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的精神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迎难而上的精神范文

站前精神:迎难而上克难制胜艰苦创业敢于争先

站前精神:迎难而上 克难制胜

艰苦创业 敢于争先

──龙山区呼唤站前精神及其思考

区委办综合科

呼唤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渴望和期盼,也是一种反思之后的警醒。纵观龙山的发展历程,对照站前街新班子一百余天的艰苦创业史,我们为其迎接挑战唱大风的如云豪气而叫好、而深思。心难平终会有千呼万唤,呼唤迎难而上、克难制胜、艰苦创业、敢于争先的站前精神是龙山区目前最响亮的号角、战鼓,是龙山区久违了的区魂、区神,是龙山区日益坚挺的支柱、脊梁,是龙山区苦苦寻觅的最鲜艳的旗帜、标杆。

面对困难,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或是害怕困难,束手无策,畏缩不前,退让躲避;或是迎难而上,克难制胜,艰苦创业,敢于争先。 站前街道之所以在短短一百余天里,旧貌换新颜,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就是因为其在困难面前选择了后者,即, 迎难而上,克难制胜,艰苦创业,敢于争先。

一、有条件要干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好,敢叫旧貌换新颜

站前街道原办公用房因给企业担保,被法院执行拍卖后,需租用原属自己、现是别人的房屋办公。而且原办公地点偏僻,环境不好,不仅影响正常办公,更影响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也给区财政增加了负担。改善办公条件,重塑街道形象,是摆在站前街新任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街道经济困难,买房买不起,盖房盖不起。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好,因为我们是党和政府的干部”,这是全街干部一致的响亮回答。

从3月初开始,全街干部调动一切关系跑新办公场所。3月中旬,张武主任靠同学关系,硬是把别人已交了定金的房屋争取过来,并且每月比原定租金少交500元。这处房屋位于一粮库东侧临街的有利位置,是一个面积为108平方米的筒子房,为适用于办公,需将房子重新间壁成4个办公室并简单装修,改造工程量很大。没钱没物怎么办?就是要象干自己家的事一样跑钱、跑物、跑关系,能省就省,能要就要,能借就借。街道在区领导的协调下,借了部分资金。李遇姝书记抓住人大活动日的机会,在区人大领导的协调下,从山湾乡要来1万块砖,从七一村要来5个门……人少怎么办?全街上下一齐参战,人人出力,就连干部家属也来参加劳动。没有办公桌椅怎么办?李遇姝书记顶着压力,找到市委王书记,以其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打动了领导,为街道争取来12套办公桌椅。

经过17天宵衣旰食、戮力同心的埋头苦干,4月4日街道办事处面貌焕然一新。这价值20000多元的工程仅花了3000元。办公条件改善了,费用开支比以前减少了,仅电费和供热费两项每年就可节省开支近4000元。街道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大大提升,树立了干事成事的好形象。更重要的是凝聚了合力,提升了人气 ,焕发了精神。全街干部群众感慨的说:“面对困难,不能愁,不能怕,愁死不算烈士,害怕不是办法,人穷不能志短。没条件要创造条件,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二、 厚着脸皮跑关系,薄着脸皮干工作,有标必夺,有旗必争,敢于争先

突出“五跑”促经济发展。站前街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立足“五跑”,巧抓机遇,见缝插针,靠真情感商,靠诚信招商,靠服务安商。西安区人常某与张武主任是朋友,原准备在西安区办企业,获悉此事后,张主任反复做其工作,最终说服他到龙山投资。街道帮其选定了理想厂址,跑完了工商、税务等全部手续,华生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落户龙山。该企业主营项目是绿色环保包装制品,总投资200万元,4月末正式投产,预计年缴税金10万元。上半年,全街工业产值完成401万元,销售收入完成401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00万元,产销率为100%。

统筹兼顾抓各项事业。狠抓卫生管理,清理历年积存垃圾,自办保洁,常态运行。站前街辖区与农村接壤,山沟山坡多,平房区面积大,卫生死角多,管理难度大,大量垃圾积存。为此,街道结合卫生城创建工作,动员全街群众,打响了“治脏行动”战役。街道和社区干部带领群众组成突击队,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义务清运垃圾劳动,共参加群众1000多人次,同外派单位一道共清运历年积存垃圾3000多吨,比计划数多清理200多吨,既净化了社区的卫生环境,又强化了居民的卫生意识。同时,建立常态运行的卫生保洁服务体系,在居民区开设垃圾点36个,雇用保洁员10名,机动清运车5辆,聘请义务卫生监督员10名,督促居民定点倾倒垃圾,做到了随时清运,不积不存,群众满意;创新计划生育管理,实行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分色制卡的管理方式,建立人口管理动态监控网络。今年6月 17 日,“全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在站前街道召开,市领导徐增力、罗俊卿等同志对站前街的计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在全市推广站前街的先进做法;加强辖区内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调动驻街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开创街道社区党建新局面。被市委组织部定为“党建精品试点单位”,荣获“市先进基层党委”光荣称号;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各社区设立了健身房、活动中心,成立了秧歌队、太极拳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创办了“文明市民学校”,聘请专业人员讲授党史、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知识,举办了两次社区书画展,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抗“非典”、司法、民政、低保、再就业等各项工作也都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在站前街道会议室的壁画上有这样二十个字:爱我龙山、长我志气、强我素质、奋我工作、兴我站前。这正是站前街道迎难而上、克难制胜、艰苦创业、敢于争先的精神写照。

