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2024-05-07

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通用7篇)

篇1: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红花镇一中领导班子自查自纠

活动汇总报告

红花镇一中

2015-6-6

红花镇一中领导班子自查自纠

活动汇总报告

为贯彻落实西华县县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校党支部、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县委、红花镇镇党委、教育局党委群众路线教育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校认真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工作,教育实践活动得以平稳顺利推进。现将我校开展此项工作做一个简单地汇报: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校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学校充分利用展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实践活动氛围。

二、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及时反思、交流、讨论、征求意见、深入广大教师中、办公室、教室,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聚焦“四风”查摆问题,并按照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对开展活动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根据学校实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校教学工作统筹兼顾,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学校安排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集中教职工观看电教片、传达上级党委的文件精神进行政治学习,每次集中学习后均组织学习讨论。学校全体党员、教职工更加明确了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贯穿“正衣冠、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传播正能量,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除此之外,还另外安排的大量的自学内容,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学习、认真笔记,并在每次集中学习之后写出学习感悟,根据学习的内容认真撰写学习心得。通过联系实际学、查摆问题、拟写对照检查材料、带着问题学,全体教职员工初步领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提高了他们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学习教育讲认识、找差距、明方向,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校领导班子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严守政治纪律、反对民族分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敏锐性不强,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大局意识。

2、对民族政策、民俗民风了解不够,对双语学生关心太少。

3、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把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刻。

4、班子成员在对学校维稳值班督查方面有时存在松懈。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学习,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2、走基层工作部署中,侧重深入双语教研组和双语班级。

3、加强学习,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

4、把维稳督查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做到毫不松懈。

二、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校工作中有些决策与教职工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效性,不够深入了解教师心理。

2、学校部分工作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检查总结不及时。

3、部署工作照抄照转,不结合实际;习惯于用会议落实工作,会后分解责任不够、跟踪推进不力。

4、学校工作周计划、月总结主要领导点评不够,重点工作阶段性推进不够,督办落实力度不大。

5、学校领导班子在部分业务提升学习方面存在“实用”主义,上级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不能够从学校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业务提升学习。

6、学校领导班子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还存在“老套路、老思想”。整改措施:

1、班子成员明确分工,深入各个教研组、各个年级,形成合力。

2、教务、政教、后勤,责任明确分工,及时检查、督促。

3、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分解工作安排。

4、对每周工作、每月工作及时跟踪、认真细致点评。

5、班子成员带头认真制定教师业务提升计划,扎实开展业务学习。

6、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办法,逐步摆脱“老路子、老思想”的束缚。

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不够深入基层、课堂教学,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学校的部分制度在执行时不能一视同仁。

2、部分领导存在直接安排下属完成上级文件、会议安排的具体工作的“甩手”现象。

3、开展密切联系师生的活动太少。整改措施:

1、转变工作作风,制定计划,深入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对事不对人”。

2、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会议安排的具体工作中做到及时跟踪、指导。

3、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开展密切联系师生的活动,拉近校领导与老师、学生的距离。

四、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某些方面服务意识、能力不强。

2、有的人上班时间工作懒散、时间观念不强,不能严格要求。

3、工作效率低下。

4、在具体工作分工中存在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的现象。整改措施:

1、加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2、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做到严格要求自我。

3、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工作效率。

4、自己分管的事情自己干,今天的事情今天干完,不推脱。

五、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做得不够。学校有浪费水、电、纸张现象。

2、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3、存在讲面子、讲排场的现象。整改措施;

1、完善制度,细化工作,杜绝水、电、纸张的浪费。

2、大力弘扬吃苦耐劳精神,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

3、工作追求扎实、认真,不讲排场、面子。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我校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来所做的工作、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望局党委予以批评指正,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下一期教育活动。

红花镇一中 2015-6-6 6

篇2: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根据《谷城县迎接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的工作方案》的精神,我校按要求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始建于1989年,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942人,其中男生472人,女生470人,住宿学生885人,其中住宿男生436人,住宿女生449人;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在岗教职工92人,中学高级11人,省级优秀教师2名,市县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1人。

二、主要情况

(一)、政府重视支持保障均衡发展

1、建设用地和校舍建设面积达标。学校占地44948平方米,生平47.72米,建筑面积21689平方米,生平23平方米。建有400米环形标准塑胶运动场,有两个标准的篮球场,设置有球类器械等运动场地,有满足全校师生同时做操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我校绿化面积13168M2,占学校占地总面积的65%。学校校舍基本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相互配套。

2、教学装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我校按国家标准建有够用的普通教室,建有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综合档案室、门卫值班室等教学辅助用房。有足够的教师办公用房和满足师生需求的食堂、开水房、厕所等生活服务用房。我校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建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的要求。我校根据湖北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及《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目录》的要求配备了体育卫生器材。室内设备标准化,建筑风格清新明快、浑然一体。

3、经费到位,确保师生合法权益。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政策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经费预算编制落实到位。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按照义务教育管理新机制的要求,我校每年将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对领导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城乡教师交流待遇、优秀教师奖励政策、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等全部落实,经费得到了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及质量考核投入不断增加,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4、落实资金,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按规划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努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到位。目前,我校有计算机教室2个;建有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 **册,达到了生均**册以上。

(二)、抓好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添活力

1、我校教师做到了基本合理配置,现在岗教师数额按核定的编制配置,实行了教师交流,我校在全镇内建立了支教、交流教师的工作制度。

2、教师实行聘用制,对教职工师德修养、工作量、考勤、教育教学工作、业务研修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续聘的重要依据。

