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如何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民主生活会是党在长期建设中逐渐形成的、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党内矛盾的组织活动制度,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传统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方位启用民主生活会制度,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其作为一次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生动实践,对整治“四风”、改进作风、营造从严治党的良好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发挥好传统法宝的作用,我们以某省级党校进修班学员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学员座谈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了调研。从调查的结果看,领导干部对十八大以来所开展的民主生活会,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总体上是给予肯定的,在133份有效问卷中,67.3%的学员认为质量是高的。在座谈和访谈中,多数学员认为,中央高度重视民主生活会的开展,各级党组织紧跟中央要求,落实部署,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进行整改落实,把多年淡化了的、甚至生疏了的民主生活会的意识、格式、氛围强化起来,规范起来,浓厚起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经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思想灵魂进一步净化,组织观念进一步牢固,政治规矩进一步熟知,党内生活进一步严肃。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成绩毕竟是在中央强力要求和监督下取得的,尚未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习惯。

从问卷和座谈、访谈所反映的情况看,目前的民主生活会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干部讲真话仍有顾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真诚。一些干部出于压力不得已表现出一种姿态和架势,但批评时还是愿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批评自己依旧是避重就轻,不愿意完全敞开思想。班子里的“一把手”给班子成员提意见尚能直截了当,但班子其他成员给“一把手”提意见就有些含糊,表现为雷声大、雨点小,细节多、大局少,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有79.3%的学员认为以往民主生活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避实就虚、应付了事”;而经过近年整改,仍有55.48%的学员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真实和诚恳。从数字的对比中可以看到,此类问题虽有所改观,但依然比较突出。

查摆问题尚停留于表面,剖析问题不够深刻。总结近年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所查摆的问题,发现了不少相似的地方,如讲问题时大都有“政绩观有偏差”“官升脾气长”“远离基层”等表现;剖析原因时,经常列举的是“放松了理论学习”“虚荣心作怪”“老好人思想”等因素。尽管这些问题确实带有共性,但由于缺乏具体人和事的支撑,不免沦为新的空话、套话,致使批评貌似尖锐,辣味十足,实则以暗中的“默契”成为一种过场。

整改效果尚着眼于过程的完成,对整改措施落实的监督不够完整。一些班子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只注重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而忽略具体措施的制定;也有的地方虽有制定而无落实,以整改措施代替整改效果,以致过程完美、结果虚空。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因素,固然与领导干部个人对民主生活会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够、党性不强、私心杂念作怪等有关,但也与组织层面的党内民主发展不充分、相关制度不到位、考核评价标准不清晰等有关。在党内生活中,党章赋予的民主权利与工作运行中的领导权力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相互制约关系,当权利受制于权力时,下一级党员干部在面对上一级领导时不敢讲真话,或根据对象、环境、场合有选择地讲,使党内讲真话不得不依赖于上级领导的带头示范,一旦带头作用失灵,民主生活会就难免失真。在制度建设上,党内生活中对原则性强、敢唱黑脸、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干部缺少制度性的鼓励,对掩盖矛盾、弄虚作假、不敢开展批评的少有制度性的督促改进,对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尚不能及时按照党纪严肃处理,致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也同样主要取决于领导的重视与带头,难有稳定的长期的功效。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要方法,其主观性比较强,客观标准不好确定,即使确定了,在实际衡量时也不易把握一致,这是民主生活会容易“形式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汲取近年民主生活会形成的有益经验,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生活会的功能,不宜泛化放大。民主生活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会议。和其他党内会议不同的是,它不承载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决议执行、法规惩处等功能,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班子成员查找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分析问题成因,相互交流思想,及时纠正错误。从内容来看,主要着眼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层面;从方法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从目标来看,主要指向于提高认识、增进理解、消除隔阂、总结经验、修正错误、达成共识。因而,民主生活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教化、监督预警、化解矛盾、自我纠错和团结整合。其作用对于解决领导班子的思想、工作作风是有效的,但寄希望于同时解决党内其他问题,如干部的腐败问题则是不现实的。毕竟任何一种制度都有特定的指向性,在特定的范围内有其有效性,若超出了这个范围,作用必定是有限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过程中,有的干部对某个领导头一天还在指导和参加民主生活会、而第二天就因涉嫌腐败被纪委审查颇为疑惑,对民主生活会的作用与功效产生了怀疑、排斥、厌倦甚至否定的心理倾向,其症结就在于放大了民主生活会的功能,模糊了民主生活会与其他制度的界限。因此,很有必要在党内进一步明确民主生活会的制度功能与运用边界,既不要过度解读它的效能,也不要随意放大它的功能,而应客观评价它的实际作用,以充分发挥它的应有效用,防止“跑偏”“走样”。