三、关于站前精神的几点思考

经济发展,事业前进,必然要面对诸多困难。发展的过程,前进的过程,就是迎难而上、克难制胜、艰苦创业、敢于争先的过程。这正是站前精神的具体体现、本质反映和丰富内涵,其核心是艰苦创业。从理论上讲,站前精神是一种创业文化。在实践中正是我们龙山区区情所急需的一种精神、一种创业

第二篇:迎难而上的名言

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2、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3、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愈大。——冰心

4、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

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7、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俾斯麦

8、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郭沫若

9、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佚名

10、不要灰心,不要绝望,对一切都要乐观……需要有决心——这是最要紧的,有了决心一切困难的事都会变得容易。——果戈理

11、我们只以坚持不断的努力,才能够抗拒这不可战胜的灰心失望。——莫泊桑

12、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丘吉尔

13、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奥斯卡?王尔德

14、从不为艰难岁月哀叹,从不为自己命运悲伤的人,的确是伟人。——塞内加

1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16、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17、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18、坚定的前进者尽管也有停歇的时候,却勇往直前。——赫伯特

19、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20、世人历险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郑燮

21、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22、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狄斯累利

23、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徐悲鸿

24、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文人,总比生长在温暖逸乐的环境中的人,要坚强伟大。——郁达夫

25、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26、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

2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28、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29、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30、困难产生于克服困难的努力中。——斯迈尔斯

31、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2、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希尔蒂

33、患难及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34、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35、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36、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37、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38、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袁牧

第三篇:迎难而上的共产党员

xxx矿采煤队员工xxx,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现年xx岁,信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xx年xx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战斗在条件艰苦的掘进一线。他扎根矿山,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热爱的煤炭事业。在千百米井巷中,他一干就是三十二个春秋,他先后被矿评为“先进个人和安全先进个人”以及优秀共产党员。自担任

维撤组长以来,为了保证井下设备的正常运转,他在井下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向党和全队员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xx年xx月参加工作后,他被分配到原采煤八队。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为了干好本职工作,他主动找来相关书籍认真学习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他勤学苦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作中勇往直前,从未被困吓倒。

x年x月,他所在的原采煤队在该矿5213工作面进行回采时,由于受地质条件影响,煤层中加了50多公分厚的矸石,给回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那时他是一名打眼工,有个别工友因为眼打不进去牢骚满腹,可高宏生却每天从家里带上水和饼子,在工作面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毫无怨言。当有人问他这样干有什么想法时,他微微一笑说:“那有什么想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干谁干”。

今年九月份,该队工作面设备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以前的维修工束手无策。可此时,队领导想到了高宏生,让他担任维撤组长,他二话没说放下了打眼的煤电钻,拿上工具,带领5名维修工,投入到了井下设备的维修工作,由于井下设备多,他们有时要连续维修,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确保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他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扎实肯干,从来不会轻易把处理不了的问题交到队里,有时,跟他一块干活的工友也会发牢骚,难干就算了,别干了,每当此时,他总是耐心地告诉工友,哪有干不了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现在多干一点,设备正常了,全队的任务就有保障了。他就是这样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xx年x月x日,该矿6688-9工作面发生了异常,当全体员工在队里待命时,他总是不停地询问救灾情况并给那些不愿在队里待命的员工做思想工作,他说:‘‘现在我们xx地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关系到我们现在和将来的生存问题,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待命,一旦接到指挥部xx的命令,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他表里如一,言行一致。x月x日凌晨x点,接到该矿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命令,需要组织50人到xx工作面风巷去背沙袋,他听到命令后第一个说道:“我去”!到达现场后,按照现场指挥的要求,不停地一袋接一袋的往指定地点背着,近五十岁的人,不弱一个小伙子,直到沙袋全部背到了打防暴墙的指定地点,他气喘吁吁的说:“这还差不多。”

他那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就是这样一名“做老实人、干老实事”的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定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树立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迎难而上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我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通过认真总结、汲取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历史机遇和制约因素,认为巴州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应当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从加快发展的条件来讲,我们具有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巴州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从资源条件来看,巴州是一个资源大州。

一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塔里木盆地现已落实年产8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稳定输气30年的资源储量,有条件建成新疆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

二是矿产资源众多。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有54种,特别是有些矿产在全国、全疆占有明显优势。如蛭石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2%;石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30%;钾盐储量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54.7%;花岗岩、菱镁矿、红柱石等资源储量在新疆也居前位。

三是水土资源开发潜力大。全州地表水年径流量1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储量29亿立方米,有可开发优质荒地2100多万亩,具备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

四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23项全国之最和48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70.6%、新疆的85.5%,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遗产独具特色。上述四大优势资源构成了巴州中长期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是巴州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地理位置来讲,巴州地处南北疆结合部,承北启南,是进入南疆的门户和开发南疆的桥头堡,已基本形成铁路、航空、国道、沙漠公路、管道立体交通网络,通讯、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对内具有融合发展的条件,对外可以辐射南北疆。

其次,巴州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1.7%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持续的起飞阶段。2002年全州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疆的近十分之一;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占自治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08元。并且经过这几年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争取国家支持,已经储备和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后续产业。

第三,巴州境内驻州单位和驻州部队较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能力。州域内驻有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疆铁路临管处、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等200多家中央、自治区单位和农二师所属的农垦团场,长期以来,军地、兵地、油地、路地之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路子。只要我们凝聚全州上下的力量,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集中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乘势而上。从发展机遇来讲,巴州目前正面临着两大历史机遇。第一大机遇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这是巴州目前最大,也是最现实的机遇。巴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基础,主要得益于抢抓了五次大的历史机遇。这五次历史机遇:

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当时党中央的决定,王震将军率领的一野二军步兵第六师集体转业到巴州屯垦戍边,即今天的兵团农二师。农二师成立后,在巴州进行的大规模生产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巴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特别是农二师广大干部职工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巴州各族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

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根据当时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在巴州设立了21基地,伴随21基地的建设,铁门关水电站的上马、国道314线的改扩建,极大地改善了巴州的能源、交通和通讯状况,也为巴州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疆铁路通车至库尔勒市,奠定了巴州在南疆地区的“旱码头”地位,使巴州成为南疆地区重要的物资散集地。

四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陆上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决策,在塔里木盆地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塔里木石油会战使巴州第一次参与了国家产业分工,不仅拓宽了巴州的发展空间,改善了巴州的社会环境,而且产生了一种加速发展和团结向上的效应,使巴州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第五次,即目前正面临的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国家在新疆实施的两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巴州都是主要承担者。随着这两大工程的全面实施,对推动巴州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大机遇是国家给予新疆在石油、天然气方面和纺织行业“先立后破”优惠政策的历史机遇。巴州是塔里木石油会战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自治区第三大棉花主产区和第二大棉纺基地,石油石化产业和棉纺产业在巴州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仅石油工业增加值就占到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工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国家给予新疆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以及纺织行业“先立后破”优惠政策的实施,石油石化工业和纺织工业将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

在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巴州在加快发展上存在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地利条件。巴州地域辽阔,交通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仍远离国内主要市场和国际市场,商品的运输成本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二是生态条件。巴州大部分地区属于极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本很高;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比较低,造成经济损失较大。

三是社会条件。巴州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行政管理成本比较高。同时,巴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加快现代化、信息化的重任;在整体竞争力还不太强的情况下,又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冲击;在科技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又面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浪潮。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历史机遇和制约因素,在州委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的奋斗目标,即到2007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GDP达到2.1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600元,成为南疆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20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争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以上,突破1000亿元,占到全疆GDp总量的七分之一,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达到6.3万元,在全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全面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州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建好库尔勒中心城市,依托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夯实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三个基础,大力开发和转换水土光热、石油天然气、旅游和矿产四大资源,积极培育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特色畜牧、特色矿产和特色旅游五个支柱产业,努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等六个方面实现突破,坚持农业稳州、工业强州、科教兴州,坚定不移地走好融合发展的路子,建设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州”。

一、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按照“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和“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市场抓农业”的思路,通过扶龙头、调结构、建基地、强基础、促营销、拓市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林果业,努力形成多元化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格局。

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牢固确立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自治州现代畜牧业(2003-2010年)发展规划》、《关于加快自治州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自治州畜牧业发展年活动方案》,并于今年2月份召开了全州畜牧业工作会议,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决定从今年起实施“自治州畜牧业发展年”活动,每年从州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采取“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领导决策和组织实施制度,连续实施5年,争取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目前的27%提高到40%以上,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由目前的25%提高到35%以上,饲草料种植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30%—40%。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要把做优做强现代畜牧业放在农村经济的突出位置来抓,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马鹿、奶牛、牦牛、肉驴等特色养殖业,通过政策引导、龙头带动和市场化运作,力争用5—7年时间将巴州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牦牛产品、驴产品、乳制品、牛羊肉、细羊毛和马鹿产品生产基地。今年重点确定了27个畜牧业产、加、销项目,每一个项目都由一名州领导具体负责,力求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尽快把我州建成畜牧业大州和畜牧业强州,真正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

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用5年时间把全疆的林果业面积由目前的600万亩发展到1000万亩。这给巴州加快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巴州具有较好的水土平衡条件,非常适宜发展香梨、轮南杏、葡萄、红枣等特色果品,而且效益明显。处于盛果期的香梨,一般亩均收入可达到3000元,葡萄、轮南杏也在2500元和1200元左右,是目前巴州农民增收的一条现实途径。今后我们将依托香梨股份、冠农果茸、乡都酒业、华隆杏酱等一批林果业龙头企业,重点加快以库尔勒为中心的100万亩香梨,以轮台为中心的20万亩轮南杏,以焉耆、和静为中心的20万亩酿酒葡萄,以且末、若羌为中心的1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建设步伐,并下大力气在果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加工、储藏、营销等方面做文章,从根本上解决果品的出路和转化增值问题。为解决发展林果业周期长的问题,在全州大力推广林草、林经间作技术,引导和发动农牧民在林间套种苜蓿和经济作物。今年仅轮台县杏草间作面积就达到2万多亩。同时,大胆变革传统栽培模式,采取工厂化育苗、温室大棚炼苗、大苗田间栽培等办法,压缩见效周期,提高林果业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全州特色林果业面积已发展到81.4万亩,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4.8%。今年计划新定植各类果树13万亩。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重点围绕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和扶优扶强、开放引强、靠大联强、农工商联手、争取金融单位支持等途径,加快培育与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牧民增收密切相关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州已有1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列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3家。今后将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在具有竞争优势的香梨、棉纺、鹿业、苇业、奶业、葡萄、甘草、番茄、芳香植物等产业中培育一批“专业化、有特色、大群体”的龙头企业。大胆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以资产为纽带的联结方式,把企业与农民由单纯的买卖关系变成股份关系、合作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是加快棉花贸工农一体化进程。抓住国家对新疆纺织行业实行“先立后破”的政策机遇,实施纺织工业“振兴工程”,依托科纺棉业和泰纺棉业两大龙头企业,加快跨地区、上下游、兵地之间的联合重组和高水平、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步伐,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145万锭的纺织规模,把库尔勒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二)是依托香梨股份、冠农果茸、金鹿股份、大华、三宇、瑞源、伊德等畜牧龙头企业,加快马鹿、奶牛、肉驴、耗牛等畜牧产业化进程,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三是依托芳香科技、国际实业等龙头企业,加快甘草、麻黄草、芳香植物等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化进程。