3、优化教学导向。利用职称政策导向,对申报职称人员按照《石花镇中心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细则》量化打分,择优申报。以教研促技能,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夯实内功,提高教学技能,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4、强化校本培训。对培训的内容、方法、考核评价、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

5、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月直达教师个人工资账户。每年预算教师医保经费人均**00元、住房公积金每年人均**00元,全部到位,足额上缴。

(三)、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均衡发展

1、规范招生行为,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我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按县教育局统一规定划片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服务区小学毕业生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我校保障了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100%。

2、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3、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天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上午为早6:50时至11:50分,下午为14时50至17时40分(其中安排了40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同时要求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4、严格控制作业量。书面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

5、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校没有组织参加过各种选拔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6、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争取资金改造,更新美术室、音乐教室和实验室。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开展1小时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健康教育,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安全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能力。

(四)、扎实开展关爱工程,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1、学校坚持对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自主移民等特殊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学校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贫困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并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对特别困难学生进行捐赠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每学期至少到每名学生家庭走访1次。各班班主任在计划中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特别关心这部分学生,让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关爱、贫困学生感到了温暖。

2、建立完善的助学帮扶机制。学校认真落实了帮扶计划,让每位党员、干部、教师实行“一帮一”,我校基本实现了贫困学生帮扶的全覆盖;学生的资助工作也开展的扎实有效。

3、加强德育管理注重家校联系。为落实德育“456”模式,我们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同时抓好特殊学生的关爱教育。我们始终把重点放在对“留守学生”的帮扶上,把难点放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上。我校认真开展了“如何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理论研讨会,教师人人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评比。我校“家长学校”办得有特色,被评为“市级示范家长学校”。

4、德育组织机构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有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有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科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德育目标,渗透德育教育。各种计划有具体措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了主题班团会、国旗下讲话等多方面的德育工作。定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情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教育、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了“文明城市创建”征文等活动;开展了以“首义精神耀千秋”爱国主义读书活动;通过黑板报、班会进行环保知识教育;还开展了“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总之,学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对他们实行多元化的关爱教育。

三、存在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偏老年化。

2、学科结构失衡,在我校教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教师占了大多数,而音乐、美术、体育和计算机等专业学科教师很少,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需求。同时学校一方面呈现数额“不缺”,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缺员”的问题突出。

3、我校教育教学设备还有待改善,学校图书室藏书量不合标准,尤其急需解决的是教师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学生运动场的建设。

篇3: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封闭式问卷部分;另一个是开放式问卷部分。我们认为,学校课程领导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程规划,二是课程管理,三是对三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确立为衡量学校课程建设质量的三个一级指标,并将每一个一级指标细化为若干二级指标。调查通过语言陈述的方式说明其含义或要求,让学校对照课程建设实践进行自我等级评估,以全面了解区域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状况。本次调查在2009学年进行,向全区共102所中小学发放问卷(综合高中、特殊学校等除外),共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93%),其中中学42份,小学39份,九年一贯制学校14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校能够制订课程建设规划,但规划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不足

在一项对学校有无课程规划及其课程规划中课程思想是否明确、课程目标是否可行的调查中,61%的学校认为学校的课程建设规划能够很好地体现学校的课程思想、办学理念,有明确的课程建设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目标切实可行;有35%的学校认为基本能达到该项要求,4%的学校认为自己的课程规划还不太成熟或还在拟订过程中(见下图1)。

虽然我区大部分的学校已制订(或正在着手制订)学校3~5年课程建设规划,但对课程规划内各项内容(或各个指标)及要求的研究或实践还不太均衡(具体见下图2)。在“不太符合”的选项中,“特色课程与薄弱课程”“课程科目与课程评价”“课程发展机制”三项的数值明显高于其他两项。

从图2可知,虽然不少学校比较重视课程体系的建构,但对于课程体系内各科目的位置、关系和对学校的重要程度尚未明晰,不少学校还未能明确拟定建设怎样的特色课程,对薄弱课程如何建设也比较茫然。这在开放式问卷中也有所提及,不少学校认为学校是根据课程方案要求设立了三类课程,只要三类课程存在就说明学校建设了课程体系;而这三类课程是否是按照学校(主要指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建设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还未进行研究。

2. 学校能发挥课程领导小组的作用,但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方面尚需加强

(1)以校长为首的课程领导者的课程行为

自课程权力分配制度变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职能转变,即要从行政领导转化为专业领导。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当前学校校长将比以往任何时期的校长以及教师都将承担更多的课程责任。校长要深入课程实践,多了解学校的课程状况;要厘清课程思想,带领课程领导小组明辨责任、共同决策;要领导全校教师按照学校课程规划进行课程建设。调查发现,我区大部分学校的校长课程意识较强,能够及时吸收、转化、落实先进课程思想和相关课程要求,并深入课程实践,带领课程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2)课程管理的常见工作比较

与校长的课程实践行为相比,课程管理的许多工作还有待跟进。如我区只有近半数的学校在课程决策时能够“参照或综合学科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各方意见”,即课程领导小组还未能完全合理分工、民主决策。包括校长在内的课程领导小组虽然能够深入课程实践,但对于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或规律、课程资料的积累与反思、课程经验的总结与升华等相关管理工作关注较少,这极大影响了学校课程领导决策的前瞻性及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教师课程实践激励制度及课程能力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如何让教师领悟学校的课程思想及课程决策,以及能否让教师重视课程开发并投入课程实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课程建设质量。所以,在学校课程管理工作中教师的工作应该是管理的中心工作。

