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2024-05-09

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共8篇)

篇1: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是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方面能够维护一线职工的权益,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

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新型劳资关系、实现劳资双赢的需要。也是广大工薪阶层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的现实体现。

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包括: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篇2: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尊敬的视察组一行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和静县人社局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和静县基本情况

和静县位于**中部,天山中段南麓,**盆地西北部,周边与**市、**市等17个县市毗邻。全县辖6个镇、6乡、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5个国有牧场、1个良种场、1个平原林场。1个肉牛场。境内有农二师所属3个团场、自治州一个国有农场和一个高山林场、自治区、自治州驻县工矿企业50余个。规模企业30家。有天山水泥、新兴铸管、金特钢铁、凯宏矿业、隆平高科、开都河梯级电站等大中型企业。全县现有总人口24.77万人(含流动人口),由汉、蒙、维、回等29个民族组成。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57万元。

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

自《**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按照自治区、州局有关工作部署,遵循企业协商谈增长,行业协商谈标准,区域协商谈底线的协商模式,积极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领导,推动企业集体协商工作平稳运行。

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坚持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摆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深入扩大集体协商工作的社会参与范围,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分配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县各类企业中已经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有100家(私营企业82家,集体企业1家,外商投资企业1家,股份制企业7家,有限责任公司208家),行业联合会6个,现有会员20088人。

(二)规范建设,组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为推进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年初以来,深入到各个企业进行指导工作。对我县非公企业有限公司89家进行专职指导,同时推荐了25家企业为和静县县级工资集体协商典型单位,全面完成了上级工会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划分类别,分类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培育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工资集体协商企业。企业能够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的,严格按照《**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进行规范操作。企业规模较小,工会力量薄弱,不能单独进行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平衡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地位,着重抓好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在同行业企业较多的地方,如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园区,则着重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办法规范劳资双方行为。对于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劳动纠纷、争议较多难以实现工资协商的,我们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检查力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督促企业有效履行工资集体协议。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择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管理基础扎实,工会工作开展顺畅的国有、民营以及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精心培育典型,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效落实。

(四)集聚合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要约形式。

根据企业类别,将企业划分为可以马上进行要约协商的、暂缓进行协商的和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三大类别。如天水水泥公司等经营有困难,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人事劳动部门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指导他们就工资分配的某一方面进行协商,把职工迫切需要解决而企业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协商重点,经过核实情况后,提出建议限期协商。对于不具备条件签订要约的单位,如和静县牧乐劳务派遣服务中心,和静县创意劳务派遣服务中心指导其就不低于本区域、本行业最低工资标准提出要约并开展协商。中小型企业以区域联合会或行业联合会为抓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同时,引导企业工会依法主动行使要约权。广泛宣传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目的意义,向基层工会下发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要求企业工会主动要约,强化企业工会的主动性。为使协商工作能够规范化、法制化,我们加强了对企业职工协商代表的培训和辅导,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五)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工资集体协商中存在的困难。

通过组织工资集体协商回头看等工作,监督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履行情况,本着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统筹发展这一重点,抓住履约率这一关键点,就工资协议中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有效期限履行等方面进行有效兑现和监督。对于福利奖金等富有弹性的问题及时协商,确保协议有效落实,维护协议的严肃性。同时,抓好新签和续签工作。对选树的典型企业进行重点走访,指导企业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档案。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切实加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针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研究有效办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定期听取相关企业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汇报,分析研究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充分发挥三方机制作用,积极沟通协调,密切配合,研究对策建议。二是进一步发挥《**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的作用。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企业工会的考核,并设置专项经费,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印发《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将工资集体协商的基础知识、法律依据、运作程序、不同企业协商重点、集体合同的续签及争议处理、工资集体合同书、要约书、答复书、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书等内容全部纳入工作指南,编印成册下发到各企业,切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篇3: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北京市总工会表示, 各级工会要结合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 主动向企业发出要约, 参照北京市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同时综合运用劳动力市场部分职业 (工种) 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 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工资水平, 合理提出本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和工资分配方案,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对于生产发展正常, 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 要结合企业实际参照基准线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对于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工资支付能力较强的企业, 可以在基准线和上线之间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对于当年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的企业, 可以参照下线确定工资增长水平。对于经营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出现困难的企业, 工资可以零增长或负增长, 但是这种情况企业须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工资协商, 同时监督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篇4: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杭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现就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和经过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市自2000年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截至2013年底,累计签订企业工资协议20809份,涵盖企业67161家,覆盖职工259万余人,为优化投资环境,稳定职工队伍,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提高之间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我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立法的良好基础。

