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探险的作文

2024-04-21

写探险的作文(精选8篇)

篇1:写探险的作文

冒险就是冒险!任何时候,都会有危险甚至生命损失。

然而,有些以冒险为职业的人却勇于面对困难。比如?中国张骞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之路。血马、鸵鸟蛋、葡萄、石榴、苜蓿、核桃、亚麻等。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还有外国的“斯科特探险队”,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绅士风度和献身事业的英雄精神令人钦佩;从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到冰封的南极,从死亡地带的罗布泊,到塞外沙漠,从西方的麦哲伦,到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从明朝的徐霞客,到今天的于春顺,生命不息,探索从古至今。冒险过程惊险刺激;冒险故事,生动感人。

也许,有些人会对这些探险者有一些看法,认为他们是?冒险是无意义的冒险,耗费大量时间,耗费大量金钱;可能生命有危险,不值得。

马克思说:“科学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走上希望之路的光辉顶峰。”因此,这不仅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人类对自己的挑战。无论是高俊的山峰,深海海底,还是繁忙的宇宙,都有人类伟大的足迹。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悲惨的失败。然而,正是因为伟大的人类精神,我们的文明才有了今天。

篇2:写探险的作文

记得六岁时的一天,我看见家门口的草丛上阳光明媚,花木茂盛,我突发奇想,决定去草丛“探险”,整顿好衣装后(其实只带了一个小瓶和一根木棍),我出发了。

刚进入草丛,只看见一些小草在随风舞动,再往里走,只见一朵大黄花象一颗食人花张开大嘴在冲我笑,紧接着一朵、两朵……“哈哈哈哈……”我仿佛听到它们不怀好意的笑声,不由得倒退几步,惊慌中,草丛变成了森林,蝴蝶小虫变成了鸟兽,杂草密集处变成宝库,草木荒凉处变成带有机关的陷阱……我“探险”其中,十分紧张。突然,一只黄色的大鹏鸟在我眼前飞过,落在了“食人花”上,我正担心它不要被“食人花”咬到,一个身披绿色铠甲的武士举起两把大刀过来了,只见它大刀一挥,大鹏鸟刹时不见了,我正出神观望,不觉大吃一惊。定神细视,原来是一只蝴蝶和一只螳螂。我大怒,一把抓住武士的脖子,放到瓶子里,我的探险之旅结束了。

篇3:爱探险的颜料

“今天画什么呢?”我一边想着,一边开始挤颜料。心不在焉的我不小心把一些红色和黄色的颜料挤在了一起,“这可怎么办呢?毛笔也沾上了。”我一边小声抱怨,一边用毛笔胡乱涂抹着。突然,笔下出现了一抹橙色。咦?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我不再规规矩矩画画了,而是将不同的颜料混合,去发现新的颜色。在妈妈的提示下,我用加法算式把结果列出来:红色+黄色=橙色,红色+白色=西瓜红,红色+蓝色=紫色,蓝色+黄色=绿色……

原来,意外的失误却有意外的收获,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了。生活就如同这颜料,不同的颜料混合,就能让生活画面更多姿多彩!

篇4:写探险的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者先提供一段文字,或者图表等形式,在图文材料中一般隐含某种寓意,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选择不同的审题角度,把握内涵,确定中心,不再由命题者“定标题”来规定相关的审题角度或进行含义的明示。

一、审题立意

1立意的多向性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材料和要求如下: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假设在往年的话题作文阶段,很显然,最后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作为提示语,暗示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应作为关键句,可以由此把握住材料中的主要写作对象和含义,具有导向性。但是,这则材料作文则不同,“②角度自选”要求考生不能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或某一句话来立意,而应该抓住材料的不同对象,也就是不同的“角度”以及“核心语义”来审题立意。

