作文之中, 为以后大量的习作训练做好了铺垫。

三、在积累中丰富作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的作品离不开生活的积累, 学生作文更要靠平时积累。没有较多的“知识、思想、语言”积累, 就不会有较多的倾吐内容, 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无从谈起。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除此之外, 我们要指导学生从大量的社会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中去积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随地地留意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把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感性认识在头脑库存起来, 为作文提供“粮草”。

四、在体验成功中爱上作文

心理学研究证明, 一个人获得成功体验后, 内心对所从事的事情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习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为了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我们一定要在作文教学中让孩子不断地得到成功的体验。

首先, 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 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评语必须坚持鼓励原则, 以情诱情, 以情激情。作文批语中, 应尽量用鼓励、谈心、启发的语气, 使学生读后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教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 激发兴趣,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 都要及时肯定, 多采取高分政策, 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 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篇4: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三维目标;情感;价值观;小学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

点。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各种知识及运用能力的诠释,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体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处于由浅到深、由表到里的水平,是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新课标中四年级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记流水账,语言枯燥、单调,不能清除表达内心所想,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

在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学生作文学习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没有思维发散和想象的机会,造成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写作。在作文评阅阶段,由于作文量大,看起来耗费精力,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也缺乏针对性;在作文讲评阶段,教师容易忽视该阶段的讲解,只是采用范文朗读让学生学习,这样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学生阅读量不足,作文素材积累不够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写作语言,而事实是教师重视语文教材的讲解,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布置学生课下阅读作业,但忽视学生阅读作业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也忽视阅读作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发现,同时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成绩提高没有明显效果,总之,师生都没有摆正课外阅读的重要位置。

3.阅读、练习、写作相脱节影响着作文教学效果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练习和写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而就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任务落实不到位,教师在上课更多的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于课下的阅读关注较少,除此之外,学生的作文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有写作的机会,由于作文从学生写作到教师评阅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因而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

小学四年级作文能力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为以后初高中的作文奠定有利条件。

1.重视并落实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写作来说,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来激发起写作欲望,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给学生布置适合的阅读作业,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美句妙词摘抄下来,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分享给大家他收藏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推荐一本书籍,以及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等等,让阅读资源共享。这样,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有话可说。

2.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写作潜力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布置作文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的短篇作文练习,不拘泥于作文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任思想自由放纵,这样让学生形成了具有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抽象世界,有利于以后作文的写作。教师还可不定期的开展作文讨论课,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作文写作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打好写作基础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贯彻和落实,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遇到适合作文写作的词或者句子时提醒给学生,让学生重点学习一下,在教材课后的阅读资料里也可以总结出作文写作的词句,同时,除了教学资源外,来自生活的信息资源更能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一段音乐、一句广告词、一个念想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激发起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唐友发.浅谈小学四年级作文的材料积累.中外教育研究,2010(8).

[2]易海林.小学中年级习作有效教学初探.快乐阅读,2012(1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

街小学)

篇5:补习班四年级作文

总结知识点

家长在帮助孩子做语文补习的时候,所要做的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对孩子所学知识点进一步归纳概括,使孩子知道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并进行深入理解,使孩子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建议在语文补习时,家长协助孩子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孩子进行分类指导。

篇6:补习班四年级作文

(一)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在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并且已经了解到:上述三个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来研究行程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问题——反向运动问题,也即在同一道路上的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反的运动的问题.它又包括相遇问题和相背问题.所谓相遇问题,指的就是上述两个物体以不同的点作为起点作相向运动的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指的就是这两个运动物体以同一点作为起点作背向运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看几个例子.例1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分析 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3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6+4=10(千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和(简称速度和),所以30千米里有几个10千米就是几小时相遇.解:30÷(6+4)

=30÷10

=3(小时)