调查显示,我区许多学校并未重视对教师管理工作的研究。如在一项“把是否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其工作量计算、职称认定、年终考核定等相挂钩;对某些建设成效较好、影响较大的课程给予相关教师专门奖励,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建立学校课程建设专项基金;满足某些校本课程实施中对时空的要求”的调查中(见下图3),只有36%的学校选择了“完全符合”,大部分学校尚未健全相关机制,甚至未将此工作列入学校课程管理工作范畴。这从学校课程的长远发展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3. 学校能够深入实施三类课程,但在课程建设的规范性方面尚需提高

(1)三类课程的实施方案

大部分学校已分别制订或正在制订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及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但由于受传统课程思想的束缚,相对而言,学校比较重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即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重视程度不够。在基础型课程的实施中,相对而言,学校在学科发展目标、教学成效、教研组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成效较为突出。

(2)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从整体来看,我区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工作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拓展型课程的建设还有许多工作尚待深入,如在“课程实践与发展”项目的调查中,只有约37%的学校选择了能够“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拓展课程,并有课程纵向发展记录”;在“教研组建设”项目的调查中,有近20%的学校尚未成立教研组。另外,虽然绝大部分学校能够制订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但实施方案较多地停留于学校的规划与管理层面,在进行具体的个别科目的建设时,还未能完全按照要求建设规范的科目方案。由此可见,我区拓展型课程在发展性、研究性、多样性、适切性、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尤其是在科目的规范性建设上还需要加强。

(3)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与其他课程相比,研究型课程属于亟需实践深入与理论升华的一门年轻且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型课程。整体来看,我区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正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的研究型课程还不太成熟。在实施效果方面,由于其课程功能的隐蔽性、延迟性等原因,其显性效果尚不及拓展型课程。

与其他课程相比,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实施方式等有很大差异,这对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甚高。所以,研究型课程对学校在课程的管理、教师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区不少学校尚未重视学校研究型课程教研组的建设,尚未培养起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的研究型课程的专职或兼职教师,这极大影响了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建设质量。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我区课程领导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有些工作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明显不足;有些工作虽然已有一定成效,但在持续发展方面难度颇大。要快速提升各校课程领导力,除需要学校继续加强自主努力、实践研究外,区域还需要加强统筹协调、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在实践中逐渐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1. 区、校需加强三类课程衔接与统整的研究

在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经验总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区大部分学校在课程建设规划中未能基于学校的课程思想、课程目标系统建构课程体系,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是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被动建设,而且不少校本课程的建设过于依赖个别教师的专长,所开发的课程从属性上看更似“师本课程”,尚未发展为“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学校建设基本处于个别科目或个别主题的“点”状水平的建设。学校迫切需要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角度进行“面”上的整体架构。

学校要进行“面”上的课程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在明晰三类课程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寻找各类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各自的定位及关系;然后基于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基础确立课程建设方向及重点,将学生的发展、科目的建设、课程的实施相互融合,建立结构清晰、关系明确的校本大课程体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中长期课程规划。

2. 区、校应加强特色课程的评估与管理研究

在参加此次调查的学校中有80所学校有特色教育,但其中只有39所学校初步建成了相应的特色课程。如北桥中学是科技特色和法制特色学校,学校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开发了《桥梁》《建模》《环保》等科技类校本课程和《让法律的阳光照进课堂》等法制教育类校本课程。但我区依然有41所学校有特色教育但无相应的特色课程。而且在已建成的特色课程中,我们发现课程质量差异较大,许多课程实践时间不长、课程思想不明确,课程开发多偏重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且以课程内容重心来标注其特色。

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教育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特色课程建设的理念、方向,课程建设的质量、社会影响力等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课程理论界对特色课程研究较少,我区只提出特色课程的建设要求,但对于其建设规律、标准等都未作明确指示,学校的特色课程存在与否、质量如何等更多地处于经验层面。所以,区域应加强特色课程的评估与管理研究,一方面给学校一个明确的特色课程建设的准绳或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要从特色课程起步,全面提升我区的课程评价水平,推动全区课程建设质量。学校也要在特色课程的内涵、发展路径等方面多进行探索。要积极开展区、校合作,从“特色课程”的创建、管理、评价等入手,并将其经验拓展到其他类型课程的建设,以及课程建设其他方面的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

3. 区、校应加强课程领导者专项培训课程的建设

由于我国教育传统及课程研究水平所限,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界,关于课程领导的内涵、职能分配、工作方式等尚无定论。所以,区域要整合各类资源,进行对课程领导的研究,开发适合我区课程领导者需要的培训课程,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优化。学校则应针对当前课程领导的现状,提出需求与建议,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与发展性,进一步完善课程。

培训课程可分阶段施行,如第一阶段的课程内容要以“课程领导者实践行为表现”为主,让课程领导者明晰自己的行为要求,即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第二阶段以“课程领导者的专业要求和工作方式”为主,让课程领导者清楚自己在“研究共同体”中的职能要求,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第三阶段以“课程哲学与学校课程的关系”为主,让课程领导者学会从理念与要求的关系入手研究学校的课程方向,即解决“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培训课程实施方式可以多样,目标也可以多元,如可以采取通识教育和基地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集中一些好的资源,结合各校实际,优先培养一批具有较大课程领导潜能的课程领导者(包括校长、教导主任、部分骨干教师等),为区域课程领导者的快速成长树立榜样。

