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的网络故障修复

2024-04-15

自下而上的网络故障修复(共8篇)

篇1:自下而上的网络故障修复

对于自下而上的网络故障修复,首先要检查网线,接着是协议堆栈,当有一个用户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物理层开始,然后一直往上修复。当EMI和/或环境相关的错误引发问题时,可以研究一下习惯性的问题。比如,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有一次,有那么几天他的线路天天在3:00时出现问题。而问题在第二天早上时消失了。在查看了趋势分析报告之后,我发现流量在某个相同时间出现增长。不管电子器件中的连接如何移动,总是发生同样的事情。对问题的跟踪对我来说是一个噩梦。结果显示,在那几天喷水设备总是打开的并且室外电缆没有保护膜而是安装在建筑的地基下(还被草坪覆盖着)。当水分蒸发了,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错误的出现要么是连续的要么是间歇性的,那么检查一下物理层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区域结束的接插线是一个特别常见的问题原因,但是其它的环境条件也可能造成问题。当移动墙壁时,以前安装在远离日光灯支架的电线可能不再处于在可接受范围之外的,新的电源抛插线板可能安装得太靠近等等,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不能通过查看交换机端口上的连接信号灯来确定线路的好坏。正如电子设备一样,连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但是如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的信号是递降的,那么数据包就是没有用的。记住这样一种说法“灯是亮着的,但是家里没人”。这对于铜线或者光纤而言都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安装的是Gigabit以太网,并且在采用信道性能的新参数之前安装了电缆,那么同样需要重新验证电缆的新参数。我们必须注意到,当测试设备的任何物理层媒介操作时,往往这种做法是在原始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而实际的安装可能要根据大量的外部因素来改变。如果我们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那么需要检查所有的物理媒介,并且这个步骤是不可以跳过的,因为我们可以ping一下设备或者查看连接信号灯。另外一方面,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连接信号灯亮——那问题就很明显了。

这样,我们可以继续我们的检查步骤——检查网卡诊断、交换机端口统计,然后到应用。如果只有一种应用不再工作,那么我们必须从上面开始检查。如果几个应用都不工作或者一个工作站上的所有的应用都不工作了,那么我们必须从下面往上开始检查。同时,记住,有时问题会出现在中间层,那么这个规则会反向进行。

篇2:自下而上的网络故障修复

断线故障初次出现

单位局域网规模不大,只有40多台计算机,分别连接到两个二层交换机上,再通过核心路由器实现局域网共享上网,平时所有计算机都能正常上网,并且上网访问速度也是比较理想。最近,某单位员工向笔者“求援”说,他的计算机无法上网进行访问,同时计算机系统托盘区域处的本地连接控制图标上出现了红色的叉号标志。

听到这种故障描述,笔者刚开始还认为是这位员工不小心碰了网络连接线缆,造成了网络连接接触不良;于是,笔者立即通过电话,要求那位员工将网络连接线缆先从计算机的网卡接口中拔下来,之后重新将网络连接线缆正确插入到对应计算机的网卡接口中,然而这样的动作并没有取得成效。不得已,笔者只好亲自来到网络故障现场,对故障现象进行了一次仔细观察,果然发现网络连接不正常,并且通过反复插拔网络连接线缆的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会不会是故障计算机的网卡设备工作状态不正常呢?想到这一点,笔者立即在故障计算机系统中依次单击“开始”/“设置”/“网络连接”命令,在弹出的网络连接列表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本地连接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属性”命令,打开目标本地连接属性设置窗口;在该设置窗口的“常规”选项设置页面中,选中目标网卡设备,并单击对应页面中的“配置”按钮,进入目标网卡设备的属性配置界面;单击其中的“常规”选项卡,打开如图1所示的选项设置页面,从该页面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目标网卡设备此时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了,要是发现网卡设备工作状态不正常时,我们可以尝试重新安装一遍网卡设备的驱动程序,或者使用新的网卡设备来替换,直到网卡设备的工作状态恢复正常为止。

在确认网卡设备工作状态正常后,笔者打开了对应系统的运行文本框,在其中输入了“cmd”字符串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后,将系统切换到DOS命令行工作窗口,在该窗口的命令行提示符下,笔者执行了字符串命令“ping xxx.xxx.xxx.xxx”,其中“xxx.xxx.xxx.xxx”为局域网网关地址,可是该命令返回的结果竟然为“Request time out”,如图2所示。这难道是网络线缆的线序出错或者网络线缆出现了短路或断路现象?想到这一点,笔者只好临时找来一根连接通畅的网络连接线缆来替代,同时重新设置了一下故障计算机的上网参数,最后又将故障计算机重新启动了一下,可是无法上网的故障现象依然存在,