在“新材料”作文中,材料中不同的对象都可以作为审题立意的角度,比如这次作文出现的对象有:探险者、蝴蝶和蜡烛。可以把握每一个对象中蕴含的不同深意。

首先,从蜡烛的角度分析。当时探险者因为要深入山洞探险,所以点燃蜡烛,本没有想到会打扰或者破坏蝴蝶的生存环境,但是,他们的无意之举,确实在客观上,改变了山洞里的温度和湿度,而对此非常敏感和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的蝴蝶,只好退回到更深处的山洞石壁。微弱的改变竟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结合原材料最后一句提示语,可以确定立意:“小”与“大”。“小”可以包括:“细节”、“小事”、社会中的“小人物”,但是应该和他们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大影响联系在一起分析,如果仅仅单纯地分析某一方面,则偏题。进行关系型话题的辩证思考,可以写出思维品质较高的考场作文,这也是本次作文的主要立意。

其次,从探险者的角度分析。当他们进入山洞之后,看到有很多美丽的蝴蝶在山洞的石壁上休息,探险者并没有因为蝴蝶的漂亮和对它们的喜爱,就去捕捉它们,反而是选择了不打扰蝴蝶,悄悄地离去,这样的行为背后,虽然已经在不经意间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蜡烛使山洞的气温和湿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和体现出来的探险者的思想: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

再次,从蝴蝶的角度分析,蝴蝶在面临突然来临的生存威胁时,并没有选择“适者生存”,学会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退回到更深处的山洞石壁内,从积极的角度立意的话,可以隐喻象征人生的哲理——某种处世的哲学——静美、在浮躁的社会中追寻心灵的家园、坚守等。如果有这样深刻的立意,就可以从很多较浅显,同时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的立意中脱颖而出,体现出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以上的立意角度是笔者对《评卷手册》上明确提供的关键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小与大”、“关系”、“影响”的解读。实际阅卷过程中,考生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原材料,不离开原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及含义范围,说得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都不算审题失误。

有一位考生对原材料中的“蝴蝶”产生疑问:“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会生活在山洞里吗?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系蝴蝶研究专家钱范俊教授说:“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山洞,至少在中国基本没发现过。”蜡烛会让它们退避三舍?这不是蝴蝶是蛾子吧!飞蛾扑火自古有之。这种“生物式质疑”,以新颖的角度、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思维分析,博得了阅卷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许。

材料作文最为忌讳的是材料立意的晦涩或单一。所以很多考生虽然抓住了最后一句话,审题准确,却成绩平平。审题立意应该是作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大变化,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准而求新”。

2立意的所指和能指

审题的丰富性,是否就意味着在审题方面可以不做过多的要求呢?非也。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既是写作的依据,又是写作的范畴。它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限制性。因此,只有在读懂材料,理清材料所指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写作。《评卷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立意自定”并不意味着随意“立意”,“角度自选”也并不表示没有“角度”,脱离材料。

3审题立意的赋分和样卷分析

拿到一份考生作文试卷,阅卷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归类”,也就是《评卷手册》上面提供的《评分表解》三大类、六小类,按照“审题”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切题(56分~70分)、基本切题(42分~55分)、不切题(0分~42分)。按照“立意”分为六大类,分别是:一类卷独到深刻(63分~70分)、二类卷准确正确(56分~62分)、三类卷基本正确(49分~55分)、四类卷略有牵强(48分~42分)、五类卷牵强贴标签(41分~28分)、六类卷不正确(27分~0分)。

如何将46万考生的作文进行归类呢?如果作文没有偏题,切题了,首先赋分42分以上。比如一篇扩写原材料的作文:“探险者”去洞里追赶“大蝴蝶”,一直追到山洞的深处,还不肯罢休。这时候,从山洞深处突然飞出一只特别大的蝴蝶,被作者称为“蝴蝶王”,“蝴蝶王”从嘴里喷出火来,终于把“探险者”赶出了山洞,这种低幼化,明显受到网络游戏影响的文章,最终因为切题而得到42分。

另一则案例,可以看一下《评卷手册》提供的样卷14,题目叫《心田花开》,开篇这样写道:

林清玄的百合花开了。猛抬头,我心田里的姜花也开了。——题记

我的书桌旁有两盆植物,一盆是姜花,另一盆也是姜花,姜花如花,但它不会开花。

主体部分采用了双线交织的手法,以姜花会开花比喻梦想能实现,抒发考前30天的内心情感,故题为《心田花开》,从原来以为姜花不会开花,到后来“忽然看到姜花冒出花朵,淡黄淡黄的,小如花”,让该考生“突然明白:梦想总是遥不可及,不应该放弃。我定会如姜花一样,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完成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让心间开出一朵骄傲之花”,写“小小姜花”对自己高考时心情的影响,对人生的激励作用,文辞优美,情感细腻,但“文章无视试卷所提供的材料,没有能从材料的内容中引出自己的观点,感悟,而是另起炉灶,自成话题,表达人不该放弃梦想的主旨。有宿构的印记。”(王涛)该文判为六类卷,20分。

第三则案例,可以看一下《评卷手册》提供的样卷1,题目叫《熄灭蜡烛,莫惊扰美》,文章是这样写的: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远方。……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更大的威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愿你我熄灭心中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这篇文章的立意可谓别致、独到、深刻:罗丹的名言“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几乎尽人皆知,而作者偏要唱反调——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眼睛,更缺少的是一颗不去追名逐利的宁静的心。可以说这样的立意与成千上万的考生“小与大”的指向性审题有明显的新颖、独到、深刻之处,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最后得分68分。

可见,在阅卷过程中,审题立意这一关并没有受材料的指向性关键语影响,并没有因为文章写的是“小与大”就在分值上有所倾斜。只要是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的立意,都是允许的,而且现在鼓励能有思想火花,有个性解读的审题立意。

二、改变的启示

“新材料作文”与以往“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优势较为明显。

首先,不再由命题者提供写作的对象来限定写作的范围,或者由所提供的材料指向性明显的语句,引导学生单一地理解把握原材料。它打破了故有的思维限制,扩大了写作对象的范围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让考生紧密联系材料,体现审题的准确度,同时又不限制考生的思维,让他们尽可能地驰骋思维,体现出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和创新性,“新材料”作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命题形式上的灵活性以及思维角度的丰富性,需要学生自己决定写作的角度和思考材料中的深刻内涵,这就避免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直接可以套用作文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新材料”作文功不可没。

这样的改变对高考作文的改革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何永康教授说这种题型在近几年将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不出意外,下一年度应该依然是新材料作文。

三、补充提示

在审题立意不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得到远远高于平均分的高分呢?议论文关键还是加强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思辨性、对素材层层解剖的深刻性,以及平时素材的广泛积累。记叙文关键是写人叙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的体现。

当然,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对语文不够重视等问题依然存在。“语文素养”的培养看似很空,但实际上,教师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和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甚至在每一张模拟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中,都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写好规范、优秀的议论文和记叙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议论文关键需要加强思维的训练,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一篇高分的议论文,应该体现思维的质量,至少有一处正反对比的辩证思维,文章整体应该呈现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层层递进关系。

但依然有考生的作文是平面式的结构,举两到三个例子,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文章就结束了。有的作文还是使用分论点式的并列结构,甚至所举例子和观点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干脆没有论据,连议论文的“三要素”都不能保证。有的考生简单分析问题之后,就开始记叙自己的生活经历,文体既不是议论文又不是记叙文,或者仅在开头和结尾强行贴一下标签。学生思维混乱和低幼化的问题,在现行以议论文为主要文体的高考作文中,暴露得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记叙文由于避开了理性思维的高要求,所以问题明显较少,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不会写记叙文。具体表现在:象议论文一样分析所举的若干例子,同时加入个人的情感故事,文体不明;故事的主旨和材料没有“神似”,好像在说和材料没有任何关系的另一件事,只在结尾点一下主旨;故事全部是记叙,没有任何描写,情节平淡,表达能力差,甚至胡编乱造,不是这里发生车祸就是那里死人,更不要说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小见大,小切口,大主题等要求了。