答:3小时后两人相遇.例1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在相遇问题中有这样一个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和×时间.例2 一列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迟发2小时,中午1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 货车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所以,客车速度为每小时(45+15)千米;中午12点两车相遇时,货车已行了(12—6)小时,而客车已行(12—6-2)小时,这样就可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最后,再来求当客车行完全程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的距离.解: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45×(12—6)+(45+15)×(12—6—2)

=45×6+60×=510(千米).②客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是: 510÷(45+15)

=510÷60

=8.5(小时).③客车到甲地时,货车离乙地的距离:

510—45×(8.5+2)

=510-472.5

=37.5(千米).答:客车到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37.5千米.例3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14秒,求乙车的车长.分析 首先应统一单位:甲车的速度是每秒钟36000÷3600=10(米),乙车的速度是每秒钟54000÷3600=15(米).本题中,甲车的运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甲车乘客以每秒钟10米的速度在运动,乙车的运动则可以看作是乙车车头的运动,因此,我们只需研究下面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即可:从乙车车头经过甲车乘客的车窗这一时刻起,乙车车头和甲车乘客开始作反向运动14秒,每一秒钟,乙车车头与甲车乘客之间的距离都增大(10+15)米,因此,14秒结束时,车头与乘客之间的距离为(10+15)×14=350(米).又因为甲车乘客最后看到的是乙车车尾,所以,乙车车头与甲车乘客在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之和应恰等于乙车车身的长度,即:乙车车长就等于甲、乙两车在14秒内所走的路程之和.解:(10+15)×1

4=350(米)

答:乙车的车长为350米.我们也可以把例3称为一个相背运动问题,对于相背问题而言,相遇问题中的基本关系仍然成立.例4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离B地64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A地48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 甲、乙两车共同走完一个AB全程时,乙车走了64千米,从上图可以看出:它们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走了3个AB全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乙车共走了3个64千米,再由上图可知:减去一个48千米后,正好等于一个AB全程.解:①AB间的距离是

64×3-48

=192-48

=144(千米).②两次相遇点的距离为

144—48-64

=32(千米).答:两次相遇点的距离为32千米.例5 甲、乙二人从相距1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车,乙步行,在行走过程中,甲的车发生故障,修车用了1小时.在出发4小时后,甲、乙二人相遇,又已知甲的速度为乙的2倍,且相遇时甲的车已修好,那么,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甲的速度为乙的2倍,因此,乙走4小时的路,甲只要2小时就可以了,因此,甲走100千米所需的时间为(4—1+4÷2)=5小时.这样就可求出甲的速度.解:甲的速度为:

100÷(4-1+4÷2)

=10O÷5=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2=10(千米/小时).答:甲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10千米/小时.例6 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分析 解这类应用题,首先应明确几个概念:列车通过隧道指的是从车头进入隧道算起到车尾离开隧道为止.因此,这个过程中列车所走的路程等于车长加隧道长;两车相遇,错车而过指的是从两个列车的车头相遇算起到他们的车尾分开为止,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车头的相遇点为起点的相背运动问题,这两个列车在这段时间里所走的路程之和就等于他们的车长之和.因此,错车时间就等于车长之和除以速度之和.列车通过250米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所以列车行驶的路程为(250—210)米时,所用的时间为(25—23)秒.由此可求得列车的车速为(250—210)÷(25—23)=20(米/秒).再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列车在25秒内所走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车长,因此,这个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250(米),从而可求出错车时间.解: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

72000÷3600=20(米/秒),某列车的速度为:

(25O-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

20×25-250=500-250=250(米),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

(250+150)÷(20+20)=400÷40=10(秒).答:错车时间为10秒.例7 甲、乙、丙三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60千米和48千米,有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分别在它们出发后的5小时.6小时,8小时先后与甲、乙、丙三辆车相遇,求丙车的速度.分析 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0-48=12(千米).则5小时后,甲比乙多走的路程为12×5=60(千米).也即在卡车与甲相遇时,卡车与乙的距离为60千米,又因为卡车与乙在卡车与甲相遇的6-5=1小时后相遇,所以,可求出卡车的速度为60÷1-48=12(千米/小时)

