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

2024-05-03

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共15篇)

篇1: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纸筒》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在纸筒上作画。

2、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用语言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做出评价。

二、活动准备:

纸筒若干、水粉颜料、水粉笔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小朋友们请看!

② 出示纸筒,那小朋友们能说出老师带来的纸筒有什么特点吗?(这是个圆柱体,中间空空的 从上面和下面看底部都是圆形的,边说边用手去触摸边缘或面)今天我们就用纸筒创作一个小猫的手工作品。小猫有什么特点?(尖尖的耳朵、长长的胡须、圆圆的小鼻子)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老师在帮纸筒画了什么,怎样变出小猫的耳朵?(画出眼睛、鼻子、胡子、嘴巴。接下来握住纸筒,在眼睛鼻子的后面,用另一只手指轻轻地向里按压,同样的将小猫脸的那一面也向内按压,说出注意事项)小猫已经完成了,小朋友们可以用我们熟悉的水粉笔还有颜料帮小猫画上漂亮的衣服或者画上美丽的装饰品吗?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让我们动起来吧。

3、幼儿进行自由绘画制作:

① 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的事项要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②教师巡回指导。

4、进行作品展示,欣赏作品。

将画好的纸筒集中摆放在桌子展示台上,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其他小朋友欣赏作品。

5我们来看一看其他的小朋友们是用什么材料为纸筒进行装扮的。(播放ppt 说出这是用剪裁、贴纸的方式进行装扮的)小朋友们,废旧的纸筒可以再次利用,扔了可惜,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好啦!下节课我们就用其他的方式来试一试,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篇2: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在纸筒上作画。

2、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用语言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做出评价。

二、活动准备:

长短、粗细不同的纸筒若干、大头笔、蜡笔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①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② 出示纸筒,请小朋友说出纸筒的特征与用处。③ 认真观察纸筒,看看纸筒可以做什么?

2、引起幼儿的绘画兴趣:

请观察一下老师在帮纸筒画了什么,帮纸筒穿了什么样的衣服?

小结:我们可以拿纸筒来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也可以在纸筒上画画,帮纸筒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废旧的纸筒可以再次利用,扔了可惜,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

3、幼儿进行自由绘画制作:

①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的事项要求,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②教师巡回指导。

4、进行作品展示,欣赏作品。

将穿好衣服的纸筒集中摆放在桌子展示台上,引导幼儿自由交流,欣赏作品。

四、结束活动:

篇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奇异的景色

卢梭的《丛林组画》枝条自由伸展,叶片描绘精细, 动物和人都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我对卢梭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的了解,我选择了组画中的《奇异的景色》让幼儿欣赏,因为这幅画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鲜艳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感受画面的幽静 、 神秘。

3.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想象作画 ,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丛林组画》和真实的热带雨林PPT,铅画纸,同色系的各种绿以及红、黄等颜料,鸡毛、鸭毛、 落叶、谷穗、积木等,《冒险岛》音乐。

经验准备:教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幼儿已有树叶印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配乐欣赏,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出示作品,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讲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初步印象。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的 、最基础的问题 ,能让孩子将自己最先看到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表达出来,如看到许多树、鸟、果子、花,等等)

问题二:这是在哪里呢?

(具体地域的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作品表现的主体———丛林,对丛林形成初步印象)

问题三:这幅画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配合画面的音乐渲染了丛林的幽静 、神秘 ,有的孩子说“像玩冒险游戏的地方”,有的说“感觉很害怕”, 有的说“有点暗”。 孩子们的回答契合了作品最主要的特点)

二、细致欣赏,深入感知作品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 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1.感知作品色彩的特点。 师:这幅画为什么看起来 很暗? 除了深颜色还有些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以深绿色为主 ,同时 ,运用了跳跃、鲜艳的颜色和多种绿色)

2.感知作品构图的独特 。 师 :找 找看 ,丛林里藏了 多少只猴子,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猴子呢?

(利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藏猫猫 ”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层次感与纵深感,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一层一层的树太浓密了, 把猴子遮住了。”“猴子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差不多,不容易发现。” 教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对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理解:“猴子前面是一层一层的树,后面又是一层一层的树,天空看起来好远啊! ”)

3.了解作者和作画的背景。 师:这幅画是法国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他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只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树木、 水果、 动物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他画了许多幅有关丛林的画。

三、观察比较,把握丛林组画的内在特质

1.欣赏《丛林组画》PPT。 师:你们发现这组画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 引导孩子们整理 、 概括对 《 丛林组画 》 的整体印象,把握组画的共同特质:都是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都有奇异的花果、可爱的动物、神秘的人隐藏在森林中;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尤以深绿色为主调)

2.欣赏热带雨林 PPT,感受真实的风貌。

3.比 较理解 。 师 :卢梭画的丛林和真实的丛林相 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领孩子观察比较,加深对作品创造想象和艺术加工的理解,为下一步大胆表现奠定基础)

四、想象创作,充分地表达表现

1.引导想象 。 师 :我们也来画画丛林 ,你画的丛林 长了什么植物? 有哪些动物和人在里面呢?

2.讨论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办法。 教师出示鸡毛、鸭毛、落叶、谷穗、积木等,提问:你会怎么画 ? (用树叶印,用鸡毛拖画,用谷穗蘸上颜料甩,等等)

3.幼儿作画。 先投放深浅不同的绿色颜料,供幼儿画丛林。 待幼儿基本完成丛林的绘画后再投放红、黄等颜料,让幼儿添画果实、动物、人物时选用。

(提供丰富的材料 , 让孩子们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大胆探索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呈现的不同效果,体验创作表现的快乐。 红、黄等颜料在幼儿绘画丛林基本完成后投放,是为了避免干扰,确保重点:用深浅绿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4.教师个别辅导。 (1)运用同伴示范法引导幼儿选用不同材料作画。 (2) 通过个别对话帮助幼儿丰富画面。(3)借助环境暗示———滚动播放《丛林组画》PPT,给有困难的幼儿带来一些参考。

五、展示作品,同伴间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 是怎么画的?

