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对联技巧

2024-04-25

作对联技巧(通用6篇)

篇1:作对联技巧

用英文作对联

崔红武

唉,时间过得真快!而我们生活的地球也不理会我们的感受,按自然规律不断地自转和公转,夜以继日,昼夜不息,悄悄地把2009年的春节毫无保留地转到我们的面前。当然,传统节日到了,该做的事情还得赶紧做。我与往年一样回到乡下老家电白县下洞镇河南乡,按老爸的要求和建议,自己写对联贴对联。虽然我大哥怕麻烦,持反对意见,但是老爸却认为,自己写虽然没那么正规漂亮,但是原汁原味,货真价实,无任何公害,而且更人性化,既可练练书法,又可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在对联横批上加上英文:“Happy牛 year!”。另外,上联为:“水不深春回故里”,下联为“山无高绿满河南”。请让我解释一下我的用意:

当我站在自家建的楼房四楼阳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海洋,主要是到处都种满了荔枝树等果树,但是小时候感觉很高的山怎么变矮了,我小时候在放牛玩耍的山岭可不是这样的,于是我想了一下,啊,终于明白了,主要是我们盖的楼房变高了,这是相对的原理。你看这边,鳞次栉比的乡下楼房与一个城镇有什么不同呢!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就吹到了我偏僻的小山村,家乡的发展变化与全国几乎是同步的。于是对联“春回故里”和“山无高绿满河南”就有了。

而”水不深”又是什么意思呢?当向北远眺,一条白缎仍然半绕着我的村,但是却变小变软了——那就是横跨电白大地的沙琅江,也是我上初中时的必经之路。她是沉澱着我小时美好记忆的河流,她是流动着我祖祖辈辈的血脉,她是哺育着我家乡父老的乳汁„„我对她情真意切,梦萦意绕。但是,现在当我走近堤围一看,就傻了眼:昔日清澈的江河变成了湖,水怎么不流动了;以前银白的沙滩变成了坑,鸟儿哪里去了;旧时笨重的河车变成了抽水机,船儿早就不见了„„听说,沙可以赚钱,早就给人挖光了。难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造成环境的破坏吗?顾此失彼,短视贪婪,难道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吗?怎样做到两者兼得,可持续发展,留给我们后代多一些净土,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话说得太沉重,与节日气氛不宜,且有离题之嫌,还是说些轻松愉快的事吧。我想,用英文作对联,是否独创我不知道,但至少还是有点新鲜吧!“Happy 牛year!”来源于流行语“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谐音,很妙!变成了“牛年快乐”也就顺理成章,符合人们普遍的新年愿望和期待。另外,用英文作对联是希望我们的小山村能尽快走向国际化,关于这一点你不要见笑,已非常明显,因为我村有很多人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工作,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有些人回乡时是开着宝马、奔驰等名车,身上穿着的是名牌服饰,音响里唱着的是最新世界流行曲。再是,希望大家能对国际化语言英语增加兴趣,加强学习,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学习中最好的方法。最后,你肯定有些疑虑:用英文作对联大家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吗?这是大众化问题!当然不识字的老伯伯会指指点点,但至少能看出他的好奇心和对国际化的渴望,年轻人十有八九会加油添醋地告诉他,这是:“牛年快乐,牛气冲天!”。

作于2009年春节

(本文登于《茂名日报》2009年2月4日)

篇2:作对联技巧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联作文 篇1

春节快到了,按照中国的风俗,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我们家也忙碌起来。我因为毛笔字练得卓有成效,妈妈就把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了我。

过去我们是用现成的春联,今年我想自己编春联,一展家人的才华,更增添几分过年的喜庆。姥姥掌管着一家的伙食,每天和锅碗瓢盆鸡鸭鱼肉打交道,当然她的主题离不开吃。只见她瞅着一桌子饭菜,略加思索之后开口说:“上联是‘你吃年糕年年高’,下联是‘我吃豆腐都有福’,横批是‘福星高照’”。姥姥这是根据食物的谐音和中国的过年习俗来编的,真是堪称绝配!我们大家都说好,姥姥也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接下来是妈妈的对联:“爆竹声声辞金虎,锣鼓喧天迎玉兔”,横批是“辞旧迎新”。我评价说:“老妈对得很工整,这里面既有春节的元素爆竹和锣鼓,又有虎和兔两个生肖的替换,很有年味。”大家鼓掌欢迎老爸来一联,只见他清了清嗓子说:“又是一年春风到,繁花似锦艳阳照,横批是‘春意盎然’”。

因为老爸平时工作很忙,休班时总爱带我到野外去玩,放松一下心情,听了他的对联,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芳草萋萋,野花满地的春天,特别惬意。最后就剩下我了,我想本人这个大才子得一语惊人才行,我沉默了许久,联想到今年冬天山东等地大旱,特别企盼春节降一场瑞雪,于是我灵机一动,慢慢吟道:“盼瑞雪纷纷降大地,望春雨点点落人间。”横批是“天赐甘霖”。果然不出我所料,话音刚落,全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跟我拥抱以示祝贺,我也激动不已,自夸道:“真是太有才了。”我趁热打铁,泼墨挥毫,大秀我的毛笔字,墨迹未干,爸爸就着急地把它们贴在大门上,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没想到今年我家的春联如此有创意,兔年未到,我又盼望着龙年的来临,我想来年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对联作文 篇2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早在秦朝时期,人们就有贴对联的习俗了,但那时候的对联被称之为桃符。对联一般寓意着生活美好,人丁兴旺,国家富强等喜庆的事物,一直流传至今。

今年的春节,我和爸爸妈妈进行了一场有诗意的游戏——对对联。

游戏规则: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以仄音结尾,下联的最后一字以平音结尾,中间需格式工整,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和美感。最后评审对联,最终获胜者可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待爸爸讲述完游戏规则,第一场对决就正式开始了。