卡车在与甲相遇后,再走8-5=3(小时)才能与丙相遇,而此时丙已走了8个小时,因此,卡车3小时所走的路程与丙8小时所走的路程之和就等于甲5小时所走的路程.由此,丙的速度也可求得,应为:

(60×5-12×3)÷8=33(千米/小时).解:卡车的速度:

(60-48)×5÷(6-5)-48=12(千米/小时),丙车的速度:

(60×5-12×3)÷8=33(千米/小时),答: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3千米.注:在本讲中出现的“米/秒”、“千米/小时”等都是速度单位,如5米/秒表示为每秒钟走5米.行程问题

(一)习题

1.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4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6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2.东、西镇相距4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3.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4.甲、乙二人从相距1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他们二人在乙出后的4小时相遇,又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快2千米,求甲、乙二人的速度.5.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为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

6.前进钢铁厂用两辆汽车从距工厂90千米的矿山运矿石,现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自矿山,乙车自钢铁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50千米,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如此反复运行多次,如果不计装卸时间,且两车不作任何停留,则两车在第三次相遇时,距矿山多少千米?

习题答案

1.解:240÷(240÷4+240÷6)=2.4(小时).2.解:①甲、乙的速度和45÷5=9(千米/小时).②甲的速度:(9+1)÷2=5(千米/小时).③乙的速度:9—5=4(千米/小时).3.解:①A、B两地间的距离:

4×3—3=9(千米).②两次相遇点的距离:9-4-3=2(千米).4.解:①乙的速度为:

[100—2×(4+1)]÷(4×2+1)=10(千米/小时).②甲的速度为:10+2=12(千米/小时).提示:甲比乙每小时快2千米,则(4+1)小时快2×(4+1)=10(千米),因此,相当于乙走100—10=90千米的路需(4×2+1)=9(小时).5.解:280÷(385÷11)=8(秒).提示: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的车长=两列车的速度和×驶过的时间.而速度和不变.6.解:①第三次相遇时两车的路程和为:

90+90×2+90×2=450(千米).②第三次相遇时,两车所用的时间:

篇7:补习班四年级作文

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倒推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是从所叙述应用题或文字题的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直到解决问题.例1 一次数学考试后,李军问于昆数学考试得多少分.于昆说:“用我得的分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最后乘以4,得56.”小朋友,你知道于昆得多少分吗?

分析 这道题如果顺推思考,比较麻烦,很难理出头绪来.如果用倒推法进行分析,就像剥卷心菜一样层层深入,直到解决问题.如果把于昆的叙述过程编成一道文字题:一个数减去8,加上10,再除以7,乘以4,结果是56.求这个数是多少?

把一个数用□来表示,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到这样的等式:

{[(□-8)+10]÷7}×4=56.如何求出□中的数呢?我们可以从结果56出发倒推回去.因为56是乘以4后得到的,而乘以4之前是56÷4=14.14是除以7后得到的,除以7之前是14×7=98.98是加10后得到的,加10以前是98-10=88.88是减8以后得到的,减8以前是88+8=96.这样倒推使问题得解.解:{[(□-8)+10]÷7}×4=56

[(□-8)+10〕÷7=56÷4(□-8)+10=14×7 □-8=98-10 □=88+8 □=96

答:于昆这次数学考试成绩是96分.通过以上例题说明,用倒推法解题时要注意:

①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②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③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例2 马小虎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1,结果得出差是111.问正确答案应是几?

分析 马小虎错把减数个位上1看成7,使差减少7—1=6,而把十位上的7看成1,使差增加70—10=60.因此这道题归结为某数减6,加60得111,求某数是几的问题.解:111-(70—10)+(7—1)=57

答:正确的答案是57.例3 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落着48只鸟.如果从第一棵树上飞走8只落到第二棵树上;从第二棵树上飞走6只落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问:原来每棵树上各落多少只鸟?

