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的小学生随笔

2024-05-25

关于猫的小学生随笔(精选5篇)

篇1:关于猫的小学生随笔

之前,没接触过猫,对猫的了解仅从影视作品、童话故事里略知一二。尤其看了恐怖片中的猫后,总觉猫是一种邪恶恐怖的动物,因此对它十分害怕。它还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把我惊醒,吓得我半夜里大喊爸爸。

爸爸知道这个情况后,坐在床边耐心开导说:猫其实是一种可爱的动物,非常善良,它不仅帮助人们抓住可恶的老鼠外,而且它还能逗人们开心,尤其擅长帮助老人排解孤独、减轻忧郁。因此,大多数的老人都喜欢养上一两只猫。

对此,我将信将疑。

直到有一天,我家楼顶来了一群猫,它们是一只母猫带着4只小猫,它们想在我们家楼顶的废床上暂时住下来。

发现猫的到来,我轻轻爬上楼梯,蹑手蹑脚地摸进屋去,生怕惊动了它们。我刚进门,就看见大猫慈祥而警觉地护卫着小猫。它用恶狠狠的眼睛盯着我,呲牙咧嘴警告我不许靠近。一只小猫好奇地探出自己毛绒绒的小脑袋,一双充满生机、水灵灵的眼睛好奇地望着我,我只好慢吞吞地退了出来,又不甘心地远远藏好,聚精会神地注视大猫的一举一动。瞅着大猫出门找吃的去了,我再次进去,可小猫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哼!肯定是它们妈妈告诫它,不要理睬陌生人。”它们已经跳到床上,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因为床垫是竖着的,够不着,我深感无奈,于是我拿出一个粉红色的小毛球,在它们前面地板上滚来滚去。这一招真灵,小猫们一下被毛球吸引住了,它们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毛球,一副准备要跳跃的样子。我吓得咽了一口唾沫,感觉它们像是要扑上来咬我似的。忽然“通”一声,四个小脑袋竟撞一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笑得我直不起腰。而它们却一脸不屑,把尾巴一甩,竟然不理我了。“哎!”小猫也有小脾气啊!

我更误会了猫,而它们从来不跟我计较,它们的大度和宽容使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和感激。

我要大声地说一声:对不起,猫咪!

公众号:壹品小筑

篇2:关于猫的小学生随笔

我养的第一只猫是一只通体纯白的小猫,它有一双宝石似的蓝眼睛,你盯着它眼睛看时,它似乎能看穿你的灵魂,这使我相信猫这种生物是可以通灵的。小白猫是一位奶奶送给我的,这位奶奶养了很多只猫,母猫下了一窝崽,小白猫就是其中一只,当时它被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听见它喵喵地叫,我凑过去看,只见它伸出半个小脑袋,用它那双湛蓝的眼睛盯着我,我瞬间被这只小猫的美貌征服了。那位奶奶答应把它送给我,我高兴坏了。我把那只猫带回了家,可是猫咪似乎很抗拒,喵喵叫个不停,在我家四处乱跑,还爬上了我家的铁门,用爪子不断地扒着门上的纱网。我把小白猫从铁门上弄下来,它一溜烟又往回跑,在我家上蹿下跳的,不一会工夫,它就不见了。我不知道这只小白猫躲在了哪里,我家就这点大,它能到哪里去呢?我心急万分,也喵喵叫起来,希望能哄着它出来,可偏偏是连它的影子也看不见。我又回想起小猫扒门的情景,它是多么渴望自由啊!我想,猫咪乖,只要你出来,我就放你自由罢!这样躲藏着没有东西吃怎么办。我一个晚上没睡,第二天上午继续找猫,直到中午妈妈在厨房做饭时听见了几声猫叫,才发现小白猫躲在我家冰箱的后面。妈妈把猫咪抱出来,我看着它,一个晚上瘦了一大圈,猫下巴都变得尖尖的了,小猫可怜巴巴地叫唤着,我心里不是滋味。