4. 区、校应加强教师课程能力的专项培养

教师在学校发展尤其是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我区各校无论是在校本培训还是校外平台的搭建方面,显然还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不能符合当前课程建设的需要。我区目前对于教师课程能力方面的培训偏少,尤其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意识、课程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培训要加强针对性,应多以案例式主题培训为主。

区、校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学校教师课程能力状况,针对基础与需求,制订教师课程能力专项培养计划,计划既要包括课程建设共通能力的培训,又要包括具体学习领域、具体类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培训。在此过程中,学校的校本培训与区域培训要相衔接,区、校互动、点面结合,多方努力为教师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与环境。

5. 区、校应加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

对于任何课程来说,只有进入学校实践场的为师生所适应的课程才是理想的课程。基础型课程作为自上而下专家主导开发的课程,更多地代表了一部分主流文化或掌握主要课程话语权人群的课程理想,其在规范性、目标导向性、内容系统性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优势,但其适应性、灵活性等方面也存在着先天缺陷。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校还存在着机械执行基础型课程的情况,未能将基础型课程转化,并二次开发成校本、生本课程,部分学校甚至无校本化实施课程的意识。

区域应加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指导,这既是提高基础型课程实施效率的重要举措,又是强化教师课程意识、转变教师课程观念的重要方法。区域指导既可以渗透于各学科常规研训活动之中,又可以成立独立项目组,以便能更加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挖掘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般要求或规律。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中,学校课程领导要将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联同一体、共同实践,推动学校课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6. 区、校应加强已有课程建设经验与资源整合的研究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各学校课程建设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发展思路与过程、结果与水平也不同。为了快速全面提升各校课程建设水平,一方面,区域应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经验的总结,整合区内现有资源,建立区域课程建设资源库和课程实践基地,从“学校课程体系建构、某门或某类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工作模式、研究型课程的管理、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课程评价”等角度建设区域课程建设网上资源库;搭建校际合作的平台,让有共同发展愿景、共同发展需要的学校形成课程建设合作共同体。如闵行区浦江镇第一小学、丽江小学等学校建立了“龙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友爱实验学校、吴泾中学、北桥中学等学校建立了“环境教育及校本教材编制”共同体,华坪小学、七宝第二中学、莘格高中等学校联合形成了地方科技类系列课程建设合作团队。另一方面,区域要探寻资源开发和各种影响,与学校合作,发掘校本课程建设一般规律,提升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建设的理论水平。

7. 区、校应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规律的研究

与我国的传统课程相比,研究型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实施方式等多方面确实存在诸多差异。这导致学校在该类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更大难度,从思想到行为、从过程到管理都会遭遇更大挑战。所以,区域在通过常规管理加强探究型课程规范性建设的同时,要与学校合作,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学校课程的整体建构角度,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规律的研究。如凸显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要素、厘清课程内容要素的组织方式,充分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心理学领域中的问题解决规律、哲学中的方法论与知识论),系统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转化研究型课程总目标,明晰各阶段课程具体目标,研究课程实施方式,区别课堂内外的教学要求与价值。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寻研究型课程建设的一般规律,提升区域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8. 区、校应多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与保障

教师、评价、资金等是本次调查提及较多的影响学校课程建设的因素。要想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除了加强多方面研究之外,还需要行政给予支持与保障。如根据学校需求给予学校校长在课程建设和管理上更多的行政自主权,给予教师更多的行政话语权;根据学校基础与发展给予学校以资金保障,让学校首先在该方面扫除后顾之忧,让大家更专注、更执著地投入课程研究及课程建设中。为凝聚区内更多力量投入课程建设,区域应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让各部门都能明确责任和任务,在工作中形成相对分工合作的良好氛围,从而构筑区域课程建设研究与管理共同体。

篇4: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根据东胜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挥部《关于开展“环境友好学校”评选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开展了“环境友好学校”的创建活动。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东胜区第一中学位于东胜区乌审东街北,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布局和谐、环境幽雅。学校占地面积4289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39.15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129人, 教职工153人。学校有完备的教学楼、实验科技电教楼、多功能综合报告厅、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环境建设教育工作

(一)总体目标

一所学校环境的好坏,是反映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优化育人绿地,创建育人佳境”是我校创办环境友好学校的总体目标。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科室、综合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环境友好学校”创建实施方案,部署安排各项工作,对环境教育宣传、教师环保培训、课程设置、学科渗透、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检查,整改,及时总结。我校制定的《东胜区第一中学五年发展规划》、《东胜区第一中学工作计划》,都把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列为重要的一条。德育处、教科室、综合办等部门都落实了相应的措施,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让环境教育的理念牢牢树立在全校师生心中,做到了领导重视,师生参与,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三)重视环保培训

校领导有环保理念,学校也非常支持普通教师走出去学习和培训。今年9月21日我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韩鹏来我校做了《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专题讲座,使广大师生深受教育。我校还制定了环保培训计划,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由学校行政有关人员讲解环保知识,全体师生员工都认真学习环保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环境友好学校的内容和创建意义,使教师的环境行为水准及环境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四)档案记录

我们开展工作注重实效,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如下发的文件、学校制定的计划、工作总结、教师的论文、教案、学生的征文、制作的小报、校刊等有关资料交档案室及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并分类归档。为我校创建环境友好学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一)课堂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抓好课堂教学,对 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我校开展了多学科的环境宣传教育,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积极渗透环境教育,渗透的内容贴近生活、注重实效。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会、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例如:音乐课和美术课上,老师经常会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欣赏春花、夏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调动创造美的积极性;生物课上,同学们学到了如何和动植物做好邻居、如何保护动物……每学期每科都能组织一次环境教育研讨课、环境教育主题班会,普遍受到学生欢迎,教育效果好。

