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新人:要珍惜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2024-05-02

提醒新人:要珍惜第一份工作的价值(通用3篇)

篇1:提醒新人:要珍惜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珍惜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时下,正值又一批年轻学子走上工作岗位。看着“新人”们的入行,职场“白叟”们不禁回忆起昔时的自己,过往的经验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近日,据媒体报道,前程无忧网所做的“第一份工作”的网上调查显示,对第一份工作不满已成为职场常态——65%的职场人对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薪酬不符排在不满因素的第一位,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然而,职场专家和过来人却提示职场新人:轻易放弃第一份工作并非明智之举,第一份工作是职场磨合期,新人遇到挫折很正常,新人要珍惜和挖掘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作为职场过来人,小瞿回忆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2004年在北京化工大学的毕业生双选会上,化学专业毕业生小瞿和国有企业吉林化工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毕业后小瞿来到了吉林市上班,然而,不到一年,小瞿就选择了离开,“那里没有以前熟悉的朋友,而且工作环境我接受不了,几乎一直在车间,”对于基层工作环境不适应的小瞿,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大城市北京寻找新工作。

和小瞿类似的还有赵博,在湖南一所普通本科学校毕业后,学习通讯专业的赵博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家国际代工企业

做储备干部。第一天,赵博来到位于东莞高埗镇的工厂厂区,就直接被派到了生产一线,赵博下午就收拾行李离开了这里,“和理想差距太大。”

毕业生们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也不尽然相同。

小宁离开自己工作了一年的第一份工作的原因则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老板给的任务高,而且要求极其严格,经常完不成任务就斥责我,”最后搭上了不菲的违约金,小宁毅然离开了公司,3年后的今天,小宁感慨,“其实职场都差不多,当时是自己刚从学校出来,一直被老师捧着,心理优越感太强了,太脆弱了。”

在此次调查中,3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基本吻合,而65%的人则表示“相差甚远”。薪酬、环境、行业、兴趣、职位成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不满的5大因素。

而由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联合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日前针对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325位大学生开展的、名为“快乐工作指数大调查”的调研显示,有73%的大学生不满意当前工作,更有81%的大学生表示当前的工作并不快乐。

对一份工作的不满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场新人们跳槽频繁。

在此次前程无忧网的调查中,调查同时显示,2年之内

(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

为何一份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当初还要选择呢?

此次调查同时显示,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初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是“有份工作就行了”;“受家人影响”的因素也占到了8%;“专业对口”、“公司品牌和规模”的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

李嘉的想法代表了部分人的心理,“毕业的时候根本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就看着这个公司的名气和规模,父母也都赞成去,根本没有仔细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李嘉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关村一家知名IT企业做企业文化工作,新闻专业毕业的她本以为这和自己的专业相差不多,公司给的职位和薪水都令人满意,可是,在实际工作不久,她发现不仅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自己更喜欢做记者,于是,她迅速选择了辞职重新寻找工作。

作为在校大学生,2011年6月马上就要毕业的李燕则说,尽管学校提供了一些实习的机会,就业指导课也上过,可是自己对未来的工作判断仍然模糊,“大公司大城市是首选吧,高收入的工作也不错。”

“能在第一次工作就找到心仪的职业方向的人确实不多。”刘菁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多次负责所在企业的招聘工作,她发现:首先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大,不少人的首要选择是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并非追求事业。其次是对自己职业方向及个人实际状况不了解。“许多人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不能完全了解个人优势及不足,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存在很大的盲从性。”

刘菁认为,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个人对工作回报的要求逐渐提高也是许多人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和许多80后、90后不一样,陈晨十分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且反对频繁跳槽。2006年,名牌大学保险专业毕业后,陈晨进入了一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保险公司工作。其间,很多和他一起进入这家公司的人都跳槽了,也不断有公司用更高的薪水来“挖角”,陈晨也获得了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是我还是没跳槽,”陈晨认为,去别的公司,虽然薪水上涨,但是职位没有太多提高,工作内容相对重复,对个人提升没有明显好处。“我比较相信这个公司的潜力,而且我能和公司一起成长,公司肯定会重视我,重用我。”