后来,笔者将故障计算机的连接状态复原,并从自己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中远程登录到二层交换机后台管理界面,同时将该界面切换到特权管理状态;在该状态的命令行提示符下执行字符串命令“sys”,将交换机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到系统视图模式状态,之后在该模式状态下输入字符串命令“inter e0/21”,单击回车键后,交换机系统将进入故障计算机所连接的交换机端口模式状态;紧接着,笔者在指定交换端口模式状态下,执行了字符串命令 “shutdown”,来将故障计算机所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工作状态暂时关闭掉;过了一会儿,笔者再次执行了“undo shutdown”字符串命令,重新启用了该交换端口的工作状态(如图3所示)。果然,没有多长时间,那位员工就打来了电话,告诉笔者说现在他的计算机系统托盘区域处的红色叉号标志已经消失,同时对应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在尝试访问网络时,也恢复正常了,并且网络访问速度好象也很快。

网络故障间歇出现

原以为上述故障现象,就这样被顺利地解决好了;然而,没有多长时间,那位员工又向笔者反映了同样的网络故障。由于故障现象相同,于是笔者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同样的应对办法,快速解决了网络不通的故障现象。可是,隔了相同的时间后,那位员工使用的计算机又出现了相同的故障现象,这时笔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考虑到网络故障只是间歇性出现,因此笔者认为故障计算机的网络设置以及网络线缆都应该是正常的,有没有可能是故障计算机系统遭遇了网络病毒或系统自身受到了损坏呢?为了排除网络病毒因素,笔者特意向其他单位的网络管理员借来了正版的杀毒软件,来对故障计算机系统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全面、彻底地病毒清除操作,在经过上时间地杀毒等待之后,笔者并没有从故障计算机系统中找到任何一个网络病毒,很明显该故障现象与网络病毒没有任何关系。后来,笔者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系统运行文本框中,输入字符串命令“sfc /scannow”(如图4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故障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调用文件扫描器,来扫描修复本地系统中的受损文件,可是在修复完系统文件后,笔者发现网络不通的故障现象仍然存在。

篇3:自下而上的网络故障修复

1 CAN总线通信系统 (1)

1.1 CAN总线通信弊端分析

CAN总线起初并非用于安全领域设备中, 其通信弊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CAN总线通信系统具有一个较长且可变的传输延时, 每个消息的传输延时取决于此时的网络负载, 不考虑全局时间时, 这种延时会导致数据时域错误, 而且引入了测量误差;

b.CAN总线的仲裁方式限制了其吞吐量, 信息的传播延时要小于单位字节长度, 因此在40m的传输线上其最大带宽仅为1Mbit/s;

c.CAN总线非智能, 在一个节点连续发送最高级别的信息时, 会影响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

d.CAN总线协议中不包含同步时钟, 如需要全局时钟, 则必须在主设备中调用;

e.在通信出现错误时, 系统会将消息重发, 从而增加了时间延时;

f.CAN总线的故障恢复机制确保前、后状态完全一致, 如果消息的最后一帧的最后一位发生了错误, 就会导致内容或排序的不一致。

1.2 基于FPGA的智能电子控制单元

为了解决CAN总线通信弊端, 笔者设计了一种能在高标准、高需求的环境中应用的CAN总线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以FPGA为核心, 综合了一套多处理系统芯片 (Multi Processor System on a Chip, MPSo C) (图1) [2]。