2.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你们画的和大师画 的一样吗? 你觉得谁的更漂亮? 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性评价 ,引领幼儿的审美 。 师 :卢梭作品更多地选用深绿色,丛林茂密,层层叠叠,看起来很深远。 小朋友更多地选择了浅绿色,看起来更明亮,让人感觉很舒畅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

1.回应 。 在欣赏活动中 ,没有单一说教 ,而是通过不断融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更巧妙的连接 (有效回应),来达到引领孩子审美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 《奇异的景色》时,有孩子说“那树上停着的是鸟儿”,也有的说“那是一个从丛林中走出来的人”。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回应:“对啊,卢梭画的人就像动物,画的动物看起来又好像是人。 ”

2.自然。 活动中欣赏的是描绘自然的《丛林组画》, 观察的是真实的热带雨林, 就连绘画工具也都是自然物。 更重要的是,整个欣赏活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创作。

篇4: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兔子》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方式表现兔子的动态,如先用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后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装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用各种线条表现兔子的有趣动作,并添画相关背景。

重点:表现兔子的特征。

难点: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一套(内有兔子的耳朵、头、身体和四肢。)

2.幼儿绘画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寻找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征

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一位小动物。这个小动物它很顽皮,他想让大家先猜一猜?瞧!它先露出了他的两条腿。看到了这两条腿,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呢?

幼:通过观看、自由猜测是什么小动物的腿。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狗的腿……看一看是不是呢?瞧!他又调皮的把他的小肚皮露出来了。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猫,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谁呢?呦!他又把他的小门牙也露出来了。

幼:(幼儿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兔子。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兔子的三瓣嘴。

师小结:兔子有三瓣嘴,是不是呢?(师把布拿开,露出兔子的长长的大耳朵)。你们还真能干,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兔子呀。一起跟兔子打声招呼吧!

(二)请幼儿表演兔子的动作

师:刚刚我们跟兔子都互相认识了。谁来学一学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幼:上台表演兔子走路时的样子。

师:哦!你觉得兔子走路是这样的,那你能不能来摆一摆兔子的动作呢?(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一只腿抬的高高的,另一只腿还弯了过来,两只手还来回晃动呢。)

师小结:原来呀让兔子的胳膊和腿都动一动,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你觉得兔子还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幼儿自由想象兔子的有趣动作。

师:你觉得兔子会跳,那你来摆摆看。

师:哎呀!他摆的兔子很开心的跳了起来!两只手都举起来了,他又调皮的把他的两只脚也都翘起来了,看来这只兔子是很开心的。

师小结:刚刚你们帮兔子摆出了这么多的造型,都是通过兔子的四肢来改变他的动作。那你们想想看,兔子除了会走、会跑、会跳,还会做什么动作呢?(师可提示幼儿想想看,兔子吃东西时是什么样子的?)

师: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两只手都放在了嘴巴的下面,手里还拿了一根胡萝卜,就好像在吃东西一样!想想看,兔子还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做运动呢?

师:原来兔子也可以像我们人一样倒立!也真有趣啊!那你们再想一想,兔子累了他会想干嘛呢?

幼:想躺下来休息一会。(摆出兔子休息时会做出的有趣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兔子躺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的四肢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兔子休息的时候,两只手枕在了自己的头下面,一只腿还放在了另一只腿上面。

师小结:要想兔子做出不同的动作,我们除了可以移动他的头,更重要的是移动它的四肢来改变动作,这样兔子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那么接下来你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然后送给他的伙伴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你们在画兔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的四肢都扭动起来,这样你画出的兔子才会更有趣。(此环节主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大胆想象和画出兔子的各种有趣动作。)

(四)欣赏交流——说说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玩接龙游戏依次介绍自己的兔子在干吗)

师:你的兔子在干吗?

幼:我的兔子在跳舞。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篇5: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重叠

1.通过游戏,感受物体的重叠时被遮住的部分看不见这一现象,并能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初步学会用表示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绘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表现重叠的生活中的图片,幼儿舞蹈中表现重叠的视频,表现重叠的优秀美术作品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生活中有重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他们是怎样重叠的?重叠时什么东西的什么地方看不见了?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重叠的现象,有的是上下重叠,有的是前后重叠,当两个物体上下重叠在一起时,下面的物体有的部分会被上面的物体遮挡住看不见,当两个物体前后重叠在一请时,后面的物体有的部分会被前面的物体遮挡住看不见。

2.播放视频,看看幼儿舞蹈中你找到什么地方有重叠的现象,幼儿分组来表演“我来摆造型”,感受被遮挡时什么地方看得见?什么地方看不见?

3.欣赏美丽的儿童作品,引导幼儿欣赏绘画中的重叠是怎样画出来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重叠在一起?怎样画才能让人看到这里有许多的东西重叠在一起?

小结:画重叠的物品时,先画前面的物体,后面的物体被遮住的地方就不用画出来。

4.请幼儿绘画什么东西重叠在一起,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教师指导幼儿画时被遮住的地方就不用画出来。

篇6: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运动姿态

目标:

1.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动态特点,初步学习表现人体的动态。2.产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准备:

ppt,纸人,画纸,记号笔,剪刀。过程:

1.看录像,聊聊运动项目

(1)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平时都爱做一些什么运动呀?(2)播放视频,看看你都知道哪些运动项目?(3)在这段录像里面,你看到了什么运动项目? 2.看图片,分析运动动作

(1)播放ppt,你最喜欢哪个运动项目?这项运动的动作是怎么样的?(2)播放图片,幼儿模仿运动动作。

(3)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纸人,你还能摆出其他的运动造型吗? 3.赏作品,完成动态创作

(1)(ppt播放《掷铁饼者》图片)这是一位外国雕刻家的作品,他雕刻了一个男子在掷铁饼的运动,这个掷铁饼的人张开的双臂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让我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力量。

篇7: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房子 教案

活动目标:

大胆想象小动物喜欢的房子,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表现,进一步激发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手工纸、记号笔。

2、小兔、小猴、大象、长颈鹿图片。

关键点:能大胆表述自己设计的房子

活动环节:

1.自由创作、大胆想象

2.导入活动、点出课题 3.引导讲述、明确特征

4.自我介绍、激发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点出课题:激起幼儿兴趣,点出房子课题。

1、出示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说说自己家里的房子。

二、引导讲述、明确特征:引导幼儿讲述房子特征。

小兔、小猴、大象、长颈鹿一起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的房子又小又旧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不意愿意啊?