条例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立法正式项目。2013年8月,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请的《杭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会后,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将条例草案在杭州日报、杭州人大网登载,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同时,还分别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市人大代表及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法制委员会对规定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规定草案修改稿,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

《杭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共八章五十二条,分总则,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内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代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履行、变更、解除与争议处理,法律责任,附则。

(一)关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范围

条例规定我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对实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范围进行规定。“本条例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方和企业方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工资支付办法等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的行为”;“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是指职工方与企业方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有关工资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包括企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要求“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行业或者区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二)关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内容

条例在《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基础上,对我市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内容进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劳动定额与计件单价;(二)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和最低工资;(三)各个岗位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四)工资支付办法;(五)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六)工资调整办法;(七)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八)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支付办法;(九)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并规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三)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六)上年度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七)本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八)其他与职工工资有关的因素”。

(三)关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

条例对工资集体协商的代表产生以及具体程序进行了规定。要求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每方代表人数为三至九名,规模以上企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的每方代表人数不得少于五名,企业方的协商代表不得多于职工方的协商代表,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协商代表要履行相应的职责。在协商程序中,条例通过对协商前准备、协商会议、协商结果、职代会审议等进行具体规定来规范协商行为。此外,条例还对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被派遣劳动者工资集体协商进行规定。

(四)关于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履行、变更、解除与争议处理

依法签订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具有约束力,双方应当全面履行。有订立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被修改或者废止的;因不可抗力致使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部分不能履行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企业发生破产、兼并、解散等重大变化,致使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变更或者解除的其他情形,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条例同时对变更或者解除的具体程序进行规定。

条例还借鉴外地的立法经验,对企业方首席代表拒绝在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上签字、企业方无正当理由未在六十日内完成协商等行为设置了法律责任。

篇5:无锡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颁布时间:2011-3-24发文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大常委会

(2011年2月25日无锡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制定 2011年3月24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保障职工与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与职工双方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适用本条例。

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方和企业方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和工资收入水平、工资支付方式等劳动报酬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工资协议,是指职工方代表与企业方代表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有关职工工资等事项的专项集体合同。

第四条 工资集体协商应当遵循合法、平等、公开、互利、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总工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工资集体协商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

第六条 总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应当帮助、指导职工和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依法订立和履行工资协议。

第二章 协商内容

第七条 工资集体协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二)一线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三)职工工资最低水平;

(四)工资支付办法;

(五)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八条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当协商劳动定额。协商确定的劳动定额标准,应当使本企业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第九条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三)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五)上年度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六)本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

(七)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条 企业利润增长或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职工方或者企业方可以在协商中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

企业年度增长工资的,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工资应当得到增长。

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

第十一条 企业确因不可抗力或者经营困难无力维持现有工资水平的,协商双方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适度调整工资水平。

第三章 协商代表

第十二条 工资集体协商的双方协商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三至九名,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协商代表。双方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

协商代表的任期由被代表方确定,但不得短于三年。

第十三条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指定。首席协商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担任的,可以书面委托本企业其他负责人担任。

职工方协商代表由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本企业工会组织职工推选并公示后产生。首席协商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尚未建立工会的,职工方协商代表和首席协商代表由上一级工会或者行业工会指导职工民主推荐,并经过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后产生。

女职工超过二十五人或者虽不足二十五人但超过职工总数百分之三十的,职工方协商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

劳务派遣工可以作为协商代表参加用工单位工资集体协商。

第十四条 协商代表空缺或者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在协商开始十五日前按照本条例规定产生新的协商代表。

第十五条 职工方和企业方可以聘请本企业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作为本方的顾问列席协商会议,但聘请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的三分之一。

第十六条 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真实反映本方意愿;

(二)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工资协商情况;

(三)代表本方参加工资协商争议的处理;

(四)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职工方协商代表应当广泛征求职工意见,通过集体协商等形式表达职工诉求,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应当遵守企业的各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第十八条 企业方协商代表应当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对话和沟通,推进民主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为职工方协商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不得因职工方协商代表履行职责而借故调动其工作岗位、免除职务、降低职级等。