分析 倒推时以“三棵树上鸟的只数相等”入手分析,可得出现在每棵树上鸟的只数48÷3=16(只).第三棵树上现有的鸟16只是从第二棵树上飞来的6只后得到的,所以第三棵树上原落鸟16—6=10(只).同理,第二棵树上原有鸟16+6—8=14(只).第一棵树上原落鸟16+8=24(只),使问题得解.解:①现在三棵树上各有鸟多少只?48÷3=16(只)

②第一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8=24(只)

③第二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8=14(只)

④第三棵树上原有鸟只数.16—6=10(只)

答:第一、二、三棵树上原来各落鸟24只、14只和10只.例4 篮子里有一些梨.小刚取走总数的一半多一个.小明取走余下的一半多1个.小军取走了小明取走后剩下一半多一个.这时篮子里还剩梨1个.问:篮子里原有梨多少个?

分析 依题意,画图进行分析.解:列综合算式:

{[(1+1)×2+1]×2+1}×2

=22(个)

答:篮子里原有梨22个.例5 甲乙两个油桶各装了15千克油.售货员卖了14千克.后来,售货员从剩下较多油的甲桶倒一部分给乙桶使乙桶油增加一倍;然后从乙桶倒一部分给甲桶,使甲桶油也增加一倍,这时甲桶油恰好是乙桶油的3倍.问:售货员从两个桶里各卖了多少千克油?

分析 解题关键是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各有油多少千克.已知“甲、乙两个油桶各装油15千克.售货员卖了14千克”.可以求出甲、乙两个油桶共剩油15×2-14=16(千克).又已知“甲、乙两个油桶所剩油”及“这时甲桶油恰是乙桶油的3倍”.就可以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有油多少千克.求出甲、乙两个油桶最后各有油的千克数后,再用倒推法并画图求甲桶往乙桶倒油前甲、乙两桶各有油多少千克,从而求出从两个油桶各卖出多少千克.解:①甲乙两桶油共剩多少千克?

15×2-14=16(千克)

②乙桶油剩多少千克?16÷(3+1)=4(千克)

③甲桶油剩多少千克?4×3=12(千克)

用倒推法画图如下:

④从甲桶卖出油多少千克? 15-11=4(千克)

⑤从乙桶卖出油多少千克? 15—5=10(千克)

答:从甲桶卖出油4千克,从乙桶卖出油10千克.例6 菜站原有冬贮大白菜若干千克.第一天卖出原有大白菜的一半.第二天运进200千克.第三天卖出现有白菜的一半又30千克,结果剩余白菜的3倍是1800千克.求原有冬贮大白菜多少千克?

分析 解题时用倒推法进行分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画线段图(见下图),使数量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解:①剩余的白菜是多少千克?1800÷3=600(千克)

②第二天运进200千克后的一半是多少千克?

600+30=630(千克)

③第二天运进200千克后有白菜多少千克?

630×2=1260(千克)

④原来的一半是多少千克?1260—200=1060(千克)

⑤原有贮存多少千克?1060×2=2120(千克)

答:菜站原来贮存大白菜2120千克.综合算式:

[(1800÷3+30)×2—200]×2

=2120(千克)

答:菜站原有冬贮大白菜2120千克.习题

1.某数除以4,乘以5,再除以6,结果是615,求某数.2.生产一批零件共560个,师徒二人合作用4天做完.已知师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徒弟的3倍.师徒二人每天各生产零件多少个?

3.有砖26块,兄弟二人争着挑.弟弟抢在前,刚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的太多,就抢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几块砖?

4.阿凡提去赶集,他用钱的一半买肉,再用余下钱的一半买鱼,又用剩下钱买菜.别人问他带多少钱,他说:“买菜的钱是1、2、3;3、2、1;1、2、3、4、5、6、7的和;加7加8,加8加

7、加9加10加11。”你知道阿凡提一共带了多少钱?买鱼用了多少钱?