每个CAN接口系统都包含一个CPU处理器、一个本地存储器和一个CAN控制器, 所有节点都服从对应的CAN接口系统。CPU处理器采用定时器触发的方式控制消息的单点或多点传输。此外控制单元还包含一个管理区, 它负责诊断故障和分配任务。控制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a.控制信息的传输速率[3]。CAN总线数据包括11位基本标识符和29位扩展标识符, 每两个具有相同标识符的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为了增强系统的对故障隔离能力, 需要限制信息的传输速率。在指定标识符后, 时间间隔若是超出范围, 消息将被自动丢弃。

b.多点传输。传统的消息在总线上传输成功后, 会发送到其他所有节点, 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 本系统利用带宽支持选择性多点发送。

c.标识符的验证和翻译。控制器为每个节点配置有效的标识符, 使故障节点的消息可以被保留, 没有指定标识符的消息, 将被控制器自动丢弃。

d.诊断与管理。该控制系统含有一个专用管理区, 它能够收集故障消息的时间、内容、标识和故障时间最大值、最小值。这些信息将被后续使用做进一步分析。在系统运行时, 处理器可以随时改变系统的配置, 这包括添加或删除有效标识符、时间间隔合法性的修改及控制多点传输等[4]。

1.3 CAN节点电路

本设计采用TJA1040T型号芯片实现CAN节点控制器与总线之间的连接[5], 其最高传输速率为1Mbit/s。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均采用差分方式, 符合ISO11898标准。休眠模式的功耗较低, 可被远程信号唤醒。

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在每路CAN节点信号端加入两片高速光电耦合器HCPL-0600实现物理隔离。它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系统, 并且驱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强, 耐压高。CAN总线节点电路如图2所示, 图2中CAN控制器信号CAN_Tx、CAN_Rx通过HCPL-0600耦合至TJA1040T芯片中, 再转化成总线差分信号。相反的, 总线信号也可以通过芯片传入CAN控制器中, 形成双向通信。

2 CAN总线故障隔离方法与实验

2.1 CAN总线常见故障

CAN总线节点易产生的故障主要有[6]:

a.若在主要节点或是总线上出现故障, 则该故障信号会占主导地位, CAN区域将不会继续通信 (如果节点产生故障, 那么该节点将不会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果总线出现故障, 则所有节点都不能进行通信) 。

b.由于计数器等错误引起的总线死机/遗漏故障也是CAN总线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它会引起消息传输错误或者停止传输。

c.如果最后一帧的末位出现非对称性翻转, 那么总线上的节点会有一部分可以接收, 而另一部分则需要进行重发。这样, 前一部分可以接收的节点就需要重复接收, 导致消息的堵塞、遗漏, 最终引起死机故障。

d.在消息传输过程中标识符也会出现故障, 致使该节点冒充其他节点, 从而产生信息错误。

2.2 测试实验与故障分析

图3为CAN接口系统结构, 接口控制系统采用了星型拓扑结构, 它可将显性故障和隐性故障停滞在CAN区域内, 使故障节点中断与其他节点的资源共享, 不影响其他通信设备。系统以MP-So C为开发平台, CPU由Nios II的软核提供。整个系统隔离性能好, 扩展性高, 有更为广的开发空间。本设计采用一个具有3个接口控制器的测试框架, 分别连接3条独立CAN总线, 并根据预定的结构发送报文。通过对控制器进行设置, 使系统收集故障信息、检测每条独立总线和储存测试结果, 并进行最后的分析。

图4描绘了CAN总线数据的输入、输出信息, 图4a中设备使用自身的总线协议, 在第一阶段CAN3端口发送速率太慢, 违反了最大时间间隔规定;第二阶段CAN1、CAN2端口以恒定的速率发送, CAN3不断增加报文的发送速率, 在不经过CAN控制器前, 数据速率会无限制上升, 产生故障。图4b中数据通过CAN总线控制器以后, 信号速率被控制在合法范围内, 从而实现了故障隔离。

CAN接口系统会智能处理节点和总线上的故障, 并且保证不影响其他节点设备。控制器将所有CAN接口进行分类:若在某个CAN区域内, 节点发送的消息不被接口系统接收, 则该节点必须重新发送;若此接口系统并非信息目的地, 该接口将数据保持不变或将信息转发给目的地接口;若总线上出现了短暂的故障, 控制器将启动重新传输, 试图得到最终正确信息。

3 结束语

讨论了标准CAN总线性能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处理系统芯片的智能电子控制单元, 该控制单元兼容CAN总线协议, 通过对CAN总线网络出现的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 实现故障隔离, 提高CAN总线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该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将FPGA为核心的MPSo C系统应用于通信网络中, 使系统的性能大幅度提升, 从而拓展了CAN总线的应用范围。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处理系统芯片的智能电子控制单元, 该控制单元兼容CAN总线协议, 通过对CAN总线网络出现的故障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 实现故障隔离, 提高CAN总线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故障检测修复系统,CAN总线,FPGA,MPSoC

参考文献

[1]张河新, 王晓辉, 黄晓东.基于STM32和CAN总线的智能数据采集节点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2, 39 (1) :78~80.

