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对话范文

2024-05-06

普通话对话范文(精选5篇)

篇1:普通话对话范文

对话作文

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

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

生:学过。

师:今天,老师把其中的第三自然段复印下来,请大家读一读。(指名一位学生)你看咱们班举手的同学好多,你推荐一个,这位。

(生朗读课文)

师:朗读得真好。这段写人物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对,人物的对话。同学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谁发现啦?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生:我发现了每说一次话就是一段。

师:哦,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是分段的。分段,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比如说“那怎么”三个字儿就占了一个自然段。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这们写能把人物说的话非常清楚地描述出来。如果都合在一个段落里面的话,就不容易分清楚谁说的是什么。

师:有道理,请坐。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学生笑)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我们六?三班的同学说。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生笑)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两页、三页吗?这一分段,一页变成两页了,好不好?

生:好。

师:这个秘密不要给别人说啊,我们大家知道就行。再看,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这叫什么?

生:提示语。

师:记住,告诉人家这个话是谁说的,他怎么说的,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语气。大家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是不是一样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有些是在两句话的中间,有些是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

师:嗯!还有发现没有?这叫变化,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把提示语嵌在当中,这叫变化。我送大家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当你写对话运用提示语的时候,给自己提个醒儿。这个人说的话,提示语在前面。下面呢,就换一下,放到后边。再后来呢,放在当中!如果只有两个人说话,有时候可以省略。这叫变化。千万记住,要写出变化,别死了,都在一个位置就死了。同学们,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对话也很有帮助。记住!

再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的标点符号也有变化,也不同的。当提示语在说话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冒号。

师: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逗号。

师:记住,一定记住!如果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写人物对话应该注意的形式,应该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还要注意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边搁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如果这些你都把握住了,你就不不愁写不好人物之间的对话。默读一遍,把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当你把它读熟、记住的时候,你俩就会写好人物的对话了。好,开始!用眼睛去读,用心去记。把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生读文段)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二、模仿范文练格式,细听录音想情节

师:好!把讲义翻过来,测试一下。下边是一段对话,听后把它写下来。第一,记得分段;第二,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录音材料:黄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啦!”同学们齐声回答。)

师:要讲速度,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草。抓紧时间,写好了吗?好,不错。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分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儿。

师:(念学生作业)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我特别要表扬的是,“黄老师关切地问”,这个“地”是提土旁的“地”。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请放下。有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结束。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会发现好多写作素材。不信,请听这段对话。(放录音)听过吗?

生:听过。

师:在哪儿听的,说说看。

生:我是在电视的公益广告里听的。

师: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想想看,他们三个人,一位年轻的男士,一位年轻的女士,一位老人。他们三个人,有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这段话?再想想,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生举手)放下,不说!记住,一定要会想象。想象非常重要。会想象的人,才能写好作文。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听了这段录音,听了他们三个人的对话,都有自己的想象。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人说话的时候,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师重复广告语:“怎么?来劲儿了是吧?”)眼睛怎么样,什么语气?如果你把这三人说话的神态,他的动作、他的表情、他的语气想象出来了,再把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地点想象出来了,事情的结果想象出来了,写出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我说的对么?

生:对!

三、师生交流,评价激励

师:好,第二次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拿起你的笔来,先给要写的这篇作文加个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最合适。取题目很不容易,要想,要思考。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先把这个事儿写焉,最后考虑题目,因为你在思考当中啊。好多情况下,写好了文章还没有题目。我有好多文章写好了还没有题目,最后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好题目。好吧,现在写,动手写。根据你的想象写,抓紧时间,看谁写得最快,一气呵成。作文必须要一气呵成。

(学生写作)

师:做完的举手。有人问叶圣陶怎么修改作文。叶圣陶说:再念,再念,再念。虽然只有两个字:再念,但决不意味着只念三遍。好,自己念自己的作文。拿好笔,用心念。(生念)念了几遍啦?再念一遍,可以出声,声音可以小一点。改得怎么样了,可以了吗?好,把笔放下。交流一下。要虚心听别人的作文,不管他写得怎么样,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我请个同学来念。张容飞,喜欢作文吗?