1、兔: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吗?你们就用我吃的东西做房子吧。

2、猴:我最喜欢吃水果了,我想有一栋能发出水果香味的房子。

3、大象:最喜欢去旅行,我想带上一座跟我去旅行的房子。

4、长颈鹿:我最喜欢高高的房子。

5、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房子,可是小动物的房子都是有要求的,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小猴、大象、长颈鹿要设计的房子。

三、自由创作、大胆想象: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材料。

2、按小动物的要求设计。

3、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房子。

四、自我介绍、激发情感:幼儿对自己画的房子进行介绍。

1、先完成的幼儿向老师及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展示幼儿作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一说设计的房子。

(1)猜一猜,那一幢房子是谁的?

(2)为什么你觉得是……住的?

(3)因为

3、请全班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设计的房子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篇8: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纸筒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各类纸筒材料是儿童非常感兴趣的。

纸筒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安全、环保、又易收集。笔者曾尝试将纸筒材料运用到区域中开展各种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健康区域中运用:“一物多玩”促发展

“一物多玩”即注重在幼儿的晨间和游戏活动时,体育活动中投放一种主要器械或配一些辅助材料,幼儿自由探索玩出不同的方法。将纸筒通过收集,再加工成一种体育器械投放在健康区域活动中,可以成为幼儿游戏锻炼的器具。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纸筒展开联想,可以自制出许多健康区域中的活动器械,孩子们兴趣广,用他们的创造性智慧制作成了许多锻炼器械。活动器械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前提,因此,纸筒材料是适合幼儿创造的一种环保材料。

【镜头一】操场上,每个幼儿人手两个纸筒,自由玩耍。有的将纸筒放在地上,滚过来滚过去;有的将纸筒放在地上,小脚踩着纸筒走;有的将纸筒放在头顶上走路……有的幼儿独自一人游戏,有的幼儿两两比赛游戏,有的集体合作游戏。

只见一鸣突然很兴奋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再借我们几个纸筒,好吗?”“你还要纸筒做什么?”“我跟东东他们玩跳远的游戏,可是我们的纸筒不够了”。在一旁玩的航航听见了急忙说:“我的借你吧。”游戏开始了,只见刚刚6个纸筒摆放的3排的基础上,又摆上了两个纸筒,此时已经变成8个纸筒摆成4排了,一鸣等几个人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双脚并拢跳过纸筒。跳过这4排纸筒,他们更有劲了!还要增加难度,变成10个纸筒摆成5排来跳远,一个个的小朋友再一次的跳过去了,只有航航站在一旁跃跃欲试,但就是不敢去跳,周围的小朋友都使劲地给他加油,但他还是愣着,我向他点点头,流露出肯定的眼神,只见他双眼一闭,跳过去了。“航航,真棒!”顿时,周围响起了阵阵掌声。难度更高了,此时已变成12个纸筒摆成6排来跳了,我试探性的问孩子们:“现在难度更高了,你们能跳过去吗?”大家都响亮的说:“能,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跳不过”。游戏继续进行中……

游戏中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幼儿园没有跳远的场地,他们自己结伴利用纸筒的排放,想要跳过纸筒摆放的距离,由易到难,初步学习跳远运动。双脚并拢往前跳,体会双脚离地,跳过纸筒的感觉。在难度逐渐增加的基础上,孩子们能够克服困难,相互鼓励,激发了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体质,锻炼了身体。

“一物多玩”的健康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幼儿的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物多玩中,幼儿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也培养了幼儿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二、在科学区域中运用:科学探究育精神

探索活动为幼儿增强独立性和果断性提供了机会,他将一定的教育要求变为幼儿内在的需要,使幼儿在对物品的摆弄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学会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在科学探索区域中,我们制定了主题,让幼儿自主、游戏、开放的去玩纸筒、探究纸筒,寻找不同的结果,使他们在丰富经验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

【案例】主题《排排队》:提供各种各样的纸筒,幼儿通过对纸筒外形特征的观察、探索,寻找出了不同的排队方法。

A.根据大小:按低———高、高———低、粗———细、细———粗的排序来给纸筒排排队

B.根据颜色:按红、绿———红、绿相间;红、黄、蓝———红、黄、蓝相间的找规律来给纸筒排排队

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运用了数学中学过的排序、找规律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三、在公共区域中运用:资源流通齐共享

“公共区域”是公共的,跨越班级延伸到整个幼儿园,环境、材料、伙伴大家分享。这样的活动,大大拓展了幼儿玩伴关系。结合班级开展的纸筒材料在区域活动的运用实施后,笔者将此材料投放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中,让幼儿园更多相同年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都能来参与、创造、探索。

“公共区域”与教室内区域内容相同,亦是将纸筒材料投放在“公共区域”中的美术区、科学区、数学区、生活区等。但它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来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形成了“公共”概念,建立了社会意识和社会认知,因而“公共区域”就具备了其特异性:

1. 幼儿拥有了更广泛的材料资源

幼儿在活动中的选择性大大增强了,提供更大范围、更多层次、更综合化的材料,而非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空间的支持增进了材料的挑战性,从而为幼儿创造性活动、合作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2. 幼儿面对更复杂的问题情境

在“公共区域中”,众多的人、事、物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幼儿面临更复杂化的问题情境。例:利用纸筒在数学区开展《排排队》的案例,小班幼儿是随机的给纸筒排队的,根据自己喜欢的拿一个排一个,中班孩子能通过排序来给纸筒排排队了,而大班孩子则更系统的能根据排序、找规律的多种方法来给纸筒排排队。由于不同年龄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情感经验的差异,促使他们在活动中能相互启发,从而使幼儿体验到更丰富的社会性情感,补充了互动的内容和意义。

纸筒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有着其独特的多元化价值,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幼儿在拼拼玩玩、想想说说、涂涂画画中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真可谓是“物小价值大”,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篇9: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对称》

在“风筝节”中,美丽的风筝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些对称的、连续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孩子们议论纷纷,在“动手区”开始尝试自己来做美丽的蝴蝶风筝。虽然孩子们对于对称的图案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可是,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总是很难剪得一模一样,看着孩子们想要得出结果的认真劲,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适合学习和探索的环境,要善于等待孩子,相信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成功。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尝试和与同伴的交流,鼓励孩子能自己去发现存在于“对称”中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图形模板变出左右对称的图案,并积极运用对折的策略。

2.认真观察并探索连续图案,尝试发现其中多次对折的秘密。

3.乐意接受挑战,能大胆、主动运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与同伴积极交流。

活动准备:

半个图案的模板若干(每组4-5个)、剪刀、色纸、铅笔,连续图案多个,长条形纸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怎样变出完整图案?