职工方协商代表因履行工资集体协商职责占用工作时间的,视为提供正常劳动。

第四章 协商程序

第二十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提出方应当向另一方发出协商意向书,协商意向书应当包含协商时间、地点、内容等。

收到协商意向书的一方,应当在二十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确定协商的具体时间及其他相关事项。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前如实向职工方代表提供与协商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第二十二条 工会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应当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指导,并对协商的过程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工资集体协商主要采用会议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要求采用会议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应当采用会议形式。

采用会议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会议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轮流主持,并按照双方确定的程序协商讨论。会议内容应当有书面记录并经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采用书面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所提交的书面意见应当经全体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协商双方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协商完毕,并在十个工作日内订立工资协议文本草案。

第二十四条 工资协议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通过后,工资协议由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第二十五条 企业方应当在工资协议签订后十日内将工资协议文本以及有关资料报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工资协议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工资协议即行生效。

第二十六条 企业方应当自工资协议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将工资协议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二十七条 协商双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威胁或者利诱对方协商代表;

(二)提供虚假信息;

(三)无不可抗力等法定情形拖延集体协商进程;

(四)扰乱企业正常经营和社会公共秩序等不当行为;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协商双方应当定期对工资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可以组织专门人员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共同研究,协商处理。企业方应当将工资协议的履行情况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报告一次。

第二十九条 工资协商每年一次,并签订工资协议;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延长协商周期,但不超过三年。

在同一协商周期内,原工资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对工资协议提出修改要求的,经双方同意,应当即时开展工资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解除工资协议:

(一)企业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工资协议无法履行的;

(二)工资协议约定的终止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行业性、区域性协商

第三十一条 行业(产业)工会以及街道(镇)、社区(村)、园区等区域工会可以与企业方的代表进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订立行业性或者区域性工资协议。未组建行业工会的,可由所在区域的工会代行行业工会的职能,与企业方代表进行集体协商。

第三十二条 行业、区域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行业、区域工会组织职工推选,首席协商代表由行业、区域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企业代表组织在本行业、区域内的企业负责人中经民主推选或者协商等方式产生,首席协商代表由企业方代表民主推选产生。

第三十三条 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达成的工资协议草案,应当提交行业、区域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尚未建立行业、区域职工代表大会的,工资协议草案应当得到行业、区域适用范围内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

通过的工资协议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也可以由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分别与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由企业方代表报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工资协议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工资协议即行生效。

第三十四条 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对适用范围内的企业和职工具有约束力。

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范围内的企业与本企业职工方单独进行工资协商的,其确定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的规定。

第六章 协商保障

第三十五条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为平等协商创造条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

工会组织应当引导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等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企业代表组织应当引导企业依法实行民主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工资协商指导员,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指导、服务。

第三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应当依法对本地区企业履行工资协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实施行政函告制度。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地方总工会可以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要求企业予以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

第三十八条 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的职工工资支出,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有关合理工资薪金规定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七章 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 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发生的争议包括:

(一)对协商代表资格的争议;

(二)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劳动标准的争议;

(三)对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协议签订程序的争议;

(四)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协议签订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争议。

第四十一条 工资集体协商或者签订工资协议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经两次以上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双方可分别提请本方上一级组织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请协调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单位,对双方争议事项进行协调处理。

协调与调解都应当在十日内提出并在三十日内结束。

第四十二条 因履行工资协议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都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侵犯协商代表权益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责任方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在十五日内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拒绝或者拖延答复职工方提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协商后双方形成一致意见,职工方要求签订工资协议,企业方拒绝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工资协议过程中,企业方妨碍、阻挠工会履行职责的,市、县级市、区总工会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工会提请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处理。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协商争议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工会工作人员在协商、签订和履行工资协议时,不履行职责,损害职工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并视情节予以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所指一线职工的范围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五十条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资集体协商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篇6: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2007年11月08日 16时20分 779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工商行政

“职工工资”

“集体协商”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2号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9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2007年9月21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规范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行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依法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劳动报酬事项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基础上签订的有关职工劳动报酬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应当合法、公开、平等、协商一致、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相适应。