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个大战略来抓,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做好轮台、且末、和静等县撤县建市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选择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和地处交通枢纽、商贸集散地的乡镇、团场,重点规划和建设,形成巴州独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今年集中力量加快沿国道的塔什店、乌什塔拉、阳霞、西尼尔、巴润哈尔莫墩、上户等6个乡镇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村富裕劳动力从种养业中分离出来,向小城镇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目前,在我州的一些城镇也出现了一批从事农副产品储藏、加工、返运的专业户,对加快小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全州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村庄先行建设。计划今后每年州上集中力量抓5个乡镇建设,各县市每年抓3-5个村庄建设,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州村镇建设和农牧民生活质量有一个根本性变化,到2020年使全州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围绕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发展资金。去年以来,通过采取州财政贴息、县市负责担保、乡镇具体落实和建立农村信用制度、开展小额贷款等形式,保证了农民生产之需。仅去年年底以来,全州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已累计向农民发放贷款8亿多元,其中畜牧业专项贷款近3亿元。今后,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生产资金筹措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金融信贷体系。

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确立工业强州的战略地位

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优势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上大做文章。树立“工业强州”的思想,把全州经济工作重点适时转到加快工业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上来,力争今后几年使工业增长高于国民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但在工业发展上,不搞一刀切、大呼隆和遍地开花。扶优扶强,加快培育优势企业群体。按照“抓大要强,进而有为”的要求,采取“帮”、“扶”、“靠”、“促”、“引”等措(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施,用3—5年时间集中力量培育20多户销售收入超2亿元、利税总额上2000万元的优势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巴州工业的“标志性工程”。同时,抓好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30多户产值超亿元或千万元、利税上千万元或百万元的“小巨人”企业。实施“名品、名牌”工程,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用3年时间培育10个新疆名牌产品,2个名牌成为国家驰名商标。

突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是石油石化工业。石油、天然气是巴州最大的优势资源,是实现工业强州的重要依托。坚定不移地把石油石化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围绕“西气东输”工程和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支持石油企业加快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主动地参与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努力把巴州建成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二)是纺织工业。巴州是自治区第二大棉花主产区,是自治区确定的全疆四大棉纺基地之一,棉纺产业已初具规模。紧紧抓住国家对新疆纺织工业实行“先立后破”的政策机遇,加快跨地区、上下游、兵地之间的联合重组,通过对州域内棉纺企业高起点、规范化的整合和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145万锭的纺织规模,把库尔勒建成新疆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

(三)是电力工业。巴州不仅水利资源丰富,而且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重点围绕开都河水能资源开发做文章,在开都河流域建设若干个梯级电站,同时结合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做好车尔臣河、迪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电力优势,把巴州建成新疆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

(四)是特色矿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将重点抓好罗布泊钾盐的开发,超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力促罗布泊钾盐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争取到2008年形成120万吨年产能力。同时,抓好红柱石、蛭石、菱镁矿、花岗岩、玉石等特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建成国内重要的红柱石、花岗岩、玉石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蛭石生产基地。

(五)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当前,巴州建筑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将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业这种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力争实现大的突破。

六是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我州具有优势的节水、环保、生物制药、纺织等产业,努力提高巴州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主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按照“资源定位、品牌创立、精品选择、关联发展”的思路,开发和保护自然景观,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使旅游业向深层次、突出特色方向发展,集中力量加快实施旅游名牌发展战略,抓好各重点旅游景区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巴州南疆“旱码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形成的优势,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经贸、搞活大流通的总体思路,着眼于南北疆和中亚、西亚市场,在巩固、完善、提高现有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华凌、光明等一批综合性市场的功能,筹建以棉花为主的期货市场、南疆干鲜果品交易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现代流通方式、专业流通特色的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方式,不断提升传统流通业水平,逐步构建现代物流平台,把库尔勒建成南疆重要的仓储中心、物资集散中心。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信息、会计、法律、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稳妥发展金融保险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库尔勒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把库尔勒市建成新疆第二大中心城市的总体部署和关于加快以库尔勒市为中心的天山南坡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规划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集中力量优先加快库尔勒市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式、方法,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完善城市功能,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元化筹集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着眼长远、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时启动实施“城市南扩”战略,使库尔勒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加强对城市的管理,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狠抓城市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着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人性化的舒适的人居环境。

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简政放权,引导各县市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特色做文章,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形成各县市竞相发展的局面。把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唱主角,通过放活政策、放宽条件、放开形式、放手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使民间投资和外来投资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加强生态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州的薄弱环节。今后5年将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和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途径,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以上,使我州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根本改善。生态环境治理重点是组织实施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2000年以来,我州按照水利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利用近年来开都河处于丰水期的有利时机,先后四次实施了从博斯腾湖跨流域向塔里木河应急调水,目前正在实施第五次应急输水;开展了34个塔河项目的前期工作,合计项目投资10.28亿元。同时,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高标准节水等工程建设。现已退耕还林41万亩,建成喷、滴灌面积13万亩,并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05年,每年从水费中拿出600万元,作为贷款贴息,支持高新技术节水技术的推广。