联系前三年的作文题目,2010年“绿色生活”体现了一种生活理念,2011年“拒绝平庸”体现了一种人格修养,2012年“忧与爱”则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这些题目都涉及人生、社会的话题,都引导考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给广大师生一个启示:作文决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比单纯的写作方法更重要。作文最终考查的是认识水平。

篇5:写探险的作文初一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探索一个山洞。你说什么?"“好!”同学们欢呼,我却不开心。

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山洞。我往里看,天很黑,什么也看不见,不时有几只巨大的蜘蛛爬出来。令人毛骨悚然。我们开始按顺序进入,同学们都说很美,但也很危险。

终于轮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大步走进山洞。我一进去,就看到三五只蝙蝠飞过我的头顶,像黑暗中的幽灵,惊恐地向我扑来。吓得我尖叫。但是一想到被他们喊,被他们嘲笑,我就忍住了。所以我竭尽全力赶走蝙蝠,平息我的恐惧,继续前进。我没走几步,就看见几只蜘蛛朝我爬过来。这里的蜘蛛比外面的大,像壁虎一样大。我似乎看到他们的眼睛在盯着我。我停下来,心里的恐惧再次被唤醒,心想:要不我让开?但是,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提醒我:不要退缩,前进就是胜利!我又一次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走过那只蜘蛛。我心想:“蜘蛛仙子,我跟你没有冤,没有仇。请让我走。祝你来世做蜘蛛侠。”就在我要绕过去的时候,我踩到了一个东西,很软,我不敢动。结果原来只是香蕉皮,引起了我的虚惊。我冷静下来,告诉自己不要太紧张。所以我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走。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一个长长的梯子前。梯子很长,每个梯子只能撑半英尺长,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看着长长的梯子,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往前走。刚踏上第一级台阶,发现梯子很滑。我一踩脚就滑了。还好我抓住了旁边的石头,没有掉下去。我小心翼翼地走完每一关,用尽全力确保平衡。汗水从脸颊滴落,衣服湿透了,却没有时间打理,因为危险就在脚下。我终于走完了所有的楼梯,汗流浃背。一抬头,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美景。——蜿蜒的溪水流过岩石,溪水清澈见底。一滴水刚刚滴到小溪里,大自然美丽的声音令人陶醉。洞穴上方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有些像龙,有些像老虎,让人钦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穴周围的壁画细致精致,讲述了一段令人惊叹的历史。看着美丽的风景,我想:原来探索是这么美好的一件事。我之前真的很无知。

现在我一有冒险活动就积极报名。因为,我很清楚,不去探索,就无法开阔眼界,磨练意志。

篇6:写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

15天前

张教授终于见到你了,我兴奋的说。你就是小李吧,年纪这么小就敢参加野外求生,真是勇敢啊!参加这次行程有前特种兵张钟,生物学家张教授与当地向导艾尔亚。

这次我们来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因为藤本植物非常丰富,有的长近百米,车辆难以通行。我们驱车行进了15公里,便无法继续前进。

现在我们正进入的是雨林地带,不真正的走进大自然,就不知道雨林的美。仰望天空尽是无尽的绿叶,举目四望,盘旋的巨藤沿着高耸入云的古树蜿蜒而上,垂下万千的绿蔓,为雨林遮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自然界中危险无处不在,越是迷人就越是危险。一路上活蹦乱跳的我,无意间折了一根小树枝,送向嘴边,正巧被停下来休整的张钟看到,大呼一声:不要叼!可他的话还是慢了半拍,树枝已经被我叼在嘴里。顿时我感到心慌窒息,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脸色也变得青紫,浑身无力瘫在地上。见此情景,其他人惊得不知所措,只有张忠确认是中了见血封喉的毒,立刻四处搜素寻找解药。自然界中有一规律,距离毒树五步处必有解药。很快张钟就找到了红背竹竿草,这是见血封喉毒的解药。他麻利的绞断红背竹竿草,团成一个小球儿,扒开我的嘴,将药塞入。不一会儿,我脸色恢复了正常,张教授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李,雨林中危险重重,可不能乱吃东西了。其他人也都送了一口气,继续向前行。不久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雨停了,斑斑驳驳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过,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如果在夜晚继续前行可能会遇到猛兽,所以我们决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露营。露营也有讲究,要选择在两树中间的位置,阳光照射面积大的地点搭建帐篷,还要双层房顶,双层间距一般有20~30厘米。