习题答案

1.615×6÷5×4=2952.2.提示:先找到4倍是多少个.①徒弟每天生产多少个?

560÷4÷(3+1)=35(个)

②师傅每天生产多少个?

35×3=105(个)

答:徒弟和师傅每天各生产35个、105个.3.提示:先用“和差”解法求出弟弟最后挑几块砖:

(26-2)÷2=12(块)

再用倒推法求出弟弟最初准备挑几块砖.{(26-〔26-(12+5)]×2}×2

=16(块)

答:弟弟最初准备挑砖16块.4.①买菜的钱:

1+2+3+3+2+1+1+2+3+4+5+6+7+7+8+8+7+9+10+11=100(元)

②总钱数:100×2×2=400(元)

③买鱼的钱:400÷2÷2=100(元)

篇8:补习班四年级作文

吴维煊:回想起自己30年前的夏令营活动, 游戏、文艺活动、老红军的报告、篝火晚会, 工厂里目睹工人叔叔熟练的操作, 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散发出的沁人芳香, 五大连池火山口眺望曾经爆发过的火山, 喝一口涩嘴的矿泉水, 到温泉里洗把脸泡泡脚, 与老师零距离的接触……一切的一切, 至今想起还觉得其乐融融, 令我倍感温暖。30年后, 到我的孩子参加夏令营的时候, 此时的夏令营已经丝毫没有过去的影子, 孩子们在夏令营期间除了上课、做习题, 没有任何课外活动, 夏令营似乎成了补习班的代名词。

愉快的假期本来是每个孩子都十分期待的, 那是一种与学校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我们小的时候非常盼望放暑假, 在暑假里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 可以走亲访友, 可以看自己上学时没时间看的小说……那么多美好的计划都可以在暑假里实施。可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对暑假有期盼呢?放暑假了, 有多少孩子的暑假真正像个暑假呢?应试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失去创新精神, 甚至剥夺了孩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家长上班或在外地打工, 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 孩子没有学习能力, 自然用电视和电脑打发时间, 哪个家长能放心?在我们的学生时代, 去亲戚家过暑假是很平常的事, 但现在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变了, 谁不在忙忙碌碌挣钞票?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去亲戚家过假期?给孩子报补习班, 把孩子时间填满, 自然成为唯一的暑假生活方式。暑假就这样被扭曲了, 扭曲的暑假把丰富多彩的夏令营也扭曲了。

《中国教师》:那据您了解, 现在的夏令营私下里都在做些什么呢?

吴维煊:有一种形式就是有些学校组织优生以“夏令营”的名义集体补课。既然上级主管部门下发了“禁补令”, 学校校长当然不敢碰这条高压线。但因上级对学校及校长的考核依据、学校的社会声誉等, 都与升学率密切相关, 校长们实在不想“耽误”学生近两个月的宝贵时光, 少数学校让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放假, 把成绩好的学生组织起来, 到外地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夏令营”。名为“夏令营”, 实际上是到某大学租教室上课。由于参加“夏令营”的都是成绩好、升学有望的优秀学生, 学校自然要把优秀的师资拿出来。在炎热的暑假, 在陌生的异乡, 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们由于想家、水土不服等原因, 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严重不佳。学生、老师们不仅在假期得不到休息, 而且因为夏令营更加疲惫。

暑假是各校送走毕业生, 招收新生的时候, 对学校而言, 招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完成招生计划, 招到优质生源是各校的共同目标。少数优质学校可凭借自身优势, 坐等好学生上门, 大多数学校却要想方设法吸引优秀学生。学校招生时通常兵分两路:一路想尽办法把外校的优秀学生招到自己的门下;另一路想方设法把本校毕业班的优生留下, 以“夏令营”的名义, 将这部分学生带到外地租教室上课, 这样既可避免外校与这些优生的直接接触, 防止学生外流, 又可进行假期补课, 且举着“夏令营”的大旗, 与“禁补令”无任何冲突, 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在这样的背景下, “夏令营”成了留住本校优生的补习班的代名词。