六、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创新,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产权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今年全面完成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基本结束商贸流通粮食企业的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本着“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山林、水域、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全州383个行政村中有42个“空壳村”。对这些“空壳村”和集体经济收入比较低的行政村,将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资源的潜力,依托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好有钱办事和有能力办事的问题,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州消灭“空壳村”。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加大争取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争取工作。继续抓好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年内争取2家企业上市融资,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6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目前,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发审会审核,近期有望上市交易。加快筹建库尔勒城市商业银行。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些年,巴州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建立了8个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区;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促进和保护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条例》。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下一阶段,我们将把扶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放活政策,放宽条件,放开形式,放手发展,使之成为巴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这些年,巴州在整治发展环境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七届党代会以来,又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勤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的决定》和《在全州开展创新发展环境监督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从社会各界选聘了40名特邀监督评议员,在30个州直部门推行了公开承诺制度。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州上和库尔勒市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特别是今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我州在解放思想、改善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一些干部中仍然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固步自封”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有些干部口头上解放思想,行动上思想不解放,抓落实力度不够;有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发展机遇认识不深,对上面的政策理解不透,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在一般问题上能够解放思想,但在重大机遇面前反应迟钝;有的干部“怕”字当头,怕担责任,怕犯错误,怕丢“帽子”,墨守成规,四平八稳,牢记“无过就是功”的信条,不敢大胆创新突破,不愿冒风险;有的干部说得多、做得少,醒得早、起得晚,指责别人多、要求自己少,而且在一部分干部头脑中还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这些影响经济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不破除,就难以在全州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也难以将巴州目前这种好的发展形势继续保持下去,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此,州委、州人民政府及时召开了创新发展环境座谈会,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环境大讨论活动,发动各级干部深刻剖析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破除小农经济意识和“小富即安、小进则满”、“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上向天山北坡经济带看齐,与他们比速度、比发展、比干劲;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向南疆四地州学习,学习他们在维护稳定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取长补短,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势头更猛一些;破除求稳怕乱守摊子的思想,树立在发展中解决难题的思想,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破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封闭保守”和“因循守旧”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开放、开明意识,以开放的思想、市场的手段、创新的观念,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在全州营造一个重商、亲商、惠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到巴州投资兴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地方区域经济将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竞争。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开放水平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将坚持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以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继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支撑,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重点走好以资源引资、以资产引资、以园区引资、以企业引资和走出去引资五条路子,“不求所有,只求所在”,通过开放引强、靠大联强,借力发展,扩大开放的领域和范围,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同时,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对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负责制,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和资金的到位率。

八、大力发展开放性融合型经济

巴州境内驻州单位和驻州部队较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能力。长期以来,军地、兵地、油地、路地之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路子。坚持这一方针不动摇,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经济上的融合为切入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站在全局的高度,放眼于国际国内大市场,更加广泛地调配和融合各方面的生产要素,联合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以大融合促进大发展。

九、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巴州这些年发展较快,在部分干部中产生了自满情绪。对此,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州各级干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做到越是在形势比较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越是在成绩比较大的时候,越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对去年下半年一些单位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一些部门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等问题,及时作了纠正;对领导干部参加庆典、剪彩和会议经费、各种评比检查达标活动作了严格规定;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一步完善了公务接待、移动电话话费补贴等办法;狠刹了公款吃喝之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就业,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去年州上将财政增收的1亿多元,重点用于解决破产、困难企业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但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的医疗保险和050”人员就业,下岗职工出中心经济补偿,就业再就业培训,城镇困难群众就医、子女就学以及低保等方面的问题;在库尔勒建立了2家扶贫济困医院,在州、市医院设立了“爱心病房”;作出了在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援助若羌县的决定,使若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将继续加大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抓好“一个低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广开就业门路,力争每年新增2.5万个左右城镇就业岗位;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到2010使全州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步入小康,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第五篇: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打好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的“攻坚战”

——在2009年全省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局长 林志向

(2009年2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的全省就业工作会议,任务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2008年成绩,认清当前金融危机对我省就业工作的冲击和影响,部署2009年工作。昨天,应际厅长代表厅党组作的报告中,总结了去年就业工作成绩,科学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及就业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对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下面我先就如何贯彻落实应际厅长的讲话精神讲四点意见,之后定佳副厅长还要做讲话。

一、2008年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厅党组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扎实进取,实现全省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又跨上一个新台阶。截至2008年12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5.6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72%;农村劳动力转移8.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6.1万人,省外输出2.4万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37935人,比上年增加近4500人,就业率为83.7%;各类职业技能鉴定40166人,首次突破4万人大关,比上年增长19%;各类人事考试34295人,比上年增长5.4%。可以说,2008年的工作是亮点纷呈,成绩喜人。

(一)以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为重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动态为“零”。完善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全省“零就业家庭”月报制度,各级就业部门依靠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及时掌握零就业家庭变动情况。大规模开发公益性岗位,全省全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017个,其中,省本级346个,儋州150个,临高128个,海口118个,屯昌100个。深入开展“送岗位、送温暖”、“再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帮扶活动,省本级在09年春节前,为30个零就业家庭送上了公益性岗位,并为5名创业的下岗职工送上了小额贷款;海口、澄迈、文昌、洋浦等由就业部门负责人带队上门,为结对帮扶的零就业家庭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和送社会保险补贴。经过各级就业部门的不懈努力,全省08年登记的4799户零就业家庭中,已有4792户实现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零”。