妈妈先发制人,随机出了一个上联,“春回大地”,爸爸毫不犹豫的接出来了下联,“燕啄新泥”。妈妈也不紧不慢的答到“绿遍山川”。望着他们得意的笑,我心里想:姜还是老的辣啊。我蓄势待发,理清思路,春是名词,回是动词,大地也是名词,名,动,名。有了,我赶紧答到,“月照厅堂”。

听到我的回答,爸爸妈妈模仿着古装电视剧里的台词,一齐拍手道“真是佳句,妙,真妙呀!”就这样,我在第一轮的游戏中拔得头筹。

紧接着下一轮比赛又开始了,我和爸爸妈妈重整旗鼓,准备迎接挑战。这一次,可没有之前那么简单了。这一次的对联题目是,“春回大地百花艳”接下联。这次我早有准备,在诗词课上,我专门练过这则对联。我心里暗笑,看见爸爸妈妈这两位“江湖老手”陷入了沉思,我心想:“这次冠军又是非我莫属了。”经过了一番思考,我们一家三口给出了相应的答案。我首先亮出了我的答案“春回大地百花艳,福满人间福气浓。”妈妈的答案是“春回大地百花艳,喜到人间喜气盈。”爸爸先露出满意的笑容,紧接着缓慢的展开了自己的答案“春回大地百花艳,喜到人间万事新。”我和妈妈目瞪口呆,纷纷数起了大拇指。无疑这次是爸爸夺得了冠军。

最后进入了终极比拼,我们一家三口都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准备一决高下。这次的上联是“玉犬辞旧岁”接下联。我们一家人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每个字,一句话都反复推敲。时间转眼就到了,我们一家都亮出来题板。爸爸对的是:“玉犬辞旧岁,金猪拱福门。”妈妈对的是:“玉犬辞旧岁,金猪迎新春。”而我是:“玉犬辞旧岁,金猪送福来。”亮出各自答案后,我们一家三口看着对方,都大笑起来。这次的游戏全员胜出,我们把自己喜欢的对联贴在墙上。望着自己的作品,我们心满意足的笑了。

经过这次对对联游戏,在欢笑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体会到学知识的乐趣,以及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对联作文 篇3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按常理来说,外公外婆家应该有许多事要做,俗话说:忙年忙年嘛!但是我却发愁没有事情让我来做。

你瞧,爸爸妈妈都挽着袖子忙个不停。我想洗碗,外婆怕我把碗摔碎了;我想擦玻璃,外公怕我摔着了;我想拖地,妈妈又嫌我像画大字……看来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呀!我踱着方步在屋里转来转去,无聊之极,只听外公在书房里喊道:“好!终于写完了!”我一个健步冲进书房去看个究竟。见我进来,外公举起一张纸神秘地对我说:“你看,我写了一副对联!”对联?不是每年都写对联吗?这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外公来说不是小菜一碟吗?这有什么好稀奇的?满腹狐疑的我把脑袋伸了过去,看看到底写了些什么——“心想事成硕果累,悦意盎然才蕴高。”

我一边看一边小声地念了出来。外公笑眯眯地对我说:“你看,这副对联藏着什么秘密?”“秘密?”我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突然我眼前一亮,兴奋地喊道:“心悦,对联开头包含了我的名字心悦!”“对了!”外公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我写了这副对联作为我的新年礼物送给你!祝你新的一年学业有成!”看着外公期望的眼神,我使劲地点了点头。“不过,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这副对联由你亲自来写!”“我?”“对,不仅要写,写好了还要贴在大门口!”还未等我愣过神来,爸爸与外婆走了带过来,连声说:“好好好!这个主意好!”我正要为难,妈妈插话了:“我再补个横批——日新月异!怎么样?”她还得意地晃了晃脑袋。怎么办?看着一家人兴致盎然的样子,再看看外公殷切的眼神,我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可是我那个书法水平能顶用吗? “你瞧,我把写对联的红纸都买回来了!”外公指了指书柜上的一大捆红纸对我说道。看来万事俱备,只欠我动了!第二天,我们一家三口又来到了外公外婆家。这次,我们五个人可都有事情做了。

他们忙他们的.,我呢!老老实实练字,不然贴出去的对联怎么见人呢?我每写完一个字,外公就放下手中的活对我进行指点。等我把所有的字都写完了,他又跟我做一个综合评价。然后,我又再写一次……忙碌的大家也时时停下手中的活过来夸我两句。外面下着雪,我的手冻得生疼,可我怎么也停不下手中的笔来。一天下来,那幅对联终于被我练得有模有样了。第三天我再次来到外公外婆家,今天我可要正式上阵了!外公帮我把红纸按格子叠好了,墨也倒好了。于是,我便鼓足气,大笔一挥,一气呵成,把我已经练得熟烂于心的字——“心想事成硕果累,悦意盎然才蕴高”写在了红纸上。外公在一旁一边仔细地看我写字,一边欣喜地笑着。等我写完,外公拿着我的字,赞不绝口地说:“好字!好字!”外婆和爸爸妈妈闻声而来看我写的字,他们也都连声夸奖:“漂亮!没白花功夫呀!”“我家出了一个小书法家了呀!”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对了,还有外公的功劳呀!”“对、对、对!” 墨汁干了,爸爸妈妈欣喜地将我的对联捧了出去,小心翼翼地贴在了门口。还拿相机拍了好几张像。

于是,每一个亲朋好友到外公外婆家拜年,外公外婆就会将他们领到大门口亲自介绍一番,然后我就会听到不绝于耳的夸奖声,这时外公外婆脸上就会洋溢起幸福的笑容。这真是——小小一幅新春对联,浓浓一家祥和情意。