我跟妈妈决定把小猫送走,我们把它放回篮子里还给了那位奶奶,小白猫此时又从篮子里探出头,用那双水汪汪的蓝眼睛看着我,似乎在感谢我又像是在嘲笑我,这只猫好似得逞了一般又懒洋洋地缩回它的小摇篮里去了。我失落万分,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和猫咪“亲密”接触的经历。

我养的第二只猫是一只黑猫,我和妈妈在路边发现了它,它好像被人抛弃了,在可怜巴巴地叫唤,我把这只小黑猫抱回了家。小黑猫挑食极了,给它吃饭它看也不看一眼,它一定要吃鱼和肉。正巧我们一家到奶奶家过节,奶奶做了鱼,我们就把吃剩的鱼骨头给它吃,它把鱼骨头啃得干干净净,还打了个饱嗝,在阳台上四肢躺平晒起了太阳。

无奈这只小黑猫太娇气,一是它挑食、二来它晚上不睡觉,喵喵叫个不停,使得我们家里人都无法睡觉,最终我们还是把猫送走了。

我的养猫经历如此短暂,这使得我下定决心不再养宠物。猫这种生物太不好带了,我想它更适合自力更生。我记得在我家附近曾住着一只野猫,它的毛色是黄褐相间的,它经常在下水道口捕老鼠吃。猫咪捕老鼠的样子全神贯注的,先是像被定了身一样一动不动,等它飞快地跳起来伸出锋利的爪子时,便是对老鼠的致命一击。这只野猫还相当友好,每次我跟它见面时,会学猫“喵喵”叫几句,它也“喵喵”报以礼貌问好。转眼到了冬天,我发现黄猫怀孕了,它步履变得沉重起来,在这么寒冷的季节生产恐怕要经历许多困难。黄猫怀孕后就不见了踪影,不久后它又以一个“妙龄少妇”的姿态出现了。之后我每次回家,都看见猫妈妈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我知道它诞了一窝小猫崽,却不知道小猫在何处,一定是猫妈妈把自己的孩子藏得好好的,才不致被人发现。

再后来,我似乎看见了长大后的几只小猫,有黄的黑的,都是杂毛色的猫,那只老猫又不见了踪影。又过几年,我们这里来了一只花猫,但它不像黄猫那样彬彬有礼,我向它喵喵叫,它掉头就跑走了。

妈妈的同事养过一只大黑猫,这只黑猫特别会向主人争宠邀功,抓住了老鼠就把抓来的老鼠放在主人面前展示一番才开始吃,这常令妈妈的那位同事哭笑不得。妈妈工作的地方也有好多野猫,我还记得妈妈曾向我抱怨过一只黑猫偷走了它的韭菜盒子。有关猫的琐事太多了,它们时而逢迎讨巧、时而桀骜不驯、时而耍耍阴谋诡计,总之它们真是特别的动物呢!

读过一本获诺奖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特别的猫》,印象里最深的一句是:“猫要是病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另一个特殊症状:猫会决定不要活了。他们要是烧得浑身发烫,就会爬到某个凉爽的地方,蹲伏下来,静静等待死亡到来。”这句话真令我惊讶,我们万不可小瞧猫这种动物,在某些时候,它们也像人一样顾忌着自己的尊严。

猫咪啊猫咪呵!你是多么神奇的动物啊。夜晚里常会听见猫叫,它们的哭声像婴儿一样,使人恼怒烦心,可它们有时对你谄媚讨好,你又不得不去摸摸它们的小脑袋像哄孩子一样对待它们。等下次你见到了猫儿,你也可以试着向它们打打招呼,说不定它们也会礼貌地回复你呢!