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切实落实。全省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4万本,累计发放8.6万本,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及时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政策。全省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16840.99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支出2300.71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3739.6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68.69万元,社会保险补贴支出780万元。

创业扶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小额贷款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省本级共为251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3.5万元,临高发放贷款158万元,琼中97万元,定安90万元。探索建立创业基地,省本级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贷款资金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为省商业学校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由学校统一安排资金建设创业基地;澄迈打造“花卉盆景就业一条街”,为近40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场地。搭建创业交流平台,省本级召开了“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海口开展首届“创业成果展示活动”;洋浦组织召开“创业者协会成员经验交流会”,引导和带动劳动者创业。打造创业典型,省本级下岗职工张建国,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成功创办的文昌鸡养殖基地,在人保部举办的“微型创业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省本级创办了《职场周刊》,形成了集电子屏幕、报纸、网络、公告栏四位一体的信息发布体系;三亚、文昌、定安、琼海等市县建成现代化、综合性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充分发挥,省人才劳动力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5场,提供岗位7.5万个,进场求职14.4万人次;海口举办招聘会41场,提供岗位3万个,进场求职5万人次。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三亚对当地9个行业90个工种的工资进行调查分析,并首次发布了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二)以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方面,全省全年共培训2.3万人,其中,省本级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830人,海口5730人,澄迈2256人,临高1588人。此外,农垦全垦区实现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26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实现职业技能培训5.3万人,其中,转移就业培训4.1万人,技能提升培训1.2万人。社会化培训方面,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举办3期公务员考前培训班, 618人参加;举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培训班,217人参加。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全省全年共开展SYB创业培训2107人,其中,省本级551人,文昌138人,乐东100人。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教材体系建设,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创业培训辅导手册》。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省本级在海南师范大学、海口职业学院、海口经济大学等院校举办多场创业培训专题讲座,近4000人次的毕业生参加;农垦、乐东、白沙、保亭将热带作物栽培、割胶等农村实用技术技能送到了田间地头。

创新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琼海、万宁、昌江等市县要求各类培训班做到培训教材、师资、预算、培训人员名册等资料齐全完备,并采取培训项目负责制,实行专人全程跟班,确保培训质量,用好培训资金。五指山建立起“政府补贴+企业用工+实操培训”模式,由黎锦生产企业提供师资与场地,培训人员边培训、边上岗。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开发了农民工培训管理软件,实现人员信息、培训跟踪、考试成绩、证书打印的信息化管理,并有效防止套取农民工培训资金现象的出现。

(三)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抓手,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程 以“输出组织化、就业技能化、服务人本化”为重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定安、琼中、陵水等市县通过广播站、电视台、公告栏等渠道,积极组织发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儋州大力开展定向培训,为当地企业培训并输送了农民工442人;琼海面向农村青年开展美容美发、高尔夫球童等订单培训,较好地满足当地服务业发展需求。万宁、昌江、保亭等市县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在外出农民工春节返乡期间,发放外出务工手册、慰问信以及培训信息,为农民工提供“人本化”服务。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进发展“打工经济”。各市县紧密结合地区优势及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一县市一品牌,一户一就业”活动。三亚紧跟市委“兰花经济”建设项目,创建出“兰花种植工”品牌。东方积极发展“菊花种植工”,使菊花种植在农村实现规模化生产。琼中组织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培养出“种桑养蚕工”980多人。

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位。儋州在白马井镇举办“流动人才劳动力市场招聘会”,为1300名失地农民与返乡农民提供了近2600个岗位。洋浦为91户失地居民送岗位上门,并优先安排困难失地家庭子女参加技能培训。万宁紧跟神州半岛拆迁项目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帮助310名失地农民就地转产就业。

(四)以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为切入点,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深入10多家院校举办就业讲座,对9000多人次的毕业生进行了现场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周”等专项活动,举办春、秋两季大型毕业生专场供需洽谈会,指导院校召开20多场校园招聘会,利用我省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组织高校参加各类全国性网络招聘活动。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公共人事服务,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新收学生档案9581份,新托管档案1386份。

做好地震灾区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按教育部要求,对我省701名灾区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统计。指导院校对灾区毕业生开展心理救助和就业援助。做好四川地震灾区毕业生对口帮扶就业工作,收集提交给四川省教育厅253个本省用人单位岗位信息,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100个对口支援岗位任务。

指导院校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组织评估专家组对全省15所高校进行了第二次就业工作评估检查,促进各院校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组织高校教授、专家学者编写并出版了具有我省特色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

(五)以推进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为载体,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健全“统考日”制度,建立固定考点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学校作为全国、全省统一鉴定的考点,实行鉴定考点集中管理。大力推行智能化考试平台,引进计算机先进技术,实行公关员、推销员职业上机考试。举办考务系统培训班,指导市县配置国家考务管理系统,推动技能鉴定信息化工作。加强考评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共举办考评员培训班3期,300人参加。

市县技能鉴定总量实现新的突破。全省共有15个市县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14个市县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市县鉴定量首次突破万人大关,鉴定总人数达10666人,与上年同比增长43%,其中,三亚鉴定3433人,海口2459人,儋州2011人,保亭746人。市县正逐步成为全省鉴定总量增长的新拉动点。 鉴定服务对象与范围进一步拓宽。启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在龙泉集团企业内部首先推开了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工作。继续探索监狱系统鉴定工作,组织美兰监狱88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线圈绕组工的鉴定。省局受多个市县人劳系统委托,为其选拔工作人员提供考试服务,完成近600人的考试任务。把技能鉴定送到营房,为全省消防部队326名退伍兵进行了建筑消防员的技能鉴定。