对联作文 篇4

人人都知道对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对联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同学们,你们对对联的知识了解多少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首先说说对联的来历吧。从前,有一个鬼蜮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桃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蜮。为了避邪,人们制作了一个桃符,后来他们又在上面写字,在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上,显得很喜庆,这就是我国对联最早的形式之一。

接着就说说对联的特点吧。一:对联的字数相等,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二:对联的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三:对联的结构相应。四:对联的平仄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

最后是对联的种类。对联有四种,分别是:一、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二、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三、用字技巧:引字复字、叠字、偏旁、析旁、数字等。四、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下面,我来给你讲一个关于对联的有趣小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大财主,他非常小气。一天,他的儿子也考上了科举,于是他们家大摆酒席庆祝一下,在家里大财主说:”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他的儿子在外边说:“父当官,子当官,父子皆当官。”老百姓们听了很生气,有一个才子笑一笑就走了。下午大财主把他们的对联贴到了大门上。晚上,他们都睡觉了,那个才子溜到他们家门前,用毛笔改了几笔。第二天,人们在大财主家门前哄笑,不一会,大财主出来了,看了一眼门上的对联,上面写着:“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父当棺,子当棺,父子皆当棺”,一下子气晕了过去。同学们,你们说这则关于对联的小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可见对联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之一。

啊!对联,你不仅能表达喜庆,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希望我们能把这一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

对联作文 篇5

终于赶在马年来临之前赶到了家里,腊月29急急忙忙的赶了家。爸妈见到我很是高兴,这一走就是四年,电话再怎么联系也还是没有见面亲近。

刚刚放下东西,还没来得及收拾。老爸让我跟他到二老爷家帮忙贴对联。我向来对家里的这些长辈该叫什么是分不清楚的,唯独对我的二老爷记忆深刻。二老爷今年算起来也有85岁了,60多岁丧妻,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也早已经当了奶奶或者姥姥,还有一个儿子据说不是亲生的,是捡来的,现在在新疆,已经十多年没有回家了。我问:为什么他闺女不把他接过去过年?“不是没接过,老汉固执,怕给添麻烦,又挂着家里的狗和鸡没人喂。”

“那为什么他儿子不回来?”“大概是没混好不好意思回来吧”

离着不远,三两步便到了,老人家见了我很亲切,拿出自己炒的花生让我吃,打小在农村长大,这些东西从小就是不稀罕的,但还是礼貌的剥了两颗,很好吃。

将近90的人了还自己做饭,甚至上山剪树,老人家的身体绝对硬朗。但是不管怎么说,上了年纪的人身上总是有些毛病.他告诉我他的腿一到阴天就疼。左眼也看不太清楚了,去年右眼白内障动过手术现在好点了,花了两三千,三个闺女凑的钱,儿子那时候说生意上出了问题拿不出来。

听得这些心理一阵难受,就让他把对联拿出来我帮着贴。老爸有事就先回去了。

过年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团圆饭也该是一家人在一块儿吃才有味道。对联也该是家里人一起贴个喜庆、吉利的。对于他这样的老人贴对联也许是形式,也许是期盼吧。

对联是4块钱两幅的,少了横批,纸不太好。我贴的很仔细,老人家的木门几年前上的漆,稍微一碰就会掉了,饶是这样,还是终于贴好了。老人家不识字,但是看着贴好的对联脸上高兴,直夸我学上的好,有出息到大城市上班。我也只是笑笑,不知道该回什么。

我甚至没有仔细看对联上写的什么,直到他问我。上联是:占天时地利人和国兴下联是:聚九州四海财源广进。门上的应该叫什么我不知道,暂且也称之为上下联吧,分别是:阳光普照幸福家,春风喜开富裕门。

对联里写得多好。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我知道就算我顺着念出来他也不一定能理解对联里写得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那一刻心里为什么竟会起了愧疚。

“这毛笔写得字我也不认得”我能感觉到我的脸红。老人家却没看出来。又把我让到屋里聊了一会儿。那十几分钟里是我最矛盾的时刻,既想逃开,又想留下再陪他聊会儿天。我 最终还得告辞,毕竟我不是他的儿子,毕竟我也有我的父母。

年味越来越淡,别让亲情受了沾染。回家吧,趁着他们还能等得了。

对联作文 篇6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这是《声律启蒙》上平声中的一部分。这本书作为封建蒙学精品是对于对联学习的一个不错的途径。

什么是对联?简言之就是“对而联之”。对,谓相对;联谓关联。对联之于诗歌没有韵律的限制,创作空间更为自由,但其难度决不亚于诗歌。因为它对平仄格律的要求更为严格。“平对仄,仄对平”要想完全精通并非易事。

近几个月,我也在“潜心”研究对联。但毕竟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也只是刚刚参悟了一些皮毛。绝非谦虚,事实确实如此。目前为止,真正能让我满意的也只有四联——其中还有两联存在拆东补西的拼凑之嫌。说实在的,对联这东西人人都会,小学时常练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上就有对联的影子。但要真正把它连词成句做到“句句珠玑如日月”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像鲁迅先生那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般千古佳联更是难上加难,更别提类似于“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角;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这般可遇而不可求了。

所以,准确地说,对联是“易会、难通、更难精”,就连我那唯一“疑似佳作”“决不中庸守旧物,却要上智出新奇”以及做语文理解题时对出的“北国豪放,放万里奔策马;南乡悠扬,扬三日绕余梁”也只能算是初入师门,不堪入目之作。

说对联难精,就在于其包罗万象。什么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古今中外、通俗高雅、神话典故等一应俱全。不说别的,单论《声律启蒙》一书中,便有“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等历史对;“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等虚实对;“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等典故对。此外,对联中还有巧联、妙联,什么拆字、析字、拼字、回文、顶真……非文豪不足对也!