还有一些鱼目混珠的兴趣班打着“夏令营”的旗号揽财。家教是按小时收费的, 根据老师的名气及学生就读年级的不同, 每小时费用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即使每小时几十元, 也有很多家庭难以承受。去校外培训机构参加集体补课, 是普遍“流行”的补课方式。很多地方禁止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补课, 培训机构就以“科学创新夏令营”为名招生, 进行数理化和外语等科目的补课。各种花样翻新的超前启蒙班、创新班、财商班、少年M BA班等, 在暑假里都打着“夏令营”的旗号, 盯上了家长的钱包。很多培训机构只是个临时性的单位, 没有固定的师资。上课教师都是从中小学聘请的。有的机构甚至不惜花大价钱聘请名师, 打着名师的招牌吸引生源。有的培训机构为了抢生源, 纷纷打出“承诺班”“名师讲学班”“考前压题班”等招牌, 其规模大幅增加, 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禁补令”的下发, 校内补课没有了, 学生、教师都转到了校外, 这使得某些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爆满。可怜的孩子们像无头苍蝇一样, 培养着家长强加的、被功利扭曲的兴趣及爱好, 穿梭在各种“夏令营”之间, 为的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教师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 在竭尽全力打开孩子“超前学习”的一扇窗的同时, 也悄然关闭了孩子们精神及心灵上的另外几道门。孩子学什么, 一看兴趣, 二看才能, 有兴趣无才能行之不远, 有才能无兴趣学之则乏。少年儿童在成熟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 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 这样的果实不仅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会腐烂。

《中国教师》:寒暑假本来是学生在紧张的一学期学习后休闲放松的时间, 可是现在变相补课的夏令营、小学期给学生和教师增添了很大的负担, 这会不会让夏令营从此成为学生的噩梦呢?这对教师和学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种情形, 又是不是教师们所真正希望的呢?

吴维煊:当前社会上这种扭曲的夏令营严重破坏学生的诚信教育。青少年时期, 作为人生之河的上游, 它的清澈与否, 它的水土资源的保持, 它的生物、植物的保护等, 都和人生的下游息息相关。多上一个多月的课, 对孩子的人生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 但以“夏令营”的虚名补课, 对孩子诚信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在德育课堂上, 在班会课上, 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做个诚实的人, 不撒谎、讲诚信。可是, 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 以“夏令营”做掩护组织学生补课时是否想过:你为了不被教育主管部门追查, 而对补课巧立名目设置“夏令营”,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会认为, 教书育人的学校都能在教育行为及方式上, 用谎言欺骗上级主管部门, 一个人撒撒谎、骗骗别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孩子的身心本不成熟, 需要逐渐成长的时间, 外界迫不及待地强加给孩子的学业压力, 已经是孩子身心不可承受之苦。如果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挂羊头卖狗肉”, 用虚假的教育形式掩盖违规行为, 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 走着应试教育的路, 硬是把补课说成夏令营,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老师也在撒谎、学校也可以不讲诚信的种子, 在匆忙与浮躁中, 让孩子远离天真与诚实, 侵扰了孩子的生活, 让孩子的心灵没有片刻宁静, 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起点处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必然因其本末倒置而南辕北辙, 不仅阻碍孩子精神之花的绽放, 也可能让孩子未来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

同时, 无论参加夏令营、找家教, 还是去校外培训机构, 都折射出一个问题:家长们不能让孩子闲下来, 要时时刻刻有老师向孩子传送知识。许多家长及教师都知道, 成绩好的孩子是学出来的, 不是教出来的, 但严重的从众心理, 使得家长们顾不了那么多了:别人家的孩子补课, 我的孩子要是不补, 岂不落后于人家?在家长的强烈期待下, 在沉重的学业负担的重压下, 那些看不完的课本, 做不完的习题集, 即使在暑假也终日伴随在孩子们左右。孩子们日复一日地机械地学习升学考试必考科目, 没有片刻的喘息;老师们日复一日地在考试知识点上打转, 也没有片刻的安宁。