(二)形式多样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我校成立了各种环保小组和学生会志愿者团队,环保小组均配有辅导老师,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首先结合常规工作开展环保活动。学校把环境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将学校环境区划分给各个班级,要求各班遵照一日三扫、每周大扫,落实卫生打扫工作。同时各班要让每一位学生树立卫生责任意识,将环境卫生包干到人。各班的“绿色小卫士”积极发挥其作用,做好课间环保、卫生的维护与监督工作。

其次,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主题教 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学生会、团委、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活动,通过开展环境教育研讨、知识竞赛、书画展、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第三,开展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如“寻找身边的陋习”、“让我们的校园亮起来”、“环保小报设计比赛”、“铲除校园牛皮癣——口香糖污渍”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培养与环保教育宣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达到100%。

(三)公益行动

在社区宣传方面,我校组织学生到小区、饭店、商场等场所进行环保宣传。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到街上宣传、到校外活动,使同学们提高了环保意识,受到了深刻的环保教育。“4.22”地球日组织学生观看保护地球的视频。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废品回收”活动,同学们将废纸、易拉罐、酸奶瓶等废品收集起来,卖给收购站,用这笔收入作为班费;引导学生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保护环境的活动;师生亲自动手栽种了花草树木、布置了墙面、清理了校园周边垃圾。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了全社会成员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四)设施配备情况 在我校处处可见环保教育的标语和警示牌。校园内有永久性的环保宣传标语 —--“学校是我家,环保靠大家”、以环境保护为专题的宣传栏、班级墙报,校园广播站经常播出以环保为主题的内容等;图书室、阅览室有环保宣传书籍、杂志。

(五)学校生态环境方面

学校在水、电使用等方面采用落实责任和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正面引导学生珍惜资源外,公共场所的水电使用由综合办人员专门负责,教室、实验室的水电使用由各班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学校提倡节约用水以来,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果然减少了用水量;学校在用电方面一直是精打细算,绝不浪费一度电,制定了具体的节电措施。对于放学后不关灯的办公室、教室严肃通报,并在当月的结构工资和班主任费中进行考核,有效的杜绝了电能的浪费。实验室废物被妥善处理,并设有电池回收箱,将旧电池送交环保局。

四、学校环境建设

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实验区、活动区安排有序。校园环境优美、窗明几净,学生卫生习惯良好。为了力求校园整洁,我们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开展评比,现今校园内空气清新,卫生清洁,厕所干净无异味,无卫生死角。去年和今年学校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加大投入,极大地改变了校园的面貌,具体做了以下七件事:

(一)建筑面积2038平方米,投资800多万元的多功能报告厅投入使用,为师生的各项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今年春天校园内新种植的50多棵山桃树竞相开放,把校园装扮得分外美丽。

(三)大门东侧70多米的旧栅栏换为美观耐用的工艺护栏。

(四)将旧车棚更新成配有太阳能装置的崭新车棚,为骑电动车的老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节约了能源,做到了低碳环保。

(五)校园内摆放了12000盆鲜花,将过去的草坪更新为更健康、更绿色的景天草坪。我们的校园就是花园。

(六)将四号楼的的陈旧水磨石地板换成安全、环保、美观、易于清扫的LG卷材地板,将多栋教学楼功能楼的外墙、花园围栏重新粉刷,旧校园换新颜。

(七)投入30多万元的各单体建筑、廊道文化宣传项目前期工作已经结束,本学期马上开始施工。这一工程又将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五、取得的成果

(一)学校的各层领导和各科任教师都能够认真学习环保知识,拓展环境教育的思路,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增强了。

(二)通过开展有关环境知识方面的讲座、校园变得干净整洁了,乱写乱画现象减少了,杜绝了浪费、不卫生、不文明的陋习,校园一派整洁文明的新气象。

(三)取得的荣誉:

2000年4月获东胜区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2002年7月被评为自治区绿色学校 2005年4月获东胜区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6月获自治区“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2006年6月被评为自治区“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

2006年9月被评为盟级“环境优美学校” 2008年9月被评为东胜区“卫生单位”

2009年1月鄂尔多斯市绿色环保传播协会授予我校“洁丽雅杯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2009年4月获东胜区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

2010年6月被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评为“鄂尔多斯市环境文化周活动先进集体”

六、存在问题

教师环境教育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为教师在环境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参与率较低,环境教育方面的论文、作品较少。由于是一所老校,学校的各项设施较为落后,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今后方向

创建“环境友好学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环境教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校的各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决心把创建“环境友好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 作来抓,通过创建“环境友好学校”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东胜区第一中学

篇5: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根据天教办〔2015〕46号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以校长曹运军为组长,副校长严癸红、曾新平、王伟、郭和林、周勇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争创“十星级文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兴校,人才创校,特色强校,环境美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合格,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国家需要”为育人目标,创特色,办名校,育良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连续8年居全市前列,2016年以来喜讯传来,先后荣获“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天门市文明单位”、“ 天门市首批平安校园“、“天门市巾帼文明岗”、“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四城联创征求比赛优秀组织奖、“2015年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自2016 年争创建“十星级文明学校”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改善立学校面貌。全校师生更是以高涨的热情,极强的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十星级文明学校”的创建中,抓安全,重德育,促教学,不落下每一个学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集中精力提高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对照考评细则,分门别类在常规管理中详细地落实。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事必亲躬,每位教师都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创造了健康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安全中成长,在教育中发展。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德育教育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2、教学质量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3、文化体育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4、校务管理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5、综合治理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6、生态环保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7、环境卫生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8、团结和谐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9、道德风尚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10、校园建设星,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自查标准总分100分,自查得分100分。