第五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和职工个人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适用于所有与本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第六条 建立工会的企业,应当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上一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职工方可以通过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行业工会,与区域、行业的企业方面代表或者区域、行业内各企业推举的代表开展区域、行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进行审查,监督检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履行。

地方工会、行业工会、企业工会,协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及履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第八条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工会组织推荐,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职工民主推举,并得到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企业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确定。

每方代表一般由三至七人组成,双方代表人数相等。

职工一方首席代表一般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职工代表担任;未建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首席代表由职工协商代表推举产生;企业一方首席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第九条 协商代表的任期自协商代表产生之日起至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履行期满之日止。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为企业方或者职工方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

第十一条 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受委托的协商代表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二)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解答本方人员的询问;

(三)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四)代表本方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保证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必要的工作时间。职工协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职责占用劳动时间的,其享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变。

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不得与职工协商代表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中,应当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保守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协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采取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第十五条 协商过程中,协商双方可以按照协商代表产生办法更换协商代表。

第三章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程序

第十六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者某项内容进行协商:

(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

(二)工资支付办法、支付时间;

(三)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四)工资调整幅度和调整办法;

(五)津贴、补贴标准及奖金等分配办法;

(六)学徒期、见习期、试用期的工资待遇;

(七)计件工资制企业的计件单价;

(八)病事假和妇女孕期、产期、哺乳期及各种有薪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九)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起止时间;

(十)变更、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程序;

(十一)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终止条件;

(十二)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违约责任;

(十三)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七条 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总额及调整幅度应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三)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六)上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七)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书面形式提出进行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意向,相对方应当自接到协商意向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同意协商的,双方应当约定协商开始的日期。

第十九条 企业工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可以指派人员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在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职工协商代表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方在七日内制作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第二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应当在协商开始之日起六十日内订立。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

(一)企业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部分无法履行的;

(三)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工资集体合同的审查和争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后,由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企业应当按照劳动管理关系将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提交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未提出异议的,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修改意见通知协商双方。双方应当就修改意见及时协商,修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并重新提交审查。

企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生效后五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二十六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期限为一年,期满前六十日内,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并提交审查。

第二十七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经双方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协调;未提出申请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和职工协商代表等方面的人员,共同协调处理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

第二十八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应当依法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情况实施监察。

第二十九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工会或者职工代表提出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按照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管理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篇7: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来源:新疆网原创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15:5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乌鲁木齐市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由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次会议提出的审查意见修改后公布实施。

乌鲁木齐市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来源:新疆网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18: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依法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职工工资集体合同,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和工资支付方式等劳动报酬事项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有关职工工资等劳动报酬事项的书面协议。

第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应遵循合法、公开、平等、合理、诚信、协商一致、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的原则。

第五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和职工个人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六条 建立工会的企业,应当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上一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餐饮业、商贸零售业、文化服务业等行业,职工方可以通过基层工会联合会或者行业工会,与企业方代表开展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第七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进行备案审查,监督检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履行。

市、区(县)地方工会组织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协商、签订及履行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

第二章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

第八条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企业工会组织推荐,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职工民主推举,并得到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企业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确定。

每方代表一般由三至七人组成,双方代表人数相等。

职工一方首席代表应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企业其他职工协商代表担任;未建工会的企业职工一方首席代表由职工协商代表推举产生;企业一方首席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也可以由其书面委托的企业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女职工超过二十五人或虽不足二十五人但超过职工总数百分之三十的,职工协商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

第九条 区域、行业职工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组织选派,首席代表由区域、行业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区域、行业内企业代表组织选派,也可以由上一级企业代表组织在区域、行业内的负责人中经民主推选或授权委托等方式产生,首席代表由企业方代表民主推选产生。

第十条 协商代表的任期自协商代表产生之日起至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履行期满之日止。

第十一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工会、企业方面代表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为职工方和企业方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

(二)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解答本方人员的询问;

(三)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四)代表本方参加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

(五)监督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履行;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保证双方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职工协商代表因履行代表职责占用工作时间的,其享受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

职工协商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不得与职工协商代表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中,应当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保守企业商业秘密。

第三章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和程序

第十五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

(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

(二)工资支付办法、支付时间;

(三)年度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四)工资调整幅度和调整办法;

(五)津贴、补贴标准及奖金等分配办法;

(六)计件工资制企业的计件单价;

(七)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起止时间;

(八)变更、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程序;