对联是中国文化精品,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你想,能用英文来对对联吗?来个又用什么对呢?所以说,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把它继承并传扬下去。我们也许不必精通对联,但至少能够对个两下还是应该的嘛!

对联作文 篇7

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联知识讲座。

首先老师让我们说出一些名对联,并且解释它们的意思。然后老师给我们讲述贴对联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去了一个叫陈蔡的地方,带的干粮吃完了,便叫弟子子贡去向一个叫范旦的人借粮食。范旦让孔子说一句话,必须将“好坏多少欢喜恼”用上。孔子便说:“天地之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欢喜,还时恼。”于是范旦就把一桶米给孔子。后来范旦叫孔子还它的米,可孔子怎么也装不满一桶米。孔子为了面子,只好对他说:“以后只要你们看见门上贴着对联的人家,便可以去要米。”孔子回去后,又对读书人说:“以后,凡是读书人,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要是有乞丐讨上门来,要尽量施舍。”后来,贴对联就被传到了今天。

最后,老师让同学们自出自对,自编对联,看哪位同学编得好。同学们编了许多好对联。有一个拆字合字联:踩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座山。我感觉这幅对联写得真好,细细品味“踩破磊桥三块石”这句话把磊子分成了三块石,“磊”字是由三个石组成。“分开出路两座山”这句话把“出”字分成了两个山,“出”字不就是两个“山”字磊在一块的吗?真妙!

不仅有拆合字联,还有意境联呢:“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这幅对联让人走进诗的意境。在夜晚,轻风呼呼地吹着,令人神清气爽,海边柳树的枝条轻轻地抚摸着堤岸,皎洁的月光使宁静的夜晚变得更加淡清。那寒梅在风中傲立着,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傲气。多么美的意境呀!

篇3:对联的思路 仿写的技巧

其实,仿句的本质是宽泛意义上的对联。根据这一特点,解题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一、 依照“表述的对象相关”原则,确立表述对象

做对联题的第一步是寻找一个相关的陈述对象。寻找这个对象的途径,不外乎以下两条:逆径,就是从相反或相悖的方向思考;顺径,就是从相似或相近的方向思考。这同样也是仿写句子的第一步。

例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年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分析: 本题是通过顺径寻找相近的表述对象的典型。解题时,根据“表述的对象相关”原则,对照前文的“画卷”、后文的“史诗”两个陈述对象,可以迅速确定仿写句的表述对象为“音乐”或“乐曲”——“诗、画、乐”向来不分家。

参考答案: 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乐曲渐趋高潮

二、 对照“表达的内涵相关”原则,检视表达内涵

解答仿写题时,很多同学非常注意“表述的对象相关”的原则,但一找到表述对象,就急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写出答案,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则——“表达的内涵相关”。即如果没有特别要求,仿写的句子应该与例句在表述内容、情感色彩等方面保持一致。如同解答数学题时要树立“验根”的观念一样,大家复习时要牢牢记住,确定表述对象后应及时检视表达内涵与例句是否相关。

例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___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分析: 根据“表述的对象相关”原则,可轻松地确定三处空格的表述对象分别为与“春”“冬”相近的“夏”“秋”和与“心绪”“生命”相近的“灵魂”。然而,在传统诗歌悲秋思维的惯性作用下,很多同学在第二个空格处写出了“秋风黄叶中的悲吟”之类的答案,这种答案无疑与整个语句所表达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愉悦”的内涵相抵触,所以是不恰当的。

参考答案: 盛夏林阴中的小憩 秋日高天下的闲步是灵魂的依傍

三、 根据“使用的句式相同”原则,调整句式结构

仿写句子时,完成一、二两个步骤,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仿写的内容的构思,但还应琢之磨之,在仿写的形式上精益求精。对联对形式的要求很高,句式、结构、相应部位的词语的词性等都必须严格保持一致;而仿写的要求稍低,但必须和例句使用相同的句式。

例3 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对“生命”的思考,请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

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

剥落了生命,你招来了燕语和莺啼。

分析: 审题时,同学们可以发现,例诗中存在以下两种句式,即第一分句中蕴含的判断句式和第二分句中蕴含的转折句式。如果仿写的诗没有运用到这两种句式(或两者缺一),该仿写就会被视为不合格。

参考答案:

一颗沙粒,是一种苦痛;

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和晶莹。

四、 依据“采用的修辞相同”原则,斟酌修辞手法

对联非常讲究修辞,要求在修辞手法上严格保持一致,情境也要和谐。比如同样用到比喻,其喻体和本体的特征也应保持一致。与此相通,仿写句子时,仿句与例句在修辞上也要保持一致。

以例3为例,“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句,实际上判断词“是”是一个暗喻词,它悄悄地提醒同学们,仿写时应该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剥落了生命,你招来了燕语和莺啼”中的“你”字明确告知大家,本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两句之间用“生命”一词过渡,是广泛意义上的顶针手法的运用,这一点容易被疏忽。

篇4:对对联的作文锦集[范文模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对联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对联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吃过早饭就去写对联。首先,我拿起书本,在拿几张报纸,最后再拿笔墨,就照着书上的字,在报纸上练:“春”字。开始我虽然写得不怎么好,但是我还是在练,最后,我终于把春字练得非常好,爸爸妈妈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到了下午,我开始写对联了。爷爷先给我裁纸,然后,我就写了三幅,分别是:日出千山丽,花开万里春。日出三春暖,花开四季春。景美年国瑞,春新日历人欢。写好了爷爷还把我写的对联贴在门上面,哈哈!我可真高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写对联吗?有时间也写写看哦!

