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24-05-03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精选9篇)

篇1: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所以其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特别是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会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大因素之一,当成本太高的时候或者作假的利益太高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引发会计人员的不遵守会计准则的行为。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会计信息的质量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又与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联。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作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从会计人员上出发,解决方法可以是:让会计主管的薪酬与其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更大的关联,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从政策上给予故意作假的公司更重的惩罚以从根本上抑制、打击作假帐的现象。

其次,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可选择性虽然也有一定原则以供遵循,但由于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法才最合适,完全取决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因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辨认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各种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法,但是无法证明该选择的效果好坏。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极大地影响了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这个问题,其解决的难度是很大的,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培训更多的税务、审计人员来检查和判断选择的方法是否合适。

第三,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虽然不少情况的参数都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但是使用这些参数所得出来的结果是否能比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必须依靠会计学这个学科的所有人员的努力,不断钻研以提高和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模型来处理会计问题;同政府和第三方的审计的努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他们要更加深入、负责地工作,以发现其中隐藏着的问题。

归根到底,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人和制度,制度的改革必须循序渐进,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必须提上日程,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意志不坚定的人员就可能会有意造假一伙的利益,又或者是从事会计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针对这两个方面,我们需要更严格的考核和培训,同时在法律法规上做出更详细的说明,以从根本上来杜绝可能引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可能。

篇2: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当前会计工作的中心任务,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危害极大,本文对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主要从法制、强化会计监督和改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作 者:张祖辉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贸易学校,北京,100054刊 名: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OF PLAN AND LABOR年,卷(期):9(4)分类号:F234.3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法制 会计监督 社会环境

篇3: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首先, 会计信息供应者。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组织, 其目标是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达到这一目标, 它必须获得必要的资源———资金、智力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销售渠道、信息以及其它资源, 利用所获得的资源、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或其他服务,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为了获得这些必要的资源。企业也必须向外界 (资源供应者) 提供必要的信息、以证明自己能够给资源供应者以相应的回报。这些必要的信息中, 最精确的就是会计信息。因此, 企业本质上有夸大自身优点的动机。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 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 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 各方利益时有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微观效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生会计风险的发生, 诱发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其次, 会计信息需求者。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信息使用方面看, 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 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 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 而有些则不然。从理论上说, 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信息使用者, 因为它们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 它们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 但是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 出于某种特殊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 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从债权人角度分析, 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 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 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可见, 某些产权主体可能存在的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 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 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会计法规对会计人员缺乏保护加大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风险。目前, 我国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 企业负责人操纵着会计人员的劳动雇用大权, 这使得会计人员难以自觉控制风险。再加上会计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人员控制风险行为的保护, 会计人员往往是“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 落实会计责任。

会计信息的真正责任人是谁。实际上, 如果企业的最高管理当局不能容忍虚假会计信息的话, 会计人员一般没有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 (例外情况是, 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联手贪污公款) 动机。所以, 一个企业是否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 关键在于最高管理人员, 也就是说, 用于欺骗外界的虚假会计信息往往是最高管理人员授意会计人员编制的。那么,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呢。动机通常与利益有关, 所以, 最高管理人员的利益是什么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他们可以把利益分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处理通常是有利于他们的短期利益, 但虚假的东西终归是要暴露出来的, 所以, 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是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利益的。因此, 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种机制, 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注重长期利益而不是注重短期利益, 那么, 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机就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为此, 首先应当尽早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 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这样一来, 管理人员把经营管理作为自己的职业, 如果为了短期利益而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欺骗公众, 欺骗投资者或者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则一旦暴露, 其职业声誉将受到严惩破坏, 不利于其长远利益, 因此, 理性的管理人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会大大下降。其次是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有企业的一些股份, 让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也就是投资者的利益) 趋向一致, 以鼓励管理人员更注重长远利益。另外, 还需明确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成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国家法律既赋予单位负责人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当然也要承担与其行使的权利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宣传教育, 促使他们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 确保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凡是出现弄虚作假等违法会计行为, 首先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包括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随着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 会计责任的落实, 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就能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与评价功能, 将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扼杀于其壮大之前。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乃是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修订后的《会计法》也对此作出了专门的规定。近几年来, 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通过执行业务, 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业务, 引导企业真正按《会计法》办事, 把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强监督力度, 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3. 加大违法成本, 健全制约机制。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加大“泛假者”的违法成本———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目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最有效的途径也恐怕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来得最快。如果法律条文对会计违法行为规定明确 (包括有关的民事赔偿问题) , 可操作性强, 便于执法部门对虚假会计信息认定和管理;同时严格执法程序, 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其违法所获收益难于弥补其违法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其造假行为自会加以收敛。诚然, 即使对于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再完善, 但是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到位, 或者疏于对违法行为的检查, 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 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有增无减。