(六)以提升考试人数和确保考试安全为核心,推进职称考试工作

职称考试工作在上规模和效益上有了新的办法。完善职称考试多方联动机制,定期与行业主管厅局、市县主管部门召开“碰头会”,协调考试工作。健全考试公告制度,借助网站、报刊媒体第一时间发布考试信息。实施考试“直通车”制度,将考试政策与信息直接送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并采取重点单位重点跟踪的方式,使事业单位、大中企业职工和院校应届毕业生成为职称考试的“主力军”。

职称考试安全保障上有了新的措施。建立考试标准化管理制度,对考试报名、试卷管理、考场管理、考点监督等主要工作分解细化,实行表格化管理。建立考场责任书制度,与各考点负责人签订了管理责任书。狠抓考风考纪,通过网络媒体、考场公告栏等渠道对考生进行考前培训,提高考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引入先进技术规范考场秩序,配合人劳、纪检部门查处涉嫌违纪人员61人。

进一步开发新的考试服务项目。按国家人事考试中心要求,开展了社会工作者等新的执业资格考试。配合省厅和省地震部门,开展地震评价工程师专业考试。承接了博物馆等单位的竞争上岗、招聘选拔等考试业务,共有近400人报考,有效拓宽了社会化考试服务内容。

此外,省本级、洋浦、琼海、五指山就业部门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与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认真检查了存在问题,深入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形成了整改落实方案,并将整改目标落实到人,为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奠定了基础。在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境外就业、留学回国人员服务、党风廉政建设、行政管理、组织人事、信息宣传等方面,全省各级就业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2008年又是全省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一个丰收年。我们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离不开厅党组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全省各级就业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的付出与努力,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应对挑战,切实做好金融危机特殊时期的就业工作

要正确认识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应际厅长昨天的报告中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全省经济增速将会放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会逐步减弱,将给当前的就业形势带来更大的挑战。当前我省面临的就业压力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临裁员压力。汽车、石油、纸浆部分生产企业定单锐减、开工不足,福耀玻璃等出口型企业已停工停产,预计非正常失业将会进一步增加。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橡胶、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效益减少,将会减少使用技能素质不高的农民工,还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破产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将逐步增加。三是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依旧存在。四是新增劳动力带来新的就业需求。预计全省新增劳动力12万,其中有5万大中专毕业生,且大部分新增劳动力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今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不容乐观。

要充分看到和把握当前开展工作的各项有利条件。在看到宏观经济环境对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更要充分看到做好今年就业工作的有利因素。首先从长期看,我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中央及我省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将对经济起重要拉动作用。其次,国务院、人保部已陆续出台多项稳定就业的政策,我省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5号文的规定,省厅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创业促就业的相关政策。各类政策文件出台如此之频繁,各项规定措施如此之优惠,前所未有,这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第三,就业工作已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厅党组的领导下,各级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大就业”促进“大发展、大和谐”的发展思路;总结出“以载体推动全面工作,以项目开展具体工作,以抓手突破重点工作”的工作方式;具海南特色的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体制机制也不断完善,就业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认可。最为重要的是,全省各级就业部门想发展、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这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要将省委、省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期待转变为凝聚信心、谋划一到中央及省委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策和部署上来。要切实增强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树立起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把思想解放的步子迈得再大一点,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要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方面,出实招,下“猛药”,打“组合拳”,打好这场“攻坚战”。

三、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全力做好2009年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2009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五届三次、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为奋斗目标,以创新海南特色的、更具活力的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体制机制为载体,加强失业调控,援助就业困难群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开创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新局面。

为此,全省各级就业部门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与水平

制定并启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就业工作应急预案。各级就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失业监控和失业预警机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可能出现的大规模集中裁员和非正常失业增加情况。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与员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职业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切实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对在困难时期不裁员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及时组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开展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针对一些苗头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尽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

强化政府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的责任。各级就业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金融危机特殊时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级政府按照《就业促进法》要求,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制定就业工作中长期规划。建立并落实各级政府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共同协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提请各级政府在引入或开展新项目投资时,将吸纳与安置一定数量的当地劳动力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之一。

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开展“逐户家访”活动,健全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台账。通过政府购买、事业单位挖掘、社区服务开发等方式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个。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切实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没有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市县要积极与财政、银行等部门沟通,争取成立贷款担保中心,建立健全贷款机制,在年内逐步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各级就业部门要制定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结合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帮扶服务。实现“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等专项帮扶活动的制度化与常态化,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各地要逐步建立与省本级职能相对应的、名称统

一、职责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劳动保障协管员、就业信息采集员等公益性岗位充实到基层一线,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居委会、村委会。按《就业促进法》要求,全面开展“六项”法定公共就业服务。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创业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健全创业培训机制。继续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的“创业扶持行动”。将优秀大学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纳入到创业师资队伍中,组建省及各市县的创业培训教师团队。按照统一的SYB培训课程标准,开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创业培训,推广一批市场前景好、投入少、见效快的创业项目。完善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对接机制,及时将申请贷款的创业人员组织到创业培训中,发挥小额贷款的杠杆作用,撬动创业工作有力发展。

着重做好不同人群的创业帮扶工作。与相关部门协商,为创办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制定更加优惠的税费减免政策。组织“创业高校行”活动,通过讲座、演讲、树立创业典型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习活动。通过创业培训,帮助失地农民利用拆迁征地补偿金发展种养业、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鼓励外出打工者在积累一定资金和技术后返乡创业。