1.老师讲述《半个图案》的故事,请小朋友猜猜点点为什么会大哭?

2.我们看看点点收到了哪些礼物?

3.这些礼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原来点点收到的礼物都只有半个。他好难过啊!点点多想把他们变成完整的礼物呀,谁有好办法呢?)

[思考:活動的第一个环节,通过半个图案的故事,让幼儿发现、认识这些图案,并激发幼儿变出完整图案的愿望。幼儿是受情境影响的,利用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获得解决问题、帮助他人的美好感受。]

二、幼儿探索由半个图案变出完整图案

1.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半个图案的模板,还有彩纸、笔和剪刀。试试看,你能用自己的好办法把这些材料变成一个完整的礼物吗?快开始吧!

2.请幼儿进行探索、尝试用半个图案变出完整图案的方法,教师观察幼儿运用了哪些策略。(鼓励幼儿和边上的小朋友用不一样的办法,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引发他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

3.谁来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个别幼儿在投影仪上演示)。

(1)把你的材料带上来,边说边做给大家看看你的办法。(挖掘不同的、幼儿巧妙的策略)某某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样一个好办法!你觉得在用这个办法时,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2)谁还有不一样的办法呢?快来介绍给大家。某某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到了可以把模板翻过来,再画一次。那用这个办法的时候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呢?

(3)请你来介绍你的好办法!(对折)你们喜欢这个办法吗?说说你的道理(简单、方便、又快又好、和原来的礼物一模一样)

[思考: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纸、笔、半个花纹的图案模板。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变出完整的图案呢?幼儿可能有各种方法:可能将半个图案在纸上左边一半右边一半画两次,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可能先画出半个图案,再用目测的办法画出另一半;也可能将纸对折后剪出完整图案等等。我不会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对于幼儿的行为,我也不作直接的评价,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的探索,在充分地观察、欣赏同伴、老师的变化方法时,引导幼儿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

三、进一步探索各种半个图案变成完整图案

1.请你用又快又好的办法,帮点点变出更多的完整的礼物,你可以用模板,也可以自己来画别的礼物。

2.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小朋友真能干,帮点点变出了这么多完整的礼物。点点说要谢谢小朋友。老师也想送礼物给点点,看,是什么呢?(出示连续图案的纸条)

3.尝试探究连续图案的秘密。

(1)请幼儿观察连续图案的特点。

师:哇,这么多小人连在一起,而且,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你能发现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连起来的图案,我们一起找找里面的秘密。给每组提供多个不同次数折叠形成的连续图案,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其中的秘密,鼓励幼儿发现多次折叠形成多个连续图案的秘密。

(3)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原来,这些连起来的图案也是用又快又好的方法做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有的纸条上有4个图案,有的纸条上8个图案呢?教师一边折叠,一边让幼儿观察其中的秘密。(原来,对折的次数不同,变出图案的个数就不同。)

(4)你们想不想也来用又快又好的方法来变出这些连起来的图案?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5)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图案连起来了?有的却会断开来呢?我们到教室里再去帮点点研究吧。

[思考:当幼儿能利用模板变出左右对称的完整图案后,有趣的连续图案,又给幼儿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连续的图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观察、思考、探究的空间,幼儿通过刚才获得的对折的经验迁移到连续图案中,去感受多次对折带来的神奇效果。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也许有的方法更好,但我不会去把自己认为更好的方法强加给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去选择。本次活动的目标不是追求幼儿能不能做出这个图案,而是让幼儿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知道方法需要不断修正,不断深入,对于幼儿来说,这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比能不能做出这个图案更重要。]

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尝试用多次折叠的方法变出有趣的连续图案

[思考:我们期望幼儿可以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得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同存异的科学品质。]

附:故事《半个图案》

今天是点点的生日,点点很早就起来了,因为,有好多朋友要来给他庆祝生日。

“笃笃笃”,有人敲门,点点连忙把门打开,原来是他的好朋友小猫咪来了,给他送来了香香的蛋糕。

“咚咚咚”有人在敲门,点点赶快去开门,原来是他的好朋友大狗熊来了,给他送来了漂亮的蝴蝶风筝。

“叮咚——”门铃响了,点点飞快地跑到门口,原来是小花狗来了,还送来了好看的新衣服。

接着,又来了好多好多的好朋友,点点收到了好多好多的礼物。生日宴会开始了,点点激动的拆开礼物,可是,看着看着,点点却“哇”的大哭了起来……

篇10: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画、粘贴、剪拼等技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石头娃娃。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自制的石头模特、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若干、毛笔、水彩颜料、胶泥、胶水、皱纹纸、即时贴、毛线、布料、剪刀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小朋友观赏石头模特的表演,引导观察娃娃的服装。

2、讨论:你喜欢哪个娃娃?他有什么特点?服装是怎么做的?颜色搭配如何?