篇3:关于“随笔写作”的教学叙事

那天早上,我从家里沿溪岸散步出发,顺便观察周围的物象:混浊的溪流边,漂着许多垃圾;对岸的几丛芒草荆棘边,栖息着几只白鹭,还有几只在溪面上低低地、慢慢地飞着。听说白鹭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而眼前这洁白与混浊两相映衬,竟是如此和谐!再往前走一段,水被橡胶坝拦着,下游裸露出了深深的河床,厂区排污出来的浓浓腐臭飘散回旋在鼻子里。这里曾经是自己小时候的乐园啊,那滔天欢歌的白浪,那偶尔出现几个旋涡的静静绿潭!只是,这一切,已经不再。

进入课堂,为缩短彼此距离,我谈了自己与学生的缘分,又谈了自己路上的所见所感。因为对白鹭与溪水“两情相悦”情景太熟悉了,所以许多同学有了表达的冲动。而这正是有效教学的交流基础。

恰巧这一天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是“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漫长冬季了,而且这时恰是学生刚学过的《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于是,我借题发挥,逗趣道:“我们该扯住这深秋的最后尾巴赶紧入题来回‘随笔’,请随我来吧。”借题发挥虽有巧合,却也能体现教学机智,用得好,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大。我先给出了一个问题:“秋,你看到或联想到什么物象、人物或情感?”我想借此涤荡彼此间的陌生,激发他们的思维与热情。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落叶枯藤、凉风寒水、流云飞霜;有黄橙橙的橘子、四处飘香的丹桂、织满石壁的爬山虎;有丰收喜悦、成熟思想、沉重生命、沧桑岁月、离苦愁绪、思亲怀乡;还有求学者、开拓者、漂泊者、打工仔、城市房奴的命运;等等。一位学生说他联想到了“一年一年地过去,岁月不断消失”。这正是我想说的。我戏谑道:“你的思想和我共鸣,我担心你也会和我一样头发早早掉光了,也可以说是提前‘进化’了。”学生大笑。我又继续说:“上周五早读时,听到一中有个班主任说,他班级的一学生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只死去的松鼠并掩埋了。”学生一下子沉静了,是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教育比写作的教育凝重得多。在生活中,如花的生命不幸凋落的情况还少吗?这堂随笔课倘若能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活着和死去的话题,会更有“诗外”价值的。而后,我们又从生命谈到了孝道,谈到北大实名制招生“被限制推荐”的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中某些渐渐涌起的浓烈情绪已经击中了很多人脆弱的心弦并引起共鸣。然后,又联想到刚学习过的《陈情表》以及《礼记》中的“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联想到自己高龄的父母,联想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忧”的古训。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后的一道课外题目:你认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还是文明堕落的反映?

教学生写随笔,要教学生合理的联想并讲究联想的深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创造一种师生亲密和谐的气氛太重要了。

之后,我们一起探讨随笔的特点:随时、随地、随意和随体。随笔写法似乎没什么限制,却往往因此让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这没有限制的“大葫芦”该如何使用。我告诉他们,我们许多情感可以像王国维先生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样,借恰当的事物去“附着”,力求做到用心感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力求写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真实表达、个性彰显(如视角独特、联想与想象)和审美评判(立意高远、追求情趣、鲜活精美,这方面难度较大,可以先不考虑);我还告诉他们,他们曾经读过的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巴金的《小狗包弟》以及即将学到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随笔范本。为让学生砌好第一个台阶,我强调随笔应该从“有意思”写起,再慢慢过渡到“有意义”,“玩”出语文的精彩。是啊,随笔材料实在太多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名山大川清风明月,悠悠浮云款款流水,古今中外名著逸事,人生世相人情冷暖,时事纵横邻里琐事……我还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新近的事物:“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杰布·克里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被作为战俘交换的以色列大兵沙利特、充满传奇而又个性毕露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讨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甚至我们县新立起来的招牌‘养生圣地’究竟应该用‘圣地’还是‘胜地’,等等。这些,都可以写入你的随笔。”