工作了4年的陈晨感慨,实际上,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让他获得了足够的专业技能和职场经验。“实际我在公司也换过不同的部门,这才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陈晨说,坚持让自己逐渐明白了更多职场道理,“我更多的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才能给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积累这些认识,这也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小小的转型。”

事实上,能够这样长远考虑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在放弃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坦言,“自己并没有想太多”。

长期积累的招聘经验让刘菁并不建议青年人轻易放弃第一份工作,她说,轻易跳槽的经历,可能会给你下一次就业带来障碍,企业可能怀疑你个人的忠诚度而放弃录用你。而没有获得足够的职场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也很难再寻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越跳越糟的例子比比皆是。”

刘菁认为,事实上,第一份工作,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心理断奶期”。这期间的不适应、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过快否定并且打退堂鼓不是上策,不如挖掘它的可取之处,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反而你可能会受益匪浅”。

她建议,在第一份工作中,首先要逐渐体会工作与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工作环境对每一位员工的要求,使自己能完成由学校到职场的一个心理上的转变。其次,通过第一份工作,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思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追寻的方向及个人综合条件是否相适应,在工作中确定一个职业方向或目标。

“通过第一份工作,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变,学习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位置,这些都是第一份工作可以带来的巨大财富。”

篇2:提醒新人:要珍惜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近日,据媒体报道,前程无忧网所做的“第一份工作”的网上调查显示,对第一份工作不满已成为职场常态――65%的职场人对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薪酬不符排在不满因素的第一位,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

然而,职场专家和过来人却提示职场新人:轻易放弃第一份工作并非明智之举,第一份工作是职场磨合期,新人遇到挫折很正常,新人要珍惜和挖掘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作为职场过来人,小瞿回忆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化工大学的毕业生双选会上,化学专业毕业生小瞿和国有企业吉林化工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毕业后小瞿来到了吉林市上班,然而,不到一年,小瞿就选择了离开,“那里没有以前熟悉的朋友,而且工作环境我接受不了,几乎一直在车间,”对于基层工作环境不适应的小瞿,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大城市北京寻找新工作。

和小瞿类似的还有赵博,在湖南一所普通本科学校毕业后,学习通讯专业的赵博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家国际代工企业做储备干部。第一天,赵博来到位于东莞高墩虻墓こС区,就直接被派到了生产一线,赵博下午就收拾行李离开了这里,“和理想差距太大。”

毕业生们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也不尽然相同。

小宁离开自己工作了一年的第一份工作的原因则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老板给的任务高,而且要求极其严格,经常完不成任务就斥责我,”最后搭上了不菲的违约金,小宁毅然离开了公司,3年后的今天,小宁感慨,“其实职场都差不多,当时是自己刚从学校出来,一直被老师捧着,心理优越感太强了,太脆弱了。”

在此次调查中,35%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与理想中的工作基本吻合,而65%的人则表示“相差甚远”。薪酬、环境、行业、兴趣、职位成为大家对第一份工作不满的5大因素。

而由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联合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日前针对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325位大学生开展的、名为“快乐工作指数大调查”的调研显示,有73%的大学生不满意当前工作,更有81%的大学生表示当前的工作并不快乐。

对一份工作的不满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场新人们跳槽频繁。

在此次前程无忧网的调查中,调查同时显示,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而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

为何一份自己不满意的工作,当初还要选择呢?

此次调查同时显示,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当初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原因是“有份工作就行了”;“受家人影响”的因素也占到了8%;“专业对口”、“公司品牌和规模”的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

李嘉的想法代表了部分人的心理,“毕业的时候根本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就看着这个公司的名气和规模,父母也都赞成去,根本没有仔细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李嘉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关村一家知名IT企业做企业文化工作,新闻专业毕业的她本以为这和自己的专业相差不多,公司给的职位和薪水都令人满意,可是,在实际工作不久,她发现不仅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自己更喜欢做记者,于是,她迅速选择了辞职重新寻找工作。

作为在校大学生,6月马上就要毕业的李燕则说,尽管学校提供了一些实习的机会,就业指导课也上过,可是自己对未来的工作判断仍然模糊,“大公司大城市是首选吧,高收入的工作也不错。”