二、具体做法和措施: 1、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安排具体,落实到位,健全了少先队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坚持每周一同升一面旗活动,认真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清明节到金岗山烈士陵园扫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师家访制度,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情况。2、教学质量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抓好课改的学习,组织教师赴襄阳、十堰进行学习,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大力推行“一管四学五法”课堂教学模式。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变教学常规为常规教学,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建立科学的常规督查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对教学工作计划、上课、备课、作业批改,每月检查一次,并进行通报。

根据校本教研计划,围绕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说课、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每学期举办课内比教学活动,人人参与,建立教学质量分析制度,完善评价制度,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开设阅读课,书法课,器乐课,乒乓球,传统体育项目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教师编制《多宝一中阅读活动指南》和《多宝一中综合实践活动》两本校本教材。3、文化体育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体、音、美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上好“两操”,抓好大课间,音乐教师创编校园舞。每年举办春、秋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每天下午第三节安排一个年级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每年五月定为我校的艺术教育月,五月里开展绘画、书法、声乐、器乐、舞蹈、表演比赛,获一等奖的文艺节目在庆六一儿童节上表演。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秋季组织检测,并按时准确上报测试数据,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艺术教育活动。

4、校务管理工作:

坚持集体领导,科学决策,过程监管,追求卓越的校务管理理念。建立灵活高效的校务工作运转机制,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利明确,分工负责。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等工作的管理,为了有效开展法制教育,我校建立健全法制教育领导组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教育法》、《 教师法》、《 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通知精神,学校聘请了均州派出所长陈刚为法制副校长,定期召开法制报告会,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培养了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制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维护了师生的合法权益,校园无暴力和违法违纪现。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对教师们关心的晋级、年级考核进行公平、公开评选,并进行公示。每次暑假前召开一次教代会,对学校一些重大事情进行讨论,教代会通过后进行实施。

5、综合治理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综治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落实快速反应机制。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而引发重大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学校与各部门、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存入档案,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有计划、有记录。安全教育列入课时计划,经常讲,周周讲。制定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工作技能训练。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上报机制,落实安全稳定信息员制度,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重大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不迟报、漏报、瞒报。认真落实门卫管理制度,实行出入学校门卫登记。每学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和相关逃生演练。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外出社会实践等活动,都向上级进行了审批。学校没发生过重大涉稳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发生,无安全责任事故。

6、生态环保工作:

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学校被授予“十堰市绿色学校”,学校积极搞好校园绿化,达到春有花,秋有果,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在车棚、垃圾桶处张贴环保知识。积极参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每年举办生态科普活动1次,同时开展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学生深入到社区宣传科普知识,小花园安装风光太阳能系统,小花园内的灯照明用太阳能晚上照明,厕所内的水循环利用,做到废水也不浪费,节约经费同时,向学生宣传了环保理念。

7、环境卫生工作:

我校的卫生工作围绕“卫生、防疫、健康、安全”八字方针,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建设健康校园为抓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卫生工作成绩。卫生区责任明确,每天两扫两检,学校成立了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有分管领导,有责任处室,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工作计划、总结,有检查、评比。切实抓好传染病预防工作,健全组织网络、明确职责,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报告、晨检、消毒等各类制度并应用于工作中,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

8、团结和谐工作: 校长民主意识强,重大事情都通过校长办公会研究讨论,校领导导班子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切实关心职工切身利益,教师生病住院学校都去看望,教职工精神风貌好,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显示屏告家长书、校园网、共青团广播站等形式,加强对教育热点和敏感问题的宣传解释,网上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并作好解释宣传。

9、道德风尚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每两个月举办一期活动,分别开展了“学生道德讲堂”和“师德讲堂”活动,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教育。讲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与学校开展“十星级”学生评比相结合。全校教师师德师风良好,无一人违反师德。

10、校园建设工作:

校园建设有整体规划,目标明确,布局科学。充分彰显特色和个性。室内外干净整洁,管线整齐划一,电灯、电扇、电教设备安装整齐安全。精心设计安排校园绿化、美化、硬化、照明及景观,校园功能分区合理。

我校在这次星级学校创建活动中,加强和巩固了学校里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体系,完善和规范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巩固了教育教学成绩,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多宝一中

篇6: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善堂镇第一初级中学被教体局确定为初中标准化建设学校创建单位,在各级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教体局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学校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领会关于《鹤壁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评估细则》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以《鹤壁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浚县善堂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于全国文明乡镇----善堂镇,成立于1959年。经过几代教师的无私奉献,善堂镇一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建设者,为国家输送了2000余名大中专学生。

2010年10月,由于办学体制的需要,成为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5277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9863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名,2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13名,其中现在岗专任教师112名,高级教师14名,省级骨干教师2名,市骨干教师9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级优秀教师4名。县级优秀教师21名。良好的师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采取多元投资方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实验楼及其它功能室等教学设施设备均得到不同程度补充。1992年投资40余万元新建1840平方米教学楼一幢。2004年投资500余万元新建55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一幢。2006年建设843平方米教学楼一幢。2011年,又投资200余万元建设660平方米阶梯教室和教学白板。如今的善堂一中,校园环境幽雅,校园文化气氛浓厚,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为学生成长奠基,为学生成才铺路”为办学理念,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强化、三个合作竞争、四个育人”,即: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教职员工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团队合作竞争、学生学习合作竞争、后勤服务合作竞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以“文明、诚信、拼搏、创新”为校训,全体教师以“民主、求精、从严、善诱”的教风,采取“分组合作、自学探究、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形成了“勤学、善思、明辨、求真”的良好学风;以“合格+特长+创新”的办学特色,全力培养会学、乐学的思考者,全力培养敬业、乐业的劳动者。