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集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沟通,打造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创业咨询专家库,创建我省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开展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组织开展“创业服务月”活动,评选“五十个优秀创业项 目”和“十佳创业杰出人物”。建立创业基地,成立“创业联谊会”,设立“创业服务热线”,开发创业服务网站,大力宣传创业成功典型,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建立覆盖全省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

做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大力开展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培训补贴,确保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劳动者至少掌握或提升一项实用的技能。

面向不同群体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对下岗失业人员要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择业能力。对农村劳动力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开展岗位提升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围绕返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农业生产技能。对大中专毕业生要围绕增强动手实操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建立新增劳动力的“市场准入培训”机制,依托各类技工和职业院校,在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新增劳动力进入市场求职前,组织其参加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并确保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进场”。探索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前移”机制,及时组织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参加至少一次的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提供推荐就业服务;对确实无法实现就业的,及时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范畴,进行失业登记,发放失业金并提供相应就业帮扶。

(四)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发展壮大“打工经济”

深入开展“一县?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在发挥现有劳务品牌效益??业,发展为新的劳务品牌。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做好劳??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的劳务品牌。

建立健??建设单位拿??业。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通过多种渠道及?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把岗位送到村、送到户??个农村贫困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

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平台,更大规模地发展打工经济。继续以“输出组织化、就业技能化、服务人本化”为抓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台账,实现一乡一册、一村一表、一人一档。完善统计报表制度,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数字口径。发动用工单位在返乡农民工和进城务工青年集中的地方举办专场招聘会。集中公布一批培训项目和培训信息,组织农民工报名参加。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协作,做好外出务工农民维权工作,帮助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组织返乡农民工有序流动。

(五)全力抓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比较充分就业

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征订发动工作,围绕教材培训师资,提高院校就业指导队伍质量和水平。采取就业指导课、服务周、就业论坛、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就业、创业。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园送岗位,院校进企业送人才。开展“境外就业巡回宣讲”活动,广开就业渠道。 完善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机制。各市县要完善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明确主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使毕业生离校后能得到相应的职称评定、转正定级、社会保险、人事关系接转等就业服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平台,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使各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各级就业主管部门间能共享就业信息资源,为毕业生开展网上招聘活动,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加大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健全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及时将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单亲家庭毕业生等困难家庭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落实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在街道、社区、乡镇开发一批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家庭毕业生上岗。健全完善失业毕业生就业联系卡制度,采取重点跟踪、重点帮扶的方式,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开展“一对一”跟踪帮扶,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六)完善考试与鉴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体制

完善考试与鉴定工作管理机制。以确保考试鉴定安全为中心,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考试鉴定“零事故”。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落实、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实现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健全考试鉴定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推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抓好龙泉集团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并逐步在大中型企业推广。推进市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省局要继续指导还未开展鉴定的市县查找原因,培训相关人员,实现鉴定工作不留死角。积极探索针对农民工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开发适合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在本科专业的渗透力度。积极与劳动监察部门协作,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拓宽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

着力扩大职称考试规模,提升考试服务水平。建立职称考试联络员制度及相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考试组织发动工作的积极性。为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考前全程跟踪服务。主动承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及竞争上岗考试。更新职称计算机考试系统,逐步实现与国家统考接轨。引入无纸化考试、心理测评、情景模拟等先进技术,提供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测评服务。

(七)强化人才管理与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主动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人才公共服务。把握好国际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人才流动的机遇,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配合相关部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旅游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引进人才提供便利。探索建立“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海南市场”,为引入洋浦保税港区、建设国际旅游岛急需的高端人才构筑平台。建立企业定点联系人制度,主动为大企业与重点项目提供人才引进、委托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及时跟踪新开工企业和项目,引导企业在普通技术岗位招聘上,优先考虑本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或技术工人。

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服务。深入调研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情况,为省委、省政府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身份登记认定工作,建立留学回国人员动态信息库。开展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科研资助工作,及时拨付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配合省厅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管理工作,为孵化高新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发挥“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加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引进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更加优惠的倾斜政策。积极为到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的各类人才提供人事代理、档案托管、社保接续等公共人事服务。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干部职工队伍

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业系统一直是一个具有优良作风的集体,但最近也出现了极个别的不和谐音符。各级领导干部要引以为戒,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思想建设,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切实以身作则,履行好“一岗双责”,做到工作职责行使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就延伸到哪里。要加强对关键部门、重点工作、重要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考试鉴定工作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培训管理工作,杜绝出现“冒领”、“套取”农民工培训资金现象;做好失业保险基金、再就业补助资金的审核发放工作,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要提高谋划科学发展能力。各级就业部门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两个确保”、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重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研,采取具体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将学习成果应用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上。

要不断强化执行能力建设。要把厅党组与省局党组所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层层分解,细化为具可操作性的项目,落实到具体个人,并列出时间、任务、要求,逐一组织实施。要继续大力倡导执行文化,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执行意识,提高执行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政策高挂在墙上、行动落实在嘴上”的不良风气,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抓好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

要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识。要牢固树立“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的服务理念,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群众满意为目标,在深化上、细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进一个门、找一个人、事情一次办成”和“一厅式”、“一条龙”服务??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考验和挑战相当艰巨。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形势,保持全??定信念、众志成城,共??组的领导下,攻坚克难保就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上一篇:运输合同承诺书范文下一篇:有趣的游戏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