(九)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终止条件;

(十)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违约责任;

(十一)双方认为与工资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协商确定职工年度工资总额及调整幅度应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四)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五)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六)上年度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七)本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

(八)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七条 企业利润增长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企业方或者职工方可以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进行协商。

企业年度增长工资的,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工资应当得到增长。

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第十八条 企业上年度经营困难且没有盈利的,协商双方可以通过工资协商适度调整工资水平。

第十九条 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应当按有关规定协商劳动定额。

第二十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进行职工工资集体协商的意向,相对方应当自接到协商意向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同意协商的,双方应当选出代表、约定协商开始的日期。

第二十一条 企业工会应当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可以指派人员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业务培训、指导。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向职工协商代表提供与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三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方在七日内制作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第二十四条 工资协商每年一次,并签订工资协议;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延长协商周期,但不超过三年。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职工工资集体合同:

(一)企业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者部分无法履行的;

(三)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约定的变更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工资协商期间,协商双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无不可抗力等法定情形拖延集体协商进程;

(二)提供虚假信息;

(三)威胁或者利诱对方协商代表;

(四)采取停工、怠工、擅自关闭企业、辞退职工、扰乱公众秩序等不当行为;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的审查和争议处理

第二十七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7日内,应提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审查。

第二十八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未提出异议的,该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对职工工资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职工工资集体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修改意见通知协商双方。双方应当就修改意见及时协商,并重新提交备案审查。

第二十九条 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中发生争议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协调。

第三十条 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对法定代表人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拖延答复职工方集体协商要求的;

(二)在协商过程中,不提供或者不如实向职工方提供有关协商、签订工资协议所需情况和信息资料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侵犯协商代表权益、不当变更或者解除协商代表劳动合同的。

第三十二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工会和其他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企业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关于批准《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的决定

来源:新疆网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07:4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由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次会议提出的审查意见修改后公布实施。

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

来源:新疆网原创 作者: 2011年12月15日 01:09:0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安全畅通,改善道路交通状况,规范机动车停车场的服务活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者室内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公共停车场是指根据规划独立建设的、为公共建筑配套建设的以及通过临时占地设置的,供社会公众停放机动车的场所。

专用停车场是指供本单位、本居住区机动车停放的场所。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是指依法在城市道路上施划设置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所。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市机动车停车场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停车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财政、国土、公安、建设、交通、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配套建设、方便群众、确保城市交通畅通的原则。

第六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和开办公共停车场,鼓励建设立体式停车场和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停车引导系统等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建设。

鼓励和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管理机动车停车场。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公安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编制机动车停车场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应当按照机动车停车场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补建机动车停车场。配套建设的机动车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机动车停车场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未按照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补建机动车停车场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一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机动车停车场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第十二条 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应当根据需要配套建设照明、通讯、排水、通风、消防等设施,并按照机动车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设置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

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应当为残疾人停放机动车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三条 按规划要求建成投入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者将停车泊位改作他用。

建筑物改变功能的,已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不得挪作他用;已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达不到改变功能后的配建停车泊位标准的,应当按改变功能后的标准配建机动车停车场或者停车泊位。

第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待建土地、自用场地开办临时公共停车场的,应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会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利用待建土地开办临时公共停车场的,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审批前应征求国土、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临时公共停车场设置期不得超过1年。设置期满后,临时公共停车场经营者可重新提出申请。

第三章 公共停车场管理

第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产权人可以自行经营管理,也可以委托专业停车场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停车场管理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出让经营权的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七条 公共停车场管理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停车场出入口设置醒目的停车场标志并标明开放时间、停车泊位数量和收费标准;

(二)保证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正常使用;

(三)对进出车辆进行查验、登记;

(四)维护停车场内车辆停放秩序和行驶秩序;

(五)不得在停车场内从事影响车辆行驶和停放的经营活动;

(六)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明显标识;

(七)做好停车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发生火险、盗窃、抢劫及场内交通事故等情况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按规定填报停车场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

(九)定期清点场内车辆,发现长期停放或者可疑车辆,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十)执行停车场管理的其他规定。

第十八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

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其管理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并在办理完毕上述登记事项之日起15日内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备案。备案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停车场设施清单和停车场相关图则;

(三)停车场管理制度;