4. 全面实施道德素质教育, 呼唤会计诚信。

人的趋利动机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靠这种动机的催化作用, 它的存在本身是具有积极向上一面的, 但趋利动机的实现并非建立在虚假泛滥基础上。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 强硬的监管体制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后发制人。中国自古以来主张以“德”治天下, 再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只能给企业提供一个框架, 绝无可能堵塞所有虚假漏洞, 尤其是人的主观上有意为之。这时, 就要从思想认识, 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上对信息提供者、注册会计师乃至投资者实施全方位诚信教育, 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保持职业良知, 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评价会计职业道德, 扶正松邪、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 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泛滥。当然, 这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 但绝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谈虚假信息防范》

[2]、《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对策》李晓英

[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

篇4: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工作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失信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为什么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己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会计人员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虚假的会计信息在一些现实中能实现高的“价值回报”,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另外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五)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履量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大力培训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基本职业道德操守。

(二)继续制定并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地,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三)政府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管。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已日益突显出来。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应加强会计的监管,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有个规范统一标准,保证其真实性,也只有政府才具有这种权威性。只有政府强制性的会计监管,让造假者的损失远大于造假收益,才能杜绝会计造假的发生。

(四)明确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细节的复核与稽查。监督企业制定并实现有效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从而使会计造假没有了造假的环节、载体,并从源头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

(五)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强化监督部门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来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密切关注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培养其反造假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理念的塑造,提高执业能力。

(六)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七)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篇5: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做假账是会计的一个严重的犯错行为,我们下面就来聊聊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吧!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其重点在于做假账问题。其危害有四个方面:传递错误信息;损害各方利益;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造假,也有其深层的根源,有其外部的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两大根源。优化内外部环境,才能建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做假账;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一、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重点――做假账

从企业到金融行业,从中国的银广夏、琼民源、蓝田股份至世界跨国公司安然公司、雷曼公司,从中国到亚洲到欧洲和美洲,财务会计造假现象似乎无处不在,也越趋严重,小到导致一个企业破产,大到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其实,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其重点就在于做假账问题。

做假账就是不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为基础,以违规违法手段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使信息提供者达到非法的经济利益。企业做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财务信息,会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有如下方面:对投资者来说,进行错误的投资活动,达不到投资目的,甚至血本无归。这样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投资市场和证券市场,从面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特别是上市公司,虚假的财务信息,给广大社会公众的投资带来巨大损失,进而影响到社会安定。对金融企业来说,可能做出不准确的信用判断,提供给造假者金融服务,造成无法收回贷款,影响金融安全,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对税务部门来说,会少征税款,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到国家建设的资金来源,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税收是平衡社会收入的杠杆,税收少征和漏征,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和安全。对统计部门来说,可能影响一个地方和国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国家发展的计划和战略。

做假账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

二、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此外,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若经营者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

三、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两本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四、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做假账,是正常的市场活动的一个毒瘤,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毒瘤,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二、外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变化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以我国为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导致会计核算一直是为了满足计划经济和国家所有制的要求。因此,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报送各级政府机关,满足国家各级政府汇总之用,基本上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报告格式和内容,并不注重体现企业自身的规律。同时,由于企业负责人为政府委派制,造成会计信息要符合现行考核制度,这也造就了会计信息的不实。