着力创设民主生活会健康开展的民主条件,谨防弄假作秀。民主生活会,顾名思义,是以民主为先决条件的。无论是会前的广听民意,还是会上的批评讨论,以至会后的整改落实,无不贯穿着民主的原则与精神,即公开、平等、理性。因此,要开好民主生活会,需要进一步解决党务政务公开和联系群众的通道,为党员、群众提供了解领导班子工作的平台,也使群众反映意见更加便捷通畅,领导班子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真实。需要进一步确立党内同志间的平等关系,在民主生活会上抛开职务级别因素干扰,以党内平等一员的身份讨论发言,使不同的声音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能够表明,思想得以碰撞、观点得以交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使讲真话不是主要领导鼓励和带头的结果,而是履行党章赋予权利的自然体现;讲真话能够得到制度力量的保护成为常态,而非特定时期的昙花一现。实践表明,党内民主不发展,民主生活会极易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作用,反倒丧失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只有党内民主发展了,无论是党员还是领导干部,才能在党内生活中讲真话,讲实话,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实现毛泽东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丰富和创新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切勿机械教条。创新是推进工作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任何工作都会停滞不前,民主生活会也是一样。可尝试改变几十年传承下来的会议形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在空间上,可以“请进来”,邀请普通党员、群众代表参加,面对面听取意见,接受监督;也可以“走出去”,根据主题内容到相关地方、单位和部门现场了解情况,获取未经加工、过滤的第一手材料。在时间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会议时间,防止为开会而开会,以至当开不开,拖后延误,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在环节上,可以把传统形式和现代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多样运用。如面向社会各界,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调查问卷、满意度测评、征求意见表、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面对干部和班子成员,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对照检查材料是民主生活会的重要环节与形式,但不宜以字数多少这类教条化的要求来体现,而应重在内容是否真实、表达是否真诚、问题是否准确、解决思路是否可行有效。

把严格督导贯穿民主生活会全过程并加以延伸,力戒监察失位。民主生活会既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又是一项严密系统的工作,包括会前、会中、会后规范有序和上次、下次会议循序衔接的整套做法,会上会下、会内会外、上级下级互动的配套措施。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到位,都会影响民主生活会的整体质量。因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对下级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监督,不能仅限于开会到场,还要扩充为对整个流程各个重点环节、扩充到对下级领导班子乃至整个单位建设情况的指导要求。包括流程中的单向环节,如听取意见、自我反思、开展批评,也要从会内拓展到会外,从班子内部拓展到与上级和群众的互动,从会议当天延伸为一个时段乃至平时。这样,民主生活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作为一个系统而发挥出整体功能,进而产生由思想促进转化为行动促进的积极效用。

建立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的标准制度,防止运行空转。开展民主生活会,并确保质量成效,仅仅靠干部的主观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整套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予以约束保证。为此,一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将组织标准和群众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与效果。二要把民主生活会质量考核纳入到组织建设、干部管理中,作为评价、使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三要建立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制度,对会议召开情况、质量测评结果、上整改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对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的要严肃批评,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严肃问责。四要规范和完善群众评价机制,特别是加重群众对整改效果的评价分量,通过公开整改方案,公布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明确整改步骤,让群众了解和参与整改的全过程,向干部传导必须整改的压力,增强立行立改的动力,使群众评判有据,干部落实不敢懈怠。