[2]于泓博, 朱恒军, 李会.基于CAN总线和ZigBee的矿井瓦斯检测系统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1, 38 (6) :722~725.

[3]张国印, 刘铭, 姚爱红.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iLBC语音编解码器设计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0, 31 (5) :1016~1020.

[4]王晓君, 宇文英, 罗跃东.基于FPGA的CPCI和LVDS接口技术及应用[J].半导体技术, 2007, 32 (3) :248~251.

[5]孟令军, 张国兵, 王宏涛, 等.基于FPGA的LVDS高速差分接口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0, 37 (5) :94~96.

篇4:自下而上的网络故障修复

在“检查IP配置”中,我阐述了如何确定哪个IP地址是我们的系统使用的主地址。接下来,我们会验证IP地址配置是正常工作的,以及本地TCP/IP堆栈没有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执行的测试是PING本地主机地址。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个步骤。其中一个是输入下面的命令:

PING LOCALHOST

当我们输入这个命令时,Windows将PING地址127.0.0.1。不管我们的机器的地址是什么,Windows总会使用127.0.0.1作为本地主机地址。因此,对于上面所列出来的命令,另外一个替代的命令是:

Ping 127.0.0.1

输入这个命令时,我们应该可以查看到一个成功的PING,如同使用其它的PING命令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图A所显示的例子。

PING本地主机地址对诊断远程主机连接问题没有什么作用。然而,它却可以允许我们确认我们的本地TCP/IP 栈运行是否正确。当我们PING本地主机地址时接收到目的主机无法到达的错误信息时,这往往意味着TCP/IP的配置是不正确的,或者本地TCP/IP栈的某个部分出错了。

依据我的个人经验,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删除计算机的TCP/IP协议来处理这个问题,然后重新设置。

PING默认网关

在本系列的前面的部分文章中,我提到有几种不同的TCP/IP配置部分需要文档化,它们是故障修复过程所必需的。其中有默认网关的IP地址和主DNS服务器的信息,

假设我们尝试连接的是远程网络或者在企业网络的不同分片上的主机,那么我们下一步需要尝试的是PING默认网关。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在PING命令后添加默认网关的IP地址来完成。比如,如图B,请注意我的TCP/IP配置列出了我的默认网关地址是147.100.100.100。然后,我会直接PING这个地址。这就验证了本地机器可以连接到默认网关。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本地网络的连接工作正常,至少在IP地址层上是正常的。

PING DNS服务器

目前,我们已经确定在本地计算机和默认网关之间的IP层连接是正常的。然而,这并不保证主机名被解析到正确的IP地址。在这一系列的文章的第一部分“使用PING命令来修复网络连接故障”中,我已经探讨了如何使用目的主机的正式域名和PING命令来验证DNS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还有几种其它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简单地测试DNS名字解析。

其中一个是,我们可以PING DNS服务器的IP地址,如图C所示。这并不保证名字解析是正确工作的,但是它肯定可以验证本地机器能够连接到DNS服务器上。

另外一个方法是使用Nslookup命令来验证域名解析是正确工作的。我们只需简单地输入Nslookup,后面加上远程主机的正式域名。Nslookup命令就应该能够将域名解析到一个IP地址,如图D所示。

篇5:硬盘故障,修复数据技巧

笔者首先决定看看在BIOS中能否找到硬盘(在开机自检时检测不到硬盘),按Del键顺利进入BIOS,在IDE设备中未发现硬盘编号显示。遂不甘心,于是在四个IDE设备中(已取下光驱连接,因出现过光驱和IDE连接故障导致硬盘无法读取的案例)按Enter进行查找。经过漫长的等待,终找到硬盘。在退出BIOS前,将启动顺序改为首先从光盘启动,软驱次之,保存退出。关机,连接好光驱(硬盘和光驱在同一根数据线,并设置好主盘从盘),再取下硬盘置于手中细细查看。