3、以石头娃娃的口吻请幼儿帮助设计服装。

4、简单向幼儿介绍制作材料及注意事项。

5、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

6、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幼儿互相欣赏。

7、幼儿随音乐,进行石头模特表演。

延伸活动:

篇11: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

一:大目标。这是一个综合了多领域教育因素的活动。我之所以把它放在艺术领域是因为它是以美术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孩子们的看看、听听、讲讲、玩玩来让他们主动地发挥空间想象及抽象思维,感受艺术美。

二:说教材。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有趣的手影》这一美术活动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在大班下半学期的常识课中就有提到影子这一科学知识,这个活动的进行恰恰能成为前一知识的后续,并且能让孩子在玩中更好的掌握这个科学知识既光照物体产生影子。同时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说说、画画使他们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是需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这时绘画的人手眼要协调而与其配合的人动作也应是协调好的。虽然这样的绘画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所以这是一个综合了艺术、科学、语言、社会等多领域教育内容的活动。就大班幼儿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观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较为成熟,而抽象逻辑性思维则处于萌芽状态。简单地说他们的好奇心已不再仅仅是看别人表演而是想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来得以满足,所以当他们看到影子子可以玩时会觉得好奇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潜在的求知欲。由于教材难易度恰倒好处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所以使整个活动成为他们满足自己求知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同时也自愿自主的情况下达到掌握某种技能的游戏过程。这也正是响应了《纲要》在艺术领域内容选择中提出的能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三:设计思路。既然这是一个综合性教学素材,那么就不应浪费了其中的多种教育因素。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是我们一向都提倡的。考虑到现今实行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活动中我会从情感着手,以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为原本灰色的影子添上色彩,使其充满活力,继而带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孩子是好动的,让幼儿通过亲身的看看、说说、画画使活动的主角充分的活动起来。这也是体现现行《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前面我提到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因为要画手影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在这样一个配合要求较高的活动中,如果两人的动作不能协调好画出的手影质量也应是不会太高的,而反之就不一样。所以,活动中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通过实践明白这一道理,从而又获得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素质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整个活动中运用的教具都是以使用为主,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每一双手都可以变出不同的手影来,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凭借自己思维想象用自己的手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

四:教学目标。根据的以上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认知、技能等三方面内容的目标。第一点是:通过手影制作激发幼儿对创造性表现艺术美的兴趣。第二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协调好与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第三点是:引导幼儿动手画出不同的手影图案并进行装饰。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纲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把第一点作为我活动的重点。这条目标将会体现在我整个活动当中。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会抓住这一特点让活动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现。比如:我会在课前带孩子们玩“踩影子”的游戏让他们对影子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种不同的手影进一步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绘画时不是单一的想象而是手脑眼多种感官结合来进行。这样,让他们在新奇之余会跟着不自觉的作出几个手影来。第二点是认知方面的由于整个绘画是靠两人合作完成的是与合作伙伴间配合好与否密切相关的。活动中难免发现问题。这时必须让幼儿学会解决这问题,其中的道理是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时时会用到的也就是说可以被幼儿持续所用的。所以就把他当作一个具体目标来执行。第三点是我活动的难点。虽然,大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够完善。况且,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不够所以要变出不同的手影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我把它当作难点来执行。具体绘画中我不会强调幼儿所变手影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观看教师的表演后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同伴适当的商量交流来尝试变幻几个不同的手影。

五:准备。应教学的需要我会在课前带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准备了足够幼儿作画的空间,好听的音乐,照明工具及幼儿作画的画纸水彩笔或油画棒。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就可以了的,而是与其前延后续密不可分的,所以课前知识的渗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艺术氛围浓否对艺术活动的进行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要创设一个理想的作画空间让幼儿能轻快愉悦的进行作画。首先应有一个足够大的场地,然后还要准备适合进行手影画的照明灯光及画纸。当然,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绘画时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帮助幼儿再现一些生动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儿想象的。

六:活动过程。根据教学需要,我把活动分成:欣赏引题,教师演示,幼儿操作练习,集体讲评,及后延部分的游戏等五个环节。其中整个活动的设制特别是环节一主要是为目标既重点服务的。而第三个环节主要是为第二目标服务的。我活动的难点主要是通过二和三这两环节的活动来突破的。

第一环节的时候我会以演示变化的手影让幼儿欣赏引出课题。比如,我可以“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本领可大了会千变万化”这样一边演示一边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设想一个会动的又富于变化的影子是多么的吸引人,而且一下子就进入了主题,又可以帮孩子把以往所学的光照产生影子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起到知识经验融合再现的作用。

第二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理解绘画中应掌握几个要点。其形式是两个教师之间的配合演示。因为这种两人合作的绘画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简单的演示是有必要的可以让有对整个作画过程有大致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绘画操作做准备。

第三环节是幼儿的操作练习。这里我会留多些时间让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绘画过程中再放一些幼儿熟悉的又富于表现的音乐,促使幼儿再现以往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同时利用集体教学中最好用的榜样教学让幼儿从别人好的配合例子中吸取经验,手、脑、眼三位一体完成绘画达到难点的突破。

第四环节是绘画后对幼儿作品也是对整个活动的一个评析。《纲要》中提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所以我不会过于强调他们绘画的规范性,只是让他们在知道这个绘画形式欣赏自己的成果,在与同伴的作品比较下取长补短,这样应该能促使他们下次画得更好。

最后,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一起到户外作个开心的游戏《踩影子》再次体验玩影子的乐趣并把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使整个活动都让幼儿在玩中学在身体验后获得经验。

篇12:大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纸筒

活动背景:

大班孩子对周围一切的新奇,新鲜的事物都特别的感兴趣,一位旅游归来的小朋友把在旅游途中拍到的一些奇特建筑物的照片带来与大家分享,这些造型各异,奇特有趣的房子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各种不同的建筑,在已获取的相关经验上发挥想像进行创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并学会创造性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房子。

2、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能大胆的想像创作。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幻灯片、电脑。学具: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橡皮泥、积木、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过的房子,找出房子的构造的共同点。(玩一个简单的房子拼图游戏)

1.生活经验讲述,说出房子简单的构造

导语:小朋友们好,王老师看到你们觉得特别高兴,开心,你们开心吗?,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特别温暖、幸福的家,都住在漂亮、舒适的房子里,生活得非常幸福!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小动物们都有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子。小朋友们,除了你们居住的房子以外,你们在生活中,在电视里,书本里,还见过哪些奇特、有趣的房子呢?(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们见过的所有的房子都有些什么呢?