我们用藤和树干搭了一个别墅,因为下了一下午的小雨,地上的枯木都十分潮湿。当务之急是尽快生火取暖做饭,还好包中还有一些干木材和打火燃料。可是没有打火工具,附近又十分潮湿,无法钻木取火。很快已经七点多了,我们还没有打着火,艾尔亚面露难色,语气凝重的`说,如果再不升起火来,我们可能就会受到雨林猛兽的袭击。这时树林中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我向林中扔了一颗扔石头试探一下。只听一阵怒吼,张忠面色一冷,紧张地说,是云豹!原来这对云豹发现了营地。我心里一紧,云豹因其身上云状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得名,是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小的一种,灰色的爪子和弯曲的腿使他们非常适合爬树。虽然云豹很少主动攻击人类,可是我们现在闯入了他们的地盘,难保不会发生我们被攻击的事件。我们一行四人全部都屏住呼吸,大脑在飞速的运转,怎样能驱走云豹,张教授下意识的说了一声火,对!只要有了火就可以驱走云豹。想到这里我大喊:谁有火?说着向裤袋里一摸,发现我竟然带着打火机。呃呃呃张大哥,接着!我便把打火机抛向张钟,张钟眼疾手快,一下子接住了打火机,瞬间点燃了篝火。那跳动的火焰没收了云豹冲向前的勇气,它们只好灰溜溜的走开了。

第二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程,来到了一处裂谷,我向下望去,被下面的景象惊呆了,一条小溪横穿谷底,周围的树木稀稀疏疏,与上面的雨林截然不同,这时一个冰凉的藤蔓搭在了我的肩上,我刚想拿开它,竟然听到了斯斯声。慢慢地,我转过头,看到一条竹叶青趴在我的肩膀上,吐着猩红的信子。

篇7:写神奇的探险之旅五年级作文

它们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也只能通过化石来恢复它们的模样,恐龙为什么会消失,成为了科学史上的难题。

现在我准备用高科技,回到恐龙消失的前三天,一探究竟!我带上5名队员和各种装备上了时光机。我们都充满了好奇和激动!

到站了,我们下了时光机,立马呆住了!我们看见了恐龙!看见了活生生的恐龙!但我们却激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我们被送到了暴龙的巢里!它在睡觉,一名队员正要跑,我连忙拉住了他:“你疯了吗?周围全是树枝,一踩好几个,不怕弄醒了它吗?”“那怎么办?”我说:“看,有藤蔓!”队员因为暴龙在身边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了,我想笑又不敢笑,他说:“好主意,博士你想荡出去!”我笑了笑,我们逃了出去,看一下陨石波动器,我们顿时傻眼了!我们传错了时间,现在是陨石撞地球的当天。

“怎么办啊博士?”一名队员说。我叹了口气说:“快回去!”我也不想回去啊,可考虑到安全问题才必须回去了,这也是我今生的一个遗憾!

篇8:神奇的探险:交织着惊险与浪漫

——列别捷夫

看过布鲁斯·帕里沿着亚马逊河拍摄的纪录片, 其间苦乐自知。不知道多少人的内心里潜藏着这样的一个梦。人类总是充满了探索精神, 由纪录片引起的“勇闯天涯梦”, 在厌倦了千人一面的高楼建筑和精心布置的商业休闲景点之后, 被深刻地唤醒了。探险的欲望像是一只潜藏在人体内的困兽, 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 终于倾巢而出。如果危险能够被消费, 那探险旅游则成就了这种与众不同的愿望, 可以说危险本身就是探险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所在。至于探险旅游中的冒险精神, 比如沿着亚马逊河巡游, 去汤加潜水, 在东非大草原上偶遇非洲狮和黑犀牛, 或是在阿拉斯加的冰雪中杀出一条生路。这些光想想就让人肾上腺素大增的场景刺激着人们蠢蠢欲动的神经。所以, 现在你的选择是什么?