“能在第一次工作就找到心仪的职业方向的人确实不多。”刘菁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多次负责所在企业的招聘工作,她发现:首先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不少人的首要选择是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并非追求事业。其次是对自己职业方向及个人实际状况不了解。“许多人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不能完全了解个人优势及不足,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存在很大的盲从性。”

刘菁认为,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个人对工作回报的要求逐渐提高也是许多人放弃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和许多80后、90后不一样,陈晨十分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且反对频繁跳槽。,名牌大学保险专业毕业后,陈晨进入了一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保险公司工作。其间,很多和他一起进入这家公司的人都跳槽了,也不断有公司用更高的薪水来“挖角”,陈晨也获得了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是我还是没跳槽,”陈晨认为,去别的公司,虽然薪水上涨,但是职位没有太多提高,工作内容相对重复,对个人提升没有明显好处。“我比较相信这个公司的潜力,而且我能和公司一起成长,公司肯定会重视我,重用我。”

工作了4年的陈晨感慨,实际上,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让他获得了足够的专业技能和职场经验。“实际我在公司也换过不同的部门,这才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陈晨说,坚持让自己逐渐明白了更多职场道理,“我更多的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才能给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积累这些认识,这也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小小的转型。”

事实上,能够这样长远考虑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在放弃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坦言,“自己并没有想太多”。

长期积累的招聘经验让刘菁并不建议青年人轻易放弃第一份工作,她说,轻易跳槽的经历,可能会给你下一次就业带来障碍,企业可能怀疑你个人的忠诚度而放弃录用你。而没有获得足够的职场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也很难再寻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越跳越糟的例子比比皆是。”

刘菁认为,事实上,第一份工作,是一个人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心理断奶期”。这期间的不适应、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过快否定并且打退堂鼓不是上策,不如挖掘它的可取之处,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反而你可能会受益匪浅”。

她建议,在第一份工作中,首先要逐渐体会工作与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了解工作环境对每一位员工的要求,使自己能完成由学校到职场的一个心理上的转变。其次,通过第一份工作,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真思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追寻的方向及个人综合条件是否相适应,在工作中确定一个职业方向或目标。

篇3:提醒新人:要珍惜第一份工作的价值

一时的高就业率, 只能说明职校生所学专业恰好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所以很容易得到一个工作岗位。可是, 跨出校门就业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以后的路还非常漫长,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向成功。所以, 我们在为职校生高就业率欢呼鼓掌的同时, 也要认真地思考一下:究竟应该怎样做, 才能让就业之后的职校生在自己的岗位上站稳脚跟, 获得成功呢?

问卷调查:职校生就业情况

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0届中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半年后) 为85%, 但是, 5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低于岗位要求, 44%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即离职或者失业。这充分说明, 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但其就业质量却相当低。

前不久, 有关权威机构对20多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工作1年以上的10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就业之后, 你一直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干到现在吗?

只有34%的受访者表示, 一直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坚持到现在;而其他66%的受访者都已经换了工作。

2.你到现在为止换过三个以上的工作吗?

50%的受访者表示已经换了三个以上的工作。

3.你对自己现在的薪酬水平满意吗?

调查显示, 79%的受访者对现有薪酬不满意, 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应该拿到更好的收入;而只有21%的受访者能够接受目前的薪酬水平。

4.你对自己未来的职场之路充满希望吗?

由于很多受访者因为种种原因频繁地变换工作, 所以对自己缺乏自信, 其中有35%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职场之路没有太大的信心。

5.如果重新给你一个机会, 你会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吗?

95%的受访者表示,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的话, 那么自己一定会更加用心做好第一份工作。因为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长时间之后, 才知道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 将决定自己职场人生的成败。只有5%的受访者选择了保持原样。

6.现在你是在工作, 还是在待业?