生:嗯„„

师:说心里话。

生:不太喜欢。(笑)

师:他的题目是“和好”。请你念一念。

(学生念作文)

师:第一,他分段了;第二,提示语交代了是谁说的;第三,故事挺完整。可惜,少了一个结尾。你最后怎么写,加一句话。

生:人物互相道歉。

师:加一句话,知道没有。

生:知道了。

师:这就是一个合格的作文。90分加10分,为什么加10分?因为有一个好题目,“和好“。一个好题目加10分。(掌声)张容飞,你得过100分么?

生:没有。

师:此时此刻有什么话对我说。

生:谢谢于老师。

师:谢谢我?不对,应该谢所有教过你的老师。

师:这位同学你来。喜欢作文吗?

生:喜欢。

师:好,写完了没有?

生:写完了。

师:念一念,读慢一点啊。

(学生念作文)

师:停下来。时间地点交代了么?

生:下班高峰期。

师:交代了事情的缘由。这句话交代得非常好,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发生下面的事情。我相信,同学们听了以后会对她考虑的严谨而赞叹、佩服,相信她的作文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学生念作文)

师:听到没有,提示语有变化。(师给学生打分,递给学生看)给你打了多少分?

生:150分。

师:你得过没有?

生:没有。

师:掌声!还要加朗读分,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得好为你的作文增添了不少亮色,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好好念,知道吧。朗读加25分,175分!(掌声)好,那位同学你上来,带上作文。

(学生念作文)

师:停下来。张容飞,请你站起来,你听她是怎么说的。“大吼”!是啊,怎么好端端的骂我呀?读!

生:翻了个白眼。

师:翻了个白眼。形象不形象?

生:形象。

师:就这一句话要加10分啊,太形象啦,精彩!阿姨翻了一个白眼,多厉害!接着念。

(学生念作文)

师:“脸上肌肉抖动着”,多形象!嘿,没想到吧。这叫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识,两个人吵了一架成了好朋友啦,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家人。(生笑)实际上,这是她的美好心愿,在她心目当中,人不应该这样互不相让。这样的结尾是她的思想表现,好人才能写出好作文。打一个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分:200分!张容飞听得特别好,十分虚心,听得十分专注。

四、再现生活情境,变化中求艺术

师:我说过,只要你注意听,会倾听,就会写出好作文。闻其声不见其人,但通过声音可以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子。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写作文。于老师说过一句话: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这节课要变个样子,变个形式,请大家看一幕哑剧。顾名思义,哑剧就是光有动作,没有声音。上节课闻其声不见其人,想象的是说话的样子。那么这节课呢,就是见其人不闻其声。想象他们会说什么,反过来啦。我在剧中扮演一位老师,他扮演同学。你们看了以后给他起个名儿,根据你的分析,他叫什么更合适。好,现在就开始啦。注意看,注意想。

(师生合作演哑剧)

师:演完了,看懂了吗?看懂了请你想一想,剧中这位老师取个什么名好,这个同学叫个什么名字?抓紧时间,一气呵成。强调两点:第一,对话要分自然段;第二,提示语要变化。分段,注意提示语,就这两点。

篇2:普通话对话范文

你好,我们是德邦物流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

B:I have a courier to send to my friend.Would you tell me that if your company has the service of taking data onsite?

我有一份快递要寄给我的朋友,请问你们公司有上门取件的服务吗?

A:Yes, we have.Sir, would you mind to tell me that what the kind is of your expressing thing?

有的,请问先生你要快递的物品属于什么类型的B:Normal item.普通物品

A:can you describe these goods roughly?

你可以大概描述一下这个物品吗?

B:There are about 4kg, length and width is 30 cm, 40 cm high大概有4kg,长和宽都是30厘米,高40厘米

A;Ok, sir.Would you mind to tell me the time you hope us to pick it up? 好的,先生。请问你希望我们什么时候上门取件。

B:Tomorrow 9 o’clock in the morning.I will wait for you at the gate of the Qingyuan Polytechnic.明天早上9点,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门口,我会在哪里等你

A:Ok, we will arrive at there on time and then we will contact with you.Can you tell me what your telephone number is?

我们会准时到达你所说的地方,到时会联系你,请问你的电话

码是多少?

B:My number is 155-5555-0002.我的电话是***

A:Ok, any services do you need, sir?

好的,请问先生还需要什么服务吗?

B:No, thanks.没有,谢谢。

A:Thanks for your calling!