探险旅游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在笔者的理解中, 探险旅游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到一个相对遥远原始的地方, 进行各种户外的人文或非人文的旅游活动, 是一种不同于大众观光旅游的特殊的旅游产品。它并不绝对依托于常规的旅游设施, 也不以大众旅游线路和旅游资源为客体,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根据旅游活动强度的大小, 有着不同的危险系数, 整个旅游活动中参与性与主体的主导作用非常强。

穷山恶水的春天

溶洞、喀斯特地貌、峡谷地缝……在这些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 由于交通不便, 地方经济长期发展落后, 山山水水成为山区与外界联系的阻碍, 纵使风景再美, 也被深山掩藏, 正所谓穷山恶水。伴随着交通的改善, 经济的发展, 科考探险游的兴起, 这些喀斯特地貌逐渐吸引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以鄂西南的腾龙洞 (施恩州利川市) 为例, 2006年由中外18名科考专家组成的科考队, 历时20天实现了对该洞的完整考察, 由此引发了中外探险科考专家对当地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之后多支中外联合考察队对这里进行纵深考察, 当地丰富的地质资源逐渐为人们所知, 比如施恩大峡谷, 就是在这个时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如今, 这些从前的“穷山恶水”也有了春天, 犹如曾被埋没的玛瑙, 待条件成熟, 终于放射出诱人的光芒, 成为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当很多游客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方式, 转而寻求更加惊险刺激的探险游项目时, 那些未曾开发的旅游景点, 受到众多旅游爱好者的追捧。

这样的景点很多, 比如被誉为“人类最后的秘境”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及地形复杂的中国西南角。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 造就了种种神秘莫测的自然探险地, 探险者的脚步, 摄影家的镜头, 都期望在这里有新的发现。

为了集中保护, 人们在某些生态资源聚集地建起了地质公园, 公园改善着当地的环境, 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 增强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 它们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可估量。

适度参加安全系数高的“探险游”, 感受自然未经雕饰之美, 激发自身潜在活力, 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活动。需要明确的是, 探险游的本质也是旅游, 是为了更好地愉悦身心, 而不是给自己造成伤害, 如此说来, 那种一味追求另类刺激, 认为越是地形复杂、人迹罕至, 就越能体现冒险精神和勇气, 无视恶劣自然环境, 把旅游“禁区”当成旅游景区的旅游方式, 是绝对不可取的。随着大众对自然的追求和户外探险旅游理念的普及, 愿意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只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完善了, 户外俱乐部、探险旅行团等各类探险组织机构、人员的行为得到规范管理, 户外探险旅游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直面大自然的角斗士

“我用自己的刀子打猎、准备食物, 做任何你能想到的事。”一位很喜欢冒险的美国朋友Goran这样告诉笔者。曾经, 生活在极地冰雪中的上古人类茹毛饮血, 而文明发展到现在, Goran反而跑到天寒地冻的加拿大北部, 想再亲自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Goran自身有极强的野外求生技能, 他的伙伴是两条雪橇犬, 他说, 在很多时候, 这两只狗比人类有用得多。

探险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在心动之前, 首先应该确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相应的探险知识以便可以应付探险时的各种突发状况。一条睡袋, 一个大背囊, 一些食物和水, 贸然就跟着别人上路了, 这种赌博式的出行虽然可能会拥有刺激难忘的体验, 但我们并不支持。笔者也算是吃过这一堑才长一智的, 在重庆上大学时和朋友一起去爬四面山, 时值10月份, 重庆城区还是满眼小热裤的桑拿天, 我们简单的准备了一下, 穿着短袖带件薄外套就出发了, 摩托车沿着山路不断上爬, 温度一点一点地降下来, 到达四面山时只有不到10℃, 我们连御寒的衣物也没有, 只有互拥着取暖, 那一次惊险的爬山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双扇蕨 (史前植物与恐龙同代) 、桫椤 (桫椤是地球上唯一幸存的木本树蕨, 是最古老的“活化石”) 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领略了奇伟的丹霞地貌和壮观的千瀑美景, 但也使我们受尽磨难, 不仅衣物不足, 安全观念也不强, 几次偏离主路, 走到没有人烟的地方, 太阳快下山时才踉踉跄跄地“重回人间”。