发现硬盘的数据针部位有些许灰尘,便用餐巾纸轻柔擦拭(灰尘也可能导致硬盘数据针脚和数据线接触不良,从而导致找不到硬盘)。并取出吹气球和毛笔刷对硬盘PCB板和芯片进行了除尘维护,断绝由灰尘引发故障的源头。这一切完成后,接硬盘为主盘,开机。仍然有嘎吱嘎吱响,自检未发现硬盘,系统开始由光盘引导至光盘菜单界面(笔者光盘是自己烧录的工具盘,集成了各种DOS版本下的工具软件)。笔者决定启动Diskman尝试一下可否找到硬盘(若是分区表错误,Diskman可自动修复并保留数据),Diskman显示硬盘未安装,于是再使用Partitiom Magic 6.0(分区魔术师),出现这样的提示:硬盘错误,无法继续。接下来使用Ghost结果出现Error提示,而当用Easyrecover(硬盘数据恢复工具)时在搜寻了半天之后操作界面只显示找到软驱,似乎真的无法找到硬盘。此过程中,嘎吱嘎吱响声继续,笔者吓得直冒虚汗。

当这些软件都一一败阵后,摆在面前可供笔者选择的只有二条路:1.低格(如果可以找到硬盘的话,此法数据必挂);2.用热拔插法进入 Windows,然后用Windows版的Partitiom Magic 6.0(分区魔术师)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此法可保留数据,但若开机就挂第二个硬盘则可能因其中一硬盘通不过自检而无法引导系统至Windows)。思量再三后,权衡了硬盘数据和硬盘自身的价值,笔者选择了后者(几万字的稿子可换个SCSI硬盘了),

下面,进行操作。先借来一块好的硬盘进行系统引导,在自检过后,马上把电源插孔插上笔者的IBM坏硬盘,这时,笔者心中很紧张,害怕当机或是进不去系统。然而,虽然进去了,可没有发现我的坏硬盘。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在设备管理器的硬盘控制器中发现了黄色的“!”符号,那是不是我的硬盘?再进入控制面板,在添加新硬件处搜索了半天,没有找到我的硬盘,无果,只好关机。

怎么办?笔者只好借了“本本”上网查询资料求助,在一位“大虾”指点下,把问题定位在驱动芯片上……经这一提醒,再一摸自己的硬盘,果然发现驱动芯片发热量异常(一定要断电后触摸,带电触摸会造成短路烧坏硬盘)。良久,笔者懊恼地打开一灌啤酒解愁,酒一下肚,昏昏地记起初中物理老师讲过酒精可以散热。

再开机,笔者已把一团棉花沾好酒精紧贴在硬盘的驱动芯片上(PCB板上右边最小的那块,编号为cl4590G),随着系统的启动不断地往上滴酒精(操作要很细微)。自检居然在缓了一下之后,通过了,然后显示出:The disk is error,Replace any key to continue。这可以理解为,分区表错误或c盘数据崩溃了吧。由于害怕硬盘芯片发热量导致当机,所以决定先关机给硬盘安装最好的散热装备。先把空调调到最低温度,并准备落地扇;然后找了块显卡的散热片(带风扇)贴在硬盘驱动芯片上;最后用准备好的落地扇对着硬盘吹。

先接好双硬盘,然后再开机,由于加了散热片和风扇,就不用滴酒精了。就这样,终于进了系统。马上双击我的电脑,等了半天,进去了。可是原来硬盘的C区不见了(估计是物理分区崩溃了),幸好我的资料保存在D区,于是赶紧将其复制到朋友的好硬盘中。

经过这番折腾,终于把宝贵的资料取出来了。资料拿出来就好办了,硬盘可以用其他途径来维修了。

篇6:风机叶轮故障的修复

1. 如果叶轮的铆钉头部磨损, 可以压紧叶轮体与轮毂, 用电焊堆焊, 让磨损的铆钉头部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2. 对铆钉孔处产生的疲劳裂纹, 可用整根没有用过的新焊条进行焊接以修复裂纹, 但要以叶轮轴心线为中心对称进行, 将该裂纹处补焊剩下的焊条留在该处, 再用一根新焊条修补相对称处的铆钉孔裂纹, 焊完后剩下的焊条与对称面铆钉修补时剩下的焊条一样长, 以保证焊补上去的焊条重量相等。若是对称的铆钉孔处无裂纹也要将焊条堆焊于此处, 用来抵消对称的铆钉孔裂纹处新补的焊接重量。按照这种对称补重的方法焊接就可以保持叶轮的平衡。