受访者中有80%的人正在工作, 同时也有20%左右的受访者正在待业并且寻找新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显然, 职校生就业之后的情况远远没有当初的高就业率那么让人乐观。很多人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工作和薪酬, 而且其中不少人正在待业, 这样的情况值得我们警醒和注意。

焦点访谈:职校生“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求职陷入困境的背景下, 职校生就业率却逆市上扬。但中职学校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出口畅”, 就业有路。全国中职毕业生连续5年就业率达95% (含对口升学比例) 以上, 很多地区的学校甚至达到“百分百就业”, 这表明社会需要大量中等学历层次、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学生, 预示着中职教育受到社会欢迎, 大有作为。忧的是“进口冷”, 招生难。长期以来, 自愿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多, “出口旺带不来进口旺”, 尤其在当下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如此可观, 但为何中职教育还是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呢?

通过考察劳资双方的满意状况后不难发现, 职校生“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不可小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是不对口就业。上海教科院职成教所前几年的一项调研表明,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的占55%以上;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的某个专业, 对口率不足30%。干非所学, 学非所用, 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对号入座”, 这与“针对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相悖的。尽管社会和学校都喜欢迁移能力强的“通才”, 提倡人才的适应性和宽口径, 但对于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来说, 应更加突出职业的针对性。

二是低层次就业。选择低端廉价的劳动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工的主体策略。绝大多数中职生面向第二、第三产业, 大多数进了工厂、公司、服务性商店。职校生比大学生的职业预期要低, 用人单位对其技能或素质要求也相对较低, 所以职校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但主要是处于一线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岗位。

三是低收入就业。总体上看, 职业学校学生初始薪水不高, 远低于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工资标准, 一方面表明工人或一般职员的待遇偏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职校生至少在用人单位眼里, 应有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认可。

四是不稳定就业。企业反映, 很多职业学校学生“临时招得进, 暂时用得上, 长远留不住, 实际干不好”。一方面, 职校生可能由于嫌弃低端岗位, 厌倦繁重或重复性劳作, 不满意低微收入, 想升学再深造以实现新的职业价值等原因, 选择主动辞职。另一方面, 由于部分职校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局限, 工作一段时间可能会被企业辞退, 当然不排除企业的短期行为或功利思想。上海教科院对2004届702名职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52%的学生在工作6个月内更换了岗位。

五是缺乏转岗和再就业能力。中职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不难, 顶岗实习之后被留用的情况很多, 比如“订单式”招工。但由于他们知识和技能所限, “后劲不足”成为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评价。笔者了解到, 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一个中职班的学生, 到目前为止他们平均每人换过5次工作, 导致长期生活缺乏保障, 以至于他们“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上职高”。

可见, 职校生“高就业率”背后是“低质量就业”, 改变这种窘境需要综合治理, 政府、企业、学校、学生自身等各方都要采取应对策略。就中职学校而言, 未来必须在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上狠下工夫, 在专业设置、目标培养、课程内容、培养模式、办学条件等方面多管齐下, 着力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职校生也许毕业后一时不愁就业, 因为家长、学校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就业的渠道, 但却不可能一辈子为我们保驾护航。所以, 我们更应该学会未雨绸缪, 从前辈的身上学习经验, 争取自己能在就业之后获得成功。

真人秀场

孙海宁福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三个月

我所学的专业, 注定天天要蹲在车间里和机床打交道。刚来工厂没几天, 一起来的同学就开始抱怨, 说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我也是到这里才发现, 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和实习中所积攒的经验在真正的工作面前, 都显得那么不足。工厂是跟学校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而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游戏规则, 要想成功, 你就必须适应这里的游戏规则。

对于我们这样专业技术非常强的专业来说, 师傅的指导非常关键。这样高科技的技术工种, 需要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的师傅为你传授其中的技巧。可是, 我们刚来的时候, 师傅们和我们每天都说不上几句话, 更别提教授什么技术秘诀了。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有不少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觉得这里的工资不高, 而且又学不到什么实际经验, 似乎一辈子也看不到出头之日, 所以就有人陆续离开了工厂。