篇3:模仿范文写对话

如何写好“对话”呢?我们先来认真地读一读教材中《乌鸦反哺》这篇习作中的“对话”吧。

习作中的“对话”是在“我”和“妈妈”之间进行的,所说的“话”都用上了引号,一共有五处。这五处对话的顺序不能调换,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还可以发现,用上了引号的“话”之前一般都有一个冒号,冒号前面的语句都是交代谁对谁说的,还有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例如,文中的“我感到奇怪”写出了神态,“叹了口气”写出了语气。这些语句都是提示性的,我们一般把它们叫做“提示语”。

这五处对话中,只有第四处有些特别:“我着急地问”是“提示语”,可它放在了所说的话的后面,它的后面也没有用冒号,而用的是句号。是的,“提示语”可以在所说的“话”的前面,也可以在后面。有时,“提示语”还可以在所说的“话”的中间呢,请你从其他文章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吧。

黄玥凌同学的这篇习作中共写了几处对话?你能找出每一处对话中的“提示语”吗?每一处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当你想明白了以上问题之后,你也就学会了写“对话”。这个过程就是“模仿”,“模仿”可是很重要的学会写作的方法呢!

从上面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也可以另选内容,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寻找新家

南京市建邺路小学三(2)班 黄玥凌

春天来了,小燕子花花和蜜儿一起飞回北方。

它们回到了原来的家。现在这里到处乌烟瘴气,让人受不了!“这还是我们的家吗?”花花都快急哭了!

它们飞到邻居小鱼家——小河。蜜儿问小鱼:“这儿怎么成这样了?”

小鱼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说:“别提了,现在到处开工厂,废水流到我们这儿,清清的河水变成了浑浊的脏水。小伙伴死了不少。我也奄奄一息了,唉!”

这时,黑烟从烟囱里冒出来,遮住了太阳公公,呛得花花和蜜儿直咳嗽。

花花说:“小鱼,你放心吧,我们一定把你带走。”蜜儿找了只桶,在里面打满水,让小鱼跳进去。

花花和蜜儿轮流衔着桶,不分日夜地飞着。终于,它们找到了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篇4:关于“唐楷问题”的对话范文

周毛新

学生:老师,我读了《青少年书法报》2001年第16期第三版罗联明与郑学东的文章“初临楷书还是选择唐楷为好”,你对此有何看法?

周:文章我都看了,主要是谈“唐楷问题”,即学书应从“唐楷”入手还是不从唐楷入手。这个问题也是当今青少年学习书法所面临的、并感到困惑的一个重要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此,我谈谈我的看法。

学生:那你认为从唐楷入手行不行?

周:当今青少年学习唐楷的现象,可以牵扯出许多问题,一句话是回答不了的,应做具体分析。不过,我觉得首先应当明确学习书法的目的,即究竟是学习书法艺术,还是学“写字”。本来,这应当不是一个问题,但至今仍然有许多人把它们混在一起。例如,往常有些家长对我说:“周老师,我的小孩做作业不认真,写字鬼画桃符,让他跟你学一下书法。还有一些朋友对我说:“我的字写的太难看了,我想好好跟你学学书法”等等。这里所说的“书法”,实际上就是“写字”。

“写字”与“书法”在古代是“合二为一”的,但在今天,两者尽管有联系,但毕竟是两回事,学习“写字”,通常是以实用为目的,它除了要求搞清每个字的音、形、义,在书写上要求笔画准确,结构工整,不能写错,并力求达到“工整美”,而学习书法,则目的却不一样,它是同绘画,音乐、舞蹈••同等的一门艺术,并非为了实用。它们虽然同样是写“字,”但前者是为了“记录”,后者是用于“创作”;前者是供人“阅读”,后者是为人“欣赏”;前者是为了“实用”,后者是为了“创作艺术品”。可见,两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由于功能不一样,其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学习途径可谓大相径庭。因此,学习目的应首先搞清楚。

学生:经这么一讲,我们懂了,写字有实用和艺术之分。那么,从艺术角度讲,首先应该学什么呢?