同时,政府对会计行业的监管,重形式而轻实质。一方面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虽然设置了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但不能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导致监管力度不够,执法分散,力量弱化,加上政府过于实行“抓大放小”的会计监管政策,重视大企业,面忽视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仅仅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审批程序、分析条件设立程序、变更和终止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日常实质的质量管理、监督和检查。这种重形式而轻实质的政府监管,为会计中介审计机构“认为违法执业有空可钻”的思想和执业违法现象的大量存在提供了空间。

(二)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200多项法律,经济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为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相应的会计处理的规范化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已经颁布并实施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对我国的会计核算和揭示均有规范。另外,《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实施,使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有了更为直接的法律制约和保证,这些法律规范的颁布和适时修改,从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加工处理、对外报告以及验证等方面起到了规范和统一的作用。

(三)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会计教育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会计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就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来说,在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会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不可能很高,会计人员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相对简单,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会计人员素质较高,能够采用比较复杂的会计方法和技术,财务报告制度和报告形式也会相对完善,所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会相应地提高。

(四)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篇6:会计信息质量提高途径

我们可以从很多层面,来诠释会计信息的概念。

从会计主体层面定义,会计本身发生的经济业务经有关会计负责人的收集、核实、加工、运用形成的经济信息是会计信息。

从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与实质方面定义,它反映的是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及其属性和不同条件下财务状况。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是通过财务报表上反映的会计数据处理并获得,即经过一系列会计核算所得到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相关使用者。

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一)公认会计原则的质量。

对会计人员行动的引导、规范被称为公认会计原则。

会计实务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和完善。

分析员应关注报表分析质量是否受到会计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有价值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一定限制,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效用,甚至给决策者的决策环节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审计质量。

解决财务报表存在的局限性可以依赖于高质量的审计,也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企业是否违背公认会计原则的行为,是否存在违背诚实守信的行为,是否正确地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是否遵循诚信原则,要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分析人员应具有专业知识与胜任能力。

熟悉企业的业务对于分析人员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掌握该企业财政状况、近年来的变化与趋势和采取的政策,并在注册会计师的帮助下确保审计质量。

他们所做审计的意见要灵活地结合,不能照搬,需时刻预防信息的失效,亦是注册会计师暗箱操作从而忽视或包庇管理层的控制行为或违法行为。

(三)公认会计原则的执行质量。

公认会计原则的执行情况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分析员需要留心企业状况,了解公司是否存在滥用公认会计原则篡改报表来虚增虚减利润的行为。

企业所采取的会计方法受到公认会计原则一定程度制约时,又允许选择其他可行的方法,分析人员应注意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否合理避免公司管理层为了得到期望的数据从而操纵财务报表采取的投机取巧方法。

这时,在一定层次上来说,不仅企业的经营受到管理者制约,而且企业的报表也可能会被篡改。

如果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中,不可减少的误差等其他因素也纳入考虑,情况会更加复杂。

管理者的作假行为粉饰了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这不仅会使当期财务报表出现问题,也会使未来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

(四)交易确认时间的质量。

会计信息的质量会因交易时间推迟和提前出现状况。

在交易时间确认方面,不能排除公司对业务交易发生时间的操纵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编制这种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

尽管操纵的是具体业务并非篡改财务报表,亦会让会计原则失去应有效力。

它有两种具体方式:收入操纵和费用操纵。

企业会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前销售大量产品或减少发货称为“渠道填塞”。

(五)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指将企业信息以不同形式告知不同使用者。

披露质量由披露的及时性、真实性以及披露对象之间是否公平决定。

例如,徐工集团,将当期销售情况、提供劳务情况和获利真实及时地告知投资者,有利于投资者确定未来投资计划。

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工作人员反映、管理层的讨论和分析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披露。

分析员运用披露的内容收获更多的资料。

三、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财务报表可以说是会计信息的集中体现,管理层根据它提出各种措施,强化企业与财务的协调。

然而,由于财务会计自身存在的固有特点,财务报表作为财务会计最后的主要结果之一,体现出来的信息或多或少存在着弊端。

单从财务报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而言,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刻不容缓。

下面笔者将从生产、检验过程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来探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生产过程提高途径

1、增强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及专业能力。

会计信息经会计人员提炼而得,会计人员的数量、会计水平、工作状态、专业能力等都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