我这人有些不服输, 如果在工作上不干出什么名堂来, 那打死我也不会离开这里。于是, 不管师傅是否理睬我, 也不管工作多累, 或者是已经离职的同学怎么劝我离开, 我都咬紧牙关玩命地钻研业务知识。我下了决心, 一定要在这里把根扎下来, 不混出个人样, 我怎么对得起辛辛苦苦养育我的爹妈?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不久之后情况居然出现了转机。有一天, 师傅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我操作机床, 过了好久, 师傅竟然开始耐心地指点了起来。我有些诧异地看着这个平日里惜字如金的师傅, 他若无其事地继续传授我其中的技巧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后来, 师傅告诉我, 工厂里每年都来一大批毕业生,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扎根下来。所以, 师傅们往往会先观察一下, 看看这些人里有谁是真能吃得了苦、遭得了罪、踏踏实实做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 师傅们才会把自己的技术慢慢传授给那些吃苦耐劳的毕业生。师傅的话让我大受震动, 心里暗自庆幸, 多亏当初没有头脑发热, 和别人一起离开, 否则就错过了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技术的机会。

无论多苦多难, 坚持, 坚持, 再坚持, 你就会等到转机的出现。

刘松山广州职业学院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工作一年

毕业之后, 我找工作非常顺利, 因为我学的这个冷门专业, 竞争者非常少。可是渐渐地我就发觉自己有些不适应了。本来, 我以为自己的工作是穿着漂亮时尚的休闲装, 带着学员们在青翠的草坪上优雅地挥动高尔夫球杆。可是, 现实的情况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我不仅没能成为高尔夫球教练, 反而成了一个干杂活的小球童。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为顾客背球杆, 或是去捡球, 甚至还做跑腿拿东西、传口信的杂活。

我当时心里那就一个气呀!上了这么多年学, 不就是为了找到一份体面工作, 而不是来低三下四伺候人的。年少气盛的我当时就找到了俱乐部经理, 问他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个做教练的职位。经理倒是好脾气, 也没当面嘲弄我, 只是让我和一个普通的教练比试一下球技。

比完之后, 朋友们告诉我, 那时候我的脸都青了—因为我输得一塌糊涂。那一天,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只是一条小河流, 这世界太大了, 有的是大江大河, 我这点本事暂时也只能干点跑腿的活。

自从知道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之后, 我着实郁闷了一段时间。可是, 很快我就从郁闷的情绪之中摆脱了出来。我告诉自己, 要想不干一辈子杂活, 就不能总是唉声叹气, 必须努力学习球技, 超越对手。

从那之后, 每天工作之余, 我都会细心地观察高尔夫球教练如何教授课程, 将他们的技术动作牢牢地记在心里, 然后在没人的时候反复地练习, 努力提高球艺。我还努力学习授课方式技巧, 闲暇时上网浏览或看相关参考书。

就这样, 日复一日, 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 我替一个生病的教练临时代课, 我的技术水平和授课方式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不久之后, 俱乐部经理正式聘用我为高尔夫球教练, 工资立刻翻了几番。

能力和报酬永远成正比, 要想在工作中站稳脚跟拿到高薪, 你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徐晓燕石家庄职业技术学校宾馆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一年半

在这家酒店工作了几个月之后, 我差点就辞职了。那时候每天站在大厅里, 面带笑容地迎来送往, 累得我腰酸背痛, 而且这种入门门槛极低的岗位随时都有可能被人顶替掉, 我思想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辞职的冲动在我脑海里反复盘旋了很久之后, 我也渐渐冷静了下来。我问自己—如果辞了职, 那我将来会选一个什么工作呢?答案让我自己也非常沮丧, 因为以我的能力和经验, 我充其量只能换一家酒店, 无论到哪里, 这样的工作压力都会如影随形。

既然去哪里都一样, 那我为什么不想方设法把现在的这份工作做好呢?我是一个性格外向、爱笑的女孩儿, 和谁都能很友善地相处, 正因为如此, 我在酒店里的人缘非常好。

大都市里什么都好, 就是人情太冷漠, 虽然上班时大家每天笑脸相迎, 可是私下里彼此之间很少有联系。而我却是一个特例, 我很喜欢交朋友, 无论是酒店的门童, 还是打扫卫生的阿姨, 我和每一个人都很谈得来, 大家有事儿没事儿的也愿意和我在一起聊聊天解解闷。