周:学用笔,而不是结构。也就是要学如何运用柔软的毛笔写出高质量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线条来。对书法艺术而言,线条是第一位的,是“活生生的、在纸上跳荡的、有生命的力的线条(何应辉先生语),结构是第二位的。结构再好,而线条没有生命,就谈不上艺术。当然,书法艺术自始自终离不开写字,离不开结构,有时甚至还强调结构的准确性,但其着眼点是不一样的。学书“写字”,是为了从中掌握用笔的技术技巧,“借”结构来获得更准确的线条形状,以吸收更多的艺术语言,提高驾驭毛笔的能力;创作“写字”,是“借”字表现自己,以充分展示字中所蕴涵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由此可见,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学习用笔,自然,那种“为写字而写字”的学习方法必然与书法艺术所要求的学习方法相距甚远了。

学生:学书从“唐楷”入手,是否就是“学写字”呢?

周:也不能这样看。任何一个事物关键看你怎样对待它。这就如同不同的人读同一本小说一样,有的主要关注故事情节,有的侧重了解历史背景、有的参考民风民俗、有的借鉴写作技巧。视角不同,各人的收获也不一样。“唐楷”作为一种法帖范本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你要把它作为“写字”的范本也可以,你要把他作为学书入门的范本也可以,关键看各人如何取法。

学生:为什么现在许多人反对学书从“唐楷”入手呢?

周:学书从唐楷入手,本来也是一条路子,但关键是现在搞得有点“烂市”了。据我了解的情况,目前中小学校开设的书法课,社会青少年书法班、家庭书法辅导班、假期书法培

训班••普遍都是学的唐楷;新华书店各种字帖中,唐楷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基层的各类青少年书法展览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唐楷作品,形成了当今青少年学书热潮中的一种“唐楷现象”。应该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书法是一件好事,但盲目的学习唐楷未必又是一件好事。这种“唐楷热”至少给书法艺术教育带来了如下负面影响:

1、混淆了书法艺术与写字的概念。长期以来,由于受“写字”思想影响,至今仍然有许多人把两者混为一谈,乃至以讹传讹,误以为学习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一手“好字”,将“学习唐楷”等于“学习书法”。一些“书法班”名义上培养“书法”人才,实是最落后的“写字”教学。在青少年思想上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

2、“学书先学颜”。使青少年把“从唐楷入门”误解为是学书入门的唯一途径。实际上学习书法可以从唐楷入手,但并非只能从唐楷入手;

3、师资队伍素质低下。由于唐楷贴近生活,历来被视为雅俗共赏的字体,民间也较为流行,一般人认为唐楷教学简单,因而,一些学过毛笔字(唐楷)的人,便充当起了“书法教师”的角色,或开班营业,或受聘“讲授”。一些中小学利用素质教学开设“书法班”,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常常由本校学过“毛笔字”的教师兼任“书法教学”等等,使唐楷教学始终处于低层次。

4、教学方法误导。唐楷教学普遍建立在对“字形”的刻意模仿上。一些老师教学生:“一个字如同一部机器,笔画如同零部件,机器要好,零部件需精度高。”于是学生便对点画进行机械式的反复“描摹”,以求精益求精,准确无误。再按照“米字格”位置进行“组装”,从而,使青少年思维进入一种程式化、规整化的固定模式。

5、给青少年思想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由于唐楷高度规范、法度森严。学书者临帖时思想往往高度紧张,惟恐出错。用笔诚惶诚恐、慎之又慎,生怕写出来“不好看”。许多人用笔方法不正确,点画书写刻意做作,如同画画一般,运笔战战兢兢,惟恐不象。“创作”作品时,由于受实用性影响,心里总是想到所写的字一般人都熟悉,要让很多人喜欢,这样,使把书法艺术最本质的“展示个性”变成了“迎合别人”。由于心里负担沉重,常常越写越 “不好看”。一件作品下来,往往大汗淋漓,如释重负。这就严重地违背了青少年本身具有的心理特征,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书法艺术所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创作方法背道而驰了。以上简单所举几点,可能是当前一些人反对学习唐楷的主要原因。

学生:是的,我们过去学唐楷(颜体),基本点画学了一学期,部首部分学了一学期,间架结构学了整整一年。这是否是徒费年月,劳而无功?