2.欣赏课件,进一步了解房子的构造

师:王老师请小朋友欣赏的房子只是众多房子中最普通的一种,我的好朋友去世界旅游时,拍下了一些特别奇特有趣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二、观看幻灯片,欣赏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构造的房子。(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1.观看幻灯片

2.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房子?这些房子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欣赏时,师问:这座房子有趣吗,特别吗?你觉得哪个地方特别?(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观察回答,房屋的房顶、门、窗的形状各具特色。)

3.欣赏梦中的房子(儿童作品)(课件出示一些大胆想象,造型独特美观的房子。)

三、讲述故事,引出课题——给小动物设计有趣的房子

1、教师讲故事,激发幼儿设计房子的欲望 故事:动物园要来很多的动物客人,可是动物园太小,住不下,需要给动物们建房子,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你们能帮它们出个好主意吗?(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房子

提问:1、你喜欢什么动物?2、你想帮助它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幼儿发挥想象)

四.用各种材料设计房子。幼儿设计房子,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直线、曲线等各种线条或者用大面积色块装饰房子。用橡皮泥(搓、捏、团、切)做房子、剪贴,搭建房子。

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把心中最漂亮、最有趣的房子设计出来吧!

五、幼儿作品展示,讲评(造型、线条、色彩)

教学反思:

1、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在这次活动中,因为孩子获取的经验有限,虽然看到了许多的各种奇特,有趣的建筑,但这些建筑对于知识经验太少的孩子们来说太抽象了,很多孩子们能够很清楚的描述出心中想像中的房子,但在创作时由于经验的不够,美术技能技巧的单一等等,孩子们无法创作出自己想像中的作品,创作的作品还是缺乏一些新意,较单一。

篇13:浅析大班幼儿情景化美术活动

一、情景美术活动的作用

经过六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情景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

首先,情景美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许多情景素材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生活, 在活动前期和活动的延伸部分需要幼儿去探索、去发现,这有助于幼儿积累相关经验,拓宽绘画题材,拓展想象空间。

其次,情景美术活动强调通过情景驱动,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促进幼儿知情意行等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

再次,情景美术活动的价值不在于单纯审美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载体,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 获得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及对人和自然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情景美术活动的样式

以往教师在选择情景性美术活动的内容时总以为只有故事才是情景性美术活动的唯一素材,其实情景美术活动的样式有很多, 目前我们运用较多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 以故事情景为线索的美术活动

故事情景的线索大多来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如国内优秀绘本《 小蝌蚪找妈妈》 、国外浪漫派诗人威廉·布莱克创作的经典诗歌 《 春天》 等。 我们按艺术的表现特点与幼儿的需求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加工再设计,将美术表现与故事情景融为一体。 设计故事情景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选取故事中的片段,连成有情节内容的画面

在《 春》 的主题中美术活动“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景来源于绘本《 小蝌蚪找妈妈》 ,该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讲述了一群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的故事。 绘本中的角色造型、画面设计、语言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根据大班下学期幼儿美术表现的已有水平: 能较熟练地使用工具材料制作物像,表现一定的情节,所以我们把活动“ 小蝌蚪找妈妈” 的美术表现目标锁定为: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我们选取了绘本中每个部分的故事情景:【 第一部分】 青蛙妈妈生了一群小蝌蚪,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部分】 小蝌蚪和鸭妈妈对话。 【 第三部分】 小蝌蚪和鱼妈妈对话。 【 第四部分】 小蝌蚪和鹅妈妈对话。【 第五部分】 小蝌蚪和乌龟妈妈对话。【 第六部分】 小蝌蚪慢慢地变成了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在情景中幼儿忙着为小蝌蚪创设不同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早日找到妈妈,活动的过程也是幼儿共同感受愉快合作的过程。

2.改编故事的原有情节

美术活动“ 小雨滴的新家”是对故事《 顽皮的小雨滴》 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再设计的。

我们把原作小雨滴顽皮的到处游玩,孤单地没有家,改变为地球上的朋友们都来帮助小雨滴寻找新的家, 小朋友们发出内心地呼喊:“ 小雨滴我们来帮助你! ”改编后的故事情景中小雨滴真切地感受到朋友间的真情,凸显了浓浓的人文关爱。

( 二) 以生活情景为线索的美术活动

“ 以生活情景为线索的美术活动”是指教师选取幼儿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加工为特定的情景,使情景内容更加生活化和形象化。 近代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社会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如活动“ 风筝”是让幼儿学习看图示制作风筝,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线索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始终。 教师将风筝的制作过程以步骤图的方式呈现,引发幼儿自主学习,步骤图全部采用符合幼儿感知特点的真实照片,直观、形象、简明,让幼儿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作为一个美术活动,“ 风筝” 既让幼儿获得按图示制作风筝带来的成功体验, 同时还能让幼儿在对图示的观察与讨论中发现图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

( 三) 以科学想象情景为线索的美术活动

在《 不一样的我》主题中我们选取幼儿熟悉的科学常识或现象, 创造一个在现实中融入想象的科学情景推动幼儿的审美表现,这就是“ 以科学想象情景为线索”的美术活动。 幼儿熟悉的动植物以及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都是科学想象情景最好的素材。 如美术活动“ 虫虫的家园”,既满足了幼儿对虫虫的好奇和亲近,同时也引发幼儿对虫子细致观察的热情。 美术活动“ 一颗想长大的种子”则打破了时空的阻隔,将种子成长的过程浓缩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可以想象种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越长越大,开出艳丽的花朵。

三、情景美术活动设计的主要环节

一个完整的情景美术活动一般分为五个环节,我们以大班主题 《 动感天地》 中的一次美术活动“ 神奇的夜空”为例来具体阐释情景美术活动的环节设计与实施过程。

《 星月夜》 是荷兰绘画大师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中有耀眼的弦月,有划破长空的丝柏,有宁静的山峦和村落,以及在光晕包围下的星星点点。 美术活动“ 神奇的夜空”就是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解读名画,用易于接受的表现方法大胆创作,在游戏的情景中和名画做一次亲密接触。 我们设计了步步推进的五个环节:

( 一) 重现生活经验,激发创造欲望

活动开始, 教师和幼儿共同回忆在美丽的金鸡湖赏月的情景:夜晚,你和谁一起到金鸡湖看过夜景,金鸡湖上的夜空是怎么样的……无论你住在哪里,只要你是苏州人,都会在夜晚欣赏过金鸡湖的美景。

( 二) 运用艺术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梵高的《 星月夜》 ,同时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引发幼儿思考:1在这幅作品里,你看到了什么? 2画面里的星星和月亮与我们平时画的星星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3星月夜中还有美丽的云彩,它们在哪里,画家是怎么画的?