第二篇:浅析如何提高森林公安党组织生活质量

摘要:森林公安队伍,作为国家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公安机关,其基层单位点多、线长、面广,高度分散,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职能任务不断拓展,他们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近年来,森林公安队伍党建工作呈现跨越发展态势,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凸显,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为完成各项森林公安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随着2009年以来,森林公安体制改革,每年都招录大量的年轻人进入到森林公安队伍来,年轻党员不断增多,森林公安党支部不断壮大,如何提高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年轻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成为了当前森林公安党支部书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森林公安党支部如何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森林公安 创新 党组织生活 党员民警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的中心环节之一,是党组织对党员实施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森林公安根据上级安排,多措并举,采取学党章、上党课、实践学习、召开座谈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组织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都参与其中

- 1

制,形成了上下一盘棋、党委意志落实到位、工作部署落实到人的良好局面。

(二)将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纳入组织生活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学培训的载体作用,通过视频学习、邀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影片、组织党员民警外出参观学习等途径,不断丰富组织生活的学习形式。通过开展“四个一”读书活动(即每半年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交流,作一次辅导,写一篇心得体会),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不断加强现代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行组织生活签退制度,进一步加强学习纪律。积极开展与各兄弟单位的合作共建,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提高组织生活的成效。

(三)推出党员民警“轮流主持”新机制

要强调从机制上突出党员民警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唱“主角”,党员民警成“听众”的死板现象,扩大参与面,提高党员参与度,增强组织生活的活力,由“一枝独秀”真正转变为“百花齐放”。 建议积极推行党员民警“轮流主持”组织生活的新机制,由一位党员民警或多位党员民警合作完成一期组织生活,包括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方式,从人员通知、活动流程确定到通讯报道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让党员民警成为真正意义上组织生活的主角,既调动党员民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活跃组织生活的氛围,形成了生动、互动的良好局面。党支部还要注意培养年轻的党员民警,

勇于把重要的工作交给敢作敢为、敢于负责的年轻党员。他们工作热情高,干劲儿大,工作主动且有创新,充分发挥了年轻党员民警的朝气蓬勃和生机活力。

(四)把党内的组织生活延伸到社会

为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展示党员民警的先进性形象,将组织生活延伸到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活动中去,组织安排各党支部参与面向社会的帮扶服务、慈善救助、便民公益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广大党员民警发挥专业特长,展示共产党员践行宗旨、真情服务、奉献社会的良好精神风貌,有效丰富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涵。

(五)丰富警营文化促进党组织生活

党支部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组工文化、军营文化,着力推行以党员民警活动、家庭氛围与品位培养为主要内容,带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森林公安文化体系建设。组织有全体民警及其家属参加警体运动会,开展书画展览、摄影采风、文学笔会等活动。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不断增强广大民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拓宽了党建工作的实现途径,使党组织生活更加具体多样化。

(六)将从优待警融入党组织生活中

党支部可以把从优待警作为创新党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用细致入微的政治、人文、物质关怀来温暖警心,让民警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生活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说教,而是鲜活的、实在的体验”。比如:让民警们迎着舒缓的音乐上班,踏着温馨的《回- 4

要提高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除了制度保障之外,还要完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保障体系。

(一)思想保障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的工作基础的基础。因为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组织生活则是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二是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是基层党组织活力的体现。因为党内组织生活质量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实际成效密切相关;三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健康正常是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保证。因为参与组织生活是党员履行党章规定的权利义务的重要体现。

(二)队伍保障

党务工作者的个人觉悟和素质是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者,负责支部组织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工作。因此,组织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以及工作经验。把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关键抓紧抓好,强调“选好、当好、用好”。

(三)考评保障

根据《党章》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并下发党支部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从各个方面明确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逐步实现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四)经费保障

- 67 -

第三篇: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肖晓玉吉林省肿瘤医院 摘要

肿瘤专业医生公认,肿瘤治疗不能以消灭肿瘤为惟一目标,目前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已由单纯观察抑瘤率转变为重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适当的护理干预能使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不但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而且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正文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类疾病。癌症本身和对癌症进行的治疗均可引起许多症状,造成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紊乱或失调,生活质量下降。生活质量的评估能够作为评估治疗结果的终点和治疗反应的预测,也能够提供关于康复需要的信息。