篇7:油缸泄漏的分析及故障修复

液压传动因其功率密度大、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系统响应快、易实现无级调速和直线运动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油缸作为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的液压执行机构, 是液压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执行元件。

泄漏是油缸最常见的故障, 主要分为外泄漏和内泄漏。外泄漏是指油缸筒与缸盖、缸底、油口、缸盖与活塞杠处的泄漏, 外泄很容易从外观直接观察出来;内泄漏是指油缸内部高压腔内的压力油向低压腔渗漏, 它发生在活塞与缸壁、活塞与活塞杠连接处。不论是外泄漏还是内泄漏, 其主要原因一般都是密封不良、连接处结合不好等因素所致。

1 油缸泄漏的原因

1) 密封件的材质和结构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油缸的泄漏。应该根据油缸的工作压力、活塞杠的往复速度、油缸的工作温度等合理选择。

2) 密封沟槽与密封件接触表面的质量。密封件安装在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较低的密封沟槽内, 将可能导致密封件的损伤, 产生泄漏。

3) 密封件的损伤及失效。密封件在装配过程中以及在被污染了的液压油中含有固体颗粒都会对密封件产生损伤, 而导致泄漏的发生。

此外, 密封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也将加速密封件的老化, 导致密封件的失效而使油缸泄漏。

2 油缸泄漏的修复

一旦油缸出现泄漏故障, 一般情况下都要拆卸并分解检查, 更换受损及老化的密封件, 修复受损的零件。

1) 活塞的修复。活塞在油缸内频繁重复往返运动, 因此活塞和缸筒内壁最容易磨损、拉伤。从拆卸的情况看, 活塞磨损后, 经常呈圆台形、椭圆形等。对于与缸体直接接触并依靠O形圈密封的活塞, 如果活塞表面及沟槽有磨损或有0.2~0.3 mm以上的划痕, 可以简单地用砂纸、锉刀、油石等处理, 如效果不行只能更换新的密封件。对于不直接与缸体接触的活塞, 如依靠V形或是Y形密封圈等密封的活塞一般是通过更换密封圈来恢复活塞与缸筒的密封性。

2) 活塞杠、导向套的修复。活塞杠与导向套的相对运动是引起外泄漏的主要原因。活塞杠的表面镀铬层因磨损脱落或产生纵向拉痕时, 将直接导致密封件的失效, 进而发生泄漏。因此, 修复油缸时应重点检查活塞杠的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是否满足技术要求。一般来说应保证, 活塞杠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0.4。活塞杆表面进行镀铬处理时, 镀铬层厚0.03~0.05 mm, 并进行抛光或磨削加工, 硬度通常为50~60HRC。如果活塞杠弯了, 应进行校直使其达到使用要求。导向套常装在油缸有杠一端的缸盖内, 其作用是保持活塞杠与油缸筒的同轴度及承受活塞杠的侧向力, 进而达到减少泄漏、拉毛缸筒的目的。此外, 还应该重视活塞杠与导向套的配合, 根据经验来看, 采用H8/f8的配合较为理想。从而可见, 活塞杠与导向套的配合要求很严格:配合间隙太大, 起不到导向套应有的作用, 容易引起卡滞现象或单边磨损;配合间隙太小, 容易造成活塞杠与导向套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磨损和拉伤。

3) 缸筒的修复。油缸筒内表面与活塞密封件是引起油缸内泻的重要原因。缸筒内壁由于经常受到活塞往复移动的摩擦, 会产生不均匀的磨损、拉痕或者腐蚀等。拆开的缸筒应该注意检查它的内表面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有无纵向拉痕, 纵向拉痕的深度是否影响油缸的正常工作。

缸筒磨损后增大了间隙, 造成内泄增加, 甚至建立不起压力。若缸筒内表面只是局部有很浅的磨损或点状腐蚀, 可以用细砂纸或油石均匀的打磨来消除。若有纵向较深的拉痕或磨损可以把缸筒送去机械加工, 进行镗削和研磨, 以消除拉痕。用研磨的方法消除缸筒内壁的磨损时, 必须保证研磨的加工质量。研磨加工后的圆度、圆柱度误差不大于内壁直径公差的一半, 缸筒内壁的粗糙度应在Ra0.4~Ra0.2之间, 若表面粗糙度太高则密封效果不好;若太低会造成完全密封, 不能在缸筒内表面形成油膜而变成干摩擦, 反而加剧了活塞和缸筒的磨损。

此外, 若缸筒内壁磨损严重, 存在较深纵向拉痕或磨损时, 则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绘, 重新生产新的油缸进行更换。

3 结语

总之, 油缸的泄漏修复,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使之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既要修复费用低、时间短, 又要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黎启柏.液压元件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2]张顶华, 李炳珠.油液压油缸泄漏故障及维修[J].煤矿机械, 2005 (6) :117-118.