因此,我们在增强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加强他们履行职责和遵守义务的自觉性,提升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提升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信息的数据部分来自外部,但更大程度上来自企业内部,如原材料、库存明细、出库单等原始凭证。

整个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都应进行凭证的填写和保存。

因此,企业务必要分工合理,交接严谨。

企业相关部门按照明确要求,妥善保管好资料。

3、完善内部监督和控制系统。

所谓内部监督系统,实质上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初层监督,它是整个会计监督系统的基础。

企业要从监督环境、主管的责任、会计人员的职责和素养等多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去完善内部监督。

首先,企业内部监督环境务必整治;其次,主管人员务必明确自己的责任;再次,会计人员应进一步学习。

而内部控制主要说的是内部的审计工作和制度,它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之一,企业有关部门通过审核经济活动是否做到账实相符,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妥善处理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检验过程提高途径。

根据对获取信息过程主体、客体的检验进行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素养进行加强。

注册会计师在行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到守诚信、讲信誉、重义信,这是注册会计师的“生存法则”,也是其他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

因此,加强道德以及诚信方面的建设与教育,树立以诚为本、以信为重的道德风范,才能使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到位,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2、政府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

注册会计师自身职责与素养提高的同时,外在的监督也必不可少,这最主要的还是政府的监督。

政府对会计信息造假者应当给予重罚(行政、民事、刑事的处罚)。

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审计工作,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这样才能进一步监督好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一步强调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

3、完善检查方法。

企业应当从检查对象、范围等几个方面着手扩大会计信息的检查范围,比较之前检查的方法,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检查,借此更好地规范会计行为。

检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减少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保证,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现实要求。

总体而言,应当扩大检查范围,加深检查强度。

4、充分展现国家审计的职能,加强政府监督和民主监督。

国家审计职能,能够有效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对这些经济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会计信息进行甄别,国家审计所特有的审计业务进一步防范会计信息提供的程序,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增强审计质量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格局。

政府监督和人民民主监督也对有关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更有效的删选,但这也要求在组织的设计上避免多头监察,建立起良好的协调机制。

四、总结

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会计信息的质量性对经济活动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应当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正确对待,要切实打击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能一味追求会计数据的完美而不管其合法性,这样才能确保经济活动中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地发展。

篇7: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浅议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浅议

市场经济要求会计工作通过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积极参与经营管理,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防范和预警经营风险.今日的`会计信息已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及政府管理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经济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着有关方面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作 者:刘淑贞 作者单位:区建行会计处刊 名: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YINCHUAN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年,卷(期):2001“”(4)分类号:F23关键词:

篇8: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 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上至国家领导人, 下至普通民众, 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是各种经济信息的基础, 是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 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 严峻的事实却是, 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真的情况, 有些甚至非常严重, 可以说是“造假”, 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 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2.费用支出失控, 潜在亏损增加, 造成企业报表失真, 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造成不法分子侵吞企业财物, 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4.虚假的会计信息成为以权谋私行为的保护伞, 助长了行贿受贿, 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扰乱了财经秩序。

5.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是市场经济信号失灵, 既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又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破坏投资环境。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由于经济发展较快, 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 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 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 不可避免地会作出错账,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 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 或隐瞒利润逃税, 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

3.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 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 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 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 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 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 共同造假。

5.会计实行电算化带来的一些问题。会计工作实行电算化是一种进步, 也是一种趋势。但是, 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不高, 加之现有财务软件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 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 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 其危害性更大。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分离, 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 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分离, 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分离, 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分离等。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干可以隐匿自已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记账职务与经营保管的职务相分隔, 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资产, 并采取涂改会计记录的办法隐匿这些行为。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 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互相勾结, 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 通过职务分离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 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 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2.授权批准。授权批准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审批人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 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 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3.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必须纳入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效果良好, 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 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 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 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违规必罚, 以罚促纠,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 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 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否则只能行同虚设, 同时要把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作出分析和提出建议上来。

4.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 使财务人员更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信息的动机, 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提高财务人员有关培训、待遇、业绩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5.提高人员素质, 进行岗位轮换。企业的成就主要还是要依靠职工的素质。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要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 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减少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 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