学校及家长在安排孩子补课时, 有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高级的营养品, 终日恶补, 也会严重败坏孩子们的学习胃口!由于各种需求及利益的刺激, 本应该在假期里放松身心, 提升自己的内涵的老师们哪能闲下来?教师是一份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现在还有多少老师能静心坐下来, 看看书, 搞搞教研?无论老师和学生, 在浮躁的社会中, 没有片刻的安宁。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而教学质量却越来越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答案很简单:以功利教育为目的的学校教育体制下, 分数与升学率耗尽了师生们的精力, 如此疲惫的师生们是打不出胜仗的。

《中国教师》:吴老师, 能不能帮我们分析一下, 当前的夏令营变成补习班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根源在哪里?

吴维煊:为什么要放暑假、寒假?这是自然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结合。如果非要孩子暑假补课, 是违反自然规律和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孩子的假期要以休息为主, 以文化娱乐为主, 以做些上学时不能做的事情为主。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 也是暑假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如今的暑假, 有几个学生能过一个真正的假期呢?

近年来, 每逢暑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下发禁止暑假补课的各种通知。2009年7月, 教育部等几部委联合下发“禁补令”, 禁止假期给学生补课。下发“禁补令”的初衷是好的, 目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可是, 由于社会没有做好准备, 未能对孩子的假期做好对接。家长们也不可能在两个月的暑假里放弃工作, 在家陪孩子。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 只能被动听课, 等着老师往自己的大脑里塞东西, 自学能力严重缺失, 没有几个孩子能自主学习。如果不去补课, 在假期里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只能与电视和电脑游戏相伴。很多家长都认为, 与其让电视和电脑游戏陪伴孩子, 不如把孩子送到某个补习班, 这样既能为孩子找个托管, 也能让孩子多少学点。在整个社会未能做好迎接暑假的准备的情况下, 学生们就无法拥有真正的暑假, 一切巧立名目的假期活动都会被各种目的所异化。

同时, 家长无法陪伴孩子, 只能让暑假成为孩子的第三学期。假期还没到, 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就早已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个学生。走在大街上, 不时会有人塞给你一张补习班的招生广告;走进社区, 告示栏上贴的也是各种补习班的招生广告;在很多都市类报纸上, 有时竟然整整一个版面都是假期辅导班的招生广告。有些补习班甚至毫不避讳地利用名师打牌子。孩子们好不容易盼来的暑假, 由于无人看管等原因, 刚出校门就进了补习班, 休息不成也玩不成, 硬是被家长“逼”去补课。有的孩子竟然一个班接一个班地“赶班”“加班”, 平时上学还有个双休日可以期待, 奔波在各补习班之间的孩子们, 暑假期间连双休日都没有了, 暑假比平时上学还累。孩子们本想在暑假里好好玩, 放松一下, 可是不但玩不成, 甚至连基本的休息都没有。在这样的背景下, 暑假成了比上学还累的以学习考试必考科目为主的“第三学期”。在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中, 还能按照教育计划实施一些必须开展的课外活动, 还能上上体育课。但在暑假这个第三学期里, 由于各种夏令营及兴趣班的承办者大多以利益为唯一驱动, 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 只要完成承诺的学时, 把学生看在那里, 就万事大吉。暑假成了第三学期, 一些标签式的培训班、夏令营, 自然就把补课作为唯一的活动方式。

另外, 现在的学校怕担责任, 不想在夏令营活动上动脑筋。夏令营是学校合理安排学生暑假生活的良好形式之一, 搞好夏令营, 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现在真正能在夏令营上动脑筋的学校太少了。开展真正的夏令营, 学校要联系活动地点、组织活动内容、安排活动形式, 方方面面的计划与安排, 与整齐划一的假期补课相比, 显得极其繁琐, 学校怕麻烦。同时, 学校从师生安全方面考虑, 害怕万一出事担责任。而补课有现成的教室、现成的学生、现成的老师, 基本不存在安全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大家关注的是学生的考分、学校的升学率, 而非素质教育。课外活动搞得再好, 对校长的政绩、学校的声誉等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而升学考试取得好成绩, 那才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 哪个学校愿意没事找事呢?