在管理育人上,学校与时俱进。认真实施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竞争上岗,强化教师考核,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以此为契机,健全人格教育,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的革命传统等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始终。通过主题班会、观看录像、评先树优等手段,真正把育人理念落实到实处。

在教书育人上,全面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强化人人有课题工作,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利用信息资源,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力度。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在不同年级中分别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小制作、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兴趣特长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成立的业余篮球队、羽毛球球队、文学社等,现已成为学校特长办学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同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借鉴其他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经验,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积极探索实行“四字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在环境育人上,学校不仅注重改变育人环境,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融美化、绿化、净化于一体,融知识性、艺术性、创新性于一体。教学楼内做到了四季有花,让师生在浓郁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学习;楼道墙壁上,师生的书法、学生的格言等作品,潜移默化地创设了育人竞争氛围;以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原则,在各班级中进行特色创意,精品手抄报等每月一期的专栏,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宿舍内,在学生会干部和舍长带动下,充分发挥宿舍小群体的智慧优势,自己动手,创设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几年来,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积极探索,励精图治,耕耘不辍,通过艰辛的努力,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硬笔书法教学实验学校,省级英语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市平安校园、市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级综合督导先进单位,县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目前,学校管理且趋向科学、规范,教学改革不断成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常规管理日趋精细,学校处处呈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

二、自查自评过程与结果

1、成立领导小组、学习相关文件,以党政主管领导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处办人员为成员的标准化建设自查小组,认真学习上级文件,通过学习使每位成员掌握了自查评估各项标准。在评估过程中,实行层级评估管理体系,目标到岗,责任到人。

2、对照标准,严格自查,摸清底数,统计数据,及时上报。

3、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学习宣传动员,通过实施方案,宣布清河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4、评价办法与评价结果:依照文件要求,对4项A级指标、12个B级指标、41个C级指标、131个评估要点逐一进行评判,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共计得分106分 A1办学条件:分值60分

得分54分 A2队伍建设:分值15分

得分15分 A3学校管理:分值25分

得分22分 A4寄宿学校:分值20分

得分15分

三、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一)办学条件(得分54分)

(1)运动场未达到白化、硬化标准,没有达标的田径运动场地及400米环形跑道,校园体育设施设备陈旧、简陋等。

(2)校园环境不达标,尤其无固定围墙及领操台,缺少呈现办学理念主体景点,运动场未达到白化、硬化标准,没有达标的田径运动场地及400米环形跑道,校园体育设施设备陈旧、简陋等。

(3)没有劳动实践校园田地。生均校舍面积,绿化面积,教室、图书室、语音室、阅览室等部分功能室面积仍不足,教学及辅助教学设备设施部分仍不达标,如:缺少部分功能室(体育室、光盘播放室、卫生室、单身校工宿舍与浴室等);师生桌椅、电子备课室电脑等均需更换;生活用房功能不全,楼内厕所不能使用;图书数量不足,看座不足;器材配备不达标(音、体、美、卫、劳技、心理咨询)。。

总之,办学条件虽有改善,但仍与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师队伍建设(得分15分)

主要问题: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不够(部分教师正在达标中)、培训经费不足、教师培训率未达100%。

(三)、学校管理(22分)

主要问题:无德育必修课、学生分散家访人力物力不具备、课程虽开齐,但个别学科未开足(初

一、初二体育课)、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足90%等。

(四)、寄宿学校(得分15分)

主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有待于提高,如:缺少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主题景观等。

总之,虽然善堂一中

顺利通过省政府 普九工作验收,有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发展。但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学校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管理有待于更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仍有待于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更加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应更加体现时代特征。。。

四、今后的整改措施是:

1.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的战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快办学条件达标,加快教育建设步伐,完成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

2.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提高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认真对照《鹤壁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继续查漏补缺,组织实施,力争高标准全面达标。

篇7: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我校创建于1938年,前身为国立师院,1980年定为省级重点中学,2001年定为教育部第二批挂牌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现为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有高中教学班53个,学生3500余人,共有在职高职中教工210人。校园占地240亩,是省级园林式单位。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从1980年定为省电教实验基地时的几台幻灯机起家,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

对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条件和《湖南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检查方案》,我校自查如下:

一、组织管理(权重10分,自评10分)

1、发展计划(权重2分,自评2分)

学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五年规划,措施具体,目标明确。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目标是:使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总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进行教学研究活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服务。

2、制度建设(权重2分,自评2分)

我们制订了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保管、维修制度,如: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教材损坏、赔偿、报损制度等,并能照章执行。还建立了相应的帐册:①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设备教材经费帐;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教材实物帐;③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教材借还登记册;④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教材损坏、赔偿、报损登记册;⑤电视录像放映登记本;⑥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登记本。学校有4名专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负责执行管理。

学校有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制度与成果推广制度,并能认真执行。

3、经费保障(权重4分,自评4分)

娄底市、涟源市两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发展给予支持。学校每年拿出50万元以上用于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