周:如果从学习书法艺术的角度看,这种学习方法肯定是错误的。可谓得不偿失。如果从实用性出发,仅学两年恐怕还不够,要写来精熟达到运用的程度,少不了十年八年。因为唐楷结构非常严密,来不得半点疏忽,一个字中只要一笔不正,这个字就“散架”。因此,结构上必须花大力气。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是你写颜象颜,写柳象柳,写欧象欧,精度甚至接近电脑,又能派上多少用场?最多能唤起人们对这种刻意求工、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示赞叹而已,这样,可以说两方面都没有抓住,自然是做的“无用功”了。

学生:如果从学习书法的角度看,如何对待唐楷呢?

周:任何一种碑帖,其技术含量和艺术含量都是有限的。就唐楷而言,人们对它们吸收更多的不是艺术性而是技术性。因为任何一门艺术,一旦被规范划

一、严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艺术性便大大削弱了。中国书法史上几次大的字体规范,如小篆规范大篆、熹平石经规范隶书等就是这种情况。当然,唐楷也不例外,并且它是对楷书最严格、最精密、束缚性最强、制约性最大的字体规范。因此,对学习书法而言,取法上应有取舍,千万不能全盘照搬。

学生:那么,唐楷的技术性如何取法呢?

周:唐楷也不仅仅是技术性,其艺术性也有,如颜体结构的博大,柳体结构的严密,欧

体结构的险劲等,都是可以借鉴的。但对初学者来讲,更多的应当是“笔法”的掌握,而不是结构。即如何正确的运用毛笔写出楷书的各种线条,掌握其应有的技法要领,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正如刘正成先生所说:“要进入书法艺术的创作领域,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对书法艺术法则与技巧的掌握”。这里所说的“法则”,应当是用笔的法则,而不是唐楷的“结字法”。“技巧”,应当是运用法则来书写各种线条的技术动作。

学生:从笔法的角度看,我们过去是按照“中锋运笔路线图”来书写唐楷的点画,这种方法对不对?

周:有人说,“一个运笔路线图,害了学生二十年”,言虽过重,但有一定道理的。其原因是:

1、按照“路线图”临写,其结果是“一种点画一个样”,这就错了。

2、从逆锋起笔的路线看,不可能一个样,因为每个字的点画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其笔锋入纸的深浅、角度的大小、逆势入纸的长短、笔锋在起笔处的起倒转换动作,是千变万化的,而“路线图”仅仅是一种平面图形,根本无法表现。

3、唐楷中的点画并非全用“中锋”,许多点画必须要用“侧锋”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路线图”标出的几乎全是“中锋”。

4、路线误导,如横画路线图为两头绕圈。许多学书者按路线指引,运笔如“推磨”一般绕着“画”,这就完全错了。而事实上横画的逆锋起笔,(包括其他点画),都只是一种“顺势”的“下意识”动作,它就如同音乐中的“后半拍”起一样,不是主体动作。并且,其头、尾的重处应当是运用“提按”直接“写”出来的,而不是绕圈绕出来的。收笔的“回锋”也是一种很自然的动作,它的动作并非是为了填补点画尾部的缺陷,而是通过“回”的摩擦,使笔锋回复到垂直状态,并回头寻找新的落点。

5、按照“路线图”临写,点画往往是“做”,而不是“写”,因而学生也不能掌握正确的笔法。“做”出来的点画哪怕“形”再象,但决不会有“神气”。

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讲,使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但至今还有人认为:练唐楷主要学“形”,待“形”练到一定程度后再学“重神”的碑帖,难道楷书也要讲究“神采”?

周: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最简单、最粗俗的认识,可以说是一句“外行”话。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任何书体都要讲“形”、讲“神”,尤其楷书,更要讲究“神采”。如果练楷书主要学“形”,那你练一辈子也赶不上电脑精确,何需下这种苦功。关键在如何把楷书写“活”,在“活”字上下功夫。

学生:那么,临习唐楷怎样才能写“活”呢?

周: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认识、去体验,“悟”出来的东西是最深刻的。当然,我可以谈谈我的体会,仅供参考。其一,唐楷的每一种点画必须要“写”出来,不要“做”。写不象,说明用笔方法有问题,应在技术动作上查原因,并反复练习,直到“写象”为止。其二,树立“运动”观念。任何一个点画,一旦放入一个字中,便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了,而是血脉相连的整体。因此,在临写每一个字时,必须注意“势”的连贯,切忌“机械组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楷书当成行书来写”。其三,树立“节奏”观念。笔锋的运行不是平铺直叙,而是象音乐一样跳荡起伏的,这就是“节奏”,一个点画的书写过程要有节奏,一个字的书写过程要有节奏。我想,当你对以上三点有了感受时,你一定不会以为你是在“为写字而‘写字’”,并享受到其中的无限乐趣,字也可能就写“活了。

学生:如果学习书法从唐楷入手,这条路应该怎样走?