( 三)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讨论

此环节我们有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为幼儿真实展现了“ 替换” 表现方法带来的魅力,使幼儿获得直观的感受。 我们分别设计了在马路边、 湖边高楼上和湖面上三个不同的欣赏夜空的场景供幼儿选择,同时每一场景又分别有相应的组件供幼儿替换。 如在马路边看夜空,马路边高高的是什么呢( 高楼、路灯) ? 低低的是什么呢( 车、行人) ? 根据幼儿的回答,我们选择在梵高的《 星月夜》 中用高楼替代挺立的丝柏,用车替代低低的村落,多媒体的演示让教学变得形象而生动有趣。

( 四) 通过多向互动,促进创造表现

这是让幼儿亲身体验的环节,主要指向幼儿创作的过程。 同样是表现夜空,幼儿将自己的体验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纸上。 造型各异的灯塔、鳞次栉比的高楼、高耸入云的大树、路灯等,在这些过程中,幼儿把富有新意的表现方法介绍给同伴,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让创意变得更加精彩。

( 五) 相互欣赏交流,提升审美情感

“ 神奇的夜空”画展隆重开幕,幼儿共同欣赏同伴作品“ 这是在哪里看到的夜空”。 大树换成了什么? 山和房子换成了什么? 有没有流动的风和云? 幼儿间相互的欣赏交流,既给幼儿一次认真欣赏同伴作品的机会,也让被欣赏者体验到成功带来的自信和快乐,是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定的情景化美术欣赏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 使他们感受到作品中内涵的情景美,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情景美术活动的五个环节是情景展开和推进的通道,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环节进行调整, 调整的原则就是保证情景能自然流畅地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给幼儿带去更丰富的体验和创作激情。

摘要:情景化美术是幼儿升入大班这个年龄阶段时具有的特殊绘画能力。在美术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感需要,导致教师注重了幼儿绘画的结果——像和不像,而抹杀了画中丰富的情景,影响了幼儿对情景化美术创作的乐趣。其实,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设置的情景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依据,教师只有把握幼儿绘画的心理需要,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

篇14: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1.能够按规则游戏,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会综合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问题。

3.初步尝试推理游戏,发展思维结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掌握“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及其字形,单双数、相邻数,“6”以内的加减。

2.材料准备:课件,幼儿用数卡,幼儿、教师用车牌照插袋。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营造数字游戏氛围

Flash动画“舞动的数字”,伴随歌曲《铃儿响叮当》,律动入场,做数字手指操,营造数字游戏氛围。

二、数字游戏,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情境一:“请上来”,根据数字的部分字形猜数字。

1.根据已有数字字形经验,比对相像部分,快速判断,猜数字。

2.通过交流,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到处都用到数字”。

情境二:“设计车牌号”,运用单双数、数序等经验设计车牌号码。

1.认识车牌号的含义。

出示当地车牌(皖C21753),集体读一读,认识车牌号结构。

2.第一轮设计车牌号。

用5个数(2、1、7、5、3)自由设计车牌号(120种),感受数字的神奇。

3.第二轮设计车牌号。

用4个双数设计车牌号,要求从数字8开始,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然后,插入一个单数(7、5、3、1),确定其位置(从大到小),感受数的相邻关系,发展思维结构。

4.第三轮设计车牌号。

自选数字设计车牌号(可以选单数或双数;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感受数的序列和相邻关系。

情境三:“我说你猜”,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获得礼物。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看商品,猜价格。如:

(1)是个单数,比8小、比6大。(7元)(单双数、比大小)

(2)“5”和“7”的相邻数。(6元)(相邻数)

(3)2+3的和。(5元)(加减法)

三、总结提升,感受数字的有趣和有用

师:数字游戏真是太好玩了!刚才我们猜中的这些东西,它们的价格都是用数字表示的。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字,它们能千变万化、各显神通,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乐。小朋友们,让我们开车去外面找找它们吧!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

1.数学角——投放数卡,玩猜数、比大小、翻数牌、排列组合等。

2.科学区——提供电话、遥控器、日历等带有数字的物品,供幼儿观察,进一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3.设置小超市、小银行等角色表演区域,模拟购物和存款,练习加减计算。

生活活动:

1.寻找生活中不同地方的数字,了解其作用。

2.运用已有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附:设计思路

在数学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独立性。

1.扩展思维方向,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打破陈规,按不同的条件,不断调整思维的方法,灵活运用一般的原则和原理。要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锻炼幼儿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改变策略。大班幼儿原本只有等量递增的正排序经验, 情境二“设计车牌号”,幼儿先做5个数字的正、逆排序,再将双数“2、4、6、8”进行逆排序,最后在数差为2的数列中任意插入一个单数(不同数差逆排序)。这些操作过程都需要幼儿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幼儿及时灵活改变策略,变通思维,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扩展了思维方向,提高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归纳推理,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对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培养,主要是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幼儿通过推理、归纳、判断解决问题。情境一“请出来”中,幼儿通过观察部分字形,猜想数字,并通过推理进一步寻求证据,准确猜出数字;在三轮“设计车牌号”的数序排列活动中,从认识车牌号→用5个数自由设计→从数字8开始,用4个双数设计,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幼儿发现、归纳车牌号的排列方法;在“我说你猜”的环节中,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不断运用单双数、比大小等数学经验,判断出商品的价格,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创造思考空间,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主要表现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多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如:“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数字是8呢?你为什么要把6排在这儿呢?”都是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多思善问。

“设计车牌号”需要从“1、3、5、7”里选一个单数插入到“8、6、4、2”的数字序列中,还要保持数字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幼儿要独立思考:“选几?”“它该放在哪儿?”“比几大、比几小?”幼儿只有在真正理解数的概念,而不是记住这个概念后才能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