[3]梁洁萍, 赵运才.影响油缸泄漏的几个典型因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86-87.

[4]姚琢.工程机械液压油缸的泄漏及防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3) :141-142.

篇8:浅谈U盘故障的修复

1 U盘存储原理及质量判断

1.1 U盘存储原理

U盘的结构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USB端口、主控芯片、FLASH(闪存)芯片、PCB底板、外壳封装。

U盘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USB端口负责连接电脑,是数据输入或输出的通道;主控芯片负责各部件的协调管理和下达各项动作指令,并使计算机将U盘识别为“可移动磁盘”,是U盘的核心,一般所说的U盘方案就是指主控芯片的型号,量产工具也是与它对应的;FLASH芯片是保存数据的实体,其特点是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能长期保存。

1.2 U盘的质量判断

目前U盘种类众多、品质良莠不齐。那么,该怎样来辨别U盘的品质呢?

FLASH芯片,U盘的最主要构成件,且占总成本的80%以上。U盘芯片是分等级的,有A级、黑片、白片等说法。A级质优;白片次之;黑片质量难以保障。可以通过测试发现一些新买u盘的问题:首先,检测容量。U盘制造商采用的换算单位与计算机的不同。U盘是以1GB=1000MB为单位;而计算机是1GB=1024MB。这样就造成计算机识别出的U盘容量就要小于标称的U盘容量,所以一般4G的U盘实际上不到4G,多数约3.72G。若检测的实际容量与标称的U盘容量相差太多,就认为该U盘可能由“黑片”制成。其次可在U盘内拷入略小于实测容量的图片和影音文件,使用黑片的U盘可能会出现部分图片花屏,影音文件中的一些文件不能播放等故障。

2 故障修复方法

2.1 故障概述

依据经验,可以把U盘故障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比较常见,主要是指U盘有坏块,能被计算机识别,但没有盘符出现;或者有盘符出现,当打开U盘时却提示要进行格式化,而格式化又不能成功。前期征兆可能为:U盘读写变慢,文件丢失却仍占用空间等。

硬件故障主要指插上U盘后计算机会发现新硬件,但不能出现盘符,拆开U盘没有任何电路板的烧坏或其它损坏痕迹,且用软件的方法也不能解决的情况。

2.2 硬件修复

若U盘出现:不能被电脑识别,插到机器上没有任何反应;电脑识别为“无法识别的设备”的现象,基本上就确定是硬件出问题了。不同的故障采取的方案虽不同,但修复U盘须有一个清晰的维修思路。从三个方面入手:

2.2.1 供电:

分为主控芯片和FLASH芯片所需的供电,如没有供电一般是保险电感损坏或3.3V稳压块损坏。只要查到哪里是没有供电的根源,问题就会好解决了。

2.2.2 晶振:

如果晶振信号没有,主控是一定不会工作的。早期U盘多用6M的晶振,现在则普遍采用12M晶振。晶振是易损件,只需要检查晶振及其外围电路即可。最好的维修方法是直接更换相同频率的晶振。

2.2.3 主控:

如果供电、晶振都正常那就是主控芯片虚焊或损坏了。虚焊是很难发现的,况且正规厂商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存在虚焊的概率很小(芯片为贴片封装,没有专用工具是很难更换的)。

如果一款U盘做完3项工作后,还不能被识别。这就意味着u盘可以丢掉,换新的了。若还想要恢复,就只能找专业的机构或公司了。

2.3 软件修复

由于电脑能正常识别闪存,初步估计芯片没有物理损坏。U盘量产是不错的方法,但不建议随便尝试。量产有风险,除非是U盘真的已经无法使用了,因为量产U盘等于给U盘恢复出厂设置。

2.3.1 用量产工具修复

在量产之前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自己U盘的主控芯片,确定之后才能找到合适的量产工具。目前主控芯片的分类有:群联、慧荣、联阳、擎泰、鑫创、安国、芯邦、迈科微、朗科、闪迪、银灿。这些是可以通过Chip Genius或者芯片无忧检测出的。