许多户外探险旅游的内容包含有登山、攀岩、漂流、露营、探洞、野外生存、丛林穿越, 甚至滑翔、泅渡、跳伞、热气球等极限运动项目, 需要极强的身体适应性和野外生存技巧, 是一项需要有专业人员带领的运动。

Goran式的旅游探险确实神秘有诱惑力,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参与, 这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必要的野外生存常识, 出行前还需做充分准备。如徒步穿越前要尽可能地搜集目标地区的地图和相关资料, 携带较准确的指北针和海拔表, 还要考虑饮水、生火、露营、野外生物侵害、营养补充、夜间保暖等诸多细节。由于探险旅游的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游客被困绝境遇险的几率也相应增加。一些获救的遇险游客事后坦言, 行前如果准备不充分、对地形不熟悉、对危险估计不足、途中贸然行事等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探险旅游在中国不如国外盛行和普遍, 很多旅行者还不具备求生技能和体能, 不具备进行单独探险旅行的条件。这时候选择一些户外俱乐部组团出行, 是相对安全的办法。在选择探险旅行团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查看其资质。同时, 要签订书面协议或者合同, 这样对双方都有所制约, 比如所带的行李、饮食、交通后勤保障等, 都必须进行明确的规定。慎重参与网络上个人发布的驴友招募广告, 因为这样的招募信息一般只有路线、出发时间、集结地点和价格, 没有任何保障措施, 不受法律保护, 出现事故或者纠纷之后, 维权非常麻烦。

动物奇迹

提起非洲, 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闪过老电影中的场景:穿着卡其布的猎人在非洲原野艰苦跋涉, 带着把凶猛的猎物挂在家里墙上的梦想, 寻找着狮子、大象和其他异乎寻常的动物, 后面跟着一长列运输工具和补给的脚夫, 以及一个当地的向导;想起那部描绘出了非洲最动人的动物奇迹的动画片《狮子王》, 小辛巴跟着彭彭和丁满念着“哈库拉, 马塔塔”, 进行着他们无忧无虑却永不停歇的冒险。而现实中的非洲大陆, 交织着童话和悲怆两种色彩, 远比动画片震撼人心。在那里, 探险旅行的人们还穿着传统的“狩猎制服”, 他们还需要当地向导来帮助找到野生动物, 晚上仍然在野外宿营。但从20世纪的最后二十几年开始, 探险旅行与其说是打猎的盛会, 还不如说是在非洲众多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给游客一个观看、拍摄大型野生动物的探险经历。

陈见星先生在坦桑尼亚自然保护区工作已经超过5年了, 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动物们一起度过, 他几次邀请我去非洲看看“不亲自来看, 是感受不全的, 照片上的影像只是这些动物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他说他从小的梦想就是研究狮子, 且一直计划要出一本关于狮子的书, 这想法听起来很疯狂, 实现起来也充满难度, 可他现在正在逐步完成他的梦想, “从2006年起到现在, 我把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坦桑尼亚了。”他拍了数以万计的非洲动物照片, 前几次他是因为爱好和兴趣甚至是好奇去追寻野生动物, 但是后来, 这种追寻成为一项事业, 一种对野生动物和保护区负责的态度, 而他也更加着迷于非洲野性的魅力。