没有真正的假期, 就没有真正的假期活动。如果暑假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三学期, 那么夏令营只能是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承办各种补习班的代名词。

《中国教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真正地推进夏令营的发展, 继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吴维煊:如果一所学校连一个夏令营都组织不起来, 实施素质教育将永远停留在口号层面。开展夏令营, 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 应成为学校教育内容之一, 让灵活多样的夏令营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构建积极的人生观。夏令营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 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补充。让学生们通过经历一种不同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 尝试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些是书本和课堂上所没有的。

学校可以组织劳动夏令营。现在有几个孩子有劳动的机会?学生在家里一切由母亲代劳, 在学校除了值日, 再无其他劳动机会, 学生除了学习就没有任何可做的事情。劳动观念的沦落, 丢弃的不仅是勤劳的传统美德, 也会让一个社会或民族勇于拼搏的精神支柱坍塌。组织劳动夏令营, 对学生进行劳动的理论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美好人生由劳动创造, 劳动让社会进步,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劳动夏令营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 通过自己的劳动, 让校园更美;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 到农村去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帮助孤寡老人做做农活儿;到社区去, 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份温暖;到敬老院去, 帮老人们洗洗衣服、洗洗头, 陪老人们聊聊天;另外, 学校与家长联系, 鼓励参加家务劳动, 也是劳动夏令营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

也可以组织读书夏令营。读书——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在现今社会, 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呢?孩子们整天忙上课、忙考试, 大人们整天忙赚钱, 即使有闲暇时间, 也是由电脑陪伴;偶尔阅读, 大多是电子浅阅读。静下心来读几本书, 是提升人精神品质的需要, 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上学时, 孩子们无暇阅读课外书, 利用暑假举办读书夏令营, 打开对学生尘封已久的图书馆, 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汲取营养, 放飞自己的心灵。举办读书夏令营既能满足孩子们的读书愿望, 又能让孩子们交流读书感想。读书夏令营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要比灌输式的上课大得多。

还可以组织动手夏令营。现在打着科技、创新旗号的培训班及夏令营太多了。培养创新能力,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教育的使命。但“科技”这个概念对中小学生而言似乎太大, 而“创新”也不是单单通过某个活动就能培养出来的。不要急躁, 把调子定低一点, 搞一个手工夏令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 把课堂内没来得及做的做一做, 把自己幻想已久, 但一直没时间实验的项目完成……每个孩子心里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是巨大的分数压力, 使他们无暇顾及。搞一个动手夏令营, 通过动手, 小发明、小创新或许就会在润物无声中产生。

还可以有, 现在非常受欢迎的文体夏令营。现在喜欢文体活动的孩子太多了, 可是, 繁重的课业压力导致音体美课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淡出课程体系。小学时, 音乐、美术作为副课, 而到了中学, 这两门课至多在初一、初二时上上, 初三时就彻底没有了。体育课虽然没有被彻底删除, 但也经常被升学考试要求的考试科目占用, 虽有系统的教学大纲, 但却没能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可以搞一个文体夏令营, 教给学生基本的文体知识, 让他们把平时只能小声哼哼的歌曲大声唱出来, 把心中美丽的图案画出来, 让他们在运动场上展示他们矫捷的身姿, 让他们放松, 让他们回归青少年的本真。

上一篇:路径式护理下一篇:待拆迁房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