对职工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 当其他人员接替原工作人员工作时, 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容易暴露, 轮岗可以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 履行各项法律法规, 遵守财经纪律, 做到奉公守法, 廉洁自律。

总之, 在新形势下, 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 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 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控制的所有人员, 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机构的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文章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就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康俊兰.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会计之友, 2007 (2)

[2].于玉林.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会计师, 2007 (8)

[3].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1

篇9: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 核算 信息 质量

1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当前,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方面,没能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引进成熟先进的核算方法;第二,国内的具体会计准则在出台和实施方面落后于经济发展;第三,会计核算性能较差,核算质量欠佳。因此,会计核算不能及时有效地配合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不能准确完整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思想,起不到应有的控制、反馈和监督作用。经营决策、预算编制、指标考核等管理行为,利用了虽然反映帐面所谓真实的会计数据,但因为这些会计数据不能完整准确反映事物的客观现实、发展规律和潜在危机,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现行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管理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深入,而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显薄弱。必须尽快解决这一矛盾,进一步发挥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 新的会计核算的目标与内容

2.1 核算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总体说来绿色会计目标分主要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2.1.1 基本目标,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1.2 具体目标,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企业环境披露的有关信息。

2.2 会计核算的内容 绿色会计核算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它更强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偿使用,具体而言其核算内容主要有:

2.2.1 自然资源损耗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消耗成本。前者指企业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对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损失;后者指除人造资本以外的可用货币计量的自然资源。

2.2.2 环境污染损失 主要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如农田,渔塘及淡水、自然景观、工农业、居民生活区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其损失数据可根据赔偿费及罚款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也可按避免或重置成本核算取得。

2.2.3 环境保护支出 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所作贡献,包括在“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账户来进行归结核算。①投入资本;②业务费用;③研究与开发费用;④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⑤补救措施费用;⑥复原或回收费用。

3 新的会计核算办法

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颁布和实施,制度上已为会计核算在以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主导的情况下,逐步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核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3.1 具体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重置价或公允价作为资产计价的备选方案,如期末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短期投资以成本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表述等,缩短了会计核算价值与财务管理价值的差距,为企业实施各项决策提供了便利。

3.2 具体会计准则推行了“或有事项”条款和“会计估计变更更正”条款,允许企业在两个具体条件下将“或有事项”主要是“或有损失”进行核算和披露,同时也允许因会计基础变化或取得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营活动而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以往会计估计进行纠正,使企业会计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对潜在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3 现金流量表的使用,增强了企业的现金流意识,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它不但展示了企业更切合实际的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各环节的经营质量、现金流转梗塞所在,为企业合理规划资金、增强资金的流转速度和支付能力提供了保障。

3.4 具体会计准则其他一些符合经济形势的条款,如关于资本经营的“投资”、“合并报表”、“企业合并”和“清算”等条款,对企业资本经营等及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增强了企业的资本经营意识和资本运作能力;又如,“期货”条款,针对商品期货交易,分别对期货结算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投资公司作了规定,规范了企业正常的投机交易行为及其会计处理等。

以上条款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的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目前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会计核算本身存在的弊端和具体会计准则各项条款的实际作用认识不够,以及某些条款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只有少数条款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为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研究和推行具有广泛使用意义的具体会计准则。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1 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核算体系 企业应根据本身的特点,依据国家具体会计准则,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流程,确保会计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变动频繁和减少主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同时,要建立健全与会计核算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定额制度、计量制度、内部价格制度、预算制度、经济考核制度等,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有效性。为此,企业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建立一个能以最佳方式处理数据资料和达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经济核算体系,为实现管理目标提供有效的保证。

4.2 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现代企业管理,已发展为以规划所有资源的信息为基础,保证企业在市场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提出的改善内部和联系外部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把企业的内外部各环节紧密的联系起来,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企业管理的各种技术,其共性就是用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以达到管理的目的。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特点,组织规划好这些技术,使管理者在这些管理技术平行活动中完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为各种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监控者,应该成为也有条件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核心,与其他技术组成一个有机的信息处理体。

上一篇:机构改革会议工作方案下一篇:市发改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