追踪狮子对他来说不是一种冒险, “我见过这么多只狮子, 但无论何时何地, 它们都对我很友善, 野生动物不会主动伤害人, 除非被逼得走投无路。”在坦桑尼亚保护区进行的探险, 通常都是很安全的, 人们可以享受这里好空气、好食物、舒缓的生活节奏、如画的风景、自由的时间, 这里的探险实际上是远离城市生活后的一种探索, 去非洲欣赏那里少有人烟的大陆, 和与100万年前几乎无差别的一草一木。当然这样的探险有时也有些危险存在, 比如在保护区内车坏了, 还有被大象追杀, “这里盗猎大象情况很严重, 大象攻击性很强”;再就是怕遇到盗猎者, “他们有枪会对我们开火, 不过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至少我没遇到过。”保护区内可以徒步也可以自驾, 未开发的地方普通人进不去, 因为没有道路丛林又太茂密。

虽然埃及的骑骆驼远征、进入澳大利亚著名内地的远征和阿拉斯加探险远征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但最受人欢迎的探险旅行——大多数被看作是一种终极探险的远征——仍然与奇特的动物相关, 仍然在非洲独特的土地上进行着。

追溯文化的脚印

在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海域潜水、与新几内亚食人族欢聚共猎、与因纽特人在北极引吭高歌、破解印加文明千百年来无人能解的谜、深入菲律宾亲身钉上十字架……这些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很多时候探险变成了一种探索, 不仅有对大自然的探索, 更包括对人文遗迹和远古传奇的叩问。

埃及的沙漠让人记忆犹新, 因为即使来自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的你, 深一脚浅一脚踩进这片沙漠时, 还经常能撞到时间早于汉代的古迹, 这时难免会心存敬畏。想起《非洲史》, 想起Karima金字塔背后的库施王国, 一度强大到可以攻进埃及, 后来又被反扑, 才有了迁至麦罗埃的“战略大转移”, 直至被埃塞俄比亚杀过来的阿克苏姆王国给“吃进”了。面对这样的活历史, 人文探险的意义远胜过克服恶劣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快感。电影《埃及艳后》以惊人的气魄重现了古罗马时代一段波涛壮阔的历史, 片中几场战役和女王入城的场面则更使人叹为观止。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出生于公元前69年的亚历山德拉, 17岁时继承父位当权。3年后, 她成功诱惑了凯撒大帝, 与他生了一个儿子。凯撒大帝遇刺身亡后, 她又和安东尼相好。而在安东尼死后, 相传她以毒蛇噬胸方式自杀而亡。埃及对于后世的人们永远是一块充满神秘和惊叹的土地, 风沙裹挟着历史尘埃, 从这片辽远的土地吹过, 金字塔刻满了沧桑又散发着不可思议的活力, 即便在这里爆发的激烈的武装冲突也完全无损金字塔的雄伟。

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突尼斯, 面临地中海, 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隔海相望, 是世界上少数的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以及灿烂古文明的国家, 有“地中海玫瑰”之称。公元前9世纪初, 腓尼基人在突尼斯海湾沿岸建立了迦太基城, 后来还发展为一个奴隶制强国。虽然迦太基城最终被征服和破坏, 但如今来到突尼斯, 依然可以在古城遗址里感受到腓尼基人这一古老民族的传奇与伟大。行走在古城内, 破败而又“顽强”的石头建筑随处可见, 残存的柱石、断墙以及拱门, 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初这里的鼎盛样貌。保存较为完好的石柱上, 还雕刻着清晰可见的人像、狮头和马身图案, 向过往的游人展示着古文明的灿烂历史。

在中国, 历史的记忆里最令人难忘的就属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沿线的罗布泊是由楼兰古国的故事串起的, 古有楼兰美女和傅介子的“不破楼兰终不还”, 今有余纯顺, 带给我们万里山河的雄奇以及虚幻背后的真实, 人性的复杂与单纯的长久思索。从二世纪前的繁华, 到曾经的西出阳关第一站, 再到玄奘眼里的空城。而敦煌往西直到吐鲁番沿途的300多公里的大海道则是丝绸之路上另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路程, 这里汇集了古城堡、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 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和民族风情。人文探险便是这样, 总有那么一处古人的足迹经历了万千风雨, 砥砺心灵, 让置身其中的我们不得不被震撼。

上一篇:装车合同书下一篇:企业团支部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