对对联的作文 篇2

今天,我正在玩电脑。突然,老爸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说:“儿子,看看,我带来了什么。”说完,就从怀里掏出一些大红纸包,我一瞧,脑袋里就出现了两个字:红包!一想到这里,我便伸出手将大红纸包全部抢了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可是大红包里并没有钱,只有几张红纸条。我不死心,把所有的大红包都打开,可是得到的结果都一样,我十分地扫兴,对老爸说:“老爸,这些是什么东西啊?”“哈哈,这些是对联,今天我是让你贴对联的。”

“贴对联,”我立刻来了兴趣。“那好吧,我今天就贴一次。”

贴对联首先要选一幅好的对联,我把刚刚掏出的那一幅幅对联全部打开,十分认真地挑了起来。挑对联可是一个十分需要专注的活儿,看来看去,觉得这个好的时候,又觉得那个好,觉得那个好的时候,又发现还是原来的那个好。最后,我决定选了一幅对联,于是,我拿出剪刀和胶布,开始贴对联了!

先把胶布粘到对联上,然后将胶布剪断,光是这一小小的“工程”,我就忙活儿了大半天。这是因为胶布老是剪不断,还差点剪断我的一根手指头,气得我怒发冲冠,用力一剪,差一点就剪到对联了。剪好了对联,该贴了,我走到门前,贴了起来,对联终于贴好了。我松了一口气,大声地念了起来:“中宇清和紫微高照,银花璀璨金龙飞腾。”这时,老爸走了过来,笑咪咪地说:“好,完成了任务,我带你出去玩!”“耶!”

这一天,我很开心。

对对联的作文 篇3

过大年啰!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全家和亲戚们一同会老家,除了和奶奶唠唠家常,最主要是帮奶奶贴春联。

奶奶家共有11个门,由于门太多,奶奶老了,经不住贴春联上上下下爬高,所以我们都来帮奶奶贴春联。我们决定采用效率高,又简单的“分工合作法”来贴;我们分为:爸爸负责把需要贴春联的墙壁打扫干净;妈妈和二娘 把写好的春联剪裁一下;我和璐璐负责把裁好的春联送给贴春联的大伯和二伯,再把地上被爸爸撕下来的旧春联扫干净;由大哥和二哥往墙上刷浆糊;二奶奶呢!她老人家也就乐呵呵的给我们大家煮羊肉汤了。

分工完毕,大家立刻忙碌起来,刷浆糊的刷浆糊,贴春联的贴春联,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热闹非凡。只见刷浆糊的二哥个子高,是一位一米八的帅小伙,一抬手就 可以刷了,轻松的很,而大哥就不一样了,有的时候还得踩板凳,但也忙得不亦乐乎,高兴着呢;我和璐璐更是连蹦带跳的,送春联比妈妈和二娘裁得还快,像两头活泼的小鹿被放回森林,异常兴奋,虽然两手都被春联染成了红色,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情绪;老爸的活可是个苦差使,由于爷爷去世得早,家中只有奶奶一个人住,所以楼上楼下都落满了灰尘,爸爸一扫,灰尘就纷扬起来,害得爸爸又是打喷嚏又是咳嗽,唉!是个好汉就得挑重活呀!

终于,经过我们得不懈努力,春联全都贴好了,被贴上春联得奶奶家如同穿上了新衣服,立刻多了一份过年的气氛,再加上奶奶家院子里的菜地上还有一层薄薄 的积雪,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全家人喝着暖暖的羊肉汤,看着自己贴的春联,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只用了不到20分钟就贴完了这么多个门的春联呢?答案就是团结的力量。如果其中两三个人不干,也许不会影响大局 ;如果一半以上的人不配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大家团结协作,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对对联的作文 篇4

过年啦!过年啦!

家里东西都以新换旧,特别把家都装饰一番,欢欢喜喜迎春啦!我家的大多数东西也都“下岗”了。几家欢喜几家忧!有人失业了,就得有人上岗啦!就说我家的“对联”吧!这可不是平常的对联哦!就请听一下我家去年的对联吧!

上联:“公主小妹一声令下”

下联:“老爸老妈马上办妥”

横批:“公主刁蛮”!

怎们样?是不是知道我老妹的作风啦!??不讲道理。是的,平时在家,如果稍有不满,就会嚎啕大哭,令人不知所措,还会趁此机会提一些无理的条件,如不答应,又会洪水大发;如果受了委屈,那可不得了了,哭个没完没了,那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的`流,那可是一个人一年的饮用水源啊!想想都觉得可怕,哪敢不听命于她!不过总不能一直放纵她,这公主的头衔也得撤了。这不老妈被册封为了皇后。请听今年的“对联”!

上联:“只许老妈逍遥”

下联:“不许亲人快活”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改编)

横批:“皇后偏心”

没想到吧!堂堂“皇后”也很自私,她的伟大“美女事迹”是说不完的。例如:在买东西这件事情上,如果老爸想买一条裤子,老妈就会把老爸所有的裤子摊在他面前,狠狠地数落他一顿。老爸打开衣橱,指了指那一大叠老妈的衣服说:“你不也老是买新衣裳吗,不然这些都是哪里来的!”老爸极力回击,企图争取一个买新裤子的机会……这种激烈对抗的场面在我面前已经重演了N次了。二老的精力真是旺盛啊,真心希望他们80大寿以后还能保持这状态。

虽然小妹的行为略带有一股霸道,老妈是令人无语的。可是她俩给我家带来了欢乐和幸福,真是我家的一对活宝啊!

对对联的作文 篇5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我和姐姐在家看电视,爸爸下班进门告诉我说:“今天是三十,明天就要过年了,今天要贴对联。”听了之后,我高兴的情不自禁的蹦了起来,终于要过年了,我赶紧把对联找了出来。

我们开始贴对联了,我准备好透明胶带,先把对联打开,爸爸告诉我和姐姐说,对联分横联和竖联,横联要贴在门的上方正中间的位置,竖联贴在门的两旁,大大的福字倒贴在门的正中间,说明福到的意思。爸爸把打开的对联,用手扶住放在墙上,我踩着梯子用透明胶布把对联贴在墙上,姐姐站在远处,看贴的歪不歪,我们忙的不亦乐乎,一会的功夫就贴好了,家里立刻有了一番新年红红火火的气象。

上联是:春风得意财源广;下联是:平安富贵家业兴;横批是:吉祥如意。

明年的对联我争取自己写,那样更有意义!