(四)停车场交通组织方案;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向社会公众提供无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其管理者应在公共停车场投入使用之日起15日内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备案。备案时应提供停车场设施清单、停车场相关图则、停车场交通组织方案以及停车场管理制度。

上述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补充备案。

第十九条 公共停车场停车服务费收费标准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区别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按照差别收费的原则制定停车服务费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条 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其管理者应当在公共停车场显著位置标示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并使用统一的税务票据。

第二十一条 机动车驾驶人驾车进入公共停车场,应当遵守公共停车场的管理规定,在划定的停车泊位或者准许停放的地点停放车辆。

在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内停放车辆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缴纳停车服务费。停车场工作人员不按规定使用税务票据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拒付停车服务费。

第二十二条 公共停车场禁止停放无号牌机动车以及装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其他违禁物品的车辆。

第四章 专用停车场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专用停车场按照下列规定管理:

(一)停车场属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二)停车场属业主共有的,由业主共同决定管理方式和管理人;

(三)停车场属业主个人所有的,业主可以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第二十四条 居住区的停车场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时,经业主大会决定,在不影响道路安全和畅通、不占用绿地以及消防通道的情况下,可以在建筑区划内业主共有的道路及其他场地设置停车泊位。

第二十五条 专用停车场应当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指挥车辆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做好停车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十六条 专用停车场在满足本单位、本居住区停车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公众开放。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按照本条例关于公共停车场的规定进行管理和收费。

居住区内的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应当遵守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业主共有的停车场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的,应当依法由业主共同决定。

第五章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设置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占用城市道路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应当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并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后,方可按规定设置,设置期不得超过1年。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关闭的,其申请者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恢复道路设施原状。因城市建设需要关闭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应当按照使用期限的剩余时间退还申请者相应费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第二十八条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设置应当严格实行总量控制。下列区域不得设置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一)影响交通或者占用消防通道的;

(二)已建成能够提供充足停车位的停车场服务半径300米以内的;

(三)盲人专用通道或可能损害城市绿地或树木的路段;

(四)其他不宜设置的路段。

第二十九条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管理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标志,保持停车标志、标线清晰和完整,公示停车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以及监督电话;

(二)工作人员佩戴统一标识,指挥车辆有序停放,维护停车秩序;

(三)收取停车服务费的,应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并使用统一的税务票据;

(四)不得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出租给单位或个人作为专用停车泊位。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批准的机动车停车场设计方案施工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擅自改变停车场用途或者将停车泊位改作他用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每个停车泊位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利用待建土地、自用场地开办临时公共停车场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没收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三条 公共停车场管理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二)、(五)项规定之一的,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管理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四)项规定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办理停车场备案登记手续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责令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没收其违法所得。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 则

篇8:鞍山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关键词:工资集体协商,和谐劳动企业,发展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市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实体, 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 职工是组成企业最基本的生产个体, 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 所以维护职工权益, 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根据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和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的统一部署, 江苏省南通农场工会对所属区域内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进一步了解了南通农场区域内企业探索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以及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江苏省南通农场基本情况

最近几年来, 随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征地, 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苏通科技产业园落户农场, 南通农场土地已被征用了40多平方公里, 另根据江苏省农垦集团和南通市人民政府之间的协议, 于2012年9月, 将南通农场社会事业管理移交地方, 重新成立了农场江海镇管理委员会, 具体负责南通农场的社区及社会管理事务, 该机构隶属于地方政府。同时, 为适应省农垦集团公司农业资源整合上市要求, 农场农业从农场划出, 成立了江苏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农场实际上只剩下了包括农场场部机关及旗下的近10个国有控参股业。此次的调研从两方面着手, 针对农场实际, 分国有经济部分 (江苏省南通农场场部机关及旗下企业) 和民营经济部分 (南通农场区域内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 。

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基本做法

从调研中知道, 从2007年开始, 农场就根据企业特点, 要求所属单位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工资集体协商, 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工会主席和企业行政主管 (或企业老板) 充分协商沟通,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基本做到了职工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实现了职工队伍稳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企业和职工达到了双赢。