篇15:大班美术:有趣的脸谱

大班美术: 有趣的脸谱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欣赏感知,尝试借助生活中相似的事物,大胆表现眼睛、鼻子、嘴巴、眉毛的各种形态。2、鼓励幼儿大胆借助鼻子、眼睛、眉毛、嘴巴的不同形态,创造出不同表情,设计出各种有趣的脸谱。3、引领幼儿在创作活动中充分拓展思维和想象力,感受新颖夸张的美术表现手法。活动重难点:重点是借助生活中相似的各种图案,大胆装饰眼睛、鼻子、嘴巴等。难点是能借助鼻子、眼睛、眉毛、嘴巴的不同形态,创造出不同的表情,夸大表现脸谱特征。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绘画经验;日常玩“五官像什么”的游戏;知道有关脸谱的知识。2、材料准备:视频、范例、多媒体课件、记号笔、油画棒、画纸、椭圆形和圆形纸盘、作品展示板。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欣赏感知。视频,同时出示两张范例。脸谱娃娃要参加化妆比赛,看看它们是怎么打扮的呀?幼儿:涂了好多颜色……师:是怎么打扮眼睛、嘴巴、鼻子的呢?幼儿:苹果眼睛、葡萄是鼻子、西瓜是嘴巴、香蕉是眉毛。这个脸谱娃娃呢?幼儿……师马上小结:脸谱娃娃用了各种东西来打扮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然后,还在脸的每个地方都涂上了好看的颜色。二、分析探究,共同设计。1、这种打扮方法真有趣,还有好多脸谱娃娃等着我们帮忙呢!我们也来试一试吧!记得画京剧脸谱的时候,先画什么呢?幼儿:鼻子。师:鼻子是什么样的呢?幼儿:长长的。师: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长长的,可以表示鼻子呢?幼儿说:玉米、树……小朋友的想法可真丰富,想到了那么多像鼻子一样的东西,鼻子在脸的什么地方呢?幼儿:中间。脸谱娃娃喜欢大大的鼻子,老师就在中间画一片刚才小朋友说的大大的树叶吧! 2、接下来画什么呢?幼儿:眼睛。你们觉得眼睛是什么样的?幼儿:圆圆的。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眼睛呢?幼儿:西瓜、水梨、桃子……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那么眼睛在什么地方呀?幼儿:鼻子的上面。教师可故意指上一些,提示错误。谁来试一试,请幼儿来画!如果幼儿能直接画出眼珠就最好了,师可帮忙修正,如变变变,眼珠变大了。如没画出,教师可做如下引导——变变变,脸谱娃娃变出什么来了?幼儿:眼珠。师:有了亮亮的眼珠出来了,脸谱娃娃就更有精神了。3、还缺什么呢?幼儿:嘴巴。你想让这个脸谱娃娃是开心还是伤心?是什么表情呢?幼儿:是开心的。师:哦!开心的笑眯眯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呢?幼儿:弯弯朝上的。是这样吗?做一做,互相看看,说一说。师:什么东西也是弯弯的,可以表示嘴巴呢?幼儿:香蕉、月亮、扁豆……发散性思维后,师:脸谱娃娃喜欢大大的弯弯的嘴巴,谁来画一画呢?请幼儿上前绘画,边提示:大大的嘴巴弯弯往上翘,真开心呀!4、脸上还有什么也是弯弯的呢?幼儿:眉毛。那老师就来画刚才小朋友说的弯弯的扁豆吧!5、怎样才能让脸谱娃娃更漂亮呢?幼儿:涂颜色。师: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脸谱娃娃就会更漂亮了。三、进一步拓展,感知表情。1、视频,出示各种范例惊讶(附眼泪)、生气(活动组合)等,师:咦!这两个脸谱娃娃怎么了?幼儿:很生气。师:是个生气脸谱。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幼儿:嘴角向下的。眼睛、眉毛都竖了起来。这张呢?很惊讶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嘴巴圆圆的,眼睛睁得大大的。2、续前:生气脸谱,一直生气可不好,师:变变变(同时转动眼珠),它怎么了?幼儿:现在开心点了。怎么会这样的呢?幼儿:因为黄瓜反过来放了,所以不一样。树叶也竖了起来……师:原来,同样的东西装饰,画的方向不一样,表情就会不一样。眼珠的位置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谁也愿意把眼睛、嘴巴、鼻子重新摆一摆,让脸谱娃娃变变样呢?个别幼儿上前操作,集体说说对脸谱的感觉。 四、绘画创作。1、现在,要请小朋友帮忙给脸谱娃娃化妆了,刚才小朋友想到了很多东西来打扮长长的鼻子,各种各样的眼睛、嘴巴、眉毛等,你想让脸谱娃娃开心、还是伤心、生气呢?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比比谁的脸谱最有趣。脸谱娃娃说喜欢大鼻子、大眼睛、大嘴巴,记住了吗?幼儿:记住了。轻轻地转过去,先想一想、再画一画吧!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画脸谱最难的就是要画出脸部的明显特征,一定要把鼻子、眼睛、嘴巴等画的夸张、形象,这样就会更有趣。切换课件,循环播放各类作品,音乐。提示化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晚了要迟到的,一定要给脸谱娃娃打扮的又快又好!五、欣赏交流。1、展示作品,请幼儿相互欣赏。2、脸谱娃娃要谢谢小朋友帮忙化妆的这么漂亮,各种表情、各种东西、各种颜色都有,我们把这张脸谱娃娃请出来,看出它是什么表情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眼睛怎样,嘴角呢?是用什么来表示眼睛、鼻子、嘴巴、眉毛的呢?是开心脸谱、伤心脸谱……这张呢?……师小结:这张脸谱特别简单,看起来却很滑稽;这张脸谱一看就知道是在皱眉头、噘小嘴在生气的样子,小朋友真是太会动脑筋了,看来脸谱娃娃都有机会在化妆比赛上得奖了。3、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多种创作方式。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生活中各种美丽的东西在各种盘子上打扮有趣的脸谱,其实打扮脸谱的方法还有很多,看,还可以怎样呀?幼儿:用彩色纸剪、用橡皮泥做、在石头、鸡蛋上化妆!师: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创造更多有趣的脸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

上一篇:品生畅想新学期下一篇:四本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