学校收取的信息技术教育费等经费专款专用,有明细账目,账物相符。

4、人员保障(权重2分,自评2分)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和教研小组,有40多名骨干教师参与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

学校配备4名专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和维修。

二、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权重15分,自评13分)

5、计算机教室(权重4分,自评3分)

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室五间,语音教室两间(共120座),计算机308台,学生用计算机人机比达到11∶1,计算机能基本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6、多媒体教室(权重4分,自评4分)

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2间,都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备等配置。2005年,我校投资150余万元,装备了25间电子白板教室。在原已实现“三机一幕”进教室的基础上,每个教室都有一个网络教学终端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家里或办公室的计算机,从FTp服务器上浏览和调用校园网络内部资源,也可以登陆因特网下载网上资源,再以终端模式通过资源服务器进行课堂教学;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既优化了教学手段,又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同时,我们使用省电教馆推广的睿翔教育系列软件,与北京英才苑网站进行长期合作,利用他们的电子备课系统、资源中心及办公系统进行办公和教学,把他们的优秀教学资源直接送进教室,真正实现了办公、教学现代化。

7、校园网络(权重3分,自评3分)

2003年上半年,我校投资260多万元,建成了1000M光纤连接为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局域网,并与因特网连通,网点布置到所有教学用房(共420多个信息点),可实现资源共享,建好了一中网站。学校网站几经改版,内容全面,切近实际,点击率高,受全校师生欢迎。

8、教学软件制作及电子备课室(权重4分,自评3分)

学校有教学软件制作室两间,16台专用于教师进行教学软件制作和电子备课的电脑,同时配有扫描仪、刻录机和打印机等设备,有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学校70%的教职工拥有私人电脑,学校帮他们开通了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

三、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权重15分,自评15分)

9、教学资源购置与配备(权重5分,自评5分)

我们积极引进教育教学资源,收集、购入了大量的符合教学大纲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录音、录像和VCD等音像教材,包括经教育部审定的各学科电子教材和适合课题研究的电影资料,建成了一个容量达400G、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且涵盖每个学科、能适时升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学校有经过国家和省电教馆审定合格的适合现行教材的相关学科录音、录像带,VCD、DVD光盘、幻灯投影教材,每年适时进行了内容更新和补充,满足了教学与教研的需要。

10、教学资源收集与共享(权重5分,自评5分)

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局域网等多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形成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学校通过采集、编辑和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有一中特色的教学资源。

11、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权重5分,自评5分)

学校有自主开发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要求的各学科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每年进行了内容更新和补充。

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学校对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

学校是省定的CAI课件开发协作单位,能积极参与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多个课件获省奖。

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权重15分,自评15分)

12、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权重3分,自评3分)

学校配备了4名专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负责信息技术教学,满足教学需要。

13、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权重6分,自评6分)

凡省电教馆等部门举办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或现代信息技术经验交流会,学校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总是亲自参加,校长和管理人员均获得了计算机等级合格证书;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班,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获得了由省厅颁发的信息技术初级合格证书,2005年有部分教师获得了信息技术高级证书。2003--2004年,学校教科室利用星期日、节假日举办了多次电脑技术、课件制作培训班,效果良好。2005年,学校又组织教师多次进行了电子白板操作培训,并有相应考核记录。

14、教育科研能力(权重6分,自评6分)

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研活动每学期2次以上。本学期高三教师掌握了电子白板的操作技术,实现了无粉笔教学。目前,我校90%的中青年教师掌握了下列几种制作CAI课件的技巧:①控制按钮和滑杆控制条的设计技巧;②灵活运用不同格式的音频、动画和视频文件,节约硬盘空间的技巧;③使物件准确对齐的技巧;④在课件中显示系统的日期、时间的技巧;⑤将课件上传至服务器的方法和技巧等。50%以上的教师具有开发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力。

学校有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55%以上的教师承担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教改课题,并及时应用于教学工作。

五、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权重25分,自评21分)

15、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率(权重8分,自评7分)

学校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学科达100%。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达8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40%以上。

16、教师的教学效果(权重9分,自评9分)

学校专任教师能有机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优质课比例达30%以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校组织测验,学生满意度达到80%以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2005年我校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410人,1人录取清华大学。

17、学生的学习效果(权重8分,自评5分)

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成绩合格率达100%。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有明显提高。80%学生能够较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脑作品制作、电脑机器人等中小学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并获得县市级以上奖励。

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成效(权重20分,自评20分)

18、研究成果(权重8分,自评8分)

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研究规划,并承担了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已有4项获省、市奖励。学校研究总结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规律,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娄底市中学进行推广,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学校每年都有20篇(部、个)以上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专著、教学课件等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或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出版)或交流推广。

19、学校管理与运用(权重6分,自评6分)

学校能够将信息技术用于学校行政、学生、教学等管理工作,如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科室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提高了管理效率。

20、示范辐射作用(权重6分,自评6分)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了办学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每三年内学校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在娄底市范围内推广。学校经常组织对外开放活动,举办优质课竞赛和教学研讨会,近年先后有邵阳、隆回、江华二中、娄底一中、冷江一中等多所学校和涟源市内其他学校来我校参观考察、交流经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红花镇一中学校领导班子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红花05-01

泥土育红花范文05-20

描写红花的段落04-14

红花的研究论文04-15

藏红花栽培技术04-08

红花黄色素提取论文04-18

绿叶配红花的优美句子01-18

藏红花的真伪鉴别11-10

精制红花油工艺探讨09-11

红花的研究论文提纲11-15

上一篇:高中班级管理举措下一篇:设立税务师事务所条件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