对对联的作文 篇6

今天我看见了一副有趣的对联。

宋代吕蒙正对贫富不均的世道非常痛恨,每逢春节,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有一年,他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由数字组成的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只有两个字:南北

我看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是什么意思,爸爸提醒我说:“对联由上下联和横批组成,上下联的被字数一般是五,七,九,十一等单数,横批为四个字,你看它的上下联差了什么?”我说:“上联差一个一字,下联差一个十字。”爸爸又说:“十是不是和食同音,那么一呢?”

我心想,一不是和衣服的衣同音吗?缺了一个“衣”少了一个“食”,不就是缺衣少食吗!我高兴地叫了起来:是缺衣少食!是缺衣少食!

我又看了看下面的横批,心想,横批要四个字,怎么只有两个字?东西南北不是少了东西两个字吗?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说他家里没有东西!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们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没有吃的和穿的!

对对联的作文 篇7

每年的除夕人们都会在门框上贴对联,并燃放爆竹烟花。

贴对联的历史还要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的人们安居乐业,和睦幸福。但是每一年的除夕,都会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来骚扰人们,它会把人们的鸡羊都吃掉。于是每一年的那一天人们就把窗门紧闭,不敢外出。后来人们试探到那个怪兽怕红色、光和声响,所以人们就把红纸裁成门框大小的条贴在门框上。那一天的晚上点许许多多的灯,使光非常强,人们还把竹子放在火堆里烧,火堆里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这样就把“年”赶走了。第二天人们互送礼物表示祝贺。后来人们把红纸写上字帖到门框上,这样就形成了对联。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就取代了以前烧竹的方法。

其实关于对联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精妙,很多人想得到王羲之的笔迹,所以他家的对联一贴出去就被人取走。后来王羲之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把一幅对联写好后,裁成两半,一半写的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王羲之叫人把这几个贴出去,果然无人去取,但王羲之的夫人看了很生气,王羲之却说:“夫人莫急,明日再看。”等到第二天大清早,王羲之叫人把另一半贴上去,就成了一幅好对联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对对联的作文 篇8

终于到年三十了,按年俗该贴对联了,早晨我便把梯子搬了出去,楼门里各家各户也一样,忙着贴新的对联,大家都感到年味特浓。

妈妈把一个金光闪闪(哦,应该是红光闪闪)的大福以及一对金光闪闪的对联给了我,而爸爸就拿着一把剪刀和一卷透明胶过来了,爸爸让我给他剪好胶带,他就开始贴,你看先把对联扶正,然后再把胶贴上,横批上要贴六次,而上联和下联要贴十次。可福字要贴好可不容易呢,福字要贴成一个菱形。爸爸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干活非常认真,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不知如何下手。我首先剪好四条胶带,把胶带贴到手上,然后我把一条胶带横着贴在最上面的一角上,把这一角上的胶贴在门上,然后依次把其他三个角贴上,可就在关好门的那一瞬间,只听啪的一声,福字掉了下来。

我喊“妈妈,快来!”妈妈问:“怎麽啦,乖乖?”我说:“福字掉在地上了!”妈妈说:“你在去是试一次!”我跑到门前,重新把福字又贴了一遍,这次贴的非常牢无论我怎麽摇也不掉。

经历了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一次不行,再试几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对对联的作文 篇9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自然少不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年俗活动——贴对联。

一大早,我们便赶到奶奶家,帮助奶奶把院子里的门上都贴上对联。由于对联很多,工程量大。所以我们要进行分工:妈妈负责刷浆糊,爸爸负责贴对联,我,则负责拿着一个扫把骨朵儿,负责把贴上的对联刷一刷,使对联粘的更牢固,而爷爷奶奶则负责后勤工作,分工结束后,我们就要开工了!

首先由妈妈在要贴对联的地方涂上一层很均匀的浆糊,然后爸爸把准备好的对联端端正正的贴上去,最后则由我用这个外形奇特的“小扫把”在对联上刷一遍,再刷一遍,直到对联平整又牢固的粘在墙上。有了我们一家熟练的操作,几幅对联和大大的“福”字很快就要贴完了。可是没想到的最难的还是后面——院门口的对联和门神。刚要贴门神,麻烦事就来了,两个门神到底哪个在左哪个在右呢?“该这个在左边吧?”妈妈犹豫的说,“没事,贴吧”爸爸便贴了上去,贴好后。爸爸回屋一看图,才惊叹了一声“哈哈,贴反了!”哎,刚才算是白忙一场呀!门神贴好了,开始贴对联。门口的大对联2米多长,差不多半米宽,我拿都拿不成,上半截刚糊上,下半截就被风吹的“哗啦”乱响,好象孩子在风中哭闹,爸爸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大家伙”贴好,真是不容易!