生活质量是近年医学领域颇受重视的课题。生活质量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健康标准的重新定义、疾病谱的变化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活动上的十分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它成为对躯体、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健康评价指标。随着医疗目标由急性传染病转向慢性病,治疗方法能否使患者有一个好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这一注重生活质量的理念引入到肿瘤治疗中,对评价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都是有益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的重心从以“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医生在关注肿瘤局部的同时,更应顾全整个机体,强调生活质量,其中包括患者的心理、精神及其社会适应能力。目前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已由单纯观察抑瘤率转变为重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肿瘤专业医生公认,肿瘤治疗不能以消灭肿瘤为惟一目标,如果一个治疗方案能让患者多存活数月,使肿瘤缩小若干个百分点,但却以损害患者生活质量为代价,则这种治疗实际上并无多大意义。

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其在患病后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努力减轻癌症疼痛,护士应尽量减轻患者的各种不适,创造条件使患者生活的更好,是当今肿瘤科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由于癌症死亡率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当做是一种最可怕的疾病,癌症=死亡的错误观念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现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一部分人会了解到有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肿瘤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治愈,另外三分之一通过姑息治疗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故而面对癌症诊断每一个人对待这一客观事实可作出不同反应。

首先我们的医护人员应给予相关的指导

⑴心理干预:患了癌症后常有明显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因为他们从正常的社会角色转变为患者的角色,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而是要面对新的住院环境及新的人际关系,还要面对各种检查、治疗及护理等,会出现焦虑、紧张、孤独、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2]。因此,对于肿瘤病人,我们通过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接受治疗,更易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⑵健康教育:改变患者对肿瘤的认知,护士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讲解一定的医学知识,使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轻重,以及先进的治疗技术、治愈率、治愈效果。说明心理压力、不良情绪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力[3],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让患者对医护人员提供的医疗信息产生思想上的听信和行为上的服从。

⑶治疗性干预:抗焦虑、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来消除因癌症的诊断而带来的继发适应障碍。在不影响患者生存期地情况下尽量采取对生活质量影响小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如乳房再造术、保留年轻女性卵巢、少使用或不使用致脱发的化疗药物。为疼痛患者解除心理压力,减轻癌性疼痛,及时处理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⑷表达式干预:让他们表达有关疾病的问题和与疾病有关的害怕、悲观、愤怒等情绪,合理解答病人的问题。多一些帮助与倾听,讨论患者关心的话题,多征求患者的意见,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决策。

其次患者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⑴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他们不良的情绪会感染给患者,帮助其正确定位,鼓励家属用乐观的、积极应对的策略面对患者,共同分担患者可能出现的痛苦。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治疗计划、预期疗效、治疗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解决的办法,使家属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所了解,能正确应对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及患者,产生合力效应[4]。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鼓励家属陪伴患者适当活动、散步、听音乐、看书,以分散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注意力,病情许可时,做点有益的事情,使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存的信心。

⑵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存有焦虑、恐惧心理的家属,可通过交谈,了解家属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原因,通过解释、鼓励和安慰或放松训练、发泄疗法等方式减轻家属精神负担,避免焦虑和恐惧心理。对于存在抑郁心理的家属采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其讲出内心的苦闷,然后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其信心,并通过重复教育、认知重建,使家属对癌症有比较正确的认识,祛除“癌症不可治”观点,帮助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的疾病,做好陪护工作。

癌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与社会一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肿瘤疾病的治疗甚至康复,而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激发机体免疫监视机能,加强体内抗癌能力,增强抗癌药物的疗效[5-6]。家属对于恶性肿瘤的认知及应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评估,最终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社会护理干预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是护理方式的一种延伸。因此,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第四篇: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发展和生存,教学质量是其生命线。只有强化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今后激烈的意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下面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学校组织领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实施学校管理的决策者、管理者,一支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领导机构,有利于凝聚广大教职工,有利于协调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的制度保障。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备、教、辅、批、考、评、奖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制度和质量标准。这些制度不仅使教学工作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还能使教学质量有机的渗透到各学科所有教学环节之中,体现于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之中。这些制度应整理汇编发至每位教师手中,使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教师主动、自觉的将教学质量扎扎实实落到各自教学活动中去。以制度管人,实行民主管理,可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合理性建议,对学校领导和办学实行民主监督。

三、施目标管理,完善教师业务跟踪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使得学校复杂的工作体系能够沿着管理目标的轨道“令则行,禁则止”,有条不紊的健康运转,使学校的工作纲目清晰,政令畅通,管理更加到位。