时间一长, 我就有了酒店上上下下大多数人的联系方式。有一天, 老板需要上交一份报表, 而财务人员正在休假联系不上, 老板急得团团转。我对老板说, 我知道那个财务人员的家庭住址。老板一听, 脸上乐开了花, 立刻打车让我去找这个财务人员。找到对方之后, 我们才知道原来是财务人员的手机没电了。还好我知道他的家庭地址, 这才没耽误大事。

后来, 当我和酒店重新续约的时候, 老板给了我一份前厅经理的合同, 并笑着让我签下合同。由于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干好这个工作, 推辞了半天。老板微笑着说道:“整个酒店上下, 就你人气最旺, 大家都愿意听你的, 我不请你还能请谁接受这个职位?”

要想干好一份工作, 你就得想方设法让自己在某方面成为公司不能缺少的人—无论是在技术上, 还是在人脉上。

宋小河哈尔滨职业学院烹饪专业工作两年

在学校的时候, 我还一直天真地认为, 做厨师只要能把菜做好就行了。真正工作之后我才发现, 做一个好厨师, 很多学问都在烹饪之外。

在这家酒楼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这里忽然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负责采购的人因故辞职了, 新来的采购人员买回来的肉和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厨师手艺再好, 前提是原料的质量也得过关呀!

谁也没有想到, 这事儿越来越大, 不仅厨师们看不上采购回来的肉和菜, 客人们的意见也渐渐多了起来。渐渐地, 老板的眉头皱得越来越厉害, 一气之下, 他先后换了几个采购人员, 可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这天, 满脸愁容的老板在厨房里转了半天, 盯着采购回来的菜, 轻轻叹了一口气。当天下班之后, 我犹豫了半天, 才鼓足勇气敲开了老板办公室的门。我告诉老板, 如果他相信我的话, 我可以尝试着去采购。老板微微愣了一下, 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可是眼神忽然变得非常明亮。

“采购的活工资很低, 而且你采购回来还得忙活厨房的事情, 你也别勉强。”老板说完, 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如果采购的质量上不来, 那么我们在厨房里做得再好也没用, 这样一来客人们不满意, 我们酒楼上下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老板显然没想到我会说这些, 当即拍板决定由我去负责采购。由于对菜质量能把好关, 而且采购价钱也合适, 我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赞许。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老板每次来到厨房里都显得很高兴。一向不苟言笑的他看了我采购的鲜肉和蔬菜、水果之后, 脸上凝重的表情也变成了开心的微笑。

显然, 老板对我所做的一切非常欣赏。每次来厨房的时候, 老板总会和我聊上几句, 有时候他还会吹着口哨晃着脑袋乐呵呵地离开。老板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有些吃惊, 大家都说从来没看见过老板这么高兴过。

可我知道, 我帮老板把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搬开了, 他不高兴才怪!从这之后, 老板和我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 我们只是雇佣关系, 你给工资, 我干活。而现在, 老板明显把我当成了朋友, 和我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多, 让厨房里的厨师们羡慕得不得了。

不仅如此, 只要是老板在工作上头疼的事, 只要我能力所及, 一定第一时间去帮助老板分忧, 哪怕我因此得到的报酬并不高。

就这样, 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后来自然而然地成为酒楼的厨师长。

生意归根结底是老板的, 一个能够替老板在工作上分忧解难的人, 就是在帮助自己在职场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专家评点

俗话说, 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难。对于现在的职校生来说, 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工作问题不大, 可如何在这个岗位上扎下根, 将自己的才能都转化成业绩, 这就是一个大学问了。要想在就业之后能够一帆风顺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你需要具备以下几种实力:

持久力:不管多苦多难身心多受折磨, 你都必须有长期坚持下去的毅力, 只有拥有了持久力, 你才可能等到幸运降临的那一刻。

抗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 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 来自薪酬水平的压力, 这些压力往往让我们不堪重负, 如果扛不住这些压力, 那么你也很难在职场中站住脚。

应变力:职场中变幻无常, 时刻都可能出现新问题, 这时候, 你就得见招拆招, 得罪了同事就要积极挽回关系, 工作中出了问题就要主动承担责任, 将一切不利因素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上一篇:社区预防煤气中毒信息下一篇: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