篇5:对对联技巧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如: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

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5、平仄相合,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往右翻。

对联的禁忌:

1、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相同。

2、忌“同字”。上下联中不可有相同的字。

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可改为:“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可修身”。

读一读《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四、对联的种类

篇6:2-7对联艺术技巧之遣词技巧

对联的艺术技巧之遣词技巧

遣词的技巧,指的是词词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某些特色,获得某种艺术效果。

一、双关法

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使其同时表达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表面的,一是隐藏在深处的。二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从之分,为主的多是隐藏在内部的意义。这种修辞方法称为双关。

双关一般有两种类型。

1、谐音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关意义,常表现为不同的词性或不同的结构。如《巧对录》中记载的一联: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从表面意思来看,上联是写江中船行的景象;下联是写演奏音乐的场景。然而,联中却深藏另一层意思。“橹速”,意为摇橹迅速,其实谐音三国东吴名臣鲁肃;“帆快”,意为风帆行得快,音谐西汉大将樊哙;“笛清”,意为笛声悠扬,音谐宋朝大将狄青;

1 “箫和”,意为箫声柔和,音谐西汉名相萧何。这四个词都是主谓结构,而所谐之词却是专用名词。

明末湖南衡阳人王夫之,曾在南明桂王的朝廷当官。抗清失败后,隐居衡阳船山。他曾写过一副怀念明朝,不仕清朝的对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借“清风”指清朝,借“明月”指明朝。借清风的“清”与清朝的“清”同音;借明月的“明”与明朝的“明”同音。

2、词义双关。

也称寓意双关,是利用词的多义性,使语句具有双关意义。如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题剃头铺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磨砺”、“及锋”、“头颅”等词从表面上看,讲的是剃头,实际是说只要等起义一爆发,他就要率领起义队伍杀尽天下贪官污吏。

欣赏这类对联,所寓之意须要根据写作背景去推想。词义双关多用于行业联、戏台联等。

二、比喻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利用乙事物与甲事物有类似点,从而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

2 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如、像、是„„),并由此组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主要形式。

1、明喻。常用“乙像甲”这一形式表示。如一副巧联: 新月如船,撑入银河仙姐坐 红轮似镜,照归碧海玉人观

“新月”、“红轮”是本体,“船”、“镜”为喻体,“如”、“似”是比喻词。

再看武昌黄鹤楼联: 江城如画宜初霁 风月无边似旧时

2、暗喻。直接用“是”、“作”、“为”之类的词语进行比喻。如广西桂林阳朔画山联: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暗喻也可以完全不用“是”之类的词语。如: 宝塔七层,高举金鞭对白日 长城万里,倒生牙齿啃青天

联中将宝塔喻为金鞭,将长城的垛口喻为牙齿。

3、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取代甲事物,表达两事物之间的关系比暗喻更要密切一些。如河北赵县赵州桥联: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3 不用任何比喻词,直接借“碧玉环”取代桥洞,借“苍龙背”取代桥身。

三、借代法

借代,即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原名,而用另一与某事物相关的事物替代,以增强联语的形象性,协调联语的音律。它既不像同义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也不同于借喻,只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

如章世钊赠徐悲鸿联: 海内共知徐孺子 前身就是九方皋

徐孺子,即东汉南州名士徐稚,家贫,但有大德有大名;九方皋,善相马,与伯乐齐名。《九方皋》又是徐悲鸿的油画名作。上联是借人(徐稚)代人;下联是借物(油画名作)代人,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非常贴切。

借代法有几种。

1、代物。即以事物相代。具体代抽象。如: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间

这是宋代进士洪平斋所撰的对联。这里的“之乎”、“而已”是借用具体的文字符号来代替“学问”这个概念。像现在我们常

4 用“神州”、“九州”来代替中国,都属此类。

抽象代具体。如明代于谦少年时与主考官对的一副对联: 小子暗藏春色 大人明察秋毫

主考官看见随父进来的小于谦,衣袖里放着一朵鲜花,就出了上联。花,本是春天景象中的一部分,以“春色”代“花”,使其变得抽象。

再如一副中秋联: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飞轮、明镜、银盘,都以其圆、亮的特点替代月亮,轮影代月影,镜光代月光。

2、代人。即以与人有关的事物来代人本身。这种形式又有多种。现列举两种。

以作品代人。如清人吴梅挽曾朴联:平生事业《鲁男子》 半世风流《孽海花》

这是借两部作品代替作者曾朴本人。以官名、籍贯代人。如一副讽刺妙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代李鸿章,当时李鸿章主政,他是安徽合肥人。下联人

5 翁同酥,时任户部尚书(相当于古代司农),江苏常熟人。

除了可借作品、官职、籍贯代人之外,还可以借用处所、歌谣、饰物、绰号等代之。

四、比拟法

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即有意以物拟人,以人拟物,这就叫比拟。

拟人:

无生命之物拟人。如: 洞辟几时,问桃花而有语 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

问桃花,“她”不语;看亭子,在怀情。桃花与亭子都是无生命之物,作者通过比拟,把它们人格化了。

有生命之物拟人。如: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说祸福 燕来雁去,相逢路上话春秋

对联写四种动物两两走在一起时,边“说”边“话”,这就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

拟物:

以人拟物。如革命先辈郭亮题长沙铜官乡乡公所联: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6 对联将把持乡公所欺压老百姓的那些地主豪绅称作是“猪公狗公乌龟公”,把他们当作畜牲看待。

以物拟物。如云南昆明金殿联: 金殿凤凰鸣晓日 玉阶鹦鹉醉春风

鸣凤山也叫鹦鹉山,金殿在鸣凤山上。“凤凰”与“鹦鹉”本为山名,是无生命之物。这里说它们“鸣”、“醉”,就把它们当成了另一有生命的“物”了。

五、夸张法

夸张,是在现实生命的基础上,有意对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强化描述,使之更强烈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夸张可分为扩大和缩小两种形式。

扩大夸张:直接扩大事物本身的特征。如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览千嶂奇观

玉清、太清、上清,称为“三天”,是说极高的境地。一开门,就到了九重天之上,说明泰山之高。通过夸张,山势的高耸,就鲜明地突现出来。

行业对联多用扩大夸张,这是因为其本身有商品宣传性质,尽量把自己的产品和经营的商品说得精美、实用、质高、价廉。如鞋店联:

7 步月能飞舄 登云可代梯

缩小夸张:就是通过将其他事物相对缩小来加大其程度。如湖南望城紫云宫联:

高阁俯南溟,看九万里鹏飞,无数云澜生眼底 重湖通左蠡,听卅六湾渔唱,大千风月入怀来

无数云澜是“大”,而出现在眼底,就变“小”了;大千风月是“大”,而进到怀中,就缩“小”了。通过这样“缩小”,反而突出了紫云宫的高峻。

再看一副春联: 革命铁肩担宇宙 春风妙手绣江山

“宇宙”之大,众所周知,如此之大的空间,却“缩小”在人的铁肩上。“江山”也是广阔的,却能让人的手来“绣”。

六、衬托法

衬托,即为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往往用相似、相关或相反的另一事物来陪衬、对照,而使某一事物更为鲜明。一般有两种形式。

正衬:正衬的衬体是从正面来衬托的,它多用于风景名胜(以景衬景)和纪念、哀挽死者(以人衬人)。如:

帆远浮天阔

8 江空得月多

这是前景来衬托后景,即以“帆远”衬“天阔”;以“江空”衬“得月多”。

再如史可法祠联: 生有自来文信国 死而后已武乡侯

对联以文天祥、诸葛亮的忠烈从正面衬托史可法的忠烈。反衬:即衬体从反面衬托。如: 飞瀑半天晴亦雨 寒潭经古夏如秋

上联用晴天也飘洒纷纷的“细雨”,来反衬飞瀑的蒙蒙雾气;上联用夏天也清爽宜人来反衬寒潭四时的清幽凉爽。

另外,还有将正衬和反衬两种类型结合一起运用。如岳飞墓联:

屹屹碑前,应先跪赵构,后跪秦桧 峨峨墓侧,宜左葬宗泽,右葬刘琦

赵构,即宋高宗,宋代偏安江南的第一个皇帝,迫害岳飞的主犯。宗泽、刘琦均为坚持抗金的将领。上联从反面、下联从正面衬托出岳飞的崇高品质。

七、设问法

设问,就是为了引起注意和思考,先有意提出问题,然后自

9 己作答,或问而不答。对联中的设问,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有问无答: 上下联皆问。如: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仅上联问。如郑板桥论文章联: 搔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仅下联问。如杭州忠肃公祠(祀于谦)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上问下答:如1917年毛泽东为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病故同学追悼会撰联:

为何死了七个同学 只因不习十分间操

此联通过上问下答,指出该校不重视体育,造成学生病故的恶果,目的在于唤醒师生们吸取“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惨痛教训。

八、反问法

反问,也叫反诘,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问题中。这种疑问形式表

10 示的是确定的意思,其语气更为强烈。

反问的形式,常见的有两种。

肯定询问表示否定的答案。如鄂文端赠法渊若联: 除却诗书何所癖 独于山水不能廉

反问句的意思是,除了爱好诗书外,没有其他的癖好。这是肯定的询问,表示的却是否定的内容。

否定询问表示肯定的答案。如铁匠铺联: 不受几番磨炼 怎成一段锋芒

此联意为,不经过几番艰苦磨炼,怎么能锋利无比呢? 句式是否定的,但答案却是肯定的。

为了加强语气,对联用反问时,也常用“岂”、“谁”、“安”、“哪”、“何”、“难道”之类的词。如:

岂有文章倾社稷 从来佞幸覆乾坤(廖沫沙挽邓拓联)安危谁与共 风雨忆同舟

(周恩来挽张淮南联)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11(康有为挽谭嗣同联)

反问与设问是有区别的,设问主要是为了吸引和启发读者,反问则是为了给读者以感染。

另一个区别是反问不需要回答,即使它是联中的一个分句,其后面的分句,也不承担回答的任务。如吴作人题蒲松龄故居联:

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世 安得装妖冶?后代剥它画皮

上下联首句反问。上联说,哪里有真的鬼狐,写《聊斋》的蒲松龄不过借鬼狐之形劝人醒过来罢了?下联是说,丑恶的东西怎么能装出妖冶的样子,如果真的装得出来,后人也会剥去它的画皮。

九、用数法

用数最大的特点就是数词与量词的结合,它们之间相互对称。在形式上,一般有上下联相对的:“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也有当句相对的:“五风十雨黄梅节;二水三山李白诗。”另外,也有不配量词的。如旧社会某地街上贴有一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乍看对联,让人莫名其妙,其实上联隐去一个“一”字,谐“衣”;下联隐去一个“十”字,谐“食”。连起来,就是缺衣少食。为避免招惹是非,撰联者隐晦其词,来反映黑暗社会人民的

12 苦难生活。

对联中的用数,大致有如下几种规律:

一是上下联固定一个数目,多次重复。如庐山虎溪三笑亭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二是上下联数目合成自然数列的一部分。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一掌有五指,一塔(六合)有七层。由掌的指数、塔的构造为依据,把“一”到“八”的八个自然数插入联中。

三是上下联的数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如: 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通桥 上联由大到小,下联由小到大。四是进行数学运算。加法。如一副寿联:

不福星,真福星,即此一言,可为君寿 已五十,又五十,请至一百,再征余文 下联将两个“五十”相加,得和一百。减法。如一副巧联: 七鸭过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13 “三双”即六只,“七”减去“六”,即剩“一只”。一尺减去九寸,还剩一寸(十分)。

乘法。如: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边孤雁,月边带影一双飞

北斗有七星,倒映水中,即同时扩大一倍,得积“十四”。“孤”为“一”,连月下的影子,则是“一”的倍数,故说“双飞”。

除法。如: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峦洞,经由中洞五溪中

“七里”行至一半,即七除以二,得商三点五,即三里半。

上一篇:以压岁钱为题的初中优秀下一篇:用辛勤的劳动筑起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