(一) 国有企业的基本做法

随着国有农场的转型升级,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南通农场场部机关管理着旗下10家国有全资及控参股企业, 多年来, 随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国有农场及其下属企业工资结构也经历了从固定调级工资到结构工资再到绩效工资的多重转变。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工资制度是否合理与职工队伍稳定、企业发展关系密切, 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协商, 企业主要采取党委或行政调研讨论拿出初步意见, 工会牵头组织协商, 行政领导在协商时做出充分说明, 职工代表表达看法和意见, 最后形成修改意见, 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

为使协商内容合情合理又合法, 各企业在每次正式协商前, 都要召开相关人员、职工代表“讨论听证会”, 将所有协商条款摆到参会人员面前, 供大家讨论决定, 一是讨论职工关于工资方面的诉求是否合理、同时比较职工当前的工资水平与本企业所在地同类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二是讨论单位当前经济状况是否具备职工工资增长条件和增长比例, 这一过程是工会“双向”维权工作的具体体现, 即:既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也要兼顾单位利益;三是讨论测算出的工资增长比例是否合理, 按照预定的比例增资后, 是否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资金困扰, 是否影响企业今后发展。相关内容通过讨论听证后, 广泛听取大家意见, 对协商条款再作进一步修订, 保证集体协商工作顺利进行。

表1是江苏省南通农场及旗下企业, 从2007年以来, 推行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后每年的职工工资平均增长幅度 (根据农场劳资部门统计数据) :

由表1可知, 整个南通农场及其旗下企业工资增长平均数, 当然不同企业间的职工工资增长幅度, 受企业效益、内外部竞争、国有资本注入、企业负担等因素的不同, 存在差距, 也存在一些参差不齐, 为此企业的上级部门及时指导, 进行综合考虑、平衡、测算, 以经营责任制的形式进行调节, 保证既激励先进, 又防止在农场内部企业间因不可抗因素而造成严重不公, 影响整个农场职工队伍稳定, 如农场电力公司和职工医院的做法就是一个例子。

(二) 民营企业的基本做法

本世纪初, 江苏农垦迈开了企业改制的步伐, 国退民进, 同时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 农场为建立小康农场, 提升职工生活幸福指数, 积极发展扶持民营经济, 专门划出地方, 建立了金属制品民营工业园, 2005年成立了南通农场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 并着重在民营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质性工作, 工资集体协商是新经济组织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正确指导各公司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定期召开各民企工会主席、工资协商指导员会议, 组织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结合农场实际, 农场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出台了《私营企业单位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作为指导性下发到各私营企业工会, 确定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为: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协议期限, 年度工资收入水平及调整幅度等。该办法在经营状况比较稳定、企业效益稳步增长的企业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但从面上来说, 还存在一定的制约。从农场辖区内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通过农场开展工作后, 各公司近年来工资增长幅度均高于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实现了企业职工的“双赢”。

三、工资集体协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作成果及困难

调研中发现农场各级工会组织从实际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营造职工安居乐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使职工忠诚企业、爱岗敬业, 企业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和谐发展之路。工会通过在企业进行工资协商, 努力发挥了工会是职工的“老娘舅”、企业的“连心桥”作用, 工作中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合法性原则,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二是平等性原则, 协商双方人数对等, 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三是利益兼顾原则, 兼顾企业发展和职工具体利益;四是稳定性原则, 保证协商双方互相尊重, 共同发展。该场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重点挂钩指导的民营企业南通市凌龙特钢制品有限公司和南通远东钢绳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扎实工作, 较好履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荣获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明单位”荣誉、南通市总工会“南通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等荣誉。南通凌龙特钢制品有限公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2012年5月获得江苏农垦集团“职工先锋号”的基础上, 又荣获了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近几年来, 江苏省南通农场及农场工会也多次荣获南通市及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明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工会帮扶服务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农垦集团“先进企业”、全总及市总“模范职工之家”、“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等荣誉。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私营企业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经营者不愿意和工会签订工资协议, 一些经营者认为企业分配是自己说了算, 不愿与职工代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二是工会干部和协商代表综合素质还不适应工资集体协商的整体要求, 全面推进难度较大;三是部分民企工会主席不愿意也不敢和老板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 认为自己都是老板雇来的, 不能真正替职工说话办事;四是部分职工不愿参与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 选他当协商代表, 不敢当, 害怕老板炒“鱿鱼”;五是因为体制的变化, 这项工作的延续性还有待加强。

四、工资集体协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作建议与对策

上一篇: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观后感600字下一篇:给毕业学长学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