用闪存识别软件“芯片精灵”Chip Genius V4.0版查看,创奇Z-305(8G)闪存的详细信息。如图1示:

图1提供了U盘的详细信息:接口信息、耗电量、VID、PID、SN码等,其中,PID/VID是一个标准USB设备的唯一标识。

牢记检测的信息,搜索相应量产修复工具,解压后运行。量产工具的主界面,如图2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U盘的一些基本信息进行设置进行设置,在这里,你可以设置产品的VID、PID(这两个不建议更改),还有厂商名称、产品名称,版本号、磁盘格式等等。(须参考量产工具教程)

设置完毕后,点击“开始”,数分钟后完成量产操作,退出量产工具,提示“重启电脑”,重启后显示已经升级到最新版本。检测出来修复后的U盘实际容量为7.45G,与8G的标称比较后发现,说明修复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2.3.2 量产失败怎么办

量产既然会成功,那也就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有两种原因:

2.3.2. 1 芯片型号搞错。

“芯片精灵”也有识别有误的时候。以“芯片精灵”显示的信息,使用量产工具修复U盘,量产工具虽能识别闪存,但是点击开始后会报错的现象。下载不同版本的量产修复工具都是如此,就可以怀疑是识别软件没有正确识别出闪存的型号,劣质U盘的VID、PID码可能就不准确。建议打开闪存外壳观察芯片型号再下载对应的工具——眼见才为实。

2.3.2. 2 接口电压、电流不是额定的。

U盘量产有电流要求,“芯片精灵”检测出的信息中就有。有些电脑的USB口达不到额定要求,这样的原因很难发现。

多次量产失败后,有可能出现用“芯片精灵”无法检测到主控的情况。有以短路FLASH芯片引脚的方法,这种方法须有硬件方面的知识,否则,操作失误会使U盘报废!

3 U盘的使用

U盘的可擦写次数,就是U盘的正常寿命。一般采用MLC颗粒的U盘可擦写1万次以上,而采用SLC颗粒的U盘使用寿命更是长达10万次。但是,很多时候U盘的可擦写次数与理论值,想去甚远,几星期、甚至几天。一方面,是由于U盘本身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则与使用的习惯有关。

3.1 好的使用习惯

U盘在工作状态下不要进行切换写保护开关;U盘的指示灯闪得飞快时不要拔出闪盘;USB设备没有安全地从系统移除不要拔出闪盘;备份文档完毕后不要立即关闭相关的程序;等等。

3.2 病毒防护

新买U盘最好做个U盘病毒免疫,可以很好的避免U盘中毒。使U盘病毒免疫的方法很多,这里推荐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在“运行”里面输入cmd,打开一个命令行窗口,转到U盘的盘符,然后执行如下命令:

这样就可以起到U盘病毒免疫的功能了。

3.3 让“无法停止‘通用卷’”消失

在读取数据结束拔取优盘时,会出现“现在无法停止通用卷设备”,如果贸然拔出来,可能会对数据造成损害,怎样解决呢?多半会同时按下键盘的“Ctrl”+“Alt”+“Del”组合键,寻找“rundll32.exe”进程,然后点击“结束进程”,就可以安全移除U盘了。这种方法比较繁琐,告诉大家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一个十分小巧的国外实用软件,只有几百KB,叫unlocker,十分好用。这个软件能解锁USB连接设备,就能实现安全删除USB连接了。

4 结语

易于储特、方便携带的特性,使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U盘。U盘在使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须勇于尝试,即使是不能被电脑识别的“假死”U盘,只要方法运用适当,是有可能被修复再次使用的。

摘要:U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携式移动存储,提高了办公效率。文章从存储原理着手,分析了U盘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故障。软件故障、硬件故障,都与不正确的使用方式习惯有关。U盘修复有硬件、软件的方式方法,着重阐述了用量产工具修复U盘的方法。

关键词: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量产工具

参考文献

[1]潘名莲,马争,等.微计算机原理[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吴林,刘晔.USB存储设备病毒防御及监控管理程序设计[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柳志强.浅谈安全使用U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莱钢科,2006(01)

上一篇:情绪的管理 公开课教案下一篇:答杨明叔送米颂,答杨明叔送米颂黄庭坚,答杨明叔送米颂的意思,答杨明叔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