建立教师业务跟踪制是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收集教师专业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证据,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是教师师德、教学、教研、继续教育等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真实而全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脉络,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加大常规抽查力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可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 各校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 但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狠抓教学质量。有质量, 学校才能生存。有高质量,学校才能发展。

深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必须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明确学校各教学环节(如备课、上课、辅导、考试、听、评课、集体备课等)对教师的要求。完善师生评价细则,狠抓教法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加大常规检查力度,除定期进行检查外,便应加大平时的常规抽查力度,踏实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避免各种临时抱佛脚现象,及时掌握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弱点,不断调节教学策略。

五、加大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建立的新课标相适应的“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职工研形式,是适应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需要的紧迫任务。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积极倡导教学研究、教学法观摩、教学讲座、集体备课和随机听课制度的建立,通过教研共同探讨、交流学习,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教学法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分折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及时与同教师交流、探讨、总结和反思,不断调节个人教学习惯、角色定位和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学水平在以后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最终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发展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六、大力开展学科抽考和学科竟赛活动。

教学法质量要提高,学校还需要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学科抽考和学科竟赛计划,完善平时质量跟踪评比,不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抽考与竟赛,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欠缺,调整教学法计划、教学法方法,及时补缺补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在平时抽考和学科竟赛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层面,采用不同形式,多以班集体进行评比,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第五篇: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供电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在电力休制改革深入实施,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和“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对构建和推行特色的“服务文化”起到了引领作用。 优质服务工作,是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生存和发展的一块法宝,也是实现政府和群众双满意的一块基石,只有牢牢把握住优质服务的命脉,才能使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大力宣传是树立服务形象的必要形式

广泛借助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向社会发布电力供应和营销服务的最新消息,建立电力供、求双方良好互动的新机制,积极建立电力供应新闻发布制度,及时披露电力运行状况,公开调度信息,确保“公平、公开、公正”的电力调度。需要停电时,应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做好宣传与解释,真正做到“缺电不缺服务,限电不限真情”。把营业窗口作为服务和宣传的前沿阵地,开展灵活多样的诸如业务演示、知识讲座、访谈系列电视专场晚会、客户恳谈会等服务活动,把各项业务以人们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努力为大电力客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优先、优惠”的服务。有针对性的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主动向社会宣传公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公司文化理念,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满意;为社会创造效益,让政府放心”的电力营销理念,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企业服务形象。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巩固服务成果,营造良好氛围

始终坚持“把方便送给客户,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服务宗旨,坚持履行供电承诺,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供电可*率。大力提倡并逐步推广带电作业,增加深夜检修,完善设备维护,逐步减少因供电设备检修和事故对客户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

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为员工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激发潜质,可以开展 “优质服务专题辩论赛”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举办“供电员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演示大赛”,重点围绕《供电营业员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中对供电营业员工提出的基础行为规范、外在形象规范、一般行为规范和具体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礼仪行为演示、现场模拟等多种表现方式,进一步展示电力企业员工的良好技能和高尚形象,不断推进企业员工道德建设,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通过这些形式,使优质服务这项活动不断巩固成果,延伸范围,增加内涵,扩大影响,加大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建设力度,强化对窗口单位的监督管理,打造示范窗口和样板窗口,要按照《城市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标准》的要求,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营业窗口进行整治和改造。

广泛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可以在“优质服务”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大厅放置宣传单,广泛征求客户对活动以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按规定对客户进行回访,对回访满意率进行记录和分析,坚持“客户走访制度”,倾听客户的意见,介绍供用电形势,宣传需求侧管理理

念,做到企业与客户的沟通与理解。各供电局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上门为客户开展“设备义诊”、“现场报装”、“流动营业厅”服务、零距离服务等特色服务。

实践证明,服务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在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今天,电力企业与其它行业一样,也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摒弃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以我为主、与我方便”的官商作风,服务理念要更新、服务文化要丰富、服务质量要加强、服务举措要全面、服务方式要灵活、服务手段要多样、服务管理要到位,在规范中完善服务、提高质量;在服务中开拓市场、寻求发展,赢得广大客户的真诚信赖。

郭顺东

2010年10月20日

上一篇:如何防止粉尘爆炸下一篇:如何提高职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