接着,我卖了个关子问他们说:“吃过瓜子吗?”这个问题太出乎意料,大家都笑了。学生开始分享自己吃瓜子的经历,有的学生为了展现个性,谈论的话题逐渐有了深度,比如有学生谈到母亲为自己剥小瓜子时自己体会到的一种浓浓之爱。我故意急急地说:“你就说剥瓜子的细节,说母亲的眼神、动作、言语。”这些,对于写人物的随笔来说太重要了。我又告诉学生:“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平常与非常都在你那冷静而真实的叙述中。如果能把几个镜头连在一起,再加入适当的景物和个性感觉,就是一篇很不错的随笔了。”我努力让学生知道写随笔真的不难,当然随笔的成功不是朝夕可得的,需要不断的揣摩与提炼。为能从感性去“消化”这吃瓜子中的“意思”,我让学生当场读丰子恺的《吃瓜子》片断,看作者如何写细、如何联想、如何做到生动形象。

关于“随笔写作”,学生在课堂那特定的时间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方法,但只有让他们在课后细细体味才能“得乎其中”走出一片天地,语文的“玩”就是这样一个积累、尝试和超越的过程。鉴于此,我推荐学生再阅读梁实秋的《下棋》。

“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这堂随笔教学,我希望让他们学会只眼独具,再细心“编织”而能独出机杼,进而收获独到之见。学生很聪明,但是我担心他们的惰性和躁性。教学除了鼓励,也要鞭策,他们如果能有所感悟并愿意尝试,那就如播撒的种子开始萌芽了,而这之后的成长得注重“肥、水、保、管、工”了。最后,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小随笔《写在长寿边上》发给他们,试图告诉他们如何在众人的共同认知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班级的任课教师谢老师说我很勇敢。其实,不是我勇敢,而是学生喜欢看自己身边尤其是自己老师的文章,而且因其亲切更愿意借鉴和尝试。我想,只要有助于教学相长,这样的“勇敢”是值得的。

这样的课,随意且随性,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学生的思维。这一堂课很难说教给了学生什么,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游戏”的引子,至于更丰富、更艰难的“玩”法,只能鼓励学生自己去积累与尝试了。

篇4:猫的杂文随笔

直到有一天,别人放弃了接近,它才肯悄悄主动地靠近。

你越是不理睬它,它反而越是对你好奇。它好奇这个靠近它的人,天天如约而至,却从不对它做些什么。

于是便想主动吸引那人的注意,开始做一些惹人恼的举止,以期获得他的关注。

久而久之,它变得放肆起来。

它完全放下了敌意,或是亲昵地磨蹭着他的裤脚,或是跃到他肩头玩儿。它的眼睛里流露出兴奋与可爱的色彩。

后来人们奇道:他是怎么和那样一只性情怪僻的猫玩耍到一起的。

篇5:玻璃猫的杂文随笔

她跑过满满都是草莓酱的沼泽地,甜甜的味道散也散不掉。

她跑过白色石头垒成的囚牢,囚犯们诡异的笑刻进大脑。

她跑过孔雀羽毛变成的山谷,腐朽的尸体化着各色的妆。

她跑过玫瑰花化成的沙漠,所有水源都是黄沙。

她跑过木盒叠成的高楼,盒里白森森的骨头带着草莓酱的甜香。

跑啊跑,她的手脚被草莓酱浸得红彤彤,眼睛被靛色眼睛染得蓝莹莹,石粉和风沙把皮磨得晶莹剔透,跑啊跑,猫小姐找不到她的玻璃猫。

猫小姐想跑上云端好看见她的玻璃猫,暴脾气的艾厄洛斯将她一把推下,她摔倒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两眼昏花尽是璀璨砸碎亮起的霓虹灯光和闪闪烁烁的橱窗。

她就这样静静躺到早上,住在楼上的猫夫人开门惊讶地喊叫。

呀!什么东西碎了一地?

噢,一只红色爪子的玻璃猫。

——————————————————

这只是一个,走遍全世界,才发现弄丢的只有自己的故事。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已经看不清自己的样子的呢?总而言之有点感慨。

上一篇:职场金子发光诀窍推荐下一篇:珍惜初二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