篇5:普通话对话范文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概括说出 季老先生和“苗苗”提出读书问题的见解。

3、能组织语言用一段话语说出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学习重点:

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小苗和大树对读书的见解。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识字读通课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生: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吸引人,怎么吸引你们了。生:小苗和大树其实都是指人。生:小苗是指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苗苗,大树是指季羡林。师(出示课文插图)季羡林爷爷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呢?

生:(读课件上的文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

师:他们在1999年8月21日北京大学季羡林家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对话。我们同桌之间一人读季羡林的话一人读小苗的画,相互检查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通顺。(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师:检查这些字的认读(出示课件)

水浒传 绿林好汉 嗯 三侠五义 彭公案

二、自主学习,交流概括见解

(一)静心自主学习

师:全文就围绕读书的话题展开真诚的对话。在对话中对读书都有自己的见解。分别是怎样的见解呢?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捕捉到。

.学生静静读书10分钟,老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二)引导交流概括

1、-突破难点----关于读闲书 师:我们交流交流。

生: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应该多读一点闲书。自己小时候看的三本闲书是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的。

师:我们继续补充。为什么主张看闲书呢?生:因为看闲书对于作文能力提高特别有帮助。师:季羡林爷爷的见解容易明白,那苗苗的见解呢?生: 喜欢读闲书,也认为多读课外书能帮助提高作文能力。

2、其他观点

生:苗苗说自己偏科,只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等。季老先生的看法是喜欢语文是一件好事,但是仅仅喜欢语文是不够的。不管喜欢不喜欢数学,都要学好数学。因为21世纪的青年要“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师:这个“贯通”指什么呢?

生:“贯通”就是要把中国的和西方的、古代和今天的,文科和理科的都要弄明白。

师:我补充一点。中西方文化,古今文化,文理知识要融合在一起学习,全面的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为什么季老先生倡导“三贯通”呢?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他们的第三个见解是什么?

生:苗苗的见解是从她的妈妈这里来的。认为是早学英语,过了十二岁就不容易说准了。生:季羡林先生还认为可以早学习英语,早学要比晚学习要好。还认为学习古文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3、归纳各个观点,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师:这些观点都零碎于各个段落中,也零碎于我们的表达中。现在归纳各个观点,用上“一、二、三” 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先同桌练一练。

学生练习后交流。

生:一是喜欢看闲书感觉看闲书能提高作文能力;二是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偏科;三是觉得是在12岁以前要把英语学好。

生:季羡林的见解一是要多看闲书;帮助作文水平提高;二是不能偏科,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三是古文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师:表达很清晰,我们也向他学习,与同桌相互说一说。相互交流。

三、朗读课文,分享读书体会。

师: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同桌之间再合作读一遍课文。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根据板书总结)季羡林爷爷对读书的看法一是要多看闲书,二是不能偏科,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三是古文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你们有自己的看法吗?

生:我同意读书要多读很多的课外书,我的作文能力就是多读书中提高的。上学期写“乡村生活”的文章,我没有在乡下生活过,我就跟着作者到乡村走走,写了一篇很好的作文,当作范文来朗读。

生:季老先生让我们多背古文,吉老师也让我们背诵古诗八十首,还背了古诗名句。爸爸说上中学就能派上用处了。

生:我比较喜欢语文,老师老是表扬我。觉得学习数学太难了,成绩退步很快。以后要相办法把数学成绩搞上去„„

三、回顾文题,体会题目寓意

师:这就是一棵棵小苗的心声。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这“苗苗”和“大树”还是指某一个人吗?

生:这个小苗的意思是小学生是祖国的苗苗,大树意思是已经成为有用之才的意思。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师 “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季羡林先生与国家领导人在一起的照片)

四、扩展阅读,鼓励延伸学习

上一篇:办理个人社保业务委托书格式下一篇:家长会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